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X射线衍射的一般实验过程
1.样品制备
对于粉末样品,通常要求其颗粒的平均粒径控制在5mm左右,即过320目(约40mm)的筛子,还要求试样无择优取向.因此,通常应用玛瑙研钵对待测样品进行充分研磨后使用.
对于块状样品应切割出合适的大小,即不超过铝制样品架的矩形孔洞的尺寸,另外还要用砂轮和砂纸将其测试面磨得平整光滑.
2.充填试样
将适量研磨好的试样粉末填入样品架的凹槽中,使粉末试样在凹槽里均匀分布,并用平整光滑的玻片将其压紧;将槽外或高出样品架的多余粉末刮去,然后重新将样品压平实,使样品表面与样品架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
块状样品直接用橡皮泥或石蜡粘在铝制样品架的矩形孔洞中,要求样品表面与铝制样品架表面平齐.
3.样品测试
(1)开机前的准备和检查
将制备好的试样插入衍射仪样品台,盖上顶盖关闭防护罩;开启水龙头,使冷却水流通;检查X光管窗口应关闭,管电流管电压表指示应在最小位置;接通总电源,打开稳压电源.
(2)开机操作
开启衍射仪总电源,启动循环水泵;等待几分钟后,打开计算机X射线衍射仪应用软件,设置管电压、管电流至需要值,设置合适的衍射条件及参数,开始样品测试.
(3)停机操作
测量完毕,系统自动保存测试数据,关闭X射线衍射仪应用软件;取出试样;15分钟后关闭循环水泵,关闭水源;关闭衍射仪总电源及线路总电源.
4.物相检索
根据测试获得的待分析试样的衍射数据,包括衍射曲线和d值(或2q值)、相对强度、衍射峰宽等数据,利用MDI Jade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PDF卡片的自动检索,并判定唯一准确的PDF卡片.
❷ X射线衍射仪的应用
油田录井
Olympus便携式X 射线衍射仪BTX可能直接分析出岩石的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并形成了定性、定量的岩性识别方法,为录井随钻岩性快速识别、建立地质剖面提供了技术保障。
每种矿物都具有其特定的X 射线衍射图谱,样品中某种矿物含量与其衍射峰和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在混合物中,一种物质成分的衍射图谱与其他物质成分的存在与否无关,这就是X 射线衍射做相定量分析的基础。X 射线衍射是晶体的“指纹”,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X 射线衍射特征峰值(点阵类型、晶胞大小、晶胞中原子或分子的数目、位置等),结构参数不同则X 射线衍射线位置与强度也就各不相同,所以通过比较X 射线衍射线位置与强度可区分出不同的矿物成分。X 射线衍射仪主要采集的是地层中各种矿物的相对含量,并系统采集各种矿物的标准图谱,包括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等近30 种矿物成分,通过矿物成分的相对含量就可以确定岩石岩性,为现场岩性定名提供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提高特殊钻井条件下岩性识别准确度。
❸ X射线衍射仪的工作原理 X射线衍射仪的工作原理介绍
1、x射线的波长和晶体内部原子面之间的间距相近,晶体可以作为X射线的空间衍射光栅,即一束X射线照射到物体上时,受到物体中原子的散射,每个原子都产生散射波,这些波互相干涉,结果就产生衍射。衍射波叠加的结果使射线的强度在某些方向上加强,在其他方向上减弱。分析衍射结果,便可获得晶体结构。以上是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M.von Laue)提出的一个重要科学预见,随即被实验所证实。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在劳厄发现的基础上,成功的测定了NaCl,KCl等晶体结构,还提出了作为晶体衍射基础的着名公式——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
2、对于晶体材料,当待测晶体与入射束呈不同角度时,那些满足布拉格衍射的晶面就会被检测出来,体现在XRD图谱上就是具有不同的衍射强度的衍射峰。对于非晶体材料,由于其结构不存在晶体结构中原子排列的长程有序,只是在几个原子范围内存在着短程有序,故非晶体材料的XRD图谱为一些漫散射馒头峰。
3、X射线衍射仪是利用衍射原理,精确测定物质的晶体结构,织构及应力,精确的进行物相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科研,航空航天,教学,材料生产等领域。
❹ X射线的衍射方法有
X射线衍射的方法
X射线衍射的方法有很多。
按使用的样品可分为:单晶法和多晶粉末法;
按记录检测方法可分有:照相法和衍射谱仪(计算器)法。
最基本的X射线衍射方法有三种:平板照相法、旋晶法和多晶粉末法。
1、平板照相法(平面底片法)
2、园筒底片法(又叫回转照相法或旋晶法)
(1)、回转照相法
(2)、魏森堡(Weissenberg)照相法
(3)、多晶粉末德拜-谢乐照相法
(4)、多晶粉末衍射仪法
(5)、其它X射线衍射仪
