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工程常用监测方法

工程常用监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29 12:56:37

A. 施工进度计划实施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1)跟踪计划的实施并进行监督,当发现进度计划执行受到干扰时,应采取调整措施。
2)在进度计划图上进行实际进度记录,并跟踪记载每个施工过程的开始日期、完成日期、每日完成数量、施工现场发生的情况、干扰因素的排除情况。
3)执行施工合同中对进度、开工及延期开工工、暂停施工、工期延误、工程竣工的承诺。
4)跟踪工程部位的形象进度对工程量、总产值、耗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等数量进行统计与分析,编制统计报表。
5)控制进度的措施应具体落实到执行人、目标、任务、检查方法和考核办法。
6)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处理进度索赔。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B. 基坑工程的现场检测应采用什么方法

1、是的,根据GB
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第3.0.3条规定:基坑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基坑监护检测。
2、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3、基坑工程设计提出的对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
4、
监测工作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接受委托;
2)
现场踏勘,收集资料;
3)制定监测方案;
4)监测点设置与验收,设备、仪器校验和元器件标定;
5
)现场监测;
6
)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信息反馈;
7)
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
8)
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

C. 在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都有哪些

常用的商品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 1.1回弹法回弹法是通过测定商品混凝土表面硬度来推定其抗压强度。工作原理:一个标准质量的重锤,在标准弹簧弹力的带动下,冲击一个与商品混凝土表面接触的弹击杆,由于回弹力的作用,重锤又跳回一定距离,并带动滑动指针在刻度上指出回弹值N。通过事先建立的商品混凝土强度和回弹值的关系曲线,就可以根据实测的N求得值。在各种测试方法中,回弹法操作最简单、用最低廉、效率最高,因而现场应用性极强。由于商品混凝土采用的不同配合比、不同的外加剂等都会使商品混凝土表面硬度和抗压强度的相关关系差异很大。并且回弹测强曲线只考虑了正常情况的商品混凝土碳化,忽略了商品混凝土的早期龄期碳化等现象,大大降低了回弹法的测试结果精度。回弹法要求商品混凝土表面清洁、平整,无疏松、浮浆以及蜂窝等,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物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粉屑。测区宜在构件范围内均匀分布,测区间距不应大于2cm,离构件离构件边缘不宜大于50cm、小于20cm。 1.2 超声法检测原理:依据超声仪产生高压电脉冲激励发声脉冲传入混射换能器内的压电晶体获得高频声脉冲。商品混凝土介质中,由接受换能器接收通过商品混凝土传来的声信号,测出超声波在商品混凝土中传播的时间和距离,算出超声波在商品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利用仪器的数据处理及相关的分析软件对接收信号的各种声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以评估商品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缺陷等。超声波法:超声检测指向性好、传播能量大、对各种材料的穿透力较强、适应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对人体无害、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得到广泛应用,是无损检测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缺点:由于商品混凝土本身结构复杂人们目前对超声波在其中的传播特点了解仍然十分肤浅,尤其是许多传播规律往往随着超声波频率、料粒径、率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进行超声检测时,对现象的解释难免出现谬误,且会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分析。 1.3 超声波回弹综合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是采用超声仪和回弹仪,在结构商品混凝土同测区分别测量声时值及回弹值。回弹值用于反应商品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情况,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反映了结构的力学特征,通过所测力学特性反映商品混凝土的强度及内部质量情况。优点:既能反应商品混凝土的表层状态,也可以反应商品混凝土的内部构造情况,并且可以抵消部分影响强度和物理量相关关系的因素,可比较准确地反应商品混凝土的强度情况。缺点:检测精度仍然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所以测试精度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高。 1.4 钻芯法钻芯法检测结构实体商品混凝土强度是使用专用钻芯机直接从结构上钻以芯样,并根据芯样的抗压强度推定结构商品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一种半破损现场检测方法。钻芯法直接可靠,并能较好地反映商品混凝土实际状况,同时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定其强度。此外,从芯样可以直接观察到局部商品混凝土的内部情况,例如骨料的组成等。但由于钻芯法对结构具有一定的破损性,其代表性的取芯位置的确定、取芯的数量在结构实体商品混凝土强度检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其测试费用也较高,一般不宜把钻芯法作为经常性的、大量使用。 1.5 拔出法拔出法是一种半破损检测方法,根据测试结构商品混凝土中锚固件被拔出时的拉力,确定商品混凝土的拔出强度,据以推算混凝来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一般分为预埋拔出法与后装拔出法种。预埋拔出法是在商品混凝土表层一定距离处预先埋入一个锚固件,商品混凝土硬化以后,过锚固件施加拔出力以获得商品混凝土的推定强度。后装拔出法,是在硬化商品混凝土上钻孔、磨槽、安装锚固件后用拔出法做拔出实验,根据测定的抗拔力检测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微破损方法。预埋拔出法:现场应用方便,试验费用低廉,尤其适用于商品混凝土质量现场控制。后装拔出法:由于对商品混凝土被拔出时的破坏机理的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分歧,受到商品混凝土骨料、商品混凝土内部缺陷和钢筋间距以及现场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等,因此要建立拉拔强度与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的稳定关系还是有尚待理论与实践上的突破。

