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运动损伤中,常用的绷带包扎技术有哪些
1、环形包扎法
这种运动绷带包扎法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绷带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将绷带展开约8cm,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其卷数按需要而定,用绞布固定绷带末端。
2、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周径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从远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卷,再向近端呈30°角螺旋形缠绕,每卷重叠前一卷2/3,末端胶布固定。在急救缺乏绷带或暂时固定夹板时每周绷带不互相掩盖,称蛇形包扎法。
3、螺旋反折包扎法
这种运动绷带包扎法用于周径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开始先做二周环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带上面正中处,另一手将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盖过前周1/3或2/3。每一次反折须整齐排列成一直线,但每次反折不应在伤口与骨隆突处。
4、“8”字形包扎法
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以肘关节为例,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卷,绷带先绕至关节上方,再经屈侧绕到关节下方,过肢体背侧绕至肢体屈侧后再绕到关节上方,如此反复,呈“8”字连续在关节上下包扎,每卷与前一卷重叠2/3,最后在关节上方环形包扎2卷,胶布固定。
5、反回包扎法
用于头顶、指端和肢体残端,为一系列左右或前后反回包扎,将被包扎部位全部遮盖后,再作环形包扎两周。
② 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返折包扎法,8字包扎法各适应于什么样的损伤
环形包扎法
用于系部、掌部、趾部等小创口的包扎。方法:在患部把卷轴带呈环形缠数周,每周盖住前一周,最后将绷带末端剪开打结或以胶布加以固定。
螺旋形包扎法
以螺旋形由下向上缠绕,每后一圈遮盖前一圈的1/3~1/2。用于掌部、踞部及尾部等的包扎。
折转包扎法
又称螺旋回反包扎。用于上粗下细径圈不一致的部位,如前臂和小腿部。方法是由下向上作螺旋形包扎,每一圈均应向下回折,逐圈遮盖上圈的1/3~1/2。
交叉包扎法
又称“8”字形包扎。用于腕、附、球关节等部位,方便关节屈曲。包扎方法是在关节下万作一环形带,然后在关节前面斜向关节上方,作一周环形带后再斜行经过关节前面至关节下方。如上操作至患部完全被包扎住,最后以环形带结束
。
③ 伤员包扎方法有哪些
包扎是对震后外伤伤员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包扎伤口应了解有无内在损伤,在外伤急救现场,不能只顾包扎表面看得到的伤口而忽略其他内在的损伤。
同样是肢体上的伤口,有没有骨折,其包扎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有骨折时,包扎应考虑到骨折部位的正确固定;同样是躯体上的伤口,如果发现内部脏器的损伤,如肝破裂、腹腔内出血、血胸等,则应优先考虑内脏损伤的救治,不能在表面伤口的包扎上耽误时间;同样是头部的伤口,如颅脑损伤,不是简单的包扎止血就完事了,还需要加强监护。对于头部受砸打的伤员,即使自觉良好,也需观察24小时。如出现头胀、头痛加重,甚至恶心、呕吐,则表明存在颅内损伤,需要紧急救治。
因此,在对伤者明显可见的伤口进行包扎之前,一定要了解有没有其他部位的损伤,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比较隐蔽的内脏损伤。在有出血的情况下,外伤包扎的实施必须以止血为前提。如不及时给予止血,则可能造成严重失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针对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临时措施进行临时止血处理,然后送往医疗点或是等待救护人员前来救治。
包扎材料以绷带、三角巾最为多见。在现场急救时,如没有专用的绷带和三角巾,可将衣物、床单、手巾等物撕成布条来代替绷带,也可将衣物、床单裁成三角巾。绷带包扎一般用于固定肢体、关节,或固定敷料、夹板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等。
绷带的包扎方法有环形法、螺旋形法、螺旋反折法、蛇形法、8字形法和回返法几种。
