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印规的使用方法

印规的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28 12:13:23

‘壹’ 初学篆刻要注意哪些篆刻有哪些方法怎么

新手玩篆刻首先是要注意自己的手,别被刻刀刻着喽。除了自己的手需要特别注意外,还需要提防着某宝上的各种新手篆刻套装和石料套装。这些个新手套装和石料套装不是说不好,如果你要是仅仅想体验一下这个篆刻的话,这些套装是个好选择,相对便宜,东西还全。但是想要认真玩下去的话,那这些套装就太鸡肋了。

在回答的最下面我推荐了一百多册篆刻书籍你可以看一下,在最上面这张篆刻图的右下角可获得这些所有篆刻书籍

刚开始学篆刻,你得配一把好刀。刀分钨钢和白钢。钨钢刀硬,不容易磨损,但是它也脆,一些磕碰就可能导致刀刃崩碎掉,刀刃坏了之后还不好磨,因为它太硬了。白钢刀相对较软,容易磨损,但它韧性好,磕碰大多也就是导致卷刃,而且白钢刀因为它软,所以好磨刀。还有就是白钢刀一般比钨钢刀便宜。我接触钨钢刀多一点,白钢刀接触少,不了解,所以我只能推荐钨钢刀。钨钢刀就选最普通的永字刀,不用那么花里胡哨的,一般买个八毫米的或者六毫米的就行,也可以配个三毫米或者两毫米的来清底或刻一些细朱文。一般永字刀两把最多七十块钱,不摔的话用几年没啥问题。

石头的话买青田石或者红石就行,我推荐青田石,因为青田石便宜好刻。店铺去淘宝搜“青田金石坊”(我没拿钱)。我经常在这个店买石头,价格便宜,石头质量也好。

然后就是印泥,印泥的话可以先买个便宜的,“双维”就可以,便宜实惠(我也没拿钱)。后期可以买点好的,比如上海西泠的印泥。

最后就是印谱,这是个重点,刚开始买个汉印印谱就行,淘宝上也就一二十块钱就能买到了。汉印入门要多临,后期深入学习也要临,有名的浙派,海派,皖派,京派都跟汉印脱不了干系。

最后的最后,就是记得多写篆字,毕竟“印从书出”,篆字写多了对于印面布局和篆字使用作用很大。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东西,比如连史纸(盖印花用的),转印纸(把印文转到石头上用的),鬃毛刷(拓边款用的),小楷笔,墨汁啥的。

估计刚开始买工具大概需要一两百块钱,前期投入较多,但后期花费绝对很少,注意,千万别买淘宝上的各种新手套装,把所有工具分开买。(我没有拿钱宣传,也没有拿钱当水军)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能提供帮助。


注意看图片中右下角,此所有篆刻书籍资料均出自于此处

推荐篆刻工具书目录:

│山西博物院藏历代玺印.pdf
│峄山碑.pdf
│峄山碑与篆书技法.pdf
│峄山碑及其笔法.pdf
│张遴骏道德经.pdf
│影印古本篆刻学邓散木.pdf
│徐正濂谈刀法与线条.pdf
│战国文字编.pdf
│战国玺印字根研究.ZIP

│明清着名藏书家-藏书印.pdf
│明清着名藏书家[1].藏书印..pdf
│来一石先生篆刻.pdf
│来楚生自用印存 [原石精拓].pdf

│西泠印社藏印选 [第一册].pdf
│西泠印社藏印选 [第二册].pdf
│西泠四家印谱.pdf
│西泠秋拍陈巨来精品.pdf
│赵之谦印谱原印本.pdf
│边款知识和钤印法.pdf
│送给篆刻新手的礼物 临摹教程.pdf
│逍遥-武陵老井近作十数方.pdf
│邓散木原拓印稿.pdf
│金意庵篆刻.pdf

│汉玉印精选(正).jpg
│汉瓦当精品.doc
│汉私印.pdf
│汪关印谱.pdf
│沉阳古籍:百体千字文.pdf
│沙孟海印学史.pdf
│沙村印话-沙孟海.pdf
│河南驻马店的新蔡地区出土的战国封泥.pdf

│古玺汇编.pdf
│古玺鉴赏150例.pdf
│古肖形印臆释.pdf
│古陶文汇编.pdf

│高清汉代私印印谱2.pdf

│方介堪精品鸟虫篆印.pdf
│施晓峰篆刻网络展.pdf
│篆刻技法-如何用刀.pdf
│篆刻技法图典.pdf
│篆刻爱好者最易进入的四个误区.pdf
│篆刻病印评改200例_韩天衡.pdf
│篆刻病印评改摘要.pdf
│篆刻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另一面 边款.pdf
│篆刻针度.pdf
│罗福颐+汉印文字征补遗.pdf


│ 篆刻编 先秦玺印.pdf
│ 《古玺汇编》

│ 《古鉨文编》罗福颐.pdf
│ 《古籀汇编》.pdf
│ 篆书的辨识与写法.pdf
│ 篆字印汇.pdf
│ 篆字汇.pdf
│ 集古印篆增补六书通.pdf
│ 鸟虫书通考.pdf

│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七篇.pdf
│战国鉩印分域编.pdf
│掌上金石大字典.CHM
│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pdf
│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选.pdf
│方介堪《心经》原打印谱.pdf
│方介堪篆《心经》.pdf


│大千印留.pdf
│天津博物馆藏印.pdf
│安持精舍印冣.djvu
│宝子碑.pdf
│封泥汇编-福庵.pdf
│将军印100方.rar
│履盦三代朱迹.pdf

