⑴ 怎样消除黄曲霉素
你好,朋友!
众所周知,大米、花生等粮食霉变后产生的黄曲霉素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去除黄曲霉素,可采取以下几种办法:(1)剔除霉变粮粒。凡花生米和玉米的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有破损、皱缩、变色的现象.都应在食用前仔细挑选,加以剔除。(2)水洗去毒
将被污染上黄曲霉素的大米用清水反复搓洗,一直洗到水变清时为止,可除去大部分毒素。(3)加热去毒。轻度污染的花生仁经爆炒或油炸可减少近70%的黄曲霉素,用高压锅煮饭,去毒效果很好。(4)加料去毒。用含黄曲霉素较低的植物油烹调食物时,先将油倒入锅内,烧至冒微烟,根据烧菜时用盐量加入食盐,继续加热至油沸腾,可除去油中90%以上毒素,若在菜肴中添加葱、姜、蒜等辛香料,除去黄曲霉素的效果更为理想。
⑵ 消去黄曲霉素有哪些窍门
1、水洗:黄曲霉素可以经过水洗去毒,这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去毒办法,这种去毒办法也是非常有效果的,可以去皮的尽量去皮,这样对去除黄曲霉素有着极强的效果。
2、加热:可以通过高温加热来去毒,高温加热肯定会比清水去毒的效果要好很多的。
3、活性炭:可以用活性炭来去毒,活性炭对吸附毒性很有效地一种物质,对人体没有任何的影响,它是使用透气性包装包着,可以将需要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物品跟活性炭放在一起,这样的去毒效果是比较好的。
⑶ 怎么杀死黄曲霉素
怎么杀死黄曲霉素
怎么杀死黄曲霉素,好多人应该都听说过黄曲霉素,它的毒性作用很强,一旦发现霉变的食品,大家一定要坚决丢弃,我为大家整理好了怎么杀死黄曲霉素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1、日光暴晒
阳光暴晒可以让餐具和物品充分的与紫外线相接触,可以起到部分的消毒杀菌作用。特别注意在暴晒之后,要将餐具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因为干燥通风的环境可以抑制黄曲霉的生长。
2、紫外线灯
紫外线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紫外光谱的高能量破坏微生物的结构,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从而达到消毒目的,用紫外线灯照射,可以有效去除物品表面的黄曲霉毒素。
3、碱性条件杀灭
黄曲霉素在碱性的条件下可以转换成一种可溶于水的物质,平时可以使用小苏打和食用盐对餐具进行浸泡和消毒,然后放置在阳光下晒干,再放置在干燥的地方保存。另外,也可以用漂白粉来清洗餐具。
4、注意保存的方式
餐具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后,一般的消毒剂很难将黄曲霉毒素杀灭,包括洗洁精、酒精、84消毒液等。因此我们更需要注意食物和餐具的保存方式,要将食物和餐具放置在干燥的地方,一定不要将餐具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
结语: 家庭怎样杀灭黄曲霉菌,上面的四种方法可以作为一个参考。黄曲霉菌相对是容易去除的,但黄曲霉素很难被破坏掉。如果食物发霉,一定要扔掉。如果餐具发霉,一定要彻底消毒。
怎么杀死黄曲霉素
1、黄曲霉素高温能杀死吗这是因为,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脂溶性的,而非水溶性的。因而,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且裂解温度为280℃以上,一般的水洗和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其破坏,所以,水洗加热可以祛除毒素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2、黄曲霉素能不能用太阳晒死或减少黄曲霉素不易溶于水,具有耐热性,耐强酸和紫外线照射,280℃高温下才裂解。人们日常所用的水洗、烹调等方法都对它没有太大的作用。
可见太阳光虽然有紫外线照射,也会加热,但达不到理想效果。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预防粮食等食物的霉变,从源头上把关。
3、黄曲霉素的危害1993年,黄曲霉毒素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有很强的毒性与致癌性,其毒性比砒霜大68倍,对肝脏器官损害严重,容易对食品造成污染,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
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霉烂的谷物、玉米、花生中,该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易于生长繁殖,这种因素是导致亚洲、非洲某些地区癌肿高发的重要原因。
4、怎样杀死黄曲霉素不过杀死或去除一些黄曲霉素的方法还是有的。因为黄曲霉素在碱性条件下比较容易分解,用小苏打(即1%的碳酸氢钠)泡一段时间,就能去掉90%以上的黄曲霉素。