1.环形法:通常用于包扎手腕部及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如胸部、腹部。将绷带做环形重叠缠绕,第一圈做环绕时稍呈斜形,第二圈、第三圈以环形缠绕压住第一圈,在绷带末端剪出两个布条,对绕肢体后打结。
2.螺旋形法:适用于前臂、手指、躯干等处。多用于粗细大致相等且大面积受伤的肢体的包扎。使绷带螺旋向上,每圈应压在前一圈的1/2处。
3.螺旋反折法:多用于前臂、大小腿。由下而上,先做螺旋状缠绕,待到渐粗的地方,每圈把绷带反折一下,盖住前一圈的1/3~2/3处。
4.蛇形法:多用于夹板之间的固定。将绷带环形缠绕数圈后,以一定间隔斜行缠绕,在末端按环形缠绕后打结。
5.“8字形”法:多用于肩、髂、膝、髁等处的包扎。本包扎法是将绷带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圈相交叉,并压盖在前一圈的1/2处。
6.回返法:该法多用于头和断肢端。用绷带多次来回反折。第一圈常从中央开始,接着各圈一左一右进行缠绕,直至将伤口全部包住,用环形缠绕将所反折的各端包扎固定。
三角巾主要根据包扎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面部包扎法:在三角巾的顶角打一个结,然后把顶角放在头顶部,三角巾的中心部分包住面部,在耳、眼、鼻及嘴的地方剪洞,把左右底角拉到颈后交叉,再绕到前额打结。
2.头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的正中点放在前额,两底角绕到脑后,交叉后经耳绕到额部拉紧打结,最后将顶角嵌入底边,向上反折后打结固定。
3.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横放于上腹部,两底角拉向后方紧贴腰部打结,顶角朝下,在顶角处接一小带,将顶角从两腿之间拉向臀部,与在腰部打结后的底角再打结固定。
4.手部包扎法:将手掌放于三角巾中央,顶角折回盖于手背上,两底角左右包绕手背呈交叉状,并将顶角反折于交叉处,然后两底角再回绕腕部一周压住顶角打结。
5.足部包扎法:将脚放于三角巾中央,提起顶角折回盖于足背上,将一侧底角提起折向足的另一侧,绕踝关节一周与顶角打结,然后提起另一侧底角绕踝关节一周,再与另一底角打结。
除了掌握绷带、三角巾的包扎使用方法外,了解一些特别伤口的包扎方法和包扎禁忌,对于挽救震后伤员的生命,防止错误包扎导致伤口感染和肢体坏死的情况发生,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腹部伤包扎时,可以用湿润布条润湿病人嘴唇和舌部,会使病人感觉好受许多;如果伤员肠子流出腹腔,要保护好,并保持润湿。不要企图把它复位,这会为营救后的手术带来麻烦。如果没有内脏器官外露,应将伤口清洗包扎好。腹部内脏发生溢出,包扎时伤员应取仰卧位,屈曲下肢,使腹部放松,以降低腹腔内的压力。先盖上干净的敷料保护好脱出的内脏,再用厚敷料或宽腰带围在脱出的内脏周围(也可用干净的碗罩住),然后进行包扎。
如果胸腔受伤穿孔形成开放性气胸,吸气时胸腔扩展,空气会进入伤口,引发肺功能衰竭,这是胸部伤引起的最大危险之一。这时应及时用手掌捂住伤口,阻止吸气时空气进入,应尽快封闭胸壁创口,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让伤员仰卧,头和肩膀倾向受伤的一边。用多层纱布或棉花做垫,用绷带加压包扎;或者利用塑料片或铝箔堵塞伤口,用三角巾包扎好。
头部受伤很可能会伤及脑部,伤口也可能会影响正常呼吸和饮食。要确保舌根不会抵住喉管,使得呼吸通畅,必须除去义齿或已脱落的碎牙,控制住流血。清醒病人可以坐卧。昏迷病人如果颈部和脊椎无伤,必须按照恢复位侧卧。如果脑组织发生膨出,则要用无菌纱布覆盖膨出的脑组织,然后用纱布折成圆圈放在脑组织周围(也可用干净的瓷碗扣住),以三角巾或绷带轻轻包扎固定。
另外,在包扎伤口时要特别注意,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布料进行包扎;动作要迅速准确,不能加重伤员的疼痛、出血或伤口污染;包扎不宜太紧或太松,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太松会使敷料脱落或移动;包扎四肢时,指(趾)端最好暴露在外面,以便观察血液流通情况;用三角巾包扎时,角要拉紧,包扎要贴实,打结要牢固;打结处不要位于伤口上或背部,以免加重疼痛。
④ 常用急救包扎法
包扎可不是捆粽子,更不是做木乃伊。包扎是为了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病人痛苦。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急救包扎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常用急救包扎法一:
环形包扎法
适用部位:用于包扎手腕、胸、腹部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各种绷带包扎法的起始和终了也都采用这种缠法
