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表面淬火的介绍
目的表面淬火的目的在于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而心部仍然保持原有的良好韧性,常用于机床主轴,齿轮,发动机的曲轴等。表面淬火是将钢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法。表面淬火时通过快速加热,使钢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温度,在热量来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却,实现局部淬火。
❷ 热处理的局部淬火
零件如果局部硬度要求较高,可用感应加热等方式进行局部淬火热处理,这样的零件通常要在图纸上标出局部淬火热处理的位置和局部硬度值。零件的硬度检测要在指定区域内进行。硬度检测仪器可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值,如热处理硬化层较浅,可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值。
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使工件表面渗入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的原子,从而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工件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而工件的芯部又具有高的强韧性。 1、清理好操作场地,检查电源、测量仪表和各种开关是否正常,水源是否通畅。
2、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否则会有危险。
3、开启控制电源万能转换开关,根据设备技术要求分级段升、降温,延长设备寿命和设备完好。
4、要注意热处理炉的炉温和网带调速,能掌握对不同材料所需的温度标准,确保工件硬度及表面平直度和氧化层,并认真做好安全工作。
5、要注意回火炉的炉温和网带调速,开启排风,使工件经回火后达到质量要求。
6、在工作中应坚守岗位。
7、要配置必要的消防器具,并熟识使用及保养方法。
8、停机时,要检查各控制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后,关闭万能转换开关。
❸ 淬火是什么意思
淬火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从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也有根据需要获得贝氏体或保持单相奥氏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淬火是钢热处理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种工艺方法。
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注意事项:
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工件经局部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后,按通常方法冷却,或用水流喷射加热部位进行冷却,以使工件局部变硬的淬火方法叫做局部淬火。生产中常用火焰加热、感应加热或盐浴加热实现工件的局部淬火。近年来,发展的激光加热淬火时一种理想的局部淬火方法,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淬火
❹ 自己做小刀,如何淬火(蘸火)
加热到橘红(不是纯红,而是橘红橙色),然后将工件(这里是刀具)迅速放入水或油或冰水或冷油(有时可在水或油中添加一些物质来改善表面特性) ,让刀具迅速冷却。
这一般刀具加工作坊都能做到,而且从古至今一直都在使用。淬火以后,钢材变硬,刀具淬火以后容易出锋口,从而锋利,另一方面硬化以后刀具出锋后耐用一些,不会磨刀后不久就变钝,而且淬火后刀具多易出现崩缺而不会出现卷边。
刀具加工淬火有时候不是对刀具整体淬火,而只是对刀口部分进行局部淬火。有的刀匠甚至只在刀锋部分镶嵌一条可淬硬性的钢片,而刀具本体部分采用其他钢材,这样刀具锋口可以淬火变硬而出锋,而刀体部分不会淬火变硬而有足够韧性。
(4)局部淬火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淬火工件硬度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定其HRC值。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定HRA值,而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定其HRC值。
在焊接中碳钢和某些合金钢时,热影响区中可能发生淬火现象而变硬,易形成冷裂纹,这是在焊接过程中要设法防止的。由于淬火后金属硬而脆,产生的表面残余应力会造成冷裂纹,回火可作为在不影响硬度的基础上,消除冷裂纹的手段之一。
淬火对厚度、直径较小的零件使用比较合适,对于过大的零件,淬火深度不够,渗碳也存在同样问题,此时应考虑在钢材中加入铬等合金来增加强度。
❺ 钢铁如何淬火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目的:
1、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弹簧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钢的材料性能或化学性能。如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增加磁钢的永磁性等。淬火冷却时,除需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外,还要有正确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局部淬火等。
钢铁工件在淬火后具有以下特点: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存在较大内应力;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
(5)局部淬火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1、模具钢单液淬火法
将模具钢或零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淬入水,油或其他冷却介质中,经过一定时间冷却(冷却到低于珠光体型转变温度区域或马氏体转变温度区域)取出模具钢空冷。由于模具钢冷却过程在单一冷却介质中完成的,称单液淬火法。
2、模具钢双液淬火法
模具钢淬火冷却过程是在两种冷却介质(最常用的是水,油)中配合完成的。使冷却过程较为理想,既在珠光体转变区域快速冷却,在马氏体转变区域缓慢冷却。
