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python基础之序列类型的方法——列表&元组
首先登场的选手是python的列表,列表属于可变类型,所以它将有完整的增删改查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是什么。
增,顾名思意就是可以对列表进行新增元素的操作,python的列表提供了三种新增元素的操作,分别是:append() ,insert(), extend()
首先是append(),它可以将一个元素追加到列表的末尾。
举个栗子:
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的是li.append('新增内容')的方式来为列表添加元素
li.append()使列表li调用自身的方法append(),这样就可以在列表的末尾添加一个新的元素。
接下来是insert(),append()是排队,那insert()就是插队的意思啦,它可以将一个元素插入到列表的自定位置:
li.insert(索引,元素)
这样就将字符串helloworld插入到了列表的第四个位置里。
上面两个方法是对单个元素进行增加,如果我们需要增加多个元素怎么办?
那就可以使用我们的extend()来进行添加,extend()可以将序列中的每个元素添加到末尾:
上面的代码先定义了两个列表l1和l2,然后使用l1.extend(l2),将l2的每个元素添加到了l1的末尾。
增加讲完了,接下来进行删除操作,删除也有对应的四个方法:del(),pop(),remove(),clear()
del()是单独的方法,不需要通过列表本身来进行调用,可以直接使用:
上述代码删除了li[0],但是请注意,如果不进行索引的话,默认会将这个变量删除,请谨慎使用:
这就是删除了整个变量,再打印这个变量时就会提示变量未定义
pop()方法不带参数的话删除默认删除最后一个元素,带参数的话则删除指定的下标值:
pop()还有个神奇的地方,它可以让你需要删除的参数取出来继续使用,使用完了再进行删除:
上述代码使用pop()删除了第一个元素,然后使用第一个元素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判断,说明pop()可以为我们返回删除的元素,让我们先使用,使用完再删除
remove()用来删除一个指定元素,无返回值,无法使用下标删除:
上述代码使用remove()删除了一个元素l
clear()用于清空列表,与del不同的是,它会为我们保留空列表,而不会把变量都删除:
上述代码清除了列表后,保留了空列表
改的方法就比较简单,直接索引出下标重新赋值即可:
这里就对li[0]进行了重新赋值
有通过index查询指定元素返回对应下标,也可以使用count来计算该元素出现过的次数:
除了增删改查,列表中还有其他的方法复制()、倒叙排列reverse()、从小到大排列sort()
使用li.(),再用一个变量接收复制的列表,就可以实现复制出一个新的列表来
sort()方法可以将数字类型的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列,一般也用于同类型的排列
元组作为不可变类型,只能查和删,如果需要其他操作需要转换成列表
只能删除整个元组,无法使用下标值,删除后再使用会提示没有定义变量
元组只有查和删的方法,如果需要修改应先转成列表修改再转回元组,但是不建议这么做,因为修改过的元组就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元组了,而且设置元组也是为了这组数据不希望受到修改
以上就是关于列表&元组的方法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如果有哪些错误或者不好的地方,还请各位大佬指出来,我会虚心接受并修改错误,谢谢!
② 体育运动中,通用的训练方法都有哪些
体育锻炼的方法是根据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运用各种体育锻炼方法和自然因素,培养和发展身体素质,从而达到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遵循灵活、相互结合、从属的原则。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体育锻炼方法。
四、间歇锻炼法
间歇运动是指重复运动时每次都有一定的休息时间,用于减少运动量或运动负荷。提高锻炼效果是一种常见的锻炼方法。间歇运动的长度由运动负荷的值决定。当负荷超过上限时,间歇时间应较长,以避免负荷过大造成身体能量消耗过大;当负荷在下限时,间隔时间应短。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如果上一次锻炼的效果完全消失后再进行最后一次锻炼,那么间隔就没有意义了。
五、改变锻炼方法
转化锻炼法是通过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断改变条件和要求来激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调节运动负荷,改善锻炼者的情绪,强化锻炼意图,增强意志,克服疲劳和厌倦,达到提高锻炼效果的目的。在使用转化练习法时,我们经常会使用音乐、阳光、水等辅助材料来伴随练习。
③ EXCEL里面选择列表是怎么使用的
Excel鲜为人知的35招秘技
一、建立分类下拉列表填充项
我们常常要将企业的名称输入到表格中,为了保持名称的一致性,利用“数据有效性”功能建了一个分类下拉列表填充项。
1.在Sheet2中,将企业名称按类别(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个体企业”等)分别输入不同列中,建立一个企业名称数据库。
2.选中A列(“工业企业”名称所在列),在“名称”栏内,输入“工业企业”字符后,按“回车”键进行确认。
