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林火蔓延是什么
(forest fire spreading)
(郑焕能)
森林起火后,由火点向其上下及周围的扩展。早在18世纪,就有人将林火蔓延划分为两大类:一类蔓延速度快的称为速行火,另一类蔓延速度缓慢的称为稳进火。20世纪初,用林火蔓延面积的大小和蔓延速度的快慢来确定扑火人员的数量。70年代采用多种因素确定林火蔓延模型,以控制林火。
林火蔓延的热传播方式
①热对流:由于热空气上升,周围冷气补充,在燃烧区上方形成对流柱,集聚燃烧的热量将近3/4。热对流往往是地表火转为树冠火的主要原因。②热辐射:它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各方直接传播。其传播与热源中心平方距离成反比。③热传导:是可燃物向内部传热。传热的快慢决定于导热系数的大小,是地下火热传播的主要方式。
林火蔓延模型
顺风蔓延速度最快,火势最强,而延伸的部分为火头;逆风蔓延速度慢,火强度最小,与火头方向相反的部分为火尾;介于火头和火尾之间部分为火翼。与风成直角蔓延,接近火头的火翼部分蔓延较快;而接近火尾的火翼部分蔓延较慢。在平坦地,无风时,火向四周等速蔓延呈圆形或近似圆形;大风时,呈长椭圆形,其长轴与主风方向平行。在主风方向不定(30°~40°变化时)或火在山坡上蔓延时,呈扇形。火在山岗地形蔓延时,火向两个山脊蔓延较快,而在沟谷中的蔓延较慢,呈凹形。火的蔓延速度有:①线速度:从起火点到终点直线距离除以时间,用米/分或公里/时表示;②面积速度:火场面积除以时间,得出单位时间面积,以平方米/分或公顷/时表示;③火场周边速度:以米/分或公里/时计算。
影响林火蔓延的因素
①可燃物:种类不同,其理化性质、结构、大小均不相同,燃点和燃烧速度也就有明显差异。火的蔓延方向往往向燃点低的可燃物蔓延较快,而燃点高的可燃物蔓延较慢。细小的可燃物如杂草和地表枯枝落叶,含水率随大气的湿度而变化;较粗大的可燃物含水率变化与天气连旱密切相关。所以细小可燃物的蔓延较快,而粗大可燃物的蔓延则较慢。②地形:地形变化不仅影响可燃物的种类及其分布,并能影响生态因子的重新分配,从而能影响火环境。地形起伏变化,能影响热的传播。如火在阳坡、山脊时,立地条件干燥,林火蔓延速度较快;而火在阴坡、山谷时,立地条件潮湿,林火蔓延则缓慢。火由山下向山上蔓延较快,称冲火,不易扑救;火由山上向山下蔓延则缓慢,称坐火,容易扑救。坡度大小对林火蔓延影响较大,在一般情况下,林火的蔓延速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快,但在平缓地段对林木危害较重,而坡度增大则对林木的危害轻。③风:顺风蔓延的速度最快,逆风蔓延缓慢,侧风蔓延则介于二者之间。风不仅加快可燃物的水分蒸发与蒸腾,加速干燥,促使可燃物更易燃,而且能改变热传播,使对流热能变为热平流,加快林火向前蔓延的速度。在风的作用下,能不断补充新的氧气,加速燃烧的过程。此外,风向能决定林火蔓延方向。在火场上,当风向突变时,火势会减弱,有利扑救。其他气象因子,如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都与林火蔓延有关。林火蔓延与时间密切相关,时间愈长,火场蔓延面积愈大;反之,火场蔓延面积也小。
63 科技人员在计算机房工作
刘广平
64 科技人员在做解析木的工作
刘广平
65 大型自动转绘仪
刘广平
66 假彩色合成影象(杭州湾)
袁凯先供稿
67 比值影象
赵宪文
68 彩色编码片
赵宪文
69 彩色红外航空摄影象片
方有清供稿
70 林火空中红外摄影
程邦瑜
71 森林天然彩色象片
董乃钧供稿
72 多光谱比值合成象片
董乃钧供
73 HCJ-2型红外假彩色航空摄影象片
董乃钧供
林火蔓延的计算方法
苏联阿莫索夫(Г.А.Амосов)的林火蔓延面积计算公式为
式中 S为火灾面积,平方米;V1为顺风火头(火头)速度,米/分;V2为侧方(火翼)速度,米/分;V3为逆风火头(火尾)速度,米/分;t为火灾发生后的时间,分。
1972年美国罗森梅尔(R.C.Rothermel)在均匀可燃物中制定的林火蔓延模型,公式为
式中 IR为反应强度,千焦耳·分-1·平方米-1;ξ为传播通量与反应强度的比值,无量纲;?w为风因子,无量纲;?s为坡度因子,无量纲;Po为可燃物排列的颗粒密度,千克/立方米;ε为有效热数,无量纲;Qig为预燃热,千焦耳/千克;R为火蔓延速率,米/分。
参考书目
郑焕能、王业蘧、郭奎德、佟锡久编:《森林防火学》,农业出版社,1963。
A.A.Brown and K.P.Davis,Frorest Fire Control and Use,2nd Ed.,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1973.
