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盖碗茶具使用方法
盖碗茶具使用方法如下:
1、三指法: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拿盖碗的手法,是以三只手指拿捏盖碗,称之为三指法。因为此种手法看起来比较优雅柔美,所以很多女性都喜欢用这种手法。
盖碗的顶端有盖钮,就是开盖时我们手捏的地方。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2、抓碗法:此种手法用的人不多,姿势没有三指法柔美,而且因为整个手按住盖钮,很容易烫手,在茶艺表演里,多位男士使用。这种拿法的要点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的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盖子的方向朝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盖碗泡茶的好处如下:
1、盖碗适合泡任何茶,没有什么茶是盖碗不适合泡的,不象玻璃杯只适合泡绿茶,其他茶都不适宜。紫砂壶不宜泡绿茶,另外由于紫砂壶双气孔结构容易吸收茶味,因此如果爱喝的茶多的话,就要每种茶用一只不同的壶。
2、瓷质盖碗的釉质紧密,虽然不能有助于提高茶的味道,但是能最真实的表现茶的优缺点,每次碰到新茶,都最好用盖碗尝试着泡几次,通过比较了解茶性后再采用紫砂壶有的放矢,针对性的通过冲泡技巧来发扬茶的优点,掩盖茶的缺点。
3、盖碗泡茶对茶具的要求最少,最简单只要有一只盖碗,一个开水瓶,一撮茶叶就可以泡好茶了,但是如果对茶具讲究的话,也可以添加公道杯,茶盘,茶杯等等茶具,总之用盖碗泡茶的配置灵活,可繁可简。
Ⅱ 茶道工具名称与使用方法
有很多的茶具是大家熟悉的,那么大家有了解茶道工具的食用 方法 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名称与使用方法,一起来看看。
茶道工具名称
1.主茶具
主茶具乃泡茶、 饮茶 主要的用具,主要有茶壶、茶船、茶盅、茶杯、杯托、盖碗、冲泡器等。
(1)茶壶
用以泡茶的器具。也可直接用茶壶来泡茶,独自酌饮。也可用小茶壶当茶盅用。
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以把划分:
①侧提壶:壶把为耳状,在壶嘴的对面。
②提梁壶:壶把在盖上方为虹状者。
③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为彩带飞舞状。
④握把壶:壶把圆直形与壶身呈90°状。
⑤无把壶:壶把省略,手持壶身头部倒茶。
以盖划分:
①压盖: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
②嵌盖: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
③截盖: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只显截缝。
以底划分:
①捺底:将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
②钉足:在壶底上加上三颗外突的足。
③加底:在壶底四周加一圈足。
以有无滤胆分:
①普通壶:上述的各种茶壶,无滤胆。
②滤壶:在上述的各种茶壶中,壶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滤胆或滤网,使茶渣与茶汤分开。
(2)茶船
承放茶壶等的垫底器具,有竹木、陶瓷及金属制品。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其主要种类有:
①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
②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
③双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的储水器。
(3)茶盅
亦称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汤。将茶汤及时斟于茶海中,可避免茶叶久泡而苦涩。
其主要种类有:
①壶式盅:壶形,或以茶壶代替。
②圈顶式盅:将壶口部分或全部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作把手。有盖或无盖。
③杯式盅:杯形,有把或无把,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
(4)品饮杯
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其种类有:
①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
②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称盏形杯。
③直口杯:杯口与杯底同大,也称桶形杯。
④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称鼓形杯。
⑤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⑥盖杯:附加盖子的茶杯,有把或无把。
(5)闻香杯
直口高杯,用来闻嗅留在杯里的香气之器具。此杯容积和品茗杯一样,但杯身较高,容易聚香。
(6)杯托
茶杯的垫底器具。其种类有:
①盘形:托沿矮小呈盘状。
②碗形:托沿高耸,茶杯下部被托包围。
③高脚形:杯托下有一圆柱脚。
④圈形:杯托中心留一空洞,洞沿上下有竖边,上固定杯底,下为托足。
⑤复托形:高脚托的托碟中心再有一个碗形或碟形的小托,小托承托茶盏或茶碗。
(7)茶碗
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汤作饮用器具。其形状有:
①圆底形:碗底呈圆形。
②尖底形:碗底呈圆锥形,常称为茶盏。
(8)盖碗
由盖、碗、托三部件组成,泡饮合用器具或可单用。
(9)大茶杯
泡饮合用器具。多为长桶形,有把或无把,有盖或无盖。
(10)冲泡盅、冲泡器
