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茯苓有哪些吃法 茯苓吃法简单介绍
1、茯苓豆腐。准备二十克茯苓粉、一斤豆腐、适量的胡萝卜、香菇。将茯苓粉与豆腐伴和均匀,用盐、料酒调味,再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然后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小火慢慢焖煮,最好调味起锅食用。功效:食用茯苓豆腐能够增强食欲,改善胃口。
2、开胃汤。准备十五克茯苓,十二克淮山药,谷麦芽各三十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这款食疗方对于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情况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3、荷叶茯苓粥。准备一张荷叶(鲜、干均可),五十克茯苓,一百克粳米或小米,适量的白砂糖。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功效:服用荷叶茯苓粥可以健脾胃,增强自己的食欲。
4、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三十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
5、茯苓陈皮姜汁茶。准备三十克茯苓,五克陈皮,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功效:开胃健胃。
㈡ 茯苓的功效非常多,你知道它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吗
食物:茯苓10克,平菇少量。
作法:先将茯苓泡软,捣烂成粉末状,再与平菇、大米一道煮(蒸)成饭服用。
食物:茯苓15克,薏仁米60克。
作法:共研石粉,放进锅中,放水适量,煮开就可以服用。
食材:取莲子30克、红小豆30克、茯苓30克,纯蜂蜜20克。
做法:将莲子泡开后,削皮、去心;红小豆清洗后,与莲子齐入开水锅中,先以走红烧开,再煨炖至莲子、赤小小的豆软烂;添加研成粉末状的茯苓,边加边搅拌成稠羹状,玄火稍凉兑入纯蜂蜜,翻拌即成。
食材:茯苓15克、鳜鱼1条、姜葱适量;
做法:将茯苓捣烂成粉末,随后在洗干净的鳜鱼下拉上几个贷款口子;再把姜、葱切割成丝预留;下面把茯苓末匀称地抹在鳜鱼的身上和鱼皮里头,把姜丝、葱丝覆在鱼上,那样茯苓蒸鳜鱼的准备工作就搞好了。然后把准备好的鳜鱼上锅用走红蒸,蒸上10分钟后,把鱼端起锅;再把鱼蒸出去的汁加一点生抽倒进一只小锅里,依据自身的口感放点盐,调均匀了以后浇在鱼的身上,这道美味可口的茯苓蒸鳜鱼就可以吃了。
㈢ 茯苓食用方法 茯苓食用方法简单介绍
1、茯苓栗子粥煮法的简单介绍: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最后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茯苓栗子粥补脾利湿,补脾止泻,益脾胃。茯苓栗子粥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2、茯苓鸡肉馄饨煮法的简单介绍: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而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最后煮食。茯苓补脾利湿,而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茯苓鸡肉馄饨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
3、茯苓麦冬粥煮法的简单介绍: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然后一同煮熟食。茯苓麦冬粥可以安心神,养阴清心,除烦热。茯苓麦冬粥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4、茯苓膏煮法的简单介绍: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把白茯苓研为细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滤去水,再漂再晒,反复3次,再为细末,最后拌白蜜和匀,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使用白开水送服。经常服用茯苓膏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预防癌肿均有稗益。
㈣ 茯苓吃法做法
茯苓的食用方法:
7、茯苓当归炖乌鸡
将乌鸡洗净切块,用沸水焯一下备用,在锅内加适量水、盐、味精、鸡精,下入乌鸡块、茯苓、当归,小火煲3小时左右即成,是滋补上品。
值得注意的是,茯苓也有食用禁忌,具体如下所述:
1)食用茯苓时,不宜同时食用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等中药,也不宜和米醋同食。
2)虚寒体质的人不适合食用茯苓。
㈤ 养心安神用茯苓 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是一种珍贵的中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茯苓具有养心安神、抗菌消炎、降血压、祛痰止咳、健脾祛湿、抗癌、缓解小便不利,增强自身免疫力等功效。常吃茯苓有助于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下面是关于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
功效:健睥益肾,利湿止泻,适用于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者。
材料:茯苓、面粉、发酵粉
做法:将茯苓烘干,然后研磨成为粉末,和面粉一起搅拌均匀,最后加入发酵粉,用清水糅合进行发酵,制作成为五厘米左右的糕状就可以了。将做好的茯苓糕放入锅中蒸煮就可以了。
材料:白茯苓粉、粳米、食盐、胡椒、味精