‘贰’ 林火行为是什么
(behavior of forest fires)
(王贤祥)
森林可燃物点燃后,林火的发展和蔓延过程的特性。它包括林火的发生、发展、蔓延以至熄灭的整个过程。1959年美国出版代维斯(K.P.Davis)主编的《林火的控制和利用》一书中,由拜拉姆(G.M.Byram)执笔撰写了专门一章“林火行为”,明确地提出林火行为这一概念,并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有关林火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1960年莱费斯尼德尔(W.E.Reifsnyder)在第五届世界林业会议上所作的专题报告中,特别论述了大气状况对林火的发展和蔓延的影响。70年代在美国,把林火行为的构成以着火、蔓延速度、能量释放速度三个要素来表示。而在苏联,把林火行为或林火燃烧的外部特征以火焰高度、火线宽度、火蔓延速度三个要素来表示。
林火行为的特征和指标
通常把林火分成两类:低强度火(小火)和高强度火(大火)。低强度火(小火)的能量释放速度,大约为350~700千瓦/米以下。它的绝大部分能量仍然保留为热能状态,只有千分之几的热能转变为上升气流的动能或对流的动能;火焰高度通常约为1~1.5米以下;烟的颜色是淡灰色的,呈羽毛状或絮状烟团,在林冠或草地上面100~150米处随风飘动,在平原。25~30公里以外就能看到,在山地只有飞临上空才能发现。高强度火(大火)的能量释放速度,大约为350~700千瓦/米以上。它的能量有5%以上转变为动能,形成强大的上升气流或产生巨大的对流柱和火旋风(反时针旋转),使正在燃烧着的轻型可燃物被卷刮升空,借风力飘移到远处,这即是飞火。通常这类地表火的火焰高度约为1~1.5米,而树冠火的火焰高度可达16~50米。烟的颜色是暗灰色的,呈对流或环形烟柱。这类火的对流柱有时可扩及到7.5公里以上,火星喷射高度可达1.2公里,不论平原或山地,对流烟柱在120公里外都清楚可见。能量释放速度350~700千瓦/米的范围是属于过渡阶段,一般是低强度火(小火),有时是高强度火(大火)。
影响林火行为的天气因素
主要是大气状况影响林火的发展和蔓延,莱费斯尼德尔归纳为如下几点:①气候、季节、周期和周日的天气变化对可燃物的干湿程度发生影响。当可燃物已经点燃,火已经发生后,当时的大气状况对火的发展和蔓延发生主要影响。②在所有的气象因子中,近地面层风是对林火发展和蔓延影响最大的因子。风的动能对火蔓延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直接的主要表现在可将热能传递给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而间接的主要表现在空中传播火星或正在燃烧着的可燃物。③风向和风速的垂直分布(风的廓线)的变化对大火的发生有极大影响。因对流柱的形成与风的廓线有关,历年来发生的多次破坏性大的森林火灾,其对流柱伸展6公里或更高,很难扑灭。在火场上空观测风的廓线,可以预测火的发展动向。④气温的垂直分布(气温廓线)及由其决定的大气稳定程度影响着风的廓线,同时也决定着火的发展。在典型的火灾天气时,气温的垂直梯度的周日变很大:在中午是超绝热温度梯度,大气不稳定,呈强湍流状态,近地面风速大,为阵风,地面与高空风向偏差为30°~40°;在夜间出现逆温层,大气稳定,呈弱湍流状态,地面风与高空风隔离,风速减小。扑火工作要利用气团的更替期。⑤气温呈稳定分布时,能将烟尘保持在近地面附近,这时水平能见度很差,妨碍地面作业。而在气温呈不稳定分布时,烟尘由于湍流加强而迅速向上空扩散,使垂直能见度变坏,妨碍飞机作业。
拜拉姆认为,大气状况特别是风的垂直分布(风的廓线)和气温的垂直分布(大气稳定程度)对火的发展起重要作用;风场的动能Pw和火线的热能Pf的关系决定火的发展性质。在火的发展初期,总是Pf小于Pw。当Pf接近Pw或大于Pw时,可以看做是“爆发火”,此时出现对流柱,也即低强度火能转变为高强度火。当Pf大于Pw时,火的强度转大,发展极为迅速。
研究林火行为的方法