冲泡盅用以冲泡茶叶的杯状物,盅口拉出一斜口为出水口。冲泡器是指杯盖连接一滤网,中轴可以上下提压如活塞状,既可使冲泡的茶汤均匀,又可以使渣与茶汤分开。
2.辅助用品
泡茶、饮茶时所需的各种辅助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铺垫
是茶席整体或局部物件摆放下的各种铺垫、衬托、装饰物的统称,常用棉、麻、化纤、竹、草杆织编而成。铺垫的形状一般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和不确定形。
铺垫的类型有:
①织品类:棉布、麻布、化纤、蜡染、印花、毛织、织锦、绸缎、手工 编织 等。
②非织品类:竹编、草杆编、树叶铺、纸铺、石铺、瓷砖铺等。
(2)茶盘
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属、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种。
(3)茶巾
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来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或用来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或在注水、续水时托垫壶流底部,也可用来擦拭清洁桌面。
(4)茶巾盘
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
(5)奉茶盘
用以盛放茶杯、茶碗、茶食或其他茶具的盘子,向客人奉茶和茶食时也使用,常用竹、木、塑料、金属制作而成。
(6)茶荷
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同时可作观赏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
(7)茶则
则者,准则也,可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量准确。用它从茶叶罐中取茶入壶或杯,多为竹木制品。
(8)茶匙
取茶或搅拌茶汤用具。常与茶荷搭配使用,从贮茶器中取干茶。
(9)茶夹
用来清洁杯具或夹取杯具,或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
(10)茶针
由壶嘴伸入流中疏通茶叶阻塞,使之出水流畅的工具,以竹、木制成。
(11)茶箸
形同筷子,也用于夹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时亦可用于搅拌茶汤。
(12)渣匙
从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与茶针相连,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13)茶漏
圆环形小漏斗,当用小茶壶泡茶时,投茶时将其置壶口,使茶叶从中漏进壶中,以防茶叶洒到壶外。
(14)箸匙筒
插放茶箸、茶匙、茶夹、茶针等的有底筒状器物。
箸匙筒及茶则、茶匙、渣匙、茶夹、茶漏
(15)茶拂
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6)盖置
承托壶盖、盅盖、杯盖的器具,既保持盖子清洁,又避免沾湿桌面。其种类有:
①托垫式:形似盘式杯托。
②支撑式:圆柱状物,从盖子中心点支撑住盖;或筒状物,从盖子四周支撑。
(17)壶垫
圆形垫壶织品,保护茶壶。
(18)滤斗(滤网)
过滤茶汤碎末用。网为金属丝制,缘边金属或瓷质。
(19)滤斗架
承托滤斗用。有金属螺旋状,有瓷质双手合掌状、单手伸指状。
滤斗架及滤斗(滤网)
(20)计时器
用以计算泡茶时间的工具,有定时钟和电子秒表,可以计秒的为佳。
(21)茶食盘
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属等制成。
(22)茶叉
取食茶食用具,金属、竹、木制。
(23)餐巾纸
垫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24)消毒柜
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灭菌。
3.备水器
(1)煮水器
由汤壶和茗炉两部分组成,炉以热源分有电炉、酒精炉、炭炉、燃气炉等。常见的“茗炉”,炉身为陶器,或金属制架,中间放置酒精灯。茶艺馆及家庭使用最多的是“随手泡”,用电烧水,方便实用。
(2)暖水瓶
贮放开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热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游或举行无我茶会时,需配备施行热水瓶,以不锈钢双层胆者为佳。
(3)水方
贮放清洁用水的器皿。
(4)水注
盛水的壶形容器。功用是将冷水注入煮水器内加热,或将开水注入壶(杯)中温器、调节冲泡水温。形状近似壶,口较一般壶小,而流特别细长,多为陶瓷制品。
(5)水盂
盛放弃水、茶渣以及尝点心时废弃的果壳等物的器皿,多用陶瓷制作而成,亦称“滓盂”。
4.备茶器
(1)茶样罐(筒)
用于盛放茶样的容器,体积较小,装干茶30-50克即可。以陶器为佳,也有用纸或金属制作。
(2)贮茶罐(瓶)
贮藏茶叶用,可贮茶250-500克。为密封起见,应用双层盖或防潮盖,金属或瓷质均可。
(3)茶瓮(箱)
涂釉陶瓷容器,小口鼓腹,贮藏防潮用具。也可用马口铁制成双层箱,下层放干燥剂(通常用生石灰),上层用于贮藏,双层间以带孔搁板隔开。
5.盛运器
(1)提柜
用以存储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的木柜,门为抽屉式,内分格或安放小抽屉,可携带外出泡茶用。
(2)都篮
竹编的有盖提篮,放置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等,可携带外出泡茶。
(3)提袋
携带泡茶用具及茶样罐、泡茶巾、坐垫等物的多用袋,用人造革、帆布等制成的背带式袋子。
(4)包壶巾
用以保护壶、盅、杯等的包装布,以厚实而柔软的织物制成,四角缝有雌雄搭扣。
(5)杯套
用柔软的织物制成,套于杯外。
