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森林昆虫调查取样的方法常用的

森林昆虫调查取样的方法常用的

发布时间:2022-11-22 06:30:04

A. 观赏昆虫的基本采集方法有哪些

采集方法
昆虫种类繁多,习性各异,应根据不同虫种的生活习性,分别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捕捉。
(一)捕虫网捕虫法
操作要点如下:

1. 观察虫情
不论是定点专项采集或是随机采集,初到采集现场,不可操之过急,先要冷静观察虫情。尤其是在虫量不多的情况下,更应仔细观察动静,摸清昆虫飞动的规律,包括飞动的高度、速度、方向等,结合当时的风向、风带等因素,再立意作好准备,开始挥网捕捉。

2. 顺势兜捕
摸清虫情后,待其再次飞临,可用目测方法判断其飞临方向、高度和速度以及风向、风速等瞬间具体条件,手握网柄、瞄准方位,待其进入有效距离后,顺势举网一挥虫即入网。所谓顺势兜捕,就是在静观不动情况下,根据昆虫飞临方向,或迎面或旁侧及时调整最佳方位,出其不意,一举入网。如一网失误,不必尾追,而是以逸待劳,一网不入,再等二网。

3. 翻封网口
一旦虫入网,要立即翻转网袋,把网底甩向网口,封住网口后,入网的昆虫才不致逃逸。挥网捕虫和翻封网口是连续、快速的两个动作,是用捕网捕虫的一项基本操作。

4. 取虫入袋
入网的昆虫需立即取出。取虫时先慢慢收缩网袋,减少它在网内挣扎活动的范围,然后待其稍停趁势隔着网袋轻捏虫胸,使它静止,再用小镊子伸进网内,夹其翅基取出,放入毒瓶致死后再转移到三角纸袋内。

(二)微小型昆虫刷取法
有些在寄主植物上不太活动的微小型昆虫,如蚜虫等,用昆虫网很难扫入,用振落法亦不奏效,此时即用普通软笔直接刷入瓶、管内,刷取时要选择虫体密集的小群落,一笔即可刷取很多。要注意用笔尖轻轻掸刷,不可大笔刮刷否则伤及虫体。
(三)搜索采集法
有些虫体较小或栖息地点较为隐蔽的昆虫,需要根据它们存在的某些迹象进行仔细观察搜索才能采到。如食痕、蛀孔、虫粪、鸣声等都是可供追查的线索。此外,石块下面常有肉食性甲虫;雨后积水的树洞和盆缸里常有蚊子的孑孓;天牛、吉丁虫、玉米螟等幼虫往往在其寄主植株上留有蛀孔和粪迹。搜索采集要注意安全,谨防藏匿在树洞里、石块下,草丛中的蛇、蝎之类伤害。
采集昆虫的方法、标本信息记录

在自然界中,各种昆虫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首先要了解和熟悉被调查对象的习性,才能采集到所需要的昆虫。在采集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标本的完整。常用的采集方法如下:
观察法
采集昆虫时,首先要找到它的寄主和栖息地。可通过观察寄主被害状、昆虫排泄物等确定是否有虫。如食叶类昆虫常将寄主叶片咬成缺刻,或卷成叶苞,或取食叶肉组织留下表皮。钻蛀性昆虫常造成蛀孔,有的孔口还排出粪便。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为害后常留下大小不一的针孔状斑点。而蚜虫、蚧虫除取食外还排泄蜜露易引起煤污类病,等等。
搜索法
已经看到昆虫存在的迹象而又采不到虫,可使用搜索的方法,例如在泥土中可采到金龟子的幼虫;在树皮下和树枝、干中采到小蠹虫、天牛幼虫;在仓库的角落或包装物中可搜索到多种仓库害虫;在落地果中常可找到实蝇的幼虫;剖开 果实可发现芒果象甲幼虫等。
击落法
许多昆虫有假死性的特点,猛然震击寄主植物,使其自行落下便于采集。如金龟子、象甲、叶甲等种类。蚜虫、蓟马、螨类可直接击落到塑料盆、硬纸片上,然后用小毛笔收集浸入酒精中。
网捕法
网捕是采集昆虫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将捕到的昆虫尽快装进毒瓶中,待其完全死亡后再取出来。如果是鳞翅目昆虫,为保持鳞翅上的鳞片不受损伤,捕入网后,可先在网外用拇指和食指将蛾、蝶类标本的胸部轻捏一下,使其停止活动。个体较大的种类也可用注射器在胸部注入少许酒精,使其迅速死亡。
如果用网捕捉隐藏在杂草和灌木丛中的昆虫,每扫几网后,便将集中在网底的昆虫连同部分碎枝叶一起倒入毒瓶中杀死,再倒在白纸上挑选,或将标本先倒在其他袋中,回来后再处理。
微小昆虫刷取法
在些在寄主植物上不太活动的微小型昆虫,可用普通软毛笔直接刷入瓶内,注意不要伤及虫体。
诱集法
利用昆虫的各种趋性,使用各类诱虫器进行诱集。
标本信息记录