通常采用三种:①观测法:即对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林火现象和过程,在不加控制或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观测。这种方法可取得一定成效,但有局限性。因为各次林火现象和过程没有绝对相同的,甚至相类似的也极少。②实验法:人为地控制或干预林火现象和过程,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研究林火行为特征和规律。③模拟法(相似法):即先设与自然条件下林火现象和过程(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林火行为模型来间接地研究林火行为原型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对于有些大面积的高强度火特别适用,因为这类高强度火范围大,各种因素互相交叉,难以进行直接实验。林火行为模型,由于目的和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物理模型、图解模型和数学(或理论)模型。物理模型是反映低强度火(小火)和高强度火(大火)的早期蔓延阶段的情况;图解模型是一种可见的形象化的图式,适于防火指挥人员或训练防火人员使用;数学(或理论)模型一般根据影响林火行为的因子编制。70年代美国根据林火行为模型设计试制成专用的袖珍计算机,只要输入云量、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坡度、1小时或10小时或100小时的时滞可燃物湿度、活可燃物湿度等数值,就可输出着火概率、火蔓延速度、火线强度、火焰长度等数据。使用这种林火行为的专用袖珍计算机,程序比一般图表法或公式法更能提高时效和精确度。这种计算机由于轻便、程序简单,对防火或扑火的实际业务工作者特别适用。
由于林火行为与林火预报、防火、扑火及用火等工作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在林火学科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研究成果有助于迅速地改善或提高整个森林防火工作的效率,降低森林防火的费用。
参考书目
A.A.Brown and K.P.Davis,Forest Fire Control and Use,2nd Ed.,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1973.
‘叁’ 国内早期林火预测预警的方法有哪些
国内早期林火预测预警的方法可分为火险天气预报、森林火灾发生预报和火行为预报三种形式。
火险天气预报:这种预报只预报天气的干湿程度及容易着火的天气条件,但不一定发生火灾。因为它不包括火源在内,仅预报天气条件能否引起火灾的可能性。
森林火灾发生预报:这种预报综合考虑天气条件的变化,可燃物干湿程度和森林可燃物的类型特点。一旦发生火灾,能预报火灾蔓延的速度、能量释放、火强度等。
林火预测预警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林火监测。林火卫星监测具有范围广、时间频率高、准确度高等优点,既可用于宏观的林火早期发现,也可用于对重大林火的发展蔓延情况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
进行过火面积的概略统计,火灾损失的初步估算及地面植被的恢复情况监测、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和森林资源的宏观监测等工作,是目前林火早期预警预测的主要手段。
林火预测预报,是综合运用气象、地形、可燃物等因素,对森林可燃物燃烧危险性进行分析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天气密切相关,在可燃物与火源不变的情况下,天气因素是决定森林火灾发生与否的首要因素。
‘肆’ 森林防火
1、“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么?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2、森林扑火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答:森林扑火工作实行发动群众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原则。林区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并注意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国营林场还必须组织专业扑火队。
3、森林防火期内,林区用火有什么规定?
答: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申请批准手续,并领取野外用火许可证》。
4、经批准的用火单位和个人,在用火时必须做到“五不烧”指什么?
答:防火路不合格不烧;防火人员及扑火工具未到位不烧;天气干燥三级风以上不烧;上山火不烧;四级(含四级)以上天气不烧。
5、进入林区必须做到“五不准”指什么?
