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辣蓼草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柳叶蓼、辣蓼。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表面有多数紫红色小斑点,被绵毛,节稍膨大。叶互生,有短柄或近乎无柄;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深绿色,被疏绒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托鞘膜质,筒状。初夏开花,花小,绿白色或粉红色。秋季里,瘦果卵圆形,扁平,两侧面中部微凹,褐黑色而光亮,包于宿存的花被内。全草可入药,夏秋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我国南北各地。生于近水草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
【性味功效】味辛,性寒。消肿、止痛。
【验方精选】第一方:鲜辣蓼6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急性胃肠炎(有呕吐腹泻腹痛者)。第二方:新鲜辣蓼(全草)100克。
用法:切碎,加水150毫升,煎30~40分钟,过滤,取液,加适量苯甲酸钠做防腐剂,贮瓶备用。涂擦患部,每日2次。
主治:足癣。第三方:辣蓼90克,筋骨草30克,千里光50克。
用法:煎水洗患处。
主治:皮肤瘙痒,搔之流水。第四方:红辣蓼30克,威灵仙9克,两面针10克。
用法:水煎服。同时用红辣蓼适量,煎水泡洗患处。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第五方:辣蓼根及根上部约6厘米茎适量。
用法:水洗切碎,晒干备用。按常法煎煮(第1次2小时,第2次1.5小时),过滤取液,冷却后加入10%明胶,继续加热浓缩至200%浓度的药液,再加入0.3%苯甲酸钠,滤过装瓶备用。每次服20~30毫升(相当于干草药40~60克),每日2~3次。
主治:急性阑尾炎。第六方:红辣蓼30克,车前草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第七方:水蓼适量。
用法:在水蓼开花时,割取其地上部分入药,用刀切碎,取碎屑1000克,置于玻璃容器内,以30%酒精2000毫升浸没,常温放置48小时(每日搅拌3次),然后过滤并压榨残渣使得滤液近2000毫升(含醇量25%~30%),密闭贮放备用。每次口服20毫升,每2小时服1次。
主治:子宫出血。
B. 辣蓼草的价值用途
酒药又称小曲、药曲、酒饼等,在不同地方,酒药的配方、制作方法等也不尽相同。在传统绍兴酒的酿造中,酒药是淋饭酒母的主要糖化发酵剂,它是由新早糙米粉、水及当年采收的新鲜干辣蓼草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再经上臼、上框压平、切块、滚角、接种、入缸保温培养、出缸入匾、上蒸房、晒药入库等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由于酒药具有糖化发酵力强、用药量少、制作简单、易保存等优点。因此直至今天,在传统黄酒的酿造中,酒药仍是一种重要的糖化发酵剂。
而选择辣蓼草作为传统绍兴酒药重要的配方成分之一,不仅因为它廉价且容易得到,更重要的是,它对稳定和提高酒药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酒药重要成分的辣蓼草,在所有的黄酒教材中均没有加以详细介绍,对于其在酒药中的作用介绍,也仅限于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生长素,以及对酒药起着疏松的作用。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检测技术的提高及对辣蓼草有效成分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辣蓼草对酒药的作用不仅限于此,因此有必要对其有一个重新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根据《江苏植药志》记载,辣蓼草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又名绵毛酸模叶蓼。味辛,性温。一年生草本,高0.5米—2.5米,多分枝,节部膨大,茎红色或青绿色。叶互生,披针形,长5厘米—7厘米,上面中肪两旁常有人字形黑纹,揉之辣味。花淡红色,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果小,熟时褐色,扁圆形或略呈三角形。花期初夏,果期秋季。辣蓼草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广泛分布,多生长于近水草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具有消肿止痛,治肿疡,痢疾腹痛等功效。
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辣蓼草的药作价值在许多古代医药着作中早有介绍。《本草纲目》中记载:“辣蓼,辛,温。”《别录》中记载:“蓼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唐本草》中记载:“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治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浸脚捋之,消脚气肿。”《本草拾遗》中记载:“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转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痣;亦主小儿头疮。”《岭南采药录》中记载:“敷跌打,洗痣疥,止痒消肿。”而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辣蓼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止血、抗肿瘤、镇痛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为总黄酮。
