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中海达GPS野外放样使用方法
看你用的应该是中海达的9500手簿,可以通过数据线将放样数据先导入手簿中,然后开始放样。提供个全部操作步骤:RTK外业操作步骤一:室外架设基准站。选择视野开阔且地势较高的地方架设基站,基站附近不应有高楼或成片密林(卫星接收不好)、大面积水塘(多路径效应严重)、高压输电线或变压器(有干扰)。基站一般架设在未知点上,后面的说明均征对这种情况。步骤二:设置基准站。打开GPS基准站接收机.(基准站一般设置为“外挂基站”(用GPRS除外),设置好后按电源键退出设置。一般设置一次后以后都不用设置)打开手簿,start——HD POWER。新建项目,输入项目名、坐标系统、投影参数后“创建”。手簿设置基站:设置——连接——(选择需要连接的机器对应的号码)SELECT——SELECT。(若提示无法连接,则:设置——选项——串口设置——com1——OK;然后再进行连接)。等连接成功后,设置——基准站——添加(输入基站名)——当前(测量当前坐标5秒作为基站坐标)——OK——是。等显示基站连接成功后:设置——断开(蓝牙连接)。步骤三:设置移动台。按照正确方法连接移动台,开机(按照设置基准站的方法设置移动台为“内置UHF电台移动站”。)用手簿连接移动台(方法同连接基准站一样)。然后设置移动台:设置——移动台——天线高(选择斜高,数值为从对中杆底部测到移动台上端天线缝处)——OK。现在可以开始测量了,到达要测量的位置后,观察解类型是否为“固定解——窄带”,若是,调整对中杆使其竖直,点击右下脚“移动台”或者键盘上SP键,在弹出菜单中输入点名后确定即测出该点坐标(可在查看——坐标库——记录点坐标中查看)。步骤四:求转换参数。<重点部分>当测量数据中含有至少2个已知点的坐标后,即可进行求解转换参数。现分几步说明:1.查看——坐标库——控制点库:添加已知点的理论坐标。输入点名, 坐标类型和查看格式都选择“当地平面坐标”,输入已知坐标后确定。再输入其他已知点坐标。已知点输入完毕后退出。2.(建立对应关系)查看——坐标库——记录点库:选中已知点,编辑,控制点前打√,在下拉菜单里选择与之对应的点,OK。同样将另一已知点对应起来。3.辅助——计算——转换参数——文件[7]——提取当前记录——解算——应用——文件[7]——添加到水准点库——解算——应用——退出。中间弹出菜单都选OK。4.此时可以看到左下脚坐标显示窗口坐标已经改为当地坐标。最好确认一下参数是否启用(“设置——参数:看平面转换和高程拟合是否启用”)步骤五:进行外业测量。前面的设置好后,就可以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和进行放样工作了。注记:1.放样:工作——点放样——手动。在放样窗口选择工具栏右边第2个图标,输入放样点坐标即可开始放样工作。左下脚为放样点距离当前点的方向和距离。其他放样与详细过程建议参考中海达网站或者说明文档。2.进行碎步测量时转换参数可以在最后或者中间任一时间进行;进行放样时必须在开始就进行求解转换参数。
2. gps测量仪器具体使用有那些步骤
gps测量仪器使用方法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正确连接仪器,打开接收机开始收星。打开手簿,在“配置”选项里选择进行蓝牙和接收机的连接。
2、新建任务,选择需要的坐标系统,打开此任务
3、设置好电台频率,配置基准站,启动基准站,电台开始正常发射
4、配置流动站,频率和电台上的频率保持一致,启动流动站,开始测量。
以上是RTK的简单操作流程,如果你要是做静态,就在configation toolexr软件里面设置采样间隔,开机后自动进行静态记录。
3. 全站仪在日常使用中出问题了如何自检,如何及时发现问题
全站仪的检校方法
⒈长水准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
⑴旋转仪器照准部,让长水准与任意两个脚螺旋连线平行,调整这两个脚螺旋,使长水准器气
泡居中。
⑵将照准部旋转
180°,如果气泡居中,说明长水准符合要求,不需要校正,否则应进行校正。
校正
⑴在检验⑵的位置,若长水准的气泡偏离了中心,先用与长水准器平行的脚螺旋进行调整,使
气泡向中心移近一半的偏离量。剩余的一半用校正针转动水准器校正螺旋进行调整至气泡居中。
⑵将仪器旋转
180°,检查气泡是否居中。如果气泡仍居中,重复⑴的步骤,直到气泡居中为止。
⑶将仪器放置
90°,用第三个脚螺旋调整气泡居中。然后转动仪器进行检查,在任意位置气泡
均应居中。
⒉圆水准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
长水准器检验校正后,若圆水准气泡居中则不需校正,否则,应进行校正。
校正