│篆刻印史编年.txt
│篆刻四大家印谱.pdf
│玉印集存.pdf
│玉印(反).jpg
│玉印(正).jpg
│王福庵.pdf
│王福庵印存.pdf
│王福庵原印拓片.rar
│王福庵篆书千字文.pdf
│王福庵篆书说文部目.pdf

│古玺文编.pdf
│古玺汇编 释文订补及分类修订.pdf

│罗福颐印选.pdf
│虢季子白盘清末朱拓.pdf
│西夏官印汇考.pdf
│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pdf
│西泠印社社员袁道厚作品欣赏.pdf
│西泠印社藏-西泠八家篆刻.pdf

│百扇斋主手拓悲鸿用印.pdf
│福庵印缀.pdf
│秦印文字汇编.pdf
│秦汉鸟虫篆印选.pdf
│简明中国文字学 [修订版].pdf
│篆书技法百日通.pdf
│篆书的辨识与写法.pdf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pdf
│甘氏集古印正.pdf
│印面.pdf
│历代千字文真迹比较·篆书卷.pdf
│历代印风系列 汉印.pdf
│历代篆刻作品精选 .doc
│古图形玺印汇.pdf

│吴昌硕临石鼓文.pdf
│吴颐人篆刻作品展示.pdf
│图释古汉字.pdf
│基础汉字形义释源.pdf
│增补徐三庚印谱.pdf
│壬辰年迎春篆刻展.pdf

│金文大字典.pdf
│金文编(四版).pdf
│陈巨来治印墨稿选.pdf
│青泥遗真-新出秦汉封泥特集.pdf


│篆书章法.pdf
│篆刻.doc
│篆刻五十讲_吴颐人.pdf
│篆刻入门.pdf
│篆刻刀法常识.pdf

│鲁迅美术学院藏《峄山碑》.pdf
│鸟虫印精选(反).jpg
│齐白石印存 [原石精拓].pdf

‘贰’ 简述什么是篆刻篆刻一般常用的材料有哪些

篆刻,可称为印字,治印,俗称刻印章。它以篆书为主的书法、美术、雕刻于一体,具有民族独特风格的综合性的传统艺术,又称为“篆刻艺术”。

‘叁’ 书法印章怎么用

常识如下:

1、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3)印规的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印章的类别很多,历史也很悠久,下面就说说印章的历史和种类:

1、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2、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

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

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肆’ 在石头上刻字需要什么工具

一、刀具:

刻印刀具种类较多,大体有石刻刀、木刻刀、金属刻刀、牙刻刀、切玉刀、水晶刀、翡翠玛瑙印刀等七种。对于篆刻创作而言,只需准备石刻刀即可,因为篆刻创作的载体只是石料。篆刻创作除了石材之外,其他材料一般是不使用的。

石刻刀的型号通常有三种,即大、中、小号。刀杆截面积大号刀约10毫米×6毫米;中号刀约7 毫米×5毫米;小号刀约5毫米×3毫米。这些刀具市场上均有售。同样型号的刀具,其中又有材质的不同,如白钢、锋钢、高碳夹钢和合金钢。

较好用的是高碳夹钢刀,刃部比较坚硬,可磨得很锋利,而且耐用 ; 另有合金钢刀,刃口非常坚硬锋利,刻石游刃有余,尤其遇有砂丁,所向披靡。喜用锋利刀具的作者,此类刀最佳。

‘伍’ 《篆刻》需要用哪些工具

学习篆刻,必须具备一定的工具、材料及工具书,否则就无法进行:为此。我们首先谈学习篆刻所必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

1.刻刀

刻刀是篆刻最主要的工具。由于印章材料的质地不同,使用的刻刀也各异,有的要用平口刀.有的要用斜口刀,还有的要用单头刀、双头刀等等一作为篆刻艺术的主要取材是石章.故通常采用的是单头平口式刻刀二

单头平口刻刀简称平口刀:市场上有专门的规格.分大、中、小三种,

印规是钤印时使用的辅助工具。印规犹如木工的”角尺”,内角为正90度钤印时,将印规放在需钤印的位置上然后将印紧靠内角按下,把印取起时,印规不可移动,如果所钤的印不清楚.可以倚印规重钤第二次或第三次,以求得印文的完整初学者钤印,常常不易钤正或钤出的印清晰度小够。使用印规就可以克服上述的弊病印规以金属材料制成的较好.闺为金属分量较重.不易移动一印规一般内角边长4公分左右,厚约0.8公分左有钤印熟练后,便可不用印规了。

11.印筋

印筋.渊拌印泥之用:印泥经常使川后.会导致印油于润不匀,影响钤印的质量此时需用印筋加以调拌这样不仅可以使印油润匀,而且还可以使印泥中的植物纤维得到保护。印筋有出售,亦可自制。自制取骨或竹,稍加削磨加工。

