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用人工呼吸方法有几种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
artificial
respiration
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人的心脏和大脑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如果中断供氧3~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鼻)方法,或使用简易呼吸囊。在医院内抢救呼吸骤停患者还可使用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的呼吸机。
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使病人仰卧平地或硬板上,两臂在身旁紧贴身躯,用手帕擦去口腔内异物,一手掌按前额,将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颏骨下,上抬下颏部,使头颅后仰,这样可使舌根与后咽壁分离,遮盖气管开口的会厌软骨翘起,上呼吸道得以通畅。口对口吹气时,用按于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鼻翼,口对鼻吹气时,则可将上抬下颏手掌代替中、食指,以拇指、食指封闭口唇,抢救者作深吸气后,俯身以口唇包围病人口(鼻)部,用力缓慢呼气,将气压入肺脏。吹气时应见到胸廓扩张。每次吹气时间约1~1.5秒,气量800~1000毫升为宜,开始第1~2次量可多些。每次吹气后,移开口唇,让病人肺内气随胸廓回缩排尽,再重复吹气,每分钟约12次左右,每次吹气务求用深吸气的前部分呼气,以保证最高含氧浓度;每隔5~10秒,测摸病人颈动脉搏动,如脉搏消失,胸前亦听不到心跳,即进行体外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每2次吹气后,以80~100次频率进行体外心脏按压15次。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交替4次后,检查颈动脉搏动,若心脏跳动恢复,呼吸未出现,则继续人工呼吸。如有两人在场,一人做人工呼吸,一人做体外心脏按摩,吹气与按摩的比例可调为5∶1。
现场抢救的同时,应迅速通知专业救护人员接应,或急送医院治疗。
❷ 常用人工呼吸方法有几种
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三种:
(1)口对口呼吸法。将伤员仰卧,急救者一手托起伤员下领,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捏紧伤员的鼻子,急救者深吸气后,紧对伤员的口吹气,急救者自己吸气时,应将伤员的鼻子松开。吹气要保持一定的节律,以每分钟14~16次速率均匀进行,并应注意不漏气。
(2)俯卧压背法。将伤员俯卧,头偏一侧,腹部放一枕垫。伤员一臂伸向头侧.另一臂届曲,使头枕于臂上。急救者骑跨在伤员的大腿旁,面向头部,两臂伸直。两手平放于伤员背部,拇指指向脊柱,其余四指向上外伸开。急救者身体向前倾,以身体重量压迫伤员胸部,使胸腔缩小,将肺中空气逼出,伤员呼气;随后,急救者身体后仰,除去两手压力,使伤员胸部自然扩张。空气进入肺中而吸气。如此重复动作,每分钟以14~16次为宜。
(3)仰卧压胸法。使伤员仰卧,头偏向一侧,尽可能将舌头拉出。背部垫枕,使胸部抬高,上肢放在身体两侧。急救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面向伤员头部,两手放在伤员肋弓部,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压迫伤员胸部,使肺中空气排出,然后松手,胸腔自行扩张使空气吸入肺中,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❸ 人工呼吸主要那三种方法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两种,即口对口呼吸和口对鼻呼吸。
1.口对口呼吸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打开气道的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握住颏部使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口以封闭患者的嘴周围(婴幼儿可连同鼻一块包住)。
向患者口内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吹气量1000毫升左右,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气,松开贴紧患者的嘴,并放松捏住鼻孔的手,将脸转向一旁,用耳听有否气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准备,当患者呼气完毕,即开始下一次同样的吹气。
如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呼吸,则要进行持续吹气,成人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儿童15次/分钟,婴儿20次/分钟,但是要注意,吹气时吹气容量相对于吹气频率更为重要,开始的两次吹气,每次要持续1~2秒钟,让气体完全排出后再重新吹气,一分钟内检查颈动脉搏动及瞳孔、皮肤颜色,直至患者恢复复苏成功,或死亡,或准备好做气管插管。
2.口对鼻呼吸