答:不准在林区内乱扔烟蒂、火柴梗;不准在林区风燃放爆竹、焰火;不准在林区内烧火驱兽;不准在林区内烧火取暖、烧烤食物;不准在林区内玩火取乐。
6、森林火险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答:森林火险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难以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二级为不易燃烧的天气,可以进行用火,但出可能走火;三级为能够燃烧的天气,要控制用火;四级为容易燃烧的高火险天气,林区应停止用火;五级为极易燃烧的最高等级火险天气,要严禁一切里外用火。
7、什么是森林防火期?我省的森林防火期规定在什么时间?
答:一般把森林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规定为森林防火期。根据气候特点和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浙江省划定每年的11月1日到第二年的4月30日为森林防火期。
8、扑救森林火灾不能组织哪些人上山扑火?
答:老人、妇女、中小学生、儿童及身残体弱者。
9、森林燃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10、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答: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叶以及地下层的腐殖质、泥炭等,均属可燃物。
11、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在可燃物和天气条件都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
12、森林火灾按照其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哪三类?
答: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类。
13、什么是地表火?地表火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答:地表火又叫地面火,指沿林地面扩展蔓延,烧毁地被物的火。地表火能烧毁地表1.5米以下的幼苗、幼树、灌木,烧伤乔木树干基部的树皮表层以及靠近地面的根系。林木受害后,能使长势减弱,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大量发生,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木材材质变劣,有时甚至造成大片森林枯死。
14、什么是树冠火?树冠火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答:地表火遇强风或遇针叶幼树群、枯立木或低垂树枝等,火焰烧至树冠上部,并沿着顺风迅速扩展,而成为树冠火。树冠火经常与地表火同时发生,烧遍整个林分的地表的树冠,对森林的破坏性大,扑救比较困难。遇到此类火,一般不打,而是使用隔离带。
15、影响森林火灾的地形因素有哪些?
答:有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等。
16、什么叫“冲火”?什么叫“坐火”?
答:林火从山下向山上蔓延,速度快,称为“冲火”。火苗由山上向山下蔓延,速度慢,称为“坐火”。
17、山地林火有什么特点?
答:在山地条件下,冲火,特别是阳坡的冲火,火势猛烈,蔓延迅速,不易扑救;而坐火。其火势弱,有利于扑救。
18、扑救森林火灾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必须以“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争分夺秒地将林火消灭在初发阶段。
19、扑火的方法有哪两种?
答:扑救森林火灾一般采用直接灭火和隔离带灭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灭火方法。直接灭火常采用的方法是扑火人员使用手中的工具沿火线直接打灭火。间接灭火法,是遇猛烈的地表火或树冠火人力无法接近扑打时采用的,以劈火路斩断火源的方式达到灭火目的。
20、扑打山火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答:扑打山火时,两脚要站到火烧迹地内侧边缘内另一脚在边缘外,使用扑火工具要向火烧迹地斜向里打,呈40-60度的角度。
拍打时要一打一拖,切勿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扩大燃烧点。拍打时要做到重打轻抬,快打慢抬,边打边进。
火势弱时可单人扑打,火势较强时,要组织小组几个人同时扑打一点,同时、起同落,打灭火后一同前进。
打灭火时,要沿火线逐段扑打,绝不可脱离火线去打内线火,更不能跑到火烽前方进行阻拦或扑打,尤其是扑打草塘火和逆风火时,更要注意安全。
21、要扑救林火中,怎样做到既扑灭火灾,又不伤亡人员?
答:扑打火线中,严禁迎火头扑打;不要在下风口扑打;不要在火线前面扑打;扑打下山火时,要注意风向变化时下山火变为上山火,防止被火卷入烧伤。清理火场时,要注意烧焦倾斜“树挂”、倒木突然落倒伤人,特别是防止掉入“火坑”,发生烧伤。
22、对不服从扑火指挥机构的指挥或者延误扑火时机影响扑火救灾的,应给予何种行政处罚?
答:有上述行为的,要处于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或者警告。
23、怎样进行森林火灾调查?
答:发生森林火灾后,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起火的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 面积和蓄积,扑救情况、物资消耗、其他经济损失、人身伤亡以及对
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调查,记入档案。
24、扑火费用如何支付?
答:(一)个人参加扑救林地火灾期间的工资、差旅费,由其所在单位支付;(二)扑火期间消耗的其他费用,由火灾肇事单位支付;火灾原因不清的,由起火林地的管理单位支付;无肇事单位或起火林地的管理单位无力支付的,由山守号生地的人民政府支付。
25、对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有什么规定?
