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紫外灭菌
1.干热灭菌法
1.1灼烧与火焰灭菌:灼烧主要用于接种工具灭菌,在火焰上灼烧即可达灭菌目的,火焰灭菌通常用于无菌操作中试管口、玻璃瓶口、硅氟塑料塞等实验物品的灭菌,防止管口污染。
1.2干烤灭菌:利用热辐射及干热空气进行灭菌.将待检灭菌的物品如金属、玻璃、陶瓷制品包装后,在烤箱内加热至160℃,保温2h可完全灭菌.但不宜超过170℃.此外降温过速,骤冷易引起玻璃器皿炸裂.干热灭菌时装入干烤箱内的物品切勿紧密,应有空隙,利于热空气流动,过密,致使温度不均,部分物品灭菌不彻底.
2.湿热灭菌法
通过加压提高蒸汽温度,用高压蒸汽灭菌,温度高,灭菌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1.完全排除高压灭菌器内的冷空气.有冷空气存在时,在同一表压下所达到的温度值要低,而冷空气排出越少,温度就低得越多.在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保证达到规定的温度,必须将冷空气完全排除.否则,虽然压力达到,而温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灭菌就不彻底.
3.紫外线
杀菌谱广,但穿透力弱,影响因素多,杀菌效能受到一定限制.
紫外线消毒效果与紫外线强度、照射时间、温度与湿度等因素有关.紫外灯杀菌的温度以20~40℃,相对湿度40%~60%为宜.
B. 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附适用范围
回答C.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紫外灭菌
1.干热灭菌法
1.1灼烧与火焰灭菌:灼烧主要用于接种工具灭菌,在火焰上灼烧即可达灭菌目的,火焰灭菌通常用于无菌操作中试管口、玻璃瓶口、硅氟塑料塞等实验物品的灭菌,防止管口污染。
1.2干烤灭菌:利用热辐射及干热空气进行灭菌.将待检灭菌的物品如金属、玻璃、陶瓷制品包装后,在烤箱内加热至160℃,保温2h可完全灭菌.但不宜超过170℃.此外降温过速,骤冷易引起玻璃器皿炸裂.干热灭菌时装入干烤箱内的物品切勿紧密,应有空隙,利于热空气流动,过密,致使温度不均,部分物品灭菌不彻底.
2.湿热灭菌法
通过加压提高蒸汽温度,用高压蒸汽灭菌,温度高,灭菌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1.完全排除高压灭菌器内的冷空气.有冷空气存在时,在同一表压下所达到的温度值要低,而冷空气排出越少,温度就低得越多.在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保证达到规定的温度,必须将冷空气完全排除.否则,虽然压力达到,而温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灭菌就不彻底.
3.紫外线
杀菌谱广,但穿透力弱,影响因素多,杀菌效能受到一定限制.
紫外线消毒效果与紫外线强度、照射时间、温度与湿度等因素有关.紫外灯杀菌的温度以20~40℃,相对湿度40%~60%为宜.
