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混凝土养护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蒸汽养护、干湿热养护、蒸压养护、电热养护、红外线养护和太阳能养护等。养护经历的时间称养护周期。为了便于比较,规定测定混凝土性能的试件必须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中国采用的标准养护条件是:温度为20±2°C;湿度不低于95%。
混凝土拌合物可用料斗、皮带运输机或搅拌运输车输送到施工现场。其灌筑方式可用人工或借助机械。采用混凝土泵输送与灌筑混凝土拌和物,效率高,每小时可达数百立方米。无论是混凝土现浇工程,还是预制构件,都必须保证灌筑后混凝土的密实性。其方法主要用振动捣实,也有的采用离心、挤压和真空作业等。
(1)现场搅拌车混凝土常用的养护方法扩展阅读:
混凝土的制备过程:
一、折叠配合比设计
制备混凝土时,首先应根据工程对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其配合比例,以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通常按水灰比法则的要求进行。材料用量的计算主要用假定容重法或绝对体积法。
二、混凝土搅拌机
混凝土搅拌机:根据不同施工要求和条件,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或搅拌站集中搅拌。流动性较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可用自落式搅拌机;流动性较小或干硬性混凝土宜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前应按配合比要求配料,控制称量误差。
三、输送与灌筑
输送与灌筑:混凝土拌合物可用料斗、皮带运输机或搅拌运输车输送到施工现场。其灌筑方式可用人工或借助机械。采用混凝土泵输送与灌筑混凝土拌和物,效率高,每小时可达数百立方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混凝土
B.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方法有哪些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方法有蒸汽法、箱梁蒸汽法、自然养护、养生液法等等。
1、蒸汽法。
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灌筑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
(2)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3)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
(4)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2、箱梁蒸汽法。
混凝土灌注完毕采用养护罩封闭梁体,并输入蒸汽控制梁体周围的湿度和温度。
气温较低时输入蒸汽升温,混凝土初凝后桥面和箱内均蓄水保湿。升温速度不超过10℃/h;恒温不超过45℃,混凝土芯部温度不宜超过60℃,个别最大不得超过65℃。
降温时降温速度不超过10℃/h;当降温至梁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15℃时,撤除养护罩。箱梁的内室降温较慢,可适当采取通风措施。罩内各部位的温度保持一致,温差不大于10℃。
3、自然养护。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继续保湿至规定龄期。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其施工方式不同可分为就地浇筑路面与预制块铺砌路面两种。常见破损主要有板面开裂、表面剥落和局部破碎等几种。
产生的原因是:路基强度不足、板厚与车辆荷载不适应、混凝土质量差、胀缩缝设置不当等。
板面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角裂缝和网状裂缝等。在养护中,通常是根据裂缝宽度,灌注沥青或以沥青砂、沥青混合料等填充。脱皮和局部破碎一般也是用沥青混合料填补。
对于破损严重、补修困难的路段,有时在原路面上加铺一层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对于部分板块破坏严重的,则采取拆除、重新浇筑的办法治理。预制块铺砌的,可拆除更换。
C. 施工现场混凝土养护的常用的方法
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
盖(可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蒸汽法: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灌筑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
(2)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3)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
(4)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箱梁蒸汽法:混凝土灌注完毕采用养护罩封闭梁体,并输入蒸汽控制梁体周围的湿度和温度。气温较低时输入蒸汽升温,混凝土初凝后桥面和箱内均蓄水保湿。升温速度不超过10℃/h;恒温不超过45℃,混凝土芯部温度不宜超过60℃,个别最大不得超过65℃。降温时降温速度不超过10℃/h;当降温至梁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15℃时,撤除养护罩。箱梁的内室降温较慢,可适当采取通风措施。罩内各部位的温度保持一致,温差不大于10℃。蒸汽养护定时测温度,并作好记录。压力式温度计布置在内箱跨中和靠梁端4m处以及侧模外。恒温时每2小时测一次温度,升、降温时每1小时测一次,防止混凝土裂纹产生。蒸汽养护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洒淡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于冬季施工浇注的混凝土要采取覆盖养护,当平均气温低于5℃时,要按冬季施工方法进行养护,箱梁表面喷涂养护剂养护。
