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即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
指用物理因素杀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自然净化、机械除菌、高热灭菌和太阳光照射等。
(2)化学消毒法
指用化学药品进行的消毒方法。
(3)生物消毒法
指用微生物发酵所产之热达到消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⑵ 常用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鸽舍内及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或阻止传染病蔓延。消毒是一项重要的防疫措施,鸽场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1)浸泡消毒
在鸽场、鸽舍的进出口设置消毒池,选用10%石灰乳或5%~10%漂白粉或2%氢氧化钠等消毒药,要经常保持药液的有效浓度,定期更换消毒药品种,以保持药物的有效性。能够耐浸泡的物品也可采用此法消毒。
(2)喷雾消毒
将消毒液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喷雾器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的消毒药应对鸽和操作人员安全,没有副作用,而对病原微生物有杀灭能力。喷雾的雾滴应在100微米左右,使水滴呈雾状,在空间中停留一定的时间。可对空气、鸽舍、墙壁、地面、笼具、鸽体表、鸽巢、栖架等进行喷雾消毒。
(3)熏蒸消毒
常用甲醛(福尔马林)配合高锰酸钾等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可使消毒药的气雾渗透到各个角落,消毒比较全面。熏蒸消毒时必须封闭鸽舍,应注意消毒时室内温度不低于18℃,鸽舍内的用具等都应打开,以便让气体能够渗入,盛放甲醛的容器不得放在地板上,必须悬吊在鸽舍中。药品的用量是:每立方米的空间应用甲醛25毫升、水12.5毫升、高锰酸钾25克。分别计算、称量后,将水与甲醛混合,倒入容器内,然后将高锰酸钾倒入,用木棒搅拌,经几秒钟即见有浅蓝色刺激眼鼻的气体蒸发出来。一般经过12~24小时后方可将门窗打开通风,隔1周待刺激性气味消失后才可使用。
(4)火焰喷射消毒
使用煤油的火焰喷射器,用火焰喷烧金属、不易燃笼具、地面、墙壁等,其消毒作用彻底。
⑶ 喷雾消毒用什么消毒液
喷雾消毒可以利用的消毒液主要是84消毒液、75%的乙醇消毒液。84消毒液可以喷雾使用,84消毒液是含有氯消毒液,具有很多的活性氯离子,能够对细均病毒产生氧化还原反应,杀灭细菌和病毒。84消毒液本身有一定的腐蚀性,可以放在喷雾器里,按正规的配比,应用正规的喷雾器进行喷洒消毒。
⑷ 消毒喷雾使用教程 正确使用消毒剂方法
1、在使用消毒剂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使用。由于消毒剂其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品,故不可过度使用。如过氧乙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但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同时,长期大量使用消毒剂、灭菌剂,会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灭菌效果大大降低。
2、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有含氯消毒剂,比如大家熟知的84消毒液,这种产品在超市就可以买到,可以用来消毒餐具、桌椅、厕所洁具等物品。一般情况下,居室空气无需使用专门的消毒剂消毒,通风换气是保证居室空气卫生质量的重要措施。确实需要用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时,可选择一定浓度的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喷雾消毒,也可选择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后还要通风换气。
3、在使用消毒剂前,必须彻底清除环境中存在的有机物,如粪便、饲料残渣、畜禽分泌物、体表脱落物,以及鼠粪、污水或其它污物。因为这些有机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这会消耗或中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
4、同时为了避免消毒谱不广,防止致病菌产生耐药性,须轮换使用消毒剂。
⑸ 常用的消毒法都有哪些
常见的化学消毒灭菌法如下:
(1)浸泡法
选用杀菌谱广、腐蚀性弱、水溶性消毒剂,将物品浸没于消毒剂内,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2)擦拭法
选用易溶于水、穿透性强的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3)薰蒸法
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消毒剂呈气体,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适用于室内物品及空气消毒或精密贵重仪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的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以及传染病人用过的票证等),均可用此法消毒。
①纯乳酸
常用于手术室和病室空气消毒。每100m2空间用乳酸12ml加等量水,放入治疗碗内,密闭门窗,加热熏蒸,待蒸发完毕,移去热源,继续封闭2小时,随后开窗通风换气。
②食醋
5-10ml/m3加热水1-2m3,闭门加热熏蒸到食醋蒸发完为止。因食醋含5%醋酸可改变细菌酸碱环境而有抑菌作用,对流感、流脑病室的空气可进行消毒。
此外,尚可应用甲醛或过氧乙酸等进行熏蒸灭菌。
