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退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
2、正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3、淬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
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
4、回火
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保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保持一定韧度的条件下提高钢的弹性和屈服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保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足够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
5、调质
操作方法:淬火后高温回火称调质,即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20度的温度,保温后进行淬火,然后在400~720度的温度下进行回火。
不仅可以作为各种较为重要结构的最后热处理,而且还可以作为某些紧密零件,如丝杠等的预先热处理,以减小变形。
‘贰’ 薄膜材料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哪些呢
薄膜材料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以下三种。(1 )电晕处理法通过高压电荷向薄膜表面放电,在电离的作用下,薄膜表面粗 化,表面能量提高,增大了与油墨结合的能力,达到加强墨层牢固度的目的。(2)表面涂布薄膜表面在制作不干胶材料之前或在制作不干胶材料的过程 中涂布一层特殊涂层,目的是改善薄膜的表面张力,增强薄膜同油 墨的结合能力。(3)化学处理由塑料薄膜制造厂在薄膜生产过程中采用特殊工艺通过化学 方法改造薄膜表面特性,以增加油墨对薄膜表面的结合力。
对于长期运行在潮湿环境中的风机和牵引电机,其绕组绝缘—聚酰亚胺薄膜极易因吸水而导致绝缘性能降低或过早失效,使系统发生绝缘故障。因此有必要研究聚酰亚胺薄膜的吸水特性及吸水之后聚酰亚胺薄膜的电气强度和表面电荷的动态变化规律。表面氟化作为一种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可以通过改变聚合物表面的化学组成而提高聚合物绝缘的整体性能。针对聚酰亚胺薄膜分别进行时间为0、15、30、45和60 min的表面氟化处理,并对氟化后聚酰亚胺薄膜的吸水特性及吸水后其相对介电常数、击穿电压和表面电荷动态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吸水率随着表面氟化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试样的相对介电常数由于吸水率增加而随之增大,当氟化时间为45 min时,试样的相对介电常数最小;表面氟化处理提高了聚酰亚胺薄膜浸水后的击穿电压和表面电荷消散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表面氟化处理能够提高聚酰亚胺薄膜在潮湿环境中的绝缘性能,并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有效改性方法。
‘叁’ 简述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常见的方法
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表面处理方式:
1.
防锈油处理,植物油(较少,减震器用)或者矿物油
2.
电镀锌、电镀Cr,外观银白色或彩虹色,也有黑色,具体看要求
3.
电泳漆,一般为黑色
4.
喷涂
以上,基本就是常见的表面处理
‘肆’ 什么是热处理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哪些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金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如下:
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annealing: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50CrVA弹簧钢880℃淬油金相组织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离子渗氮在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渗氮气氛中,利用工件(阴极)和阳极之间的产生的辉光放电进行渗氮的工艺称为离子渗氮。其特点是:渗氮速度快;组织易控制,氮层脆性小;变形小;易保护,节约能源;污染少。
11.调质处理: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为优。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12.钎焊:用钎料将两种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热处理工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热处理技术也不断地发展的越来越先进,给工业企业也带来了更大的便利,而传统的热加工工艺总是需要投入很多的资源和原材才能加工出优质的金属工件,而且在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浪费现象,原材料利用不充分等等,而如今的离子渗氮炉在进行离子渗氮热处理加工工艺过程中却更能节约能源、排放污染物和气体更少、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是热处理历史中又一重要的发明。
‘伍’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哪些
1、正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2、淬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
目的: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
应用要点:1.一般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2.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同时会造成很大的内应力,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3、回火
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目的:1.降低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2.调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获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学性能;3.稳定工件尺寸。
应用要点:1.保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保持一定韧度的条件下提高钢的弹性和屈服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保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足够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2.一般钢尽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锈钢在400~450度之间回火,因为这时会产生一次回火脆性。
4、调质
操作方法:淬火后高温回火称调质,即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20度的温度,保温后进行淬火,然后在400~720度的温度下进行回火。
目的:1.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加工表面光洁程度;2.减小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3.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应用要点:1.适用于淬透性较高的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和高速钢;2. 不仅可以作为各种较为重要结构的最后热处理,而且还可以作为某些紧密零件,如丝杠等的预先热处理,以减小变形。
5、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操作方法:用氧-乙炔混合气体燃烧的火焰,喷射到钢件表面上,快速加热,当达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冷却。
目的:提高钢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心部仍保持韧性状态。
应用要点:1.多用于中碳钢制件,一般淬透层深度为2~6mm;2.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大型工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件。
‘陆’ 常用的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哪些各自作用是什么
常用的就是 俗称的“四把火”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柒’ 常用的普通热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热处理: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的手段,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的组织状态,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常用的方法有:
1、退火:有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均匀化退火、去氢退火、扩散退火等等。
2、正火。
3、淬火:有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局部淬火等等。
4、回火: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稳定化回火、附加回火等等。
5、化学热处理:有渗碳、渗氮、离子氮化、碳氮共渗、渗金属等等。
6、表面热处理:有火焰加热、中频加热、高频加热、超音频加热、激光热处理等等。
‘捌’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方式有哪些
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表面处理方式:
1.防锈油处理,植物油(较少,减震器用)或者矿物油
2. 电镀锌、电镀Cr,外观银白色或彩虹色,也有黑色,具体看要求
3. 电泳漆,一般为黑色
‘玖’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在机械制造之中极为重要的工艺之一,同其它的加工工艺相比而言,热处理通常不改变工件的形状与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以改变工件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者改变工件其表面的化学成分,从而达到改善工件使用性能的目的。它的特点便是改善工件的内质质量,而这通常是肉眼所看不到的。
热处理为了让金属工件达到所需的力学、物理及化学性能,除了要合理的选用材料与各种成形的工艺之外,热处理工艺通常是不可缺少的。
常用热处理方法
金属热处理工艺从大体上而言,能够分成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以及化学热处理三类。
此外再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与冷却方法的不同,这每一大类又能够区分成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类金属,可使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来获取不同的组织,从而拥有不同的性能。钢铁乃工业上使用得最为广泛的金属,其显微组织是非常复杂的,因而钢铁热处理工艺的种类比较多。整体的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进行加热,然后再以适当速度进行冷却,以获取所需的金相组织,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大基本工艺。
‘拾’ 常用钢的热处理方法有哪些
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式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 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种类如下: 退火: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地冷却到室温,这一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常用的 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 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正火。正火与退火的目的 基本相同,但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快,得到的组织较细,硬度、强度较退火高。 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经保温后快速在水(或油)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淬火。它的目的是提高材料 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介质淬火法、双介质淬火法、分级悴火。常川淬火剂有水、油或 盐、碱的水溶液。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某一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方式冷却至室温,这种热处理方 法称为回火。回火是淬火的继续,经淬火的钢须进行回火处理.回火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 ,适当调整钢的强度和硬度,稳定组织,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回火的种类有低温回火、中溢回 火和高温回火,其中“淬火十高温回火”也称“调质处理”,经调质处理的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表面淬火:通过快速加热使工件表面迅速达到淬火温度.不等到热量传到心部就立即冷却的热处理方法。常用 的方法有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悴火等。 化学热处理:钢的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化学介质中加热保温,改变表面的化学成分,从而改变表层性能 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方法有渗碳、渗氮、液体碳氮共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