自然养护: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继续保湿至规定龄期。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包覆期间,包覆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
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保湿养护时间。
养生液法:喷涂薄膜养生液养护适用于不易洒水养护的异型或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它是将过氯乙烯树脂料溶液用喷枪喷涂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塑料薄膜,将混凝土与空气隔绝,阻止其中水分的蒸发以保证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有的薄膜在养护完成后自行老化脱落,否则不宜于喷洒在以后要作粉刷的混凝土表面上。在夏季,薄膜成型后要防晒,否则易产生裂纹。混凝土采用喷涂养护液养护时,应确保不漏喷。在长期暴露的混凝土表面上一般采用灰色养护剂或清亮材料养护。灰色养护剂的颜色接近于混凝土的颜色,而且对表面还有粉饰和加色作用,到风化后期阶段,它的外观要比用白色养护剂好得多。清亮养护剂是透明材料,不能粉饰混凝土,只能保持原有的外观。
满水法:采用厚为12mm以上的九夹板条(宽为100mm)在浇捣混凝土板。过程中随抹平时沿现浇板四周临边搭接铺贴,用每米二个长35mm铁钉固定;楼梯踏步和现浇板高低处也同样用板铺贴,楼梯踏步贴板要求平整,
步高差小于3mm;混凝土板较大时应按浇捣时间及平面大小分块养护,分界处同样用100mm宽九夹板条铺贴;板条铺设要求平整,紧靠临边;混凝土浇捣后要及时用粗木蟹抹平,及时养护,尤其是夏天高温初凝前应采用喷雾养护,及粗蟹二次抹平,在终凝前用满水法(即在板面先铺一张三夹板之类平板,水再通过板面流向混凝土面,直到溢出板条)养护3d~7d,条件允许养护时间宜延长;在养护期间切忌拢动混凝土;楼梯踏步板条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后再取消。这种养护方式能很好地保证混凝土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得到养护,能大大减少因温湿变化及失水所引起的塑性收缩裂缝,能很好地控制板厚及板面平整度,能很好地保证混凝土表面强度,避免楼面面层空鼓现象,能很好地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减少装饰阶段找平、凿平、护角等费用。
养护膜: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是以新型可控高分子材料为核心,以塑料薄膜为载体,粘附复合而成,高分子材料可吸收自身重量200倍的水分,吸水膨胀后变成透明的晶状体,把液体水变为固态水,然后通过毛细管作用,源源不断地向养护面渗透,同时又不断吸收养护体在混凝土水化热过程中的蒸发水。因此在一个养生期内养护膜能保证养护体面保持湿润,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90%,有效抑制微裂缝,保证工程质量。
D. 现浇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1,传统的养护方法:采用草帘,或者棉被,夏天用塑料薄膜包裹或者覆盖浇水养护。
2。,现在比较普遍的养护方法;采用承德建业工程材料厂的混凝土养护剂,直接喷洒在混凝土表面,养护剂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止水分流失,达到养护目的,既节省人工,又节省成本,对混凝土后期装修无不良影响。
E. 混凝土养护有哪些方法
常用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蒸汽养护、干湿热养护、蒸压养护、电热养护、红外线养护和太阳能养护等。养护经历的时间称养护周期。为了便于比较,规定测定混凝土性能的试件必须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中国采用的标准养护条件是:温度为20±2°C;湿度不低于95%。
混凝土拌合物可用料斗、皮带运输机或搅拌运输车输送到施工现场。其灌筑方式可用人工或借助机械。采用混凝土泵输送与灌筑混凝土拌和物,效率高,每小时可达数百立方米。无论是混凝土现浇工程,还是预制构件,都必须保证灌筑后混凝土的密实性。其方法主要用振动捣实,也有的采用离心、挤压和真空作业等。
(5)现场搅拌车混凝土常用的养护方法扩展阅读:
混凝土的制备过程:
一、折叠配合比设计
制备混凝土时,首先应根据工程对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其配合比例,以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通常按水灰比法则的要求进行。材料用量的计算主要用假定容重法或绝对体积法。
二、混凝土搅拌机
混凝土搅拌机:根据不同施工要求和条件,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或搅拌站集中搅拌。流动性较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可用自落式搅拌机;流动性较小或干硬性混凝土宜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前应按配合比要求配料,控制称量误差。