‘陆’ 钤印的使用方法

第一,印泥要用得好,至少要运用适宜。一般钤盖公章的印泥不能用,因系海绵浸有红色印油,既不匀和,更会渗油,钤于纸上,印记周围会产生透油现象,团团油迹堆积,印文污积、模糊,走失神采。因此要选购书法篆刻专用印泥。一般购置三两至半斤足够用。
印泥系细韧柔长的艾绒,经数年自然或人工处理,再与朱印油搅匀拌和,无数次的锤打捣杵而村而成。选购印泥要掌握吴昌硕1920年为上海西泠印社精制的“潜 泉印泥”所称誉的十六字四句话:“细润鲜明,经久不变,冬不凝冻,夏不透油。”现今市场上较易选购的红印泥有上海产“潜泉印泥”、“石泉印泥”,具体又有十几种品种。如“光明印泥”、“镜面印泥”、“箭镞印泥”,还有杭州产“西泠印泥”、,漳州产“八宝印泥”等。红印泥色泽不同,有鲜红色者、红略带黄者、 红略带偏深者,可随各人喜爱购买。关键要质地细腻稠厚,色泽鲜明沉着,暑天不烂,寒天不冻,不渗油者。
同一缸印泥,刚用时较新较湿。用的时间一长,则有浓淡、燥润之别。所以印章蘸印泥要轻匀,边蘸边转,使印面均匀粘上印泥。使用时间逐渐长了,用力也要逐渐重些。平时则要多用骨签翻搅拌和,力求上下内外匀和。如印泥太干时,打出印泥多艾绒短纤维,可送印泥厂加工再做。印泥缸内不得溅入石屑粉末、杂物 碎粒,一有溅入应用针尖或牙签挑去,力求保持纯净,以免影响钤印效果,甚至挤破损坏印稿纸。印泥盒宜用瓷质,金属、漆器等易生锈。
第二,钤印用纸要好。书画作品用纸较印谱用纸质地一般较厚,印泥可用湿些的;印人钤印,最好用连史纸,因为纸质薄平匀白,印泥则宜用燥润适度的。纸要用正面,如有纸茎泥屑杂质处,事先宜用刮刀刮净,或用针尖挑去,注意不要挑破刮坏。纸最好用经年久藏者,温润无燥性呈旧气,纸面承受印泥既 匀润有光泽,又细腻不刺眼。钤印完毕,纸要平放一边,上叠一白净小纸片,再放上第二张钤印纸,如此进行,不得移动或另压它物,以免粘压碰脏;阴干多时,小心取存,手指不能触及印记,以免沾污弄脏,模糊印记,走失原貌。
第三,钤印技术一要熟练,二要讲究,不能马虎。如果说,钤好印记,印泥纸张是物质的客观条件或基础,那么钤印者的钤印技术是主观技能,这时成了关键,必须十分重视。
钤印时先要在纸下垫物,视印面大小、印文朱白而定。一般钤盖二、三公分左右的白文印,垫一本与练习簿相应厚薄的书本即可,也可垫相应的橡胶板。印面大则将垫物相应加厚。如钤盖朱文印,则可相应减薄垫物,小朱文印在玻璃上垫二、三连史边角即可。应注意桌面或玻璃板要平整,垫物表面要光洁不脏。也可用塑面纸作 垫物。一经多用,印泥有所渗痕,要用另纸。
印面蘸泥要均匀周到。冬天使用印泥,可用口呵气,或将印泥在太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一经变软拌匀,则易于下色,钤印效果也清楚。
过去初学者多用印规(小丁字尺)的直角缺口处来确定盖印位置,不用印规又难于放正钤印方位。这里介绍一个简易方法,可在一张白净纸上用浓色铅笔画好等边直角三角空格,下放垫物,上放钤印纸张,利用透过来的空格审定钤印位置。只有将印面左、下两边对准空格相应两边,即使印面再大,两边形成的直角尽可向左边上 方、下边右方伸延。这叫定位。然后将印章平稳钤下,先垂直均匀用力,后向上下、左右(大印还要将四角)略微倾斜,用力钤压。然后揭印,用左手按住纸,右肘在桌上作支点不动,便于右手指执印轻轻的揭下来。如欠清晰,仍另外重新钤盖,直至满意为止。钤完后将印面擦干净。有的篆刻家,要求相当高,有时一个上午, 平心静气仅得一、二份钤盖理想满意的印稿,初学者更不必性急从事了。
前人的印章如果印面已呈高低不平状,钤印不易平伏,可用右手将印章连钤纸慢慢挪起,左手指托住,反转过来,左手执住章和纸,以右手拇指指甲轻轻摩擦纸背,均匀周到后,倒过来再揭印。较平刻面或用右手执印连纸,在玻璃板上轻轻打圆转摩擦,然后揭印,不妨一试。
所谓“刻六钤四”,正说明了钤盖印稿颇为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各人可以各法试验得之,不必强求一律、固守成法,只要钤印效果清晰美好就行。印泥、纸张、技术,三者相和谐,运用既熟,成竹在胸,自能得心应手,斯为妙哉。
钤印是很有讲究的,如果在一幅作品上安排好符合画面章法布局和风格特点的印章,就会给书画作品起到画龙点睛之奇效。反之则会破坏整个画面布局的协调,从而降低书画作品的整体质量。书法中以全黑布白为主的贯穿始末,少许朱红破之,在视觉上填补了孤寡单欢之遗憾。在漫长的书画艺术发展史上,钤印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审美特效和必备之章法。如果作品上不最后钤印,似乎有未完之余或重修之故,给人没有一个圆满的交代。

‘柒’ 篆刻是用的什么材质的刀怎么磨有图吗

一般使用的材质是合金钢的
刀口基本是不需要磨的。
如果是需要适合自己的道具,你比如说学习齐白石的冲刀的话,那么刀具一般都是特制的,我见过一位老师就是用那种比较大而且厚的刀,拿在手里很有厚重感。

‘捌’ 篆刻器具常识

1.篆刻的基本常识
初学篆刻的基本常识 [刻刀]初学可备大小适中的一把,能备有大小不同的数种更好,除选购外,可用废钢锉、废白钢车刀改制。

为防滑手须缠以纱绳。刀尾宜磨成亦方亦圆,可崐作处理印面的辅助工具。

[印泥]以西冷印社及漳洲的产品为最好。如果无条件可用一般的办公用品(?但不可用海绵印泥)。

印泥宜放瓷质印泥缸中,须常用牙质或塑料的印筋搅拌。 [印床] 初学用印床便于动刀,但熟练者常不用印床,以便执石之手灵活转动配全合受刀,印床有木制、金属制多种,自制印床价廉实用。

