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最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什么

最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20 09:30:52

㈠ 微生物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哪些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总是杂居在一起 即使一粒土或一滴水中也生存着多种微生物 要研究其中某一种微生物 首先必须将它分离出来 下面介绍几种纯种微生物的分离方法
平板划线分离 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平板 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待分离的材料 在培养基表面平行或分区划线(图5-5)然后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 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 随着线的延伸 菌数逐渐减少 最后可能形成纯种的单个菌落
液体稀释法 将待分离的样品经过大量稀释后 取稀释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皿中的培养基表面 培养后就可能得到单个菌落
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 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的试剂 染料 抗生素等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利用这些特点可配制出适合某种微生物生长而限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选择培养基 用这种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就可以达到纯种分离的目的
菌丝尖端切割 这种方法适于丝状真菌 用无菌的解剖刀切取位于菌落边缘的菌丝的尖端 将它们移到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后 就能得到新菌落

㈡ 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种分离的原理是什么有何优点

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种分离的原理是: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表面上作多次由点到线的划线稀释而获得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并让其成长为单菌落。

优点是操作简单。


(2)最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注意点:

1、平板应较硬、较厚、表面干燥;划完A区后必须烧去接种环上的残菌,待冷却后再划B区。

2、线条宜平行、密集、整齐,以充分利用平板面积。

方式:

将一个平板分成不同面积的4区,A区面积最小,作为待分离菌的菌源区,B和C区是逐级稀释的过渡区,D区面积最大,以便有机会出现较多的单菌落供选用。

㈢ 实验室微生物菌种纯化方法

1、倾注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通过一系列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与熔化好的保持在40~50°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充分混合,然后把这混合液倾注到无菌的培养皿中,待凝固之后,把这平板倒置在恒箱中培养。单一细胞经过多次增殖后形成一个菌落,取单个菌落制成悬液,重复上述步骤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物 2、涂布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通过适当的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放在无菌的已经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无菌的玻璃刮刀把稀释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上,经恒温培养便可以得到单个菌落。3、平板划线法
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用无菌的接种环取培养物少许在平板上进行划线。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当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上往后移动时,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稀释,最后在所划的线上分散着单个细胞,经培养,每一个细胞长成一个菌落。
4、富集培养法
富集培养法的方法和原理非常简单。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条件只让所需的微生物生长,在这些条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与其他微生物进行竞争,在生长能力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微生物。所创造的条件包括选择最适的碳源、能源、温度、光、pH、渗透压和氢受体等。在相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经过多次重复移种,最后富集的菌株很容易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单菌落。如果要分离一些专性寄生菌,就必须把样品接种到相应敏感宿主细胞群体中,使其大量生长。通过多次重复移种便可以得到纯的寄生菌。
5、厌氧法
在实验室中,为了分离某些厌氧菌,可以利用装有原培养基的试管作为培养容器,把这支试管放在沸水0浴中加热数分钟,以便逐出培养基中的溶解氧。然后快速冷却,并进行接种。接种后,加入无菌的石蜡于培养基表面,使培养基与空气隔绝。另一种方法是,在接种后,利用N2或CO2取代培养基中的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把试管口密封。有时为了更有效地分离某些厌氧菌,可以把所分离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然后再把培养皿放在完全密封的厌氧培养装置中。

㈣ 微生物分离方法

微生物分离法是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的一种分离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可实现一种微生物的培养,或获得一个细胞的后代。其具体方法有:

1、稀释倒平皿法。将待分离的材料作一系列稀释,取不同稀释度适量涂布于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或与已熔化的固体培养基一起倾注入平板内,经过培养即有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来的单个菌落。

2、划线法。先将已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待凝后,取分离材料在上面划线,可作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状的连续划线,使菌样逐渐减少,最后得到单个孤立的菌落。

(4)最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微生物分离技术的应用措施:

1、减少毒性氧物质的毒害作用:由于常规培养方法使用的高浓度营养基质不利于微生物生长,适当降低营养基质的浓度可以减弱这种不利影响。发现低浓度基质的培养基培养出的细菌在数量和种类上均多于高浓度基质的培养基,但营养浓度过低时会使培养出的微生物数量反而下降。

2、维持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在培养基中加入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信号分子就可简单模拟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要求。

3、供应新型的电子供体和受体:不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不同,因此对反应的底物要求也不尽相同。供应微生物需要的特有底物有助于新陈代谢反应的进行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大量的研究表明,将新颖的电子供体和受体应用到微生物培养中,能够发现未知的生理型微生物。

4、分散微生物细胞:自然界中很多微生物聚集生长,形成“絮体”和“颗粒”等,致使其内部的微生物不易被培养。对“絮体”和“颗粒”进行适度的超声处理,将细胞分散再进行培养,可以使更多的微生物接触培养基而得到培养。

5、延长培养时间:对“寡营养菌”的培养,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使其能长至肉眼可见的尺度。当然培养时间不能无限增长,因为培养时间越长,对培养环境的无菌要求就越高[4]。

6、利用琼脂替代物:琼脂对某些微生物具有毒性作用,采用无害且凝结作用较好的替代物质作为培养基固化剂,可以增加微生物的可培养性。

㈤ 常用的分离技术有哪两类各包括哪些这些常用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分离方法开始主要用于化工行业中化工产品的分离,但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下游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传统的化工分离方法,新的高效的分离方法被人们高度重视起来。
常用到得分离方法:盐析、萃取分离法(包括溶剂萃取、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溶剂微萃取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膜分离方法(包括渗析、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膜萃取、膜吸收、渗透汽化、膜蒸馏等)、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层析、尺寸排阻层析、疏水层析、固定离子交换层析IMAC、亲和层析等)。在这些方法中膜分离的方法和层析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基本原理:
1、双水相萃取的原理:
   双水相萃取与水 -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 ,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 ,但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 。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 ,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 (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 )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 .{主要: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
2、差速离心法原理:
   采用逐渐增加离心速度或低速和高速交替进行离心,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颗粒在不同的分离速度及不同的离心时间下分批离心的方法,称为差速离心法。当以一定离心力在一定的离心时间内进行离心时,在离心管底部就会得到和*重颗粒的沉淀,分出的上清液在加上加速转速下再进行离心,又得到第二部分较大、较重颗粒的“沉淀”及含小和轻颗粒“上清液”,如此,多次离心处理,即能把液体中的不同颗粒较好分开,这时所得沉淀是不纯的,需经再悬浮和再离心(2-3次),才能得到较纯颗粒。
3、速率-区带离心原理:
   不同颗粒之间存在沉降系数差时,在一定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离心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介质梯度应预先形成,介质的密度要小于所有样品颗粒的密度。
4、等密度梯度离心原理:
   当不同颗粒存在浮力密度差时,在离心力场下,在密度梯度介质中,颗粒或向下沉降,或向上浮起,一直移动到与他们各自的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上形成区带,从而使不同浮力密度的物质得到分离。

㈥ 物质的提纯与分离的方法有什么

物质的提纯是要提纯一种纯净的物质,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过滤、蒸发、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重结晶)、蒸馏等方法.
化学方法:加试剂发生化学反应,把杂质变成气体、沉淀等,然后过滤分离.
物质的分离是将几种物质分离开,主要的方法是物理方法:
如:过滤、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重结晶)、蒸馏等方法.