D. 浅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常用监测方法及应用

王爱军1,2薛星桥1,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

2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51)

【摘要】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是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保障三峡工程建设安全的主要基础工作。开县、万州区、巫山县的38个滑坡灾害专业监测点,采用大地形变监测、深部位移钻孔倾斜仪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滑坡推力监测、地表裂缝相对位移监测、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监测、TDR时间域反射监测和宏观监测等综合系列监测方法。每个滑坡灾害点,采用2种以上监测方法,分别监测滑坡体地表内部变形或受力变化;重要灾害点采用4~5种方法同时进行监测,以便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对滑坡监测及监测成果统计分析,多种监测数据成果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反映了滑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特征,证实监测方法合理有效,监测成果将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监测方法应用

1前言

长江三峡库区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三峡工程的兴建和百万移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质环境的平衡状态,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库区地质灾害对三峡工程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加,及时有效地防治库区地质灾害已成为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工作是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基础工作。

三峡库区共有38个滑坡灾害专业监测点在进行专业监测工作,其中重庆市开县14个、万州区14个、巫山县10个。

2监测方法

2.1大地形变监测

采用全站仪监测。在滑坡体外选取地质条件较好、基础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监测基准点,在滑坡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作为监测点,标志点全部采用混凝土强制对中监测墩。

2.2深部位移监测

采用钻孔倾斜仪进行监测。在滑坡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布置测斜钻孔,分别在其主滑方向和垂直主滑方向上进行正反两回次自下而上的测读,监测点间距0.5m,使用移动式“CX-01型重力加速度计式钻孔测斜仪”,监测数据稳定后自动记录,每期监测共记录4组数据。

2.3滑坡推力监测

在滑坡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布置钻孔,在钻孔中选择适当的深度部位,预置一系列滑坡推力传感器,用传导光纤连接至地面,每次监测采用“BHT-Ⅱ型崩塌滑坡推力监测系统”测量记录各点数据。

2.4地表裂缝相对位移监测

在裂缝的两侧适当部位安置数套裂缝计,进行原位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机械式监测具有干扰少、可信度高、性能稳定特点,监测记录数据可直接做出时间—位移曲线,测量结果直观性强。仪器一般量程范围在25~100mm间,读数器的分辨率为0.01mm,操作温度在-40℃~+105℃之间。

2.5地下水动态监测

在滑坡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布置钻孔,对地下水水位,孔隙水压力、土体含水率、温度等参数监测,采用自动水位记录仪、孔隙水压力监测仪等仪器监测。其中孔隙水压力监测仪的孔隙水压力量程为-80kPa~200kPa,分辨率0.1kPa,精度0.5%F·S;土体含水率量程为0至饱和含水率,分辨率1%;温度量程为0~70℃,分辨率0.1℃,精度1%F·S。

