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眼身法步为京剧的五种手法,唱念做打为京剧的四种手段。
手、眼、身、法、步。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几种技术的规格和方法。对此,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钮骠先生说:前辈艺术家曾说过,“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 源,步为根。”其中“法”是指戏曲表演所不能背离的规矩和法度,否则就不是戏曲了。它是演员在舞台上展现戏曲表演意境和神韵的技法。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② 京剧的基本动作
1 打 袖
准备姿势:叠袖。
动作说明:右手用袖法中尸打”的方法,使右水袖直去直陈地飞飘起来。身向左前侧,目视右前侧。
此动作,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怒斥或不悦的情绪动作。
2 正搭臂袖
准备姿势:叠袖。
动作说明: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右踏步,左手用袖法中“挑”的方法,将左水袖向左旁侧扬出;随即右手用袖法中“挑”的方法,将右水袖向左旁侧扬起,待右水袖下落时即搭在左臂上。身向右前侧,目视左前侧,亮住相。
此动作常作为人物行走或叙事时的情绪动作。
3 反搭臂袖
准备姿势:叠袖。
动作说明:左手上撩举起齐左耳高.,右手翻腕将水袖抓在手中,目视右手。随即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右踏步,同时右臂向后背,右手用袖法中“打”的方法将右水袖向左臂上方直抛去,当右水袖下落时顺势搭在左臂上即成反搭,左手坐腕掌翘。-身向右前侧,目视左前侧下方,亮住相。
此动作,常用于人物观望时的亮相。
4 搭肩袖
准备姿势:叠袖。
动作说明: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右踏步,右手向后背去,同时左手用袖法中“挑”的方法,将左水袖向右上方扬起,继之水袖下落时即搭在右肩上;身向有前侧,目视左前侧下方(见图54)。-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左踏步,同时左手将水袖抖下;随即用袖法中((挑”的方法,将右水袖向左上方扬起,水袖下落时顺势搭在左肩上(要眼随手走);趁势左手用袖法中“撑”的方法,将左水袖上撩撑起;身向左前侧,目视右前侧,亮住相。
此动作,常作为人物思索,观望时的情绪动作。
5 站抱肩袖
准备姿势:叠袖。
动作说明: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右踏步,双手抖袖(要眼随手走),随即将右水袖搭在左臂上,顺势左手向右盖去将左水袖搭在右臂上,双手成抱状。身向右前侧,目视右前侧,亮住相。
此动作,常作为人物不悦、畏寒的情绪动作。
6 卧抱肩袖
准备姿势:叠袖。
动作说明:双手抖袖(要眼随手走),随即双手同时用袖法中“扬”的方法,将两水袖自胸前各向其左右方向飞起翻折;顺势双手向胸前收拢,将右水袖搭在左臂上,继之将左水袖搭在右臂上,双手成抱状,同时双腿徐徐下蹲成左盘卧式。身向左前侧,目视右前侧下方,亮住相。
此动作,常用于表现人物看物、寒冷及行走艰难之状。
7 绕 袖
准备姿势:右踏步站,两水袖叠好,左手轻按在胸窝前,右手向后背起,身向右前侧,目视左前侧。