三、输送与灌筑
输送与灌筑:混凝土拌合物可用料斗、皮带运输机或搅拌运输车输送到施工现场。其灌筑方式可用人工或借助机械。采用混凝土泵输送与灌筑混凝土拌和物,效率高,每小时可达数百立方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混凝土
F. 混凝土常用的养护方式有哪几种其相应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是什么
混凝土的养护方式有以下的种类:同条件养护、标准养护和蒸汽养护。
同条件养护就是将混凝土试压块试件放置在同结构实体一样的条件下进行养护,其养护周期不能超出600℃*天,在此情况下的混凝土抗压试件的强度结论;
标准养护就是在养护温度为规范规定的标准要求和养护室内湿度在90%的状态下养护28天的试块强度抗压结论;
蒸汽养护主要是针对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而进行的一种快速养护成型,比方如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就是采用蒸汽养护。
G. 水泥混凝土养护方法有几种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条件。
混凝土在温度为20±3℃、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条件下进行的养护,称为标准养护。
为了加速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对混凝土进行加热处理,将其置于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硬化的养护,称为热养护,常用的热养护方法是蒸汽养护。
混凝土在常温下(平均气温不低于+5℃)采用适当的材料覆盖混凝土,并采取浇水润湿、防风防干、保温防冻等措施所进行的养护,称为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分洒水养护和喷涂薄膜养生液养护两种。混凝土的自然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温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时,混凝土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²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H. 什么混凝土养护方式最实用
凝土浇筑完成并成型后(就是硬化几个小时,用手轻按,表面有一定硬度后)用麻袋覆盖混凝土表面,洒水保湿,这样就是自然养护,养护7天就可以了,混凝土硬化期间需要水份,所以不能使其表面缺水。如果实在室外又是冬季就需要保温养护了。
混凝土养护方法
为了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对不同的部位选用如下的养护方法:
一、对于梁板等水平构件采用覆盖浇水养护
在平均气温高于+5℃的自然条件下,用覆盖材料对混凝土表面加以在覆盖并浇水养护,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
覆盖浇水养护符合下列规定:
1、覆盖浇水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进行。
2、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内,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3、浇水次数根据能够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的状态来决定。
4、混凝土的养护用水与拌制水相同。
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二、对于混凝土柱采用薄膜布养护
采用不透水、气的薄膜布养护。用薄膜布把柱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的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www.fdcew.com。这种养护方法的优点是不必浇水,操作方便,能重复使用,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加速模具的周转。养护时必须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
三、对于墙体混凝土采用薄膜养生液养护
薄膜养生液养护是将可成膜的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结成一层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封闭混凝土中的水份不再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
四、冬期混凝土的养护
竖向结构混凝土采用综合蓄热方法养护。对于水平结构,采用上铺塑料布加保温被的方法进行保温养护,保温被覆盖要严实,防止混凝土裸露,确保混凝土不受冻。
I. 混凝土如何养护
对于混凝土的质量,除了取决于材料本身以外,还更大一部分取决于混凝土的后期养护。我们家中浇筑的混凝土楼板出现很多的裂缝,很多的时候都是由于养护不当造成的。所以家居杂坛以下面的问题为例来给大家分析混凝土养护的问题。
对于楼房中混凝土使用的部位非常的多,所以我们确实要做好一些防止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措施。其实大家主要关注一点就是保证在夏季浇筑的混凝土一直是处于湿润的状态,养护时间尽量延长。在冬季浇筑的混凝土,不能出现结冰受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