2.6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监测

在滑坡体外选取地质条件较好,基础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监测基准点;在滑坡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作为监测点,标志点全部采用混凝土强制对中监测墩,观测时采取多点联测。GPS监测方法,可进行全天候监测,不受通视条件限制,同时监测 X、Y、Z三维方向位移量,方便灵活,并可监测灾害体所处地带的区域地壳变形情况。采用的美国 Ashtech公司生产的UZ CGRS型GPS,最小采样间隔1s,最少跟踪和接收12颗卫星,使用Ashtech Solution 2.6软件解算,精度可达水平3mm+1ppm,垂直6mm+2ppm。

2.7时间域反射测试技术(TDR)监测

即采用电缆中的“雷达”测试技术,在电缆中发射脉冲信号,同时进行反射信号监测。在滑坡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布置监测钻孔,将同轴电缆埋入监测孔,地表与 TDR监测仪相连接,把测试信号与反射信号相比较,根据其异常情况判断同轴电缆的断路、短路、变形状态,推断出电缆的变形部位,进而推算滑坡体地层的变形部位和位移量。TDR监测采用了固定式预置同轴电缆,成本低,可进行自上而下的全断面连续监测,量程范围大。

2.8宏观监测

以定期巡查方法为主,对变形较大的滑坡体,据其变形特征布置一定数量的简易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及时掌握其变形动态。

对于每个滑坡灾害点,采用2种以上监测方法,分别监测滑坡体地表变形和滑坡体内部变形或受力变化,重要灾害点采用4~5种方法同时进行监测,以便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监测点的布置应重点突出,控制滑坡的重点部位;照顾全面,力求能反映滑坡体整体变形情况。钻孔孔口周围用混凝土浇筑,布置精确监测点位。

3监测效果分析

根据2003年7月至12月滑坡灾害专业监测数据资料,初步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监测方法及应用效果。

3.1大地形变监测

大地形变监测,开展了开县大丘九社和巨坪九社滑坡、巫山县狗子包滑坡和板壁塘滑坡,共4个滑坡的监测。以下以开县大丘九社滑坡为例简述监测效果。

大丘九社滑坡位于开县镇东镇大丘九社斜坡上,滑坡平面形态近似矩形,剖面上呈凹型;分布高程205~300m,滑体长约250m、宽约300m,面积710万m2,估计厚度20m,体积约140万m3。滑坡发育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紫红色泥岩及砂岩互层组成的平缓层状斜坡中,滑坡体的物质组成主要为砂岩及砂岩碎块石土,表层为松散土壤,局部出露砂岩碎块石,为崩滑堆积体滑坡。

图1开县大丘九社滑坡累计位移量曲线图

(a)X方向(b)Y方向(c)H方向 D1——监测点编号

大丘九社滑坡体上布置了3排监测点,每排3个共计9个监测点,滑坡体对面斜坡上布置了2个基准点,分别在2个基准点进行监测。监测网布置既控制了整体滑坡体又突出重点,采用前方交汇法施测。

8月5日进行了首次测量,9月21日进行D1第二次测量成果与之对比,表明变形趋势明显,滑体向 NEE向滑移。10月24日监测成果表明各监测点的变形趋于缓和。11月和12月监测成果表明各监测点无明显变化(见图1)。监测数据与宏观调查定性分析相一致。

利用全站仪进行大地形变监测,其特点为监测方便,可随时对一些危险滑坡监测,既可以在滑坡体上设置永久性监测桩,又可以设置临时性监测桩;监测精度高,测点中误差可达到3.5mm;不仅能测定相对位移,而且能监测绝对位移;在满足测量条件下可进行连续监测,监测滑坡滑移的全过程,不存在量程限制。但该仪器监测受天气因素和光线条件制约,难以在雨雾条件和夜间实施监测,且受地形和通视条件制约,施测以人工操作为主,不易实现自动化监测。

