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正确的刮痧方法图解
正确的刮痧方法图解
正确的刮痧方法图解,中医养生有很多方法,刮痧就是其中之一。冬季气温骤降,不少人爱上了刮痧,感觉这样能让自己更暖和,手脚也不那么凉了。下面就为大家分享正确的刮痧方法图解。
一、角刮法又分两种:单角刮法、双角刮法
1、单角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用刮痧板的一角,朝刮拭的方向倾斜45°,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全身各个部位
2、双角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以刮痧板凹槽处对准脊椎棘突,凹槽两侧的双角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刮痧板向下倾斜45°,自上而下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常用于脊椎部
二、面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将刮痧板的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60°,自上而下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背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三、平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将刮痧板的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15°,自上而下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向下的按压力大,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适用于身体敏感的部位
四、推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将刮痧板的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45°,自上而下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刮拭速度慢,按压力大,每次刮拭的长度要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常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五、立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让刮痧板与穴位区成90°角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做短距离前后或左右摩擦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六、揉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以刮痧板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与皮肤的夹角小于15°,均匀、缓慢、柔和地作弧形旋转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七、点按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让刮痧板角部与穴位成90°,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按压片刻后立即抬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适用于受力面积较小的穴位
肩颈部刮痧方法
选择坐位或俯卧位,暴露颈肩刮拭部位,用热毛巾擦拭清洁。
颈部刮痧
坐位肩颈刮拭方法:
首先,在颈部涂抹均匀刮痧介质(刮痧油),并用刮痧板的平面在皮肤上摩擦到有热感为度,被刮痧者一定要放松。
其次,先从颈部正中刮痧开始,用水牛角的刮痧板,从颈部上的风府穴向下刮至大椎下的陶道穴;从哑门两侧的天柱向下刮至风门穴刮痧板应以45度角平面向下均匀一致,从轻手法逐渐加力到中度手法。整个刮痧过程中刮痧板都要有一种渗透到皮肤内部的力,每一条刮痧带刮拭15-30次。
最后,再从双侧的风池穴刮至肩井穴,风池穴和肩井穴采用点压、按揉法。颈部一律采用轻手法刮痧,刮15-30次。
肩部刮痧
颈部俯卧位刮痧
让患者将前额面部放于床的凹孔中,俯卧于刮痧床上,保持颈部前屈而充分暴露颈肩部的皮肤,施者应坐在顾客被刮者的正前方。
从后发际正中的风府穴刮向第一胸椎处的陶道穴,然后刮两侧的天柱至风门,使用轻刮法进行,每一部位刮拭15-20次。
刮拭后发际两侧的凹处的风池穴至肩正中部的肩井穴,在两侧肩上 进行刮拭,每一侧刮拭15-20次,使用轻手法,风池和肩井可用点压、按揉手法。
背部刮痧具体操作手法
中医认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脏腑俞穴,对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直接的调节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脊柱不但是人的支柱,内在的脊髓神经还是人体大脑与四肢末端及内脏联系的桥梁,人体各个部位的神经支配几乎都是从脊柱两侧分布出来的。
根据神经分布和经络腧穴的特点,通过出痧的形式,达到疏通经络、驱邪散热、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不仅可以祛风泄热,还可以起到调理全身整体功能的作用。
背部刮痧示意图
操作程序如下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每条刮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以所刮拭部位汗毛孔张开为宜。在背部的刮痧过程中,由于背部是人体比较大的反射区,所以在刮痧过的局部会出现痧斑黑紫的现象,这可能就是对应的脏腑功能、经络出现了问题。
胸部刮痧操作手法
刮痧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活血化瘀等各种功效,但是因为刮痧的不同部位,针对不同的部位刮痧的要求技巧也是不相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习惯了刮痧时只刮后背,长时间如此会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衡,所以在补阳的同时还要刮拭胸腹部以补阴。