D. 常见的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法:
1.高压蒸气法:应用最普遍,效果亦很可靠。高压蒸气灭菌法用于能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制品等;
2.煮沸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制品及橡胶类等物品;3.火烧法:适用于金属器械;
3.药液浸泡法:适用于锐利器械、内镜和腹腔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
4.甲醛蒸气熏蒸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搪瓷及各种导管。
E. 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消毒:煮沸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灭菌: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高温蒸汽灭菌
F. 灭菌方法分为哪几种类别
灭菌方法分为:
1、热灭菌法
热灭菌法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一切蛋白质变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细胞死亡。通常有干热、湿热和间歇加热灭菌等法。
2、干热灭菌
把金属器械或洗净的玻璃器皿放入电热烘箱内,在150~170℃下维持1~2小时后,可达到彻底灭菌(包括细菌的芽孢)的目的。灼烧是一种最彻底的干热灭菌法,应用范围仅限于接种环、接种针的灭菌或带病原菌的材料、动物尸体的烧毁等。
3、湿热灭菌
以沸水、蒸气和蒸气加压灭菌。
4、间歇灭菌
间歇灭菌连续3天,每天进行一次蒸气灭菌的方法。此法适用于不能耐 100℃以上温度的物质和一些糖类或蛋白质类物质。一般是在正常大气压下用蒸气灭菌1小时。灭菌温度不超过100℃,不致造成糖类等物质的破坏,而可将间歇培养期间萌发的孢子杀死,从而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5、辐射灭菌
辐射灭菌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射线进行灭菌的方法,较常用的有紫外线,其他还有电离辐射。波长在25000~80000纳米之间的激光也有强烈的杀菌能力,以波长26500纳米最有效。辐射灭菌法仅限于某一定材料,因所需设备复杂,难于广泛使用。
6、渗透压灭菌
渗透压灭菌利用高渗透压溶液进行灭菌的方法。在高浓度的食盐或糖溶液中细胞因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结果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7、化学试剂灭菌
大多数化学药剂在低浓度下起抑菌作用,高浓度下起杀菌作用。常用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学灭菌剂必须有挥发性,以便清除灭菌后材料上残余的药物。
G. 医疗器械常用的灭菌方式有哪些
(1)加热灭菌法
利用高温来杀死微生物(超过最高生长温度)的方法。加热灭菌的原理:当高温作用于微生物时,首先引起细胞内生理生化反应速率加快,机体内对温度敏感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尽而导致细胞内原生质体的变化、酶结构的破坏,从而使细胞失去了生活机能上的协调,停止了生长发育。随着高温的继续作用,细胞内原生质便发生凝固,酶结构完全破坏,活动消失,生化反应停止,渗透交换等新陈代谢活动消失,细胞死亡。加热灭菌可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
1)干热灭菌 利用灼烧或干热空气灭菌而没有饱和水蒸气参加的灭菌法称为干热灭菌法。由于干热灭菌使用方便,方法简单,故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如火焰灭菌法:直接利用火焰把微生物烧死,故又称焚烧灭菌法。采用此法灭菌既彻底又迅速,但只适用于金属制的接种工具、试管口及污染物品等的处理。热空气灭菌法:即在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利用干热空气来灭菌。
2)湿热灭菌 即利用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湿热灭菌又分为高压、常压、间歇灭菌和巴氏灭菌4种。
①高压蒸汽灭菌 由于高压蒸汽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较常压高的温度,能大大缩短灭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之蛋白质在湿热条件下容易变性,在热蒸汽条件下,细菌的芽孢在120℃,经20~30分钟可全部被杀死。如灭菌材料体积较大,不易被穿透时,可将压力增加到0.152兆帕,延长至1~2小时。在高压蒸汽灭菌中,灭菌温度随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图2-6)。
图2-7 简易常压灭菌法
③常压间歇蒸汽灭菌法 这是利用常压蒸汽反复几次灭菌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物品放在锅内,100℃处理1小时左右,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让其冷却至30℃左右,此时芽胞会萌发,再以同样方法加热处理,反复3次,可达到灭菌目的。该方法可用于不耐高温的药品、营养物、特殊培养基的灭菌。
④低温巴氏灭菌法 即在60~70℃下,经一定时间,杀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适应于不耐高温的物品消毒。有些培养基,在高温下遭到破坏,用此法既可杀死致病微生物的营养体,又能使培养基的成分不致受到严重破坏。食用菌生产中培养料堆积发酵工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杀死其中的病虫、杂菌。
(2)过滤除菌法
又分液体过滤和空气过滤两种,就是采用机械的方法,设计一种滤孔比细菌还小的筛子,做成各种过滤器,通过机械过滤,只让液体培养基或空气从筛孔流出,各种微生物菌体则留在筛子上,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体积小的液体培养基(如动物血清、蛋白质、酶、维生素等)及气体的灭菌。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带菌空气通过过滤灭菌形成无菌空气,从风洞中吹出,来造成工作台范围的无菌状态。过滤灭菌的最大优点是不破坏培养基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常用的过滤器有用硅藻土制的、石棉制的、陶瓷土制的,也有用火棉胶、硝化纤维素滤膜制成的。