在采集标本和普查过程中,有关信息的记录非常重要,一定要按有关表格填写。一般包括如下几项:

采集时间:包括年、月、日。

采集地点:包括省、市、县、乡、村、地块或场所。

寄主名称:标准中文名,学名更好(如不知道,俗名也要记录),寄主的生长阶段、种苗来源。

危害情况:包括为害部位、虫态,为害程度和为害状等。

发生面积:可通过调查或查询有关人员获得较准确数字。

采集人:为后人研究该种昆虫提供咨询线索,并表示对标本采集的负责。

4、昆虫标本的标签

昆虫标本上的标签是一个标本上的最原始记录。在检疫性害虫普查中,标签尤其重要。制作好的昆虫标本要及时插上标签,将自此采集地点起,各种事项都要记载下来。初制作好的标本就要立即插上两个标签:上面的一个标签写有采集地点(省、市、县和镇),采集时间(年、月、日);下面的一个写上寄主或采集方法、环境、采集人姓名。已经过前人鉴定有学名的和经过系统研究鉴定出中文名称的昆虫标本,下面要再加上写有中名、学名及鉴定人姓名的第三个标签。经过研究,标本是前人还未发现过的新种,在标本下面还要加上新种或亚种标签。

昆虫标本上的标签,插在虫体的下方;第一个标签在昆虫针上的位置, 相当于三级板第二级的高度;第二个标签相当于三级板第一级的高度;定名或模式标签紧贴标本盒底。

正式的标签是用较坚硬,表面光滑的白纸。排版印刷成 1.5 × 1.0cm 的黑框,里面印有省名、年、月、日、采集人等到字样,以便将来填写清楚。为防止日久褪色或不易识别,浸沉泡在液体标本瓶中的标签,要用质量较好,经过长久浸泡后不致损坏的光面纸,裁成 2.5 × 1.5cm 规格。浸泡在液体里的标签,一定要用耐水墨水或软铅笔书写,以免字体褪落。

B. 昆虫取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
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弱,体积微小的小动物

C. 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分别用于什么情况

1、取样器取样法

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小型动物,如蚯蚓等。取样器取样法目的是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采用逐个计数法。

2、样方法

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范围不大的生物,如植物、松毛虫等。对于鱼等活动范围大的要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植物,因为植物绝大多数都是在固定的地方的。

3、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3)森林昆虫调查取样的方法常用的扩展阅读

标志重捕法的操作流程

1、完全随机选择一定空间进行捕捉,并且对被捕捉对象进行标记。标记个体为M。

2、在估计被标记个体完全与自然个体完全混合发生的时间之后,回到步骤1捕捉的空间,用同样的方法捕捉。捕捉数量为n。

3、被捕捉个体中被标记个体为m。

4、按照理论公式进行计算。

5、多次试验求平均值。

D. 蜻蜓目昆虫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去除取样法、直接计数法。
1、其原理是: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值。
2、其原理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3、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的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获取的个体数逐渐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当单位努力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E. 用黑光灯诱捕昆虫属什么调查方法

用黑光灯诱捕昆虫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不属于样方法,而是属于去除取样法,又称移动诱捕法,是用相对估计法估计种群的绝对量。是调查具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方法

种群数量可以通过取样调查进行估计,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去除取样法、标记重捕法等。

在一个封闭的种群中,随着连续地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通过减少种群的数量,来估计种群的大小。

假定种群的数量是稳定的,每一动物的受捕率不变,对动物进行随机取样捕获,并去除,连续捕获若干次,种群因被捕获而减少,则逐日捕获的个体数与捕获积累数呈线性关系,回归线与X轴相交点即为种群的大小。

(5)森林昆虫调查取样的方法常用的扩展阅读:

算出平均值

有时并不需要完全捕捉完,以每天捕捉数为y,累计捕捉数为x,可发现y=a+bx,该函数必过x的平均数,y的平均数,b=(x1-x)(y1-y)+(x2-x)(y2-y)+...+(xn-x)(yn-y)/(x1-x)2+(x2-x)2...(xn-x)2, x,y为平均值求出b后再代入平均值算出a。

