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HE染色是什么染色方法
苏木精(Hematoxylin、He),亦名苏木紫或苏木素,用于细胞核的染色.HE染色法是组织学与病理学常用的切片染色方法,HE染色切片标本是学生观察最多的一种切片标本.HE 10X 是说:你的组织切片是用HE染色法做的,是在1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所见的结果
② 组织切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什么
人组织细胞制成的组织切片本身没有颜色,在显微镜下无法进行识别,为了区别不同的细胞结构,就要对切片进行染色。切片染色方法有很多种,如H1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特殊染色等。一般的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苏木精能够使细胞核呈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不同的细胞组织,不同蛋白的着色深浅不一样,使我们能从显微镜下区别不同种类的组织细胞。大多数的疾病都能够依靠H1染色的切片做出正确诊断,有时候H1染色难以确诊,就需要应用其他染色方法来辅助诊断,比如免疫组化染色法及特殊染色的方法等;比如淋巴瘤有很多种类、很多来源,要区分就需要加做免疫组化;比如结核病通常用抗酸染色,对病变组织里面进行染色,如果病变组织里面仍出现红色的结核杆菌,就能够确诊。
③ 组织学常用的切片是石蜡切片,常用的染色法是和伊红染色,简称__染色,
苏木精,HE,嗜酸性,嗜碱性
④ 怎么做标本
标本制作分很多种:血涂片、植物压片、金相切片等
举一个组织标本制作的方法
石蜡切片标本制作法:
这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标本的制作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 骤: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和封固。
1.取材、固定:动物组织在死后及离体后会很快解体,这可能是由于细菌或是由于组织 本身所含酶的分解所致。所以,被检动物在乙醚麻醉下或以不同方法处死后,应立即进行取 材和固定,以停止其分解作用,尽可能保存细胞、组织生前结构和成分,还能抵抗后继各步 骤处理时所产生的影响。 1)取材:即从动物体内取下被检的器官或组织。以肝为例,取材的步骤为:将动物麻醉 或处死后,腹部向上固着在蜡盘上,打开腹部,暴露肝,用锋锐的小剪或手术刀细致而又迅 速地取下一块厚度和大小适宜(0.5cm’)的肝,立即投入固定液内‘:。:
2)固定:固定是把组织用化学试剂浸泡,使其蛋白质等成分迅速凝固,尽量保持生前形 态结构而不发生死后的变化。固定时所使用的化学溶液,称为固定液。
常用固定液的配方:
①Susa液(HeidenhainfsSusafluid) I液: 氯化汞(升汞)饱和水溶液 B液: 氯化钠 三氯醋酸 冰醋酸 40%甲醛 蒸馏水 50.0ml o.58g 2.08g 4.oIml 20.0m1 80.0ml临用时取等量的I液和2液混合后,将组织块投入,固定12h。
Helly液(Helly`s fluid) 重铬酸钾 2.5g 氯化汞 5.0g 硫酸钠 1.0g 蒸馏水 100.0m1 40%甲醛 5.0m1(临用时加入) 。
⑧甲醛(10%nelltralformalin) 40%甲醒 10.0m1 蒸馏水 90.0m1。
④Bouin液(Bouinfsfluid) 苦味酸饱和水溶液 75.0m1 40%甲醛 25.0m1 冰醋5.0m1。
⑤Carnoy液(Carnoy`s fluid) 无水酒精 6ml 氯仿 3m1 冰醋酸 1m1 。
2.脱水、透明、浸蜡、包埋:这几个步骤是为了将组织包埋在较硬的物质即石蜡中,以 便于制备薄的切片。
1)脱水:普通固定液多是水溶液,必须先脱去水分,为浸蜡创造条件。脱水剂通常用酒 精。脱水的步骤是逐步升高酒精溶液的浓度,以去净组织块内的水分,并完全由无水酒精取 代。Susa液固定的组织块,须先入含碘的95%酒精,脱水并洗去组织内的汞沉淀,然后换 90%、95%酒精和无水酒精。10%甲醛液固定后的组织块,脱水时应依次经70%、80%、 90%、95%酒精和无水酒精。