(?只要买一付元宝螺丝)。 [笔墨 砚刷]笔一般以5、6号圭笔为宜。

刷子可用旧棕丝自扎,也可用旧牙刷、旧油画笔代替,用以钤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残剩的石屑。 [印规] 帮助钤印时定位的工具,类似于木工用角尺,可自制。

钤印后印规暂不称动,如钤得不清晰,可将印章紧贴印规重复钤印。 [纸] 复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边纸、毛太纸等,钤印可用连史纸、薄宣纸。

[砂纸镜子] 磨印石开始可在废砂纸、水泥地上磨,然后再用砂纸磨至细洁为度。(可备铁砂、水砂粗细不同的两种)小镜子用来反照印文。

[印筋] 搅拌印泥用,可用牙、骨制品,也可用旧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属的。 篆刻 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镌刻印章的通称。因印章字体大都采用篆书,先书后刻,故称。

金属印章,一般先刻印模,随后浇铸;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现用金刚砂琢蚀,即‘电刻’;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镌刻。 篆刻是书法艺术通过刀刻以后的再现,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综合的艺术。

种类有秦印、汉印、半通印、象形印、套印、六面印、回文印、花押印、关防、闲章等。秦汉及魏晋时期,印章由印工镌刻,艺术水准颇高。

隋唐以来,亦 各有其时代特征及风格。北宋米芾、元代赵孟俯、王冕均为篆刻名家。

相传王冕始用花乳石(青田石之类)刻印,因镌刻方便,流行更广。到明代文彭、何震,印学日渐发展。

因明清以来,出土文物中印章渐多,参考资料大增,研讨篆刻之风日盛,涌现很多篆刻家,形成各种流派。如院派(何震等)、浙派 (丁敬等)、邓派(邓石如)、赵派(赵之谦)、吴派(吴昌硕)、齐派(齐白石)等。

古‘玺’。先秦印章之通称。

古铃玺印面文字为当时六国的篆书,风格奇特,章法多变,不易辨识。秦统一六国后,皇帝所用称‘玺’,官、私所用均改称‘印’。

大都以铜制作,亦有用银、玉等;浑穆古朴,形式多样。 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

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为‘宝’。

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

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

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三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 亦称‘图章’。

古称‘玺’。《后汉书.祭祀志》谓:‘自五帝始有书契。

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秦统一六国后,皇帝所用的专称‘玺’,以玉为之,故后世有‘玉玺’之称;官、私所用的均改称‘印’。至汉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称。

唐以后,皇帝所用或称‘宝’,官、私所用又有‘记’、‘未记’、‘关防’、‘图章’、‘花押’等名称。 文字形制随时代变迁,风格各异。

印章的出现和使用,一般认为始于春秋战国之间;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物件、简牍之用,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而官印又像征权力。

后筒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印章用朱色钤盖,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遂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品之一。

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 代以后盛行石章。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

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 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

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 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

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

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
2.篆刻的用具有哪些
治印的工具主要是刻刀和印泥, 另外还要准备一些辅助用品。

刻刀:以合金钢刀为好。刀身厚 重。

刀口有平口刀、斜口刀、单头刀、双头刀等。一般初学有一两把宽1厘 米、厚0. 3厘米或宽0. 6〜0. 7厘米、厚0. 1〜0.2厘米的单头平口刀即可。

印泥:有朱砂印泥、朱膘印泥、仿古印泥等。印泥的颜色不同,印出的效果也不同,根据各人喜爱或根据 印章来选择颜色。

但印泥的质量对印 章的艺术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应选 用质细而不走油的印泥。笔墨纸砚:用于摹印、起稿、拓 边款、反书上石等用。

印床:用来固定印章的夹具。用 硬木制成。

印材:用于制印的材料,多用石 料。但其他材料如钢、木、骨、竹、玉、有机材料等都可做印材。

石料中 以鸡血石、黄田石、寿山石等为上乘。 青田石质地松脆爽利,易于奏刀,价 格也不太贵,是初学者理想的篆刻 材料。

另外,还要准备一些砂纸、毛刷、棕帚、拓包和玻璃小镜等工具。
3.篆刻用具都有哪些
(一)刀具 刻印刀具种类较多,大体有石刻刀、木刻刀、金属刻刀、牙刻刀、切玉刀、水晶刀、翡翠玛瑙印刀等七种。

对于篆刻创作而言,只需准备石刻刀即可,其他种类的刀具篆刻是不需要的,因为篆刻创作的载体只是石料。古代印章的用材很丰富,因而印工们必须备有齐全的应刻工具,才能满足求印者的需要。

篆刻创作除了石材之外,其他材料一般是不使用的。由于翡翠、玛瑙、玉、水晶等的坚硬,金属的坚韧,竹木的松散,牙角的黏韧等,均不能发挥刀的特性,难以表现篆刻艺术的韵味。

尤其是坚硬的材料,文人的臂力是无法攻刻的。 石刻刀的型号通常有三种,即大、中、小号。

刀杆截面积大号刀约10毫米*6毫米;中号刀约7 毫米*5毫米;小号刀约5毫米*3毫米(见图4—1)。这些刀具市场上均有售。

同样型号的刀具,其中又有材质的不同,如白钢、锋钢、高碳夹钢和合金钢。较好用的是高碳夹钢刀,刃部比较坚硬,可磨得很锋利,而且耐用,市场上所售的“昌硕刻刀”便是此类;另有合金钢刀,刃口非常坚硬锋利,刻石游刃有余,尤其遇有砂丁,所向披靡。