动作说明: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左踏步,将左手上撩至齐耳高约成举掌状(要眼随手走),同时右手抖袖后即自里向外翻动手腕盘绕成∞字形。随即右手用袖法中“掸”的方法,将水袖向右胯后方掸去;右手扣腕、掌心朝上、指尖朝后,眼看右手。顺势右手弹腕指尖向前挑去,将右水袖向前掸出。身向左前侧,目视右前侧。
此动作,常作为人物激愤、喜悦的情绪动作。
8 盘 袖
准备姿势:左踏步站,左手撑袖,右手叠袖放于胸前,身向左前侧,目视右前侧。
动作说明:右手自胸前向右外方平推半弧圈,待右手推到右胸前时,立即翻腕变手背朝下指尖向右,目视右手。随即右手腕翻转自右外方向右胸前缓成3/4弧圈后成摊掌,目视右手。顺势右手向右后方扣腕将右水袖向后掸去,目视右手。随之右手用袖法中“掸”的方法,将右水袖向右旁侧掸去,身向左前侧,目视右前侧。
此动作,常用于表现人物喜悦、悲愤的心情。
③ 恰恰舞步怎么走
1、源于墨西哥,4/4音乐,每分钟30-32小节,4小节前奏,第一拍动胯,第二拍动脚,第四拍完成恰恰;第一拍为重拍,四拍走五步,不可有起伏。
2、特性:音乐有趣,舞态花哨,步法利落紧凑,它的舞步源于爵士,爵士舞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爆发力,就是因为它更强调主力腿跳舞法。
恰恰恰是拉丁舞中的新秀,是从一种名叫曼波舞的舞蹈发展而来的。紧随着曼波舞的出现,另一种节奏就繁荣起来,最终风靡全球,它就是恰恰恰。它的音乐比曼波舞稍慢一点,节奏也更简单明快。恰恰恰带给人一种快乐,轻松,逗趣,还有点聚会的氛围。后被简称为恰恰。
恰恰恰舞(Cha—Cha—Cha)乃是所有拉丁舞中最受欢迎的舞蹈,音乐很容易辨认,旋律音符通常是短音或是眺音。音乐节拍为4/4拍,有时2/4拍,虽然恰恰恰舞曲经常演奏着每分钟34小节的节奏,其实最理想的节拍是每分钟32小节。
恰恰恰舞是古巴的舞蹈,与伦巴舞一样,古巴舞者以音乐的第二拍开始前进或引导。男士方面,正确的方法是两脚稍微分开站立,重心置于左脚,第一拍时,以右脚向右侧跨一小步(女士相反),然后以左脚前进(女士右脚后退)进行基本动作,节拍数法有:“慢,慢,快快,慢” 、“踏,踏,恰恰恰”和“2,3,4,1”所有的舞步都是这种数法。英国有些舞者在舞厅里仍是以音乐的第一拍开始左脚前进,数为“l,2,恰—恰—恰” ,这种方法对初学者较易学。不过上述的数法“2,3,4,1”仅用在由舞蹈教师协会所举办的考试和竞赛。
握持:恰恰恰舞的握持与桑巴舞一样,开放式握持(0pen Hold)和扇形位置(Pan Position)与伦巴相同。
脚步动作:脚步动作与伦巴相同,以脚底出去,随即整个脚底着地。不用脚跟引导。
恰恰舞的基本步法主要是前后步、左右转舞步、合并舞步等,最基本的步法是前后步,步法分男士和女士,男士与女士步法动作一致,方向相反。
最基本的步法是前后步。前进时,左脚向前,右脚略横步,左脚并右脚点步;后退时左脚后退,右脚后退,左脚略横步,右脚并左脚点步,右脚向前。在跳舞过程中,一般男士前进时,女士在后退。
左右转的步法包括左转和右转。向右转时,先出左脚,左脚前迈,向右进行180度转身,右脚横出一步,左脚并右脚点步,左脚向前一步。向左转时,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合并舞步是左右移动的舞步。向左边移动时,左脚左迈,右脚也向左走一小步,左脚再次向左迈,右脚保持不动。向右边移动时,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如何跳好恰恰舞的六个基本步伐
重心在直的那条腿上,这样步伐才能更利落紧凑。恰恰的第一拍是长拍,第三拍是重拍。