答:凡接到林地火灾扑救命令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限定时 间内赶赴指定地点,进行扑救。严禁组织动员未成年人和孕妇、残疾 人参加林火扑火。
26、森林火警、火灾是如何区分的?
答: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一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公顷以上不足一百公顷的;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百公顷以上不足一千公顷的;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千公顷以上的。
27、扑火中常见的人身伤害事故有几种?
答:(一)被火直接烧伤烧死。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 来不及撤离。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度达到800—1000~C,人只能生存7.5秒一18秒。
(二)窒息伤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肿堵死气管死亡。
(三)摔伤摔死。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
(四) 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使用铁锹、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28、怎样控制生产性火源?
答:生产性火源包括烧荒、烧垦、放炮采石等用火。控制这些火源,主要是严格执行野外生产性用火审批制定。森林防火重点期严格控制生产性用火,凡因生产需用火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规定权限经过当地政府或森林防火办事机构的批准,严格遵守“六不烧”规定,即领导不在场不烧;久旱无雨不烧;三级以上风不烧;没开好防火线不烧;没组织好扑火人员不烧;没准备好扑火工具不烧。
29、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森林防火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预防是森林防火的前提和关键,消灭是被动手段,挽救措施。只有把预防工作搞好了,才有可能不发生火灾或少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将其消灭。因此,在森林防火各项工作措施中,我们必须做到两手同时抓,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扑救,两手都要硬。
30、扑救森林火灾的战略有哪几种?
答: (一) 划分战略灭火地带。根据火灾威胁程度不同,划分为主、次灭火地带。在火场附近五天然和人为防火障碍物,火势可以自由蔓延,这是灭火的主要战略地带。在火场边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碍物,火势不易扩大,当火势蔓延到防火障碍物是,火会自然熄灭。这是灭火地次要地带。先灭主要地带的火,后集中消灭次要地带的火。
(二) 先控制火灾蔓延,后消灭余火。
(三) 打防结合,以打为主。在火势较猛烈的情况下,应在火发展的主要方向的适当地方开设防火线,并扑打火翼侧,防止火灾扩展蔓延。
(四)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火势是在不断变化之二中的,扑火指挥远要纵观全局,重点部位重点部防,危险地带重点看守,抓住扑火的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力量扑火头,一举将火消灭。
(五) 牺牲局部,保存全局。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火势猛烈,人力不足的情况下i采取牺牲局部,保护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保护重点和秩序是:先人后物,先重点林区后一般林区;如果火灾危及到林子和历史文物时,应保护文物后保护林子。
(六) 安全第一。扑火时一项艰苦的工作,紧张的行动,往往会忙中出错,乱中出事。扑火时,特别是在大风天扑火,要随时注意火的变化,避免被火围困和人身伤亡。在火场范围大、扑火时间长的过程中,各级指挥员要从安全第一出发,严格要求,严格纪律,切实做到安全打火。
扑灭森林火灾有哪三个途径
一是散热降温,使燃烧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而熄灭,主要采取冷水喷洒可燃物物质,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冷却降温到燃点以下而熄灭;用湿土覆盖燃烧物质,也可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
