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预防中耳炎
洗澡或游泳时要注意保护好耳朵,不要让水进耳朵内;如果一旦进水,要及时把耳朵的水倒出来,以免浸湿后细菌感染引起病变成中耳炎。
Ⅱ 那些不正确的方式会引发中耳炎
单纯型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最常见的中耳炎类型,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又称咽鼓管室型。
临床表现
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均有残余鼓膜。鼓室粘膜粉红色或苍白,可轻度增厚。耳聋为传导性,一般不重。乳突X线摄片常为硬化型,而无骨质缺损破坏。
危害
1、各种脓肿,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出现脓肿后,在局部可摸到很软的包块,红肿、疼痛剧烈,并有高烧。如果处理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引起颈部转动时疼痛,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2、面瘫,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若损伤它,就会引起口眼歪斜。
3、迷路炎,如果炎症向内侵犯,进入内耳会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
中耳炎病因
中耳炎分有急慢性,化脓性,引起中耳炎的原因很多,需要我们多加注意,那么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一、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所致。
二、急性期延误治疗和用药不当等因素难逃其咎。
三、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和肺炎等,中耳粘膜急性坏死症侵及鼓窦乳突,尤其是继发于耐久性较大的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四、乳突发育不良导致病变所致。
五、上鼓室发生胆脂瘤、听骨坏死或鼓室外侧壁破坏。
六、患有过敏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粘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
七、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极易引起中耳炎。
八、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
九、游泳时如果将水咽入口中,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也可能引发中耳炎。
十、婴幼儿仰卧位吃奶。
十一、吸香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
十二、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
治疗及原则
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按不同病变情况选用药物:
① 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3%洁霉素液、1%黄连素液等,用于鼓室粘膜充血、水肿,有脓液或粘脓时。
② 酒精或甘油制剂,如4%硼酸酒精、4%硼酸甘油,2.5~5%氯霉素甘油等,适用于粘膜炎症逐渐消退,脓液极少,中耳粘膜水肿、潮湿者。
2、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① 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 抗生素滴耳剂宜参照中耳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适当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于中耳局部可引起内耳中毒,应慎用或尽量少用。
③ 粉剂宜少用,粉剂应颗粒细、易溶解,一次用量不宜多,鼓室内撒入薄薄一层即可。穿孔小、脓液多者忌用,因粉剂可堵塞穿孔,妨碍引流。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手术治疗
流脓停止、耳内完全干燥后穿孔或可自愈,穿孔不愈者为了改善听力,可进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南京正大耳鼻喉医院率先采用国际先进的"鼓室成型手术疗法",结合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高效治疗中耳炎等耳科疾病–鼓室成形术是一种可以高效治疗中耳病灶和重建鼓室传音结构的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并修复鼓膜及重建听骨链,以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宜在中耳腔炎症消退、停止流脓2-3月、咽鼓管通畅者施行。对较小穿孔可在门诊行烧灼法。用50%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再贴一薄层覆盖物(如酚甘油薄棉片、硅胶膜等)起一桥梁作用,促使新生鼓膜上皮沿覆盖物生长愈合。有的需数次才能愈合。
预防方法
(1)中耳炎首先要注意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减少使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能传染感冒的场合,都可以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进而防止中耳炎的恶化。
(2)中耳炎病人要保持周遭环境的安宁,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猛,并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3)中耳炎要注意养成正确的医疗习惯,遵照耳鼻喉科专家的指导与治疗绝不可自作主张,认为症状减除而自行停药,中止治疗,以致病情转为慢性或产生副作用。
(4)在慢性中耳炎有耳膜穿孔者,特别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例如洗头、游泳等),造成发炎的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进入耳朵时,可用吹风机吹干,或侧跳使水份流出,避免挖耳朵使其再受伤害。
Ⅲ 官方称不正确擤鼻涕或损伤听力,你知道擤鼻涕的正确方法吗
擤鼻涕对于我们是很普通的事情,但真正能正确擤鼻涕的人很少,我们经常看到有人把卫生纸放在鼻孔周围,然后按压鼻子的两侧,用力同时把两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在卫生纸上。但这实际上不可取的。