3.2深部位移钻孔倾斜仪监测

深部位移钻孔倾斜仪监测点为开县6个滑坡、16个钻孔,巫山县5个滑坡、19个钻孔,万州区8个滑坡、24个钻孔,共计19个滑坡、59个钻孔。以下以开县虎城村滑坡为例简述监测效果。

虎城村滑坡为堆积层滑坡,位于开县长沙镇虎城村斜坡。该滑坡在平面近似矩形,剖面为凹形,分布高程330~400m,纵长约300m,横宽约500m,滑体估计平均厚度12m,面积15万m2,体积180万m3。滑坡发育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紫红色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组成的水平层状岩层斜坡上,滑体上部为崩坡积紫红色碎石土层。滑坡威胁居民400余人及其财产安全。该滑坡布置了3个深部位移钻孔倾斜仪监测钻孔。

Kx-162钻孔位于滑体的中部。2004年10月,在9.5~10.5m测试深度处发生明显的位移变形,本月变形量5.56mm,变形方向247°。11月,没有增大趋势,累积形变4.58mm,略小于10月份累积变形量,变形方向253°(见图2)。

Kx-165钻孔位于滑体的下部。2004年10月,在15.0~16.5m测试深度处发生明显的位移变形(见图3),本月变形量5.45mm,变形方向241°。11月,没有明显的增大趋势,累积变形5.39mm,同10月份累积变形量相近,变形方向240°。

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

图2开县虎城村滑坡 Kx-162钻孔位移随深度变化曲线

(a)EW方向(b)SN方向

图3开县虎城村滑坡Kx-165钻孔位移随深度变化曲线

(a)EW方向(b)SN方向

深部位移钻孔倾斜仪监测方法,可在滑坡体上一定部位布置的钻孔中,监测滑坡体内垂直方向上的浅层、中层、深层、滑动带等滑移方向和相对滑动位移量;但在滑坡发生较大或急剧加速的位移变形时,由于钻孔和孔内测斜管变形、破坏,测斜仪探头不能送入钻孔之内,可能使钻孔失去监测价值。

3.3 滑坡推力监测

滑坡推力监测共设有2个测点、4个钻孔:巫山县淌里滑坡钻孔2个,曹家沱滑坡钻孔2个。以下以淌里滑坡为例简述监测方法与效果。

淌里滑坡位于巫山县曲尺乡长江干流左岸斜坡上,滑坡在平面形态上呈不规则的圈椅状,前缘分布高程90m,后缘高程400m,平均坡度约30°~40°,纵长约800m,横宽150~250m,滑体厚20m,面积24万m2,体积490万m3。滑坡发育于三叠系巴东组(T2b)灰岩、泥灰岩、泥岩中,滑体物质主要为泥灰岩及泥岩碎块石土,表层多为松散土层,下部碎块石土结构密实。

Ws-t-tzk1推力孔位于滑体的下部,Ws-t-tzk2推力孔位于滑体的中部。其滑坡推力监测成果数据见图4、图5。推力监测曲线图表明,各次监测数据规律性强,基本一致,传感器没有发现明显的数值变化。滑坡推力监测结果与宏观监测结果和同时进行的钻孔倾斜仪监测结果相一致,说明此阶段滑坡暂时处于相对稳定的微变形状态。

图4巫山县淌里滑坡 Ws-t-tzk1钻孔滑坡推力监测曲线图

图5巫山县淌里滑坡 Ws-t-tzk2钻孔滑坡推力监测曲线图

滑坡推力监测方法属于固定点式监测,在钻孔中预置传感器,用传感光纤连接,在地面用滑坡推力监测系统采集传感信息,可在滑坡体上一定部位布置的钻孔中,自上至下监测滑坡体内垂直方向上的浅层、中层、深层、滑动带等滑坡推力变化量,可定期进行数据采集监测;在对采集和传输处理系统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可实现无值守自动化连续监测。

4结论

(1)通过多手段的综合监测,掌握了被监测滑坡体的表面、内部自上至下滑移带的变形及受力情况,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其反映了滑坡位移变化及动态特征,取得了进行灾害预警的重要基础数据资料,说明采用的监测方法合理有效。

