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光学显微镜如何制片 观察细菌
观察细菌用涂片,即将细菌培养液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制成玻片标本。 涂完片后染色,加盖玻片固定。
Ⅱ 简述制备细菌玻片标本的方法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实际上真没这必要,我一般碘酒,或者溴酚蓝滴上一染,盖上玻片就看了。
1.抹片
(1)固体培养物:取洁净的玻片一张,把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后,取1-2环无菌生理盐水,放于载玻片的中央,再将接种环灭菌,冷却后,从固体培养基上挑取菌落或菌苔少许,与水混匀,作成直径1cm的涂面。接种环用后需要灭菌。
(2)液体培养物:可直接用灭菌接种环钩取细菌培养液1-2环,在玻片上作直径1cm涂面。
(3)液体病料(血液,渗出液,腹水):取一张边缘整齐的载玻片,用一端蘸取血液等液体材料少许,在另一张洁净的玻片上,一45°角均匀推成一薄层的涂面。
(4)组织病料:以无菌剪刀、镊子剪去被检组织一小块,以其新鲜切面在玻片上做3-5个压印或涂抹成适当大小的一薄层。
无论何种方法,切忌涂抹太厚,否则不利于染色和观察
2.干燥
涂片应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必要时将涂片涂面向上,置于火焰高处微加热干燥。
3.固定
(1)火焰固定。是常用的方法,将干燥好的抹片涂面向上,在火焰上来回通过数次(4-6次),以手背触及玻片微烫手为宜。
(2)化学固定。有的血片,组织触片用姬姆萨染色时,要用甲醇固定3-5min
二、常用的细菌染色法
1.美蓝染色法:在经火焰固定的涂片上,滴加适量美兰染色液覆盖涂面,染色2-3min,水洗,晾干或吸水纸轻压吸干镜检,结果,菌体呈蓝色
2.革兰氏染色法。
(1)在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染1-3min,水洗
(2)加革兰氏碘液媒染,作用1-2min,水洗
(3)加95%酒精脱色约30s至1min,水洗
(4)加稀释石碳酸复红或沙黄水溶液复染30s左右,水洗,吸干后镜检
3.瑞氏染色法
细菌抹片自然干燥后,滴加瑞士染色液于涂片上以固定标本,1-3min后,再滴加与染色液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或中性蒸馏水与玻片上,轻轻摇晃使染色液混合均匀,5min左右水洗,干后镜检,菌体呈蓝色,组织细胞的胞浆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4.姬姆萨染色法。血片或组织触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5min,干燥后在其上滴加足量染色液或将抹片浸入盛有染色液的缸里,染色30min,或者染色数小时或24h,取出水洗,吸干或烘干,镜检。细菌呈蓝青色,组织细胞浆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Ⅲ 怎样制作细菌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那种)
先挑取一环(接种环)生理盐水于玻片上. 挑一点菌落(量要少,"."那么大就够) 在玻片上生理盐水附近磨菌落,菌落磨到玻片上,生理盐水拉进来与菌落混合涂匀.如果直接放到生理盐水里,很可能菌落整块从环上脱落就不容易涂开
Ⅳ 微生物细菌制片时,除了热固定法,细菌的固定方法还有那些
固定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用干燥、高热和低温骤冷等方法进行固定称为物理方法固定,如血液涂片就是干燥固定;细菌涂片可以用加热法固定;冰冻切片是利用低温骤冷。化学方法固定就是用化学试剂配制成固定液使之固定。
Ⅳ 观察细菌采取的制片方法是涂片还是水浸片法
在菌体形态观察中,需要进行制片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菌时采取的制片方法是涂片法,观察放线菌时采取的制片方法是压片法,观察真菌采取的制片方法是水浸片。
Ⅵ 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什么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物体的细菌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
显微玻片标本简称玻片标本(preparation)原意是指经过一定处理的生物的整体或局部的标本。但现在则指为显微镜观察所制作的生物和矿物标本。制作生物材料的显微玻片标本有涂抹法(涂片法)、挤压法(压片法)和切片法。
(6)细菌标本片常用制片方法扩展阅读
细菌的制片方法:在镜检前必须将被检物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用于标本的玻片应非常干净。
根据被检物所要检查的项目和供检材料的不同,其制片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普通法(压片法):用普通法制作活细菌标本,不但便于观察细菌的运动,而且还能观察细菌的形状、大小和芽孢。其方法是: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挑取一环供检材料放入水中并混匀,若供检材料为液体而不太浓时,则不必加水。
然后加放盖玻片,在盖片时,应先把盖片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再慢慢向下压盖,勿使水从该玻片边缘溢出。同时避免发生气泡,然后用干净的玻璃棒等使盖片紧贴在载玻片上。
为了便于观察,可用美蓝或复红等染色液代替谁使用,将细菌染成蓝色或红色,然后把盖玻片盖上,在进行镜检,这样看的较为清晰。