仿照上面的操作,将B、C……列分别命名为“商业企业”、“个体企业”……
3.切换到Sheet1中,选中需要输入“企业类别”的列(如C列),执行“数据→有效性”命令,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在“设置”标签中,单击“允许”右侧的下拉按钮,选中“序列”选项,在下面的“来源”方框中,输入“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个体企业”……序列(各元素之间用英文逗号隔开),确定退出。
再选中需要输入企业名称的列(如D列),再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选中“序列”选项后,在“来源”方框中输入公式:=INDIRECT(C1),确定退出。
4.选中C列任意单元格(如C4),单击右侧下拉按钮,选择相应的“企业类别”填入单元格中。然后选中该单元格对应的D列单元格(如D4),单击下拉按钮,即可从相应类别的企业名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企业名称填入该单元格中。
提示:在以后打印报表时,如果不需要打印“企业类别”列,可以选中该列,右击鼠标,选“隐藏”选项,将该列隐藏起来即可。
二、建立“常用文档”新菜单
在菜单栏上新建一个“常用文档”菜单,将常用的工作簿文档添加到其中,方便随时调用。
1.在工具栏空白处右击鼠标,选“自定义”选项,打开“自定义”对话框。在“命令”标签中,选中“类别”下的“新菜单”项,再将“命令”下面的“新菜单”拖到菜单栏。
按“更改所选内容”按钮,在弹出菜单的“命名”框中输入一个名称(如“常用文档”)。 2.再在“类别”下面任选一项(如“插入”选项),在右边“命令”下面任选一项(如“超链接”选项),将它拖到新菜单(常用文档)中,并仿照上面的操作对它进行命名(如“工资表”等),建立第一个工作簿文档列表名称。
重复上面的操作,多添加几个文档列表名称。
3.选中“常用文档”菜单中某个菜单项(如“工资表”等),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分配超链接→打开”选项,打开“分配超链接”对话框。通过按“查找范围”右侧的下拉按钮,定位到相应的工作簿(如“工资.xls”等)文件夹,并选中该工作簿文档。
重复上面的操作,将菜单项和与它对应的工作簿文档超链接起来。
4.以后需要打开“常用文档”菜单中的某个工作簿文档时,只要展开“常用文档”菜单,单击其中的相应选项即可。
提示:尽管我们将“超链接”选项拖到了“常用文档”菜单中,但并不影响“插入”菜单中“超链接”菜单项和“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超链接”按钮的功能。
三、让不同类型数据用不同颜色显示
在工资表中,如果想让大于等于2000元的工资总额以“红色”显示,大于等于1500元的工资总额以“蓝色”显示,低于1000元的工资总额以“棕色”显示,其它以“黑色”显示,我们可以这样设置。
1.打开“工资表”工作簿,选中“工资总额”所在列,执行“格式→条件格式”命令,打开“条件格式”对话框。单击第二个方框右侧的下拉按钮,选中“大于或等于”选项,在后面的方框中输入数值“2000”。单击“格式”按钮,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将“字体”的“颜色”设置为“红色”。
2.按“添加”按钮,并仿照上面的操作设置好其它条件(大于等于1500,字体设置为“蓝色”;小于1000,字体设置为“棕色”)。
3.设置完成后,按下“确定”按钮。 看看工资表吧,工资总额的数据是不是按你的要求以不同颜色显示出来了。
四、制作“专业符号”工具栏
在编辑专业表格时,常常需要输入一些特殊的专业符号,为了方便输入,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专业符号”工具栏。
1.执行“工具→宏→录制新宏”命令,打开“录制新宏”对话框,输入宏名�如“fuhao1”并将宏保存在“个人宏工作簿”中,然后“确定”开始录制。选中“录制宏”工具栏上的“相对引用”按钮,然后将需要的特殊符号输入到某个单元格中,再单击“录制宏”工具栏上的“停止”按钮,完成宏的录制。
仿照上面的操作,一一录制好其它特殊符号的输入“宏”。
2.打开“自定义”对话框,在“工具栏”标签中,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工具栏”对话框,输入名称——“专业符号”,确定后,即在工作区中出现一个工具条。
切换到“命令”标签中,选中“类别”下面的“宏”,将“命令”下面的“自定义按钮”项拖到“专业符号”栏上(有多少个特殊符号就拖多少个按钮)。
3.选中其中一个“自定义按钮”,仿照第2个秘技的第1点对它们进行命名。
4.右击某个命名后的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指定宏”选项,打开“指定宏”对话框,选中相应的宏(如fuhao1等),确定退出。
重复此步操作,将按钮与相应的宏链接起来。
5.关闭“自定义”对话框,以后可以像使用普通工具栏一样,使用“专业符号”工具栏,向单元格中快速输入专业符号了。
五、用“视面管理器”保存多个打印页面
有的工作表,经常需要打印其中不同的区域,用“视面管理器”吧。
1.打开需要打印的工作表,用鼠标在不需要打印的行(或列)标上拖拉,选中它们再右击鼠标,在随后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隐藏”选项,将不需要打印的行(或列)隐藏起来。
2.执行“视图→视面管理器”命令,打开“视面管理器”对话框,单击“添加”按钮,弹出“添加视面”对话框,输入一个名称(如“上报表”)后,单击“确定”按钮。
3.将隐藏的行(或列)显示出来,并重复上述操作,“添加”好其它的打印视面。
4.以后需要打印某种表格时,打开“视面管理器”,选中需要打印的表格名称,单击“显示”按钮,工作表即刻按事先设定好的界面显示出来,简单设置、排版一下,按下工具栏上的“打印”按钮,一切就OK了。
