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普通胰岛素用法
你好。普通胰岛素的用法是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不能口服。剂量是因人而异的。
‘贰’ 胰岛素制剂的选择及使用原则是什么
(1)急需胰岛素治疗时用短效类胰岛素。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病、大手术前后、1型糖尿病及2型中重型糖尿病初治阶段,可于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每日3~4次,餐前30分钟注射。若有严重酮症酸中毒昏迷,或神志模糊,伴循环衰竭、严重失水、血压下降、皮下吸收不良者,或有抗药性需极大剂量时,常使用正规或锌结晶胰岛素静脉滴注。
(2)2型糖尿病患者当口服药物及饮食治疗失效需胰岛素治疗时,可用短效类胰岛素试明剂量后,改用长效类胰岛素,或用长效与短效胰岛素的混合剂,有时可与口服降血糖药联合治疗。
(3)重型糖尿病2型及1型糖尿病患者,可用短效制剂或用中效混合剂,试明剂量后,选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加锌结晶胰岛素(1∶2~1∶3)或特慢或慢胰岛素锌悬液加锌结晶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餐前皮下注射。若每日用量大于40~50U,可分2次于早晚餐前0.5~1小时注射,早餐前给一日量的2/3。
(4)1型糖尿病波动较大不易控制的患者,除用中效胰岛素每日2次注射外,可酌加口服双胍类降糖药,如波动过大不易控制者可用短效类,一日4次注射。
总之,中效类胰岛素作用较强而持久,灵活性较大,可加短效以加速其疗效,亦可加长效类而延长其药效时间,对血糖波动大而不易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较为合适;短效类适用于有严重并发症而急需控制血糖者及初治阶段以便摸索适当剂量者,不仅可皮下注射,也可静脉滴注;长效类作用持久,每日仅需一次注射,使用方便,但药效缓慢,不能应急使用。因此不同制剂的胰岛素应根据病情灵活选择。
‘叁’ 如何使用胰岛素
注射次数的调整:以利于控制血糖为主。
⑴
开始时应先用短效胰岛素多次注射,控制满意后,再改用或加用中效或加用长效胰岛素。单独使用长效胰岛素则疗效不佳。
⑵
改为短效+中效的方法: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常用比例为1:1左右,中效可略多。
⑶
加用长效:将两次短效胰岛素之和,按长效:短效=1:2~4的比例改为混合胰岛素,长效不宜超过短效的1/2,晚睡前长效用量一般不超过8U。
如早12U、午8U可改为:短效
+
中效为10U+10U,早餐前用。
或短效
+
长效为16U+4U,15U+5U,或为14U+6U早餐前用。
使用混合胰岛素时应先抽取短效。
使用胰岛素它还药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来决定的
你到时最好还是问下医生
怎样的剂量是适合的
‘肆’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
据《健康报》报道,胰岛素是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此外还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集、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保护心脏等作用。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 方法 ,但是很多患者由于使用不当而影响了治疗效果。要得到理想的疗效,需注意以下几点: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一、 注射胰岛素尽量不选取大腿、手臂等需要剧烈活动的部位,以免造成低血糖。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二、 确定吃饭的时间后,再注射胰岛素。短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需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则需要餐前,甚至餐后即刻注射。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三、 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更换胰岛素品种,在最初的两周内需密切监测血糖。