二是隔离热源(火源),使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烧可燃物隔离,破坏火的传导作用,达到灭火目的。为了切断热源(火源),通常采用开防火线、防火沟,砌防火墙,设防火林带,喷洒化学灭火剂等方法,达到隔离热源(火源)的目的。
三是断绝或减少森林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使其窒息熄灭。主要采用扑火工具直接扑打灭火、用沙土覆盖灭火、用化学剂稀释燃烧所需要氧气灭火,就会使可燃物与空气形成短暂隔绝状态而窒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初发火灾,当火灾蔓延扩展后,需要隔绝的空间过大,投工多,效果差。
脱险自救方法有哪些
一是退入安全区。扑火对(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点顺风火,一边打两侧的火,一边跟着火头方向前进,进入到点火自救产生的火烧迹地内避火。三是按规范府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八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火猛冲突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扑火时应如何强化安全措施
一是指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
二是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
三是明确扑火纪律和安全事项。
四是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十分宽松,阻燃。
五是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
六是选定进退路线和安全区。
七是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俩翼火线扑打。
八是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
九是正确使用扑火机具。
山地森林火灾蔓延有什么特点
(一)三种火灾(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呈综合性发展。通常针页林易发生树冠火,阔叶林易发生地表火。单纯性的森林火灾较少。有用草本层干燥,密集连续,因而地表火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采伐迹地,火势更强。由草本层燃烧的简单地表火火墙较窄,宽度通常5-8米。由草本和下层木共同燃烧的地表火较为猛烈,火墙宽度可在15米以上,扑救困难,造成大范围的过火面积。针页林的枝叶富有油脂,自然整枝不良,下枝离地面近,在地表火的烘烤下,极易引起树冠火,通常在地表火过后15-30分钟内发生,其推进速度虽然较慢,但火势猛烈,使周围空气形成热浪,难以接近。
(二)森林火灾蔓延主要受山谷风所控制,具有间歇性。高山峡谷地带的风力作用主要来自于山风和谷风,谷风能加速火向上蔓延。在晴朗的天气,一般都有山谷风这种现象。谷风发生在上午10左右,逐渐增强,到下午3时以后最大。山谷风有阵风性质,受其控制,山火在一天中也有盛期、中期、衰期。一般衰期主要在早上4时-10时之间,地表火停止发展,树冠火变冲冠火,有些冲冠火在烧掉枝叶后,火焰自动熄灭,火场内多数地段基本上是属于无焰燃烧状态,是扑火的最好时机。俗话说,山火不过夜,如果头天的火到次日上午10时以前没有扑灭,就要做好打恶仗的准备。盛期出现俩次,午后15-17时和晚上20-22时之间。地表火和树冠火发展迅速,火灾温度高,风向多变,人员已经疲劳,指挥难度较大。另外,主沟的山谷风能够控制支沟的山谷风。因此,主沟发生的山火易向支沟方向发展,而支沟发生的山火不易向主沟方向发展。此外,山谷风还受大气候的影响,对山火的作用具有日际变化特点。
火灾蔓延发展的水平方向也受山谷风的影响。当谷风猛烈时,火灾常在火场的上游一带扩展,当山风猛烈时,火势常在火场的下游一带扩展。
(三)火势蔓延受地形因素影响。地形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火势的蔓延,植物类型的作用不甚明显。在山势大转折(主要是坡向大转折)、窄谷和山脊上,多会出现自然终止燃烧的现象。大的山势转折处,由于反山气流的作用,上山火到山顶时,火势常常衰落,会停止发展。窄谷地段的风速加快,在“峡谷效应”的作用下分流或上分流之处,火势至此通常暂时中止。
其次,在山区由山脚向下顶蔓延的火要受一些缓坡、小平地、陡坡和峭壁的小地形。因为谷风经过各种小地形时会形成很小的涡流旋,对火蔓延能起阻碍作用。缓坡和陡坡上的火蔓延快,不易扑救,而山坳、小平地上的蔓延速度减缓,时高山地带扑火的好时机。
(四)山地森林火灾具有立体性质,常呈跳跃式发展。有用山体高拔,沟谷狭窄,林火占有较大的垂直空间。除了水平推移外,还有跳跃式发展的特点,通货擦跳跃的距离多在500米以内。跳跃式燃烧的原因是球果或小枝燃烧后,随风吹至高空向远处落下后引起的,此时,火场周围在热浪的作用下,空气和林地进一步干燥,温度升高,一有火种,立即起火。