当患者有口腔外伤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打开时,可采用口对鼻吹气,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开放患者气道,头后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颌使其口闭住。深吸一口气,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内吹气,直到胸部抬起,吹气后将患者口部张开,让气体呼出。如吹气有效,则可见到患者的胸部随吹气而起伏,并能感觉到气流呼出。
(3)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啥扩展阅读
60年代以前,徒手人工呼吸主要采取压胸抬臂手法通气,50年代后期,经实验证明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通气效果明显优于压胸抬臂法。病人呼吸停止后,首先应设法给病人肺部吹入新鲜空气,在通畅呼吸道之后,就能用口向病人肺内顺利吹气。
其主要作用原理是吹气时抢救者用力克服患者肺、胸腔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将呼出气吹入肺从而使肺扩张,患者呼气时利用肺及胸廓自身的弹性回缩力使气体呼出。
空气中氧含量为21%,正常人经过气体交换肺脏吸收20%的氧气,其余80%的氧气按原样排出,呼出气中氧含量约为16%~18%,如病人的肺正常,只要吹气时潮气量较正常大(正常的1~2倍,大于800ml),即可使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保持在75mmHg左右,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❹ 请问有几种人工呼吸的方法
人工呼吸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答:主要有三种:即
(1)口对口吹气法;捏鼻张嘴,贴紧吹气,放松呼吸,反复进行,直至复苏。
(2)仰卧压胸法;此法不适用于胸部有外伤者。
(3)俯卧压背法。此法适用于抢救溺水者。
人工呼吸前,首先需将溺者的领扣、裤带和衣服解开,然后将溺者嘴里的泥土、血块、黏液或假牙等取出,同时用手帕把溺者的舌头拉到嘴的外面,以免呼吸道不畅通。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让溺者仰卧。先将溺者的下颌托起,使其头部后仰,然后将溺者的鼻孔捏紧。接着、救护者深吸气后紧贴溺者的嘴吹气,待溺者的前胸扩张后,便停止吹气。此时救护者的嘴即离开,捏鼻的手也放开,让溺者自行呼出空气。如此重复以上这些动作,一口一口地吹气。每分钟应吹16~20次。
❺ 人工呼吸的方法 大家来看看吧
1、口对口呼吸法:
(1)呼吸道要通畅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如患者口鼻内有呕吐物、泥沙、血块、义齿等异物时,抢救者用纱布包住食指伸入口腔进行清除。松开衣领、裤带、乳罩、内衣等。舌后坠者用纱布或手帕包住拉出或用别针固定在嘴唇上。
(2)先吹两口气 清洗病伤者口鼻异物后,口对口呼吸前先向患者口中吹两口气,以扩张已萎缩的肺,以利气体交换。
(3)姿势 患者仰卧位,头后仰,颈部用枕头或衣物垫起。口盖两层纱布,急救者用一手抬起下颌,另一手拇、食指捏紧病者鼻翼,以防吹进的气体从鼻孔漏出。
(4)患者口张开,抢救者吸一口气后,张大口将患者的口全包住。
(5)接着做捏鼻动作 快而深地向病者口内吹气,并观察病者胸廓有无上抬下陷活动。一次吹完后,脱离病者之口,捏鼻翼的手同时松开,慢慢抬头再吸一口新鲜空气,准备下次口对口呼吸。
(6)吹入量 每次吹气量成人约1200ml,过大量易造成胃扩张。无法衡量时,急救者不要吸入过多的气体。
(7)呼吸频率 口对口呼吸的次数成人16~20/min。单人急救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2;双人急救时,每按压胸部5次后,吹气1口,即5∶1,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秒钟吹一口气(12~16/min)。
2、口对鼻呼吸:
(1)当患者有口腔外伤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打开时,可采用口对鼻吹气,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开放患者气道,头后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颌使其口闭住。
(2)深吸一口气,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内吹气,直到胸部抬起,吹气后将患者口部张开,让气体呼出。如吹气有效,则可见到患者的胸部随吹气而起伏,并能感觉到气流呼出。
❻ 最快速有效的人工呼吸的方法是什么
人工呼吸是用于无自主呼吸病人的一种急救方法。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首先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立即清理患者呼吸道,及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❼ 人工呼吸法主要包括哪三种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仰卧压胸法或俯卧压胸法人工呼吸等.其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有效.