六、让数据按需排序
如果你要将员工按其所在的部门进行排序,这些部门名称既的有关信息不是按拼音顺序,也不是按笔画顺序,怎么办?可采用自定义序列来排序。
1.执行“格式→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进入“自定义序列”标签中,在“输入序列”下面的方框中输入部门排序的序列(如“机关,车队,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等),单击“添加”和“确定”按钮退出。
2.选中“部门”列中任意一个单元格,执行“数据→排序”命令,打开“排序”对话框,单击“选项”按钮,弹出“排序选项”对话框,按其中的下拉按钮,选中刚才自定义的序列,按两次“确定”按钮返回,所有数据就按要求进行了排序。
七、把数据彻底隐藏起来
工作表部分单元格中的内容不想让浏览者查阅,只好将它隐藏起来了。
1.选中需要隐藏内容的单元格(区域),执行“格式→单元格”命令,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数字”标签的“分类”下面选中“自定义”选项,然后在右边“类型”下面的方框中输入“;;;”(三个英文状态下的分号)。
2.再切换到“保护”标签下,选中其中的“隐藏”选项,按“确定”按钮退出。
3.执行“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命令,打开“保护工作表”对话框,设置好密码后,“确定”返回。
经过这样的设置以后,上述单元格中的内容不再显示出来,就是使用Excel的透明功能也不能让其现形。
提示:在“保护”标签下,请不要清除“锁定”前面复选框中的“∨”号,这样可以防止别人删除你隐藏起来的数据。
八、让中、英文输入法智能化地出现
在编辑表格时,有的单元格中要输入英文,有的单元格中要输入中文,反复切换输入法实在不方便,何不设置一下,让输入法智能化地调整呢?
选中需要输入中文的单元格区域,执行“数据→有效性”命令,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切换到“输入法模式”标签下,按“模式”右侧的下拉按钮,选中“打开”选项后,“确定”退出。
以后当选中需要输入中文的单元格区域中任意一个单元格时,中文输入法(输入法列表中的第1个中文输入法)自动打开,当选中其它单元格时,中文输入法自动关闭。
九、让“自动更正”输入统一的文本
你是不是经常为输入某些固定的文本,如《电脑报》而烦恼呢?那就往下看吧。
1.执行“工具→自动更正”命令,打开“自动更正”对话框。
2.在“替换”下面的方框中输入“pcw”(也可以是其他字符,“pcw”用小写),在“替换为”下面的方框中输入“《电脑报》”,再单击“添加”和“确定”按钮。
3.以后如果需要输入上述文本时,只要输入“pcw”字符�此时可以不考虑“pcw”的大小写,然后确认一下就成了。
十、在Excel中自定义函数
Excel函数虽然丰富,但并不能满足我们的所有需要。我们可以自定义一个函数,来完成一些特定的运算。下面,我们就来自定义一个计算梯形面积的函数:
1.执行“工具→宏→Visual Basic编辑器”菜单命令(或按“Alt+F11”快捷键),打开Visual Basic编辑窗口。
2.在窗口中,执行“插入→模块”菜单命令,插入一个新的模块——模块1。
3.在右边的“代码窗口”中输入以下代码:
Function V(a,b,h)
V = h*(a+b)/2
End Function
4.关闭窗口,自定义函数完成。
以后可以像使用内置函数一样使用自定义函数。
提示:用上面方法自定义的函数通常只能在相应的工作簿中使用。
十一、表头下面衬张图片
为工作表添加的背景,是衬在整个工作表下面的,能不能只衬在表头下面呢?
1.执行“格式→工作表→背景”命令,打开“工作表背景”对话框,选中需要作为背景的图片后,按下“插入”按钮,将图片衬于整个工作表下面。
2.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用鼠标在不需要衬图片的单元格(区域)中拖拉,同时选中这些单元格(区域)。 3.按“格式”工具栏上的“填充颜色”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出现的“调色板”中,选中“白色”。
经过这样的设置以后,留下的单元格下面衬上了图片,而上述选中的单元格(区域)下面就没有衬图片了(其实,是图片被“白色”遮盖了)。
提示�衬在单元格下面的图片是不支持打印的。
十二、用连字符“&”来合并文本
如果我们想将多列的内容合并到一列中,不需要利用函数,一个小小的连字符“&”就能将它搞定(此处假定将B、C、D列合并到一列中)。
1.在D列后面插入两个空列(E、F列),然后在D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1&C1&D1。
2.再次选中D1单元格,用“填充柄”将上述公式复制到D列下面的单元格中,B、C、D列的内容即被合并到E列对应的单元格中。
3.选中E列,执行“复制”操作,然后选中F列,执行“编辑→选择性粘贴”命令,打开“选择性粘贴”对话框,选中其中的“数值”选项,按下“确定”按钮,E列的内容(不是公式)即被复制到F列中。
4.将B、C、D、E列删除,完成合并工作。
提示:完成第1、2步的操作,合并效果已经实现,但此时如果删除B、C、D列,公式会出现错误。故须进行第3步操作,将公式转换为不变的“值”。
十三、快速打印学生成绩条
常有朋友问“如何打印成绩条”这样的问题,有不少人采取录制宏或VBA的方法来实现,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出于此种考虑,我在这里给出一种用函数实现的简便方法。
此处假定学生成绩保存在Sheet1工作表的A1至G64单元格区域中,其中第1行为标题,第2行为学科名称。