这样擤鼻可能会让鼻腔内带有细菌或者病毒的分泌物,逆向流入鼻腔后部的鼻咽部,如果带有细菌或者病毒的分泌物通过这里进入到中耳腔,可能导致中耳腔出现炎症,进而导致急性中耳炎或慢性中耳炎。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将鼻涕向外擤出,然后用相同方法再擤另一侧,也可将纸或手绢放在鼻孔下,两手轻放于鼻两侧,稍用力将鼻涕擤出。有时可将下巴向上抬起,通过鼻子抽吸将鼻涕从后鼻孔排出,然后经鼻咽部咯出。但须注意无论什么方法擤鼻涕,都不可用力过猛。
Ⅳ 擤鼻涕方法不对会造成听力下降,我们平时该如何“擤鼻涕”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应该都经历过感冒,而感冒也是会有着相应的症状,比如说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在这个时候有很多人都会选择用力的将鼻涕给擤出来缓解一下不适感,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动作,如果方法不正确的话,也是会影响到耳朵,甚至会造成听力下降。大多数人在擤鼻涕的时候都是用手捏住鼻翼两侧,然后再用力的将鼻涕给擤出来,而这是这种常见的方法就是错误的,不仅不能够完全将鼻涕给擤出来,还会引发中耳炎甚至影响听力。
虽然发生感染的概率只有30%,但是如果不幸感染的话也一定要引起重视以免延误病情,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在急性感染之后,首先应该选择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如果耳部疼痛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也可使用一些布洛芬类药物来进行缓解疼痛。同时鼻塞严重的情况下也是可以选择使用局部热敷以及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的方式来进行缓解鼻塞。
Ⅳ 中耳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关于中耳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中耳炎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引起中耳炎,有挺多原因的,其中就是比如感冒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腔或者喉咽部黏膜炎症,都会引起中耳炎,有时候身体抵抗力差呀,也会导致细菌通过血流到耳朵,引起炎症,导致中耳炎
中耳炎治疗的话,最好去医院挂个耳鼻喉科,查清楚病因,然后治疗,也可以买一些抗生素或者抗生素类的滴耳液,买一些双氧水用干净的棉签给消毒清洗
Ⅵ 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1、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2、细菌感染引发中耳炎。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3、耳鼻喉疾病引发中耳炎。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所致。
4、患有过敏性疾病引发中耳炎。如上呼吸道粘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
5、慢性疾病引发中耳炎。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极易引起中耳炎。
Ⅶ 什么情况会引起中耳炎
什么情况会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中耳内发生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会出现耳部疼痛的、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的出现,中耳炎可以发生于任何的年龄阶段,导致中耳炎患病的原因有很多,那么,中耳炎的产生与哪些原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1、造成中耳炎最多见的原因是由于与中耳前下相通的一个管发生病变。在正常状态下,中耳内是有空气的,这部分空气一方面不断地被中耳内的黏膜所吸收,一方面又经耳咽管输入新的空气,使中耳腔与外界气压相等,因而可以维持鼓膜振动,保证正常的听力功能。 2、游泳时耳朵进水,也可能造成中耳炎。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3、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4、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能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Ⅷ 什么原因比较容易引起中耳炎
大致有以下因素:
1、原发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鼻咽部疾病,病菌进入咽鼓管内,引发中耳炎症。
2、延误诊治:急性期延误治疗和用药不当,多转为慢性中耳炎,反复难愈。
3、继发感染:部分可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肺炎等,引起全身应激性反应,病及中耳,引发炎症。
4、发育不良:部分患者为乳突发育不良,长期堵塞咽鼓管,引流不畅而诱发感染。
5、鼓室破坏:鼓室发生胆脂瘤、听骨坏死或鼓室外侧壁破坏,病菌由此进入。
6、慢性全身性疾病:慢性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及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极易引起中耳炎。
7、错误的擤鼻涕方法:擤鼻涕方法不正确,细菌通过鼻咽通道进入中耳,诱发炎症。
8、游泳时感染:游泳时如果将水咽入口中,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也可能引发中耳炎。
9、错误的喂养方法:婴幼儿仰卧位吃奶,奶汁极易从较平直的咽鼓管呛如中耳。
10、吸烟:吸香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
11、高负荷用耳: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
Ⅸ 用力擤鼻涕对耳朵有影响吗
擤鼻涕用力过猛会增高鼻内压力,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轻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另一侧鼻腔的鼻涕,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感冒时,更要多加保护耳部。
Ⅹ 擤鼻涕对耳朵的损伤到底有多大正确的擤鼻涕的方式是什么
对耳朵的损害肯定是非常的大,会直接影响到耳膜,耳朵的听力我觉得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正确的方法就是用手指压住一侧的鼻孔,直接用力向外出气,这样的话才是最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