包扎 方法 :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每一圈均将上一圈的绷带完全覆盖,为防止绷带滑脱,可将第一圈绷带斜置,环绕第二或第三圈时将斜出圈外的绷带角反扎到圈内角重叠环绕固定。
四肢螺旋包扎法
适用部位:用于包扎粗细基本相同的部位,如上臂等
包扎方法:包扎四肢时,先将绷带环形包扎两圈,再以一定间隔的向上或向下螺旋状环绕肢体,每旋绕一圈将上一圈绷带覆盖1/3或2/3,直到完全覆盖伤口,末端用胶带固定。此法常用于固定四肢夹板和敷料。
螺旋反折包扎法
适用部位:包扎粗细差别较大的前臂、小腿时,为防止绷带滑脱,多用包扎较牢固的螺旋反折法
包扎方法:与螺旋包扎法基本相同,只是每圈必须反扎绷带一次,反扎时用左手拇指按住反扎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拉紧绕缠肢体。每一次反折须整齐排成一直线,但绷带反扎处要注意避开伤口和骨突起处。
“8”字形包扎法
适用部位:用于屈曲的关节,如肩、髋、膝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
包扎方法:在关节弯曲处上下两方,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成“8”字形来回缠绕,每一圈在弯曲处与前一圈相交,同时根据情况与前一圈重叠或压盖1/2。
头顶帽式包扎法
适用部位:用于头部外伤
包扎方法:将三角巾的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指宽,干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头顶,将两底边沿两耳上方往后干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又压住顶角绕至前额打结固定。
燕尾巾肩部包扎术
适用部位:用于肩部外伤
包扎方法:单肩包扎时,将三角巾折成燕尾式放在伤侧,向后的角稍大于向前的角,两底角在伤侧腋下打结,两燕尾角于颈部交叉,至健侧腋下打结。包扎双肩时,则将三角巾折叠成两尾角等大的双燕尾巾,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左右双燕尾由前向后分别包绕肩部到腋下,在腋后结固定。
常用急救包扎法二:胸部包扎法
适用部位:用于前胸部外伤
包扎方法:将三角巾的顶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打结固定。
下腹部包扎法
适用部位:用于腹部外伤
包扎方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固定,顶角从两腿间拉至腰后与底角打结固定。
臀部包扎法
适用部位:用于臀部外伤
包扎方法:将三角巾顶角盖住臀部,顶角系带在裤袋底处围绕住,下侧底角上翻至对侧腰部和另一底角在健侧髂上打结固定。
手、足部包扎法
适用部位:用于手、足外伤
包扎方法:包扎时要将指(趾)分开。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踝)部,手掌(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足)背,两底角交又压住顶角绕肢体一圈,反折顶角后打结固定。
⑤ 外伤包扎有哪几种技巧
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入口。如果受伤矿工伤口被污染,就可能引起化脓感染,气性坏疽及破伤风等病症,严重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受伤以后,在井下无法手术的条件下,必须先进行包扎。
包扎的材料有橡皮膏、绷带、三角巾等。现场没有上述包扎材料时,可用手帕、毛巾、衣服等代用。
根据伤员不同部位的伤情,现场常采用的简易包扎方法有;螺旋式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环形包扎法等。
螺旋式包扎通常先做环形缠绕开头的一端,再斜向上绕,每圈盖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此法适用于四肢、胸背、腰部等处。
螺旋反折包扎先用环形法包扎开头一端,再斜旋上升缠绕,每圈反折一次。此法适用小腿、前臂等处。
“8”字环形包扎是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成“8”字形来回包扎,每圈在中间和前圈相交,并根据需要与前圈重叠或压盖一半。此法适用于关节部件。
出血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动脉出血,血液是鲜红的,随心脏跳动的频数从伤口向外喷射,速度很快,危害性很大;二是静脉出血,血液是暗红或紫红色的,徐缓均匀地从伤口流出;三是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是红色的,像水珠样地从伤口流出,多能自身凝固止血。