6.泡茶席
(1)茶车
可以移动的泡茶桌子,不泡茶时可将两侧台面放下,搁架向对关闭,桌身即成一柜,柜内分格,放置必备泡茶器具及用品。
(2)茶桌
用于泡茶的桌子。长约120-150厘米,宽约60-80厘米。
(3)茶(椅)凳
泡茶时的坐具,高低应与茶车或茶桌相配。
(4)坐垫
在炕桌上或地上泡茶时,用于坐、跪的柔软垫物。大都为60厘米×60厘米的方形物,或60厘米×45厘米的长方形物,为方便携带,可制成折叠式。
7.茶室用品
(1)屏风
遮挡非泡茶区域或作装饰用。
(2)茶挂
挂在墙上营造气氛的书画艺术作品。
(3)花器
插花用的瓶、篓、篮、盆等物。
茶道工具的使用方法
1.盖碗的使用方法: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2.茶挟的使用方法: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3.茶针的使用方法: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4.茶杯的使用方法: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5.茶盘的使用方法: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6.茶船的使用方法: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7.煮水器的使用方法: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自动电炉。
8.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9.茶巾的使用方法: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10.茶叶罐的使用方法: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11.茶则的使用方法: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12.茶海的使用方法: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13.茶匙的使用方法: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14.茶荷的使用方法: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茶道工具保养方法
彻底将内外洗净
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养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
切忌沾到油污
紫砂壶最忌油污,沾一后必须马上清洗,否则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泡茶
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
擦与刷要适度
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将壶中积茶销销刷洗,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试即可,切忌不断地推搓。
使用后清理晾干
泡茶完毕,要将茶渣清除干净,以免产生异味,又需重新整理。
让壶休息
Ⅲ 这些茶具如何使用
后提壶的使用手法:用右手拇指、中指从壶把柄的上方提起茶壶,无名指,小指顶住壶把柄的下方,食指轻搭茶盖盖钮;提梁壶的使用手法:右手拿起壶提梁,左手轻提盖钮。注意:
①茶壶在放回时茶嘴勿对客人。
②轻按盖钮时勿将壶钮上的孔盖住。
持壶
Ⅳ 茶道六君子的使用图解
在中国的茶文化中,茶道六君子是非常有名的茶具,那么你知道茶道六君子是如何使用的。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茶道六君子使用图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茶桶
是一种用来存放茶叶的器具,它的有点是封闭性很好,可以避免灰尘等污染茶叶。
茶匙
顾名思义,就像汤匙用来舀汤的一样,茶匙就是用来舀茶叶的,这样可以避免直接用手抓茶叶。
茶针
一种针状的物体,永凯将茶叶从茶饼中分解出来,并且可以分解地很细腻。
茶漏
作用跟一般的杯子里的漏网一样,过滤茶水,将茶叶也水分隔开来。
茶夹
注意茶夹可不是用来加茶叶的,而是用来夹碗的,因为刚泡好的茶很烫,用茶夹可以防止被烫伤。
茶则
将茶针分解出来的茶叶放到茶则上面,然后用茶匙缓缓将茶叶感进茶壶,作用是控制茶叶的用量还能防止茶叶被污染。
茶道六君子也就是茶艺六用,它们分别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
茶道六君子——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道六君子——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道六君子——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道六君子——茶则: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茶道六君子——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道六君子——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其他茶道配件:茶盘、茶席、茶巾、茶宠、茶垫、养壶笔、茶滤网。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六君子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组是茶盘上最常用到、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比如说茶漏,用盖碗或是壶泡茶都要用它来过滤茶渣;用来夹闻香杯和茶盏的茶镊,有木的、竹的、金属的;还有用来放品茗杯的茶垫,用来疏通壶口的茶签,以及茶勺和茶刮。所有这些,平时散放在茶盘上,专心喝茶的你可能不会去注意,分开来它们只是茶盘上的杂件,放在茶道瓶中,就成为茶道组了。这些茶漏、茶镊、茶垫等因为其使用功能的限制,其形状大都大同小异,就是材质、工艺上有所不同。
