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儿童衡量体格生长常用的方法

儿童衡量体格生长常用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03 01:22:37

‘壹’ 正确评估孩子身高水平有什么方法

正确评估孩子身高水平的方法有:和去年身高比、和全国同龄孩子比、和遗传身高比。

1、和去年身高比

一般来说,不论男女,如果青春期之前每年身高涨幅小于5厘米,在青春期(男孩平均年龄13~15岁,女孩约11~12岁)每年低于7厘米,则说明成长环境对身高的增长没有帮助,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2、和全国同龄孩子比

对照最新的国家标准《7~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和全国同龄孩子比,看是否低于中位数身高。

3、和遗传身高比

拍摄骨龄片,请专家预测成年身高后,家长看下当前身高水平是否达到遗传身高,如果没有达到甚至低于遗传身高,建议家长查找原因并及早进行干预。

(1)儿童衡量体格生长常用的方法扩展阅读

综合因素影响身高增长

如果在排除遗传和疾病因素之后身高仍然发育异常,其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是饮食不当、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不良成长环境造成的,也有缺乏锻炼,特别是在生长发育关键期运动不足所导致的,其中后者是较为关键的因素。

在目前,医院里采用生长激素治疗少年儿童身材矮小,其不足之处在于其应用有严格的指征,成本高,并且其属于治疗为目的;而市场上销售的药品或保健品即使不是假冒伪劣产品,其实际效果亦不理想。

因此在儿童合理膳食、保障睡眠等基础上,需要提供一种安全、方便,成本低廉的自然增高方法。这里重点推荐运动增高法,因为科学运动是增高的动力,不仅可以有效刺激生长板,还可以促进食欲和改善睡眠。

这里所指的增高运动并非特种运动项目,而是因人而异的,符合自身体力水平的科学运动。增高的科学运动应具备三个要素:安全、有效、持续性。如果运动不科学,反而不利于长高。因此建议最好有专业教练现场带训练,要教会孩子如何运动,而不是简单地让孩子自己去运动。

‘贰’ 体格发育评价标准

体格生长评价是一种以生长标准为依据,判断个体儿童或群体儿童生长状况的过程。儿童体格生长评价是儿童保健和临床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处于快速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身体形态变化较大,临床医师可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如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及上臂围等,并对测量结果作出正确合理的评价,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儿童健康成长。01

生长监测的主要指标

临床上常用反映体格生长的指标主要包括体重、身高(长)和头围;特殊情况下可测量皮褶厚度、上臂围、腰围。

体重指人体的总质量,包括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内脏及体液的综合重量,是衡量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

身高(长)指头顶到足底的垂直距离,是人体线性生长的重要指标,与长期营养或遗传关系密切。

头围表示头颅的大小和脑的发育程度,是筛查婴幼儿潜在脑发育或神经功能异常的常用指标。

上臂围是在身高、体重获取困难的情况下的一种替代指标,用以评价营养状况。

皮褶厚度是测定身体皮下脂肪的指标,可用于衡量儿童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02

体格评价的基本要求

1.可靠的测量数据

测量体格生长指标,必须采用规范的、准确的、恒定的工具及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需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如采用杠杆秤(砝码、游锤、杠杆)测量儿童体重;3岁内儿童仰卧位测量身长,3岁后立位测量身高;3岁内采用软尺测量头围等。

2.横向比较并定期纵向观察

横向比较即应用儿童体格测量资料与可供参考的数据相比较,以了解个体在同龄人群中所处位置,全面评价儿童生长状况,以利于尽早发现并纠正问题。通常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较快,纠正后恢复快。而定期纵向观察更易发现个体生长轨道,了解儿童生长趋势。通常建议<6月龄儿童每月、6~12月龄每2个月、1~3岁每3个月、3~6岁每6个月、≥6岁每年进行体格测量;高危儿童宜适当增加观察次数。

3.选择合适的参照人群值

目前WHO2006年已发布世界儿童体格生长参数表及曲线图;我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也已确定将2005年调查的中国九大城市儿童体格生长数据作为中国儿童的体格生长参照值,用于比较儿童生长及营养状态。

‘叁’ 儿童的体格发育要用哪些 尺度 来衡量

一)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不应超过10%,如超过需要查找原因,是否有疾病或护理不佳等)。3个月平均为6kg(2倍),1 岁体重平均为10kg左右(3倍),2岁平均12kg(4倍),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计算公式(临床估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 (旧版教材)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kg (旧版教材)1岁不用算,约是出生时体重的三倍,平均为10kg1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kg要点:生后前三个月=后九个月(二)身高(身长)(1)出生时平均为50cm,1岁时身高平均为75cm,第2年平均增长1Ocm。(2)两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5~7cm。估算公式(2-12岁):年龄× 7+75—实际上是计算公式。要点:生后前三个月=后九个月(三)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要点:生后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四)胸围胸围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骨发育不良,甲低)。1岁时为46cm=头围,