若气泡不居中,用校正针或内六角搬手调整气泡下方的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校正时,应先松
开气泡偏移方向对面的校正螺丝(
1或
2个),然后拧紧偏移方向的其余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气泡
居中时,三个校正螺丝的紧固力均应一致。
⒊望远镜分划板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
⑴整平仪器后,在望远镜视线上选定一目标
A,用分划板十字丝中心照准
A,并固定水平和垂直
制动手轮。
⑵转动望远镜垂直微动手轮,使
A点移动至视场的边沿(A′点)。
⑶若
A点是沿十字丝的竖丝移动,即
A′点仍在竖丝上之内的,则十字丝不倾斜也不必校正。
校正
⑴首先取下位于望远镜目镜与调焦手轮之间的分划板座护盖,便看见四个分划板座固定螺丝。
⑵用螺丝刀均匀地旋松该四个固定螺丝,绕视准轴旋转分划板座,使
A′点落在竖丝的位置上。
⑶均匀地旋紧固定螺丝,再用上述方法检验校正结果。
⑷将护盖安装回原位。
⒋视准轴与横轴的垂直度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
⑴距离仪器同高的远处设置目标
A,精确整平仪器并打开电源。
⑵在盘左位置将望远镜照准目标
A,读取水平角读数。(如水平角读数
L=10°13′10″)
⑶松开垂直用水平制动手轮竖直转动望远镜
180°,旋转照准部盘右照准同一
A点(照准前应旋
紧水平制动及垂直制动手轮)并读取水平角读数。(如水平角读数
L=190°13′40″)
⑷2C=L-(R±180°)= -30″>±20″,需要校正。
校正
⑴用水平微动手轮将水平角读数调整到到消除
C后的正确读数:R-C=190°13′40″-15″=190
°13′25″。
⑵取下位于望远镜目镜与调焦手轮之间的分划板座护盖,调整分划板上水平左右两个十字丝校
正螺丝,先松开一侧后紧另一侧的螺丝,移动分划板使十字丝中心照准目标
A。
⑶重复检验步骤,校正到|2C|<20″。
⑷将护盖安装回原位。
⒌竖盘指标零点自动补偿
检验
⑴安置和整平仪器后,使望远镜的指向和仪器中心与任一脚螺旋(
X)的联线相一致,旋紧水平
制动手轮。
⑵开机后指示竖盘归零,旋紧垂直制动手轮,仪器显示当前望远镜指向的竖直角值。
⑶朝一个方向慢慢转动脚螺旋(
X)至
10mm(圆周距)左右时,显示的竖直角由相应随着变化
到消失出现“
b”信息,表示仪器竖轴倾斜大于已
3′超出竖盘补偿器的设计范围。当反向旋转脚螺
旋复原时,仪器又复现竖直角(在临界位置可反复试验观其变化),表示竖盘补偿工作正常。
校正
当发现仪器补偿失灵或异常时,应送厂检修。
⒍竖盘指标差和竖盘指标零的设置
在完成望远镜分划板的检验与校正和竖盘指标零点自动补偿的检验与校正后再检验本项目。
检验
⑴安置整平仪器后开机,将望远镜照准任一清晰目标
A,得竖直角盘左读数
L。
⑵竖直转动望远镜
180°再准目标
A,得竖直角盘右读数
R。
⑶若竖直角天顶为
0°,则
i=(L+R-360°)/2,若竖直角水平为
0°,则
i=(L+R-180°)/2或
i=(L+R-540°)/2。
⑷若|i|≥0″,则需要对竖盘指标零点重新设置。
校正
⑴整平仪器后,按住
V%键开机,三声蜂鸣后松开,显示:
⑵在盘左水平方向附近上下转动望远镜,待上行显示出竖直角后,转动仪器精确照准与仪器同
高的远处任一清晰稳定目标
A,按
V%键,显示:
⑶竖直转动望远镜
180°,盘右精确照准同一目标
A,按
V%键,设置完成,仪器返回测角模式。
⑷重复检验步骤重新测定指标差(i)。若指标差仍不符合要求,则应检查校正(指标零点设置)
的⑴⑵⑶步骤的操作是否有误,目标照准是否正确等,按要求再重新进行设置。
⑸经反复操作仍不符合要求时,应送厂检修。
⒎光学对中器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
⑴将仪器安置到三脚架上,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十字交叉并放在仪器正下方的地面上。
⑵调整好光学对中器的焦距后,移动白纸使十字交叉位于视场中心。
⑶转动脚螺旋,使对中器的中心标志与十字交叉点重合。
⑷旋转照准部,每转
90°,观察对中点的中心标志与十字交叉点重合度。
⑸如果照准部旋转时,光学对中器的中心标志一直与十字交叉点重合,则不必校正。否则,需
要进行校正。
校正
⑴将光学对中器目镜与调焦手轮之间的改正螺丝护盖取下。
⑵固定好十字交叉白纸上标记出仪器每转
90°度时对中器中心标志落点,如图:
A、B、C、D
点。
⑶用直线连接对角点
AC和
BD,两直线交点为
O。
⑷用校正针调整对中器的四个校正螺丝,使对中器的中心标志与
O重合。
⑸重复检验步骤⑷,检查校正至符合要求。
⑹将护盖安装回原位。
