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
常见的物理降温方式有洒水降温,风扇吹风降温等,水塔流水降温等,是很实用,降温效果很快的降温方法.
② 几种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是小儿时期发热常用的降温方法。孩子发热的时候,妈妈都习惯在孩子的前额上放一块凉毛巾,或者用温水给孩子擦擦皮肤,这些都属于物理降温的方法。
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患儿。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包括前面提及的头部冷敷、温水擦浴,还有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方法。这些方法做起来一般都很简单,而且不存在药物降温的那些不良反应。因此,在孩子发热的时候,妈妈最好先选用一些物理降温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1)头部冷敷
头部冷敷适合小儿的一般发热,体温并不特别高的.孩子。方法是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敷在患儿的前额部,每5~10分钟更换一次。也可将水袋中灌上凉水,枕在脑下。
(2)温水擦浴
温水擦浴适合于高热患儿的降温。方法是用32℃~34℃左右的温水擦拭患儿的全身皮肤。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间可稍长一些,以助散热。胸部、腹部等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最好不要擦拭。出疹的孩子发热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
(3)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适合于发热较高的患儿。方法是用30%~50%浓度的酒精,如无酒精亦可用白酒代替,用小毛巾浸湿后擦拭患儿颈部、四肢、后背、手足心等部位。尤其重点擦拭腋下、肘部、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注意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不宜采用酒精擦浴。
(4)冷盐水灌肠
冷盐水灌汤的降温效果显着,但不适合家庭中操作。方法是取生理盐水200~300mL,温度以4℃~6℃为宜,将肛管用甘油等润滑油擦拭后插入肛门,再将准备好的盐水用注射器注入或灌入,灌入后需用手将患儿肛门夹紧10分钟左右,以防盐水排出。
③ 降温的4种方式
降温的4种方式
降温的4种方式,每年一到夏季,天气炎热影响到了很多朋友的日常生活,大家都想在空调房里呆着哪儿也不去,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降温的4种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快来看看吧!
(1)辐射散热:将机体的热量以热射线的形式散发给周围温度较低的物体,即散发于低温空气中,称为辐射散热。这是安静状态下的主要散热方式,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则辐射散热就失效,体温升高,如中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夏天,人们爱待在阴凉的地方,就是在运用“辐射散热”的原理呢。
(2)传导散热:是将机体深部的热量以传导的方式传至人体表面的皮肤,再由皮肤传给与其直接接触的衣服等物。由于衣服等物品是热量的不良导体,传热极慢,加上人体皮下脂肪的热导率低,所以通过传导散发的热量是很小的。不过在医院里,医生却常常应用冰帽、冰袋等对高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这也是一种传导散热,因为水的传导率大,故传导散热已成为临床经常使用的降温方式之一。
(3)对流散热:这是一种特殊的传导散热方式,是借助空气不断的流动而将体热散发到空气中间。对流散热受风速的影响较大,如在夏天炎热的骄阳下,一阵清风所送来的`凉爽,这是我们都有体会的。我们也可以借助对流散热的原理,为高热病人宽衣,把他们安置于通风良好的居室或用电扇(避免直吹)进行物理降温。
(4)蒸发散热:是在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而不能借助辐射、传导、对流散热时可以采用的方法。通常人体内每1克水蒸发成水蒸气时要吸收约2.5千焦热量,所以可以借助汗液蒸发而带走大量的体热。蒸发散热是一个很主要的散热途径,平时我们虽然没有感到有明显的出汗现象,但在不知不觉中,24小时间人体可以有汗液量400-600毫升,医学上称之为不显汗。医生也往往利用这一机理给高热病人进行药物降温,如给予退热剂等。退热药品都有发汗作用,病人发汗后,可以由汗液的蒸发水分而带走大量体热,达到退热的目的,汗出热退而身凉的现象是我们经常可以遇见的。
喝温开水,应对发烧,最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是喝水。而喝水不适合喝冷水。有一定温度的温开水最为宜。第一喝水补充体液,水的比热高人体水分充足时对降温有一定效果。第二则是促进出汗,出汗可以帮助身体排热。当然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发热,冲一杯感冒冲剂也会有些帮助的。
温水擦拭,身体轻微发烧。如果有人照料,最好烧水。每次倒出一些水掺成温水。然后用手巾在温水中浸泡拧干,擦拭身体,额头等部位。因为水分蒸发有是个吸热过程所以有降温的效果。
温水手巾,擦拭敷额头。其实也是运用水蒸发散热的方法降温。之所以不用冷水主要是怕头部刺激引起不适。与此类似的还有用酒精擦拭额头,用蒸发散热。头部比较清爽的话人会精神点。
④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冰袋和冰囊降温法、冰帽降温法、温水擦浴、乙醇擦浴、灌肠降温法。其中,冰袋、温水、酒精涂抹这三种方法最常用。
拓展资料
1.冷水擦拭。冷敷具体方法:用毛巾沾冷水,适当拧干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也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或将热水袋中灌入冷水或放入碎冰块,垫上一层布后敷用,小冰袋可放在腋根部。擦拭的部位:用温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腋下和四肢等部位,这些血管分布比较多,血液循环快,血管表浅,容易散热。不能擦拭的部位:前胸、后颈、脚心、腹部等,这些部位对冷刺激较敏感,不宜擦拭,以免引起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宝宝更不应擦拭以上部位。
注意:采用冷敷法时,要检查冰袋是否漏水,在冷敷过程中应该定时更换袋中的冷水。水温控制在27~37℃。因为水温太高会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而水温太低则可能因受凉而加重病情。
2.酒精擦拭。擦拭方法:用毛巾沾酒精擦拭病人(成年人)颈部、腋窝、腹股沟、四肢等处,使皮肤血管扩张而加速散热。因酒精挥发快,能很快带走皮肤上的热量,达到降温目的。酒精配制:可用25%~50%的酒精作擦浴。酒精配制可用95%酒精100毫升,加水200毫升,混匀即可应用。无酒精时可用白酒加一半冷开水混合作擦浴之用。
