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这药怎么吃
用水分散后口服或直接吞服(直接服用也行,用水泡化后服用也行)。
1. 成人服用的常规剂量为一次0.1g(你现在拍照的药品效价是一片50mg,所以一次吃两片),一日3次。
2. 儿童服用的常规剂量为每日9-18mg(效价)/kg(一公斤体重一次服用3-6mg,如果是体重十公斤,一次30-60mg,但不能超过成人剂量100mg,1日3次),分3次口服。
3. 可依年龄、症状进行适量增减(尊医嘱)。
② 随饭服用的药应该怎么吃
随餐服用是指午餐或晚餐吃完后即可服用,时间没有特殊限定,最好在10分钟以内,胶囊产品需冷水吞服;片剂或颗粒状的温水吞服即可。刚吃完药后,最好不要马上大量饮水,因为会降低胃肠中的脂肪浓度。
③ 冲服的中药怎么吃
你好,在中医上,冲服是指将药物加入药液或水中混匀口服的方法,这个方法一般用于较粗的中药颗粒粉末,如果冲服后碗里还有药渣,是要再加水再次调匀之后连药渣一起吃下去。而调服是指方剂中的犀角、羚羊角、鹿角、牛黄、朱砂等比较贵重的药物,调服前须另制细末,把药汤煎好后,取药汤少量,调入细末药粉和匀服下,再服其余药汤,而并非你问题中所说的和中药一起煎煮然后喝。两个方法如果要严格区分起来的话,有以下几个区别:第一,所用中药粉末的区别,一般冲服的中药粉末要求不高,可以较粗一点,冲服完后可能还会出现药渣,再次冲服即可,而调服的中药粉末要求较高,一般要求细末,这样才更容易溶于汤药中,当然如果调服后碗里还有药渣,同样要再次调服;第二,药粉和水量之间关系的区别,冲服一般水量不限,只要能把药粉稀释能够入口即可,调服则要求水量一定要比药粉量多,而且要基本能够溶解所有药粉;第三,加水先后的区别,冲服一般是先药粉在碗,之后加水或者汤药,调服则相反,是水或汤药先在碗,之后往里面加药粉。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去帮助,祝身体健康。
④ 中药怎么吃法是最好的
这个要具体药物具体分析的,方法:一般水煎的则武火文火煎之,浓缩即可。吸收途径:这种是经胃肠道吸收,有肝脏的首过效应,效果相对来说比较理想。时间: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要饭后吃。再就是具体的中药具体来说了。希望能帮到你。
⑤ 餐前餐后药怎么吃
一、空腹服:空腹一般有几种情况,对于一些化验检查等的空腹是指:前一天晚上,保持平时的正常饮食,尽量清淡,不要喝酒或浓茶,第二天早晨起来后,不吃早餐,少喝或不喝水的空腹; 对于血糖检查的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内无任何热量食物摄入后,在早餐前采血所测的血糖值; 吃药的空腹是指清晨至早饭前或上顿饭吃完2小时以后,到吃下顿饭的1小时之前这段间。一般来说,在药品说明书上通常写空腹服药,就是指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药。
一般滋补作用的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如用于驱虫药物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还有一些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等药,都是作用于肠道的,必须最快的速度到达肠道才能发挥作用,有利于药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二、餐前服:饭前服药一般是指在饭前15~60分钟服药。还有很多人简单地把饭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其实吃了大量零食、水果,也算是饭后了。
一般收敛止泻类的药,如次碳酸铋等为了避免食物将药物影响,因此要在进食前服用,效果才是最好的。还有一些对消化道刺激不大的抗菌、消炎药也可以在餐前服用。通常一些胃药需要在饭前服用,例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保护胃黏膜的药需要直接在胃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发挥屏障作用,因此通常在饭前半小时到1小时服用,避免食物阻碍药物与胃壁的接触。多潘立酮、西沙比利、莫沙比利等胃动力药,最好在饭前15到30分钟服用,这样能给药物吸收并发挥作用留出点时间,充分发挥疗效,促进胃肠道蠕动。糖苷酶抑制剂也最好饭前服用。还有一些抗生素,像头孢氨苄等,因为吸收速率随时间逐渐减慢的原因,容易受食物影响,因此应饭前服用。
三、餐中服:餐中服药是指在进食过程中服药。降糖类的药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宜在餐中服。阿卡波糖应随第一口餐吞服或嚼服,这样可以随食物进入小肠就同时起效,抑制食物中葡萄糖的降解和吸收,达到最佳降糖效果。淀粉酶、胰酶、酵母宜在餐中服,可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避免被胃酸破坏。还有些药为减少胃肠反应也可餐中服,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进餐时服,可减少胃肠不适。利胆药熊脱氧胆酸应在早、晚进餐时服,可减少胆汁胆固醇的分泌,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的溶解。
四,餐后服:饭后服药是在饭后15~30分钟后服药。由于多数药物是在小肠内吸收,而药物混合食物达到小肠的时间,正好是药物开始显效的时间。因此,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助消化的药物、需要缓慢发挥作用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如阿司匹林、保泰松等抗炎镇痛类、硫酸亚铁、部分抗生素类药等。另外,止咳祛痰药等多数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所以也应饭后服用。
五、睡前服:一般指睡前半小时服药。如催眠药、缓泻药、驱虫药、抗过敏药等,一般在夜晚临睡前半小时服用。 氟桂利嗪(西比灵) 在睡前服用有利于睡眠及扩张脑部血管。支气管哮喘发作多见于夜间,所以一些平喘药如麻黄碱、氨茶碱,也可睡前服用。
六、顿服:顿服一词源自中医,是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而在西医中所说的顿服则是指将一天的药一次服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一日2片顿服”,表示一天的用药量2片一次服下。
总之,“空腹、餐前、餐中、餐后、睡前、顿服”等都必须遵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或咨询药师并严格遵守服药时间,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⑥ 请教一下药物的吃法。谢谢大家了!