1)恰恰走步这是前后走的步子,节奏为2-3-4-1,向前迈步时,重心在前脚,后脚脚尖着地、脚背绷直;向后退时,重心在后脚,前脚脚尖着地、脚背绷直。在基本动作练习时,移动左脚时,右边手腕带动上臂向内下方画圈后打直;移动右脚时,左臂向内下方画圈后打直。颈椎要向上用力,肩部下沉,手臂呈自然随节奏运动,不要贯穿太多的力量。腰部肌肉收紧,胯步随着脚和地面对抗而产生的力的方向而运动。
2)并合步并合步是恰恰的基本步,其实是横向的步伐,由于脚下与地面的对抗,得到了胯部的左右转动。左脚先向左迈出,然后右脚跟随,左脚再次向左迈出,右脚不动。这个节奏就是常说的“恰恰恰”。
3)定点转定点转的节奏为最基本的2-3-4-&-1,定点转是分为两个动作完成360度旋转的。一条腿如右腿直立,第一拍时左脚从前面穿过身体,迈向身体右侧,这个节奏结束时身体向右旋转180度,左脚直立;第二步原地换重心,即右脚直立。然后左脚从后面向左侧打横,完成“恰恰恰”的并合步。其中旋转的节奏为2-4,并合步为4-&-1。旋转时注意扭头。
4)纽约步纽约步的节奏也为2-3-4-&-1,脚下和时间步、方步类似,先一条腿如右腿直立,左腿半脚掌着地。第一拍时左脚迅速从前面穿过身体,迈向身体右侧,左腿直立,右腿稍弯曲,右腿膝盖去贴紧左腿膝盖,右脚半脚掌着地,此时为半重心状态,重心在左右脚之间而偏左腿处,这个动作叫做 “CHECK”。此时左臂整个向后上方打直,呈现一个类似于京剧“亮相”的动作,这个“2”的节奏时间要稍微长一些。下个节拍右腿蹬直,重心到达左右脚之间。然后左腿从前方迈回,完成合并步。
5)时间步 时间步是原地的重心转换,后跟着一个合并步。
6)方步方步是两步合成一个十字形的步伐。第一步先左脚上前,完成“CHECK”,然后回来完成向左的并合步,结束时重心在左脚。第二步右脚向后方撤出,重心直接换到右脚,然后右脚上前,完成反向的合并步。伦巴中的扇形打开是套路中常用的过度动作,而在恰恰舞中,扇形打开也是最常用的动作之一,跳好这个步子就显得至关重要。这里的节奏以“2-3-恰-恰-&-1”为一个小节
④ 恰恰的基本舞步有几个
恰恰的6个基本舞步介绍如下:
1、恰恰走步
前后走的步子,节奏为2-3-4-&-1,向前迈步时,重心在前脚,后脚脚尖着地、脚背绷直;向后退时,重心在后脚,前脚脚尖着地、脚背绷直。
基本动作练习时,移动左脚时,右边手腕带动上臂向内下方画圈后打直;移动右脚时,左臂向内下方画圈后打直。颈椎要向上用力,肩部下沉,手臂呈自然随节奏运动,不要贯穿太多的力量。腰部肌肉收紧,胯步随着脚和地面对抗而产生的力的方向而运动。
2、并合步
并合步其实是横向的步伐,由于脚下与地面的对抗,得到了胯部的左右转动。左脚先向左迈出,然后右脚跟随,左脚再次向左迈出,右脚不动。这个节奏就是常说的“恰恰恰”。
3、定点转
节奏为最基本的2-3-4-&-1,是分为两个动作完成360度旋转的。
一条腿如右腿直立,第一拍时左脚从前面穿过身体,迈向身体右侧,这个节奏结束时身体向右旋转180度,左脚直立;第二步原地换重心,即右脚直立。然后左脚从后面向左侧打横,完成“恰恰恰”的并合步。其中旋转的节奏为2-4,并合步为4-&-1。旋转时注意留头。
4、纽约步
节奏也为2-3-4-&-1,脚下和时间步、方步类似,先一条腿如右腿直立,左腿半脚掌着地。
第一拍时左脚迅速从前面穿过身体,迈向身体右侧,左腿直立,右腿稍弯曲,右腿膝盖去贴紧左腿膝盖,右脚半脚掌着地,此时为半重心状态,重心在左右脚之间而偏左腿处,这个动作叫做“CHECK”。
此时左臂整个向后上方打直,呈现一个类似于京剧“亮相”的动作,这个“2”的节奏时间要稍微长一些。下个节拍右腿蹬直,重心到达左右脚之间。然后左腿从前方迈回,完成合并步。
5、方步
方步是两步合成一个十字形的步伐。第一步先左脚上前,完成“CHECK”,然后回来完成向左的并合步,结束时重心在左脚。第二步右脚向后方撤出,重心直接换到右脚,然后右脚上前,完成反向的合并步。