另外,用高压锅压力比较大温度比较高,祛除黄曲霉素的效果也比较好。另外,很多黄曲霉素是附着在表面,多洗几次能够去除掉大部分的霉菌。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我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产毒菌种主要为黄曲霉。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
黄曲霉毒素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足以说明黄曲霉毒素对身体的危害是极大的。黄曲霉毒素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大。
黄曲霉毒素进入体内后,主要在肝细胞内质网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下进行代谢。因此,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的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当然,黄曲霉毒素没有经过代谢活化是无致癌性的。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它的毒性一般认为有三种临床特征:
1、急性中毒
它是一种剧毒物质,比砒霜大68倍,仅次肉毒霉素,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它可以导致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等。脾脏和胰脏也可有轻度的病变。
2、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则造成慢性中毒。其主要变化特征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
3、致癌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主要诱发肝癌,也可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等。
如何预防、减少其危害
很多人都知道粮食收割之后受潮长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其实,黄曲霉毒素在农作物正常的生长期中就可以形成。比如玉米,土壤中的黄曲霉"种子"会在玉米棒中"萌发"。如果那段时间干燥而且高温,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就会明显升高。此外,种植太密、野草太多、氮肥不足、虫等因素,也有利于黄曲霉毒素的形成。
所以,黄曲霉素产生条件主要有:基质、温度、相对湿度。它最适繁殖温度为28~38摄氏度,最适相对湿度为85%。因此,防霉霉菌生长繁殖如能控制这些因素的其中之一,即可达到防霉的目的。
控制温度可防霉
因为黄曲霉毒素食品中检出率很高,因此农作物在成熟后的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应严格控制水分含量和温度,以及严禁食用发霉的食物,从而避免和减少黄曲霉毒素对身体的伤害。
⑷ 如何消除黄曲霉毒素
去除黄曲霉素方法:
1、食用油放盐
做菜之前的一个小动作,就能帮消除一定量的黄曲霉素。强碱能破坏黄曲霉毒素,食盐对黄曲霉素的中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黄曲霉素。
2、未加工食物保持干燥
未加工食物,如花生、大米、玉米等,收获后要置于通风、干燥处晾晒,保证水分蒸至12%左右,同时配合化学熏蒸和脱霉剂的使用,就能有效防止发霉腐败。一旦出现霉变,应立即将霉粒剔除,防止蔓延,再熏蒸一次即可。
3、牛奶及其制品高温煮沸
奶牛的饲料主要是玉米 、小麦和谷物配合而成,如果饲料毒素超标,牛奶中也会含有毒素,人喝了有毒素的牛奶及其制品就会中毒,尤其是婴幼儿更危险,因此,选择奶制品一定要慎重。尽量选择有口碑的正规厂家的产品,如果订购了鲜奶,最好高温煮沸一段时间,可破坏部分毒素。
4、食物的存放不宜过久
针对易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品的存放也很关键,存放不当很容易增加毒素的含量,存放得当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比如,像花生、大米等要置于通风、阴凉干燥处,切记淋雨和返潮,最好不要囤积过多,现用现买。
5、多吃绿叶蔬菜
误食发霉食物也不要过于担心,毒素累积需要一定过程,多吃绿叶蔬菜,可以让我们平时不小心吃下去的黄曲霉素失效一部分,因为叶绿素能够阻止黄曲霉素吸收,预防肝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黄曲霉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黄曲霉素
⑸ 黄曲霉素。毒素如何去解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可能有黄曲霉毒素污染。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由于受到原料影响,加工成食用油后仍然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超标,需要进行去除处理。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去毒三种方法。