具体做法是,将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的模具钢或零件先淬入高温区快冷的第一种介质中(通常是水或盐水溶液),以抑制过冷奥氏体的珠光体转变,当冷却到00℃。
左右时,迅速取出转入低温区缓冷的第二种介质中(通常为油)。由于马氏体转变在较缓和的冷却条件下进行,可有效地缓解或防止变形和开裂,俗称水淬油冷。
❻ 淬火都有什么工艺呢
以冷却形式的不同来划分淬火的种类,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等。单液淬火。单液淬火是将奥氏体工件迅速浸入某一种淬火介质,一直冷到室温的淬火操作方法。单液淬火冷却介质的选择依据是:工件在该介质中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此工件钢种的临界冷却速度,并应保证工件不会淬裂。单液淬火介质有水、盐水、碱水、油以及一些专门配制的淬火剂等。双液淬火。为了克服单液淬火的缺点,使工件的淬火冷却尽可能接近理想情况,可以将两种冷却能力不同的介质配合起来使用,即将加热后的工件先淬入第一种冷却能力大的介质中,待其冷至稍高于Ms温度(约300℃),然后立即转入第二种冷却能力较小的介质中冷至室温,这种淬火冷却方法称为双液淬火。对于有些工件,为了进一步减慢Ms以下的冷速,也可采用水淬空冷或油淬空冷的方法,空气也可作为冷却介质来对待。分级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这种冷却方法的特点是先将工件浸入温度略高于Ms的浴槽,在浴槽中保温至工件表面与中心均冷至浴槽的温度,然后取出空冷。浴槽温度一般为Ms+ (10~20)℃。浴槽中介质的成分采用硝盐浴、碱浴、中性盐浴。预冷淬火。淬火加热后,工件并不立即浸入冷却介质中,而是在空气中先进行短时间的冷却,待工件降至一定温度时,再浸入冷却介质,这种淬火方法称为预冷淬火或延迟淬火。
预冷淬火的关键是控制好预冷时间,预冷时间短则效果差;时间长则有可能使工件淬火硬度降低(发生非马氏体转变)。由于工件的材料各异,形状尺寸千差万别,同时还受出炉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故很难对预冷时间进行准确的计算,主要靠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来掌握。局部淬火。有的工件只要某个局部硬度较高,其他部位无硬度要求或要求硬度较低。这一情况一般可采用局部淬火法,即只对工件上某个局部进行淬火的方法。局部淬火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局部加热局部冷却法和整体加热局部冷却法。前者主要适用于盐浴炉加热时的工件,后者箱式炉、盐浴炉均可采用。冷处理。冷处理就是将淬火钢继续冷却到室温以下某一温度,使在室温尚未转变的残余奥氏体继续转变为马氏体的一种淬火后续操作。
❼ 十种淬火方法 十种淬火方法介绍
1、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把已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淬入一种淬火介质,使其完全冷却,也叫单液淬火。这种是最简单的淬火方法,常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淬火介质根据零件传热系数大小、淬透性、尺寸、形状等进行选择。
2、双介质淬火:把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先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接近Ms点,然后转入慢冷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室温,以达到不同淬火冷却温度区间,并有比较理想的淬火冷却速度,也叫双液淬火。用于形状复杂件或高碳钢、合金钢制作的大型工件,碳素工具钢也多采用此法。常用冷却介质有水-油、水-硝盐、水-空气、油-空气,一般用水作快冷淬火介质,用油或空气作慢冷淬火介质,较少采用空气。
3、马氏体分级淬火:钢材奥氏体化,随之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上马氏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过冷奥氏体缓慢转变成马氏体的淬火工艺。一般用于形状复杂和变形要求严的小型工件,高速钢和高合金钢工模具也常用此法淬火。
4、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浴槽温度低于工件用钢的Ms而高于Mf时,工件在该浴槽中冷却较快,尺寸较大时仍可获得和分级淬火相同的结果。常用于尺寸较大的低淬透性钢工件。
5、贝氏体等温淬火法:将工件淬入该钢下贝氏体温度的浴槽中等温,使其发生下贝氏体转变,一般在浴槽中保温30~60min。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主要三个步骤:①奥氏体化处理;②奥氏体化后冷却处理;③贝氏体等温处理;常用于合金钢、高碳钢小尺寸零件及球墨铸铁件。
6、复合淬火法:先将工件急冷至Ms以下得体积分数为10%~30%的马氏体,然后在下贝氏体区等温,使较大截面工件得到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常用于合金工具钢工件。
7、预冷等温淬火法:又称升温等温淬火,零件先在温度较低(大于Ms)浴槽中冷却,然后转入温度较高的浴槽中,使奥氏体进行等温转变。适用于淬透性较差的钢件或尺寸较大又必须进行等温淬火的工件。
8、延迟冷却淬火法:零件先在空气、热水、盐浴中预冷到稍高于Ar3或Ar1温度,然后进行单介质淬火。常用于形状复杂各部位厚薄悬殊及要求变形小的零件。
9、淬火自回火法:将被处理工件全部加热,但在淬火时仅将需要淬硬的部分(常为工作部位)浸入淬火液冷却,待到未浸入部分火色消失的瞬间,立即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淬火工艺。淬火自回火法利用心部未全部冷透的热量传到表面,使表面回火。常用于承受冲击的工具如錾子、冲子、锤子等。
10、喷射淬火法:向工件喷射水流的淬火方法,水流可大可小,根据所要求的淬火深度而定。喷射淬火法不会在工件表面形成蒸汽膜,这样就能够保证得到比昔通水中淬火更深的淬硬层。主要用于局部表面淬火。
❽ 淬火为什么会使钢铁变硬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
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 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强锻”后,使用特殊淬火剂作“柔化”处理,使剑身刚柔并寓,能屈能伸。属高精工艺,非一般匠工所能得心应手。
(8)局部淬火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
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