F. 在野外如何识别松材线虫病,该病害在普查和调运检疫中的取样和鉴定方法

野外识别是看是否出现松树枯死、针叶褪色、黄化、枯萎以及呈红褐色等松针变色症状等异常情况。取样鉴定是否发生松材线虫病。

取样方法和鉴定方法具体参照最新《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指导:

(三)取样。

1.取样对象。抽取尚未完全枯死或者刚枯死的松树,不应当抽取针叶已全部脱落、材质已腐朽的枯死树。可参照以下特征选择取样松树:

——针叶呈现红褐色、黄褐色的松树;

——整株萎蔫、枯死或者部分枝条萎蔫、枯死,但针叶下垂、不脱落的松树;

——树干部有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的产卵刻槽、侵入孔的松树;

——树干部松脂渗出少或者无松脂渗出的松树。

2.取样部位。一般在树干下部(胸高处)、上部(主干与主侧枝交界处)、中部(上、下部之间)3个部位取样。其中,对于仅部分枝条表现症状的,在树干上部和死亡枝条上取样。对于树干内发现媒介昆虫虫蛹的,优先在蛹室周围取样。

3.取样方法。在取样部位剥净树皮,用砍刀或者斧头直接砍取100-200克木片;或者剥净树皮,从木质部表面至髓心钻取100-200克木屑;或者将枯死松树伐倒,在取样部位分别截取2厘米厚的圆盘。所取样品应当及时贴上标签,标明样品号、取样地点(需标明地理坐标)、树种、树龄、取样部位、取样时间和取样人等信息。

4.取样数量。对需调查疫情发生情况的小班进行取样时,总数10株以下的要全部取样;总数10株以上的先抽取10株进行取样检测,如没有检测到松材线虫,应当继续取样检测,直至全部取样检测为止。

5.样品的保存与处理。采集的样品应当及时分离鉴定,样品分离鉴定后须及时销毁。样品若需短期保存,可将样品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在袋上扎若干小孔(若为木段或者圆盘无需装入塑料袋),放入4℃冰箱。若需较长时间保存,要定期在样品上喷水保湿,保存时间不宜超过1个月。

(四)分离鉴定。

1.分离。采用贝尔曼漏斗法或者浅盘法分离松材线虫,分离时间一般需12小时以上。将分离液体收集到试管或者烧杯中,通过自然沉淀或者使用离心机处理后进行鉴定。

2.鉴定。

(1)常规显微镜形态鉴定。仅适用于雌雄成虫,以雌成虫为主。将制作好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判别是否为松材线虫。若分离的线虫为幼虫,需培养至成虫后进行鉴定。

(2)分子检测(适用于各虫态)。采用PCR检测技术判别是否为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分离、培养、检测鉴定的具体方法可参照国家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GB/T 23476)》进行。


其中,PCR检测技术通常是通过松材线虫自动化分子检测系统来完成的,这是能准确无误测出松材线虫的一种方法。

G. 随机取样有哪几种方法每种方法对应的害虫分布类型为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对角线取样、棋盘取样、平行线取样、“Z”字形取样等.
1 五点取样法
从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田块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等5点取样.或者,在离田块四边4~10步远的各处,随机选择5个点取样,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2 对角线取样法
调查取样点全部落在田块的对角线上,可分为单对角线取样法和双对角线取样法两种.单对角线取样方法是在田块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双对角线取样法是在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上均匀分配调查样点取样.两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棋盘式取样法,但误差较大些.
3 棋盘式取样法
将所调查的田块均匀地划成许多小区,形如棋盘方格,然后将调查取样点均匀分配在田块的一定区块上.这种取样方法,多用于分布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能获得较为可靠的调查.
4 平行线取样法
在桑园中每隔数行取一行进行调查.本法适用于分布不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5 “Z”字形取样法 (蛇形取样)
取样的样点分布于田边多,中间少,对于田边发生多、迁移性害虫,在田边呈点片不均匀分布时用此法为宜,如螨等害虫的调查.