6、时间步
时间步是原地的重心转换,后跟着一个合并步。预备动作:左脚重心,右脚打开。也可以将右足放后,脚掌着地,脚背崩直。
(4)京剧常用走步方法扩展阅读:
恰恰舞与伦巴舞一样,古巴舞者以音乐的第二拍开始前进或引导。
男士方面,正确的方法是两脚稍微分开站立,重心置于左脚,第一拍时,以右脚向右侧跨一小步(女士相反),然后以左脚前进(女士右脚后退)进行基本动作,节拍数法有: “慢,慢,快快,慢”、“踏,踏,恰恰恰”和“2,3,4&,1,所有的舞步都是这种数法。
英国有些舞者在舞厅里仍是以音乐的第一拍开始左脚前进,数为“l,2,恰—恰—恰” ,这种方法对初学者较易学。不过上述的数法“2,3,4&,1”仅用在由舞蹈教师协会所举办的考试和竞赛。
握持:恰恰恰舞的握持与桑巴舞一样,开放式握持(0pen Hold)和扇形位置(Pan Position)与伦巴相同。
脚步动作:脚步动作与伦巴相同,以脚尖出去,随即整个脚底着地。不用脚跟引导。
恰恰舞由于伴奏舞曲及舞步速度轻快,因而具有活泼、热烈而俏皮的风格特点。它的步法音乐每小节四拍走五步:慢、慢、快、快。慢步一拍一步,快步一拍两步。
跳每个舞步都应该在前脚掌施加压力,膝部稍屈、当重心落到某只脚上时,脚跟放低,膝部伸直,臀部随之向侧后方摆动,另一条腿放松屈膝。臀部的摆动要明显,只是在跳快步时可不必强调。
恰恰舞的重点,强调的是内部扬脚部,舞结构的编排不可过多长距离的移动,并在组合舞包含现场观众直接面对面舞蹈的舞,而每个动作节拍的配合相当重要。
⑤ 京剧旦角脚步的走法
梅派脚步的特点:
梅先生本身的天赋条件好,他所表现的剧中人物,大多是以青衣为主的宫廷贵人、娘娘、公主或大家闺秀。因此他创造的脚步,是以端庄大方为特色,和一般青衣脚步不一样。
梅派脚步起步幅度稍大,是腰柱提起,起步的一只脚离地少许,然后脚跟徐徐落地,带动上身,随着腰摆动方向,轻轻地颤动一下,这种颤动是很微小的,使得人眼刚能看出,给人似有似无的感觉,随之起步的脚掌压步而下,再起第二步。这种走法看起来给人以大方、华贵有气派、有风度的美感。这种脚步与走法用在大家闺秀的人物身上,给人以娇柔、嫩弱、轻盈之感;若用在宫廷华贵人物身上,就给人以尊贵、高傲、端庄的感觉。
这种脚步别有风度,给人一种美感。其特征是:起步有弹颤力,但不能蹲窜,因为主力腿不弯曲,如掌握不住,这种微妙的走法是不易走好的,更谈不上恰如其分地掌握和运用。梅先生也不是每一个起步都这样走,他是根据不同的戏中的不同人物的需要而用的,这是梅派脚步精华之处。
程派脚步的特点:
程先生体形高大魁梧,而他所表演的却大多是古代贫弱女子或纤细华贵的妇人形象。为了缩短本人与人物形体上的距离,程先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脚步。这种脚步很吃功夫,开步幅度大,两脚距离较远,迈步的主力腿向下弯曲,起右脚时,身体随着腰部向左倾斜约二十五度,然后脚掌用力压步,向前推进,主力腿跟步时,仍然要弯着一点,这种脚步,走起来除脚腕用力外两小腿肚也要用劲。
有些人说程先生走的是八卦步,实际上程先生是采用了太极拳的步法,加以美化用在自己所创造的脚步上了。用这种脚步表演人物,出现在舞台上时,使人感到人物形象较扁瘦,因为他出现在观众面前几乎都是侧面的。这种脚步柔中有刚,使人感到剧中人物朴实、大方、温柔、深沉,并带有忧郁感。程先生充分发挥戏曲艺术中的阴阳子午式的作用,他本人虽高大魁梧,但出现在舞台上,却是一个个古代妇女形象,演什么像什么。
尚派脚步的特点:
《汉明妃》是尚先生的拿手好戏,他大多扮演一些巾帼英雄和女中豪杰的角色,因此他的脚步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尚派脚步的起步落脚,脚跟着地比较实和稳,脚掌压下去时,前脚掌与脚指也接着用力压下,这时上身也要随之略微向前倾斜一点,这是慢步的走法。