注意事项:酒精浓度不宜过高,否则酒精挥发过快,皮肤血管收缩影响散热。应随时给病人盖好被子,擦浴后半小时左右再测试体温,若体温不降应去看医生。
不能擦拭的部位:应当避开擦拭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以防引起不良反应。
冰袋冷敷。冰袋冷敷可以用于大血管经过的地方,不宜冰敷在耳后、颈后、足底、胸部、腹部与下阴部。可以到药店购买退热贴,使用前要放冰箱冷冻效果更好,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使用。
⑤ 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及注意事项
发烧是宝宝常见症状之一,特别是对于婴幼儿来说更是高发人群,因此面对宝宝发烧,家长常常搞到手足无措,很多妈妈一发现宝宝发烧就带去医院治疗,其实宝宝发烧是可以进行一些物理治疗的,那么物理降温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物理降温的方法
一、擦浴法:擦浴降温法物理降温方法中常用的一种。降温效果不是很持久,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它是一种快速冷却措施,效果明显。它可以减少热性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
1.酒精擦浴:患者朋友们可以用41~43°C的酒精进行擦浴,有利于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增加皮肤表面温度,增加汗腺分泌,增加毛孔,出汗时带走体内大量热量,而且,因为酒精的温度接近患者皮肤的温度。擦拭浴时,不会因刺激而引起不适,并且不会因孩子哭闹而增加发热量。
2.温水擦浴:在应用退热药物后,温水摩擦可以立即用于降低体温和防止抽搐;温浴后,表面毛细血管扩张,预先起到解热作用,达到出汗和缓解热量的目的。
二、灌肠法:常用的有冷盐水灌肠和中药灌肠。
三、头枕冰袋可与药物降温同时使用。
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1.对于比较怕冷的患者,使用任何物理冷却方法都是不合适的。由于各种冷刺激,患者会感到寒冷,这将增加横纹肌的产热并影响冷却效果。
2.无论采用何种冷却方式,热水瓶都应放在足部,以减少脑组织的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度,特别是冰敷头部应注意,头部温度可以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氧气消耗,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一般认为,当体温下降1℃时,脑组织代谢可降低6.5%,颅内压可降低5.5%。
3.擦浴时不要擦背部,胸部,腹部和脚底等,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4.在降温措施后30分钟测量体温,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和儿童血压的变化。
以上便是关于物理降温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的相关介绍,由以上介绍可知,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法,包括有擦浴法、酒精擦浴等方法。但是对于反复发热的患儿在加强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在物理降温同时,要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用药物辅助降温。
⑥ 物理降温法有哪几种方法
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多喝温开水、加快新陈代谢、多排尿,通过尿液带走体内的热量来降低体温。二、用湿冷的毛巾或者冷水袋敷额头、双侧腋窝和腹股沟等处进行降温。三、用毛巾蘸25%-50%的酒精进行擦浴,重点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手心、脚心等处进行降温,也可用毛巾蘸温开水进行擦浴。四、用温开水灌肠来降低患者的体温,在物理降温的同时还需要保暖,如果通过物理降温不能降低患者体温则,必须到医院查明高热的病因并进行药物治疗。
⑦ 怎么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高热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一般发烧不超过38.5℃,多首选物理降温方式退热。物理降温方式较多,需严格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一、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
1、多喝水:发烧时多喝水不仅可以补充液体,还可以加快排汗、排尿,促进体内的毒素以及代谢废物排出,利于病情尽快康复。
注:建议多喝温开水,且少量多次饮水,不宜喝冷水或瓶装果汁。
2、毛巾湿敷法:适用于一般发热较低的患者,将浸湿冷水的毛巾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前额或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达到降温目的。
注:建议每3-5分钟更换一次,且体温降至38℃以下则停止使用。
3、冰袋冷敷法:将适量冰块放入冰袋中,再加入适量水,外面包裹上一层毛巾,放置在患者的前额15分钟即可,一般不选择该法退热。
注:冰敷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皮肤苍白、青紫等情况,应立刻停止,以免冻伤。
4、温水擦浴法: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水的温度为32-34℃比较适宜,每次擦拭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擦拭的重点部位为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
注:擦拭后需擦干身体,穿好衣物,避免着凉,且长有疹子的宝宝不宜用此法。
5、酒精擦浴法:用75%的酒精100毫升,加27℃-30℃温水等量,用毛巾从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到腋窝、腹股沟处。
注:不宜擦心前区、腹部、足心部、后颈部,且3个月以下婴幼儿及麻疹患者不可用此法退热。
6、松被散热法: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也容易被家长忽视。发热时婴儿忌用厚被包裹,幼儿忌穿衣过厚,高热时应松开包裹,解开领扣与裤带以利散热。
注:利用该法降温时,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以免导致患儿着凉。
7、热水泡脚: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浸泡时可以轻轻按摩足部,以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注:泡脚时水温在40℃左右,可浸泡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