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用油的制作方法
自己如果有相应的设备室可以制作的。
大豆和花生都是富含脂肪的油料作物。脂肪存在于这两种作物的种子细胞内,需要通过一定的压力破坏细胞,将脂肪从中挤出。也就是所说的榨油。
为了出油率高,种子需要进行翻炒,以破坏蛋白质与油脂的结合,让后再榨油机的作用下(现代化工厂一般使用溶剂浸出,也就是用一种油性的溶剂把脂肪萃取出来,得到更高的出油率)将食用油压出。
压出的食用油再进行精炼,就可以食用了。
2. 植物油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1.冷压
采收清洗烘培冷压(冷压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和茶油)。
2.精制
采收清洗薄片化学溶剂萃取蒸馏去胶质精制(精制椰子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菜子油)。
3.氢化
采收清洗薄片化学溶剂萃取蒸馏去胶质精制漂白除味加防腐剂氢化(氢化棕榈油、人造奶油和酥油)。
所谓“氢化”,就是把植物油变成反式脂肪酸的过程,大家经常吃的“人造奶油”,就是氢化过的油。
人造奶油的制作方法,是在每个植物油分子里加两个氢原子,使原本顺式脂肪酸变成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由于分子的极性较大,油分子之间的互相吸引力较强,所以在常温下(25℃)是固态,相当稳定。而原本的大豆油和玉米油这些植物油,在常温下比较不稳定,呈液态。这就像变魔术一样,液态的植物油,加了两个氢之后,就变成固态的氢化植物油,然后再加点调味料、人工香料与色素,味道和模样就跟奶油一样了。
3. 请问花生油是怎么做出来的
花生油制作流程:
1、筛选,先用簸箕簸出花生碎壳和柴草等,然后用圆罗筛去石块、土屑和铁类等杂物。
2、碾坯,用石碾将花生仁碾碎,碾时花生仁不要铺得过厚,以免碾坯不均匀。
3、蒸坯,用铁锅笼屉,待水烧开后将碾好后的生坯均匀平铺其上。
4、装垛,蒸好后的坯子即为熟坯,迅速包饼装垛,包饼可采用单圈,饼圈上下口要对齐,铺草要均匀,熟坯装好后要压实踩平,使中间略高。
5、头道压榨,人力螺旋榨要放在保温的房间内,饼装好后要立即压榨,要步步压紧,轻压勤压,一般达到出油90%左右时,拆榨,卸饼,并用弯刀刮去饼边。
6、粉碎压坯,将刮去饼边的头道饼用石碾进行粉碎,使通过3目的筛子,直至全部筛过为止。
7、毛油合并过滤,滤后的花生油即可食用。滤渣可掺入生坯中重复进行压榨。
(3)食用油制作方法扩展阅读:
花生油在一般贮藏条件下,会发生自动氧化酸败的过程,自动氧化过程与季节有关,如果开始贮藏在冬季,低温能有效地延缓解脂酶和氧的作风,随着季节的变动、温度的上升,一方面由于解脂酶作用,使油脂水解,酸值增高,另一方面空气中氧的浸入,会促使油脂氧化形成氢过氧化物。
进入夏季室温和库罐温度超过30℃,如果存放于露天油罐或、露天堆场,每天受到阳光的曝晒,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因子会促使油脂的氧化过程加速。当超过50℃的辐射温度时,过氧化物和氢过氧化物,将进一步分解,使贮藏的油脂酸败。
4. 食用油怎么提炼出来的
目前有压榨与浸出两种基本工艺。
压榨法利用施加物理压力把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来源于传统
作坊的制油方法,现在的压榨法已经是工业化的作业。压榨法由于不涉
及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榨出的油各种成分保持较为完整,但缺点是出油
率低。
相对于压榨法这种非常古老的生产方法,浸出法选用符合国家相关
标准的溶剂,利用油脂与所选定溶剂的互溶性质,通过溶剂与处理过的
固体油料中的油脂接触而将其萃取溶解出来,并用严格的工艺脱除油脂
中的溶剂。
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制油粕中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
生产条件良好;油料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4)食用油制作方法扩展阅读
古代人提取食用油方法
动物油脂,这是最开始获取食用油的办法,从动物的脂肪里提取,基本都是牛油、羊油、猪油这几种最为常见。
植物油脂,这种用植物油料作物榨取油料的办法在我国历史最为悠久,春秋时期五谷之一的菽就是主要的油料作物,还有汉朝时期天下大都用芝麻榨油,因为这种油料作物出油率高,因此被喜爱。
植物油中花生油是出现最晚的,也是现在植物油中运用最多的一种食用油,清檀萃《填海虞衡志》中开始出现花生油:落花生为南果中第一,以其资于民间者最广“。
5. 求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