胸部的刮痧方法
胸部刮痧
胸部刮痧的操作顺序先刮任脉(即中间),一直刮到胸骨的最下端,用单脚刮法;再避开乳头分别横向刮拭左右两侧。
对胸部刮痧时刮板与体表的接触角度要小,受力就相对越小角度以45°为宜,力度要轻。患者仰卧位,施痧者位于患者左右侧开始施痧。
(1)施痧者涂抹少许介质于患者胸骨柄体表处,右手握住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任脉循行部位的胸骨柄体表,刮至膻中穴时,可稍微多刮几下,可以起到补气的作用,到上皖穴止,局部痧出为度。
(2)用刮板角轻轻点揉天突穴(点揉天突穴时用力要轻揉,此处深部为气管所在,用力过重会引起呛咳甚至造成窒息)。
(3)以患者胸骨柄为中线,施痧者用刮板分别向左右两侧沿肋骨横向刮拭,刮痧时整个刮痧板要紧贴肋骨,角度要小,经过乳头时(哺乳期妇女不宜进行治疗)要绕过,至局部皮肤微红即可。
注意:胸部刮痧时刮板与体表接触角度不宜过大,角度越大,力度就相对越重。胸部为心、肺之所在,用力过重会对心肺功能造成影响和损害,对于严重心,肺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在胸部刮痧的时候,不仅可以改善女人的乳腺增生、胸部血液循环不良等状况,而且对于心肺肝胆脾胃这几个脏器的治疗、保健预防等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胸部刮痧的注意事项
除了中间竖着刮拭以外,胸部肋骨区域要横向刮拭(胸部是肋骨所在的地方,一般刮痧都是从上往下刮的,在胸部只有中间是从上往下刮,其他地方都是横着刮,尽管经脉是竖着的,但我们不能竖着刮,竖着刮的话,那刮过一根一根的肋骨不就像搓衣板一样吗?对瘦的人来讲就太难受了,所以胸部由肋骨的地方都要横着刮。
如果人比较瘦,刮拭时力度要轻,如果刮的力度过大、刮的时间很长,容易造成骨膜的损伤。
横刮时,要横着大面积的刮拭。刮板是有一定宽度的,它每次接触皮肤的区域就是刮板的宽度,千万不要拿角部,沿肋骨沟去刮易造成肋骨的损伤。
肋骨的区域刮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局部刮痧刮到毛孔微微张开就可以了,若刮的过度,就会造成骨膜的损伤。
乳头部位千万不要刮。
持板的正确方法:用手握住刮痧板,将刮痧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痧板的两侧,刮痧时用手掌心部位施加向下的按压力。
刮痧板的正确 拿法
基本刮痧方法有以下7种:
1、面刮法
将刮痧板的1/2长边或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向刮拭方向倾斜30~60度(45度最为常用)均匀地向同一方向刮拭。适用于躯干、四肢、头部的平坦部位。
面刮法
2、角刮法(单角刮法、双角刮法)
单角刮法:用刮痧板的一个角部朝刮拭方向倾斜45度在穴位处自上而下刮拭。用于肩贞穴、膻中穴、风池等穴位。
单角刮法
双角刮法:以刮痧板凹槽部位对准脊椎棘突,凹槽两侧的双角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向下倾斜45度自上而下刮拭。常用于脊椎部位。
双角刮法
3、点按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呈90度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迅速抬起。适用于人中、膝眼等穴。
点按法
4、拍打法
将五指和手掌弯曲成弧状进行拍打。拍打法仅限于肘窝和膝窝。
⑵ 发烧还在敷冰袋太没效率了,刮这几个穴位可以有效退烧!
现在这个季节,又冷又干燥,很多人一不留神就感冒发烧,一发烧就去医院开药打针。先不说排队挂号费时间,路上遇到个堵车什么的就着急了,去到医院吃了药打了针人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又累又难受。
在家采取物理降温法吧,敷个冰袋擦个身,照顾的人又累又折腾,退烧的速度还特别慢。太没效率了!不如教你三个穴位,在家用刮痧板或是砭石板刮一刮,可以有效退烧。
一、大椎穴
大椎穴是人体上半身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是督脉与六大经脉交汇的中心点,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的中间,有益气壮阳的功能。中医有说“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所以发烧的时候用刮痧板刮拭这个穴位,能够有效退热。
具体的方法:从大椎穴上部5厘米开始往下刮到穴位下方5厘米处,可以将速度加快一点,顺着上往下的方向刮,千万别来回刮。直到出痧或稍微有点发热就可以了。
二、合谷穴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虎口部位,四指并拢大拇指伸出来,虎口位置会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说的合谷穴。有治疗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热病等病症的功效。发烧的时候刮拭这个穴位,也是能够有效退热,缓解发烧的情况。
三、曲池穴
曲池穴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有清热解表、疏通经络的作用。位于我们的手臂肘部,“曲”也就是弯曲的意思,手肘弯曲的时候,在肘横纹外侧中点有一个凹陷像水池的地方就是曲池穴。
具体的方法:也是从上部往手指的方向刮拭,别来回刮,刮到微微发热就行了。
四、大肠经
大肠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手阳明大肠经,它是一个发热必刮的经脉,也是手臂上阳气最为茂盛的经络。中医里看来,这个经穴主治有关“津”方面的病症,比如口感、眼睛痛、牙齿痛,当气盛有余的时候,经脉所经过的部位发热、肿胀;气虚不足的时候就会发冷。
具体的方法:发烧的时候可以按照三段不同的地方来刮拭,先刮上臂,然后是手肘窝,最后刮下臂和手。每一节都刮拭大概20下,刮到微微发热或是出痧就好。
我们所讲的这几个位置对退烧都有很好的效果,要遵循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刮,大家不妨可以试试,寒冷风大易感冒,养生知识要随身备好。
注: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⑶ 感冒发烧刮痧会有用吗
感冒常以风邪兼挟寒热而发病,常见症状为发烧,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有风热,风寒表证之分。下面来看看刮痧对感冒发烧有用吗?