(2)钻孔倾斜仪深部位移监测方法,当滑坡体发生一定量缓变位移后,部分钻孔不能再进行全孔施测,造成勘察监测资金浪费和滑坡体监测点及监测部位减少。

(3)目前一月一次的监测周期,难以保证在滑坡发生滑移险情时能进行有效监测。为此应在进行专业监测的同时,进行群测群防监测。特殊情况下,对危险滑坡灾害点,调整监测方案,进行加密监测或连续监测,使监测满足预警预报要求。

(4)从长远发展考虑,监测应以免值守、易维护、低成本、固定式、自动化快速连续采集传输和半自动化监测及人工监测相结合为方向,以建立起高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与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洪德,高幼龙,薛星桥,朱汝烈.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监测预报系统及效果.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2):59~63

[2]王洪德,姚秀菊,高幼龙,薛星桥.防治工程施工对链子崖危岩体的扰动.地球学报,2003,24(4):375~378

[3]张青,史彦新,朱汝烈.TDR滑坡监测技术的研究.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2):64~66

[4]董颖,朱晓冬,李媛,高速,周平根.我国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3(1):105~107

[5]段永侯,等.中国地质灾害.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E. 谈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

谈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

周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邻近构筑物、地下管网、道路等设施变形的监测,浅析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

虽然人们在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基坑的安全,通常都会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但依然有很多基坑事故发生,事故发生主要表现为基坑大面积滑坡、支护体系崩溃、水平位移过大、支护结构过分倾斜、基坑周边土体变形过大、支护结构和被支护土体达到破坏状态、基坑底回弹或隆起过大、邻近建筑物倾斜或开裂甚至倒塌等等。当基坑工程事故发生,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还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1 监测目的

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土体、道路、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周围环境和支护结构的位移、应力、沉降、倾斜、开裂和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土层孔隙水压力变化等,借助仪器设备或其他一些手段进行综合监测,就是深基坑开挖监测。

在开挖前期,对土体变位动态等各种行为表现进行监测,通过大量岩土信息的提取,及时比较勘察出监测结果和预期设计的性状差别,分析评价原设计成果,对现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有效预测下阶段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此时可以借助修正岩土力学参数和反分析方法计算来完成预测。为了能为后期开挖方案和步骤提出有用的建议,就需要合理和优化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从而能够及时预报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险情;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及时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防止问题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工程安全。

2 监测内容

2.1 周围环境监测

周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邻近构筑物、地下管网、道路等设施变形的监测,邻近建筑物的倾斜、裂缝和沉降发生时间、过程的监测,表层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沉降的监测,坑底隆起监测,桩侧土压力测试,土层孔隙水压力测试,地下水位监测。具体监测项目的选定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施工连受和基坑工程安全等级情况。

2.2 支护体系监测

支护体系监测主要包括:支护结构沉降监测,支护结构倾斜监测,支护体系应力监测,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支护体系受力监测,支护体系完整性及强度监测。

3 监测仪器

通常情况下,基坑的监测是需要借助一些设备的,一般使用的仪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3.1 测斜仪:该仪器主要用在支护结构、土体水平位移的观测中。

3.2 水准仪和经纬仪:该设备主要用在测量地下管线、支护结构、周围环境等方面的沉降和变位。

3.3 深层沉降标:用于量测支护结构后土体位移的变化,以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

3.4 土压力计:用于量测支护结构后土体的压力状态是主动、被动还是静止的,或测量支护结构后土体的压力的大小、变化情况等,来检验设计中的判断支护结构的位移情况和计算精确度。

3.5 孔隙水压力计:为了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坑外土体的`移动,可用该仪器来观测支护结构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

3.6 水位计:为了检验降水效果就可以采用该仪器来量测支护结构后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7 钢筋应力计:为了判断支撑结构是否稳定,使用该设备来量测支撑结构的弯矩、轴力等。