口诀是:头部后仰向后推,紧托下颌向上提.深吸口气嘴对嘴,有时需嘴对鼻.注意捏鼻把气吹,每分钟16~18次.
❽ 怎样进行人工呼吸
当病人呼吸停止时,使用人工帮忙维持呼吸和激发恢复自主呼吸功能的方法叫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现场急救危重病人(在无吸氧条件下)最常用的急救法之一。人工呼吸方法很多,籴st();
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的要领是:首先使病人仰卧,头部后仰,先吸出口腔的咽喉部分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救者蹲于患者一侧,一手托起患者下颌,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将患者口腔张开,并敷盖纱布,急救者先深吸一口气,对准患者口腔用力吹入,后迅速抬头,并同时松开双手,听有无回声,如有则表示气道通畅。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左右,直到自动呼吸恢复为止。
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的要领是:先将患者衣扣和腰带松开,呈仰卧位,背部垫高,头偏向一侧,呼吸道保持通畅。急救者蹲于患者一侧或跪于患者大腿两侧,面向患者头部,双手手指分开,拇指向内,横放于两侧肋弓上面。两臂伸直,上身前倾,借身体重力推压患者胸部使气体排出,两秒钟后急救者松开双手,上身挺起;经两秒钟后,待患者胸廓自行扩张,空气吸入肺内,如此反复操作,每分钟约16-20次左右。
❾ 人工呼吸法有哪些
人工呼吸法是指用人工的方法有节律地使气体吸进或排出肺脏,以保证机体耗氧量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除。它是抢救病人呼吸暂停的措施之一。
1.口对口人工呼吸:
应用指征:适用于在没有任何医疗设备的情况下,紧急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尤其是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效果最佳。
操作方法:立即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清除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等,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一只手把病人的下颌托起,使其头部尽量后仰,另一手捏住病人的两侧鼻孔,防止漏气,并用托下颌的手将病人口唇撑开,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对准病人口用力吹入,同时观察病人胸部是否有起伏。吹气后应立即离开病人的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指,以使吹入肺内的气体自然排出。照此反复进行,成人每分钟14~16次,儿童每分钟18~24次,婴儿每分钟30~40次。吹气力量大小要适中,不要过猛、过大,以防吹破肺泡,也不要过小,以免气体供应不足,达不到急救目的。
2.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应用指征:病人牙关紧闭的情况下,在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用之。
操作方法:吹气方法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基本相同,只是把用手捏鼻改为捏病人的口唇,对准鼻孔吹气,但吹气力量应稍大,吹的时间要稍长。
3.用手人工呼吸法:
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病人俯卧,一只手臂向前伸直,另一只手臂弯曲枕在头下,面部偏向一侧。救护者面朝病人头部,跨骑在病人的大腿两侧,两手平放在其背后下部肋骨上,大拇指向内靠近脊柱附近,其余四指分开,向外横贴在背后,两臂伸直。救护者俯身向前,依靠体重和臂力,慢慢地向下推压,然后再把身体竖起来,放松两手,这样有规律地一压一放。每分钟16~20次。注意压力不可过大,以免肋骨骨折。
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先让病人仰卧,两臂平放在身旁,松解腰带和衣扣。背部加一个垫,使胸部略隆起。病人头侧向一边。救护者两腿分开,骑跨在病人的大腿外侧,面向病人头部,两手呈扇形张开,放在病人胸部两乳下,两臂伸直,依靠体重和臂力向上向内推压病人的胸部,使其胸腔缩小,迫使肺内气体排出。然后迅速放松两手,使胸部自然扩张,以便外界气体进入肺门,如此反复操作,成人每分钟16~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