‘肆’ 6.简述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7.某城市

摘要 发育水平:对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进行横断面测定评价,就是将孩子在某一阶段时间的某一项体格生长发育指标测量值与正常参考人群值相比较。此比值就是孩子的发育水平(它一般可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五个等级)。如果孩子的某一指标大于或者小于正常人群测量参考值的最高或者最低标准,父母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和医生一起寻找原因,以便进行合理的干预治疗。

‘伍’ 儿童体格生长都有哪些参考的指标

我们常用的体格生长指标是这样的。

体格生长应选择易于测量、有较大人群代表性的指标来指示。一般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

那接下来,我们一一了解各个指标的要求,我们先来说说体重。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因体脂与体液变化较大,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儿科临床中用体重计算药量、静脉输液量。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以及宫内营养状况有关。出生后体重增长应为胎儿宫内体重生长的延续。生后一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或称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下降(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日应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或至第10天还未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分析其原因。如生后及时合理喂哺,可减轻或避免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发生。出生时体重受宫内因素的影响大,生后与营养、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年龄的增加儿童体重的增长逐渐减慢。

我国1975年、1985年、1995年调查资料显示,正常足月婴儿生后第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5kg,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的体重的2倍;第一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值约等于后9个月内体重的增加值,即12个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kg),是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kg。

儿童体重的增长为非等速的增加,进行评价时应以个体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可用“公式”计算来评价,也不宜以人群均数(所谓“正常值”)当作“标准”看待。

儿童体格生长的另一个指标:身高和坐高有什么规律?

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多数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相差1?2cm。

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二个生长高峰。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前3个月身长增长约11?12cm,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值,1岁时身长约75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左右,即2岁时身长约85cm;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5―7cm。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身高(长)的生长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较明显,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易影响身高(长)的生长。

坐高(顶臀长)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与身长测量一致,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为顶臀长。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指距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生长。

‘陆’ 简述体格发育的测量方法

需要对儿童体格的几个指标进行定期测量。能反映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指标主要有:身长、体重、头围和胸围等。

‘柒’ 判断少儿体格发育的指标有哪些

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体重为各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的量,是代表体格生长的,并可以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

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哺乳量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要暂时性下降3%~9%,这称生理性体仲下降,随即迅速恢复和增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出生后头3个月每月增长700~800克及至1000克;4~6个月每月增长500~600克,故前半年每月平均增长600~800克;6个月后体重增长减慢,下半年每月增长300~400克。一般3~5个月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6千克),1岁时达3倍(9千克),2岁时达4倍(12千克),2岁后到11~12岁前每年体重稳步增长约2千克。进入青春期时体重猛增,每年可达4~5千克,约持续2~3年。故小儿体重增长速度有两个高峰,即出生后6个月内和青春期。一般男孩较同龄女孩为重,但女孩青春期发育较早,故10~13岁女孩常较男孩为重,待男孩进入青春早期后(12~15岁)又可超过女孩。为便于日常应用,可按下列公私粗略计算小儿体重: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千克);7~12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千克);2岁~12岁:体重(千克)?年龄*2(千克)+8(千克),如4岁小儿体重是4+2+8=16(千克)。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体重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在10%左右。评价某一儿童的生长状况,最好能连续定期监测其体重才比较确切,发现体重增长过多或不足,均应追寻原因。

‘捌’ 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常用指标包括

宝宝生长的指标,主要包括骨骼的发育,牙齿的发育,生殖系统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感知感觉的发育,运动系统的发育,语言的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每个系统的发育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生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常用的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
1.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最重要、最灵敏的指标,它提示儿童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0~3个月龄时体重增长速度最快,一般月增长达到600~1000g,最少不低于600g,3~6个月,月增长则有600~800g,6~12个月平均月增长300g,过了1岁以后生长速度就会明显降低,1岁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2岁为出生体重的4倍。
2.身高:是正确评估身体发育特征.评价生长速度的根据,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身高也是宝宝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第一年增长25cm,第二年增长1icm,第三年增长4~7.5cm,以后每年增长4~6cm。
3.头围:反映儿童脑发育和颅骨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1岁时头围平均46cm,第二年增长2cm。
家长要及时关注宝宝的各项指标,如遇到不正常的指标及时就医。