辣蓼草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中草药研究的重视,作为传统中草药,辣蓼草有效成分的研究报道也较多。刘信平等人用GC/MS对辣蓼草水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分离并鉴定出了50个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7.84%),其主要挥发活性成分为:N-(2-乙胺)次乙亚胺、3,4,5,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3-己烯-1-醇等;姚祖凤等人也用GC/MS法对湘西辣蓼提取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含高达52%的萜类化合物,主要为1-菲兰烯、姜烯、α-苎烯、β-石竹烯、α-蒎烯、γ-松油烯、香柠檬烯、律草烯、红没药烯等;张国英等人采用聚酰胺柱层析的方法,从江西宁都辣蓼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金丝桃苷、芦丁、斛皮素、异鼠李素、山萘酚,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萃取辣蓼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方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鉴定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66 %。另外,罗杰等人用HPLC测定水辣蓼中芦丁的含量;赖东美等人用RP-HPLC法测定了辣蓼中没食子酸量。
因此,综合近年来有关辣蓼草研究的成果表明,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以黄酮类及萜类物质为主的活性物质,且具有种类多、含量丰富的特点。
辣蓼草对酒药的作用
促进微生物生长
自然界中各类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都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碳源、氮源、矿物元素、生长素等。而生长素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是微生物内各类酶的辅基成分,一旦缺乏这些物质,酶就没有活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而辣蓼草中含有根霉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素,能更好地促进这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陆步诗等人研究了添加不同量的辣蓼草对小曲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糖化力、液化力及发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添加辣蓼草粉,小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及发酵率等均有明显提高。
传统绍兴酒药中的微生物以根霉最多,酵母次之。根霉菌为需氧型微生物,而酵母菌虽然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但在有氧条件下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无论是根霉还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均有利于其生长繁殖。早糙米粉颗粒较细,若不添加辣蓼草粉制作酒药,其结构比较致密,不利于氧的通透性,对曲心的微生物生长繁殖不利。因此在酒药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辣蓼草粉后,大大增加了酒药的疏松性,提高了酒药的透气性,使得根霉菌及酵母菌等微生物不仅在酒药表面,还在其内部均能较好的生长繁殖,从而大大提高酒药的质量。
氧化是自然界中一类比较常见的化学反应。制作酒药的主要原料早糙米粉的主要成分以淀粉为主,另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微生物赖以生长繁殖的基础。酒药一旦发生氧化反应,不仅会使酒药外观发黄,产生不愉快的异味,更为严重的是,将破坏酒药中的正常营养成分,进而影响到酒药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例如,米粉中的脂肪类物质被氧化后产生脂肪酸,会破坏酒药中的酸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辣蓼草中含量丰富的黄酮类等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较好地抑制米粉中脂肪等物质的氧化,从而能较长时间地保持酒药中营养成分不受破坏,有效保证了酒药在贮存过程中不变质。
而根据多种文献报道,辣蓼草的提取物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鼠伤寒杆菌、绿胀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腊样杆菌、八叠杆菌等多种病原性微生物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这也是辣蓼草作为中草药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酒药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辣蓼草粉未,可有效抑制病原性微生物等杂菌,从而较好地保证了酒药中有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以上只是辣蓼草对传统绍兴酒药作用的初步探索,对于其更多的作用,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不断地完善。