一、浸出工艺:
1、 浸出工艺是将油料破碎后,用化学溶剂(6号氢汽油)充分浸泡提取油脂,然后通过蒸馏将溶剂油(6号氢汽油)分离回收得到的毛油脂。油脂的精炼和脱臭可去掉毛油的难闻气味,还能去掉某些有毒物质。但在去除杂质时,生物活性物质也损失了。
2、 浸出工艺流程:油料破碎——化学浸出——高温分离——高温精炼(脱胶、脱酸、脱
色、脱臭、脱蜡)——添加防腐剂——成品油
二、压榨工艺
1、 压榨工艺特指纯物理压榨,它是在对油脂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后,再对原料进行特定温度的蒸炒,让出油率保持最高,用螺旋压榨机榨出油脂,再用特殊纤维网过滤得到成品油。该方法生产的油安全、卫生、无污染、无溶剂残留,完全保障油品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 压榨工艺流程:油料精选——油料加温——压榨——沉淀过滤——初榨油
拓展资料: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 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
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
食用油的保存方法:
食用植物油有“四怕”:一怕直射光,二怕空气,三怕高温,四怕进水。因此,保存食用油要避光、密封、低温、防水。
巧藏3种食用油
花生油、猪油、小磨香油的贮藏方式:
花生油
将花生油或豆油入锅加热,放入少许花椒、茴香,待油冷后,倒进搪瓷或瓷制容器中存放。这样,油可以较久存放而不变质,做菜用时味道也特别香。
猪油
猪油熬好后,趁其未凝结时,加进一点白糖或食盐,搅拌后密封,可较久存放而不变质。
小磨香油
小磨香油在贮存过程中易酸败、失香。现介绍以下方法:把香油装进一小口玻璃瓶内,每500克油加入精盐1克,然后将瓶口塞紧,不断地摇动,使食盐溶化,放在暗处3日左右,再将沉淀后的香油倒入洗净的棕色玻璃瓶中,拧紧瓶盖,置于避光处保存,随吃随取。要注意的是,装油的瓶子切勿用橡皮等有异味的瓶塞。
6. 油如何制作
现在的食用油基本分为两种提取方法,物理压榨和化学浸出。
一:浸出法
浸出法取油是应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喷淋和浸泡作用,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取油方法。
浸出法取油的基本过程是把油料料坯、预榨饼或膨化料胚浸于选定的溶剂中,使油脂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混合油,然后将混合油与浸出后的固体粕分离。对混合油进行蒸发和汽提,使溶剂汽化与油脂分离,从而获得浸出毛油。然后经过脱酸,脱胶,脱臭(xiu)等处理,得到符合国家一、二、三和四等级标准的食用油。
经过浸出法提取的是精炼油,油比较清,但是香味较淡,有些营养成分在精炼过程中流失。
二,物理压榨法
压榨取油的过程,就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榨料中挤压出来的过程。在压榨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如物料变形、油脂分离、摩擦发热、水分蒸发等。但由于温度、水分、微生物等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某些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如蛋白质变性、酶的钝化和破坏、某些物质的结合等。压榨时,榨料粒子在压力作用下内外表面相互挤紧,致使其液体部分和凝胶部分分别产生两个不同过程,即油脂从榨料空隙中被挤压出来及榨料粒子变形形成坚硬的油饼。
目前基本上分为螺旋榨油机和液压榨油机,根据原料不同适用的压榨工艺和设备也不同。和浸出制油相比,物理压榨产量较低,价格较高,油比较香醇,相对应的营养流失也比较少。
7. 食用油的制作方法
冷压(压榨油)采收→清洗→烘培→冷压》植物纤维过滤(冷压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和茶油)。
2.精制 (浸出油) 采收→清洗→薄片→化学溶剂萃取→蒸馏→去胶质→精制(一般像精制椰子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菜子油)。
3.氢化 采收→清洗→薄片→化学溶剂萃取→蒸馏→去胶质→精制→漂白→除味→加防腐剂→氢化(氢化棕榈lv油、人造奶油和酥油)。
所谓氢化,就是在每个植物油分子里加两个氢原子,使原本顺式脂肪酸变成反式脂肪酸。变成常温下(25℃)是固态,相当稳定。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相当有害!
