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一、风险评估的准备
风险评估的准备过程是组织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是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有效性的保证。组织对自身信息及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是一种战略性的考虑,其结果将受组织的商业需求及战略目标、文化、业务流程、安全要求、规模和结构所影响。不同组织对于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各种子过程可能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风险评估实施前,组织应:
1.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 2.确定风险评估的目的,为风险评估的实施提供导向; 3.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 4.建立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方法;5.获得最高管理者对风险评估策划的批准。
二、风险评估的实施
组织应根据策划的结果,由评估的人员按照相应的职责和程序进行资产评估、威胁评估、脆弱性评估。在考虑已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利用适当的方法与工具确定威胁利用资产脆弱性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资产的安全属性受到破坏后的影响来得出资产的安全风险。
风险计算
我们以下述函数进行表示:
R= f(A,V,T)=f(Ia,L(Va,T))
其中:R表示风险;A表示资产;V表示脆弱性;T表示威胁; Ia表示资产发生安全事件后对组织业务的影响(也称为资产的重要程度); Va表示某一资产本身的脆弱性,L表示威胁利用资产的脆弱性造成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对资产的弱点进行排序;
2.针对每一个弱点,确定可能利用此弱点造成安全事件的威胁的类型;
3.给确定的威胁赋值;
4.将威胁值与脆弱点值相乘,得出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L(威胁可能性,脆弱点严重性);
5.根据资产的重要程度以及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风险值,即:风险值=R(资产重要程度,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包括三个部分:分析风险来源;识别区域风险;风险关联分析。
1.分析风险来源
经过资产、威胁、脆弱性的计算后形成一个风险列表,需要对该列表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合并。在对风险进行分类合并时,首先需要考虑风险所发生的位置,然后考虑风险的来源。风险的来源可以从威胁、脆弱性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进行。
风险发生的位置可以从资产所在的安全域或从信息安全发生的层次进行划分。资产所在的安全域指具有相同安全属性的某一物理区域或逻辑区域,该区域和其他安全区域具有明显的边界;信息安全发生的层次指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操作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数据层安全。风险的来源从威胁角度进行合并,可以从威胁的来源,发生的途经,影响的大小角度进行划分整理。风险的来源从脆弱性角度进行合并,从大的方面有两类,一类是IT技术类脆弱性,另一类是管理类脆弱性。安全管理类脆弱性可以从设计、开发、验收、运行、维护、人员、业务持续性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Ⅱ 常见的风险识别方式有哪些
风险辨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生产流程分析;2、风险调查列举;3、资产状况分析;4、分解分析法;5、失误树分析法.
补充扩展:
1、生产流程分析:是指在生产工艺中,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通过一定的设备按顺序连续地进行加工的过程。该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
2、风险调查列举:由风险管理人员对该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专家所涉及的面应尽可能广泛些,有一定的代表性。一般的分类标准为:直接或间接,财务或非财务,政治性或经济性等。
3、资产状况分析:即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财产目录等的财务资料,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潜在风险。
4、分解分析法:分解分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
5、失误树分析法:失误树分析方法是以图解表示的方法来调查损失发生前种种失误事件的情况,或对各种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具体判断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发生。
风险的识别还有其他方法,诸如环境分析、保险调查、事故分析等。企业在识别风险时,应该交互使用各种方法。
Ⅲ 常用的安全风险识别方法有哪些
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是基于作业活动的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的有效识别。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是将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法。
安全风险:
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严重性的组合。安全风险,传统上,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有两种:前瞻性方法和反应性方法,各有优点与缺点。确定某一风险的优先级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定性安全风险管理和定量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领域。所谓风险领域就是风险因素的集合。风险识别是否全面齐备,是否准确,都直接影响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Ⅳ 风险识别的方法
1、 风险调查法: 通过保险公司可保的保险来对风险进行识别;
2 、 风险列举法: 公司的 风险管理部门列举出 可能产生的 风险 ;
3 、 风险中和法:将 可能遭遇的 风险损失 与可能获利之间平衡一下;
4 、 财务报表分析法: 对公司的财务报表等进行分析,识别风险存在的可能性;
5 、 现场调查法:委托 风控机构对公司风险进行实地调查。
1 、环境风险:作为外部因素的环境风险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也能产生影响,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发展与市场要求不匹配等等都有可能给公司带来经营困难的风险;
2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量的变动,新的竞争力出现等等都可能会引发企业风险,企业无法再按照既定策略生产经营下去,所以分析市场风险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要考察内容;
3 、技术风险:企业在发展新技术、新产品过程中,也可能会面临阻碍,市场上新的替代产品更新速度快,企业技术创新进程有所阻滞;企业的技术风险要事先进行预测和考虑;
4 、生产风险:指企业没有按照既定目标完成生产计划,导致原本签订的订单,无法及时出货,导致生产秩序混乱;生产力是企业不断推出产品的内在动力;
5 、财务风险:财务问题是任何企业都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企业发展时时刻刻都需要资金作支撑;
6 、人事风险:该内容是出于对企业内部人员变动问题的考虑。
Ⅳ 常见的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发生后对资源及生产经营造成的消极影响,使生产能够持续进行。可见,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和风险的处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
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 风险识别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2.1.1◆生产流程分析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各个环节逐项分析可能遭遇的风险,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生产流程分析法可分为风险列举法和流程图法。 1.风险列举法指风险管理部门根据本企业的生产流程,列举出各个生产环节的所有风险。 2.流程图法指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将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一切环节系统化、顺序化,制成流程图,从而便于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 2.1.2◆财务表格分析法 财务表格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营业报告书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和发现企业现有的财产、责任等面临的风险。 2.1.3保险调查法 采用保险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可以利用两种形式: 通过保险险种一览表,企业可以根据保险公司或者专门保险刊物的保险险种一览表,选择适合本企业需要的险种。这种方法仅仅对可保风险进行识别,对不可保风险则无能为力。 委托保险人或者保险咨询服务机构对本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调查设计,找出各种财产和责任存在的风险。
风险的预测
风险预测实际上就是估算、衡量风险,由风险管理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及风险的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各项风险的频度和强度,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风险的预测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预测风险的概率:通过资料积累和观察,发现造成损失的规律性。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时期一万栋房屋中有十栋发生火灾,则风险发生的概率是1/1000。由此对概率高的风险进行重点防范。 2.2.2预测风险的强度:假设风险发生,导致企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于容易造成直接损失并且损失规模和程度大的风险应重点防范。
风险的处理