2)透明:因石蜡不溶于酒精而溶于二甲苯,因而组织块经脱水后须再用二甲苯替代出酒 精。组织块浸入二甲苯后逐渐变得透明,故此步骤称为透明。透明时间依组织块大小及性质 而定。
3)浸蜡:将透明好的组织块置入已在温箱(56—58℃)内熔化的石蜡内,放置适当时间, 使石蜡浸入组织并替换出二甲苯。
4)包埋:在包埋器的内壁涂一层甘油,倾入熔化的石蜡,将浸透蜡的组织块放到里面, 摆好方位,挨蜡液表面凝固后,将包埋器投入冷水浴中,使石蜡冷却凝固,即得坚硬的组织 蜡块,经过修整即可用于切片。
3.切片:一般用轮转式切片机制作组织学切片。切片机一般结构为:切片刀固定台、载 物台(机头或标本固定台)、切片厚度调节装置、机轮等部件。切片时:①将组织蜡块固着在 木托或金属托上,再将蜡块托固定于载物台;⑧将磨好的切片刀固定于切片刀固定台,调好 蜡块与刀的距离;②调整切片厚度调节装置,一般调至切6ym厚度的小格上;④转动机轮,每 转动一周,载物台就向切片刀侧移动6ym,同时还垂直下降上升往返一次,于是切得6ym厚 度的切片一张;如机轮连续转动,就可得一条连续的切片蜡带。
取下切片,置于涂布一层蛋白甘油的载玻片上,滴上适量水,于酒精灯上徐徐加温,至 切片在水面展平,倾去水,摆好切片位置,放入烤片箱。待切片干燥并牢固地附着于载玻片 后,即可取出,进行染色。
4.染色、封固:染色的目的是使组织内的不同结构染上不同藏色以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染色的方法很多,可根据研究目的选用。组织学和病理学教学标本最常用的基本染色方法是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该方法可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细鲍质染成粉红色,使细 胞结构对比分明。因此,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至于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其它特殊染色法,将 分别介绍于首次出现之处。
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stain,简称H.E染色):
1)染色的配方:
①Erich苏木精染液(Ehrlich’shematoxylin) ; 苏木精 2.98 95%酒精 100.0ml 蒸馏水 100.0m1 钾矾 3.0g 冰醋酸 10.0m1 甘油 100.Oml ‘的染液在至气中氧化2个月左右即可使用。
②1%伊红染液(1%Eosin) 伊红 1.08 蒸馏水 100.0
2)染色步骤:
①脱蜡:将裱好的干燥切片放入二甲苯浸2次,每次放置5。10min,以便将石蜡脱净。.
②下行酒精到水:脱蜡后,切片入无水酒精浸2次,每次2min,以便洗去二甲苯;然后 经95%、90%、80%和70%酒精,每次2min;随后入蒸馏水浸洗。若组织是用含汞的固定液 (如Susa液、Helly液)固定,还须经含碘的70%酒精脱汞后再入70%酒精及蒸馏水。
②苏木精染色:将蒸馏水浸洗后的切片放入Ehrich苏木精染液中,浸染5一10min。
④蓝化和分色:切片由染液取出以后,用自来水冲洗,挨切片变成蓝色后,再用稀盐酸 70%酒精溶液进行分色,脱去多余的染料(因为苏木精染色后,往往胞核着色较深,胞质及 结缔组织纤维等亦稍着色,影响下步染色及观察)。然后再用自来水冲洗,使之蓝化,约需15 ~30min。
⑤伊红染色:切片用蒸馏水浸洗后,放入1%伊红染液,浸染5—10min。
⑧上行酒精脱水:将切片用蒸馏水洗去附在载玻片上的染液后,经70%、80%、90%95% 酒精和2次无水酒精脱水,每次一般为2min。:
⑦透明:切片入二甲苯2次,每次2min。
⑦封固:从二甲苯中取出切片,在切片的组织上滴加适量树胶(balsam),上面再加一盖 玻片,使树胶布满于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间隙,封固即告完成。将封好的切片标本放入烤 箱.待盖玻片粘着牢固后,即得可供长期观察和保存的H.E染色标本。
⑤ 细胞爬片和冰冻切片,石蜡切片有哪些区别
细胞爬片和冰冻切片,石蜡切片有哪些区别
1.冰冻切片 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最常用的一种切片方法.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较完好地保存多种抗原的免疫活性,尤其是细胞表面抗原更应采用冰冻切片.新鲜的组织及已固定的组织均可作冰冻切片.