在走快步(圆场)时,一般是在亮相后或是出场的时候,他用曲腿、压步、存身、长身的跑法,也就是开步跑圆场时,两腿都要弯曲压快步,这时身体向前左方向倾斜,上身略扣,随之两腿逐渐伸直,接普通圆场跑法,上身要随着慢慢直立,然后长身,这样的脚步,给人感觉是刚劲、挺拔、有力、冲击力强,立度大,充满着活力。这种脚步。用在人物身上,特别是人物刚一出场时,会使人感到明快、洒脱、富有生气,很能表现出人物的气质。快步的走法,尤其在表现将帅出征等起霸、走边、趟马的程式和开打的场面中给人以有暴发力、有战斗力,能表现出古代巾帼英雄那种勇猛、敏捷、战之必胜的英雄气概。
荀派脚步的'特点:
荀派的脚步看上去较随便,步子大而且快,有些接近现代人们的走步,有时也会全脚落地。他所以要创造这种特殊的脚步是根据他所扮演的人物的需要。他大多扮演的角色是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地位平常的少女等等。他的脚步用在人物身上能体现出活泼、正直、潇洒、热情奔放、生气勃勃的性格特征。。
另外他为了刻画女孩子的特殊心理,还用了后拉脚拖腿的慢步走法。他运用戏曲程式“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的表演规律,创造出具有独特走法的脚步:欲往前走时,开步较大,两腿拉开距离,上身和后腿往后一拉,并稍停顿一下,前腿脚尖稍微一翘,然后往前起身,起步前进,这种走法不但美,而且既帅又漂亮,能够灵活的掌握节奏,运用自如。
上述四大名旦派别脚步的一些特点,从中能看出脚步对剧中人物、性格、年龄、特征有重要的密切关系。我之所以要列举四大名旦脚步走法的特点,无非是要说明脚步的重要性。
旦角脚步的走法与用法:
一、旦角脚步:
基本上可分为青衣脚步、花旦脚步、彩旦脚步、老旦脚步、圆场步。如果再细分一点,还可有闺门旦脚步、刀马武旦脚步和花衫脚步(彩旦脚步和老旦脚步,在此就不谈了)。
1、青衣脚步:
“旦角脚步要学孔雀的美”,这就形象地说明所有旦角脚步的基本步法要求,也叫基础脚步。开蒙时就用,它的要领口诀是:“头正眼平肩放松,收腹立腰不挺胸,迈步要稳不提胯,压掌劲在脚脖中”。
要求是:走起来脖颈直立,眼睛平视前方,两肩松弛,腰部直立撑住劲,收小腹,闭住胸,起步脚迈出离主力后脚尖最多半步,开步时,身子要稳不出胯,不提胯,落脚时脚跟徐徐着地,身子随同前移,随脚跟落地脚掌用力压下(也叫压着步),全脚落地,这时起步落地的脚似鲤鱼打挺状(头仰身有弯),关键是脚腕撑住劲,这样走起来上身稳,不会忽高忽低,脚下轻而有力,训练时需从慢到快的进行。
另外,略谈一下醉步:其基本步法仍是青衣脚步,醉步的起步时上步交叉应大些,如上右脚,要往左前方迈出半步,步档要大一些,上步时上身右后斜一些,和上步的方向正相反,主力腿(指没上步的腿)撑住劲,在压步落前脚时,身子要随之往左前斜,身子虽是后起的,但要比先起的右脚先落,紧接后脚马上跟半步,落在起步脚的中间,分量应稍重些,支撑住上身,身子摇摆,使人有站不稳的感觉,这种脚步是酒醉的专用脚步。
2、花旦脚步:
它的要领口诀是:“基础脚步还要走,腰柱扭摆稍动头,松肩垂臂如弯柳,肘臂摆动兰花手”。
走起来要求是:以青衣脚步为基础,节奏上需轻快一些,脚下的步子要和头、眼、腰、臂、手密切配合协调,腰撑住劲,柱骨扭动,指使头部微微摆动,眼睛提神抬上眼皮,面颊骨上提(这样才能产生笑眼),双膀自然下垂,两肘外撑有弯圆度,两腕稍翘,兰花手指或兰花拳,或一手作卡腰状,一手摇摆也可,不论单臂或双臂的摆功都要在身子的前方横摆,幅度不易过大(这里讲的摆动是一般花旦的摆臂,不包括派别摆臂法)。
3、圆场脚步:
口诀是:“头拔立腰线一条,开步小腿要紧例,膝盖夹紧步要小,犹如帆船水上漂”。
