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饮用水的常用处理方法

饮用水的常用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09 21:40:33

㈠ 饮用水消毒常用的方法

01
液氯消毒

液氯具有消毒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一直以来被自来水厂普遍采用。氯消毒具有持续性,使出厂水保持一定含量的余氯,可防止从水厂至用户端输水过程微生物污染风险,从而保障输配水过程水质安全。

02
氯胺消毒
由于液氯消毒带来的嗅味问题较为明显,一些自来水厂采用氯胺消毒代替液氯消毒来缓解这一问题。氯胺消毒可以有效降低液氯消毒产生的三卤甲烷、三卤乙腈等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但同时会大大增加含氮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因此,采用氯胺消毒需要密切关注消毒副产物。

03
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溶液在常温下安全性较液氯高很多,因此,次氯酸钠溶液的运输和储存更为便捷。次氯酸钠消毒主要有成品采购和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备使用两种方式,制备工艺一般为电解食盐水工艺,这种消毒方式也常被一些医疗机构进行污水处理时所采用。

04
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主要通过穿透微生物细胞外层进入细胞内部,破坏酶和DNA进而杀灭微生物。二氧化氯消毒可以较好控制传统消毒中产生的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但同时也存在成本高和易爆性两个大规模普及瓶颈。

05
臭氧消毒
臭氧消毒在瓶装、桶装饮用水生产中使用广泛。臭氧消毒不具有持续消毒能力,需要辅以含氯消毒剂协同使用。臭氧消毒相对液氯消毒速度更快,去除嗅味能力更强,因此臭氧在生活饮用水中更多地作为预氧化,用于除臭脱色、协助后续工艺段处理腐殖酸等大分子污染物。

06
紫外线消毒
紫外消毒作为物理消毒方式,可以避免消毒副产物问题,但它对饮用水没有持续消毒能力,需要与含氯消毒剂联用,以保证管网末梢水具有持续消毒能力。因此,二次供水设施中常见带有紫外线消毒组成设备,就是充分的考虑了这一特点。

㈡ 饮用水的净化包括哪三种方式

饮用水的净化包括过滤、软化、纯化三种方式。简言之就是对水的净化。水的净化,是通过相应的过滤材料,根据不同的最终用水需求,以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去除水中的铁锈、泥沙、余氯、有机物、有害的重金属离子、细菌、病毒等的过程。显而易见,如果水净化全程运用的是物理过滤方式,则不会在水中产生或添加任何新的物质,更不会改变水的性状,因而是最安全的方式,目前在西方国家广泛采用。水得到净化,去除了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我们称之为“净水”。

㈢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饮用水的消毒技术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物理方法是采用热、紫外线照射、超声波高频辐射等方法使细菌内蛋白质在物理能的作用下发生凝聚或使遗传因子发生突变而改变细菌的遗传特征,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化学方法则是利用无机或有机化学药剂灭活微生物特殊的酶,或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使细菌的细胞质发生破坏性的降解而达到杀菌的作用。农村最适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两类。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生水经过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能被杀死。氯化消毒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通过制剂中有效氯的作用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氯制剂用于饮用水消毒仍是各国广泛采用的方法,其中,二氧化氯是一种广谱、高效、速效、低毒的消毒剂。

㈣ 生活饮用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

•1、漂白粉直接消毒法。我们会取用适当的漂白粉和清水一起搅拌均匀,然后等待一些时间,最后取一些直接投入到需要使用的水中,一般需要等到12小时候以后才能饮用。
•2、使用消毒灵进行消毒。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有的农村如果需要消毒的话会用到这种方法,因为携带和操作都很方便,而且经济实惠。
•3、二氧化氯消毒法。这是一种很强的强氧化剂。在饮用水中具有很强的消毒作用,高效灭菌、杀毒、去味,而且消毒比较快,还能防止再次污染。是卫生组织最提倡的一种方法,还能用于医疗或水果等消毒,但是成本太高了。
•4、用臭氧消毒。臭氧在常温下有一股很大的味道,但是在水中会比较好用,在处理水的时候,能够无色无味,口感好,消毒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制作成本比较高,一般都不太会用于农村的饮用水消毒。
•5、漂白粉持续消毒。漂白粉的消毒有很多使用方法,刚第一步介绍的是一种,还有一种就是持续消毒,将需要的用量和清水搅拌成糊状,然后装入容器中,将边缘或者底部弄一个开口,将线缠住,放到水中,使消毒液一点一点的深入到水中。

㈤ 饮用水的消毒与处理

(一)饮用水处理

对浑浊度较高的水,首先要进行浑水澄清后再消毒。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可轻轻取出上层清水使用。当用于家庭少量水净化时,混凝剂的投加量应适当增加。

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或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二)饮用水消毒

在洪涝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灭菌。消毒剂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漂白粉