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四、 重症糖尿病患者在清晨没有注射胰岛素时不要进行活动,以防发生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五、 在胰岛素药效发挥最强的时刻,以及注射胰岛素后吃饭前,黄昏或夜间都尽量不要进行活动,以防发生低血糖晕厥。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六、 开始使用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七、 感到心慌、出汗等不适时,应及时测血糖。如为低血糖,可以立即吃些糖果。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八、 外出活动时应随身携带糖果或含糖饮料,一旦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食用并停止活动。
胰岛素正确的使用方法九、 做一张救助卡,注明您的姓名、病情、诊断情况、家庭联络方式,以及主治医生的联络电话等信息,并随身携带。
‘伍’ 糖尿病病人怎么打胰岛素
糖尿病
和尿毒症一样,糖尿病的保健养生必需从分析糖尿病成因着手,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找到去除疾病正确有效的方法。
糖尿病一直是一个很难医治的疾病,得了这个病,只能利用胰岛素的注射来控制血糖,这个方法主要来自于目前医学界认为血糖失控是由于胰脏的功能出了问题所导致。和尿毒症的血液透析的治疗相同,这个方法也是认定人体控制胰岛素的功能已经丧失,而且不能恢复,因此放弃了治疗而采用人工的替代方法。因此,这个方法不能治愈糖尿病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我们从中医的血气理论来分析糖尿病的成因,便知道当人体的血气在长期处于消耗大于生产的下降趋势,也就是长期的血气透支状态时,人体就必需抽取身体储存的养份来使用。这就是中医常说的 “阴虚” 体质,这时使用储存能量的透支情形,就称之为 “火”。 所以中医说到 “阴虚” 时,都会加上 “火重” 或 “火旺” 两个字,就是这个道理。此时人体脏器内的血液会逐渐减少,骨头中的骨髓也会日渐衰减。由于储存的能量必定有用尽的时候,到了中医所说的 “阴阳两虚” 的状态时,就是 “火” 也已用尽了。
当人体到了 “阴阳两虚” 的状态时,可以透支的能量均已用尽,只好开始抽取肌肉里的能量。这时人体会分泌一种物质,来分解肌肉以产生醣份,做为代用能源。由于分泌出来的醣立即被用掉,因此,在静脉中的血液里并不会有剩余的醣,也没有多余的糖从尿中排出,血糖不会发生异状。在这个阶段,进行血糖的检查,并不会显现糖尿病的症状,主要的症状是肌肉逐渐减少,原来应该有肌肉的部位,逐渐变成一团团松垮的烂肉。这种现象患者如果不注意,并不会发现,只感到愈来愈没有力气,通常都会将之归咎于老化的自然原因。
这时,由于原来血气透支来源的 “火”,已经用尽,因此,亢奋的精神状态消失,体力大不如前。原来难以入眠的情形会得到改善,相反的身体变得很容易疲倦,睡眠会逐渐增加,患者还是很自然的将之归咎于老化的原因,而没有任何疾病来临的警觉。
睡眠增加之后,血气自然提升,造血量也跟着增加。人体依原来透支体力的状态,分解肌肉所产生代用的醣份就有一部份形成了多余的状态,这个时候做血液检查,就会发生血糖升高的症状,人体会自动将这些多余的醣份排出体外,因此尿中也会有醣,就成了糖尿病。
我们用一些假设性的数字来作推论,可以更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假设人体每天所需消耗的蛋白质(人体的正常能量假设为蛋白质)为100个单位,由于人体的吸收及睡眠问题,使人体只能生产50个单位,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行功能,会生产一种物质来分解肌肉,产生50个单位的醣,用以代替不足的蛋白质,由于所有的醣生产出来后随即用掉,没有多余的醣从静脉中排放出去,因此在检查时不会出现血糖太高的现象。
当人体下指令生产代用的醣份时,人体会自动调整各种内分泌,使人体较容易产生疲倦感来增加在造血时段的睡眠时间,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措施,睡眠增加了,蛋白质的生产自然也就提高了。假设这时生产的蛋白质总数达到80个单位,只需要再补充20个单位的醣就够了。但是人体的回馈系统不会因为短期的数值就进行调整,必需观察一段时期,确定这种高量蛋白质的生产是一种常态现象,才会修正原来生产醣份的指令。因此,在这段为期几个月的观察期,人体仍然生产出50个单位的醣,其中的30个单位的醣就多了出来,人体会透过尿液将之排出体外。