3.8 温度计:温度对基坑有较大影响,为了能计算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则需要将温度计和钢筋应力计一起埋设在钢筋混凝土支撑中。

3.9 混凝土应变计:要计算相应支撑断面内的轴力,则需要采用混凝土应变计以测定支撑混凝土结构的应变。

3.10 低应变动测仪和超声波无损检测仪:用来检测支护结构的完整性和强度。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监测仪器,在埋设前,都应从外观检验、防水性检验、压力率定和温度率定等几方面进行检验和率定。应变计、应力计、孔隙水压力计、土压力盒等各类传感器在埋设安装之前都应进行重复标定;水准仪、经纬仪、测斜仪等除须满足设计要求外,应每年由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检验、校正,并出具合格证。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

由于监测仪器设备的工作环境大多在室外甚至地下,而且埋设好的元件不能置换,因此,选用时还应考虑其可靠性、坚固性、经济性以及测量原理和方法、精度和量程等方面的因素。

4 监测方法

施工前,应对周围建筑物和有关设施的现状、裂缝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并作详细记录;也可拍照、摄像作为施工前的档案资料。对于同一工程,监测工作应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施测。

基准点应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可投入使用;基准点一般不少于2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为了能有效确保其在整个施工期间都能够正常使用,在整个施工期内都应该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在施工之前,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初始观测。而在开挖期间则每天一般观测一次,在观测值相对稳定后则可适当降低观测频率。而当出现报警指标、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者出现危险事故征兆时,则应增加观测次数。在布置观测点时,要充分考虑深埋测点,其不能影响结构的正常受力的同时也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通常情况下为了便于监测工作开始测量元件已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时,深埋测点的埋设的提前量一般不少于30d。

5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一般埋设于支护结构圈梁顶部,支撑顶部宜适当选择布点,观测点精度为2mm。在监测过程中,测点的布置和观测间隔需要遵循一些原则,通常原则如下:

5.1 一般当间隔达到10~15m时则可布设一个监测点;而在距周围建筑物较近处、基坑转折处等重要位置都应该适当加密布点。

5.2 在基坑开挖之初,只需每隔2~3d监测一次,然而随着开挖过程的不断加深,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最好为1d一次观测,在发生较大位移时,则需要每天1~2次的观测。考虑到基坑开挖时,施工现场狭窄,测点常被阻挡等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场地,可以采用视准线法比较方便。

6 支护结构倾斜监测

在监测支护结构倾斜时,通常采用测斜仪进行监测。由于支护结构受力特点、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关键地方钻孔布设测斜管,并采用高精度测斜仪进行监测。根据支护结构在各开挖施工阶段倾斜变化情况,应该及时提供支护结构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测量精度为1mm。

设置在支护结构的测斜点间距一般为20~30m,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斜管埋置深度一般是基坑的开挖深度的2倍,当埋设在支护墙内时,则应该同支护墙深度相同,当埋设在土内时,宜大于支护墙埋深5~10m。埋入的测斜管应保持竖直,并使一对定向槽垂直于基坑边。在测斜管放置于支护结构后,一般用中细砂回填支护结构与孔壁之问的孔隙,最好用膨胀土、水泥、水按1:1:6.25的比例混合回填。目前。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是滑移式测斜仪,其一般测点间距是探头本身的长度相同,因而通常认为沿整个测斜孔量测结果是连续的,或者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在支护结构侧面布设测点并采用光学经纬仪观测支护结构倾斜。

;