较大的动脉血管损伤,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这种伤员,首先要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进行止血,然后再采取其他急救处理措施,类似这种出血情况,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是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操作方法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布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缠紧,并将肢体抬高。也可在肢体的弯曲处加垫,然后用绷带缠好。
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用纱布、绷带包扎好伤口,就可以止血。
⑥ 简述急救包扎的动作规范
1. 头部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指宽,干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头顶,将两底边沿两耳上方往后干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又压住顶角绕至前额打结固定(见图18)。
2. 头、耳部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一个结,置于前额中央,头部套入风帽内,向下拉紧两底角,再将底边向外反扎2--3指宽的边,左右交又包绕兜住下颌,绕至枕后打结固定(见图
19 ) 。
3. 三角巾眼部包扎法: 包扎单眼时,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斜置于伤侧眼部,从伤侧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另一端交叉反折绕头一周,于健侧耳上端才丁结固定,包扎双眼时,将带状三角巾的中央置于枕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在鼻梁处左右交又各包一只眼,成“8”字形经两耳上方在枕部交又后绕至下领处打结固定。
4、三角巾胸部包扎法:将三角巾的顶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才丁结固定
5、三角巾下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固定,顶角内两腿间拉至腰后与底角打结固定
6、燕尾巾肩部包扎法:单肩包扎时,将三角巾折成约80度夹角的燕尾巾,夹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向前的角,放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绕上臂在腋前方打结固定,将燕尾两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包扎双肩时,则将三角巾折叠成两尾角等大的双燕尾巾,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左右双燕尾由前向后分别包绕肩部到腋下,在腋后结固定
7、三角巾手、足部包扎法:包扎膝、肘部时,将三角巾扎叠成比伤
口稍宽的带状,斜放伤邯,两端压住上下两边绕肢体一周,在肢体内侧或内侧打结固定,包扎手、足时,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踝)部,手掌(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足)背,两底角交又压住顶角绕肢体一圈,反折顶角后打结固定
8、三角巾臀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放在伤侧腰部,一底角包绕大腿)根部与顶角寸丁结,另一底角提起围腰与底边打结固定
9、绷带手腕、胸、腹部环形包扎法:包扎手腕、胸、腹部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时,可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每一环均将上一环的绷带完全复盖,为防止绷带滑脱,可将第一圈绷带斜置,环绕第二或第三圈时将斜出圈外的绷带角反扎到圈内角重叠环绕固定
10、绷带四肢螺旋包扎法:包扎四肢时,将绷带作一定间隔的向上
或向下螺旋状环绕肢体,每旋绕一圈将上一圈绷带覆盖1/3或2/3。此法常用于固定四肢夹板和敷料。
