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及公式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公式法、列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解法、分组法、倒序相加法、特殊数列求和。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是倒序相加法。
这个方法可以类推到一般情况,只要前n项具有与两端等距离项的和相等的数列这种特征都可用这种方法求和。
⑵ 常用的数列求和公式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
在等差数列中,若Sn为该数列的前n项和,S2n为该数列的前2n项和,S3n为该数列的前3n项和,则Sn,S2n-Sn,S3n-S2n也为等差数列。
(2)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扩展阅读:
高考对数列求和问题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问题;另一种是利用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裂项法、分组求和法考查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例如:1,3,5,7,9……(2n-1)。
⑶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
数列求和公式有七个方法:公式法、列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解法、分组法、倒序相加法、乘公比错项相减等。具体介绍如下:
1、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也指套用公式计算某事物。
另外还有配方法、十字相乘法、直接开平方法与分解因式法等解方程的方法。公式表达了用配方法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果。
根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把各项系数直接带入求根公式,可避免配方过程而直接得出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裂项相消法。
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
3、 错位相减法。
适用于通项公式为等差的一次函数乘以等比的数列形式{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4、分解法。
数学中用以求解高次一元方程的一种方法。把方程的一侧的数(包括未知数),通过移动使其值化成0,把方程的另一侧各项化成若干因式的乘积,然后分别令各因式等于0而求出其解的方法叫因式分解法。
5、分组求和法。
分组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几个等差或等比或可求和的数列的通项公式组成,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而后相加。
6、倒序相加法。
等差数列:首项为a1,末项为an,公差为d,那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Sn=a1*n+[n*(n-1)*d]/2或Sn=[n*(a1+an)]/2。
7、乘公比错项相减(等差×等比)。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其中{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类似于错位相减法。
⑷ 数列求和公式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a:等差数列首项
d:等差数列公差
e:等比数列首项
q:等比数列公比
数列求和对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进行求和。求Sn实质上是求{an}的通项公式,应注意对其含义的理解。常见的方法有公式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分组法、裂项法、数学归纳法、通项化归、并项求和。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在高考和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⑸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公式法、列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解法、分组法、倒序相加法、特殊数列求和。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是倒序相加法。而且这个方法可以类推到一般情况,只要前n项具有与两端等距离项的和相等的数列这种特征都可用这种方法求和。
⑹ 常用的数列求和公式
(1)公式求和法: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②重要公式:1+2+…+n=12n(n+1);12+22+…+n2=16n(n+1)(2n+1);13+23+…+n3=(1+2+…+n)2=14n2(n+1)2;(2)裂项求和法: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式子的代数和,即an=f(n+1)-f(n),然后累加抵消掉中间的许多项,这种先裂后消的求和法叫裂项求和法.用裂项法求和,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裂项,如:an=1(An+B)(An+C)=1C?B(1An+B-1An+C);1n(n+1)=1n-1n+1;(3)错位相减法:对一个由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对应项之积组成的数列的前n项和,常用错位相减法.an=bncn,其中{bn}是等差数列,{cn}是等比数列(4)倒序相加法:Sn表示从第一项依次到第n项的和,然后又将Sn表示成第n项依次反序到第一项的和,将所得两式相加,由此得到Sn的一种求和方法.(5)通项分解法(分组求和法):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an=bn±cn(6)并项求和法:把数列的某些项放在一起先求和,然后再求Sn.如:1002-992+982-972+…+22-12的和.(7)利用通项求和法:先求出数列的通项,然后进行求和
⑺ 数列求和的方法
裂项法
裂项法求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
(1)1/n(n+1)=1/n-1/(n+1)
(2)1/(2n-1)(2n+1)=1/2[1/(2n-1)-1/(2n+1)]
(3)1/n(n+1)(n+2)=1/2[1/n(n+1)-1/(n+1)(n+2)]
(4)1/(√a+√b)=[1/(a-b)](√a-√b)
(5)
n·n!=(n+1)!-n!
[例]
求数列an=1/n(n+1)
的前n项和.
解:设
an=1/n(n+1)=1/n-1/(n+1)
(裂项)
则
Sn=1-1/2+1/2-1/3+1/4…+1/n-1/(n+1)(裂项求和)
=
1-1/(n+1)
=
n/(n+1)
小结:此类变形的特点是将原数列每一项拆为两项之后,其中中间的大部分项都互相抵消了。只剩下有限的几项。
注意:
余下的项具有如下的特点
1余下的项前后的位置前后是对称的。
2余下的项前后的正负性是相反的。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按一定次序排列成的一列数叫数列
2、
数列的项an与项数n
3、
按照数列的项数来分,分为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按照项的增减规律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和常数列
5、
数列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an=a1+(n-1)d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an=a1·q^(n-1)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Sn-Sn-1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a1·n+1/2·n·(n+1)·d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q^(n-1)
an=
ak·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a1·(q^n-1)/(q-1)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
am+an=ap+aq
16、等比数列中,若m+n=p+q,则
am·an=ap·aq
17、等比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与的和差的数列{an+bn}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与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n·bn}、{an/bn}
、{1/(an·bn)}
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
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4、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5、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n·2^n
26、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27、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n
28、求数列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an^2+bn+c(a≠0)
29、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a1>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Sm取最大值.
(2)当
a1<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Sm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101236.htm
⑻ 常见的数列求和公式
(1)公式求和法: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②重要公式:1+2+…+n=12n(n+1);12+22+…+n2=16n(n+1)(2n+1);13+23+…+n3=(1+2+…+n)2=14n2(n+1)2;(2)裂项求和法: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式子的代数和,即an=f(n+1)-f(n),然后累加抵消掉中间的许多项,这种先裂后消的求和法叫裂项求和法.用裂项法求和,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裂项,如:an=1(an+b)(an+c)=1c?b(1an+b-1an+c);1n(n+1)=1n-1n+1;(3)错位相减法:对一个由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对应项之积组成的数列的前n项和,常用错位相减法.an=bncn,其中{bn}是等差数列,{cn}是等比数列(4)倒序相加法:sn表示从第一项依次到第n项的和,然后又将sn表示成第n项依次反序到第一项的和,将所得两式相加,由此得到sn的一种求和方法.(5)通项分解法(分组求和法):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an=bn±cn(6)并项求和法:把数列的某些项放在一起先求和,然后再求sn.如:1002-992+982-972+…+22-12的和.(7)利用通项求和法:先求出数列的通项,然后进行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