一、物理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物理去除方法主要包括辐照法和吸附法。
紫外线及γ射线辐照能有效控制和杀灭微生物和真菌病原体。目前常用的是紫外线照射技术,紫外线照射技术在浓香花生油去除黄曲霉毒素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巳得到证实。紫外照射技术应用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去除的方法不仅有效、安全,而且对花生油质量也无影响。
二、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一般用化学试剂处理,化学试剂包括氢氧化钠、铵盐、次氯酸钠、臭氧等。食用油精炼脱酸工段中常用的是加氢氧化钠碱炼工艺。
三、生物学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去毒主要是采用微生物或其产生的酶及其制剂来进行去毒,具备效率高、特异性强,对物料和环境没有污染的优势,处理条件相对温和,不会破坏产品品质,有些还能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代表了生物去毒的新方向,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大家可通过黄曲霉毒素测定仪来测定下。
⑹ 如何杀死黄曲霉菌
1、黄曲霉素在碱性条件下比较容易分解,用小苏打(即1%的碳酸氢钠)泡一段时间,就能去掉90%以上的黄曲霉素。
2、高温杀死,黄曲霉毒素在280℃时发生裂解,其毒性才可被破坏。用高压锅压力比较大温度比较高,祛除黄曲霉素的效果也比较好。
3、很多黄曲霉素是附着在表面,多洗几次能够去除掉大部分的霉菌。
(6)常用黄曲霉毒素去毒的方法扩展阅读:
AF的去除措施
黄曲霉毒素碾磨搓洗
黄曲霉素在食品中分布极不均匀,在花生样品中以霉变、破损、长芽、皱皮及变色花生粒最为集中,只要将其拣除,毒素含量将大大降低,甚至低到无毒。碾磨加工可将大部分集中于米糠层和谷皮、胚层的黄曲霉素去除一大部分;搓洗可去除粮食表面的大量毒素。
黄曲霉毒素吸附法
常用的吸附剂有沸石、活性白陶土、活性碳等。含有AF的植物油可加活性白陶土或活性炭等吸附剂,毒素可被吸附而去毒,如广西用此法处理花生油,加入1.5%的白陶土,可使花生油中AF由原来的100μg/kg降至10μg/kg。
选择毒素吸附剂时,一方面应注意吸附能力必须具备试验室及动物试验双重资料方能证明有效,另一方面考虑吸附剂具有高度吸附能力、选择性吸附、广谱吸附、无副作用等条件。
黄曲霉毒素辐射处理
AF在紫外光照射下不稳定,可用紫外光照射去毒。该法去毒对植物油等液体食品效果较好,而对固体食品效果不明显。应用辐射法,必须注意照射的剂量和照射时间,以不影响食品的感官和理化性质为宜。
黄曲霉毒素碱处理法
碱炼是油脂精炼的一种加工方法,在油脂中加入1%NaOH溶液,AF内酯环即可破坏,形成香豆素钠盐。后者可溶于水,故加碱后再用水洗可将毒素去除。加碱水洗可使油中AF降至标准以下,甚至不能检出。
黄曲霉毒素有机溶剂萃取法
AF为脂溶性毒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水合乙醇、异丙醇、丙酮、正己烷和水的混合物等进行提取分离、去毒。提取需反复3~5次,去毒效果可达90%以上,其中以丙酮和水(90∶ 100)混合液效果最好。处理后的粮油制品,必须将溶剂彻底挥干,方可食用。
黄曲霉毒素氧化降解法
漂白粉、氯气、双氧水、臭氧等氧化剂可以迅速将AF氧化去除,其中以漂白粉去毒效果最强。高度污染的花生粉可用5%漂白粉处理几秒钟就可以全部去毒,用氧化剂处理过的粮食经火鸡喂养试验证明无毒。
黄曲霉毒素二氧化氯法
霉变染有AFB1的玉米,用250μg/mL低浓度的二氧化氯浸泡30~60min,能有效地解除AFB1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中草药去毒法
1976年我国首次发现山苍子中的挥发油可以彻底除去食品中的AF。挥发油中的某些成分与AF可发生加成和缩合反应,改变毒素分子结构,达到去毒目的。AF超过国家标准20倍的玉米、稻谷或超标2500倍的花生经大剂量山苍子芳香油处理可一举去毒。
此法简便易行,特别适合家庭应用,并对食品质量和营养成分无任何影响。另外,甘草、葫芦巴、羽扁豆、茴香、五香粉、大蒜等也有去除AF的作用。
黄曲霉毒素生物学方法
乳酸菌粘附法是通过乳酸菌自身粘附作用和所分泌的代谢产物的抑菌作用,来去除AF。由乳酸菌产生的乳酸链球菌素具有粘附、降解AF的作用。
乳酸菌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发酵工业中,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防腐和治疗功效。乳酸菌能分泌许多抗菌物质,阻止病原菌的生长。其他微生物如枯草杆菌、乳酸菌、醋酸菌等对AF降解能力最强,在液体培养基60h后,可分别除去89%、88%和81%。
黄曲霉毒素酶解法
酶的降解去毒主要利用酶的专一性,高效地催化、降解AF为无毒化合物或小分子无毒物质的方法。酶降解去除黄曲霉素效果好,实用性强,适合于各种形式受到污染的食品,必将成为今后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曲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