‘玖’ 判断小儿体格生长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主要有体重、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身体比例和匀称性等指标。

‘拾’ 评价幼儿生长发育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评价指标及一些评价法如下:

(一)指数法

指数法利用数学公式,根据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关联,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本方法计算方便,便于普及,所得结果直观,应用广泛。常用指数有:

(1)身高体重指数,表示单位身高的体重,体现人体充实度,也反映营养状况。

(2)身高胸围指数,反映胸廓发育状况,借以反映体型。

(3)身高坐高指数,通过坐高和身高比值,反映人体躯于和下肢的比例关系,反映体型特点。可根据该指数大小,将个体的体型分为长躯型、中躯型和短躯型。

(4)BMI指数(bodymassindex,BMI,体重kg/身高m2),又称体重指数。近年来受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认为它不仅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的充实度和体型胖瘦,且受身高的影响较小,与皮脂厚度、上臂围等反映体脂累积程度指标的相关性也高。我国已建立的“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性别一年龄别筛查标准”,是BMI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具体应用。l8岁时该指数≥24和≥28,可分别筛查为超重和肥胖。

(5)握力指数和背肌力指数:均利用肌力与体重的密切关系,借助单位体重的握力和背肌力校正体重的影响,分别显示上臂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比原指标更具可比性。

(6)肺活量指数:分别利用肺活量和体重、身高的密切关系,利用单位体重或身高校正肺活量,以更确切反映机体肺通气能力的大小。

由于身体指数存在显着的种族、域乡、性别、年龄和身高等差异,应结合专业知识应用,注意克服指数的机械性弱点。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不能忽视身高因素。同性别、年龄而身高不同的儿童,身材高大而粗壮者和身材矮小而瘦弱者可同样被评价为“体型匀称”。克服方法是利用年龄别身高标准,先筛出那些生长发育迟滞者。

②充分注意指数(尤其源自体格指标者)鲜明的种族、地区差异。

③大多数指数呈非正态分布。因此,最好依据百分位数法先将指数分若干等级,确定其等级含义。

(二)等级评价法

等级评价法是离差法(用于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现状的常用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利用标准差与均值的位置远近,划分等级。评价时将个体该发育指标的实测值与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的发育标准比较,以确定发育等级。 一般生长发育评价中,身高和体重是最常用的指标。个体的身高、体重值在判定标准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内(约占儿童总数的95%)均可视为正常。但在均值±2个标准差外的儿童少年,不能据此定为异常;需定期连续观察,结合其他检查,慎重做出结论。个体的体重有升有降,易受内外环境影响。若儿童体重连续数月下降,则应先排除疾病再评价营养状况。

等级评价法亦可用于集体儿童的发育评价,称“等级百分数法”。医'学教育网|整理评价时先将两个班或两所学校所有学生的测量资料,分别按不同发育指标,采用统一标准,对照相应的等级评价标准,确定各个体的等级。然后,分别统计每项指标中各发育等级的人数占各班、各校整体的百分数(%)。由此,可通过分析两班间、两校间在该指标上发育“好”或“差”的等级百分数的高低,比较其发育状况。

等级评价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易掌握,可较准确、直观地了解个体儿童的发育水平高低。评价集体儿童时,所得结论不受两群体内部成员性别、年龄等差异限制。这是因为尽管两群体的成员组成不同,但评价时各个体都是按该指标各自的年龄、性别评价标准进行的;换言之,群体的等级百分数建立在个体等级评价的基础之上。等级评价法的不足之处是只能对单项指标进行评价,无法准确判断发育匀称度,而且其变化趋势在动态观察中不够直观。

阅读全文

与儿童衡量体格生长常用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论文设计并运用相关研究方法 浏览:558
js封装的方法如何在页面内调用 浏览: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种类 浏览:950
腰间盘如何锻炼方法 浏览:608
过河的简单方法 浏览:586
传播研究方法教材 浏览:281
骨科治疗腱鞘炎的方法 浏览:596
电脑突破网络限速的方法 浏览:158
溶液中锂离子浓度检测方法 浏览:162
红杉树树皮的食用方法 浏览:732
剔除离散值计算方法 浏览:621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浏览:739
阻止电瓶车上楼线路安装方法 浏览:31
古代陶瓷快速降温的方法 浏览:413
什么方法能快速开车 浏览:69
婴儿吐奶用什么方法解决 浏览:737
水泥墙石材背景墙安装方法 浏览:446
两相电机如何调整接线方法 浏览:48
老式塑料管连接方法 浏览:516
城市宣传栏的测量方法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