喜用锋利刀具的作者,此类刀最佳。有条件的也可自制,如工厂车床上使用的白钢刀,高速车刀等,均可根据自己所需,用砂轮磨砺而成。

市场所售刀具中,有单面刃、斜口单面刃、棱锥和圆锥等,这些都是雕刻印钮和工艺品使用的。篆刻用的刀必须是双面夹角平口刀(见图4—2)。

刀具在篆刻创作中非常重要,因此古人有“铁笔”之称。刀刃的利钝,夹角的大小,能直接影响线条的质感和印章的风格。

在使用刀具时,可根据自己的追求来磨砺。刃口利而夹角小者,运刀长驱直入,轻便灵活,所刻线条简洁明静,俊丽挺拔,神采飞扬;钝而夹角大者,运刀稳健,所刻线条浑厚古拙,苍茫气足。

磨砺刀具也是一门技术,虽然它不算篆刻创作之列,但它对篆刻创作发生着直接作用。磨砺方法不正确,会出现卷刃、刀口呈圆弧形或两边直角消失,从而造成无法使用。

掌握了正确的磨砺方法,无论磨过多少次,刃口的形状始终是不变的。磨砺方法如下(见图4—3): 1.刀身与磨石成90°的直角。

2.磨擦方向为前后运动,即由怀内向外推进,又从外向怀内拉回。每次运动,刀杆与磨石所形成的夹角要保持一致,用力要均匀。

3.刃口一面磨擦几次后,把刀翻过来以同样的次数磨另一面,依次进行直至锋利为止。 4.磨石要备一粗一细两块,在粗石上基本磨利后再上细石护刃,直至所磨刃口具有一定的光洁度,才算完成。

护刃后刻刀经久耐用。 刀具磨砺只要按照上述方法,实际操作体会几次便能掌握。

(二)印床 印床是用来固定石章的辅助用具。初学者由于不能较好地控制运刀力量,为了防止失控而伤手,用印床来固定石章是比较安全的办法。

同时,印章有大、有小,形状各异,不易手执,均需用印床来辅助固定。 印床一般为木制,市场上有售(见图4—4)。

另有一种金属印床,是用来刻硬质材料的,价格比较贵,刻石章无需置备。 (三)印规 印规是钤印专用工具。

以印规定位,一是能避免印盖成歪斜;二是一次钤盖不清楚,可重复多次,直到印蜕清楚,印泥具有一定厚度,而且每次都不会偏移。 印规市场无售,需要自制。

形状如木工用的直角尺,材料用硬木或金属(见图4—5)。待掌握了钤印方法,一般就不一定再用印规来辅助了。

(四)印刷 印章刻好之后,在字口、印底留有碎渣和粉末,钤印前需清刷干净,以防污染印泥。印章用久后,字口内有残留的印泥堆积,失去本来面目,可用印刷蘸清洗剂清洗。

印刷一般用普通牙刷即可。 (五)棕刷 棕刷也称棕老虎,是拓边款的工具,市场有售。

出售的棕刷有优劣之分,优者棕丝细匀;劣品粗细相杂,软硬不一,拓时损纸。有条件的可选用优质棕丝自制。

制作方法:把棕丝排齐,扎成圆柱形,两端切齐,高约8厘米,直径4厘米(见图4—6)。 新购或新制的棕刷,在使用前要进一步加工,先在较粗的砂纸上均匀地从各个方向进行磨擦,把棕丝端部磨成细尖状,然后在棕刷上涂少许植物油,使之更有弹性而且光滑。

(六)拓包 拓包是拓边款所使用的,需要自制。拓包直径约2厘米,侧形扁圆略平,似荸荠。

拓包制作方法:棉花一小团,捏成结实而富有弹性的包心,用塑料薄膜包扎好,然后在桌面或玻璃板上研压成扁平的底面,再剪一小块圆形直径与包心相仿的呢子放置在包心的下面,最后包一层软缎子,上面扎好口即能使用(见图4—7)。包心可长期使用,呢子垫和缎子则要根据完好情况更换。
4.篆刻入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习刻印的工具材料要选置恰当,过多虽用时方便,但一时难以齐备,过少则用时不便;过好一般价钱较贵,过*则难于适用。为了初学者的方便,现将学习中最主要的工具材料介绍如下: (一)工 具 1、印 刀 篆刻印刀是主要的工具。

它的粗细、长短、轻重和刀角的大小、锐钝、平斜,都将直接影响到刻印的效果。选用印刀如同写字时选用毛笔一样,都会影响书写的表现力。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熟练掌握的过程,因此在远用时要考虑自己的喜爱与习惯。 (1)刀口,一般刻石章都用平口刀。

两面开口,刀口两角需成九十度角。 若刀口太子九十度,刻时易滑刀,不易刻准、刻直。

(2)刀刃的利钝,与两面开口的斜面高低成正比,斜面高则锐,斜面低则较钝。从刀角侧视,刀口出锋角度不宜太锐或大钝,一般以45度至15度为宜。

角度大小则太锐,刻出的线条易光滑、缺乏含蓄之韧劲;角度大则较钝、刻出的线条易碎涩,往往缺少爽利的感觉。 (3)刀杆的祖细与轻重、厚薄,一般根据自己的习惯与喜好所定。

一般刀杆较祖者重,刀杆较薄者轻。粗重者,坠力大,有助力;但过重则欠灵活;轻薄者,易执使,较灵便,但若过轻薄,则不易执运,不易发力。

一般可备轻重二把,粗重者,可宽一厘米左右,二、三毫米厚,较小者可六至七毫米宽,一至二毫米厚即可。 (4)刀仟一般长约十五厘米左右,略高出于之虎口即可。

着过长,刻运时摆动大,影响运刀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着过短,执运不方便,也不易着力。