这么年轻啊 。建议[使用方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可以长期服用的,副作用是少数患者出现口干、大便偏干、胃部短暂不适。 没有什么大碍的 。5盒为一疗程的 。
⑦ 中药打粉冲服是怎样吃法
一、 取一适当大小容器,将“一日量”的所有药包都撕开并把颗粒倒入同一杯中,混匀后分成两份,服用时用约300毫升“沸水”冲化,搅拌调匀后加盖密封3分钟温服。如医师无特殊制定服用方式,一般为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热服用一次。
二、若经沸水冲后颗粒还未完全溶化,可用小火煮片刻至其完全溶化。而颗粒剂经小火煮片刻后,药物之间发生反应,产生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
三、部分贵重中药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打粉入药,故不易冲化溶解。可以像服用散剂般,连同汤药一并服下,疗效颇佳,切不要将未溶解的药物当作杂质丢弃。
提示:
一、装药容器宜用搪瓷、玻璃、陶器或不锈钢等材质。不宜用铜、铁或铝等材质,否则影响疗效。
二、多数药宜用“沸水”冲服,否则药不容易溶化。不宜用自来水、矿泉水、茶、咖啡等冲服。
三、 少数药宜用“温开水”冲服,如紫河车、乳香、没药等,如用沸水冲服,其腥臭味特别重,许多人会感到恶心欲吐;若用温开水冲,腥臭味则会大减。
⑧ 中药的吃法
研末用开水冲服,那叫散剂, 水煎是汤剂,还有丸剂、膏剂等等,
不要把汤剂改成散剂,不好,医生开是有道理的,一天的汤剂研末可能要吃十天左右,减缓了治疗疗程。不利于医生把握病情。医生要开一个星期的七副药那你还要吃两个月了。对吧
再说使用散剂还是汤剂是有讲究的,要看治疗什么病什么部位的,是慢性病还是急性病,汤剂就是汤剂,不能研末用开水冲服,汤剂一般药效猛,属于荡,散剂要缓,属于缓图。但散剂有散剂的优势,比方说生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避免了高温的煮保持了有效成分。
效果要看治什么病,不能说哪个个效果好坏,散剂有时不比汤剂差。有些胃肠病就不适合用汤剂,不适合用汤剂的那就用散剂,丸剂等,能用的还是尽量用汤剂。 总的来说汤剂疗程要短。
⑨ 药品的吃法一天几次一次几粒那些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sig"表示用法, "*粒"表示每次服几粒,"tid"表示一天三次,"po"表示口服。其次 bid为一天两次,qd为一天一次,qid为一天四次。
ac 饭前;pc 饭后;am 上午;pm 下午;sos 需要时,限用一次;prn 必要时,长期备用医嘱;
st 立即,急速;pN 每晚;hs 睡前;Q6h 每6小时一次;12mn 中午12小时;12n 24小时。
(9)药品的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一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日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一般可以将一日3次的时间安排在早上8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晚上12点左右,这样既可以将所服药量均匀分配,达到有效的治疗,又不影响休息与进食。每日服用2次是指早晚各一次(一般指早8时、晚8时)。
“饭前服用”,就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2小时)服用以利于胃肠道吸收,更好地发挥药效。
“饭后服用”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对胃黏膜刺激较大的药物,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饭后服用可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可减少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对胃酸和胃酶不稳定的药物也应该饭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