做法:将粳米淘洗干净后和白茯苓粉一起放入锅中熬粥,大火烧开之后小火熬煮直到粳米变烂,最后加入其他的调味料,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做法: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
做法:茯苓30克、桂圆肉100克、粳米100克放入
材料:茯苓、莲子、麦冬个等份。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均,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功效:宁心健脾、适用于因心阴不足,脾气细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少食、神疲者。
㈥ 茯苓如何食用
1、冲泡茯苓粉
可用牛奶或滚开水将茯苓粉冲化、调匀,每天晨起吃约净含量20克,健脾又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2、茯苓鸡肉馄饨
取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将茯苓粉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烹煮后食用,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等症状。
3、茯苓茶
成人每日6-12克,煎水代茶饮服,隔两日1次,或每月服10次即可,滋补和健脾。注意,体弱、老幼者的用量要酌减。
4、茯苓饼
用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份,加水适量,调成糊状,再以微火在平底锅里烙成极薄的饼,可以长期坚持当点心吃,帮助调理身体。
㈦ 茯苓食用方法
茯苓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保健食材,对于人体的健康益处非常多,而且茯苓的食用方法也五花八门,那么关于茯苓的食用方法到底有哪些呢?很多朋友都非常想了解这个问题,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做出相关的解答,希望能对各位提供一些食用茯苓的参考。
4、茯苓薏米饼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三十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
5、茯苓陈皮姜汁茶
准备三十克茯苓,五克陈皮,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
功效:开胃健胃。以上就是关于茯苓的吃法介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喜欢的口味来选择制作,不仅能够享受美味佳肴,更加能够对自己的健康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可以调理滋补身体,但是对于茯苓的服用必须要控制量,不宜过量,希望本文对大家有用。
㈧ 茯苓的做法
白茯苓是比较常见的茯苓的一种,还有土茯苓,都是有药用效果药材的种类哦,而且营养物质也是比较丰富的呢,可以有健脾胃祛湿的作用,而且食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呢,来看看白茯苓的一些食用方法吧,而且效果也不错。
㈨ 茯苓的食用方法(茯苓5种最好吃的家庭做法)
做法1·:茯苓糕
准备食材如下:白茯苓50克,大米粉200克,糯米粉100克,牛奶180克,白糖50克,熟芝麻60克,干桂花10克,熟猪油30克
具体做法如下:先把茯苓用干磨机打成粉,过筛后加入大米粉糯米粉白糖搅匀,加入适量牛奶搅拌均匀,拌成小疙瘩用手搓松散,过筛成细腻的糕粉,蒙上湿布饧至30分钟,熟白芝麻,干桂花,白糖混合,猪油加热成液体,加入猪油拌匀做成内馅,来增加茯苓糕的口感,竹笼屉里铺上一张油纸,底部先铺一层糕粉在铺芝麻桂花馅,最上面铺上糕粉压实,放入开水锅里大火蒸30分钟出锅,做好的松软香甜,是非常好的养生糕点!
做法2:茯苓扁豆粥
准备食材如下:干扁豆50克,糯米100克,茯苓50克,冰糖30克
具体做法如下:干扁豆提前泡发,将糯米清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再放入扁豆,放入茯苓,加入食材5倍的清水,放入30克冰糖熬成粥,即可食用!
做法3:茯苓大骨粉葛汤
准备食材如下:大骨750克,粉葛500克,茯苓35克,生姜1块,食盐1茶匙,料酒2汤匙
具体做法如下:将大骨清理干净之后,加料酒焯水,然后转移到汤锅里面,再放入35克茯苓,放入姜片,放入去皮切块的粉葛,大火煮开之后,转成小火煲1个半小时,煲好之后加盐调味即可!
做法4:柠檬茯苓枸杞茶
准备食材如下:茯苓6块,枸杞5粒,柠檬1片
具体做法如下:将茯苓跟枸杞放入茶杯,先倒上适量的开水,烫一下,马上把水倒掉,再放入1片柠檬,然后倒入开水,泡3分钟即可!
做法5:茯苓薯仔饼
准备食材如下:茯苓100克,薯仔2个,香肠2根,芥菜1把,葱3克,姜2克,盐3克,花生油30毫升
具体做法如下:用破壁机把茯苓块达成茯苓粉,芥菜在汤锅里绰水几秒钟,变软即可,捞出来用清水浸泡一会,再攥干水分,把香肠煎熟,煎熟的香肠切碎,攥干水分的芥菜也切碎待用,薯仔蒸熟,去掉薯仔皮,用压泥器压成泥,加入茯苓粉,再加入适量水分,搅拌成团,加入刚才切好的香肠粒,芥菜碎,以及葱姜末,再次搅拌均匀,做成均匀大小的小饼状,平底锅放入适量色拉油,放进去开始煎,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好啦,朋友们!茯苓的吃法还有很多,好吃的做法暂时就先给你们分享这几种,如果你在阅读本文教程的过程中,有看不明白的步骤,请在本文下方的留言区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马上为你解答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更好吃的做法,同样也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分享!当然了如果你喜欢这些做法,又暂时没时间做,也可以先把本文收藏起来哦!
我是天健美食坊,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吧!