1.切换到Sheet2工作表中,选中A1单元格,输入公式:=IF(MOD(ROW(),3)=0,〃〃,IF(0MOD�ROW(),3(=1,sheet1!A$2,INDEX(sheet1!$A:$G,INT(((ROW()+4)/3)+1),COLUMN())))。 2.再次选中A1单元格,用“填充柄”将上述公式复制到B1至G1单元格中;然后,再同时选中A1至G1单元格区域,用“填充柄”将上述公式复制到A2至G185单元格中。
至此,成绩条基本成型,下面简单修饰一下。
3.调整好行高和列宽后,同时选中A1至G2单元格区域(第1位学生的成绩条区域),按“格式”工具栏“边框”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出现的边框列表中,选中“所有框线”选项,为选中的区域添加边框(如果不需要边框,可以不进行此步及下面的操作)。
4.同时选中A1至G3单元格区域,点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格式刷”按钮,然后按住鼠标左键,自A4拖拉至G186单元格区域,为所有的成绩条添加边框。
按“打印”按钮,即可将成绩条打印出来。
十四、Excel帮你选函数
在用函数处理数据时,常常不知道使用什么函数比较合适。Excel的“搜索函数”功能可以帮你缩小范围,挑选出合适的函数。
执行“插入→函数”命令,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在“搜索函数”下面的方框中输入要求(如“计数”),然后单击“转到”按钮,系统即刻将与“计数”有关的函数挑选出来,并显示在“选择函数”下面的列表框中。再结合查看相关的帮助文件,即可快速确定所需要的函数。
十五、同时查看不同工作表中多个单元格内的数据
有时,我们编辑某个工作表(Sheet1)时,需要查看其它工作表中(Sheet2、Sheet3……)某个单元格的内容,可以利用Excel的“监视窗口”功能来实现。
执行“视图→工具栏→监视窗口”命令,打开“监视窗口”,单击其中的“添加监视”按钮,展开“添加监视点”对话框,用鼠标选中需要查看的单元格后,再单击“添加”按钮。重复前述操作,添加其它“监视点”。
以后,无论在哪个工作表中,只要打开“监视窗口”,即可查看所有被监视点单元格内的数据和相关信息。
十六、为单元格快速画边框
在Excel 2002以前的版本中,为单元格区域添加边框的操作比较麻烦,Excel 2002对此功能进行了全新的拓展。
单击“格式”工具栏上“边框”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绘图边框”选项,或者执行“视图→工具栏→边框”命令,展开“边框”工具栏。
单击工具栏最左侧的下拉按钮,选中一种边框样式,然后在需要添加边框的单元格区域中拖拉,即可为相应的单元格区域快速画上边框。
提示:①如果画错了边框,没关系,选中工具栏上的“擦除边框”按钮,然后在错误的边框上拖拉一下,就可以清除掉错误的边框。②如果需要画出不同颜色的边框,可以先按工具栏右侧的“线条颜色”按钮,在随后弹出的调色板中选中需要的颜色后,再画边框即可。③这一功能还可以在单元格中画上对角的斜线。
十七、控制特定单元格输入文本的长度
你能想象当你在该输入四位数的单元格中却填入了一个两位数,或者在该输入文字的单元格中你却输入了数字的时候,Excel就能自动判断、即时分析并弹出警告,那该多好啊!要实现这一功能,对Excel来说,也并不难。
例如我们将光标定位到一个登记“年份”的单元格中,为了输入的统一和计算的方便,我们希望“年份”都用一个四位数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单击“数据”菜单的“有效性”选项。在“设置”卡片“有效性条件”的“允许”下拉菜单中选择“文本长度”。然后在“数据”下拉菜单中选择“等于”,且“长度”为“4”。同时,我们再来到“出错警告”卡片中,将“输入无效数据时显示的出错警告”设为“停止”,并在“标题”和“错误信息”栏中分别填入“输入文本非法!”和“请输入四位数年份。”字样。
很显然,当如果有人在该单元格中输入的不是一个四位数时,Excel就会弹出示的警告对话框,告诉你出错原因,并直到你输入了正确“样式”的数值后方可继续录入。神奇吧?其实,在Excel的“数据有效性”判断中,还有许多特殊类型的数据格式可选,比如“文本类型”啊,“序列大小”啊,“时间远近”啊,如你有兴趣,何不自作主张,自己设计一种检测标准,让你的Excel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光彩呢。
十八、成组填充多张表格的固定单元格
我们知道每次打开Excel,软件总是默认打开多张工作表。由此就可看出Excel除了拥有强大的单张表格的处理能力,更适合在多张相互关联的表格中协调工作。要协调关联,当然首先就需要同步输入。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都会需要同时在多张表格的相同单元格中输入同样的内容。
那么如何对表格进行成组编辑呢?首先我们单击第一个工作表的标签名“Sheet1”,然后按住Shift键,单击最后一张表格的标签名“Sheet3”(如果我们想关联的表格不在一起,可以按住Ctrl键进行点选)。此时,我们看到Excel的标题栏上的名称出现了“工作组”字样,我们就可以进行对工作组的编辑工作了。在需要一次输入多张表格内容的单元格中随便写点什么,我们发现,“工作组”中所有表格的同一位置都显示出相应内容了。
但是,仅仅同步输入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我们需要将多张表格中相同位置的数据统一改变格式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得改变第一张表格的数据格式,再单击“编辑”菜单的“填充”选项,然后在其子菜单中选择“至同组工作表”。这时,Excel会弹出“填充成组工作表”的对话框,在这里我们选择“格式”一项,点“确定”后,同组中所有表格该位置的数据格式都改变了。
十九、改变文本的大小写
在Excel中,为表格处理和数据运算提供最强大支持的不是公式,也不是数据库,而是函数。不要以为Excel中的函数只是针对数字,其实只要是写进表格中的内容,Excel都有对它编辑的特殊函数。例如改变文本的大小写。