圆场是哪一行当都要使用的,基本步法仍来源于青衣的基础脚步,要领是:走时头心向上拔,眼看正前方,上身要稳,提上中下三气,迈步档矩要小,起步脚落在主力腿的脚心处(也就是半脚),大腿带动小腿紧迈,这样圆场才能快、平、稳,跑起来似脚下有车轮在转动着前进,脚掌用力压步行走起来又如帆船在水面上顺流而漂,从而显示出圆场的美感。
4、刀马、武旦脚步:
这一行当没有专用脚步,只谈两点①其基本步法仍离不开青衣脚步,但必须熟练自如。在文场戏中走起来脚步速度应加快,有力,手势一般是掐腰,按掌提甲式:在舞蹈和武打时用圆场步,脚下需熟练轻快,上身和双臂要舞动自如。②侠客脚步:这种特用脚步与青衣脚步有区别,它采取了一些男性脚步的特征,走法是:起步时脚尖向外斜,踹脚后跟,迈步稍开胯,落脚步档大,相当于自己的一脚距,落于自身斜前方,压步下脚要快而有力,上身随起步的脚要斜摆开一点,开步的脚略有小画圈的意思,走起来潇洒。这种脚步只能起着点缀的作用,不能在全剧中老用。如:《悦来店》一剧中,十三妹自报家门一场,再接三勒马前的一句唱后面可以走几步。又如:何玉凤到悦来店找安公子上场的“大锣水底鱼”时也可走几步,用这种特殊脚步来展现人物性格。
5、闺门旦脚步:
这个行当也没有专用的脚步,此行当是在青衣和花旦行当之间的一行,应以青衣为基础的脚步再运用花旦的头、腰、臂的配合,要注意双臂摆动不能过高,幅度不要过大,都要低于花旦的摆动幅度,在起步时要把起步脚稍高提一点,让彩鞋的穗头轻轻踢起衣裙。
6、花衫脚步:
这个行当路子较宽,基本可属青衣、花旦、刀马旦之间的行当,因此它的脚步的路子不死板且宽,可根据剧中不同情节运用各种不同脚步。
二、练法:
我们专业艺术学校在训练脚步方面,应采取上大课集体训练基本步法(青衣脚步、花旦脚步、圆场功),其它几种脚步需根据剧目角色的要求,由排戏主教老师教授。
三、用法:
不应死板套用,也不应只限于派别剧目才能运用派别脚步,而应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和要求出发,恰到好处地吸取各种派别脚步的精华。如演身分高贵的人物或千金小姐类型的人物,就可采用梅派步法;如演小姑娘和一般少女类型的人物,就可以运用荀派的步法;如演悲苦贫困之类的,人物角色,便可多采用程派的脚步走法;如演的人物角色舞蹈和武打动作较多,就可用尚派的脚步。假如演员身体较胖而又需扮演少女之类的角色时,就可根据自身条件,用程派的侧身蹲(音cun)腿的方法结合荀派的脚步走法,这样即能弥补不足又能达到较为完美的效果。
具体举一例:如《白蛇传》一剧白素贞是青衣花衫应工的角色,此角色表演上涉及面较宽,所以在脚步的运用上也就比较多,剧中前几场(“游湖”、“结亲”),就可以用闺门旦和荀派后拉腿的步法;“端阳酒变”和“合钵”两场戏。就可使用梅派的步法,即可体现白素贞婚后的幸福美满,也能表现端庄、大方的形态;在“断桥”一场中可以采用程派的步法,能够表明白素贞不顾艰难困苦追求幸福自由及身怀有孕、柔肠寸断的情景。柔中带刚的脚步能够为表现人物处境、心情起烘托作用,增强和充实表演手段;“盗草”、“金山寺”两场是全剧的武打、舞蹈场面,可使用尚派的快步走法和熟练的圆场步,即能体现出白素贞舞蹈动作的优美和武打招数的敏捷,也能表现她有经过千年修炼的一身好武艺。
由此可见,只有熟练地掌握各种脚步的走法,在表演各种不同的人物时,才能自如地运用,为塑造人物所用。
旦角鞋:一般分为三种(常见常用)。彩鞋、旗鞋、战靴。
步法:(共四种)
旗鞋步:左脚勾脚尖,直迈一步,同时摆动右臂,左脚满脚落地。右脚稍掂起,随即右脚勾脚尖,直迈一步摆左臂,动作中立腰、平视、头不晃,两脚交替直迈前行。
花梆子步:双脚抬起,脚掌着地,左向右做横向移动,也可向前也可向后。
云步:双脚并拢,先脚跟分开,脚尖相对脚尖再分开足跟相对,连续反复,使身体向左右横向移动。向左时,右脚为着力点,向右时,左脚为着力点。