Ⅳ 怎样使用茶具视频
常见茶具的使用方法下面介绍茶杯、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煮水器、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等十四种常见茶具的使用方法。
一、茶杯的使用方法: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二、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三、盖碗的使用方法: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四、茶盘的使用方法: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五、茶则的使用方法: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六、茶挟的使用方法: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七、茶巾的使用方法: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针的使用方法: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九、煮水器的使用方法: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我用自动电炉。
十、茶叶罐的使用方法: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十一、茶船的使用方法: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十二、茶海的使用方法: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十三、茶匙的使用方法: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十四、茶荷的使用方法: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Ⅵ 茶针使用方法
茶针的使用方法如下:
1、将茶针从茶砖的侧面沿边缘刺入,要找蓬松的部分作为入手点,这样刺、入后才能轻松撬开。
茶针的介绍
茶针又名“茶通”,汉族茶艺的茶具之一。也是茶具大家庭的成员,是现代人所说的“茶道组”中不可缺少在一分。一般是木质、角质材料制作而成。包括:茶匙,茶针,茶夹,茶则,茶海。另外喝普洱茶的习惯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茶匙,茶针,茶夹,茶则,茶海,连同茶筒,六个器具又称为茶道六君子。
茶针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疏通茶壶里面的内网,为了保持茶水畅通,或者当茶壶里面被茶叶堵住时,可以用来疏通茶叶。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可以在喝茶的时候把茶针用来当茶锥使用。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发展到现在,许多消费者朋友们也都喜欢选择各种各样的茶具,自己在家中静静享受茶文化的熏陶,那么关于茶具方面的选择以及使用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事项呢?有兴趣朋友可以综合下文进行提前的了解。今天小编为大家举例说明的就是关于茶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措施和建议,大家可以参考自己的具体条件进行选择性的了解和尝试操作。
一、茶具怎么使用
泡茶的基本步骤:
1、温具
用热水冲淋茶壶,包括壶嘴、壶盖,同时冲淋茶杯,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这对较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重要。
2、置茶
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置入茶叶后,可以观赏壶(杯)里的茶叶形状与颜色。如果你所用来泡茶的是白色盖碗,则茶色与白色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
3、冲泡
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可以特别注重欣赏的细嫩的茶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冲水时有“凤凰三点头”的讲究,就是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这既是主人向宾客点头致意,也能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4、倒茶
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品茗杯)中。茶海又称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5、奉茶
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奉茶的时候,主人还须用空余的手做出请茶的姿势,此时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以表谢意。
