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隔物灸使用方法图片妇科

隔物灸使用方法图片妇科

发布时间:2022-10-02 08:53:12

Ⅰ 艾灸养生

炙疗不但可以防病保健,还可以养生美容。通过中医正确的辨证、诊断,辨明疾病的性质、病因、病机,并在相应所属经路腧穴上,采取正确的补或者泻法,使用的正确灸疗方法,就能达到祛除疾病的效果,从而产生中医学里面的形神之美。

艾灸穴位

养生灸按需取穴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着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取穴】:关元、气海、其他穴按需要选择
【功效】:艾灸关元穴,可以状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延年益寿;艾灸气海穴,可以生发阳气、回阳益阴、抗衰防疾。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

强身健体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够达到和气血、通经络、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又称为保健灸。
灸疗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取穴】:气海、关元穴、足三里穴、脾俞、肾俞穴、三阴交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每周2次,连续灸1-3个月或是隔附子灸法

防办公室综合征
【取穴】:关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涌泉
【功效】:针对缺少运动人群,起保健养生作用,帮助调理五脏六腑,预防市内空调受寒引起的颈椎病、以驱寒补阳之功效。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壮,半小时左右。

美容先养肺
艾灸对整个身体的调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全身美容比较好的穴位主要位于:肺俞和肾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脏的湿热水气外输到膀胱经。中医讲“肺主毛皮”,说明肺和皮肤、毛发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据,气血的滋养不够,皮毛也要随之受到影响,所以美容首选养肺。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取穴】:肺俞、肾俞
【功效】:排肾和肺的水湿,滋养毛发,有助于调节体形。
【灸法】:温和灸,每次15分钟左右,长期坚持。

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灸器点上火后不可悬空过久,以免接触皮肤时温度过高,以致烫伤,如悬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将灸器之温度搓低后再继续使用,每隔一段时间,应将灸器敲除支。
3、每使用灸条二至三条后,在灸器控制口会产生温灸油垢,应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条之通畅。
4、熄火时,只要将上端弹簧部分按下同时倒置灸器使灸条滑入管内,停留10秒钟即熄灭。
5、温灸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①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1]
②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标准。一般情况,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点,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更应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属风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产生不良后果。
④灸治应用广泛,虽可益阳亦能伤阴,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应慎用灸法。
⑤施灸时,对颜面五官、心区、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对于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在施灸或温针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造成皮肤及衣物的烧损。灸疗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掌握灸疗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过,亦可引起灸伤。
灸后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涂以龙胆紫药水,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对于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均应忌酒、鱼腥及刺激性食物,,严防感染。若有继发感染,应及时对症处理。此外,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灸治时,更应注意。
⑦施术的诊室,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污染空气,伤害人体。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

养生方法
应用灸法时的配方,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现举例配方如下: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
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⑦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
大椎、身柱、 肾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
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⑨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
1.悬灸
是用艾绒卷起来的长条状圆柱艾条施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距离施灸部位一定高度进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5~10分钟,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出现红晕为度。操作时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温灸器,根据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为温灸盒、温灸筒、温灸杯等。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温和。
3.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作为间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盐,药等,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灸等,因为间隔的物品不同,治疗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病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直接灸分为两类,灸后不留瘢痕的称为无瘢痕灸;灸后皮肤出现化脓甚至结痂的,称为“瘢痕灸”。

灸法禁忌
1.禁忌:部位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禁灸穴位的记载,但各种书籍之间互有出入,颇不一致。如《针灸甲乙经》仅载禁灸穴24个穴位,《针灸集成》则达49个之多。从临床实践看,其中多数穴位没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疗,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亦禁灸。[2]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一般不适宜用灸疗,但并非绝对。
3.其他禁忌: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疗。另外,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如何正确艾灸

Ⅲ 常用灸法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有艾炷灸,艾条灸和温灸三种。

● 艾炷灸

艾炷灸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点燃施灸的方法。又称为“艾团”、“艾丸”、“艾圆”等名称。古代以艾炷灸最盛行。一般艾柱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标准艾炷,其艾的直径为0.8厘米,柱高为1.0厘米,艾柱的重量约为0.1克,可燃烧3—5分钟。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记载:“炷令平正着肉,或势乃至病所也。”因直接灸对皮肤的刺激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古代的间接灸法种类很多,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疾病。

● 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将艾条一端燃着后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着《寿域神方》云:“用纸实卷艾,一纸隔之点穴,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隔物灸三种。

(1).悬起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是皮肤又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实按灸 施用药物艾条点然后,垫上纸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组织的一种施灸方法。

(3).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盖某些物品后,将艾条点燃后悬灸隔物的一种灸法,常用的有隔核桃皮壳灸和隔蟾处皮灸。