初学时,一般可上书画社选择成品。如有条件自制,可根据自己喜好而做。

刀杆上可用细线绳(塑料绳,藤皮或市条等均可)裹缠,以利于镌刻时紧握着力,同时可免刻时刀柄滑动,伤指或伤印石。 2、笔、墨、砚 用于临摹,起稿,拓款等用。

(1)笔一般应备狼毫或兼毫小楷二支,一支新,一支较旧,用于摹印、起稿、反书上石等用。羊毫大小各一支,大者用以临写印稿,小者用以拓边款时蘸清水用。

(2)墨油烟墨一锭,或用较好的书画墨汁一瓶(如中华墨汁、曹素功墨汁等)。 用时需磨浓,不致渗开为宜。

朱砂墨磨出后用于涂抹在深色印石上,再书上墨稿,清晰可见便于镌刻。有时虽稿误写、亦可以来笔修改之。

一般用此法的较少。 (3)砚可备二小块,如不用磨朱砂,一块砚亦可。

砚选用一般的青石砚即可。但要光平、滋润、易发墨。

若有梢好的欲砚、端砚当然更好。 平常要保持砚的清洁,尤其是拓款时用墨,一定要事先将砚洗净,然后研磨,否则托出印款,墨色灰暗。

着用宿墨拓款,裱托后易渗化出墨晕。 3、砂 纸(砂布更好) 用于磨印石,一般可备粗细各一张,更细者可备有水砂纸一张。

若无砂纸时,较平坦质细的水泥板或砖石亦可利用。 4、印 床 印床是用来固定印章的,以便镌刻时省力,尤其是刻较坚硬质地的,或较小的印材时更为有效。

一般刻质地较软印材,如青田,寿山石等,或较大的印章,以左手扶持,也:可以不用印床。印床有木制和金属制二种,一般以木制者为好,既适用,又容易买到,即使市上买不着,也可自己仿做。

5、印 刷 印刷用以刷涤印面。一是在刻时刷去石屑粉未,二是在铃印时,先刷净印面,以免石屑等脏物带人印泥。

一般以小毛刷或以牙刷代用即可。 6、棕 帚 一般称“棕老虎”,用以拓制边款时用。

大城市书画社有卖。不过一般市上所卖,棕丝粗细未经挑剔,用时容易损破纸面。

买时应挑选其较细匀者。初用时过硬,可在热铁板上,或砂石、水泥地上磨擦,使之变软,棕丝变得较细尖,再擦上少许菜油,使之光滑。

若市上难卖,亦可自取棕丝,选其圆直细劲者捆扎成直径粗约2一4公分,长约5一8公分的棕帚,两头略留一公分不扎,用诀刀切齐,亦可使用。 7、拓 包 为拓边款时用。

拓包制法:先取硬版纸,剪成如硬币二分大小的圆块,外包以新棉花,底部略厚,再裹以塑料纸和加哗叽布一层,最后再用软细缎包扎一层(或用的确良代之亦可),使成扁圆球状,其颈部用线扎紧即成。拓包要求包扎得紧,表面光滑。

8、印 规 印规是在铃印时用以框正印章的位置,使之不偏不至。或是复印用之,即第一次铃印时不够清晰厚重,可以重复钤二遍、三遍,使之印文更加厚重,鲜艳夺国。

木或全属等制成的印规均可用。只要规角成九十度,两边各长约三至四厘米,厚约五至十毫米即可。

铃印时,先以印规定位,印章紧*印规内侧铃盖。复印时,印规掀压住不要移动,蘸印泥后再依原印规内侧复铃下即成。

一般铃盖熟练后,也可以不用印规。 9、印 筋 用以调拌印泥用。

印泥久不用,油会沉渍渗出,使油泥分离,故用一段时间后,或无冷时易冻,应常搅拌,使之匀润,用之如新。 冬天搅拌之前,可在太阳下晒半小时左右,使之变坎,再搅拌。

印筋在一般书画社和印泥店都有出售。若买不着时可自制,材料选骨或竹等均可,以不易染色为好。

10、玻璃小镜 用以检查印石上印文的正反及准确时用。一般市上出售之小玻璃镜即可用。

l1、其 他 如保护印章的印盒(或印套),铃印用的硬橡皮垫板;裁锯印石的钢锯条,擦拭印章的软布(或小毛巾)等等,都可根据情况来备,不一定要马上备齐。 有些东西可用可不用,或取。

‘玖’ 篆刻用什么垫桌子

学习篆刻之前,必须作好有关准备工作。犹如建造房屋,要事先备料。否则,“临渴掘井”,就会影响学习进度与成绩。篆刻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工具材料,和备置有关的印谱和工具书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刻印的工具材料要选置恰当,过多虽用时方便,但一时难以齐备,过少则用时不便;过好一般价钱较贵,过贱则难于适用。

为了初学者的方便,现将学习中最主要的工具材料介绍如下:

(一)工 具

1.印 刀篆刻印刀是主要的工具。它的粗细、长短、轻重和刀角的大小、锐钝、平斜,都将直接影响到刻印的效果。选用印刀如同写字时选用毛笔一样,都会影响书写的表现力。当然其中还有一个熟练掌握的过程,因此在远用时要考虑自己的喜爱与习惯。

(1)刀口,一般刻石章都用平口刀。两面开口,刀口两角需成九十度角。若刀口大于九十度,刻时易滑刀,不易刻准、刻直。

(2)刀刃的利钝,与两面开口的斜面高低成正比,斜面高则锐,斜面低则较钝。从刀角侧视,刀口出锋角度不宜太锐或大钝,一般以45度至15度为宜。角度小则太锐,刻出的线条易光滑、缺乏含蓄之韧劲;角度大则较钝、刻出的线条易碎涩,往往缺少爽利的感觉。