(3)辐射灭菌法
利用辐射产生的能量进行杀菌的方法称辐射灭菌。辐射可分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和质子、微波等属电离辐射,紫外线、臭氧、日光为非电离辐射。
1)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用灯管直接照射细菌使其发生光化学反应,将细菌细胞质诱导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而发生变性、致死。另一方面,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臭氧(O3),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紫外线的有效作用距离为1.2~2.0米。紫外灯一般悬吊在接种室或培养室的上方,个数依房间大小而定,容1~2个人操作的接种室,安装一个30瓦的紫外灯就可以了。在每次接种前,应将所需的器具一起放入接种室(箱)内,然后打开紫外灯照射。如果接种室体积较大,开灯照射2小时才能达到灭菌效果;如果较小,只需开灯半小时左右既可达到灭菌效果。由于紫外线穿透力弱,即使是普通玻璃也不能滤过,因此,只适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灭菌。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尤其是眼睛有杀伤作用,应避免直视,工作时应将紫外灯关闭。紫外线消毒时工作场所如果处在稍暗无光的情况下,能提高杀菌效果。细菌接受致死量紫外线照射后,随即给予可见光照射,部分细菌有复活的可能。干细胞比湿细胞对紫外线的抗性强,孢子比其营养细胞对紫外线更具抗性。
2)微波灭菌 由于微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70%~90%的水分,水分子在微波电场中被极化,并随着电场方向的改变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分子之间高速度摩擦产生热能,这种热能不同于外部加热,可在短时间里使细胞爆破而物体本身的温度却只有极微增加,从而达到灭菌效果。用YM7601型微波炉只需60秒钟就能杀死食品中192万个大肠杆菌。
3)臭氧发生器消毒 臭氧(O3)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与核酸。O3也是一种暂态物质,常温下能自然分解,还原成氧。其灭菌原理实际上和紫外线消毒极相似。
H.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1、热灭菌法
热灭菌法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一切蛋白质变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细胞死亡。通常有干热、湿热和间歇加热灭菌等法。
2、干热灭菌
火焰灼烧法或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称为干热灭菌法。把金属器械或洗净的玻璃器皿放入电热烘箱内,在150~170℃下维持1~2小时后,可达到彻底灭菌(包括细菌的芽孢)的目的。
3、湿热灭菌
因最早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用于果酒消毒,故名。这是一种专用于牛奶、啤酒、果酒或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
灭菌的原则: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WS/T 367第11章的规定。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取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灭菌
I. 常用灭菌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热灭菌法
热灭菌法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一切蛋白质变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细胞死亡。通常有干热、湿热和间歇加热灭菌等法。
2、干热灭菌
火焰灼烧法或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称为干热灭菌法(dryheatsterilization)。
把金属器械或洗净的玻璃器皿放入电热烘箱内,在150~170℃下维持1~2小时后,可达到彻底灭菌(包括细菌的芽孢)的目的。灼烧(incineration或combustion)是一种最彻底的干热灭菌法,应用范围仅限于接种环、接种针的灭菌或带病原菌的材料、动物尸体的烧毁等。
3、化学试剂灭菌
大多数化学药剂在低浓度下起抑菌作用,高浓度下起杀菌作用。常用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学灭菌剂必须有挥发性,以便清除灭菌后材料上残余的药物。
化学灭菌常用的试剂有表面消毒剂、抗代谢药物(磺胺类等)、抗生素、生物药物素抗生素是一类有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人工衍生物,他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感染它种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细胞等)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4、间歇灭菌
间歇灭菌连续3天,每天进行一次蒸气灭菌的方法。此法适用于不能耐 100℃以上温度的物质和一些糖类或蛋白质类物质。一般是在正常大气压下用蒸气灭菌1小时。灭菌温度不超过100℃,不致造成糖类等物质的破坏,而可将间歇培养期间萌发的孢子杀死,从而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5、辐射灭菌
辐射灭菌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射线进行灭菌的方法。较常用的有紫外线,其他还有电离辐射(射线加快中子等)。波长在25000~80000纳米之间的激光也有强烈的杀菌能力,以波长26500纳米最有效。辐射灭菌法仅限于某一定材料,因所需设备复杂,难于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