这时如果到医院检查,就会查出血糖太高的现象,依照目前医学界的标准,医生很自然的判断病人得了糖尿病,立即要求患者改变饮食习惯,限制患者的食物,减少患者养份的摄取。这时原来已经提高到80单位的蛋白质生产,由于缺乏营养,又开始下降了,一直下降到50单位的产量。这时人体的血糖又回复正常了。医生认为患者又回复了健康,其实患者又从上升的血气趋势回到了下降的血气趋势,医生的治疗手段实际上中断了人体的应变措施而不自知。
其实,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过了最不好的时期,血气正在渐渐增加,健康正在改善中。就算不使用任何药物,只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并改善人体营养吸收的能力,过了一段时间,人体的血液总量增加了,血气也从下降趋势改为上升趋势,不再有血气透支的情形,人体不再需要分解肌肉来充当能量,血糖自然就会逐渐降低,最终回复到正常状态。
重要观念:人体是一个具有高度智能的机构,它能够针对各种不同的身体状态,采取应变措施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多数慢性病都是人体正采取应变措施时的状态。然而,传统健康检查时所订定的依据指针,并未考虑这些应变时的人体本能机制,而将这些应变所产生的现象认定系为人体的脏器发生故障所致。
目前医学界认为糖尿病是患者饮食不当所引起的,主观的认定糖尿病就是患者喜欢吃糖或长期饮食过量所引起的。因此,一旦诊断出了糖尿病,就开始限制患者的饮食。患者原来的吸收问题没有解决,加上饮食的限制,使营养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
在现代医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逻辑里,当身体出现容易疲倦的病态后,到医院检查发现血液和小便中的醣份太多时,就立即认定是患者吃多了糖。其实此醣非彼糖,血液中的醣分并不完全是吃进去的糖。这个观点也完全低估了人体的智能,把人体想象成一根肠子通到底,吃多了糖,就排出了糖,完全忽略了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
根据我们的经验,当人体缺少某种营养时,会自动改变人的口味。喜欢吃糖的人很可能是身体的能量大幅不足,糖是最容易在人体内转化成能量的食物,因此人体就会转化人体的口味,使其喜欢吃糖。就算吃得太多了,人体也会自动将其排出体外。
现代医学利用控制患者的饮食,降低能量的摄取,来维持表面上血糖的稳定;实际上人体由于能量不足,仍在继续分解肌肉,血气能量持续下降,健康状况继续恶化。患者虽然依照医生的指示,严格控制饮食,以维持稳定正常的血糖指数,但是血气能量仍然不断的下降,各种后续的症状陆续发生,当血液不足以供给腿部时,就出现腿功能异常,发黑,最终锯掉;当血液不足以供给眼部时,就出现失明的症状;最终走向死亡。
医学界有许多科学家投入于解决糖尿病问题的研究工作中,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都集中在找出可以控制血糖的药,却由于缺乏中医的概念,没有进行血糖升高的整体医理研究。
糖尿病不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甚至可以说糖尿病不是一个病,他是人体为了自救而设立的一套应变措施。当人体每天的支出大于收入时。人体为了生存下去,就产生了一套正常人体没有的机制。那就是把人体的肌肉蛋白分解成糖份来补充能量的不足,人体是不会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情的。由于分解出来的糖份都消耗掉了,所以已经有这套特殊机制的人在一般情况下也是查不出来的。人体为什么会收入低于支出,是没有食物,还是吃了却没有吸收?是吃了没有得到吸收,人体为什么会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是胆汁分泌不良。当人体长年累月吸收的营养不足以供人体造血的需要,供人体生存的需要时,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人体才会设立这样一套机制来自救。当有一天人体自身的收入与支出改变了,不仅能收支平衡,而且是收入大于支出时,换一句话来讲就是人体自己吸收的营养多了,也就是吸收的蛋白够了,人体当然是用蛋白,而糖份就成了多余的东西。日积月累血里的糖比例就升高。也就是通常说的血糖高了。血里的糖份高了人体为什么不回收,人体应该有能力处理这一件事。问题是当人体能力下坡时,也即当人体吸收的蛋白不够时,人体造的血也是越来越不够的,而人体的生命气机会同步下降,人体的许多功能都会随之停下来,胰脏的工作一定会停下来,当初根本没有糖份需要回收。现在虽然蛋白比以前多了,血也比以前多了,生命的气机比以前活跃了,但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阶段,胰脏的工作能力尚未恢复,人体还不可能回收糖份,这套机制的撤消也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程序。
