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热学中获得高温常用的方法

热学中获得高温常用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10 04:34:35

⑴ 热量如何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内容如下:

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之间,只要有温差的存在,就有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中,但不能自发地沿相反方向进行。可以以逆循环方式迫使热量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

例如:空调、冰箱通过压缩机使里面的制冷剂循环,将内部的热量搬运到比内部温度还高的外部。热泵仅消耗少量的逆循环净功,就可以得到较大的供热量,可以有效地把难以应用的低品位热能利用起来达到节能目的。

相关内容解释:

热量传递主要有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对流和热辐射。传热可以以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也可以同时以两种或三种方式进行。根据传热介质的特征,热量传递的过程又可以分为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1、导热: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而产生热量传递。例如,固体内部热量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就是以导热的方式进行的。

热传导在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中都可以发生,但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气体的热量传递是气体分子作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气体分子的动能与其温度有关,高温区的分子具有较大的动能,即速度较大,当它们运动到低温区时,便与低温区的分子发生碰撞,其结果是热量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2、热对流: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冷热流体相互掺混而发生热量传递。这种热量传递方式仅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由于流体中的分子同时进行着不规则的热运动,因此对流必然伴随着导热。当流体流过某一固体壁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为对流传热,这一过程在工程中广泛存在。

3、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自然界中各个物体都不停地向空间发出热辐射,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其他物体发出的热辐射。发出热辐射与吸收热辐射过程的综合结果就造成了以辐射方式进行的物体间的热量传递——辐射换热。

⑵ 热量如何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在外界对其做功的前提下。比如说冰箱。
热力学有两种循环(正和逆),分别对外做功和吸收功,可制成热机和制冷机。
制冷剂吸收功,从低温热源吸热,一起放入高温热源。不可低温到高温,指的是做功不可能为零。

⑶ 高温的测量方法

测量高温的方法有很多。
我们平时常用的玻璃温度计多为水银温度计,里边装的是汞。汞的沸点为356.95℃,这对于测 量一般气温是足够用的。但是,工业上有时要测量上千度的温度,这样一来,水银温度计就 不能用了。人们于是找到了金属镓来帮忙。
测量高温可以利用镓,镓的沸点很高,为2070℃,但熔点很低,只有29.78℃。也就是说,把镓入在手上,人的体 温就能使之熔化。这一性质决定,用镓来测量29.78℃到2070℃内的温度最为适宜。人们把 镓充入耐高温的石英细管中,做成高温温度主,广泛用于工业领域。
测量高温可以用热电偶温度计,它用于超高温的测量,它的的工作原理是:
两种不同的导体接触构成回路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势,这种电势的大小直接与两个接点之间的温度差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利用热电效应制成的感温元件就是热电偶,利用热电偶作为感温元件组成的温度计就是热电偶温度计。
在古典电子理论中,热电势由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两部分构成。
温差电势是由均质导体的两端温度差引起的。接触电势是当两种不同的导体A与B接触时,因两者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在接触点产生电子扩散,而形成的电势。接触电势不但是温度t的函数,其对热电势的贡献也远比温差电势大。
测出热电偶因为温度变化产生的热电势,根据热电势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就能知道引起热电势的温度值。
我所知的目前测量的温度可以精确到0.1度,再精确些在技术上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过分精确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测量高温可以用到热电偶,耐热温度要大于热电阻,但价格是热电阻的三四倍。一般的砖厂都用热电阻,最高耐热温度也能达到1300度。不管是哪一种,他们输出的都是电流信号,通过变送器将这些电流换算成4-20mA的电流,然后再输送到数显仪,变成你要的数据,这些并不难,只要你买了这些东西,销售方就会把这些都弄好。

⑷ 化学提供高温的方法

①高温物种与低温分子的反应技术,即通过产生高温气体,然后使其与维持在低温(约190℃)表面上的低温分子反应,为获得原子或分子的参数——能级、频率、键角的详细资料提供了可能;②电化学技术是获得高温热力学数据的独特途径之一,人们通过设计灵巧的实验方法,并据此方法得出的数据可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推导出非化学式量相的高精度生成自由能,但这种方法在1 500K以上时,由于蒸发、熔化和高的扩散给使用带来困难;③量热法,是利用电子轰击加热和悬空加热的方法,其温度可达3 000K以上。用电子轰击加热时,使电子从热离子发射体(如包覆层为钍的钨)出来,通过几千伏的电位降加速它们以冲击导电样品,并借助动能的传递和材料的电阻所产生的热来升高样品的温度。悬空加热法是用标准高频感应加热器和一副对绕的线圈完成的,重达1 000g的样品能被悬浮、熔化和在控制气氛的无容器中铸造,如铜、金、铂、石墨等。悬空量热法已用于测定许多固态和液态的金属、合金和导电化合物的熔化和热容;④监控技术,如快速扫描红外光谱、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和质谱,是用于研究高温化学动力学的典型技术。在分子—离子反应中广泛采用质谱仪监测气体的反应速度。
希望帮到你o(∩_∩)o
不懂追问哦