在Excel 2002中,至少提供了三种有关文本大小写转换的函数。它们分别是:“=UPPER(源数据格)”,将文本全部转换为大写;“=LOWER(源数据格)”,将文本全部转换成小写;“=PROPER(源数据格)”,将文本转换成“适当”的大小写,如让每个单词的首字母为大写等。例如,我们在一张表格的A1单元格中输入小写的“excel”,然后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UPPER(A1)”,回车后得到的结果将会是“EXCEL”。同样,如果我们在A3单元格中输入“mr.weiwei”,然后我们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PROPER(A3)”,那么我们得到的结果就将是“Mr.Weiwei”了。
二十、提取字符串中的特定字符
除了直接输入外,从已存在的单元格内容中提取特定字符输入,绝对是一种省时又省事的方法,特别是对一些样式雷同的信息更是如此,比如员工名单、籍贯等信息。
如果我们想快速从A4单元格中提取称谓的话,最好使用“=RIGHT(源数据格,提取的字符数)”函数,它表示“从A4单元格最右侧的字符开始提取2个字符”输入到此位置。当然,如果你想提取姓名的话,则要使用“=LEFT(源数据格,提取的字符数)”函数了。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不从左右两端开始,而是直接从数据中间提取几个字符。比如我们要想从A5单元格中提取“武汉”两个字时,就只须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MID(A5,4,2)”就可以了。意思是:在A5单元格中提取第4个字符后的两个字符,也就是第4和第5两个字。
二十一、把基数词转换成序数词
将英文的基数词转换成序数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没有一个十分固定的模式:大多数的数字在变成序数词都是使用的“th”后缀,但大凡是以“1”、“2”、“3”结尾的数字却分别是以“st”、“nd”和“rd”结尾的。而且,“11”、“12”、“13”这3个数字又不一样,它们却仍然是以“th”结尾的。因此,实现起来似乎很复杂。其实,只要我们理清思路,找准函数,只须编写一个公式,就可轻松转换了。不信,请看:“=A2&IF(OR(value(RIGHT(A2,2))={11,12,13}),〃th〃,IF(OR(value(RIGHT(A2))={1,2,3,},CHOOSE(RIGHT(A2),〃st〃,〃nd〃,〃rd〃),〃th〃))”。该公式尽管一长串,不过含义却很明确:①如果数字是以“11”、“12”、“13”结尾的,则加上“th”后缀;②如果第1原则无效,则检查最后一个数字,以“1”结尾使用“st”、以“2”结尾使用“nd”、以“3”结尾使用“rd”;③如果第1、2原则都无效,那么就用“th”。因此,基数词和序数词的转换实现得如此轻松和快捷。
二十二、用特殊符号补齐位数
和财务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在账面填充时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安全填写法”,那就是将金额中的空位补齐,或者在款项数据的前面加上“$”之类的符号。其实,在Excel中也有类似的输入方法,那就是“REPT”函数。它的基本格式是“=REPT(“特殊符号”,填充位数)”。
比如,我们要在中A2单元格里的数字结尾处用“#”号填充至16位,就只须将公式改为“=(A2&REPT(〃#〃,16-LEN(A2)))”即可;如果我们要将A3单元格中的数字从左侧用“#”号填充至16位,就要改为“=REPT(〃#〃,16-LEN(A3)))&A3”;另外,如果我们想用“#”号将A4中的数值从两侧填充,则需要改为“=REPT(〃#〃,8-LEN(A4)/2)&A4&REPT(〃#〃)8-LEN(A4)/2)”;如果你还嫌不够专业,要在A5单元格数字的顶头加上“$”符号的话,那就改为:“=(TEXT(A5,〃$#,##0.00〃(&REPT(〃#〃,16-LEN(TEXT(A5,〃$#,##0.00〃))))”,一定能满足你的要求。
二十三、创建文本直方图
除了重复输入之外,“REPT”函数另一项衍生应用就是可以直接在工作表中创建由纯文本组成的直方图。它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利用特殊符号的智能重复,按照指定单元格中的计算结果表现出长短不一的比较效果。
比如我们首先制作一张年度收支平衡表,然后将“E列”作为直方图中“预算内”月份的显示区,将“G列”则作为直方图中“超预算”的显示区。然后根据表中已有结果“D列”的数值,用“Wingdings”字体的“N”字符表现出来。具体步骤如下:
在E3单元格中写入公式“=IF(D3<0,REPT(〃n〃,-ROUND(D3*100,0)),〃〃)”,然后选中它并拖动“填充柄”,使E列中所有行都能一一对应D列中的结果;接着在G3单元格中写入公式“=IF(D3>0,REPT(〃n〃,ROUND(D3*100,0)),〃〃)”,也拖动填充柄至G14。我们看到,一个没有动用Excel图表功能的纯文本直方图已展现眼前,方便直观,简单明了。
二十四、计算单元格中的总字数
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某个单元格中字符的数量感兴趣,需要计算单元格中的总字数。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利用到“SUBSTITUTE”函数的虚拟计算外,还要动用“TRIM”函数来删除空格。比如现在A1单元格中输入有“how many words?”字样,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如下的表达式来帮忙:
“=IF(LEN(A1)=0,0,LEN(TRIM(A1))-LEN(SUBSTITUTE(TRIM(A1),〃,〃,〃〃))+1)”
该式的含义是先用“SUBSTITUTE”函数创建一个新字符串,并且利用“TRIM”函数删除其中字符间的空格,然后计算此字符串和原字符串的数位差,从而得出“空格”的数量,最后将空格数+1,就得出单元格中字符的数量了。
二十五、关于欧元的转换
这是Excel 2002中的新工具。如果你在安装Excel 2002时选择的是默认方式,那么很可能不能在“工具”菜单中找到它。不过,我们可以先选择“工具”菜单中的“加载宏”,然后在弹出窗口中勾选“欧元工具”选项,“确定”后Excel 2002就会自行安装了。
完成后我们再次打开“工具”菜单,单击“欧元转换”,一个独立的专门用于欧元和欧盟成员国货币转换的窗口就出现了。与Excel的其他函数窗口一样,我们可以通过鼠标设置货币转换的“源区域”和“目标区域”,然后再选择转换前后的不同币种即可。所示的就是“100欧元”分别转换成欧盟成员国其他货币的比价一览表。当然,为了使欧元的显示更显专业,我们还可以点击Excel工具栏上的“欧元”按钮,这样所有转换后的货币数值都是欧元的样式了。
二十六、给表格做个超级搜索引擎
我们知道,Excel表格和Word中的表格最大的不同就是Excel是将填入表格中的所有内容(包括静态文本)都纳入了数据库的范畴之内。我们可以利用“函数查询”,对目标数据进行精确定位,就像网页中的搜索引擎一样。
比如在所示的表格中,从A1到F7的单元格中输入了多名同学的各科成绩。而在A8到A13的单元格中我们则建立了一个“函数查询”区域。我们的设想是,当我们在“输入学生姓名”右边的单元格,也就是C8格中输入任何一个同学的名字后,其下方的单元格中就会自动显示出该学生的各科成绩。具体实现的方法如下:
将光标定位到C9单元格中,然后单击“插入”之“函数”选项。在如图18弹出的窗口中,选择 “VLOOKUP” 函数,点“确定”。在随即弹出的“函数参数”窗口中我们设置“Lookup_value”(指需要在数据表首列中搜索的值)为“C8”(即搜索我们在C8单元格中填入的人名);“Table_array”(指数据搜索的范围)为“A2∶B6”(即在所有学生的“语文”成绩中搜索);“Col_vindex_num”(指要搜索的数值在表格中的序列号)为“2”(即数值在第2列);“Range_lookup”(指是否需要精确匹配)为“FALSE”(表明不是。如果是,就为“TURE”)。设定完毕按“确定”。
④ html中如何定义列表练习
列表项内部可以使用段落、换行符、图片、链接以及其他列表等等。
⑤ Python列表的常用操作- 查找方法【详细讲解】
列表的作用是一次性存储多个数据,程序员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的操作有:增、删、改、查。
下面讲解的是对列表的查找操作,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下标来进行查找,另外一种是根据查找函数来操作。
回忆一下知识点,之前讲过字符串的时候有说到下标,下标是计算机内存分配的从0开始的编号,目的是根据下标可以找到针对性的数据。列表也可以根据下标来找到数据,后面学习的元组同样也可以。
语法:
注意:如果以后都是用下标来查找数据,语法无非就是:序列名[下标]
快速体验:
打印结果如图:
语法:
快速体验:
执行结果如图:
注意:
语法:
快速体验:
注意 :
-- 2. 如果书写了开始和结束位置的下标,则在这个范围内查找,存在则返回开始位置的下标,如果查找的数据不存在则返回0;
语法:
注意: len()方法是一个公共的方法,无论是字符串、列表还是元组都可以使用
快速体验:
以上就是列表的4种查找方法,每个方法有自己的语法和作用,这个知识点属于 Python基础教程 范畴,所以学起来还是比较轻松地,大家主要多多练习记住函数以及使用方法即可。
⑥ Python中最常用的操作列表的几种方法归纳
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列表操作:
1、添加元素
添加元素使用列表的内置方法append
number = [1, 2, 3, 4]
number.append(5) # number = [1, 2, 3, 4, 5]
number.append([6,7]) # number = [1, 2, 3, 4, 5, [6, 7]]
number.append({'a':'b'}) # number = [1, 2, 3, 4, [6, 7], {'a', :'b'}
可以看到强大的python列表可以嵌套任意类型
2、列表相加
要想连接两个列表,可以使用+号连接
a = [1, 2, 3]
b = [4, 5, 6]
c = a + b # c = [1, 2, 3, 4, 5, 6]
也可以使用列表内置方法extend连接两个列表
a = [1, 2, 3]
b = [4, 5, 6]
a.extend(b) # a = [1, 2, 3, 4, 5, 6]
用+号会创建一个新通对象,使用extend则在原来的对象上面修改
3、列表去重复
列表本身没有去除重复的功能,但是可以借助python的另外一个类型set(help(set)查看)
a = [1, 2, 3, 3,2, 1]
b = list(set(a)) # b = [1, 2, 3]
也可以借助字典类型的内置方法
a = [1, 2, 2, 3, 1, 3]
b = {}.fromkeys(a).keys() # b = [1, 2, 3]
⑦ 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列表方法解决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时常运用列表法,例如如果还原问题(逆推法)和逻辑问题时,可以使用的就是列表法.对于一些计算比较简单,而且多次重复计算的问题,使用列表法,表达简洁,不易出错,还有些问题,无法列式计算,只能采用列表推演,总之,使用列表法可以解决许多复杂而有趣的问题.
