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常用方法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常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17 22:35:43

Ⅰ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那几类

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包括:

一、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

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二、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体位操作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就是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并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是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金属与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等)。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还有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 二是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内容:①《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②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③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④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该办法还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②放射性物质类。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③化学物质类。包括铅、汞、锰、镉、钒、磷、砷、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二氯乙烷、硝基苯、丙烯酰胺等。④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等。⑤生物因素。包括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等的危害因素。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等的危害因素。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等的危害因素。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包括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焦炉烟气和铬酸盐等。⑩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棉尘和不良作业条件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主要有对照经验法与检测检验法等。对照经验法由评价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拟评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检测检验法由评价人员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

Ⅲ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有哪些程序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程序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因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工作程序。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作的重点是现场调查。而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重点则是根据项目的设计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提供的工程设想,进行资料调研和类比调查工作。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工程分析、危害筛选等过程。1 收集资料主要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① 建设项目概况;②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产物、产品及副产品情况;③ 生产工艺情况;④ 生产设备情况;⑤ 所用化学品的理化特性与毒性指标;⑥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⑦ 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 现场调查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 原料、辅料等加料口位置及其密封情况;② 毒性大、常温下挥发性强、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岗位(物品)的管理;③ 防尘、防毒、防噪声等卫生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运行情况;④ 维修或抢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情况;⑤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的关系;⑥ 应急救援预案落实与演练情况。3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 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②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材料、中间产物、产品、副产品名称与用量或产量,有害杂质含量等;③ 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交叉污染情况;④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落实情况。4 危害筛选在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后,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为现场采样监测、进一步定量识别的依据:① 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性大、毒性高;② 现场浓度(强度)较高、出现机会多;③ 作业人员接触人数多、机会多;④ 有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⑤ 有采样职业卫生检测国家标准。对于一些通过现场调查、工程分析等还不能全面定性识别的建设项目,应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仪等先进设备进行实测,以免遗漏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作包括资料调研、类比调查、工程分析、主要危害因素预测等过程。1 资料调研主要包括:① 全面研读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② 重点排查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材料、中间产物、产品及副产品情况;③ 主要生产设备及工艺选择情况;④ 拟用化学品的理化特性与毒性指标。2 类比调查为正确识别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选择与拟建项目或评价单元相同的生产装置进行类比调查。通过类比对象现场调查,了解拟建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强度。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 类比对象与拟建项目在原料、工艺、设备、防护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点;②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材料、中间产物、产品、副产品名称及其用量或产量,有害杂质含量;③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的情况;④ 维修或抢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情况;⑤ 应急救援预案,主要生产设备及职业卫生防护情况;⑥ 类比对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与控制效果评价报告;⑦ 类比对象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⑧ 类比对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⑨ 类比对象历年劳动者健康监护结果,以及劳动者对现场有害因素的感受等; 瑏瑠类比对象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并非每个建设项目都能找到有说服力的类比对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分评价单元类比的方法,以评价单元为单位分别找出类比对象。如果仍找不到类比对象,可以采取工程分析法、经验法等其他方法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3 工程分析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找不到类比对象或类比对象不尽相同时,往往利用工程分析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8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识别:① 所选原辅材料及其所含有毒杂质的名称、含量;②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名称及转化情况;③ 产品和副产品及其所含有毒杂质的名称与含量;④ 作业岗位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交叉污染情况;⑤ 所选设备运行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情况。4 主要危害因素预测在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后,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为危害预测、进一步定量识别的依据:① 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性大、毒性高;② 现场浓度(强度)可能较高、出现机会多;③ 预计劳动者接触机会多;④ 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和采样检测国家标准。(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是工业企业的一项常规职业卫生工作。开展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对监测或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其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工程分析、危害筛选等过程。具体内容可参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但对下列问题应给予关注:① 认真查阅评价对象以往所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或定期评价资料,从中获得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一手资料;② 重点关注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品产量、卫生防护设施是否有改变,并分析其改变对评价对象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影响;③ 查阅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询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的自我感觉,从中发现可能遗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新线索。