1
刮痧对感冒发烧有用吗
刮痧对感冒发烧有治疗效果。
刮痧是一种泻气疗法,泻气疗法的“泻”是循气血走向,逆经络而走的,主要功能是疏通经络,通气活血,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起到退热作用。
2
刮痧治疗感冒发烧的基本疗法
取位:坐位或俯卧位。
操作者取光滑平整的汤勺或小茶碗,蘸取少许食用油或清水,沿患者颈椎及脊背两侧,前胸部肋间,肘窝及腋窝等处,在局部皮肤反复自上而下轻轻刮动,刮至皮肤微红发紫为度,轻者,每天1次,重者,每天2次。刮痧后最好饮温开水,以助发汗。
3
感冒发烧刮痧穴位疗法
取穴:太阳-风池;风池-肩髎;风府-大椎;风门-三焦俞;天突-膻中;掌全息。
刮法:患者取坐位,头部用平补平泻法,肢体用泻法,先用刮板棱角从太阳穴刮至风池,左右各刮50次,在刮板上涂活血剂后,依次刮拭风池至肩髎,风府至大椎,风门至三焦俞,以出痧为度,或刮50次;再刮天突至膻中,掌全息,各50次,每3天刮1次,3次为一疗程。
4
感冒发烧随证刮痧疗法
风寒证
取穴: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刮痧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挂颈部打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痧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少商,大椎可放痧。
方义:寒邪外束,用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汇穴之风池可疏风散寒;督脉之大椎穴可退烧;刮拭中府及前胸肺俞及肩胛部属俞募配穴,可宣肺祛邪散寒,刮拭足三里可扶助正气,少商,大椎放痧可解热止疼痛。
风热证
取穴:曲池,尺泽,外关,合谷,风池,大椎。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刮拭方法:泻法,大椎重刮或放痧。
方义:风热犯表,肺受灼,清肃失司,故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清肺止咳利咽,曲池,大椎,外关解表泻热,大椎重刮以泻热邪。
5
感冒发烧刮痧用什么工具
如果有刮痧板最为适宜,也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纽扣等工具,蘸点推拿油,润肤油或清水,然后在体表部位进行反复刮动。
6
感冒发烧刮痧注意事项
1.确定治疗部位,用毛巾擦赶紧,也可以用75%的酒精消毒。
2.持刮具钝缘与皮肤接触,以45°角为宜。
3.顺一个方向刮,部位是有顺
⑷ 怎么刮痧图解
①选环境,选一个风不大,不能开空调和风扇干净的地方进行刮痧。当我们刮痧的时候,刮到皮肤的时候,我们的毛孔会打开,风吹到毛孔里面对人体不好。
5、刮痧的时间及频率,刮痧的时间依患者病情和体质而定,每次刮痧在10-15分钟出痧即可,间隔1-2周。
⑥刮痧后20分钟以内不可以吹风以及洗澡,等过后才可以洗澡。
(4)发烧刮痧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刮痧的用途: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尤其适宜于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的康复;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病证临床可配合拔罐应用;对于痤疮、黄褐斑等损容性疾病可配合针灸、刺络放血等疗法;还适用于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参考资料:网络-刮痧
⑸ 怎么刮痧退烧
怎么刮痧退烧
怎么刮痧退烧,在中医文化里,刮痧是一项理论、技术都比较成熟的手法。它通过独特的手法,借助一些器具,让你的体表发红发烫,从而达到“出痧”的目的,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下面来看看怎么刮痧退烧。
发烧刮痧刮哪里
1、大椎穴
大椎穴是督脉与人体6条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胃经、胆经、膀胱经)交汇之处,6条阳经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因此大椎穴可以总督一身之阳气。
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正坐低头,颈后最高点,会摸到两个椎骨,上方的是颈椎,下面的是胸椎,之间的凹陷中即为大椎穴所处位置。
刮拭长度:大椎穴上方5cm刮至下方5cm ,力度稍大,速度快一点的泄刮。20板左右,刮至出痧或刮拭部位微微发热即可。
2、曲池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手肘关节连接点凹陷处。曲池穴可解表热、泻内火。
3、合谷穴
又名“虎口”,是大肠经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
位置:处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对应的凹陷处。 合谷穴可升清降浊,疏风散表。
4、大肠经