⒏仪器常数的检验与校正
仪器常数在出厂时进行了检验,并在机内作了修正,使
IC=0。仪器常数很少发生变化,但我们
建议此项检验每年进行一至二次。此项检验适合在标准基线上进行,也可以按下述简便的方法进行。
检验
⑴选一平坦场地在
A点安置并整平仪器,用竖丝仔细在地面标定同一直线上间隔
50m的
B、C
两点,并准确对中地安置反射棱镜。
⑵仪器设置了温度与气压数据后,精确测出
AB、AC的平距。
⑶在
B点安置仪器并准确对中,精确测出
BC的平距。
⑷可以得出仪器测距常数:IC=AC-(AB+BC)。IC应接近等于零,若
|IC|≥5mm,应送标准基线
场进行严格的检验,然后依据检验值进行校正。
校正
经严格检验证实仪器常数
IC不接近于
0,已发生变化,用户如果须进行校正,可按仪器加常数
(IC)、乘常数(
SC)的设置步骤,将仪器加常数按综合常数
IC值进行设置。
⒐视准轴与发射电光轴的平行度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
⑴在距仪器
50m处安置反射棱镜。
⑵用望远镜十字丝精确照准反射棱镜中心。
⑶打开电源进入测距模式按
MEAS键作距离测量,左右放置水平微动手轮,上下旋转垂直微动
手轮,进行电照准,通过测距光路畅通信息
Ξ闪亮的左右上下的区间,找到测距的发射电光轴中心。
⑷检查望远镜十字丝中心与发射电光轴照准中心是否重合,如基本重合即可认为合格。
校正
如望远镜十字丝中心与发射电光轴中心偏差很大,则须送专业修理部门校正。
⒑基座脚螺旋的检查
如果脚螺旋出现松动现象,可以调整基座上脚螺旋调整用的
2个校正螺丝,拧紧螺丝到合适的
压紧力度为止。
⒒反射棱镜有关组合件的检查。
⑴反射棱镜基座连接器
基座连接器上的长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是否正确应进行检验,其校正方法同前。
⑵对中杆垂直
如图所示,在
C点划上“
+”字,对中杆尖立于
C(整个检验不要移动),两支脚
e和
f分别支于
十字线上的
E和
F,调整
e、f的长度使对中杆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在十字线上不远的
A点安置仪器并整平,用十字丝中心照准
C点(脚尖)固定水平制动手轮,
上仰望远镜使用权对中杆上部
D在水平丝附近,指挥对中杆仅伸缩支脚
e,使
D左(右)移动至照
准十字丝中心。此时,C、D两点均应在十字丝中心线上。
将仪器安置到另一十字线上的
B点,用同样的方法(此时,仅伸缩支脚
f),令对中杆的
D点重
全到
C点的十字丝中心线上。
经过仪器在
AB两点的校准峄中杆已垂直,若此时杆上的圆水准器气泡偏离中心,则调整圆水准
器下边的三个改正螺丝,使气泡居中。
再作一次检校,直到对中杆在两个方向上都垂直且圆水准气泡居中为止。
4. RTK基准站和移动站设置的详细步骤。
一.基准站部分:
1.架好脚架于已知点上,对中整平(如架在未知点上,则大致整平即可)。
2.接好电源线和发射天线电缆。注意电源的正负极正确(红正黑负)。
3.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T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注意:为了让主机能搜索到多数量卫星和高质量卫星,基准站一般应选在周围视野开阔,避免在截止高度角15度以内有大型建筑物;为了让基准站差分信号能传播的更远,基准站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的位置。
二.移动站部分:
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3.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如手簿冷启动后则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消失,这时必须在Flashdisk中启动原文件(我的电脑→Flashdisk→SETUP→ERTKPro2.0.exe)。
4.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7”→点击“连接”)。
5.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6.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
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7.进行校正。校正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四参数.