制作酒药的早糙米粉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在这些微生物中,除了许多有益的根霉菌、曲霉菌、野生酵母外,还含有一些不利于有益菌生长繁殖的杂菌,特别是一些病原性微生物的存在,除了干扰有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外,其大量繁殖还会对黄酒的食品安全性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抗病原性微生物
传统绍兴酒药一般在农历6月份天气最炎热的时候制作,等到农历立冬前后天气较为凉爽时,制作淋饭酒母时作为糖化发酵剂使用。在酒药制作完成到使用这长达3个月左右的存放期间,由于气温较高,病虫害较多,且酒药中含量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是病虫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制作完成的酒药如果没有自身的防虫功能,很容易受到病虫的侵害。而蓼属植物大多都具有杀虫、拒食、驱避活性,辣蓼在很早就被人们用做杀虫剂。其杀虫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蓼二醛等倍半萜烯类化合物,例如从辣蓼叶中提取的一种左旋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蓼二醛,对昆虫有很好的拒食活性, 对蚜虫、粘虫、小菜蛾、菜青虫和稻飞虱以及杂拟谷盗等多种害虫有效。另外,研究中发现,辣蓼含有的另一种二醛倍半萜类成分沃伯格醛也有明显的拒食活性。 【生境分布】生于近水草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分布南北各地。
【功用主治】消肿止痛。治肿疡,痢疾腹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性状】
性状鉴别 茎直径约至6mm;表面有紫红色斑点。叶上面中央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无毛或被稀白色绵毛,下面密被白色绵毛,有腺点;托叶鞘无缘毛。圆锥花序,花密生;花被4裂,有腺点。气微,辛、辣。
以叶多、带花、味辛辣浓烈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①上表皮多列性非腺毛较多,长80-273μm;单细胞非腺毛较少,长约至1120μm,直径约7μm,基部常有一短细胞并生;腺毛较多,头部类圆形或椭圆形,4-15个细胞,直径27-36μm。②下表皮单细胞非腺毛众多,腺毛偶见。③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选方】治痢疾:辣蓼一把。晒干,浓煎温服。(性味以下出《江苏药材志》)
辣蓼草(水蓼)
特征及用途:一年生草木,高约半米,多分枝,节部膨大,茎红色或青绿色。叶互生,披针形,长5~7厘米,上面中肪两旁常有人字形黑纹,揉之辣味。花淡红色,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果小,熟时褐色,扁圆形或略呈三角形。喜生于湿地、路旁、沟边。夏秋采集。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可防治肠炎、烂鳃病。
用使方法:50公斤鱼每天用干草0.5公斤(鲜草1.5公斤),切碎用水煎煮,拌入饲料投喂,每日一次,连喂3~6天为一疗程。50公斤鱼或每万尾鱼种,每日用0.5~1公斤干粉拌饲料或制成颗粒药丸投喂,每日一次,投喂3~6天为一疗程。
C. 辣蓼草以什么相恶相反
辣蓼草别称酸模叶蓼、旱苗蓼、大马蓼等,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入药具有解毒、健脾、化湿、活血、截疟的功效,对疮疡肿痛、暑湿腹泻、肠炎痢疾、小儿疳积、跌打伤疼、疟疾等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辣蓼草的功效与作用吧!
辣蓼草的功效与作用
辣蓼草的药用功效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心、大肠经。
【功效】解毒,健脾,化湿,活血,截疟。主治疮疡肿痛,暑湿腹泻,肠炎痢疾,小儿疳积,跌打伤疼,疟疾。
辣蓼草的功效与作用
辣蓼草的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辣蓼草用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与麦角相似,但作用较弱。
2、抑菌作用:辣蓼(品种未鉴定)煎剂20~60%对各种痢疾杆菌于试管内均有抑制作用。
3、杀虫作用:新鲜或干燥辣蓼全草的流浸膏或煎剂涂于皮肤,能预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4、其他作用:水蓼挥发油能扩张血管而有降压作用,挥发油具有降低子宫和小肠平滑肌张力的作用。
辣蓼草的功效与作用
辣蓼草的药用选方
1、治大肠下血:辣柳草一两,同猪肉炖服。每隔十日再服一次。
2、治痢疾:辣蓼根八钱,水煎,糖调服。
3、治胃气痛,痧气腹胀痛:鲜辣蓼枝头嫩叶三钱,捣烂,加冷开水一大盅,擂汁服。
4、治疟疾:辣蓼叶、桃树叶等分。研细末,用水、酒和制成丸。每日早晚各服一钱,温开水送下。
5、治牙痛:鲜辣蓼四两,水煎,频频含漱。
6、治跌打撞伤,局部青紫肿痛:鲜辣蓼,同米酒或甜酒酿糟捣烂敷。
7、治扁桃腺炎:辣蓼茎叶适量,捣汁加温开水含漱。
8、治关节炎:辣蓼叶适量,开水泡片刻后搓揉痛处。
D. 辣蓼草与艾叶能并用吗
为什么要并用啊?