(4)喷雾法借助普通喷雾器或气溶胶喷雾器,使消毒剂产生微粒气雾弥散在空间,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如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0.2%过氧乙酸溶液作空气喷雾。对细菌芽胞污染的表面,每立方米喷雾2%过氧乙酸溶液8ml经30分钟(在18℃以上的室温下),可达99.9%杀灭率。
(5)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法将环氧乙烷气体置于密闭容器内,在标准的浓度、湿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环氧乙烷是广谱气体杀菌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及芽胞,以及真菌和病毒等。穿透力强,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消毒后可迅速挥发,特别适用于不耐高热和温热的物品,如精密器械、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心肺机、起博器、书籍文件等,均无损害和腐蚀等副作用。本品沸点为10.8℃,只能灌装于耐压金属罐或特制安瓿中。
操作方法:灭菌可用柜室法或丁基橡胶袋法。
①柜室法可在环氧乙烷灭菌柜内进行。将物品放入柜室内,关闭柜门,预温加热至40-60℃,抽真空至21kpa左右,通入环氧乙烷,用量1kg/m3,在最适相对温度(60-80%)情况下作用6-12小时。灭菌完毕后排气打开柜门,取出物品。
②丁基橡胶袋法在特制的袋内进行。将物品放入袋内,挤出空气,扎紧袋口。环氧乙烷给药可事先放安瓿于袋内,扎紧袋口后打碎,使其气体扩散;亦可将钢瓶放在40-50℃温水中气化后与袋底部胶管相通,使气体迅速进入,用药量为2.5g/l.将橡胶袋底部通气口关闭,放入20-30℃室温中放置8-24小时。
注意事项:
①环氧乙烷应存放在阴凉、通风、无火源、无电开关处。用时轻取轻放,勿猛烈碰撞。②消毒时,应注意环境的相对湿度和温度。钢瓶需加温时,热水不可超过70℃。③消毒容器不能漏气(检测有无漏气,可用浸有硫代硫酸钠指示剂的滤纸片贴于可疑部位。如有漏气,滤纸片由白色变粉红色)。袋内物品放置不宜过紧。④环氧乙烷有一定吸附作用,消毒后的物品,应放置在通风环境,待气体散发后再使用。⑤本品液体对皮肤、眼及粘膜刺激性强,如有接触,立即用水冲洗。⑥在环氧乙烷消毒的操作过程中,如有头昏头痛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离开现场,至通风良好处休息。
⑹ 空气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国标《空气消毒剂卫生要求》(GB 27948-2011)对允许使用的空气消毒剂在理化指标、灭杀微生物以及毒理学安全性等三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一、理化指标要求:
1、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pH值等理化指标应符合产品质量的相关标准;
2、稳定性要求:液体消毒剂在产品有效期内的有效成分下降率应≤15%,固体消毒剂在产品有效期内的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10%;
3、消毒后的残留及在环境中的残留毒性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
4、消毒过程中,不易发生燃烧、爆炸。
二、杀灭微生物要求:
1、实验室杀菌试验或消毒模拟现场试验,使用气溶胶喷雾法消毒时,消毒剂用量应≤10 mL/m3。在20℃~25℃,相对湿度50%~70%条件下,作用≤1 h。对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应≥99.9%;
2、现场自然条件下,使用气溶胶喷雾法消毒时,消毒剂用量应≤10 mL/m3。作用≤1 h,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应≥90.0%。
三、毒理学安全性要求:
1、急性经口毒性属实际无毒;
2、急性吸入毒性属实际无毒;
3、致突变试验为阴性。
简单来说,空气消毒剂必须稳定,具有强消毒能力。最重要的是,安全性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其水解产生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导致蛋白质变性,杀灭细菌、病毒,实现消毒。但是市售的84消毒液浓度一般在5%-8%左右,使用时必须要按照比例稀释使用,否则高浓度84消毒液会生成氯气,对人体呼吸道产生损伤,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且对有色织物有漂白作用。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中规定,化学消毒法洗消剂允许残留量:游离性余氯≤0.03mg/100cm2。若使用高浓度84消毒液,残留氯就会超标,长期接触,会导致诱发疾病。因而,84消毒液使用时要求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除此以外,84消毒液对皮肤和口腔粘膜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如果直接接触原液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显然,84消毒液的生理毒性很强,应避免吸入或者接触。氯本身对人体是有一定的毒性,因其含有强氧化的作用,长期吸入会造成眼结膜、球结膜、鼻腔内黏膜周围的受伤和表皮层脱落,对呼吸道肺有刺激性,可能会导致咳嗽、喷嚏、流眼泪,皮肤粘膜均有明显刺激性和腐蚀性,皮肤长期接触出现红肿、皮疹,对不锈钢、皮革、纺织物、涂饰板材等造成加速老化变色即腐蚀,特别对金属类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酒精的有效成分是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酒精蒸汽与空气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燃烧。酒精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3.3%-19%,当空气中的酒精含量达到3.3%以上,遇到火源会发生闪爆;当达到19%,温度等于或大于13℃以上时,遇到火源就会闪燃。浓度75%的酒精消毒液燃点较低,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室内使用时禁止采用喷洒式消毒方式,应采取擦拭方式并避免洒漏。保持室内通风,以免发生火灾。另外,酒精具有超强的渗透力,能渗透到细胞体内,是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使细胞脱水,皮肤就会渐渐失去弹性,在带走皮肤热量的同时也带走了皮肤的水分,使皮肤的天然保湿能力及免疫力降低,造成皮肤干燥和皮肤衰老、粗糙,皮脂分泌旺盛,毛孔粗大。