那么血糖的升高会不会让人体造成中毒现象,这里有二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会,另一种是不会。这二种不同的患者,西医能否分辨我不知道,但所有的中医都是能够分辨的。当人体的蛋白吸收增加时,人体造的血会逐步多起来,每天造好的血是在人体外循环的,也就是在人体的体表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手背,手臂的血管变化看到这一现象。当人体在外循环的血累计到一定量时,人体会把血抽调到内脏,那时,你会看到原来手背手臂上的血管变细了。而血进了哪一个脏,人体一定会有相应的反映。如血进了人体的右叶肝,因为右叶肝与肺的关系密切,所以人体不仅有肝热的症状,还有肺热的症状,就易口渴,多饮。当人体的血是进了左叶的肝脏,与胃的关系密切,就胃口大开,能吃,善饥。肝与肾是母子关系,子能令母实,会使小便增加,另一方面,人体的能力刚开始回升,要进行大规模的自修复也是不可能的,但清除人体能力不够时堆积的垃圾是完全可以的,脂肪就是人体的垃圾,它是通过小便排出去的。上述情况是好事,人们只不过不了解而已,古代也有消渴这一病,只要解决三消,也就好了。现在有了检查血糖这么一件事,似乎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血糖问题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决。西医为什么要把糖尿病定位在终身疾病这个位置,这有可能是西方医学解决不了,也有可能是财团的利益所在,所有的研究都要花费大量的经费,而研究人员绝大部分应该是没有钱的,财团出钱让你研究,当然有一个投资回报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有点效,但必须长期服药,这才能让老板们满意。但这绝不可能是最好的医学,不可能是最符合广大患者利益的医学。
‘陆’ 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有哪些
选择注射器最好用专门作胰岛素注射用的注射器,也可选作结核菌素的注射器,量度准确,针头可选用25号不锈钢针头。抽取胰岛素的剂量一定要准确无误。首先看准胰岛素瓶签上所标的含量。然后用消毒镊子取出无菌注射针头,安好针头,排尽注射器内的水分。抽取胰岛素后,针头向上排尽空气。在注射混合胰岛素时,先抽普通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否则会使胰岛素变性。为使二者充分混合,抽完后吸入少许空气,然后将注射器来回倒置数次。
正规胰岛素可以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除此之外,其他类型胰岛素只能皮下或肌肉注射,切不可静注或静滴。注射胰岛素时要做到“两快一慢”,“两快”指针刺入皮下或肌肉的速度要快,拔针的速度要快;“一慢”指注射胰岛素的速度要慢。在注射胰岛素前,必须先回抽一下,看是否有无回血,如有回血,针头刺入血管,应拔出针头,另选部位注射。注射部位要经常变换,2周内不要在同一点重复注射。
‘柒’ 正确打胰岛素方法
注射胰岛素要注意的细节
随着糖尿病治疗理念的更新,如今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终身性疾病,除非有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患者必须住院治疗外,平时病友的胰岛素治疗大都是由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病人在家中自己注射。所以,作为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必须了解和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1.注射前要先确认所用胰岛素的规格 在胰岛素治疗时,一定要了解您所用的胰岛素注射液的浓度规格,以免因为抽吸剂量错误导致误打,造成患者低血糖或高血糖。一般来说,瓶装胰岛素的规格是400U(单位)/10毫升,即每1毫升注射液中含有40单位胰岛素;胰岛素笔芯的规格是300U/3毫升,即每1毫升注射液中含有100单位胰岛素。
注意:千万不能将瓶装的胰岛素抽到胰岛素笔芯中使用,胰岛素笔芯也只能用胰岛素笔注射。
2.针管式注射器的使用细则
(1)注意无菌操作 注射前操作者一定要洗手,并准备好胰岛素药瓶、注射器和酒精棉球等注射所需要的用品。