(五)有反复性。林火蔓延常有反复,虽林火有一般的蔓延规律,但在山地林区表现更为突出。主要是余火想到隐蔽,地面无火无烟,使人推动警觉,到突然起火时,尽管有人在现场监护防守,也已措手不及,特别是在火场的边沿更为严重。其次可能是余火自然问题。腐殖质在高温的作用下,出现可燃气体,一旦与外部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即发生自燃。因此,我们对隐蔽的余火要高度重视,不仅要从烟、温度方面去进行判断,还要反复翻挖可用水浇灌的方法,使其不能反复出现。
常用的扑火战术有哪些
(一)“单点突破,长线对进突击”战术。扑火队从某一个地点突入火线,兵分两路,进行一点两面作战,最后合围。这种战术选择突破点是关键,一般是选择接近主要火头的侧翼突入,火势较强的一侧重大配置兵力,火势较弱的一侧少量布兵力。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点少,只有一个扑火队连续扑打的火险和火势突变可能性小的情况下采用,但由于扑火队能力有限,大面积火场不宜采用。
(二)多点突破,分击合围战术。这是一种快速分割灭火的实用战术。实施时,若干个扑火小队(组),选择两个以上的突破口,然后分别进行“一点两面”作战,各突破口之间相互形成分击合围态势,使整个火场分割成若干个地段,将火迅速扑灭。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口多,使用兵力多,全线展开,每个扑火队(组)间的战线短,扑火效率高,是扑火队常用战术。
(三)四面包围,全线突击战术。这种战术是以足够的兵力扑打初发火、小面积火时的实用战术。主要时采用全线用兵,四面围歼的办法扑火,既扑打火头、又兼顾全局,一鼓作气扑灭火灾。蔓延强烈的一侧兵力多于较弱的一侧,顺风火的兵力多于逆风火和侧风火,上山火的兵力多于下山火。
(四)一次冲击,全线控制战术。这种时将全部兵力部署的火线的一侧或两侧,采用一个扑火层次,全力扑打明火,暂不清理余火,也不留后续部队和清理火场队伍,力求在短暂时间内消灭明火,以控制火场局势,然后再组织消灭残余火。“一次冲击”的距离一般荒坡400-500米,危险地段150-200米,有林地500米左右。这种战术多半用在火危及到居民区、重要设施时,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时使用。
森林防火宣传标语
珍爱森林,防火于未“燃”。
防火,靠你靠我靠大家,人人有责;
灭火,打早打小打完了,事事无患。
森林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
森林防火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身在绿海中,防火记心中。
群策群防,森林防火有力量;
严查严管,森林安全有保障。
与时俱进兴林业,依法治林抓防火。
冬春草木干,防火要当先。
森林是生命摇篮,火灾是森林杀手。
一棵大树可造千万根火柴,
一根火柴可毁千万棵大树。
林木生长数十年,火灾焚毁一瞬间。
千辛万苦造林,切莫一火全焚。
一颗烟头能毁掉千顷林海,
半柱香火可烧光万亩绿原。
十年植树难成林,一朝山火前功弃。
枝繁叶茂逾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
火苗背后就是荒漠。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万顷森林毁之烟蒂。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万顷森林毁于星火。
十年树木皆辛苦,一朝失火前功弃。
一杯美酒是一次车祸的序曲,
一个烟头是一场大火的前奏。
小小烟头不算大,森林景观它吞下。
万绿成荫久长时,星火燎原一瞬间。
火能带来光明,也能卷走文明。
一棵树木十年才成材 一根火柴瞬间可毁树。
片片绿叶汇成万顷绿洲,星星之火可毁涛涛林海。
退耕还林好国策,锦绣中华添绿色;
若是大意着了火,毁掉千秋万代业。
十年难育一棵树,星火能毁万亩林。
万人防火不算多,一人疏忽惹大祸。
疏忽一时,火光四起,警惕一时,绿树常青.
十年树木,百年成林;
一场大火,化为乌有。
点点烟头火,可毁万亩林。
森林防火危害大,害人害己害国家。
森林,生命的起源;火灾,森林的终结。
一点星星火,能毁万亩林。
绿树成荫,景美;好木为灰,心痛。
勤于防火,国兴民安;疏于防火,必酿后果。
一时疏忽火星飘,一日火势千里遥。
森林如同万宝藏,资源财富里面藏;
若是防火不为重,定是富土变穷壤。
植树种草不防火,年复一年白忙活。
给树木一点关爱,还大地一片绿荫。
火是森林的大敌,让火源远离森林。
小小烟蒂危害大,树木见了都害怕,
防火意识记心中,保护森林靠大家。
用火小心,造福子孙;用火不慎,遗憾终生。
参天大树几十年,一缕青烟上西天。
一时疏忽酿山火,终身遗憾责难逃。
防火意识人人拥有,绿色家园天长地久。
梅兰松竹,株株棵棵皆为友,倍加爱护;
野火香烟,星星点点都是敌,谢绝点燃。
保护森林,“火”速离开。
森林需要你的百般呵护,
但千万别给她“火”热的爱!
草木有意,烈火无情。
小小蝼蚁可以蛀毁巍巍长堤,
星星之火能够烧掉莽莽林海。
爱情的火花最甜蜜,森林的火花最无情。
千亩林万亩林,无视防火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