(3)刀杆的粗细与轻重、厚薄,一般根据自己的习惯与喜好所定。一般刀杆较粗者重,刀杆较薄者轻。粗重者,坠力大,有助力;但过重则欠灵活;轻薄者,易执使,较灵便,但若过轻薄,则不易执运,不易发力。一般可备轻重二把,粗重者,可宽一厘米左右,二、三毫米厚,较小者可六至七毫米宽,一至二毫米厚即可。

(4)刀杆一般长约十五厘米左右,略高出于之虎口即可。若过长,刻运时摆动大,影响运刀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若过短,执运不方便,也不易着力。初学时,一般可上书画社选择成品。如有条件自制,可根据自己喜好而做。刀杆上可用细线绳(塑料绳,藤皮或市条等均可)裹缠,以利于镌刻时紧握着力,同时可免刻时刀柄滑动,伤指或伤印石。

2、笔、墨、砚

用于临摹,起稿,拓款等用。

(1)笔一般应备狼毫或兼毫小楷二支,一支新,一支较旧,用于摹印、起稿、反书上石等用。羊毫大小各一支,大者用以临写印稿,小者用以拓边款时蘸清水用。

(2)墨油烟墨一锭,或用较好的书画墨汁一瓶(如中华墨汁、曹素功墨汁等)。用时需磨浓,不致渗开为宜。朱砂墨磨出后用于涂抹在深色印石上,再书上墨稿,清晰可见便于镌刻。有时虽稿误写、亦可以来笔修改之。一般用此法的较少。

(3)砚可备二小块,如不用磨朱砂,一块砚亦可。砚选用一般的青石砚即可。但要光平、滋润、易发墨。若有梢好的歙砚、端砚当然更好。平常要保持砚的清洁,尤其是拓款时用墨,一定要事先将砚洗净,然后研磨,否则托出印款,墨色灰暗。着用宿墨拓款,裱托后易渗化出墨晕。

3、砂 纸(砂布更好)

用于磨印石,一般可备粗细各一张,更细者可备有水砂纸一张。若无砂纸时,较平坦质细的水泥板或砖石亦可利用。

4、印 床

印床是用来固定印章的,以便镌刻时省力,尤其是刻较坚硬质地的,或较小的印材时更为有效。一般刻质地较软印材,如青田,寿山石等,或较大的印章,以左手扶持,也可以不用印床。印床有木制和金属制二种,一般以木制者为好,既适用,又容易买到,即使市上买不着,也可自己仿做。

5、印 刷

印刷用以刷涤印面。一是在刻时刷去石屑粉末,因石粉不宜用口吹,口吹石粉久则对身体无益。二是在铃印时,先刷净印面,以免石屑等脏物带入印泥。一般以小毛刷或以牙刷代用即可。

6、棕 帚

一般称“棕老虎”,用以拓制边款时用。大城市书画社有卖。不过一般市上所卖,棕丝粗细未经挑剔,用时容易损破纸面。买时应挑选其较细匀者。初用时过硬,可在热铁板上,或砂石、水泥地上摩擦,使之变软,棕丝变得较细尖,再擦上少许菜油,使之光滑。若市上难卖,亦可自取棕丝,选其圆直细劲者捆扎成直径粗约2一4公分,长约5一8公分的棕帚,两头略留一公分不扎,用诀刀切齐,亦可使用。

7、拓 包

为拓边款时用。拓包制法:先取硬版纸,剪成如硬币二分大小的圆块,外包以新棉花,底部略厚,再裹以塑料纸和加哗叽布一层,最后再用软细缎包扎一层(或用的确良代之亦可),使成扁圆球状,其颈部用线扎紧即成。拓包要求包扎得紧,表面光滑。

8、印 规

印规是在铃印时用以框正印章的位置,使之不偏不至。或是复印用之,即第一次铃印时不够清晰厚重,可以重复钤二遍、三遍,使之印文更加厚重,鲜艳夺国。木或全属等制成的印规均可用。只要规角成九十度,两边各长约三至四厘米,厚约五至十毫米即可。铃印时,先以印规定位,印章紧靠印规内侧铃盖。复印时,印规掀压住不要移动,蘸印泥后再依原印规内侧复铃下即成。一般铃盖熟练后,也可以不用印规。

9、印 筋

用以调拌印泥用。印泥久不用,油会沉渍渗出,使油泥分离,故用一段时间后,或无冷时易冻,应常搅拌,使之匀润,用之如新。印筋一般用骨质或玉石材料制成,高级印泥盒内一般配有印筋,不必另外制作或购买。若散装印泥,则需另备印筋。

10、玻璃小镜

用以检查印石上印文的正反及准确时用。一般市上出售之小玻璃镜即可用。

11、其 他

如保护印章的印盒(或印套),铃印用的硬橡皮垫板;裁锯印石的钢锯条,擦拭印章的软布(或小毛巾)等等,都可根据情况来备,不一定要马上备齐。有些东西可用可不用,或取它物代用亦可。

‘拾’ 篆刻刀法常识

1.篆刻知识一:什么叫篆刻刀法
刀法是篆刻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

元代以前印章多为铸造。即使需假刀刻的玉、牙、骨等印章材料,也因硬度较高,需要借助于琢磨器械。

用刀刻制印章,是随着印章与书画艺术结合,艺术印章需要量骤增,井发现软质石料成为印章主要材料后,制印才逐渐形成以刻为主。篆刻刀法也随之成为人们有意识追求的篆刻技法。