⑸ 热量如何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答案是这样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说热量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定的条件下,热量是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的. 比如空调,空调制冷原理如下:
空调器通电后,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同时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如此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所以通过人为地方式是可以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的。

⑹ 初中物理热学中常用的有哪些教学思维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④解释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 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 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
四、热量:
1、比热容:⑴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 Q吸=Q放
五、内能的利用、热机
(一)、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热值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3、关于热值的理
①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②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公式:Q=mq(q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ηqm′联合解题.
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5、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6、炉子的效率:
①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②公式:η=Q有效/ Q总= cm(t-t0)/ qm′
(三)、内能的利用
1、内能的利用方式:
⑴ 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⑵ 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 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x09\x09汽油机\x09柴油机


点\x09构造:\x09顶部有一个火花塞.\x09顶部有一个喷油嘴.
\x09吸气冲程\x09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x09吸入空气
\x09点燃方式\x09点燃式\x09压燃式
\x09效率\x09低\x09高
\x09应用\x09小型汽车、摩托车\x09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
相同点\x09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经历四个冲程,做功1次.
六、能量守恒定律
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尽管各种能量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了解,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3、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⑺ 高温热解原理都有哪些

热解是指在还原性气体氛围下加热有机物质,破坏有机物质的高分子键合状态, 将其分解成低分子物质的反应,反应的生成物是气体、油和焦炭。斯坦福研究所(Stan ford Research Institute,SRI)的J.Jones提出了一个严格的定义。他定义热解为“在 不向反应器内通入氧、水蒸汽或高温一氧化碳的条件下,通过间接加热使含碳有机物发 生热化学分解,生成燃料(气体、液体和碳黑)的过程”。

⑻ 热量如何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阿

炎炎夏日,打开家里的空调器,立即就能给我们送来丝丝凉爽的风,房间的温度也逐渐降下来,那么房间的热量到哪里去了呢?如果告诉大家房间里的热量都被转移到室外温度更高的空气中去了,大家会感觉奇怪吗?生活中的常识告诉我们,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经典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则给出了更为精确的描述“不消耗外功,热量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空调器是怎样通过能量转换把室内的热量传到室外为我们送来凉爽的风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家用空调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吧(如图1所示)。家用空调器一般都是采用机械压缩式的制冷装置,其基本的元件共有四件: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四者是相通的,其中充灌着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压缩机像一颗奔腾的心脏使得制冷剂如血液一样在空调器中连续不断的流动,实现对房间温度进行调节。

制冷剂通常以几种形态存在:液态、气态和气液混合物。在这几种状态互相转化中,会造成热量的吸收和散发,从而引起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在从气态向液态转化的过程,称为液化,会放出热量;反之,从液态向气态转化的过程,叫做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首先,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而后,气态制冷剂流到室外的冷凝器,在向室外散热过程中,逐渐冷凝成高压液体;接着,通过节流装置降压(同时也降温)又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此时,气液混合的制冷剂就可以发挥空调制冷的“威力”了:它进入室内的蒸发器,通过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而不断汽化,这样,房间的温度降低了,它也又变成了低压气体,重新进入了压缩机。如此循环往复,空调就可以连续不断的运转工作了。

制冷剂真是神奇!它是怎样在高温下冷凝向外界散发热量又在低温下蒸发从外界吸收热量呢?这与制冷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大家知道,在山顶上煮鸡蛋很难煮熟,而用高压锅做饭时,鱼和肉等食品很快就能做熟,这是因为随着压力的升高,水的饱和温度(通常叫做沸点)也升高。所以,在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的情况下,水的沸点低于100oC,反之则高于100oC。同理,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出来时饱和温度要高于室外气温。通过不断散热并开始液化后,其温度依然很高,甚至在其完全变成液态后,仍继续向室外空气散热;而在室内,情况则相反,由于经过节流装置,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都降低很多,它的饱和温度也比室内气温低,这才能够连续不断的从室内空气中吸收热量。

原来,空调器并没有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它是通过消耗机械能改变制冷剂的状态,才将热量从温度低的物体传给温度高的环境的。

刚才我们详细分析了家用空调器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那么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需要用空调来给房间加热时,空调的作用同样是将从室外的低温环境中吸收的热量释放到房间空气中,维持室内的温度。大家想一想,空调器的四个主要部件该怎么布置,制冷剂又怎样在系统中循环呢?