老步:两腿间距离与肩宽等,双膝微曲,脚尖稍外,背稍弓,胸内含,脚跟掂起,在抬脚掌,向前迈步,两脚落地,迈左脚时晃右臂,晃左臂时迈右脚。
跑圆场:步法要小,腰直而不晃动,双目平视直看,左臂手背放在腰部,右臂向外平直,手掌心向外(兰花指)与膀平直。
平时练功时的步法是:先左脚尖抬起后落在右脚心部,再抬足跟,这样左右脚反复地走(口诀是,脚尖脚跟左右行;脚着地时是,脚跟脚尖脚后跟)。
⑥ 京剧它的基本表演手段有哪些
京剧表演的艺术手段主要有五种:手 眼 身 法 步.
手指各种手势动作,眼指各种眼神表情,身指各种身段工架,步指各种形式的台步。法则总指上述几种表演技术的规程和法则。程砚秋所倡之五法为:口手眼身步,口指各种发声的口法。余者与上述同。可与上说并存。是戏曲演员必备的表演技艺和基本功。唱做念打四种表演要素与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法合称为“四功五法”,是戏曲演员的基本艺术修养。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⑦ 京剧里迈的步子叫做什么
京剧里迈的步子是“台步”。台步是演员在舞台上走路所用的艺术化的步伐。在京剧中,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以及规定情景的差别,台步也各有不同,如云步、蹉步、醉步、跪步等等。
旗鞋步:左脚勾脚尖,直迈一步,同时摆动右臂,左脚满脚落地。右脚稍掂起,随即右脚勾脚尖,直迈一步摆左臂,动作中立腰、平视、头不晃,两脚交替直迈前行。
花梆子步:双脚抬起,脚掌着地,左向右做横向移动,也可向前也可向后。
云步:双脚并拢,先脚跟分开,脚尖相对脚尖再分开足跟相对,连续反复,使身体向左右横向移动。向左时,右脚为着力点,向右时,左脚为着力点。
老步:两腿间距离与肩宽等,双膝微曲,脚尖稍外,背稍弓,胸内含,脚跟掂起,在抬脚掌,向前迈步,两脚落地,迈左脚时晃右臂,晃左臂时迈右脚。
四功五法是戏曲界经常说的一句术语。四功,就是唱、念、做、打的四项基本功,是戏曲舞台上一刻也离不开的表演手段。五法,一般是指手、眼、身、法、步。
⑧ 京剧里都有哪些动作
京剧里的动作包括手、眼、身、步这四种基本艺术手段,也称为基本功,而它们的动作各有不同,以下一一列举。
一、手。京剧里的手式达三十五种之多,主要是“指、掌、腕、肘、臂”的应用。注重手指、手掌、手腕、拳、膀臂的练习。
手指的动作与造型有单指、双指、剑指、兰花指、气指、怒指、心指、弹指、赞指、贬意指、朝天指、托月指等。指与手式的语汇有用以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情节的有,指天、地;指你、我、他;用指示意来呀、去吧、害羞、唱茶、饮酒、吃饭、哭、笑、怒、这儿疼、那儿酸等等。手掌的动作与造型有瓦楞掌、虎爪掌、兰花掌、荷叶掌、撩掌、按掌、端掌、立掌、砍掌、缓掌、撒掌等等。各个行当的要求各有不同。
同样的,还有膀子、腕、臂等表现手法。总之,手的功法非常重要,更需要深入研究和继承发扬。
二、眼。要做到“手要能语,目要能言”必然联系到“眉攒怎样凝神、眼怎样聚神、眼皮怎样睁、眉尾怎样挑、眼要灵活、活而不散”等技巧问题。
如在表演中我们经常看到的眼神有:转眼、笑眼、媚眼、怒眼、呆眼、泪眼、惊眼、对眼、倦眼、斜视、鄙视、醉眼、凶眼等等。“身段八要”第三要的要求是“眼先引——做各种状态用眼睛先做引导”。
三、身。是指表现人物的各种身段姿态。“身”的主要类别是:头、肩、背、胯、腰。身的功法集中在人的躯干部分,各部分的协调训练很有些难度,舞台上所作的身段、舞蹈、技巧美不美、顺不顺必须在协调性上下一番功夫。