风险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 2.3.1避免风险:消极躲避风险。比如避免火灾可将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陆路运输等。因为存在以下问题,所以一般不采用。 可能会带来另外的风险。比如航空运输改用陆路运输,虽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却面临着陆路运输工具事故的风险。 会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比如为避免生产事故而停止生产,则企业的收益目标无法实现。 2.3.2预防风险: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例如为了防止水灾导致仓库进水,采取增加防洪门、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减少因水灾导致的损失。 2.3.3自保风险:企业自己承担风险。途径有: 小额损失纳入生产经营成本,损失发生时用企业的收益补偿。 针对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大的风险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损失发生时用它补偿。带来的问题是挤占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对于较大的企业,建立专业的自保公司。 2.3.4转移风险:在危险发生前,通过采取出售、转让、保险等方法,将风险转移出去。
Ⅵ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几种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
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5.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改进。
风险评估在一个企业中,诱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很多,“安全风险评估”能为全面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并评估出不同环境或不同时期的安全危险性的重点,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宣传教育、行政、技术及监督等措施和手段,推动各阶层员工做好每项安全工作。
使企业每位员工都能真正重视安全工作,让其了解及掌握基本安全知识,这样,绝大多数安全事故均是可以避的。这也是安全风险评估的价值所在。
Ⅶ 风险识别的方法有
风险识别的方法有:
1、生产流程分析法:指的是风险管理人员对生产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
2、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指的是逐个列举某个单位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风险;
3、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指的是对企业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
4、分解分析法:将整个企业分解成多个简单的部分进行分析;
5、失误树分析法:以图解的方式来调查并分析;
6、环境分析法:对单位所在的环境进行风险分析;
7、保险调查法:对单位已经购买的保险和需要购买的保险进行调查分析。
风险的分类
1、依据风险的性质不同,可以分成投机风险和纯粹风险两种类型;
2、依据风险的标的不同,可以分成信用风险、责任风险、财产风险和人身风险四种类型;
3、依据产生风险的行为不同,可以分成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四种类型;
4、依据产生风险的环境不同,可以分成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两种;
5、依据产生风险的原因不同,可以分成技术风险、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等类型。
Ⅷ 风险识别的方法
感知风险
1、模型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性质进行鉴别,使用Cunningham(1967)首先提出了双因素模型,即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的结果的危害性。 双因素模型成为感知风险研究的主流模型。从模型中感知到风险。
2、头脑风暴感知。假设自己在同一条件下去发散思维,去感受去体验自己所在情况下会出现的风险。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以及角色转变下的风险感知。
历史信息核对法:调用业务相关历史资料信息,包括原始资料等。从头开始寻找风险点的来源,并分析出可能出现的其他风险,从而做出对应的解决方法的一种分析风险方法。这种方法较为多使用人力物力。
Ⅸ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方法 有哪些
风险识别的方法: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的处理。现在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分为宏观领域中的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和微观领域的具体分析(资产负债分析、损失清单分析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方法:
生产流程分析
生产流程分析法,又称流程图法。生产流程又叫工艺流程或加工流程,是指在生产工艺中,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通过一定的设备按顺序连续地进行加工的过程。该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
风险调查列举
由风险管理人员对该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专家所涉及的面应尽可能广泛些,有一定的代表性。一般的分类标准为:直接或间接,财务或非财务,政治性或经济性等。
资产状况分析
即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财产目录等的财务资料,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潜在风险。
分解分析法
分解分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
失误树分析法
失误树分析方法是以图解表示的方法来调查损失发生前种种失误事件的情况,或对各种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具体判断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发生。
风险的识别还有其他方法,诸如环境分析、保险调查、事故分析等。企业在识别风险时,应该交互使用各种方法。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新编金融法小全书(第五版)》
Ⅹ 风险识别方法有哪些
风险识别的一般方法是对照危险分类逐项识别,具体操作方法是:
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原因,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a)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外形缺陷);
b)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
c)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
d)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
e)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
f)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非电离辐射、紫外线);
g)明火;
h)能造成灼烧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
i)粉尘(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
j)作业环境不良(采光强度不够、强迫体位、高温高湿、地面不平);
k)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不清、信号位置不当);
l)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不规范、标志位置缺陷)。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液体、固体);
b)有毒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a)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
b)传染病媒介物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a)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
b)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a)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b)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
(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车辆交通
按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结合考虑起因,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根据我公司的过程特点,除去放炮和火药爆炸外尚有如下14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员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坠落、挤压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煎切、卷入、铰、碾、割、削等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和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
(7)灼烫,指火焰灼伤、高温物质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 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顺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
(11)爆炸——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
(12)中毒窒息
(13)职业病:包括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4)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碰撞、轧伤等;
在危险源辨识中要充分考虑以上所列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