Ⅳ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主要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工程分析法,通过分析工艺流程、原辅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判断哪些可能会出现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第二个是类比法,通过对相同或者相似企业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看看拟检测的企业可能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方法一般都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

Ⅳ 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何进行检测

(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制度,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监测人员)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人员应接受相应的专业技术培确保能够胜任日常监测工作。(仪器设备)用人单位应根据其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情况,特别是存在高危粉尘、高毒物质的,应通过购买监测技术服务、或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含直读式仪器),或安设实时监测设备等方式,组织开展周期性监测。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更新,确保其性能可靠,能够正常使用。工作场所存在爆炸风险的,用人单位日常监测仪器、设备应满足防爆要求。(有关要求)用人单位每月至少应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一次监测(实时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除外)。工作场所劳动者人数较多、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或物理危害因素强度较高的,用人单位应加大监测频次,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应参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要求,制定日常监测工作方案,明确监测地点、监测岗位、监测时段等。

Ⅵ 职业病网 如何识别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当前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形势严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对于减少和防治职业病,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概率具有重要作用,通俗来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就是针对作业场所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进行甄别,从而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下面将对几个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进行一 一阐述!

(1)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该法是目前最流行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或产生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检测,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检测。

(2)文献检索法
文献检索法就是通过查阅国内外预防医学、卫生学类等期刊中相关工作场所、工种和生产工艺有关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资料以及对其作业人群健康影响的报道,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

(3)职业卫生学调查
该方法适用于对传统行业或传统工艺项目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但对一些新的生产工艺项目可能受到知识或工作经验的限制。

(4)工程分析法
工程分析法是对识别对象的工程概况、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生产原辅料和产品等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存在或产生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在评价新技术、新工艺的建设项目时,如找不到类比对象与类比资料时,一般利用工程分析法来识别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5)健康监护
健康监护是指通过医学检查以及对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的分析,了解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情况,研究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接触—反应(效应)关系,其结果是判断与验证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结果的重要指标。

(6)类比调查
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包括工程一般特征、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环境特征等的相似性。

(7)经验法
经验法是依据专业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以此判断工作场所可能存在或产生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一种识别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传统的工艺行业项目,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受到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在识别过程中易出现遗漏和偏差。

Ⅶ 职业危害因素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化学的
物理的
生物的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要是说具体的有115种名门规定的,都说么

Ⅷ 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1、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不良的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的气压(高气压、低气压)、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紫外线、红外线、放射线)、噪声、振动等;化学因素,如工业毒物、粉尘等;生物因素,如某些寄生虫、微生物等。

2、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精神紧张,劳动强度过大、频度过密等。

3、生产环境中固有的因素。如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厂房建筑不合理等。



相关规定

根据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内容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职业危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职业危害因素

Ⅸ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1)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A 以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影响等 综合方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宜将整个项目作为 一个评价单元。
B 将具有共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分为一个 评价单元 。
(2)以工艺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A 按工艺功能划分,如原料储存区、反应区、中间产品 储存区、产品储存区、运输装卸区等
B 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C 按工艺条件划分 ,可以按建设项目操作温度、压力范 围不同划分评价单元,也可以按开车、加料、卸料、正常运 转、检修等不同作业条件划分评价单元。

阅读全文

与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常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六级高分技巧速成方法 浏览:699
勤思教育研究方法论 浏览:644
用手机连接电脑玩游戏方法 浏览:357
河南牛皮癣治疗方法 浏览:477
舞蹈基本训练教学方法 浏览:385
柏拉图的计算方法有特殊要求吗 浏览:699
收翻蹬夹游泳教学方法 浏览:375
沟通八个方法和步骤 浏览:390
球哥训练方法视频 浏览:40
河边抓虾的方法视频 浏览:917
50公斤臂力器正确锻炼方法 浏览:536
圆月怎么画才好看简单方法 浏览:847
买外卖有什么省钱的方法吗 浏览:383
雪梨纸包装方法图片 浏览:727
初中物理简答题教学方法 浏览:316
电脑前抗氧化方法 浏览:876
果酸诱小药的使用方法 浏览:599
高强螺栓检测方法 浏览:280
单臂画圆肩颈解决方法 浏览:975
靛蓝染毛线的方法及步骤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