㈦ 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哪些简述菌种分离和筛选的步骤

稀释法,平板划线法,常用的就是这两种
筛选就用不同的培养基,加不同的抗生素

㈧ 实验室常用哪种方法分离纯种细菌

最常用的肯定是平板划线接种法
原理:通过在平板上划线,将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板表面充分的分散开,使单个细菌能固定在一点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若需从平板上获取纯种,则挑取一个单个菌落作纯培养。

㈨ 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哪三种

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法,选择培养基分离。

㈩ 纯种分离

纯种的分离

在纯种分离工作中,为了获得纯种,通常采用各种条件以控制杂苗的繁殖。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利用分离微生物的各种特性,发展所需要的纯种微生物,抑制有害微生物。操作要求如下:

1.营养条件的控制:

例如,分离曲霉用察氏培养基,控制其营养在最低限度,防止菌落的过份扩张,分离酵母用麦芽汁琼脂,不仅有利于酵母生长,而且能限制芽孢杆菌的扩展,还可以根据所分离菌种,能同化某些碳源或氮源的特点,限制其它杂菌的生长,如分离汉逊酵母以乙醇为唯一碳源等。

2.酸碱度的控制:

如分离霉菌,在培养基中加入乳酸,可以控制杂菌的生长。

3.特殊生理特性的控制:

如分离酵母菌,可利用酵母耐酒精的特性,在培养基中加入2%以上的乙醇,以抑制许多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典型者如红曲霉分离,可加乳酸至1%以上,加酒精至8%(V/V)。从严重污染物中分离纯种,采用特殊抑制剂的方法很多,如分离放线菌时,加入苯酚数滴,可抑制霉菌生

长;青霉素对格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而对格兰氏阴性却作用甚微;四环素能抑制细菌,但对酵母、霉菌则很少有抑制作用,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对酵母、霉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不能抑制细菌和放线茵。芽孢杆菌的污染,常常给菌种培养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抑制大多数芽孢杆菌的生长,不防碍霉菌的繁殖,需要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选择性的防腐剂。G.smith发现在培养基里加入玫瑰红(四氯、四碘萤光素)是非常有效的,其加入量是每升培养基加0.035克。在培养基灭菌后,可以不必加抗菌素。假如需要的话,玫瑰红在培养基里的浓度可以增加到每升0.067克,这个浓度可发挥显着的抗扩展作用,超过这个浓度,霉菌也要受到抑制。下面三个培养基可以作为分离霉菌抗细菌的培养基:

①Littman氏培养基(1947),

葡萄糖 1.0%

蛋白胨 1.0%

牛胆汁 1.5%

结晶紫 1∶100,000

链霉素 30单位/毫升

水 l00毫升。

培养基先在不加链霉素时制成,用一般方法灭菌,冷却到50℃,用无菌生理盐水(0.85%)配成链霉素,在培养基 倒入培养皿前加入。培养基中的牛胆汁可防止霉菌菌落扩张。

②G.smith氏培养基:

葡萄糖 10克

NaNO3 1克

K2HPO4 1克

琼 脂 1.5克

玫瑰红 0.067克

20%薯仔汁 1000毫升。

③Cooke氏培养基;

葡萄糖 10克

蛋白胨 10克

KH2PO4 1克

MgSO4·7H2O 0.5克

琼 脂 20克

玫瑰红 0.035克

水 1000毫升

金霉素 35微克

金霉素在培养基灭菌并冷却后,倒入培养皿前加入。

阅读全文

与最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线网安装方法 浏览:955
天然元牛乳钙的食用方法 浏览:558
37度智能手环使用方法 浏览:460
雅培安素使用方法 浏览:261
贤上腺素缺少症治疗方法 浏览:23
如何保持积极的方法 浏览:724
植物爬藤网安装方法 浏览:604
水蛭怎么养值方法 浏览:869
后车座安装方法 浏览:561
h5手机制作方法与步骤 浏览:780
测量静态电压的方法 浏览:533
快速瘦腿瘦腰瘦胳膊的方法 浏览:126
扇形弦的计算方法 浏览:696
哲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浏览:868
腋臭非手术治疗方法 浏览:354
男用润滑油的使用方法 浏览:294
魅族相机水印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56
lol里缓存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00
眼睛模糊土方法怎么治疗 浏览:420
隧道防风布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