大肠经全名手阳明大肠经,手臂上阳气最盛的一条经络,邪热必刮经络。重点刮拭手臂部分,可以分三段进行刮拭:上臂、肘窝、下臂和手,每段刮拭20板左右,刮至出痧或微微发热即可。
以上三个穴位,一条经络,刮拭到位,15分钟后即可退烧。
刮痧的好处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祛湿,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刮痧能促进代谢,排出毒素 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
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丰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阴陵泉穴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刮痧作用: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中脘穴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刮痧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地机穴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刮痧作用: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天枢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发烧的时候可以选取具有退烧作用的穴位,进行局部刮痧治疗,有一定辅助退热的作用,可以选取大椎穴、委中穴、曲池穴、风门穴、少商穴、鱼际穴、尺泽穴等,大致情况如下:
1、大椎穴:在第7颈椎棘突下,所有的阳经都汇聚到大椎,因此在大椎穴进行局部刮痧治疗,可以起到退热的作用。
2、委中穴:在腘横纹的中点,股二头肌腱和半肌腱中间,也就是膝盖中央对应的位置叫委中穴,出现发热的时候,也可以在委中穴周围进行刮痧起到退热的作用。
3、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的凹陷处,出现发热的时候,也可以在曲池穴附近的位置进行刮痧治疗。
4、风门穴: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出现感冒、发热、咽喉痛的时候,可以取风门穴局部进行刮痧治疗。
5、少商穴:可以进行刮痧治疗,起到退热的作用,比如咽喉肿痛出现发热的时候,一般在人体大拇指末端的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
6、鱼际穴:位于第一掌指关节后的凹陷处,大约是第一掌骨中点的桡侧赤白肉际处,出现发烧的时候,也可以在鱼际穴处进行刮痧治疗。
7、尺泽穴:也是比较常用的辅助退热穴位,在手肘关节的凹陷处。
背部刮痧的好处
1、 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防病保健
背部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
3、舒筋通络
背部刮痧,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4、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5、扶正祛邪
刮治病变相应腧穴的皮肤,使之出现青、紫充血的痧痕,使腠理得以开启疏通,将滞于经络腧穴及相应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外,使经络得以疏通。
6、减肥
刮痧减肥的同时应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合理饮食,少食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节食减肥不宜急于求成,盲目减少饮食,否则急剧限制饮食,严重者可失水、电解质紊乱、酮中毒,甚至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背部刮痧需要坚持,每天一次,效果看得见。一般坚持刮痧三天至一周,便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坚持半个月至一个月,就能明显感觉身体轻盈,腹部赘肉减少。
除了背部刮痧,还有常见的面部刮痧,其原理都是一样,都是帮我们打通经脉,活血化瘀。刮痧是非常养生的方法,一般中老年人喜欢通过刮痧让身体更加健康,现在刮痧有了年轻化趋势,很多有条件的年轻人为了保持健康,也喜欢去刮痧。你有刮过痧吗?如果还没有,赶紧多了解一下刮痧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有时间去体验一次吧。
⑹ 小孩发烧怎么刮痧降温刮哪里才能退烧
孩子发烧能通过刮痧的办法开展退热解决。但是,刮痧退热只适用于人体体温在38.5度以内的轻度发烫。倘若人体体温在38.5度及之上,纯粹的刮痧难以达到退热的目地,理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退热药退热。刮痧的情况下需要注意让宝宝多饮水,刮痧后需要注意充足歇息,注意保暖。发热时能够刮痧的,发高烧根据刮痧的办法可以具有合理的退热功效,