冰冻时,组织中水份易形成冰晶,往往影响抗原定位.一般认为冰晶少而大时,影响较小,冰晶小而多时,对组织结构损害较大,在含水量较多的组织中上述现象更易发生.冰晶的大小与其生长速率成正比,而与成核率(形成速率)成反比,即冰晶形成的数量愈多则愈小,对组织结构影响愈严重.因此,应尽量降低冰晶的数量.Fish认为冰冻开始时,冰晶成核率较慢,以后逐渐增加,其临界温度为-33.C,从-30.C降至-43.C之间,成核率急剧增加达1018,然后再减慢.基于上述理论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冰晶的形成
2.石蜡切片 其优点是组织结构保存良好,在病理和回顾性研究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能切连续薄片,组织结构清晰,抗原定位准确.用于免疫组化技术的石蜡切片制备与常规制片略有不同:①脱水、透明等过程应在4℃.C下进行,以尽量减少组织抗原的损失.②组织块大小应限于2cm×1.5cm×0.2cm,使组织充分脱水、透明、浸蜡.③浸蜡、包埋过程中,石蜡应保持在60℃以下,以溶点低的软蜡最好(即低温石蜡包埋).
⑥ 谁有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
一、制备显微标本的切片法
一石蜡包埋切片制作法
这是最常用的切片法。以石蜡作为组织的填充支持介质,将整块组织加以包埋,最后凝固成均匀一致的固态结构。用切片机制取极薄的切片。为了让石蜡能浸入组织内部,需将组织经过脱水等处理。过程大致如下:
⑴固定:生物标本脱离机体或培养环境,细胞会发生自溶,腐败分解。因此,需用固定剂处理,使蛋白质凝固停止濒死或死后变化。凡供永久保存的标本都需经固定处理。
常用的固定剂是甲醛、乙醇等,能使蛋白质凝固。还有由几种试剂配成的固定液,例如Carnoy固定液,由无水酒精、氯仿、冰醋酸配成,固定力更快更强,不含水分,可避免水溶性物质如糖原等在固定过程中损失。
⑵脱水:是将组织细胞所含水分除去。通常用乙醇(Alcohol,酒精),浓度递升到 100%。此过程还使组织块进一步硬化。
⑶透明:是用既能溶于纯酒精又能融解石蜡的有机溶剂,将组织中的酒精取代,以便石蜡浸入。通常用二甲苯(xylene)为透明剂。
⑷浸蜡:在温箱内进行。已透明的组织块放入加热融解的石蜡中,让石蜡浸透组织,作为支持介质。
⑸包埋:将已浸蜡的组织块放入热融的包埋石蜡中,迅速冷凝,组织决便被蜡包埋。
⑹切片:用切片机。常用的切片机有轮转式、平推式的。用轮转式的易于切出连续切片。切片厚度随制片目的而调整。教学标本厚度多是5~6μm。
⑺贴片烤干:石蜡切片在温水上展平后,移在玻片上,烤干,即可供染色处理。染色后用树胶、盖坡片封固,可永久保存。
二冷冻切片法
冷冻切片法是借组织在低温下,冻结变硬而达到符合切片要求。冷冻切片法需有冷冻切片机,或在普通切片上配制冷设施。恒冷切片机是高级冷冻切片设备。它有一个恒冷箱,标本致冷台和切片机都装在箱内。恒冷箱的作用类似冰箱,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温度,其结构有利于保持箱内恒定低温,减少箱门打开时环境温度的干扰。切片机的轮转把手装在箱外,便于操纵切片。
冷冻切片法的优点是:在处理得当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组织的新鲜状态。并且,由于不需经脱水、透明、浸蜡等过程中有机溶剂的处理,及湿箱浸蜡热的影响,甚至可不经固定。所以能很好地保存组织细胞的各种成分和酶的活性,因此在酶的组织化学研究中常用此切片法。
二、显示标本结构成分的染色法
一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
为最常用的染色法。该法应用于各种组织的染色,是组织学技术的基本方法,对任何液体固定的组织和各种包埋的切片均可使用,只是对不同包埋的切片法处理略有不同。下面简介石蜡包埋切片的HE染色法。