又名氯化石灰,白色粉末,也可能带微黄色,有刺激气味。漂白粉含有效氯约为25%~28%(一般按25%计),当含量低于15%时就不能用于消毒。漂白粉易失效,应保存放在阴凉处,严防受潮,最长保存期为6个月,使用前应检验有效氯含量。

2.漂白粉精

是较纯的次氯酸钙,白色粉末,一般压成片剂,使用方便,有效气含量可达60%~70%(一般按65%计),保存时间不超过两年。漂白粉精应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严防受潮分解,使用前应检验有效氯含量。

加入消毒剂后,放置30分钟,检验水中余氯应达到0.3毫克/升。如未达到此值,说明投加量不足,但也不能过量加入,以免产生强烈刺激性气味。漂白粉与漂白粉精是灾区应用最普遍的饮水消毒剂,其他可能应用的还有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有机氯制剂的饮水消毒剂,如氯胺、二氯异氰、脲酸钠(又名优氯净)、哈拉宗(又名清水龙)等主要作个人饮水消毒。此外有机碘、碘树脂和碘酊均可用作个人饮水消毒。

将水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在有燃料的地方可采用。

㈥ 饮用水净化处理方法

饮用水净化处理方法如下:
沉砂池:一般设在泵站和沉淀池之前。平流沉砂池(最常用)、曝气沉砂池(曝气除砂一体,可使沉砂中的有机物含量降至5%以下)。
隔油池:自然上浮法去除可浮油的设施。平流式隔油池、斜板式隔油池。
沉淀池根据池内水流方向分为(3种):平流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沉淀池。
酸性废水的中和药剂:石灰CaO、石灰石CaCO3、氢氧化钠NaOH。
碱性废水的中和药剂:工业盐酸。优点是反应产物的溶解度大,泥渣量小,但出水溶解固体浓度高。

化学沉淀:废水中的中重金属离子、碱土金属(钙、镁)、某些非重金属(砷、氟、硫、硼)采用化学沉淀处理过程去除。
化学沉淀工艺过程:投加化学沉淀剂;固液分离;泥渣处理和回收利用。
浮选法:主要用于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浮油或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悬浮颗粒。包括气泡产生、气泡与颗粒附着以及上浮分离等连续过程。
消毒剂主要有(5种):氯气、臭氧、紫外线、二氧化氯和溴。
对二级出水去除悬浮物的方法有:化学絮凝后沉淀或气提、物理法过滤。
用于去除SS的化学絮凝剂有:铝化合物、铁化合物、碳酸钠、NaOH、CO2、聚合物。
水中磷一般三种形式:正磷酸盐(可被生物直接吸收)、聚合磷酸盐(水解为正磷酸盐,过程速度较慢)、有机磷(工业废水的主要成分之一)。
磷的去除方法有:化学沉淀法(加明矾和氯化铁降低水pH,加石灰升高水pH)和生物法(A/O工艺过程、A2/O工艺过程、活性污泥生物-化学沉淀过程、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
废水中氮的形式(4种):有机氮(溶解态、颗粒态,溶解态有机氮主要以尿素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氨、亚硝酸盐、氮气。
控制氮含量的方法(4种):生物硝化-反硝化(无机氮延时曝气氧化成硝酸盐,再厌氧反硝化转化成氮气);折点氯化(二级出水投加氯,到残余的全部溶解性氯达到最低点,水中氨氮全部氧化);选择性离子交换;氨的气提(二级出水pH提高到11以上,使铵离子转化为氨,对出水激烈曝气,以气体方式将氨从水中去除,再调节pH到合适值)。每种方法氮的去除率均可超过90%。
水体自净:污染物投入水体后,使水环境受到污染。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

㈦ 生活饮用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

普通饮用水消毒方法可分为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

物理消毒主要通过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可根据消毒剂的类型分为氯消毒和臭氧消毒。其中,氯消毒是集中供水最重要的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消毒方法原理,可分为游离氯消毒和联合氯消毒。主要的含氯消毒剂包括液氯,一氯胺,二氯胺,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臭氧消毒用强氧化剂臭氧消毒。

㈧ 饮用水怎么消毒

饮用水消毒(Disinfection for drinking water)的目的是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以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染疾病。由于消毒处理并不能完全杀灭水中所有微生物,所以消毒处理是在达到饮用水水质微生物学标准的条件下,将饮用水导致的水介传染病的风险降到最低,达到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1]
中文名
饮用水消毒
外文名
Disinfection for drinking water
定义
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
作用
达到可饮用的水平
分类
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
快速
导航
发展历史消毒技术
概述
饮用水消毒(Disinfection for drinking water)的目的是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以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染疾病。由于消毒处理并不能完全杀灭水中所有微生物,所以消毒处理是在达到饮用水水质微生物学标准的条件下,将饮用水导致的水介传染病的风险降到最低,达到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
所谓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杀灭水中所有微生物的处理过程,而消毒是指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防止水介传染病、实现饮用水水质微生物学有关指标的处理过程。灭菌和消毒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杀灭水中所有微生物,后者是杀灭水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可见两者区别主要是程度上不同。当然,消毒处理最好能达到完全灭菌,但实际上却不能实现完全灭菌,这受多种因素影响。尽管如此,消毒处理必须将饮用水导致的水介传染病的风险降至极低,其判明准则是消毒处理能达到饮用水水质微生物学有关标准。