综上,84消毒液、酒精虽然消毒合格,但因其有毒性、易燃、刺激性等问题,在空气中停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84消毒液、酒精不能进行空气消毒。
⑺ 消毒步骤及使用方法
一、操作流程
1.先清洁。室内地面及物体表面应先彻底清洁,移去不用的物品等。
2.关闭门窗,撤离人员。
3.测量室内面积或体积,配置消毒液。
4.操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消毒人员戴口罩(N95医用防护口罩)、橡胶手套、一次性防护服等。
5.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施药方法。
6.对所需消毒对象进行消毒。施药时按一定顺序进行,一般由里到外、自上而下、由左到右进行喷雾。
7.作用1—2小时后开窗通风。
8.做好消毒工作记录。
二、施药方法
(一)普通喷雾消毒法
用普通喷雾器(如各种农用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处理,喷洒液体雾粒直径多在100μm以上。
1.适用范围。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
2.使用要求。到达疫区或疫点后,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喷洒量可依据表面的性质而定,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表面至全部湿润为度。
3.注意事项。
(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
1.适用范围。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消毒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去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应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应使用可靠的喷雾器。
(三)擦拭消毒法
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
1.适用范围。适用于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
2.使用要求。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3.注意事项。不耐湿物品表面不可使用该方法;擦拭时应防止遗漏;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应适时更新消毒液。
⑻ 常用的消毒剂使用方法有哪些
(1)乙醇(酒精):消毒浓度:70%~75%.适用范围:皮肤、物品及器具等。消毒方法:浸泡和擦拭。浸泡时间10分钟以上。
(2)碘伏:消毒浓度:250~5000mg/L.适用范围:皮肤、黏膜、创面等。消毒方法:浸泡、擦拭、冲洗。消毒浓度和时间因消毒对象而异。
(3)碘酒(碘酊):消毒浓度:1.0%~2.5%适用范围:皮肤。消毒方法:擦拭。注意事项:擦拭在皮肤上,干燥后立即用75%酒精脱碘,以免腐蚀皮肤。不可用于阴道、宫颈及新生儿皮肤黏膜消毒。(4)过氧乙酸:原液浓度:20%.适用范围:皮肤、耐腐蚀物品、环境表面。消毒方法:浸泡、擦拭、喷洒。用前将原液稀释至所需浓度(杀灭细菌繁殖体:0.1%,作用时间1~10分钟;杀灭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0.5%,作用时间5分钟。杀灭细菌芽胞:1%,作用时间30分钟)。注意事项:使用时谨防溅入眼内,浓溶液谨防溅在皮肤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用于喷雾消毒时浓度不宜过高。
(5)漂白粉:为含有效氯25%的干粉。适用范围:餐茶具、环境、水等的消毒。消毒浓度:含有效氯1000~5000mg/L.消毒方法:浸泡、擦拭、喷洒、干粉消毒。作用时间15~60分钟,应根据消毒对象确定浓度和时间。注意事项:应密封、避光、防潮保存,消毒时稀释到适当浓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消毒餐具时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使用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黏膜上,--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室内喷洒消毒时应注意防护,事后充分通风。注意漂白粉对物品有漂白和腐蚀作用。餐茶具消毒后必需用水冲洗干净。
⑼ 空气喷洒消毒用什么消毒液
如果确认或怀疑室内空气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可以采取喷洒消毒剂的方式进行消毒。常用于空气消毒的消毒剂主要有次氯酸消毒液、过氧化氢溶液、过氧乙酸溶液等。
提示:为确保空气消毒效果,喷雾时应使用气溶胶喷雾器。
⑽ 公共环境喷雾消毒用什么好
最好是选择高浓度、高稳定性的DCW次氯酸,它由盐和水电解而成,无毒,对人体无害,能高效、快速、广谱的杀灭公共环境中的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DCW次氯酸杀菌完成后,可完全自然降解为盐和水,无残留、无异味、无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