F.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检测系统架构:
基坑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由一体化监测站设备、现地通讯设备、用户自建的配合基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的监测与预警云服务平台、用户终端信息设备及应用软件等部分组成。
监测方案实施:
1、水平位移监测,采用GNSS在线监测仪或激光测距仪完成地表变形监测数据的采发。
2、竖向位移监测,采用激光测距仪、水准仪完成地表竖向位移变形监测数据的采发。
3、深部位移监测,采用深部位移监测仪完成深部位移变形监测数据的采发,包括变形初期的小位移以及中后期的大位移变形。
4、裂缝监测,采用一体式拉线地表位移监测仪、激光测距仪完成裂缝变形监测数据的采发。
5、支护结构内力监测,采用测力计、应变计、应力计完成支护结构内力监测数据的采发。
6、土压力监测,采用土压力计完成岩土内部压力变化监测数据的采发。
7、水压监测孔隙。
8、地下水位监测,采用地下水位计完成地下水位变化监测数据的采发。
9、锚杆及土钉内力监测,采用测力计、应变计、应力计完成锚杆及土钉内力监测数据的采发。
10、降雨量监测,采用翻斗式降雨量监测仪或红外雨量计完成该地区降雨量变化监测数据的采发。

G. 基坑监测的内容及方法有哪些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包括:
1、工程概况。
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3、监测目的和依据。
4、监测内容及项目。
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6、监测方法及精度。
7、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10、监测人员的配备。
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H. 岩土工程检测要达到的目的,常用检测方法及优缺点

岩土工程检测的目的就是你进行岩土工程的目的,如果你进行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地基承载力,那么岩土工程检测的目的就是检测你的承载力是否提高到了你的预定目标,如果你的处理目的是消除湿陷性或者处理液化,那么检测的目的就是看地基的湿陷或者液化是否消除。一般来说检测方法有如下几种:1、桩基础类小应变波速测试(检测桩的完整性)、载荷试验(测单桩承载力)2、强夯(强夯置换)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或者标准贯入(检测地基密实度)、人工探井取样(检测土的含水率、密度、以及湿陷性是否消除或降低)3、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检测的优缺点不好说,检测方法好的,数据准确的价格就高,价格比较低的,检测数据不准。关键还是要符合规范强条要求,

I. 工程监测的常用方法

采用多种监测技术和信号传输处理方式,建立在线监控专家系统,组成智能控制系统。目前青冶工程及经营联合体开发完成了多项监测内容的可视化监测软件,反应时间可控制在1s范围内,采样频率可达100Hz,完全能够做到实时监测,真正为工程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持。

J. 岩土工程检测要达到的目的,常用检测方法及优缺点

数值模型的优点是能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参数设置后进行建模最终获取实验成果,但是缺点是实际工程状况是相当复杂的,现有的技术并不能完全用一些简单的数值或者修正系数对现实情况进行完美无缺的复制,所以会导致实验结论可能会有相当的出入。
而模型实验就是按比例缩小了整个场地的一些地形地貌并且对各种变量进行控制然后记录最终获取实验结果,这种实验优点在于直观的复制现实情况后直接获取成果,不用在实地进行复杂的全尺寸试验,经济且对比数值模型具有更真实的试验成果,但是缺点是模型的比例不可能做到一比一,这样会对实验成果造成一定影响,并且由于很多岩土工程的涉及方面对尺寸会有相当严格的要求,所以这也是一种比较折中的办法。
不能完全按照这两种办法得到结论,需要更多的对实地的情况进行调查,试验,最后结合理论性较强的数值模型进行分析,然后得到结论。

阅读全文

与工程常用监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焦油含量检测方法 浏览:289
草酸用什么方法能够去掉 浏览:224
红参原液的使用方法 浏览:1002
用电脑键盘关机操作方法 浏览:741
牛皮癣运动治疗方法有哪些 浏览:503
喷雾香水使用方法 浏览:682
戒除美沙酮的最佳方法 浏览:12
大池过滤器安装方法 浏览:507
测量方法技术的起源 浏览:362
岗位分析方法的选择依据是 浏览:983
食用铸铁消除内应力最好的方法 浏览:517
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哪个好 浏览:194
3x97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557
益节美国氨糖食用方法 浏览:561
飞利浦温奶器使用方法 浏览:925
FDMS颗粒物测量方法 浏览:777
2015新君威后备箱进水解决方法 浏览:931
北京标杆企业调研方法有哪些 浏览:115
铅笔生活技巧和方法 浏览:539
烟气控制方法有哪些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