6、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赏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二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
通过上文可以得知,购置了一款标准的茶具以后,并不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和古人一样享受茶文化带来的美好。相反的,还有很多朋友可能会因为不知道如何正常使用茶具而闹笑话。今天为大家具体说明的就是关于茶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在使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综合这方面的步骤措施入手,对比实际的需求进行尝试性的动手操作,相信这样子就可以尽可能和家人朋友一起陶醉在茶文化中。
Ⅷ 茶道六君子的使用方法图解
茶道六君子是很常见的茶具之一,那么你知道茶道六君子应该如何使用呢?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茶道六君子的使用图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茶筒
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笔筒”。其实它是盛放其他茶艺用品的一种器皿,被称为“茶筒”,也有人称之为“茶道瓶”或者是“收纳筒”。
茶夹
不懂茶但与人在茶馆喝过茶的人都会有印象,当泡茶的人需要洗杯子时,一般不会用手来拿杯子,而是用镊子一样的东西夹着杯子来洗,这种工具就叫做“茶夹”。它可以防烫而且比较卫生。当然,茶夹其实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与茶匙那样,可以夹出茶壶当中的渣叶。
茶匙
喝汤需要汤匙,喝茶也需要茶匙。但是“茶匙”的并不是用来舀茶水喝的,它又称“茶扒”,作用则是代替手指,去挖取茶壶中泡过了的茶叶。这样既方便又卫生。
茶则
在茶道当中,有将茶从茶罐中取出放在茶壶的过程,而在置入之前,需要进行量取,“茶则”就起到了量取的作用,用它来盛茶入壶最合适。就像一个微型的簸箕,也像小型半遮型茶筒。常见的茶则是用竹制的。
茶针
在茶壶中,一般有内网也就是“蜂巢”,当内网被茶叶堵住的时候,需要用工具来进行疏通,从而保证壶内水流通畅。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茶针”。茶针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拨匀放在茶壶的茶叶,让整茶至于上部,碎茶在下面。
茶漏
茶壶一般口小,怎样可以让茶叶入壶而不会掉落在壶外面呢?茶道六君子中“茶漏”就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只要将茶漏放在壶口上就可以了。
茶道六君子的材质一般是用竹木,因为其气质比较符合,比如竹制的会体现清雅的气质,木质的则是天然质感,能够融入茶香的气质。爱茶之人要了解好以上茶道六君子使用图解,细微之处见真章,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其他茶道配件:茶盘、茶席、茶巾、茶宠、茶垫、养壶笔、茶滤网。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
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组是茶盘上最常用到、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比如说茶漏,用盖碗或是壶泡茶都要用它来过滤茶渣;用来夹闻香杯和茶盏的茶镊,有木的、竹的、金属的;还有用来放品茗杯的茶垫,用来疏通壶口的茶签,以及茶勺和茶刮。
所有这些,平时散放在茶盘上,专心喝茶的你可能不会去注意,分开来它们只是茶盘上的杂件,放在茶道瓶中,就成为茶道组了。这些茶漏、茶镊、茶垫等因为其使用功能的限制,其形状大都大同小异,就是材质、工艺上有所不同。
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
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其材质多样,造型各异,不只是有花鸟鱼虫,蕴意多多,也让茶道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
1、茶筒
茶筒用于盛放“茶道六君子”中的其余五件茶具。一般为圆筒状,也有很多筒身造型各异的精美茶筒,如曲线形、葫芦形。茶筒筒身一般有雕刻图案、镂空等类型。制作材料一般为竹子、木头。茶友们在选购茶筒时,以筒身光滑平整、线条流畅自然、雕刻精美雅致为佳。一般需特别注意有无加工不当产生的毛刺。
2、茶漏
顾名思义,茶漏的形状像漏斗,因此又称茶斗。若将干茶倒入壶口较小的壶具中时,为避免茶叶不慎掉落在壶外,把茶漏置于壶口,则可将干茶顺利的倒入壶中。茶漏制作材料一般为竹子、木材,也可以用瓷或陶制成。
3、茶夹
茶夹外形如同镊子,有些茶友也称其为“茶镊”。茶夹是我们在泡茶过程中用得最多的,如洁具、分茶时使用,其具有防烫的功能,也能让品茶者感觉干净卫生。有时,茶夹也用于夹取壶内或盖碗内的茶叶(但不是用其取干茶哟)。其制作材料多为竹子、木材,也有少部分用金、和银制成的茶夹。
4、茶匙
其形状如汤匙,所以称为“茶匙”,很多茶友也将其称为“茶勺”。主要用途是取出储茶器皿中的茶叶,并将其放入茶荷或茶壶中。在喝茶过程中,也有人用其搅动壶中茶叶,帮助茶叶受泡均匀。此外,茶匙还具有清理壶内或盖碗内的茶渣的功能。其制作材料多为竹子、木材,也有少部分用瓷和金银制成。
5、茶则
茶则,也称“茶拨”。在取茶时与茶匙配合使用,将茶匙里的茶叶拨入茶荷或茶壶,拨茶的过程其实也是事茶者衡量茶叶量的一个过程,所以在事茶者眼里,茶则也是一种量器。茶则和“茶匙”有相似之处,茶则有时候也可以用来搅拌茶叶使得茶壶内茶叶受泡均匀。另外,在正规的品鉴现场,茶则可以用来将叶底挑出,供在坐者观察茶叶。中国茶圣陆羽在《茶经》认为,茶则的制作材料可以是贝类、牡蛎类,也可以是铜、铁、竹、木等材料,现在用得最多的是竹子和木材类的。
6、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