假如说想根据刮痧泄热得话,能够沿着大椎穴向下刮。以皮肤出现乌青为度。在日常小宝宝情况好的时候,可以把早上和黄昏的热度都测下,都搞好纪录。当一切高过这一人体体温的热度都说明了小宝宝处在发高烧情况。在孩子发生轻度的发高烧情况下,如果孩子的精神面貌蛮好的,也能吃能喝能玩都转现的非常好,是可以优先开展些简单家庭生活的自助式方法来给孩子退烧。
⑺ 感冒发烧刮痧刮哪里
刮颈椎
⑻ 刮痧的方法有哪几种
刮痧的方法有七种。
1、面刮法
将刮痧板的1/2长边或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向刮拭方向倾斜30~60度(45度最为常用)均匀地向同一方向刮拭。适用于躯干、四肢、头部的平坦部位。
2、角刮法(单角刮法、双角刮法)
单角刮法:用刮痧板的一个角部朝刮拭方向倾斜45度在穴位处自上而下刮拭。用于肩贞、膻中、风池等穴位。
双角刮法:将刮痧板的凹槽部位对准脊椎棘突的部位,然后将凹槽两侧的双角缓缓的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再向下倾斜45度角的方位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大多数都用于脊椎部位。
3、点按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呈90度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迅速抬起。适用于人中、膝眼等穴。
4、拍打法
将五指和手掌弯曲成弧状进行拍打。拍打法仅限于肘窝和膝窝。
5、厉刮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穴区呈90度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作短距离(约2~3厘米)前后或左右磨擦刮拭。适用于头部全息穴区。
6、按揉法(平面按揉法、垂直按揉法)
平面按揉法:把刮痧板的角部的一面小于20度角按压在适合的穴位上,然后轻柔的做缓慢且柔和的旋转运动。这个方法通常适用于全谷、内关、手足全息穴区、足三里以及其他等疼痛较为敏感的部位即可。
垂直按揉法:将刮痧板的边缘以90度按压在穴区上,做柔和、缓慢按揉。适用于骨缝部的穴位和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区。
7、疏理经气法
沿经脉的循行部位,用刮痧板长边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循经刮拭。适用于分段刮拭结束或保健刮痧时对经络进行整体疏理、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⑼ 在家自己怎么样刮痧
在家自己刮痧是最方便的,也很简单。右手将刮痧板放置手掌里,拇指和食指捏住。刮痧时手拿住板,腕力调整板的角度,刮痧板有肌肤成45度角,一个方向刮。
刮痧顺序是先上后下:头、颈、肩背腰、上肢、胸腹及下肢。力量以自己能承受不为,不可太用力,以免刮伤皮肤。
刮痧要注意的就是,有心脑血管病,有出血倾向的,局部肿胀,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当时重力大面积刮痧。
刮痧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用5~10分钟。两次刮痧之间最好能间隔3~6天。
刮痧是绿色的物理疗法,可以舒筋活血,消炎止痛。对感冒,颈椎增生,后背疼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9)发烧刮痧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操作要点: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肤上均匀涂上刮痧油等介质;
(2)手握刮拭板,先以轻、慢手法为主,待患者适应后,手法逐渐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宜单向、循经络刮拭,遇痛点、穴位时重点刮拭,以出痧为度。
(3)可先刮拭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循行路线,振奋一身之阳、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再根据病情刮拭局部阿是穴或经穴,可取得更好疗效。
(4)刮痧后嘱患者饮用温开水,以助机体排毒驱邪。
⑽ 小孩发烧怎么刮痧降温,刮哪里退烧呢
如果孩子刚开始发热,一般都是普通感冒,出现发热,流鼻涕,轻微咳嗽,热势不高的,大约在37.5℃--38℃之间的,可以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利巴韦林颗粒,高于38℃的就得口服布洛芬颗粒或糖浆,在孩子额头上贴发烧退热贴。没有退热贴就用冰毛巾(把毛巾打湿后放冰柜)再取出使用。毛巾捂热了就再及时更换。
孩子爱贪玩,出了汗,又着凉风,容易发烧,这种情况下,让孩子喝点生姜红糖水,稍微发点汗,或者给孩子煮面条时加点葱姜,发点儿微汗都可以很快退烧,并且退烧之后不伤正气!是由外感风寒引起,应服祛风寒、治感冒退烧药才行。肚脐贴是外用药,根本无发汗解表作用。闹不好,还会使小儿体内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