a、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四圆单晶衍射仪
b、转靶X射线衍射仪
c、面探测器X射线衍射仪
d、同步辐射衍射分析
❺ X射线衍射法测厚度
楼主,
X射线衍射法,对样品测试收费要远高于红外光谱的。如果你是单纯想测量薄膜的精确厚度,可以用红外光谱法(IR),精确度可达cm^(-1)量级。在红外光谱范围内,1000cm^(-1)=10μm,1cm^(-1)=0.01μm.由于入射到膜的内外层表面的反射光达到一定相位差时会引起干涉,通过薄膜两个表面对红外线的透射-反射-反射光与一次透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有三四十个波峰-波谷之多,分布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根据测定结果,利用公式计算出薄膜的厚度。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无损测定,结果满意。
如果你仍然要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薄膜的厚度,可以在X射线衍射仪上,使用Cu的Kα的X射线,在样品架上第一次不放样品,测得透射光强(因为没有样品,这个光强实际是入射光强)I0;保持一切实验条件不变,第二次安放薄膜样品在样品架上,测得透射光强是I.已经证明:X射线透射吸收(衰减)程度(dI)与入射X射线透射强度I和样品物质厚度(dy)成正比,则有微分方程:
dI=-μIdy,解之,得:
I=I0e^(-μy).
I0是样厚y=0时的光强即入射光强。这就是X射线吸收定理。μ称为吸收系数(或衰减系数)。X射线透射1cm厚物质的吸收(衰减)系数特称为线吸收(衰减)系数,用μ(l)表示。使用μ(l)的公式中,y的单位是cm。μ(l)与样品物质的原子序数Z、密度ρ(单位g/cm^3)和X光波长λ有关,使用不方便。线吸收(或衰减)系数μ(l)(单位cm^-1)和质量吸收(或衰减)系数μ(m)(单位cm^2?g^-1)的关系是
?μ(m)=μ(l)/ρ,
各化学元素在不同X射线下的质量吸收(或衰减)系数有表可查。如铝的在CuKα下的质量吸收系数μm=μ(m)=48.6.已知铜Cu的Kα的X射线的波长λ(CuKα)=1.54187埃,1埃=10^(-10)米(m).到资料中查到或测得薄膜的密度ρ,查到μ(m)或μ(l),就可以从X射线谱法测定中求得薄膜厚度y.
部分元素物质在指定辐射源射线下的质量吸收系数见附图。
向左转|向右转
❻ 如何操作x射线衍射仪,请详细写出步骤
X射线衍射仪工作原理 X射线是利用衍射原理,精确测定物质的晶体结构,织构及应力。对物质进行物相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科研、航空航天、教学、材料生产等领域。
❼ 实验七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X射线衍射技术是研究铁矿石物相的常用技术。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是通过对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其衍射图谱,获得试样的成分、材料内部原子或分子的结构或形态等信息的研究手段。
铁矿石的衍射图谱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主物相为铁氧化物,微量物相为脉石(酸性铝、硅氧化物及碱性钙、镁氧化物等)。磁铁矿的主要物相通常情况只有Fe3O4,有时会有少量Fe2O3(磁铁矿长期风化部分被氧化成赤铁矿)。此外,磁铁矿中常有相当数量的Ti4+以类质同象代替Fe3O4中的Fe3+,还伴随有Mg2+和V3+等相应地代替Fe3O4中的Fe3+和Fe2+,形成一些矿物亚种,这些矿物亚种的衍射峰与Fe3O4重叠,需要借助成分分析结果进行精确的物相鉴定。赤铁矿的主要物相为Fe2O3,且通常会有少量的mFe2O3·nH2O。褐铁矿的主要物相为Fe2O3与mFe2O3·nH2O,褐铁矿吸附性强,常含有较多泥质,在化学成分上表现为Al、Si含量较高。天然铁矿石中一般不会出现氧化亚铁相。
1.实验目的
(1)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原理及其使用。
(2)掌握采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分析的制样方法。
(3)熟悉使用X射线物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2.原理
(1)X射线衍射仪结构原理
X射线衍射仪是由X射线发生器系统、测角仪系统、X射线衍射强度测量记录系统、衍射仪控制与衍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四大部分所组成。
X射线发生器是衍射仪的X光源,其配用衍射分析专用的X光管,具有一套自动调节和自动稳定X光管工作高压、管电流的电路和各种保护电路等。