如腰部运用是“身”法的核心。演员在舞台上,穿不同的行头,演不同的角色,做各种舞姿是灵活多变的,动作中心点是腰,腰连接着脊背和下腹,腰部用力不正,将破坏动作整体美感,还会使演员落下毛病。腰在舞姿中的基本要求是“立中含劲”。腰部协调训练达到“立(挺拔)中蕴含着内劲”,上下身才有了杠杆,各种舞蹈动作中才会有支柱。
四、步。指舞台上的各种步法。指腰部以下,包括“腰、腿、膝、髁、脚脖子、脚掌子、足脚尖、脚后跟”等部位。
男生步法:单慢步、连步、圆场步、搓步、跨步、趟步、矮子步、滑步、栽步、绊步、醉步、跪步、老头步等等。每种步伐都有各自的规范要求,还要根据角色、情节的需要,练好各种步伐。
女生步法:云步、寸步、压步、碎步、跪步、旗鞋步、老旦步等等。不同行当对各自的脚步都有不同要求,花旦和青衣的快步慢步相差很大,不讲究是不行的。
总的来说,京剧的动作千变万化,已经细化到每一个部位。“要想台上走,先要心里有”。要有人物的性别、性格、职业、年龄、社会地位、环境、情感和此时此地的心态。演员难就难在这里,既要有严格的规范,要有复杂的人物分析,还要把内心体验化作外部的形体动作,使角色刻画得完美。
⑨ 京剧的五种戏法和四种手段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特点
手眼身法步为京剧的五种手法,唱念做打为京剧的四种手段。
手、眼、身、法、步。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几种技术的规格和方法。对此,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钮骠先生说:前辈艺术家曾说过,“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
源,步为根。”其中“法”是指戏曲表演所不能背离的规矩和法度,否则就不是戏曲了。它是演员在舞台上展现戏曲表演意境和神韵的技法。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⑩ 京剧的方法
唱京剧五种技术方法
手眼身法步,戏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亦称五法。手指各种手势动作,眼指各种眼神表情,身指各种身段工架,步指各种形式的台步。法则总指上述几种表演技术的规程和法则。程砚秋所倡之五法为:口手眼身步,口指各种发声的口法。余者与上述同。可与上说并存。是戏曲演员必备的表演技艺和基本功。唱做念打四种表演要素与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法合称为“四功五法”,是戏曲演员的基本艺术修养。四功五法是戏曲界经常说的一句术语。四功,就是唱、念、做、打的四项基本功,是戏曲舞台上一刻也离不开的表演手段。五法,一般是指手、眼、身、法、步。五法有几种不同说法:1、手、眼、身、法、步。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几种技术的规格和方法。对此,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钮骠先生说:前辈艺术家曾说过,“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其中“法”是指戏曲表演所不能背离的规矩和法度,否则就不是戏曲了。它是演员在舞台上展现戏曲表演意境和神韵的技法。2、手、眼、身、发、步。发指甩发的技术,此说认为“法”是“发”的讹传。3、口、手、眼、身、步。“口”指发声的口法。此说倡自程砚秋。程砚秋先生归纳为口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