经过几代篆刻家的探索,被总结为14种刀法(一说为13种)。执刀的方法刀具是篆刻的主要工具,篆刻讲究执刀,就像写字作画讲究执笔、弹琴讲指法一样,不规范的方法往往会成为技巧发挥的障碍。

篆刻执刀看起来是手部握柄,操作起来便须指、腕、肘、肩以至全身用力。要使这些部位的力量协调贯注,执刀姿势正确与否至关重要。

有效的执刀方法能使刻刀在手中运转自如,能随意调整入刀的深浅度,便于运刀稳健轻捷。常用的执刀法有两种。
2.篆刻有哪些技法
篆刻技法-边款知识和钤印法 在印面以外的五面刻上文字,一般称阴文为“款”,阳文为“识”内容是署作者名号、年龄、刻制日期、地点,也有注明该印师法的来源,表达作者的艺术见解、附刻诗文,甚至配以图案等等,文字各体兼备,形式极为丰富,是印章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刻款如逢桥钮,瓦钮以孔之间两面为左右,兽钮则刻者面对兽尾,刻款位置以左侧为主,刻不下可顺序向前、右、胸前续刻,也有只刻于顶端的。 钤印前必先刷净石屑,蘸匀印泥,使内劲均匀地着力于印面各部位,轻轻揭纸即可。

印章用后宜用软布搓净,软布只可有一面,以免洗 手,印泥嵌入印文宜用竹签挑剔,不可用金属利器刻制。 怎样临刻边款 边款有双刀刻,单刀刻。

白文大都是单刀,朱文用双刀,练习刻款可在石片上或印侧先写后刻,刻完拍墨检查效果,熟练后不妨先将石面拍墨再刻。刻款用刀一如刻印,用上锋角一按即成“点”,从右向左刻去即成“横”(微见右高左低),从上向下刻即成“竖”,在一竖结束时略收刀再重按,即成“钩”,上锋向左斜刻成“撇”,下锋角向上按即成“捺”。

各种字体的刻法均须多琢磨实践,自能触类旁通。 值得指出的是,印谱中名家所刻边款的文句和排列形式,都值得学习借鉴。

初学者如文句组织困难,以只署单款(作者名字)为宜。 怎样拓边款 1、将皂水洗净刻款一侧,均匀地涂上清水或极稀的白芨水。

覆以连史纸或薄宣纸,务使纸面平整。 2、纸面压上它纸吸去部分水分。

3、速以拷贝纸覆盖,隔纸轻刷每个部位,并不断更换拓纸紧贴印石,力求款识文字字口清晰。 4、揭去湿纸,以拓包在瓷碟或玻璃上薄薄地蘸上一层浓度合宜的墨(先在废纸上拍去第一层浓墨),在拓纸(紧贴石面的第一层纸)上逐层轻捷拍打,从无字处折至有字处,反复拍至全款墨色匀净为止(墨色浓淡,厚薄可以灵活掌握)。

5、待拓纸乾透揭下,必平整光亮,如未干时揭下则起皱。 附:如拓纸与石游离,则说明石上油污未洗净,如局部脱起,可用唾沫轻涂脱处吸乾后再反复补刷。
3.篆刻的基本常识
初学篆刻的基本常识 [刻刀]初学可备大小适中的一把,能备有大小不同的数种更好,除选购外,可用废钢锉、废白钢车刀改制。

为防滑手须缠以纱绳。刀尾宜磨成亦方亦圆,可崐作处理印面的辅助工具。

[印泥]以西冷印社及漳洲的产品为最好。如果无条件可用一般的办公用品(?但不可用海绵印泥)。

印泥宜放瓷质印泥缸中,须常用牙质或塑料的印筋搅拌。 [印床] 初学用印床便于动刀,但熟练者常不用印床,以便执石之手灵活转动配全合受刀,印床有木制、金属制多种,自制印床价廉实用。

(?只要买一付元宝螺丝)。 [笔墨 砚刷]笔一般以5、6号圭笔为宜。

刷子可用旧棕丝自扎,也可用旧牙刷、旧油画笔代替,用以钤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残剩的石屑。 [印规] 帮助钤印时定位的工具,类似于木工用角尺,可自制。

钤印后印规暂不称动,如钤得不清晰,可将印章紧贴印规重复钤印。 [纸] 复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边纸、毛太纸等,钤印可用连史纸、薄宣纸。

[砂纸镜子] 磨印石开始可在废砂纸、水泥地上磨,然后再用砂纸磨至细洁为度。(可备铁砂、水砂粗细不同的两种)小镜子用来反照印文。

[印筋] 搅拌印泥用,可用牙、骨制品,也可用旧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属的。 篆刻 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镌刻印章的通称。因印章字体大都采用篆书,先书后刻,故称。

金属印章,一般先刻印模,随后浇铸;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现用金刚砂琢蚀,即‘电刻’;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镌刻。 篆刻是书法艺术通过刀刻以后的再现,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综合的艺术。

种类有秦印、汉印、半通印、象形印、套印、六面印、回文印、花押印、关防、闲章等。秦汉及魏晋时期,印章由印工镌刻,艺术水准颇高。

隋唐以来,亦 各有其时代特征及风格。北宋米芾、元代赵孟俯、王冕均为篆刻名家。

相传王冕始用花乳石(青田石之类)刻印,因镌刻方便,流行更广。到明代文彭、何震,印学日渐发展。

阅读全文

与印规的使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61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55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43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4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36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03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01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97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11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12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24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81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699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74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88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02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23
石磨子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51
行善修心的正确方法 浏览:402
薯仔炖鸡汤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