8. 花生油的做法 花生油的制作方法
1、食材:花生1000克,榨油机1台。
2、榨油机提前预热30分钟左右,把花生米挑选出发芽和坏的。
3、烤箱预热160度,把处理好的花生米放在烤盘上面,铺上一层,放入烤箱烤7-10分钟,主要是去掉花生中的水份,喜欢浓香的多烤一会,不要烤过火啊,会不出油的。
4、榨油机预热后,趁热倒进榨油机的油料漏斗。
5、按下榨油机的启动开关,开始榨油,油渣先出来,金黄的油从另一个出口流出来了。
6、倒入容器里面,刚刚榨出来的油会比较浑浊,需要静置8小时以上。
7、静置后,把上面清澈的油倒入玻璃瓶中即可。1000克花生米出油400克。花生可以炒,也可以微波炉加热,千万的不要过火,不要很熟的,太熟就会花生会很粉,出油率会降低的,只要半熟的样子就行了,花生油一次不要榨的太多,2周榨油一次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吃到新鲜的花生油。
9. 食用油是怎么榨出来的比如花生油啊橄榄油啊!
食用油提取方式一共有三种,榨油,预榨浸出,直接浸出;其中榨油分为冷榨和热榨两种;
平时吃的多为压榨热榨油,以花生油为例子;
花生油成套设备生产线主要是由预处理设备、榨油设备、精炼设备、灌装设备组成的
预处理设备包括:筛选机、脱壳机、破碎机、炒锅、浸出设备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压榨花生仁之前使用。
榨油工段使用的主要设备是螺旋榨油机或液压榨油机,一般选用产能比较大的螺旋榨油机。
精炼部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工压榨或浸出的花生油(毛油)。
花生油生产线设备工艺流程
一,花生预处理工段和榨油工段(热榨)
花生→清理去杂→筛选→剥壳→蒸炒→压榨→过滤→压榨花生仁
二,花生油精炼和灌装工艺
花生毛油→脱酸→脱胶→水洗→干燥→脱色→脱臭→灌装
10. 食用油怎样制作
投料。水化。脱胶。脱杂。干燥。脱色。过滤。脱臭。养晶。脱脂。脱蜡。产品。(1)国内菜籽食用油的加工与利用。
A.预榨菜油精炼二级食用油工艺流程:毛油→过滤→水化脱磷→真空干燥→成品油。
B.浸出菜籽油精炼二级食用油工艺流程:浸出菜油→水化(或碱炼)→脱溶→成品油。
C.预榨菜油精炼一级食用油工艺流程:毛油过滤→碱炼→水洗→脱色→脱臭→成品油。
D.浸出菜籽油精炼成精制菜籽油即色拉油工艺流程为:浸出毛油→水化→碱炼→水洗→脱色→脱臭→过滤→成品油。
(2)加拿大低芥酸菜籽油的加工与利用。
A.色拉油生产工艺: 脱酸:通过蒸汽或热水,使油脂水化,然后除去杂质,即将蒸汽导入油脂,游离脂肪酸随蒸汽被蒸馏出来,经冷凝后除去;或者让热水与油脂混合乳化,澄清后以离心机除去磷脂、游离脂肪酸和植物粘液等物质。然后真空干燥,所得产品称为粗油。 碱炼:通过碱炼,可进一步脱去大部分游离脂肪酸、磷脂、色素、铁与铜离子及一些含硫化合物。先加0.02%~0.5%的磷酸在圆柱形铁锅中,60~90℃下处理15—30分钟,再加油量1%~3%的8%~12%浓度的氢氧化钠(烧碱)经10~30分钟的皂化,由于皂化物比重大沉入锅底,放出后称为皂脚;然后在65℃下用水或稀酸洗涤2次,放去水液,再在114℃下加热除去水分,干燥后贮入油柜。 