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列表比较4种常用注射法的不同
一、肌肉注射 intramuscular, im
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通常为了治病。
1.适用于: (1)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2)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 (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2.吸收途径:药品溶于组织液后,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静脉,或者直接进入小静脉,或者进入淋巴液再汇入大静脉,随静脉血入右心房,再入右心室,经肺循环后回到左心房,再左心室,进入体循环,到达肝脏,代谢出活性成分,再随血流达到全身或病灶。若不需代谢即有活性,就不需进入肝脏就能直接到全身。
二、皮下注射 subcutaneous, h
1.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2.适用于: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三、静脉注射 intravenous, iv
1.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即一般常见的“打针”;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点滴”。
2.适用于: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4)输液和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四、皮内注射 intradermal, id
1.将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主要用于皮肤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1)该注射法不可使用碘酊、碘伏消毒,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者,注射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遗传史,如有过敏史,则不可对有过敏的药物进行皮试。(3)做药物过敏试验者,事先准备好急救药品,防止意外发生。(4)进针角度不宜过大,避免将药液注入皮下,影响结果的判断和观察。
❷ 打针有几种注射方法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皮内注射,静脉注射,腹膜腔注射,心腔注射,气管内注射,骨髓腔注射
❸ 常用注射法有哪些
(1)划痕法
在无菌操作下,用针头将表皮划破,使微量药液进入皮内的方法。
用于预防接种或作药物过敏试验。
(2)皮内注射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注射和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3)皮下注射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用于不宜经口服给药,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如各种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和胰岛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注射。
(4)肌内注射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的方法。人体肌肉组织有较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壁是多孔的类脂质膜,药物透过的速度较透过其他生物膜为快。自肌肉注射的药物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血液内,吸收较完全而生效迅速。
凡不宜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适于肌内注射法给药。
❹ 注射给药有哪四种常用方法
1、内服给药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2、注射给药常用的注射给药主要有静脉、肌内和皮下注射。其他还包括关节内、结膜下腔和硬膜外注射等。快速静注可立即产生药效,并且可以控制用药剂量;静脉滴注是达到和维持稳态浓度的最佳技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还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率。
3、呼吸道给药气体或挥发性液体麻醉药和其他气雾剂型药物可通过呼吸道吸收。肺有很大表面积,血流量大,经肺的血流量约为全身10%~12%,肺泡细胞结构较薄,故药物极易吸收。
4、皮肤给药浇泼剂是经皮肤吸收的一种剂型,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药物必须从制剂基质中溶解出来,然后穿过角质层和上皮细胞;二是由于通过被动扩散吸收,故药物必须是脂溶性在该器官的浓度。
❺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表格
皮内注射法(ID):是将小剂量药液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目的: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部位:前臂掌侧下段 皮下注射法(H):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及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2.局部供药。3.预防接种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 肌肉注射法(IM):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且不能口服的药物。2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3.使用不宜或不能静脉注射的药物,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 部位:臂大肌、臂中肌、臂小肌 静脉注射法(IV):是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目的:1.输液或输血。2.用于静脉营养治疗。3.注入药物进行某些诊断性检查。 部位:正中静脉、头静脉、浅静脉等 水针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到穴位内的一种操作技术,又称穴位注射 目的:将药物的药理作用级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疗效。
❻ 常用注射方法有哪几种
用注射方法给药的优点是药物吸收较快,比较完全,药效出现的时间也较短,不能内服的病兔或肠道不能吸收的药物都可采用注射法投药。常用的注射方法有下列几种:
(1)皮下注射法
