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基坑支护的常用方式...
八种常见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1、放坡开挖
优势:只要求稳定,价钱最便宜。
劣势:回填土方较大。
适用:场地开阔,周围无重要建筑物的工程。
2、围护墙深层搅拌水泥土
深层搅拌水泥土围护墙是采用深层搅拌机就地将土和输入的水泥浆强行搅拌,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土柱状加固体挡墙。
优势:由于一般坑内无支撑,便于机械化快速挖土;具有挡土、止水的双重功能;一般情况下较经济;施工中无振动、无噪声、污染少、挤土轻微。
劣势:位移、厚度相对较大,对于长度大的基坑,需采取中间加墩、起拱等措施以限制过大的位移;施工时需注意防止影响周围环境。
适用:闹市区工程。
3、高压旋喷桩
高压旋喷桩所用的材料亦为水泥浆,它是利用高压经过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水泥土加固体,相互搭接形成排桩,用来挡土和止水。
优势:施工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机动性强、占地少,并且施工机具的振动很小,噪声也较低,不会对周围建筑物带来振动影响和产生噪声等。
劣势:施工中有大量泥浆排出,容易引起污染。对于地下水流速过大的地层,无填充物的岩溶地段永冻土和对水泥有严重腐蚀的土质,由于喷射的浆液无法在注浆管周围凝固,均不宜采用该法。
适用:施工空间较小的工程。
4、钢板桩
这是一种简易的钢板桩围护墙,由槽钢正反扣搭接或并排组成。槽钢长6~8m ,型号由计算确定。
优势:耐久性良好,二次利用率高;施工方便,工期短。
劣势:不能挡水和土中的细小颗粒,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需采取隔水或降水措施;抗弯能力较弱,支护刚度小,开挖后变形较大。
适用:多用于深度≤4m的较浅基坑或沟槽。
5、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具有承载能力高、沉降小等特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因其所选护壁形成的不同,有泥浆护壁方式法和全套管施工法两种。
优势:施工时无振动、无噪声等环境公害,无挤土现象,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墙身强度高,刚度大,支护稳定性好,变形小;当工程桩也为灌注桩时,可以同步施工,从而施工有利于施工组织、工期短。
劣势:桩间缝隙易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在高水位软粘土质地区,需根据工程条件采取注浆、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等施工措施以解决挡水问题。
适用:排桩式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多用于坑深7~15m 的基坑工程, 适用于软粘土质和砂土地区。
6、地下连续墙
优势:刚度大,止水效果好,是支护结构中最强的支护形式。
劣势:造价较高,施工要求专用设备。
适用:地质条件差和复杂,基坑深度大,周边环境要求较高的基坑。
7、土钉墙
土钉墙是一种边坡稳定式的支护,其作用与被动的具备挡土作用的上述围护墙不同,它是起主动嵌固作用,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坡面保持稳定。
优势:稳定可靠、施工简便且工期短、效果较好、经济性好、在土质较好地区应积极推广。
劣势:土质不好的地区难以运用。
适用:主要用于土质较好地区。
8、SMW工法
SMW工法亦称劲性水泥土搅拌桩法,即在水泥土桩内插入H型钢等(多数为H型钢,亦有插入拉伸式钢板桩、钢管等) ,将承受荷载与防渗挡水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同时具有受力与抗渗两种功能的支护结构的围护墙。
优势:施工时基本无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结构强度可靠,凡是适合应用水泥土搅拌桩的场合都可使用;挡水防渗性能好,不必另设挡水帷幕;可以配合多道支撑应用于较深的基坑;
此工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代替作为地下围护的地下连续墙,在费用上如果能够采取一定施工措施成功回收H 型钢等受拉材料,则大大低于地下连续墙,因而具有较大发展前景。
适用:可在粘性土、粉土、砂土、砂砾土等土层中应用。
❷ 基坑工程经常使用的支护方法有哪几种
深基坑土方开挖,当施工现场不具有放坡条件,放坡没法保证施工安全,通过放坡及加设临时支持已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1般采取支护结构进行临时支挡,以保证基坑的土壁稳定。支护结构的选型有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逆作拱墙或采取上述型式的组合等。(1)排桩或地下连续墙通常由围护墙、支持(或土层锚杆)及防渗帷幕等组成。排桩可根据工程情况为悬臂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内撑式支护结构和锚杆式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可与内支持、逆作法、半逆作法结合使用。施工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扰动小,可以组成具有很大承载力的连续墙。(2)水泥土桩墙水泥土桩墙,依托其本身自重和刚度保护坑壁,1般不设支持,特殊情况下经采取措施后亦可局部加设支持。水泥土墙有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高压旋喷桩墙等类型,通常呈格构式布置。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2、3级;水泥土桩施工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不宜大于150kPa;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m。(3)逆作拱墙当基坑平面形状合适时,可采取拱墙作为围护墙。拱墙有圆形闭合拱墙、椭圆形闭合拱墙和组合拱墙。对组合拱墙,可将局部拱墙视为两铰拱。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3级;淤泥和淤泥质土场地不宜采取;拱墙轴线的矢跨比不宜小于1/8;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❸ 深基坑支护常用的支护方法有哪几种
深基坑土方开挖,当施工现场不具备放坡条件,放坡无法保证施工安全,通过放坡及加设临时支撑已经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一般采用支护结构进行临时支挡,以保证基坑的土壁稳定。支护结构的选型有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逆作拱墙或采用上述型式的组合等。