11、绷带螺旋反折包扎法: 包扎粗细差别较大的前臂、小腿时,为防止绷带滑脱,多用包扎较牢固的螺旋反折法,此法与螺旋包扎法子法基本相同,只是每圈必须反扎绷带一次,反扎时用左手拇指按住反扎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拉紧绕缠肢体,但绷带反扎处要注意避开伤口和骨突起处
⑦ 螺旋反折包扎法
创口的包扎方法是比较多的,每一种包扎方法是对于病况开展实际操作的,例如螺旋式翻折包扎法是用以腿围类似的位置,一般是捆扎手指头及其手臂,我们需要才可以远侧开展环状捆扎,随后向近端展现30度螺旋式盘绕,并且每卷要重合前一卷的3分2,最终将尾部用胶带固定不动就可以进行螺旋式翻折包扎法。
环状包扎法。用以身体较小或圆柱型位置,如手、足、手腕及额部,亦用以各种各样捆扎起止时。纱布卷往上,用左手握紧,将纱布进行约8cm,左大拇指将纱布首端固定不动需捆扎位置,左手持续环状捆扎部分,其卷数按需要而定,用绞布固定不动纱布尾端。
⑧ 运动绷带怎么绑实施运动绷带包扎的规则
运动绷带的绑法有很多,主要有: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八字形包扎法和反回包扎法;这几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于不同的包扎部位来使用的。
环形包扎法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周径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周径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八字形包扎法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反回包扎法 用于头顶、指端和肢体残端。
1、患肢搁置适应位置,使患者于包扎过程中能保持肢体舒适,减少病人痛苦。
2、患肢包扎须在功能位置。
3、包扎时要掌握绷带卷,避免落下。绷带卷且须平贴于包扎部位。
4、包扎时每周的压力要均等,且不可太轻,以免脱落;亦不可太紧,以免发生循环障碍。
5、除急性出血、开放性创伤或骨折病人外,包扎前必须使局部清洁干燥。
⑨ 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返折包扎法,8字包扎法各适应于什么样的损伤
环形包扎法 用于系部、掌部、趾部等小创口的包扎。方法:在患部把卷轴带呈环形缠数周,每周盖住前一周,最后将绷带末端剪开打结或以胶布加以固定。
螺旋形包扎法 以螺旋形由下向上缠绕,每后一圈遮盖前一圈的1/3~1/2。用于掌部、踞部及尾部等的包扎。
折转包扎法 又称螺旋回反包扎。用于上粗下细径圈不一致的部位,如前臂和小腿部。方法是由下向上作螺旋形包扎,每一圈均应向下回折,逐圈遮盖上圈的1/3~1/2。
交叉包扎法 又称“8”字形包扎。用于腕、附、球关节等部位,方便关节屈曲。包扎方法是在关节下万作一环形带,然后在关节前面斜向关节上方,作一周环形带后再斜行经过关节前面至关节下方。如上操作至患部完全被包扎住,最后以环形带结束 。
⑩ 常见的绷带包扎法有几种
用绷带包扎伤口,目的是固定盖在伤口上的纱布,固定骨折或挫伤,并有压迫止血的作用,还可以保护患处.
操作要领
1.环形法:此法多用于手腕部,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首先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之斜出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用粘膏将带尾固定,也可将带尾剪成两个头,然后打结.
2.蛇形法:此法多用于夹板之固定.先将绷带按环形法缠绕数圈.按绷带之宽度作间隔斜着上缠或下缠.
3.螺旋形法;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同处.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上缠每圈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呈螺旋形.
4.螺旋反折法:此法应用肢体粗细不等处.先按环形法缠绕.待缠到渐粗处,将每圈绷带反折,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依此由下而上地缠绕.
注意事项
1.打好绷带的要领是,不要过紧,也不能过松.不然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或松得固定不住纱布.如果没经验,打好绷带后,看看身体远端有没有变凉,有没有浮肿等情况.
2.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免得睡觉时压住不舒服.
3.在没有绷带而必须急救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撕成窄条),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