㈩ 薛医生:茯苓怎么吃更健康茯苓的吃法这么多,哪种适合你
(一)茯苓饼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关于茯苓饼的制食法,早在800年前的南宋《儒门事亲》中就有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好吃。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于是,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因为滋补性强加上慈禧爱吃,所以身价百倍。
主料:糯米粉200克,茯苓200克 辅料:白砂糖100克
制作:将茯苓磨成细粉,加米粉、白糖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薄饼即可。
用法:可经常吃或佐食。
效用: 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等。
(二)茯苓粉
茯苓粉的功效
茯苓粉是中药茯苓的粉末,常见有呈白色、浅灰色,冲泡后呈深灰色。性平、味甘、淡,含有三萜类、多聚糖类及胆碱、脂肪、卵磷脂、钾、镁等多种元素。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茯苓不仅可显着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而且可使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更多的氧,以供给组织细胞。同时,还可使细胞组织(包括皮肤、黏膜、毛发等)活性增强,活力增大,处于 健康 状态,从而使我们的皮肤、毛发显得更加滋润,达到美容的效果。
茯苓粉怎么吃
(1)冲服
最好先用冷开水搅成糊状,泡水、热牛奶冲服。
(2)煮粥,或是做成面食
茯苓粉、大米各30克,红枣7枚。先煮米,沸后放入红枣,至粥将成时放入茯苓粉,用筷子搅匀即成。常食有健脾、益气、安神功效,可用于头晕、乏力、心悸、失眠等症。
(3)茯苓奶茶
茯苓粉十克,牛奶二百毫升,先将茯苓粉用凉开水适量化匀,再加入煮沸的牛奶既可。
用法;每日早晨空 腹服用,延缓衰老,健脾强身。
(4)苡仁茯苓粥
苡仁200g,茯苓粉10g,粳米200g,鸡胸脯肉50g,干香菇4个。先将香菇 泡发 ,切成丁;鸡脯肉去皮、去油脂,入锅内煮30-40分钟后捞出,切为肉丁;茯苓研粉;然后将 苡仁 用水反复搓洗,再用热水浸泡1夜,沥干后加7倍清水煮沸,熬烂;将粳米加5倍清水煮1个小时,两粥合并,加入香菇、鸡肉丁、茯苓粉,再煮至稠为度。服食时可加调料。
(5)山药薏仁茯苓粳米粥
茯苓(研末)30克,薏仁30克,山药50克,粳米100克。先将粳米、薏仁、山药加水适量,煮至半熟,放入茯苓粉,和匀后煮熟,空腹服用。
(6)白茯苓粥
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胡椒粉、盐、味精少许。①粳米淘洗干净。②粳米、茯苓粉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 米烂 ,再加味精、盐、胡椒粉、搅匀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健脾胃,利水肿,可用于老年性浮肿。
(三)白茯苓
白茯苓,中药名。为药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通常为中药饮片。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四)茯苓糕
茯苓糕的传说
茯苓糕,又名“复明糕”,是闽南民间传统手工食品。它来源有这样一段传说。清兵入关建立清王朝后,对广大人民实行“留发不留头”的民族压迫。顺治五年(1648)农历八月廿六日,清兵攻陷同安,屠城3天,三万多无辜百姓惨遭杀害。同安一带百姓,在郑成功“抗清复明”的旗帜下,奋起反抗,和清兵开展长期的“拉锯战”。为了便于大规模开展有组织的反清活动,城内有位姓李的商人,就蒸了一种糕叫“复明糕”,意在恢复明朝,每片糕里藏有一片纸条,上面写着联合行动的时间、地点和讯号。这样,属于“抗清复明”组织的基本群众买到“复明糕”后,便自觉地参加到搞清行列。当时还有一条规定,即小孩不准吃“复明糕”,主要是怕小孩不懂事,吃“复明糕”容易泄漏字条的机密。所以,至今同安还有放牛娃和捡猪粪的小孩别想吃“复明糕”的俗语流传。因为“复明”与“茯苓”的方言语音相近。所以,代代相传就把“复明糕”叫成“茯苓糕”。
茯苓糕的做法
配方:茯苓50克 面粉450克
制作:
(1)把茯苓烘干,打成粉,与面粉混匀。
(2)把茯苓、面粉混匀,加入发酵粉,用清水揉合成面团发酵,发好后制成5厘米见方一块的糕状。
(3)把茯苓糕上笼用武火大气蒸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早餐食用。
功效:健脾渗湿,宁心安神。高血压气虚湿阻型患者食用。
(一)茯苓的常用食法
开胃汤
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茯苓豆腐
原材料:茯苓粉20g、豆腐500g、胡萝卜、香菇适量(3人份量)
烹调方法:将茯苓粉与豆腐伴和均匀,用盐、料酒调味,再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然后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小火慢慢焖煮,最好调味起锅食用。
健脾化湿、消食减肥,由于此药膳中主要食材是豆腐,因此患有肾功能不全、痛风的人群不宜多吃。
荷叶茯苓粥
食材: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
1.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
2.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
此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有辅助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