⑧ 序列类型-列表的操作
列表同元组一样,是一个有序的序列,其中包括0或多个对象引用,支持表5-6中序列共用的运算和函数。但是不同于元组和字符串的是,列表的长度和内容都是可变的,可自由对列表中数据项进行增加、删除或替换。列表没有长度限制,元素类型可以不同。因此,列表的应用非常广泛。
列表常用的创建方法有几种:可以通过显式的数据赋值生成,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可以使用 [ ] 生成空列表,然后利用相关方法(如append()、extend()、insert()等)往列表中添加元素;可以使用list()函数将元组或字符串转换成列表。
由于列表是可变的,有关列表的操作除了表1中的共用的函数和运算外,表3列出了列表类型的一些常用方法与函数。
Python为列表类型提供了一系列内置操作,包括 append() 、 insert() 、 pop() 、 remove() 等函数,能够很方便的处理上述列表元素变化的情况。
Python提供了 append() 和 insert() 等函数,实现向一个列表增加新元素的功能。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 append() 方法向一个列表的尾部追加一个元素,其基本语法如下:
其中,
输出结果为:
['Zhang san','Li si','Wang wu','Zhao liu','Hu qi']
Python也提供了 insert() 方法,可以在列表任意指定位置插入元素,其基本语法为:
其中,
输出结果为:
['Zhang san','Hu qi','Li si','Wang wu','Zhao liu']
Python中修改列表元素的方法为,直接将列表中要修改的元素索引指出,然后为其指定新值。其基本语法如下:
其中,
输出结果为:
['Zhang san','Li si','Wang shi','Zhao liu']
Python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对列表中元素的删除操作,包括根据元素索引位置或者元素值删除元素的方法。
del方法
在Python中,调用 del 函数能够删除指定索引位置的元素,其基本语法如下:
其中,
输出结果为:
['Li si','Wang wu','Zhao liu']
pop方法
Python还提供了 pop() 方法来删除元素,该方法将从源列表删除对应元素,同时返回被删除的元素。其基本语法如下:
其中,
输出结果为:
Zhang san
['Li si','Wang wu','Zhao liu']
有些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要删除元素的位置索引,怎么办呢?别着急,Python还提供了 remove() 方法,可以直接通过元素值来删除对应的元素。其基本语法如下:
其中,
输出结果为:
['Li si','Wang wu','Zhao liu','Zhang san']
Python针对列表数据结构内置提供了 sort() 方法,实现对列表元素的排序功能。其基本语法如下:
其中,
例如,给定一个客人列表guests, 我们对其按照字母排序如下:
程序输出结果:
['li si','qian ba','sun qi','wang wu','zhang san']
['zhang san','wang wu','sun qi','qian ba','li si']
注意,sort函数会直接作用于待排序的列表并修改其排序
可以利用 range() 、 list() 、 sum() 等函数方法实现我们的目标。
Python提供了 range() 函数,能够用来生成一系列连续增加的数字,其基本使用语法有如下三种:
其中,
输出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 range() 函数,利用Python列表提供的 append() 插入功能创建一个列表。
例如,我们要创建一个包含 0~9 10个整数的平方的列表:
输出结果: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我们可以利用 list() 函数将 range() 生成的系列数字直接转为列表,这时候 range() 函数的返回值将会作为 list() 函数的参数,输出为一个数字列表。其基本使用语法如下:
其中,
例如,我们要生成并输出1~5的数字列表:
输出结果:
[1,2,3,4,5]
Python中有一些专门处理数字列表简单的统计运算的函数,利用这些函数可以轻松找到数字列表的最小值、最大值和总和等一系列统计运算。其基本语法如下:
其中,
输出结果:
Python切片是对一个列表取其部分元素获得一个子序列的常见操作,切片操作的返回结果类型与被切片的对象一致。要创建一个已有列表的切片,通过指定切片的第一个列表元素和最后一个列表元素的索引号即可。其基本语法如下:
其中,
输出结果:
['pork','carrot']
['fish','pork','pizza']
['pizza','carrot']
负数索引返回离列表末尾相应间隔的元素。列表末尾元素的索引是从 -1 开始的。
例如,朋友的菜单是包含我的菜单最后3个菜名:
输出结果:
['pork','pizza','carrot']
*注: list[::-1] 可对列表进行反转
输入一个表示姓名的字符串,建立一个只含有此字符串的列表 lt1 ,并输出 lt1 的值,例如,输入字符串为 “李海” ,则输出 [“李海”]
输入3个整数,分别代表数学,语文,英语的分数,生成列表lt2,将列表lt2加到lt1后面,输出更新后的lt1。例如,输入的整数为:90 79 100,表示对应课程的分数,则输出:[“李海”,90,79,100]