1、排桩或地下连续墙
通常由围护墙、支撑(或土层锚杆)及防渗帷幕等组成。排桩可根据工程情况为悬臂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内撑式支护结构和锚杆式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可与内支撑、逆作法、半逆作法结合使用。施工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扰动小,可以组成具有很大承载力的连续墙。
2、水泥土桩墙
水泥土桩墙,依靠其本身自重和刚度保护坑壁,一般不设支撑,特殊情况下经采取措施后亦可局部加设支撑。水泥土墙有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高压旋喷桩墙等类型,通常呈格构式布置。
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水泥土桩施工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不宜大于150kPa;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m。
3、逆作拱墙
当基坑平面形状适合时,可采用拱墙作为围护墙。拱墙有圆形闭合拱墙、椭圆形闭合拱墙和组合拱墙。对于组合拱墙,可将局部拱墙视为两铰拱。
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三级;淤泥和淤泥质土场地不宜采用;拱墙轴线的矢跨比不宜小于1/8;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❹ 一般基坑的支护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基坑支护型式主要有:
1.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
2.地下连续墙支护,地连墙+支撑;
3.水泥挡土墙;
4.钢板桩:型钢桩横挡板支护,钢板桩支护;
5.土钉墙(喷锚支护);
6.逆作拱墙;
7.原状土放坡;
8.基坑内支撑;
9.桩、墙加支撑系统;
10.简单水平支撑;
11.钢筋混凝土排桩。
一般会要求上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方式的合理组合等。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❺ 深基坑支护方法有哪些
深基坑支护方法有五种,具体如下:
1、排桩或地下连续墙:
(1)这种支护方法只适用于深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的深基坑。
(2)施工场地需要满足放坡的相关条件。
(3)这种支护方法可以独立或者是和上述其他方法一起结合使用。
(4)当地下水位比坡脚更高的时候,应该采取降水措施。
❻ 基坑支护常用哪几种方式
一、常见基坑支护形式
1. 自然放坡
(1)土方边坡自然放坡
在基坑(槽)开挖时,如果地质条件、周围条件允许,可放坡开挖;但在建筑密集的地区施工,常受场地的限制无法放坡,则需支护。
自然放坡可做成直线形、折线形或阶梯形,自然放坡坡度一般在设计文件上有规定,若设计文件上无规定,可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6.2.3的规定执行如表1.3 。
2. 土钉墙支护
天然土体通过钻孔、插筋、注浆来设置土钉(亦称砂浆锚杆)并与喷射砼面板相结合,形成类似重力挡墙的土钉墙,以抵抗墙后的土压力,保持开挖面的稳定。也称为喷锚网加固边坡或喷锚网。
3. 土层锚杆支护
在立壁土层上钻(掏)孔至要求深度,孔内放入钢筋,灌入水泥砂浆或化学浆液,使之与土层结合成抗拉锚杆,将立壁土体侧压力传至稳定土层。
4. 灌注桩支护
开挖前在基坑周围设置砼灌注桩,桩的排列有悬臂桩支护、双排桩支护和咬合桩,桩顶设置砼连系冠梁或腰部设置腰梁。施工方便、安全度好、费用低。
5. 灌注桩+锚杆支护
桩顶不设锚桩、拉杆,而是挖至一定深度,每隔一定距离向桩背面斜向打入锚杆,达到强度后,安上腰梁,张拉锁定,在桩中间挖土,直至设计深度。
6. 钢板桩支撑
当基坑较深、地下水位较高且未施工降水时,采用板桩作为支护结构,既可挡土、防水,还可防止流砂的发生。板桩支撑可分为无锚板桩(悬臂式板桩)和有锚板桩两大类。
二、常见支护方法适用范围
1. 放坡:
适用条件:
1)基坑周边开阔,满足放坡条件;
2)基坑周边土体允许有较大位移;
3)开挖面以上一定范围内无地下水或已经降水处理;
4)可独立或联合使用。
不宜使用条件:
1)淤泥和流塑土层;
2)地下水高于开挖面或未降水处理;
2. 土钉墙:
适用条件:
1)岩土条件较好;
2)基坑周边土体允许有较大位移;
3)已经降水处理或止水处理的岩土;
4)开挖深度不宜大于12m。
5)地下水位以上为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和砂土;
(6)支护常用方法扩展阅读:
现在大楼越建越高,基坑也随之越挖越深。据《摩天城市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中有87%在中国,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是现在美国总数的4倍。
例如进入前期报建的湖南长沙“天空之城”, 以838米的设计高度暂列第一,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为霸气的摩天大楼,它比当今“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还要高10米,投资90亿元,设计使用寿命长达500年,据称可抗9级地震。在建的上海中心,总高度为632米,武汉绿地中心也高达606米,共有124层。甚至河北邯郸也传出消息,拟建338米高的国际文化创意大厦。
伴随着这些宏大工程的实施,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国内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已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一些技术上甚至达到了国际水平,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
由于深基坑工程常处于密集的中心城市,周围有建筑物、地铁隧道或人防工程等,稍有不慎,危及基坑本身安全不说,很可能还会殃及到临近的这些建构筑物、道路桥梁和各种地下设施,造成重大损失。
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现代科技用于深基坑工程的研究与监测中,以信息化设计和动态设计的新思想,结合施工监测、信息反馈、临界报警、应变(或应急)措施设计等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制定了相应的设计标准和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