H. 虫害的调查方案

保护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果,做好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特制订此方案。 一、建立测报网点 1、分类设立测报点 全省有杨树种植的县均需设立测报点,测报点分两类,一类进行系统测报,根据地理位置和杨树种植情况,在全省选择永修、上饶、余江、袁州区、吉水、信丰等6个县作为系统测报点,主要任务是参照国家颁布的《杨树星天牛监测、预报办法》和《杨树舟蛾监测预报办法》,对杨树主要病虫害进行系统观察,以掌握杨树病虫害在我省的发生发展规律。另一类进行一般测报,除做系统测报的县之外其它有杨树的县均需开展,主要任务是调查掌握面上的虫情。 2、监测调查的重点 一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通道绿化种植的杨树,二是种植在老杨树林、桑树、柳树等虫源地的杨树,三是造林大户种植的杨树,四是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杨树。 二、开展监测调查 系统测报按国家颁布的监测预报办法进行,一般测报按如下方法进行。 1、监测区域的确定 各县以乡为单位,把种植杨树的区域确定为监测区,按每110株杨树折合1亩的比例折算成杨树种植面积,以此作为监测调查的基数。 2、调查方法 1)灯诱 灯诱是指利用虫情测报灯、杀虫灯诱捕杨树趋光性害虫,通过对诱捕到的杨树害虫种类和数量的观察,分析害虫的发生量和发生趋势。每县选择十块杨树种植地各挂一台杀虫灯,从5月11日起至10月底进行灯诱,每周开灯不得少于4天,统计当天灯下诱集的害虫数量,填入表1。 2)抽样调查 每个乡选择一块临时标准地(全县不得少于十块临时标准地)每周进行抽样调查,每块标准地抽取的样株不得少于30株。抽样方法:栽植多排的通道、沟渠隔10行取一行、栽植单排的通道和农田林网或四旁散生木隔10株取1株、片林按对角线或平行线法进行抽样。对抽取的样株参考附件1中的危害状、调查要点和分级标准进行逐株调查,填写表2。 3)踏查 各乡(镇、场)根据杨树种植情况设计踏查路线,要求在杨树病虫害的发生期内每月进行一次踏查,范围涉及栽植杨树的每个路段和地块,通过踏查确定杨树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发生程度。当踏查的监测区内杨树被害程度与抽样地块一致时,以抽样地块的危害程度为标准统计监测区内杨树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如果踏查时发现监测区内杨树被害程度不一致时,需抽样调查不同的发生类型,并分别统计杨树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填写表3。 4)针对性的调查 各县森防部门与造林大户间要建立紧密联系,即互留电话,一是便于大户发现病虫危害后及时向县站报告;二是利于通报大户虫情,指导防治。当大户报告病虫发生后,县站需与乡镇测报员一起到现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以掌握情况。 三、数据上报 1、各县在每周调查结束后,于每周二、周四通过电子邮件将表1,周四将表2同时上报至省、市二级森防站(局),省森防局专用邮箱为[email protected]。每周实行零报告,且在文字中予以说明。 2、各县每月统计汇总各乡镇杨树病虫害发生情况,填写表3,附上文字说明于4至10月的每月30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同时报省、市二级森防站(局)。 3、由县森防站测报员进行虫情核查,将造成危害的杨树病虫害区分到种(杨树病虫害种类鉴别特征详见附件2),每年二次通过“防治软件”逐级上报发生防治情况。 四、发布预报 1、病虫灾害预报 全省各级森防机构根据灯诱和调查的结果,结合病虫发生规律,分析病虫害的发生期及发生趋势,定期或不定期向当地党政领导、林业部门领导、经营者发布杨树病虫防治预报,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减少病虫灾害损失。 2、预报种类 主要分三种,一是“杨树病虫灾害动态”,报告对象主要是领导,内容是杨树病虫害发生现状、发生种类和组织管理,要求文字简练,表述准确。二是“杨树病虫情预报”,报告对象主要是业务部门分管领导、上下级森防部门及有关专家、部分造林大户,内容主要是依据调查的数据,作具体的技术分析,对未来可能的发生地点、危害程度和发生趋势进行预报,要求内容专业、详细具体;三是“杨树病虫害防治预报”,报告对象主要为林农和造林大户,内容是即将发生的病虫信息、防治最佳时间和防治方法等( 三种预报样式见附件3)。 3、发布途径 1)在防治关键时期,以简报的形式及时向经营者和分管领导发出杨树病虫情预报。 2)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视听媒体向社会公布病虫情。 3)利用手机短信群发虫情简报。省局负责向省厅督导组片长和5万株以上的种植大户发送;市站(局)负责向市级分管领导和1~5万株以上的种植大户发送;县站负责向县、乡(镇)分管领导、村干部和1万株以下的种植户发送。 4)利用各村的“科技专栏”张贴杨树病虫情简报,指导林农开展防治。 五、组织管理与职责 1、省森防局负责全省业务指导,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杨树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全年省级要在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播出病虫情预警信息10次以上,发布病虫情简报15期以上,广播电台播出虫情信息10次以上。 2、设区市森防站(局)指导、检查辖区内各县(市、区)杨树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督促各地及时发布杨树病虫信息。全年市级要在电视台播出病虫情预警信息8次以上,广播电台8次以上,根据各县上报数字及病虫情调查情况分析,发布病虫情简报5期以上。 3、县级森防站负责全县杨树病虫害的监测调查,按要求每周上报病虫情。全年县级在电视台发布病虫情预警信息10次以上,广播电台10次以上,灾害动态要及时发出,病虫情预报10次以上,防治预报10次以上。 六、技术支撑 1、专家解答 市、县森防部门负责常见杨树病虫害的种类鉴定;省局负责杨树新发生病虫种类的鉴定,方法是基层对鉴定不出的种类,用数码相机(500万像素以上)将保存完整、鳞片未脱落、颜色斑纹清晰的昆虫标本或卵、幼虫、蛹、病害等以特写镜头的方式拍摄成数码相片,写上采集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将照片一是直接上传到江西省林业厅网“政务互动”栏目下的“专家在线”( http://www.jxly.gov.cn/zwhd/zxzj/sfzj/) ;二是通过QQ加入“江西森防”群(群号:8618310),上传图片以寻求帮助。 2、资料提供 省局已在江西森防信息网 http://www.jxsfw.gov.cn/ 上开设了“杨树病虫害防治专栏”,所有的资料和文件将在栏目下挂出,请各地自行登陆查询。 3、虫情会商 省局定期组织林业有害生物专家咨询组的专家和部分市、县森防专家对杨树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会商,为杨树病虫害防治决策提供指导。 七、奖惩措施 1、每月通报制 省森防局根据每月各县杨树病虫害周报上报的情况,在全省进行通报,并将通报呈送厅领导。每月通报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奖励的主要依据。 2、年终考核与奖励 设杨树病虫害监测预报先进单位奖,年终按照测报工作的开展和信息发布的准确程度进行评奖,评出杨树测报优秀市3个、先进县30个,给予一定的奖励。缺报或预报不准,造成大的灾害损失的由省“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办公室在全省范围进行通报批评。杨树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