从键盘输入一个数字字符串,并在列表lt1的起始位置插入这个数字字符串,代表学号,输出lt1的值。例如:输入:“201705090345”,输出lt1的值为:[“201705090345”,“李海”,90,79,100]
找出列表lt2中的最小的元素,在列表lt1中删去此元素,删除后,再输出lt1的值
将lt2列表中的元素按从小大到大顺序排列输出,再将lt1复制给lt3,将lt3反转输出。例如:lt2的值是[90,79,100],则从小到大输出为[79,90,100],lt3反转的结果为[100,90,“李海”,“201705090345”]
测试说明
注意:输入数据时,一行只输入一个数。本关1-5个任务评测输入输出样例如下:
输入测试数据:
李海
90
79
100
201705090345
输出测试结果:
[“李海”]
[“李海”,90,79,100]
[“201705090345”,“李海”,90,79,100]
[“201705090345”,“李海”,90,100]
[79,90,100]
[100,90,“李海”,“201705090345”]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⑨ 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一、反复锻炼法
反复锻炼法是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一定负荷标准反复训练的一种方法,如50米加速跑4~6次,每次跑后间隔1~2分钟,而且每次跑的速度和距离都不变。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提高速度素质,也有助于增强下肢力量。
二、负重锻炼法
负重练习法是负载重物所进行的体育锻炼,即身体的腰、腿等部位捆绑或放置适量的重物。锻炼者应按照一定的重量、次数、标准等要求去进行训练,增强体质。武术的训练大多属于负重训练。
三、循环锻炼法
循环锻炼法是指一组锻炼项目由不同种类的动作,不同效果的训练手段,多个不同的练习点组成,通过锻炼把不同功能的体育项目组合在一起以达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为目标,形成一种系统的让全身都得到锻炼的运动方法。这种训练能够达到全身活动的效果。由于这样的训练方法由多种器械组成,所以需要做连续不同的动作,练习时要多种姿势交替进行,这样才有助于减轻疲劳,激发练习兴趣,从而产生明显的健身价值。运用这种方法要避免一味地追求运动的密度和数量,而忽视了动作的质量。
四、间歇锻炼法
间歇锻炼法是指进行重复运动时每次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休息,用来减少运动量或降低运动负荷,它是提高锻炼效果的一种常用的锻炼方法。间歇锻炼的时间长短,由运动负荷价值决定。当负荷超过上限时,间歇时间要长些,以避免负荷过大而导致体力能量消耗过多;当负荷在下限时,间歇时间要短,如果间歇时间过长,后一次锻炼如果在前次锻炼的效果完全消失后再进行,那间歇就无意义了。
⑩ python中的列表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分别是什么作用
Python列表定义: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元素组成。在Python中,用方括号[]来表示列表,并用逗号来分隔其中的元素。Python列表是编程中很常见的数据类型 。
列表是一种可修改的集合类型,其元素可以是数字、string等基本类型,也可以是列表、元组、字典等集合对象,甚至可以是自定义的类型。其定义方式如下:>>> nums = [1,2,3,4]>>> type(nums)>>> print nums[1, 2, 3, 4]>>> strs = ["hello","world"]>>> print strs['hello', 'world']>>> lst = [1,"hello",False,nums,strs]>>> type(lst)>>> print lst[1, 'hello', False, [1, 2, 3, 4], ['hello', 'world']]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列表中有哪些常见的方法:count():统计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index():从列表中找出某个值第一个匹配项的索引位置。append():在列表末尾添加新对象。extend():在列表末尾一次性追加另一个序列的多个值。insert():在列表的指定位置插入对象。pop():移除列表中的一个元素(默认最后一个元素),并且返回该元素的值。remove():移除列表中某个值的第一个匹配项。reverse():将列表中的元素反向,不重新拷贝一个列表。reversed():将列表中的元素反向,重新拷贝一个列表。sort():将列表中的元素排序,不重新拷贝一个列表。sortd():将列表中的元素排序,重新拷贝一个列表。():浅拷贝,只是给原来的列表贴上了一个新标签,对于一个复杂对象的子对象并不会完全复制,如果有子列表,改变原来的值,新的拷贝对象也会改变。deep():深拷贝,将复杂对象的每一层复制一个单独的个体出来。就是完全拷贝。常见内置函数:max()、min()、sum()、len()、all()、any()、zip()、enume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