(1)物理消毒

水的物理消毒可用加热、过滤、紫外线、辐射消毒等方法。煮沸最常用,简便易行,效果可靠,适于少量水处理。过滤的方法简单有效,但只是除菌而不是杀菌,常用的有砂滤、石棉滤板、纤维酯滤膜等。紫外线240~280纳米波段杀菌力最强,适于小量水处理。常用直流式与套管式紫外线消毒器。

(2)化学消毒

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水的消毒。国内、外常用的饮用水消毒剂仍以卤素为主,尤其是氯消毒剂。

①含氯制剂:含氯饮水消毒剂种类较多,如漂白粉、次氯酸钙、氯胺、二氯异氰尿酸钠等。由于水源水质不同,加氯量应根据需氯量试验来确定,经过混凝、沉淀、过滤的水或清洁的地下水,加氯量0.5~1.5毫克/升。水质较差则加1.0~2.5毫克/升(或1~4毫克/升)。加氯量是否适当,可请求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予以帮助。

②二氧化氯:二氧化氯被称为第四代消毒剂,是WHO推荐的处理饮用水最安全的化学药剂,是消毒剂的更新换代产品。在消毒、去味、除铁等许多方面都比氯效果好,而且不产生三氯甲烷类致癌物质。它消毒水时,受水温的影响很小,对劣质水的杀菌效果比氯更好。

③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其杀菌速度比氯快600~3000倍。主要用于对饮水的消毒、空气消毒和食品的保鲜等。臭氧消毒方法,通常多以干燥空气或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中的高压电场制备臭氧。消毒时,将溶有臭氧的吸收液与水充分混合即可。一般加臭氧量0.5~1.5毫克/升作用5分钟,水中保持剩余臭氧浓度应在0.1~0.5毫克/升,对于污染严重的水,加臭氧量应在3~6毫克/升。近年来有人研制了电解水的臭氧发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且重量轻,无噪声,产物中无有害的氯化物,可直接用于饮用水消毒。

㈨ 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有哪些

给水工艺 混合絮凝沉淀 过滤 超滤 微滤 纳滤 反渗透

㈩ 生活饮用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一般常用的方法有紫外线、氯气、二氧化氯消毒和臭氧消毒。紫外线一般用于有生活水箱,且水流量较小的场合,应用有所限制。所以目前主要以氯气、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使用较多。

作为衡量消毒杀菌效果的量化指标,浓度一时间乘积常数(CT)定义为消毒浓度(C)与按指定杀灭率杀灭某种细菌所必须的时间(T)的乘积,其值越小,杀灭等量细菌所需时间越短,表明消毒剂的作用越强,效果越好。大量量化分析数据证明,三种消毒剂相比较,欲杀灭99.99%大肠杆菌,氯气的CT值为3-4,二氧化氯为1.2,而臭氧仅为0.012-0.4 其效率之高显而易见(见下表)。据有关资料介绍,通过臭氧与以上两种消毒剂比较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从消毒效果看:臭氧>二氧化氯>氯;而从消毒后水的致突变性看到:氯>二氧化氯>臭氧。由此可显示出臭氧消毒优越性。

但是当臭氧用于饮用水处理时,臭氧消毒设备必须取得国家卫生局批准《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才能被允许用水饮用水消毒。所以用户在购买臭氧消毒设备时一定要跟厂家确认是否有此资质。

阅读全文

与饮用水的常用处理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足外翻治疗方法如何治疗 浏览:382
做小扇子的简单方法 浏览:226
医美洗脸的正确方法 浏览:37
脑膜炎引起瘫痪哪里可以治疗方法 浏览:632
桥梁搭建方法视频 浏览:344
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法 浏览:30
如何处理活的大龙虾的方法 浏览:264
新手机密码锁定方法 浏览:579
水晶玉器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29
如何只用一种方法就能减肥 浏览:105
什么是大学计算方法 浏览:703
敏感肌怎样才能好有哪些方法 浏览:745
面对问题要能够找到解决方法作文 浏览:379
毛豆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视频 浏览:435
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操作方法 浏览:974
如何挑选牛仔裤的裁剪方法 浏览:361
甲亢的常用诊断方法 浏览:360
天固智能门锁安装方法 浏览:460
pc肌锻炼方法教学 浏览:183
t梁数量计算方法 浏览: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