I. 高中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都有些什么

调查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去除取样法,直接计数法

1、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2、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3、去除取样法

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的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获取的个体数逐渐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当单位努力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4、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较大单细胞微生物计数的操作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徽生物计数方法,此种方法简便、快速、直观。

(9)森林昆虫调查取样的方法常用的扩展阅读:

种群密度调查则是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基础,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逐个计数法,适用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统计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值,是一种精准的方法。

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种群个体数繁多,其大小不一,再加之因动物的穴居、隐藏和飞翔等原因,逐一计数是很困难的,这时常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取样调查法(估算法),这就是经常用到的另一种方法。

影响因素:

1 种群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性别比例失调,繁殖率低,种群密度将降低;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

2 密度制约

一旦种群大小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其个体数必将逐渐减少,要么出生率有所回落,要么死亡率有所升高,其中主要受食物资源与天敌种群因素制约。

3 随机性

在自然状态下,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群总是受到随机过程的干扰。包括环境随机性与灾难性随机性,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所有个体,与种群大小及其他参数无关,任何环境因素都会对种群参数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气候因素和领地面积。

J. 传统的病虫害检测主要是什么和田间取样

病虫田间调查常用取样方法如下:
(1)5点取样法。适用于密集的或成行的植株、害虫分布为随机分布的种群,可按一定面积、一定长度或一定植株数量选取5个样点。(2)对角线取样法。适用于密集的或成行的植株、病虫害分布为随机分布的种群,有单对角线和双对角线两种。(3)棋盘式取样法。适用于密集的或成行的植株、病虫害分布为随机或核心分布的种群。(4)平行跳跃式取样法。适用于成行栽培的作物、害虫分布属核心分布的种群,如稻螟幼虫调查。(5)Z字形取样。适合于嵌纹分布的害虫,如棉花叶螨的调查。

阅读全文

与森林昆虫调查取样的方法常用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理解成语小方法有哪些 浏览:769
无线网安装方法 浏览:955
天然元牛乳钙的食用方法 浏览:558
37度智能手环使用方法 浏览:460
雅培安素使用方法 浏览:261
贤上腺素缺少症治疗方法 浏览:23
如何保持积极的方法 浏览:724
植物爬藤网安装方法 浏览:604
水蛭怎么养值方法 浏览:869
后车座安装方法 浏览:561
h5手机制作方法与步骤 浏览:780
测量静态电压的方法 浏览:533
快速瘦腿瘦腰瘦胳膊的方法 浏览:126
扇形弦的计算方法 浏览:696
哲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浏览:868
腋臭非手术治疗方法 浏览:354
男用润滑油的使用方法 浏览:294
魅族相机水印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56
lol里缓存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00
眼睛模糊土方法怎么治疗 浏览: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