测角仪系统是X射线衍射仪的核心,用来精确测量衍射角,其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两个互相独立的步进电机驱动样品台轴(θ轴)与检测器转臂旋转轴(2θ轴),依预定的程序进行扫描工作的,另外还配有光学狭缝系统、驱动电源等电气部分,其光路布置如图10-7-1所示,入射线1和2投射至两个顺次为A、B的晶面上时,各方向的散射线仅有1′和2′满足衍射条件,由此产生的1A1′和2B2′之间的光程差为CBD=CB+BD,若晶面间距为d,则
CBD=2ABsinθ=2dsinθ
若这些X射线谱的波长相同,其光程差必然是波长的整数倍,即2dsinθ=nλ。其中n为反射级,此式也称为布拉格方程。从方程可以看出,sinθ的绝对值只能≤1,故nA/2d必须≤1。当n=1时,A必须等于或小于2d时方能产生衍射,反射级n不能大于2d/A,故对不同波长的X射线进行分析时,要选择相应d值的晶体。
图10-7-1 晶体衍射光路图
X射线衍射强度测量记录系统是由X射线检测器、脉冲幅度分析器、计数率计及x-y函数记录仪组成。衍射仪控制与衍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是通过一个配有“衍射仪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的。
(2)X射线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
每一种结晶物质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因其具有其特定的原子种类、原子排列方式和点阵参数及晶胞大小等。在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下,晶体中不同晶面发生各自的衍射,进而对应其特定的衍射图样。如果实验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物质时,每种晶体物质的衍射图样不变,各衍射图样互不干扰、相互独立,仅是试样中所含的晶体物质的衍射花样机械叠加,不仅如此,衍射图样也可表明物相中元素的化学结合态、方式和点阵参数及晶胞大小等。
晶体的不同特征可用各个反射晶面的间距d和反射线的相对强度I/I0来表征,其中面网间距d可由衍射花样中各衍射线的位置2θ来决定,即d=λ/(2sinθ)。面网间距与晶胞的性状和大小有关,而相对强度与质点的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关。由此可知,任何一种结晶物质的衍射数据d和I/I0是其晶体结构的必然反映,因而,可据此来鉴定结晶物质的物相,d~I数据组就是最基本的判据。
(3)利用PDF衍射卡片进行物相分析
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征衍射图谱,即衍射图谱具有一定的d值和相对强度I/I0。当未知样品为多相混合物时,每一相均具有特定的一组衍射峰,其相互叠加形成混合物的衍射图谱。因此当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某种相分时,则其衍射图中的某些d值与相对强度I/I0,必定与这种相分所特有的一组d值与相对强度全部或至少仍有的强峰相符合。因此描述每张衍射图的d值和相对强度I/I0值,可鉴定出混合物中存在的各个物相。
单相物质的衍射图谱中的d值和相对强度I/I0制成PDF数据卡片。将测得的样品衍射图的d值和相对强度I/I0与PDF卡片一一比较,若某种物质的d值和I/I0与某一卡片全部都能对上,则可初步确定该样品中含有此种物质(或相分),之后再将样品中余下的线条与别的卡片对比,这样便可逐次地鉴定样品中所含的各种相分。
3.样品的制备
取适量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磨和过筛,当物料粒度为-200目时,即当手摸无颗粒感时,试样粒度大小为符合要求。用“压片法”来制作试片,先将样品粉末尽可能均匀地撒入样品槽中,再用小的玻璃片轻轻摊匀堆好、压紧,最后用玻璃片把多余凸出的粉末削去,使样品形成一个十分平整的平面试片。把准备好的样品框放入衍射仪的测试架上,并关好衍射仪的保护门。
4.样品的测试
开启冷却水和仪器电源。启动计算机,在仪器稳定2min左右后,进入软件系统。设置测量参数,如扫描模式、初始角度、终止角度、步长、扫描速度等。开始对试样进行测试和数据存储。使用软件对所测曲线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2θ、d值、半峰宽、强度数据等),并将结果储存于文档中,操作完成后,退出分析系统,并关闭计算机。关闭仪器电源,冷却水应继续工作20min后方可关闭。最后关闭所有电源,并做好仪器使用记录的填写。
5.常见铁矿石的X射线衍射图谱
天然铁矿石组成物质结晶性好,组成物相少,因此衍射谱图中衍射峰峰型尖锐,重叠峰极少,主物相鉴别容易,脉石相的确定可参考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图10-7-2~图10-7-4分别为磁铁矿、赤铁矿与褐铁矿的典型X射线衍射图谱[《铁矿与返矿及氧化铁皮的鉴别规程》(SN/T 3102—2012)]。图10-7-2中磁铁矿的主要组成物质为镁磁铁矿石(Magnesioferrite,Mg0.64Fe2.36O4),未检测到脉石相;图10-7-3中赤铁矿的主要组成物质为赤铁矿(Hematite,Fe2O3),同时含有少量的针铁矿(Goethite,FeO(OH)),脉石相为石英(SiO2);图10-7-4中褐铁矿的主要组成物质为针铁矿(FeO(OH))与赤铁矿(Fe2O3),脉石相为高岭土(Al2Si2O5(OH)4)与石英(SiO2)。