辣蓼草,亦名水蓼、柳叶蓼、水胡椒、绵毛酸模叶蓼、柳叶大马蓼。始载《新修本草》。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干燥全草。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
【主治】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于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E. 辣蓼的性状与作用如何其用法与用量怎样
【性状】辣蓼,别名,辣蓼草,为蓼科植物辣蓼及水蓼全草或根。两种均为1年生草本。【作用与用途】辣蓼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鞣质及黄酮类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有止血作用。水产病害防治中可用于防治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竖鳞病、烂鳃病、赤皮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和草鱼出血病等。【用法与用量】(1)内服:以120克/100千克体重用药量,煮沸10~15分钟,连汁带渣拌料投喂,连用5~7天。
(2)浸浴:以70克/米3用药量,煮沸10~15分钟,浸浴1~2小时。
F. 鲜白辣蓼的釆收加工与功效有哪些
中药材白辣蓼又称作“辣蓼草”;也有地区称作:酸模叶蓼; 辣蓼; 苦蓼大马蓼; 旱苗蓼; 中药辣蓼草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夏,秋间采收,晾干。白辣蓼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健脾;化湿;活血;截疟。主治疮疡肿痛;暑湿腹泻;肠炎痢疾;小儿疳积;跌打伤疼;疟疾。
G. 辣蓼草的药用信息
(《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
【植物形态】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
【附注】同属植物辣蓼、水蓼、假长尾蓼和本品的全草,在不同地区均作辣蓼入药。
【药理作用】辣蓼(品种未鉴定)煎剂20~60%对各种痢疾杆菌于试管内均有抑制作用。新鲜或干燥辣蓼全草的流浸膏或煎剂涂于皮肤,能预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性味】辛,温。
H. 它比辣椒还辣,全身都是宝,不识货的人当它是野草,能拿来晕鱼吗
辣蓼草,一种不值一提到常常被别人当做杂草的花草。尤其是在南方地区,辣蓼草长得矮小,被绿色植物遮盖,或者长在田野里,或者生长在灌木丛中,经常可以看到,从发育到盛开,都不被重视。
事实上,辣蓼草的叶片,大伙儿难以辨认出,但辣蓼草的花朵,大伙儿就可非常容易看出。这是一种盛开十分好看的植物,桃白色的花一串一串放在草根创业上,颜色艳丽,一整片一整片全是。
看到这样的花,你就能够认出来是辣蓼草。花瓣和叶片全是酵母原料,而叶片摘下留着,家中炖乌鸡炖鱼时再加上几块,也有去腥、增辛辣的功效,可以说全身上下都是宝贝。在小的时候,辣蓼草是每家每户寸土必争宝贝。
现在的辣蓼草,好多人不遇见了。酵母能用谷类、新鲜水果制作,酿醋也有新加工工艺,哪怕是朝天椒也成为了大家最喜爱的甜味蔬菜水果,而辣蓼草,这类之前守候村里人已久的绿色植物,沦落为杂草,无人知无人识,太遗憾了。
I. 辣蓼有什么作用
辣蓼的功效与作用
性温;味辛;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解毒;除湿。主肠炎;菌痢;无名肿毒;阴疳;瘰疬;毒蛇咬伤;风湿痹痛。
禁忌孕妇忌服辣蓼。
中药白辣蓼是蓼科植物长鬃蓼的全草。中医认为白辣蓼有解毒、除湿的功效与作用。
辣蓼又叫辣蓼草,辣蓼为蓼科蓼属植物辣蓼及水蓼,以全草或根、叶入药,辣蓼有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的功效,孕妇忌服辣蓼。 别名:辣蓼草
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辣蓼的选方
治大肠下血:辣柳草一两,同猪肉炖服。每隔十日再服一次。(《贵州中医验方秘方》)
治痢疾:辣蓼根八钱,水煎,糖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治胃气痛,痧气腹胀痛:鲜辣蓼枝头嫩叶三钱,捣烂,加冷开水一大盅,擂汁服。
治疟疾:辣蓼叶、桃树叶等分。研细末,用水、酒和制成丸。每日早晚各服一钱,温开水送下。
治牙痛:鲜辣蓼四两,水煎,频频含漱。
治跌打撞伤,局部青紫肿痛:鲜辣蓼,同米酒或甜酒酿糟捣烂敷。(③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治扁桃腺炎:辣蓼茎叶适量,捣汁加温开水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治关节炎:辣蓼叶适量,开水泡片刻后搓揉痛处。(江西《草药手册》)
辣蓼的不良反应
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无毒。
临床观察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和大剂量(6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不良反应。
辣蓼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辣蓼。
J. 辣蓼的作用
辣蓼,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含有苷类和鞣质。具有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的治疗;外用于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1.杀虫止痒
辣蓼有杀虫止痒的功效,可治疗疥癣、皮肤湿疹。《本草求原》:"洗湿热癍癞,擦癣。"《纲目》:"杀虫。"
2.解毒消肿
辣蓼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可治疗脚痛成疮、毒蛇咬伤。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唐本草》: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3.散瘀止痛
辣蓼有散瘀止痛的功效,对脘闷腹痛、血滞经闭痛经、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等症有疗效。可同米酒或甜酒酿糟捣烂敷。《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
4.祛风利湿
辣蓼有祛风利湿的功效,可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等症。治关节炎,辣蓼叶适量,开水泡片刻后搓揉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