注射部位可选择耳根后部、股内侧或腹中线两边,用70%酒精或2%碘酊棉球消毒术部,用左手食、拇、中三指将皮肤提起,使皮肤呈三角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皮下,然后放开左手,将药液注入。
(2)肌肉注射法
注射部位应选择在大腿内侧肌肉丰满、无大血管和神经处,先消毒后将针头垂直刺入,回抽注射器活塞,无回血时,将药液缓慢注入。油剂、水剂、混悬液均可采用此法,略有刺激性的药物也可采用此法。但“914”、氯化钙不能肌注,否则会发生溃疡或坏死。
(3)静脉注射法
一般常在耳外下缘静脉处注射。注射部位用70%酒精棉球消毒,用手指弹动耳壳后立即用手指紧压耳根,使血管充血,然后用注射器针头在耳静脉刺入,放开紧压耳根的手指,回抽注射栓,如有回血后即可将药液缓缓注入。如注射部位附近隆起或注射不进去或有阻力,表明针头未刺进血管或离开血管,应重新注射。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紧压针刺孔,以免出血。
(4)腹腔注射法
将兔仰卧保定,将后躯梢抬高,使腹腔肠管向前方移动,然后提起腹壁,消毒后将针头刺入腹腔,回抽注射栓,检查是否刺进脏器或血管,在准确断定插入腹腔后,再固定针头进行注射。
图45 注射法
1.肌肉注射 2.静脉注射 3.皮下注射
❼ 关于各种注射方法的简写
IM(肌肉注射)
打在肌肉组织内,常用肌注部位为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
IV(静脉注射)
打在静脉里面,凡便于穿刺,血流丰富,且离静脉瓣较远的静脉均可用于静脉注射。
IC(皮内注射)
打在表皮和真皮之间,常用部位为前臂掌侧中段,通常用来作皮试,也是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IH( 皮下注射 )
打在皮下组织,常用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内侧等。常用于预防接种。
(7)比较常用注射方法扩展阅读:
打针之前吃点东西,然后半个小时去打针,打完以后两个小时不要吃东西,多喝温开水,然后这一天都不要吃鸡蛋什么的,饮食清淡一些,不要洗澡就可以了。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一、注射前要将预混型胰岛素要摇匀,否则会使胰岛素浓度不均衡,影响降糖效果;
二、注射时局部皮肤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开有硬结、破溃的部位,注射速度不能太快;
三、注射完以后一定要在皮下停留十秒钟以上,等到胰岛素充分吸收后再把针头拔出来。
❽ 几种注射法的区别
几种注射法的区别: 皮内注射法(ID):是将小剂量药液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目的: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部位:前臂掌侧下段 皮下注射法(H):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及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2.局部供药。3.预防接种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 肌肉注射法(IM):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且不能口服的药物。2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3.使用不宜或不能静脉注射的药物,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 部位:臂大肌、臂中肌、臂小肌 静脉注射法(IV):是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目的:1.输液或输血。2.用于静脉营养治疗。3.注入药物进行某些诊断性检查。 部位:正中静脉、头静脉、浅静脉等 水针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到穴位内的一种操作技术,又称穴位注射 目的:将药物的药理作用级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疗效。
❾ 比较各种注射法的异同点
一、皮内注射法(ID)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内注射法(IM)
(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
①臀大肌注射
(ⅰ)“十”字法
(ⅱ)连线法
②臀中、小肌注射
③股外侧肌注射
④三角肌注射
(3)体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四、静脉注射法(IV)
(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5)系止血带的要求:部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时间在碘酒与乙醇消毒皮肤之间。
(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以保护静脉。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化。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❿ 注射方法有哪些
注射途径有以下几种:①皮内注射。用量小,常用于各种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②皮下注射。常用于疫苗和菌苗的预防接种、局部麻醉及某些药物的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不宜皮下注射。对少数心功能不全或重度脱水的病人也可采用皮下输液。③肌肉注射。可注射各种有刺激性的药物。一般进针2.5~3cm。臀大肌使用最多,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方1/4处为注射部位。注射时肌肉放松,进针、拔针迅速,推药缓慢可减轻痛苦。④静脉注射。常用于急重病人,以求迅速发挥疗效。除注入药物外,也可注入造影剂以助诊断。静脉注射对无菌技术要求较严格。⑤静脉滴注。可用以输入药物、营养液、血液及其制剂,也可补充血容量,维持酸碱和水电平衡等。为避免长时间输液引起的浅静脉栓塞,可以切或穿刺深静脉后进行静脉点滴,这样可持续较长时间,避免每天穿刺。⑥动脉注射。将某种较浓的药液和血液快速注入动脉血管,以达到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提高冠状动脉灌流量和抗肿瘤的目的。可注入抗肿瘤药,使药物迅速完全到达肿瘤。注入透析液、吸附剂以治疗肾功能衰竭、肝昏迷、高血脂症。也可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动脉做脑血管造影、脊髓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左心或冠状动脉造影。⑦心内注射。向心室腔内注入使心搏恢复的药物。常与心脏按摩同时应用。有胸外和胸内(开胸后应用)两种注入法。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素、普鲁卡因酰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⑧体腔内注射。将药物注入各体腔内进行治疗。常用的有脑室内注射、鞘内注射、胸膜腔内注射、腹腔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