图10-7-2 某进口磁铁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10-7-3 某进口赤铁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10-7-4 某进口褐铁矿的X射线衍射图谱
6.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爱护仪器,做到轻拿轻放,以免仪器元器件受到损伤。
(2)制样时用力要均匀,不可力度过大,以免形成粉粒定向排列。
(3)样品一定要刮平,且与样品架表面高度一致,否则引起测量角度和对应d值偏差。
❽ X射线衍射仪法
X射线主要被原子中紧束缚的外层电子所散射。X射线的散射可以是相干的(波长不变)或非相干的(波长变)。相干散射的光子可以再进行相互干涉并依次产生一些衍射现象。衍射出现的角度(θ)可以与晶体点阵中原子面间距(d)联系起来,因此X射线衍射花样可以研究宝玉石的晶体结构和进行物相鉴定。
一、X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
X射线是波长约0.01~100 Å的电磁波。用于测定晶体结构的X射线,波长为0.50~2.50Å,这个波长范围与晶体点阵面的间距大致相当。波长太长(>2.50Å),样品对X射线吸收太大;波长太短(<0.50Å),衍射线过分集中在低角度区,不易分辨。晶体衍射所用的X射线,通常是在真空度约为10-4Pa的X射线管内,由高电压加速的一束高速运动的电子,冲击阳极金属靶面时产生。由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具有连续波长的“白色”X射线,另一部分是由阳极金属材料成分决定的、波长一定的特征X射线,如Cu靶的X射线波长λCuKαl=1.5418 Å。
二、X射线衍射的原理—布拉格(Bragg)方程
晶体的空间点阵可划分为一族平行而等间距的平面点阵(hkl)。同一晶体不同指标的晶面在空间的取向不同,晶面间距d(hkl)也不同。X射线入射到晶体上,对于一族( hkl)平面中的一个点阵面1来说,若要求面上各点的散射线同相,互相加强,则要求入射角θ和衍射角θ′相等,入射线、衍射线和平面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才能保证光程一样,如图13-1-1所示。平面1,2,3,相邻两个平面的间距为d(hkl),射到面1 上的X射线和射到面2上的X射线的光程差为MB+BN,而MB=BN=d(hkl)sinθ光程差为2d(hkl)sinθ。根据衍射条件,只有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它们才能互相加强而产生衍射。由此得布拉格方程:
图13-1-3 多晶衍射仪原理
各种物相的粉末图都有其特点,纯化合物的粉末图各不相同,正如人的指纹一样,每一种晶体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特征的“d-I”数据。照相法和衍射仪法各有优缺点,前者需要的样品少,一般为 5~10mg,后者一般需要0.5g 以上的样品。但它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精确度都高,因此是宝玉石鉴定的好方法。晶体的X光衍射图的横坐标衍射角为2θ,对应衍射角θ可求d值,纵坐标表示强度I。根据特征的“d-I”数据可以查手册或X射线衍射数据库。例如送来鉴定的绿色透明的玉石戒面,利用X 射线多晶衍射仪法鉴定获得衍射图13-1-4,d(I)为:4.30(70),2.92(100),2.83(90),2.49(70)和2.42(60)Å。根据此数据查矿物X射线粉晶手册(中科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1978年)可知该玉石戒面是翡翠。
图13-1-4 翡翠戒面的X射线衍射图
四、X射线衍射仪法在宝玉石鉴定中的应用
X射线衍射仪是鉴定玉石的好方法,它可以不破坏样品,如翡翠、角闪石玉、石英岩玉等做的戒面,耳环和小的挂件等玉石都可以用X射线衍射仪法进行非破坏性的物相鉴定。对于大的玉石雕刻件或宝石则只能破坏样品,碾成粉晶样品(大约0.5克),再用X射线衍射仪法或照相法进行物相鉴定。
❾ 实验 X射线衍射定性相分析
(1)实验目的
学习、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X射线衍射定性相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给定实验样品,设计实验方案,正确分析鉴定结果。
(2)实验原理