1、脱蜡:石蜡切片的组织内部充满石蜡,不能使水溶性染液着色,因此在染色前必须首先用二甲苯将石蜡脱掉,共两次。
2、下行入水:将已脱蜡的标本浸入无水酒精及各级酒精,使组织逐步接近水。3、蒸馏水略洗。
4、苏木素溶液染色约5—15分钟
5、自来水洗去多余染料。
6、入稀释的盐酸酒精溶液中分色,边分色边镜检,至核呈红紫色,细胞质无
色为合适。
7、分色后用自来水或加数滴氨水碱化,直至细胞核变成蓝色。这一步骤也可称为“蓝化”。
8、入蒸馏水洗去碱性水分。
9、入70%酒精→80%酒精各5分钟。
10、入伊红染液染色30秒至数分钟。
11、以95%酒精对伊红分色,至胞浆,结缔组织等呈桃红色。
12、上行脱水:染色后的切片,因组织内含水而不透明,不能清晰地观察其微细结构。因此,须将组织内的水分经各级酒精→无水酒精逐步置换,最后进入不含水份的透明剂内。
13、透明:入二甲苯透明剂,二次(各数分钟)。
14、取出切片:将组织周围多余的二甲苯擦去,滴树胶后加盖玻片封固。
结果:细胞核蓝紫色,胞浆、胶原纤维、肌纤维为桃红色,嗜酸性颗粒为鲜红色,弹性纤维呈明亮桃红色。
二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染色法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是将物理和化学的技术运用到组织标本,用显微镜和化学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和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并观察该化学成分在组织、细胞内的定位、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这些化学成分借着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不溶性着色物质来显示。对于某些化学成分,例如:Fe++糖原、核酸等,可以用直接或间接的化学反应产生着色沉淀而显示其部位和相对含量。对于酶类,显示它的活性,须有该种酶的底物(被该种酶作用的物质),由酶对底物的分解,直接或间接地生成着色物质而被显示。凡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原位显示的化学物质,称组织化学,若用电镜观察细胞原位化学成分的着色部位,则称电镜细胞化学,下面从原理方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1、显示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硝基-BT法: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⑴酶的定位及生物学意义:
琥珀酸脱氢酶是线粒体标志酶,其存在于所有有氧呼吸的细胞,和线粒体内膜紧密结合。该酶不需辅酶而自身有黄素蛋白(FP,Flavoprotein)为辅基。在组化反应中常用来反映三羧酸循环的情况。其催化过程如下:
弱-单甲(紫红色)
HOOC-CH2-CH2-COOHFPH2四唑(甲)↓
(有色)强-双甲(深紫蓝色)
(琥珀酸)(黄素蛋白)
HOOC-CH=CH=COOHFPH2四唑(无色)
(延胡索酸)
⑵原理:上述的反应最后一步的原理是,硝基-BT(Nitro-blue tetrozolyum,四唑氮蓝)系异环族化合物四唑盐,当它接受氢时,本身被还原为有色沉淀产物(甲
)(Formazan)。
⑶孵育液配制:
A液(贮备液)
0.2M磷酸缓冲液(PH7.6)10ml等量混合
0.2M琥珀酸钠(S01.succinate) 10ml备用
B液:
硝基四唑(Nitro-Br)2mg
2ml
0.2M磷酸缓冲液(PH7.6) 2ml
取:A液2ml
B液2ml孵育液
聚乙烯吡烷酮(PVP) 300mg
⑷方法:
①新鲜恒冷箱冷冻切片,厚6~8μm,平贴在盖玻片上。
②滴染法:将有冷冻切片的盖玻片(标本面朝上)平放于预热好的培养皿中(底部垫一湿滤纸),滴加孵育液至全部覆盖组织,于37℃温箱中孵育45~60分钟(肝,心肌组织15分钟即可)。
③于生理盐水中冲洗二次(轻晃,以防脱片)。
④10%福尔马林生理盐水固定10分钟。
⑤15%酒精浸洗5分钟(换二次)。
⑥甘油明胶封片。
⑸结果:酶活性强处呈蓝色颗粒(双甲沉淀),酶活性较低时形成紫红色单甲。在光镜下,该酶活性于肝小叶内分布呈明显分带现象,周边带强于中央带。在心肌细胞纵切面,酶活性颗粒沿心肌细胞长轴整齐排列,相邻心肌细胞的空白处为闰盘。
2、显示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的铅法:
(Glucosel-phosphate phosphohydrolase)
①酶的定位及其生物学意义:
该酶主要位于内质网,是内质网的标志酶。G-6-Pase参与糖代谢,能水解葡萄糖-6-磷酸而释放出葡萄糖和磷酸。
⑵原理:G-6-Pase将底物(葡萄糖-6-磷酸钾盐)水解产生磷酸离子,后者被孵育液中的硝酸铅所捕获,最终反应物为颗粒状的硫化铅沉淀,其反应式如下:
酶Pb(NO3)2
葡萄糖-6-磷酸钾+H2O葡萄糖+磷酸
(NH4)2S
Pb2(PO4)2PbS↓
(无色)(棕色)
(试剂配制及方法详见组织学技术专着)
⑶结果:酶活性部位呈棕色硫化铅颗粒沉淀。在光镜下G-6-Pase活性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胞质中。
3、显示碱性磷酸酶(APL)的钙钴法(Alkaline phosphohydrolase)
⑴酶的定位及其生物学意义:
ALP在碱性环境下能催化各种醇和酚的磷酸酯水解,参与磷酸根的跨膜转运过程,并有磷酸转移的作用,故在细胞膜上运输较活跃,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近曲小管刷状缘,肠上皮纹状缘等处,该酶的活性较高。
⑵原理:ALP将磷酸盐底物(如β-甘油磷酸钠等)分解产生磷酸根离子,后者为孵育液中的氯化钙捕获生成磷酸钙沉淀,但该沉淀为非金属盐,需加入硝酸钴,使其生成磷酸钴沉淀,因无色,再需通过硫化铵处理,形成棕黑色硫化钴沉淀而被显示。在PH9.2—9.4环境中表现最大活性。反应式如下:
ALPCa++
β-甘油磷酸钠磷酸离子Ca2(PO4)2
Co(NO3)2(NH4)2S
CO2(PO4)2CoS↓
(无色)(棕黑色)
⑶结果:酶活性部位为棕黑色CoS沉淀。
4、显示核酸的甲绿一派喏宁(Methyl green-pyronln)染色:
⑴原理:甲绿和派喏宁都是碱性染料,对两种核酸(DNA和RNA)能分别染色,其机制可能在于两种核酸分子都是多聚体,但聚合程度有所不同。甲绿具有两个带电荷的氨基,而派喏宁只有一个。因此在混合的染液中,二者竞争的结果是甲绿易与聚合程度较高的DNA结合呈现蓝绿色,而派喏宁则与聚合程度较低的RNA结合呈现红色。
(试剂制备及方法详见组织学技术专着)
⑶结果:核内DNA呈蓝绿色,核仁及胞质内RNA呈桃红色。
5、显示糖原的过碘酸雪夫氏(PAS)反应:
⑴原理:糖原是一种动物多糖,无色,富含于肝细胞和肌细胞胞质中。PAS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能在糖原所在部位生成紫红色物质,从而将之显示。RAS反应分为两步:首先是强氧化剂过碘酸(Periodic acid,分子式为HIO4),将糖原中的葡萄糖分子的C-C键打开,将CHOH-CHOH氧化,生成二醛基,然后Schiff试剂中的无色亚硫酸品红分子与糖的醛基结合,生成新的紫红色复合物。
HIO4schiff试剂
多糖醛基紫红色反应产物
(氧化)
(试剂配制及方法详见组织学技术专着)
⑵结果:糖原呈紫红色颗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