②悬滴法:悬滴法用于观察生活状态的细菌,如细菌的运动、繁殖方式、孢子萌发等。其方法是:取一滴蒸馏水或培养液于干净的盖玻片中央,再取一环培养好的菌体,接种于盖玻片的液滴中。
然后将盖玻片翻转过来,盖于凹玻片的凹窝中,使菌液正好倒垂在载玻片的凹窝中央,不要使水滴碰到凹窝的壁和底。
为防止干燥,在盖玻片边沿上涂上凡士林,使菌液紧紧处在密闭的小室中,即可镜检。因为没有染色的活细菌是透明的,不易看到,必须降低聚光器或缩小光圈,以减少照明强度,认真观察,才能得到良好效果。
若观察其繁殖或孢子萌发时,需将带有悬滴的玻片放在底部铺有湿纸或湿棉的培养皿中,以便保湿,盖好皿盖进行定温培养,而后镜检。
③涂片法:涂片法适用于细菌结构的观察,其方法是:首先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蒸馏水,用灭菌的接种环取少许菌体,放在载玻片上,与水混合涂成直径约为1cm的均匀薄片,即成涂片。用这种涂片法制的标本在显微镜下一般不直接看,经染色后才能看得清晰。
Ⅶ 叙述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光学显微镜制片方法
一、细菌制片及简单染色:
1、涂片
取洁净的载玻片1张,将其在火焰上微微加热,除去上面的油脂,冷却,在中央部位滴加一滴无菌水,用接种环在火焰旁从培养基上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混合。用接种环将菌体涂成直径约1cm的均匀薄层。注意,取菌量不宜过大,一面造成军体重叠。
2、干燥
放在桌面上,待其自然干燥。
3、固定
将已干燥的涂片标本向上,在火焰上通过3-4次固定。其目的是杀死细菌;使菌体蛋白质凝固,菌体牢固粘附于载玻片上,染色时不被染液或水冲掉;增加菌体对染料的结合力,使图片易着色。
4、染色
在涂片上滴加染料1-2滴,使其布满涂菌部分,染色1分钟。
5、冲洗
斜置玻片,倾去染液。用水轻轻冲去染液,至流水变清。注意水流不能直接冲洗涂菌处,以免将涂菌冲洗掉。
6、吸干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玻片上的水分,干燥后镜检。
二、酵母菌制片及简单染色。
水—碘液浸片法。将革兰氏染色用碘液用水稀释4倍后,滴加一滴于载破片中央,无菌操
作取少许菌体置于染色中混匀,盖上破片后镜剑。
三、放线菌制片方法(插片法)
1、在马铃薯浸汁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接入少量放线菌的孢子,在接种线旁倾斜地插入无菌盖玻片,于28-30℃培养。
2、培养3~4天后,菌丝沿着盖玻片向上生长,待菌丝长好后,取出盖玻片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四、霉菌制片法
水浸制片法:
1、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或蒸馏水。
2、用解剖针从生长有霉菌的斜面挑取少量带有孢子的霉菌菌丝,用50%的乙醇浸润,再用蒸馏水将浸过的菌丝洗一下,然后放入载玻片上的液滴中,仔细地用解剖针将菌丝分散开来。(也可省略酒精和水浸润,洗涤)
3、注意取菌时,毛霉和根霉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菌丝即可,青霉和黑曲霉和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取,可连培养基一起挑取,再在染液中分离菌丝。青霉和曲霉的培养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2-2.5天,以免菌丝与培养基不好剥离。
4、盖上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且不要再移动盖玻片)。(黑曲霉不易观察到足细胞)
5、镜检:先用低倍镜,必要时转换高倍镜镜检并记录观察结果。
Ⅷ 制作细菌标本片是由哪几个步骤
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通常采用涂片法,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或包括病毒),细菌个体小,通常用涂片法制作玻片标本。涂片法是装片法制作玻片标本的一种方法。制作方法是,细菌可以用细菌液直接涂布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片直接观察或干燥后染色观察,染色观察通常需要洗去染色液后观察。制作真菌标本可以采用涂片法、撕片法、贴片法和切片法,单细胞或孢子或菌丝采用涂片法,大型真菌有较大的组织块,可以采用撕片法(如撕取一部分蘑菇丝)、贴片法(将蘑菇的菌褶贴到载片上)和切片法(切片的方式观察蘑菇的结构)。
制作植物玻片标本方法很多,根据材料不同和观察目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涂片法(观察果实营养组织,如西瓜瓤)、撕片法(观察洋葱表皮、观察导管)、切片法(观察组织、器官结构)、磨片法(坚硬的果核磨成薄片观察)。
切片法分为徒手切片、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等方法。
Ⅸ 细菌涂片怎么制作
实验准备材料:酒精灯、接种环、染液、载玻片、菌种、生理盐水等
步骤:
1.取一块干净无菌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9)细菌标本片常用制片方法扩展阅读:
实验注意事项:
1.接种环必须要圆滑平整,使用前后必须在酒精灯上烧灼灭菌。
2.注意做好实验过程记录,实验名称及日期。
3.涂片不要太厚,要均匀。
4.涂片固定时一定要把握时间和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引起菌体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