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各自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当X射线被晶体衍射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特征可以用各个衍射晶面间距d和衍射线的相对强度I/I1值来表征。其中,晶面间距d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相对强度则与质点的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关。所以任何一种结晶物质的衍射数据d和I/I1值是其晶体结构的必然反映,因而可以根据它们来鉴别结晶物质的物相。
(3)实验仪器
D/max-RA型X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株式会社制造)。
(4)分析步骤
A.实验参数选择
根据试样类别和特点进行最佳实验条件设计,包括:管电压和管电流的选择;发散狭缝的选择(DS);防散射狭缝的选择(SS);接收狭缝的选择(RS);滤波片的选择;扫描范围的确定;扫描速度的确定。
B.样品测试
a.开机前的准备和检查:将制备好的试样插入衍射仪样品台,盖上顶盖,关闭防护罩;开启水龙头,使冷却水流通;X光管窗口应关闭,管电流、管电压表指示应在最小位置;接通总电源,接通稳压电源。
b.开机操作:开启总电源,启动循环水泵;待数分钟后,接通X射线管电源。缓慢升高管电压、管电流至需要值。打开计算机X射线衍射仪应用软件,设置合适的衍射条件及参数,开始测试样品。
c.停机操作:测量完毕,缓慢降低管电流、管电压至最小值,关闭X射线管电源;取出试样;15min后关闭循环水泵,关闭水源;关闭衍射仪总电源、稳压电源及线路总电源。
(5)数据处理
测试完毕后,可将样品测试数据存入磁盘,随时调出处理。原始数据需经过曲线平滑、Kα2扣除、谱峰寻找等数据处理步骤,最后打印出待分析试样衍射曲线和d值、2θ、强度、衍射峰宽等数据供分析鉴定。
❿ 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原理
如果让一束连续X射线照到一薄片晶体上,而在晶体后面放一黑纸包着的照相底片来探测X射线,则将底片显影、定影以后,可以看到除了连续的背景和透射光束造成的斑点以外,还可以发现有其他许多斑点存在。这些斑点的存在表明有部分X射线遇到晶体后,改变了其前进的方向,与原来的入射方向不一致了,这些X射线实际上是晶体中各个原子对X射线的相干散射干涉叠加而成的,我们称之为衍射线。
图11.1中各点代表的是晶体中的原子,1、2、3是一组平行的面网,面网间距为d。设入射X射线沿着与面网成θ角的方向射入,首先看图11.1a中晶面1上的情况,当散射线方向满足光学镜面反射条件(即散射线、入射线与原子面法线共面,且在法线两侧,散射线与原子面的夹角等于入射线与原子面的夹角)时,各原子的散射波将具有相同的位相,因而干涉加强。
图11.1 布拉格方程的推导
由于X射线具有相当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成千上万个原子面,因此必须考虑各个平行的原子面间的反射波的相互干涉问题。图11.1b中的PA和QA′是入射到相邻两个原子面上的入射线,它们的反射线分别为AP′和A′Q′,它们之间的光程差为
δ=QA′Q′-PAP′=SA′+A′T
因为
SA′=A′T=dsinθ
所以
δ=2dsinθ
只有当此光程差为波长λ的整数倍时,相邻镜面的反射波才能干涉加强形成衍射线,所以产生衍射的条件是
2dsinθ=nλ
其中的n为整数,称为衍射级数。这就是着名的布拉格公式,是X射线晶体学中最基本的公式,其中的θ角称为布拉格角或半衍射角。若能产生衍射,则入射线与晶面的交角必须满足布拉格公式。
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方便,往往将晶面族(hkl)的n级衍射作为设想的晶面族(nh,nk,nl)的一级衍射来考虑。所以布拉格公式可改写为
2dnh,nk,nlsinθ=λ
指数nh、nk、nl称为衍射指数,用(HKL)表示,与晶面指数的不同之处是可以有公约数。实际上,为了书写方便,往往把上式中的衍射指数省略,布拉格公式就简化为
2dsinθ=λ
因此,在用单色X射线研究晶体时,如果波长已知,衍射角可以用实验方法确定,面网间距d即可求出。
由上面的布拉格公式可知,衍射线的方向只与X射线的波长、晶胞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入射线与晶体的相对方位等有关。反之,若测得衍射线的方向,就有可能得到有关晶胞参数、晶体方位等信息。
而衍射线束的强度主要与晶体结构(包括晶胞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晶体的完整性以及参与衍射的晶体的体积等有关。因此,根据衍射线束强度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到与晶体结构及点阵畸变等有关的信息。
X射线衍射仪用测角仪和计数管来测量和记录衍射的方向和强度,自动收集和处理衍射数据,并根据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物相鉴定、定量相分析、晶胞参数的精确测定、晶粒大小和结晶度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