(2)正确抽取胰岛素 应先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液瓶盖,然后用注射器吸取所需胰岛素注射液等量的空气注入胰岛素瓶内,左手再将胰岛素药瓶倒转,右手持注射器抽取胰岛素。
(3)长、短效胰岛素抽取顺序不得颠倒 自行混合两种剂型胰岛素时,必须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如果把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瓶内,这瓶短效胰岛素就不能再继续使用了。
(4)注射方法 选好注射部位后,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待酒精干后,用一只手将注射部位的皮肤捏起约1寸左右,另一只手持注射器以45度角刺入注射部位,推注药液,然后放松提起的皮肤。针头要在皮下停留6-7秒钟再拔出,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3.如何使用胰岛素笔 胰岛素笔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胰岛素注射器,具有注射剂量准确、操作简单、携带保管方便的特点,特别适用于糖尿病病友自我注射,深受病友欢迎。但每种胰岛素笔均有专用的配套笔芯,不可混用。
(1)安装笔芯:安装前检查笔芯是否完整,有无裂缝,如有破损应更换。扭开笔芯架,装入笔芯,用75%酒精消毒笔芯前端橡皮膜,取出针头,打开包装,顺时针旋紧针头,摘去针头保护帽。
(2)排气:每次更换胰岛素笔芯都要进行本操作。将显示零单位剂量调节旋钮拨至1单位,针尖向上直立,手指轻弹笔芯架数次,使空气聚集在上部后,按压注射键,至有一滴胰岛素从针头溢出,即表示驱动杆已与笔芯完全接触且笔芯内气泡已排尽。否则须重复进行此操作。
(3)剂量选择:旋转剂量调节旋钮,调至所需注射单位数。
(4)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常规消毒,左手拇指、食指可捏起腹部脂肪层,右手握笔垂直快速进针,右拇指按注射键注射,注射完毕后继续在皮下停留6-7秒,再顺着进针方向快速拔针。
4.如何判断胰岛素是否失效 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为无色、澄清溶液,一旦混浊或液体变黄就不能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一般呈均匀的乳白色混悬液,一旦出现团块状沉淀物,不能摇匀则不能使用。另外,过了保质期的胰岛素不得继续使用。
希望对您有帮助并希望您能采纳!
更多请参考:唐人blog————一个糖尿病专业网站,有更多糖尿病知识会帮到您。
‘捌’ 普通胰岛素的用量用法
一般为皮下注射,1日3~4次。早餐前的1次用量最多。午餐前次之,晚餐前又次之,夜宵前用量最少。有时肌注。静注只有在急症时(如糖尿病性昏迷)才用。因病人的胰岛素需要量受饮食热量和成分、病情轻重和稳定性、体型胖瘦、体力活动强度、胰岛素抗体和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等因素影响,使用剂量应个体化。可按病人尿糖多少确定剂量,一般24小时尿中每2~4g糖需注射1个单位。中型糖尿病人,每日需要量约为5~40单位,于每次餐前30分钟注射(以免给药后发生血糖过低症)。较重病人用量在40单位以上。对糖尿病性昏迷,用量在100单位左右,与葡萄糖(50~100g)一同静脉注射。此外,小量(5~10单位)尚可用于营养不良、消瘦、顽固性妊娠呕吐、肝硬变初期(同时注射葡萄糖)。
‘玖’ 如何打胰岛素
1、安好针头,将诺合笔末端的旋钮调到所需剂量。 2、腹部皮肤酒精消毒。 3、针帽去除,将针头刺入已消毒部位的皮下,缓慢注射,完毕后暂停6秒,退出一半,再停10秒拔除,以防药品流出。 4、弃去针头,将笔套套好,放入笔盒内,妥善保存。
‘拾’ 短效胰岛素有哪些正确使用方法
短效胰岛素: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短效胰岛素也有一定的使用 方法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短效胰岛素的用法。
短效胰岛素的用法
一般为皮下注射,1日3~4次 。早餐前的1次用量最多。午餐前次之,晚餐前又次之,夜宵前用量最少。有时肌注。静注只有在急症时(如糖尿病性昏迷)才用。因病人的胰岛素需要量受饮食热量和成分、病情轻重和稳定性、体型胖瘦、体力活动强度、胰岛素抗体和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等因素影响,使用剂量应个体化。可按病人尿糖多少确定剂量,一般24小时尿中每2~4g糖需注射1个单位。中型糖尿病人,每日需要量约为5~40单位,于每次餐前30分钟注射(以免给药后发生血糖过低症)。较重病人用量在40单位以上。对糖尿病性昏迷,用量在100单位左右,与葡萄糖(50~100g)一同静脉注射。此外,小量(5~10单位)尚可用于营养不良、消瘦、顽固性妊娠呕吐、肝硬变初期(同时注射葡萄糖)。