空调实际上是“空气调节”的简称,是指把经过处理的空气,以一定的方式送入室内,使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噪声等都控制在需要范围内。它不仅为人们生活和停留的场所提供了舒适的温度条件,随着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技术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国防、交通、化工、机械制造、航空、仪表、电子、医药、食品工业、农业等)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普及,成为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工艺水平及完善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

但在现今技术条件下,空调又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我们在享受空调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它的弊端:

首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空调器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耗电大军。据统计,1995年全国每百户城镇居民平均拥有8台房间空调器,到2000年已为40台;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一比例已由1995年的15台/百户猛增至2000年的78台/百户,而且仍在继续上升。同时,家用空调器的耗电量在总空调耗电量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额,2000年北京地区为60%,日本的统计数据为80%。

自从1972年能源危机以来,人们开始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力图转变空调的高耗能状况。其中,变频空调系统通过调节压缩机频率和利用电子膨胀阀等手段大大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工作性能,微电脑控制、模糊控制、神经元算法等现代智能控制算法也得以应用,来降低空调的能耗,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其次,目前所采用的制冷剂主要是氟利昂系列制冷剂,(主要含有碳,氢,氯,氟等元素),在氟利昂分子经紫外线的照射分解后,分离出来的氯原子能够与臭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不断的消耗臭氧分子,臭氧层的破坏使得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及人类健康和部分生物的生长。

而且,氟利昂和空调系统消耗大量能量而间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温室效应气体,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些问题都已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空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技术改进上,环保型制冷剂(或称“绿色制冷剂”)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制冷剂。

总之,现在的空调也已经发展为集环境、能源、机械、电子与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健康化、环保化、节能化、智能化和多元化是其发展的几大主要趋势。空调也不仅仅是产品的名称,而是用空气调节的思想和方法去创造舒适而自然的生活,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最大程度上的和谐统一,让我们一起为这样一个朴素的思想和追求去奉献我们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吧。

⑼ 测量高温的方法

测量高温的方法有很多。
我们平时常用的玻璃温度计多为水银温度计,里边装的是汞。汞的沸点为356.95℃,这对于测 量一般气温是足够用的。但是,工业上有时要测量上千度的温度,这样一来,水银温度计就 不能用了。人们于是找到了金属镓来帮忙。
测量高温可以利用镓,镓的沸点很高,为2070℃,但熔点很低,只有29.78℃。也就是说,把镓入在手上,人的体 温就能使之熔化。这一性质决定,用镓来测量29.78℃到2070℃内的温度最为适宜。人们把 镓充入耐高温的石英细管中,做成高温温度主,广泛用于工业领域。
测量高温可以用热电偶温度计,它用于超高温的测量,它的的工作原理是:
两种不同的导体接触构成回路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势,这种电势的大小直接与两个接点之间的温度差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利用热电效应制成的感温元件就是热电偶,利用热电偶作为感温元件组成的温度计就是热电偶温度计。
在古典电子理论中,热电势由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两部分构成。
温差电势是由均质导体的两端温度差引起的。接触电势是当两种不同的导体A与B接触时,因两者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在接触点产生电子扩散,而形成的电势。接触电势不但是温度t的函数,其对热电势的贡献也远比温差电势大。
测出热电偶因为温度变化产生的热电势,根据热电势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就能知道引起热电势的温度值。
我所知的目前测量的温度可以精确到0.1度,再精确些在技术上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过分精确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测量高温可以用到热电偶,耐热温度要大于热电阻,但价格是热电阻的三四倍。一般的砖厂都用热电阻,最高耐热温度也能达到1300度。不管是哪一种,他们输出的都是电流信号,通过变送器将这些电流换算成4-20mA的电流,然后再输送到数显仪,变成你要的数据。

⑽ 制造高温方法

乙炔氧气的火焰很容易就能达到3000度
一般的煤气炉在蓝色火焰的时候能达到1500度
酒精喷灯和本生灯也能达到这个温度

阅读全文

与热学中获得高温常用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足外翻治疗方法如何治疗 浏览:382
做小扇子的简单方法 浏览:226
医美洗脸的正确方法 浏览:37
脑膜炎引起瘫痪哪里可以治疗方法 浏览:632
桥梁搭建方法视频 浏览:344
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法 浏览:30
如何处理活的大龙虾的方法 浏览:264
新手机密码锁定方法 浏览:579
水晶玉器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29
如何只用一种方法就能减肥 浏览:105
什么是大学计算方法 浏览:703
敏感肌怎样才能好有哪些方法 浏览:745
面对问题要能够找到解决方法作文 浏览:379
毛豆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视频 浏览:435
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操作方法 浏览:974
如何挑选牛仔裤的裁剪方法 浏览:361
甲亢的常用诊断方法 浏览:360
天固智能门锁安装方法 浏览:460
pc肌锻炼方法教学 浏览:183
t梁数量计算方法 浏览: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