氢化:采用选择性氢化法(温度200℃、压力41.37千帕)或非选择性氢化法(温度135℃、压力413.69千帕)处理时,在蛇管氢化锅中加入0.01%~0.2%的甲酸镍或碳酸镍,以促进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加氢而成饱和脂肪酸,使顺式脂肪酸变为反式异构体,以增加油脂的硬化程度和抗氧化力,并改进油脂香味。如果采用一种叫考夫曼的氢化装置,则可以低于100℃温度下进行,加入40%的Miscella(一种油溶剂混合物),油连续通过催化剂(镍),也可完成氢化过程。油脂中只有少量油酸存在,对油脂品质有所改进。 酯化:这一工序系在95~135℃温度下加热约2小时,也可在有催化剂(0.1%~0.5%的甲醇钠或乙醇钠,也可用钾钠合金)存在的低温(32~38℃)下进行;用水洗涤除去催化剂,通过油脂分子内外的相互酯化,使三油精和三硬酯精形成6种不同的甘油三酯,从而增加油脂的塑性,低熔点的脂变为高熔点的脂,这样便于制造固化的人造奶油。 脱臭:为脱除有气味的黄色物质,如游离脂肪酸、醛、酮和葡萄糖芥苷分解的含硫化合物,应在高温(240~270℃)和加压(5.07千帕的绝对压力)的真实罐中进行蒸馏,经冷却后加入0.005%~0.01%的柠檬酸,以防止氧化。
B.起酥油的制取工艺:主要步骤是速冻,即以色拉油为原料,在附有可充瓦斯气的装置中,使油于2~5℃下进行冷冻,甘油三酯便大量形成晶体,过滤除去,再加入少量防腐剂和抗起泡剂,便制成了半固体乳白色而有塑性的起酥油。一般起酥油在10~16℃温度下,能保持不硬不脆,在33~34℃时保证不软不液化,是制造糕点、面包和人造奶油的原料;一般每1千克起酥油需要1.2千克菜籽油来精制。
C. 人造奶油的制取工艺:以80%的起酥油加20%的其他辅料,如发酵脱酯牛乳、乳制品以及少量的乳化剂、食盐、香料、色素、防腐剂以及其他添加剂,便制成人造奶油。制作时先把油溶性成分加在油内,水溶性成分加在牛奶里,然后按规定比例送去冷却机中,使物料快速冷却结晶,经过切块和包装即成成品。它与动物油相比,含胆固醇低,价格低廉,人造奶油是制造糕点、冷饮的重要原料。
D.调合油的制取工艺:将几种不同的食用油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没有化学反应过程,它的脂肪酸组成较为合理。从食品营养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植物油的营养价值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比较合理的油的脂肪组成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的比例最好接近1:1:1,只有调合油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故又称之为健康油。如果把菜籽油与米糠油或红花油等,按1:1比例调合,其亚油酸含量将提高2~3倍,芥酸含量将降低50%。日本用70%的米糠油和30%的红花油制成的调合油,经试验测定,胆固醇可降低26%;用85%米糠油和15%红花油制成的调合油,可降低胆固醇19%。这样可以提高菜籽油的营养价值,扩大菜籽油的利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