胰岛素五个正确使用方法
1、早用比晚用好
早用胰岛素可以纠正体内胰岛素的不足,降低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残存的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延缓疾病的进展。也就是说,只要尽早将血糖降到正常,胰岛细胞功能是可以恢复的。有 报告 22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2周,血糖恢复正常,以后仅用饮食控制,可使血糖控制到良好标准达1~3年。
2、联合比单用好
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有胰岛素与口服药的联合,如长效胰岛素来得时控制基础血糖与口服药拜唐苹控制餐后高血糖的联合,使各时段的血糖都能达标,适合经常出差的糖尿病患者。又有胰岛素长短效的联合,如长效胰岛素来得时与速效诺和锐的联合,治疗各时段血糖均高的患者,其疗效可与胰岛素泵相媲美。
3、多次比少次好
血糖很高或重症糖尿病患者,如每日2次诺和灵30R血糖不降,可增加次数,改为:①早餐、中餐前用诺和灵日,晚餐前用诺和灵30R,用同样剂量,血糖达标。②睡前用长效来得时胰岛素,三餐前用速效胰岛素诺和锐。③三餐前和睡前4次短效胰岛素:适用于初次用胰岛素或发生酮症而又暂时不能住院的患者。④-日6次短效胰岛素:适合于1型糖尿病或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如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 游泳 运动员霍尔,就是在一日注射6次胰岛素的情况下获得奥运冠军的。
4、长效比短效好
轻型患者,血糖不甚高,而且餐后与空腹血糖之差在2~3毫摩尔/升左右者,可用长效来得时每日1次注射即可。减少痛苦,患者依从性好。
5、预防比治疗好
胰岛素除降低血糖作用外,尚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硬化等作用,但是在并发症出现前应用才可收到疗效。基于这种观点,应早用胰岛素。特别是遇到急性感染性并发症时,胰岛素可以控制其发展,缩短病期,减少痛苦。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
胰岛素主要作用在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控制着蛋白质、糖、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贮存。
(1)对糖代谢的影响。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血糖的去路增加而来源减少,于是血糖降低。
①加速葡萄糖的利用。胰岛素能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促进葡萄糖由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为组织利用糖提供有利条件,又能促进葡萄糖激酶(肝内) 和己糖激酶(肝外)的活性,促进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从而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并在糖元合成酶作用下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合成和贮存。
②抑制葡萄糖的生成,能抑制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以及抑制甘油、乳酸和氨基酸转变为糖元,减少糖元的异生。
(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抑制脂肪的分解。糖尿病时糖代谢障碍,脂肪大量动员,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在肝脏氧化至乙酰辅酶A,然后变为酮体,若酮体产生过多则出现酮血症。胰岛素能抑制脂肪分解,并促进糖的利用,从而抑制酮体产生,纠正酮血症。
(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阻止蛋白质的分解。
(4)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