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
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
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完成
之后单击“确定”。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
计算并保存完毕.
方法二:校正向导(工具→校正向导),这时又分为两种模式。
注意:此方法只在此介绍单点校正,一般是在有四参数或七参数的情况下才通过此方法进行单点校正。
5. 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三维坐标测量之前,应进行哪些基本操作
1、设站:仪器整平,输入设站点坐标、后视点坐标、棱镜高、仪器高
2、后视点摆上棱镜,注意整平,
3、仪器精确瞄准后视棱镜,测量、记录。
4、对中杆跑碎部点时候,棱镜立竖直,并通知站点观测人员棱镜高,
5、每次观测完一个碎部点记得一定要记录,呵呵,当然有些仪器可以设置为自动记录,这就免了麻烦
6. 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及教程
一套基本全站仪有如下实物:仪器一台,木制脚架三副,前视对中杆两副,大反射棱镜两个,小棱镜一个,基座两台,5.0米或者5米以上长棱镜杆两根。全站仪其实是个非常容易上手的仪器,在测量之前需要架设仪器,这点你应该明白吧,无非是书上说的那些,架三脚架大致趋平,安置仪器,对中,粗平,精平,再对中,精平。然后开始后视,后视是个技术性非常高的技术活,哥们最自豪的就是在夏天热气沸腾虚光旺盛的时候后视过673米远的后视点,打的转点与GPS测出来的坐标只差X3mm,Y1mm。对好后视以后,接着要打出后视点坐标,看看跟实际的(也就是平差以后的永久坐标)差多少,如果相差一两毫米以内(放精确点的时候)就可以输入数据放前视点了。放前视点可根据坐标放,也可以根据角度距离来放,按坐标放是比较方便的。数据输入仪器以后,它会自动算出归零角度与距离,角度是待放点,测站和后视点三点连线形成的角度,将仪器拧到0°0′0〃方向的时候,说明待放点或者是前视点就在瞄准镜里的竖向十字丝上,然后就可以让跑前视的人走到这个方向,然后开始测距,距离也是待测点到仪器的距离,是仪器自己算的。它是以实际距离与计算距离的差值来衡量的,有的是实际距离减去计算距离为仪器方向前进,有的是实际距离减去计算距离为仪器方向后退,不同品牌的仪器是不一样的。测距工作的时候不能动仪器,过一会就要看看之前那个角度还归不归零。距离也归零以后,这个点就放出来了。
除了放样,还可以进行对边测量。所谓对边测量,就是对两个点之间进行平距,斜距和高差的测量。这个方法用途非常广泛,尤其在测量路线断面的时候尤为方便,不像经纬仪一样恶心。例如在一条直线上地势起伏不平,但需要在电脑上表示出来,那就非得这个不行了。这个情况下,仪器可以随便架,只要精平就可以了。首先需要找直线上一点作为参照点,仪器对好这个点上的棱镜以后点测量,这就是对边测量内的后视。然后让棱镜跑到第二个点上再点测量,然后两点间的平距,斜距和高差就计算出来了。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对边测量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从第二个点以后,包括第二个点,都是相对于第一个点的平距等数据,第二种模式是传递的方式,即第二点相对于第一点的数据,第三点相对于第二点的数据,以此类推,这个比较麻烦,第一种比较方便。不同的仪器功能不同,有的时候需要在有的点上改变棱镜高度,有的仪器可以在里面输入棱镜高就可以自动算出来,有的就不行,需要自己来加减才能得出真是高差
还有一种就是在放样的时候,架设仪器架在已知点自己估计都看不到待测点,这就需要后方交会了,后方交会是后视的一种。哥们工地有一涵洞在山沟里,两边都是高山,而恰恰已知控制点都在两边山上,仪器很重,懒得上去,于是就叫俩小兄弟一边带一棱镜上去,哥们就在山沟里随便架平仪器,分别输入两个点坐标对着棱镜测一下就可以交汇处架仪器这个点的坐标,然后就再对任意一已知点后视,就可以放前视点了。
在一个小区域内测量放点的话就需要自建坐标系,随便找两个点用来当测站点和后视点,弄清楚待测点在坐标系里的坐标就可以放了,这个据实际情况而定,就不能清楚的说出来了。
全站仪还可以用来算土地面积,填挖方放量,这些都需要你自己操作仪器的过程中自己掌握,孰能生巧。其实很容易的。
一千多字了,兄弟就给哥们采纳了吧。
7. rtkpos中如何使用WL-NL
rtkpos中如何使用WL-NLRTK操作规程
一、基准站安装:
1、对中整平:找到控制点(也可以任意架站在未知点上),架好三脚架,安装基座,然后对中整平。
2、安装GPS基准站主机:从仪器箱中取出主机,开机,先检查主机是否是外挂基准站,如不是就先设置成外挂基准站。拧上天线连接头,把主机安装在基座上,拧紧螺丝。
(设置基准站模式:双击F1,会有“基准站”、“移动站”和“静态”语音提示,选择“基准站”,按电源键确定。)
3、连接电台:取出“主机至电台”的电缆,把电缆一头接口(电缆两端头通用)插在GPS主机上(红点对红点)。将电缆另一头接口插在电台上。
4、安装、连接电台发射天线:在基准站旁边架设一个对中杆(或者三脚架),将两根连接好的棍式天线固定在对中杆(或者三脚架)上,用天线电缆连接发射天线和电台,电台连接电源,然后电台开机。
5、量取仪器高:在互为120度的3个方向上分别量取1次仪器高,共3次,读取至毫米,取平均值。(如果基准站任意架设在未知点,则不必量取仪器高)
注意:基准站架设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高度角在15度以上开阔,无大型遮挡物;
b、无电磁波干扰(200米内没有微波站、雷达站、手机信号站等,50米内无高压线);
c、在用电台作业时,位置比较高,基准站到移动站之间最好无大型遮挡物,否则差分传播距离迅速缩短。
8. 全站仪自由设站的步骤
自由设站我也没有真正的试过,具体步骤我是没有,不过我只懂得这个道理。
先在一个已知点上设站,定向就随便,和正常测量是一样的,只是成图后坐标需要旋转一下,但最好是符合实际情况,大致对准北方向吧,这样在内业能比较容易处理些,然后就一直支站导过去,在最后一点闭合到另一个已知点上,这样你就又测得了这个已知点一个坐标(可以说是自由坐标吧)。
内业成图,连接两个已知点,将这条线作为参考线,将整幅图旋转一下就可以了
9. 关于徕卡专用棱镜常数的问题。请高手进来解决。
对控制有影响 你在自定义棱镜常数输入你所使用的棱镜常数(在你买棱镜的时候问问商家棱镜常数是多少),然后选择你所设定的棱镜进行控制测量,
我给你解释下为什么有影响和棱镜常数的概念:
全站仪的测距棱镜常数的确定其方法有“六段法”和“三站法”两种,现简要介绍“三站法”:
1、在较为平坦的地面选择三点A、B、C,并使其间距大致相同。
2、在A点设站测量AC间的水平距离两组,每一组读书五次,两组平均数为Dac。
3、在C点设站测量CA间的水平距离两组,每一组读书五次,两组平均数为Dca。
4、在B点设站测量BC、BA间的水平距离各两组,每一组读书五次,其平均数分别为Dbc和Dba。
5、棱镜常数△=Dba+Dbc-(Dac+Dca)/ 2。
6、棱镜加常数为C=-△。
《棱镜常数》光在反射棱镜中传播所用的超量时间会使所测距离增大某一数值,也就是说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要比空气中慢,通常我们称这增大的数值为棱镜常数。通常棱镜常数已在生产厂家所附的说明书上或棱镜上标出,供测距时使用。当使用于全站仪不配套的反射棱镜时,务必首先确定其棱镜常数。
注意:
1、我们常用的对中杆的棱镜可以从正面和反面安装。安装位置不同,即使使用同一对中杆的棱镜常数也不相同。
2、全站仪用于外业作业前,应首先确定其棱镜常数。
10. 怎么用全站仪测量面积
方法一:测距离求面积
1、设置棱镜常数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
5、根据的到的几个距离数据画面积图形,利用求面积数学公式求面积
方法二:
1、全站仪在要测量面积的地块附近(或者中间)设站;
2、调出全站仪的面积测量程序;
3、让立镜员(或者扶镜员)将带有棱镜的对中杆竖立在地块边缘的一个起始点上,全站仪对准棱镜,测出该点坐标;
4、立镜员沿着地块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走到地块的边缘(多边形)的另一个角点,用全站仪测出该点坐标.注意:走时,不能跳过某个角点再回来补测,必须沿着顺序走;
5、当走完一圈,到达第一个点邻近的最后一个角点后,测量该点坐标,在全站仪中按动功能键,结束测量;
6、全站仪会自动显示或者要求按动计算按钮,全站仪立刻显示地块面积。
(10)对中杆的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全站仪测其他数值的方法应用
1、水平角测量:
(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坐标测量:
(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3)设置棱镜常数。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