● 温灸

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温灸器灸,蒸气灸及铺灸等。

(1).温灸器灸,又叫灸疗器,使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种物器来取而代之的。如《肘后备急方》记载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苇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气灸,将艾叶或艾绒放入容器内煎煮,用蒸气熏灸。

(3).铺灸,是将艾绒铺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灸法。

Ⅳ 艾灸治疗妇科病灸哪些穴位



治疗妇科疾病的基本艾灸穴位

艾灸治疗妇科疾病效果显着,虽然不同的病症选取的穴位不同,但关元 、子宫、 归来 、八髎穴 、三阴交这五个穴位是必须灸的。下面介绍一下这五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和主要作用:

关元:脐下3寸。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 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子穴位宫:在下腹部,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主治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等。

归来穴位:在下腹部,脐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八髎穴: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温馨提示:艾灸治疗妇科疾病一般以10天为一周期,两个周期之间需要停3-5天,让身体稍作调整。也可以一周艾灸2-3次,如疗效并不满意且艾灸已见效,可10天一个疗程后,休息3-5天再继续。

Ⅳ 艾灸对妇科有什么好处

简明地讲:
一:温灸治疗和保健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温灸养生在美容方面有两大功效:
二: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
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从中医来说,特别对风寒湿痹、脾胃虚证、气滞积聚、上盛下虚、厥逆脱证、外感表证、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较好疗效。
从西医来说,主要治疗以下疾病:
1、内科病症:如感冒、腹泻、支气管炎、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中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2、外科病症: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扭伤、骨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疝、痔、直肠脱垂、放射反应等。
3、皮肤病证:如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冻疮、神经性皮炎、鸡眼等。
4、妇产科病症: 如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5、五官科病症: 近视眼、麦粒肿、老年性白内障、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内耳眩晕症、颞下颔关节紊乱症、复发性口疮等。

艾灸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直接灸,悬灸,艾灸器温和灸,隔物灸等,可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穴位:
1、直接灸:
直接灸的方法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现代人很难接受,所以应用的不多了,大多用温和灸代替了。
2、悬灸:
悬灸使用的工具是艾条,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红晕为度。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3、艾灸器灸:
艾灸器又叫温灸器,现在市场多见的有铜制艾灸罐,也是一种温灸疗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更方便,不用刮灰更节省耗材,更加温和刺激性小,艾烟更少。
4、隔物灸:
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又称 “间隔灸”。作为间隔的物品通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灸等。

Ⅵ 详解针灸学中的妇科良方“穴位逍遥散”

中医有“十大名方”之一 逍遥散可疏可补,舒展肝气、健运脾气,进而补气养血,调整阴阳,所以,逍遥散是妇科“万能”基础方,尤其适合现代女性。中医经络穴位组合上也有异曲同工之效的“穴位逍遥散”。

“君”穴

合谷 太冲(相当于君药柴胡)疏肝解郁,以顺肝性;

合谷:拇、示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正对虎口指蹼缘上,屈指,拇指尖所指之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此穴。合谷之气在阳,禀天气自然下降,以降为顺,偏于调血中之气。

太冲:坐位或仰卧位。由第1、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第1、2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处即为此穴。太冲之气在阴,禀地气自然上升,以升为顺,偏于理气中之血。

合谷、太冲一阳一阴,一气一血,一腑一脏,二者搭配使用,可以阴阳同调、气血同调、脏腑同调。开四关后,清阳升,浊阴降,就会上下交通,气血调和,诸病自愈。

“臣”穴

曲泉+血海(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可助君穴恢复肝的顺达之性,兼制君穴疏泄太过;

曲泉:坐位屈膝。双腿略张开,在膝内侧可触及一高骨(即股骨内上髁),从此高骨向后,可及两筋(半腱肌、半膜肌),高骨后缘、两筋前方,腘横纹头上方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曲泉为肝经合穴,五行属水,水生木,是肝经的母穴,虚则补其母,故而自古以来就用于补肝虚。且,水性应于肾,肝肾同源, 故而曲泉可同时调补肝肾,做到肝血肾精同补。

血海:坐位,屈膝成90度。左手手指向上,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膝盖上,拇指与其他4指约成45度,拇指尖所指处即为此穴。女子以血为本,血海穴是妇科最常用穴位之一,能通治各种与血有关的疾病,不管是出血,瘀血,还是贫血,血不下行,都可选用此穴。

曲泉从肾上柔肝,血海从脾生血后藏血方面,补充肝血,肝血充足有利于肝之柔和,减少疏肝损耗的肝阴,相当于白芍的部分功能。

“佐”穴

阴陵泉(白术 茯苓)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

阴陵泉:侧坐屈膝或仰卧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在胫骨向内上弯曲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阴陵泉能 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谷的功能, 使气机顺达,腑气通畅,促进气血生化,化生的气血归血海储藏供给肝阴。

“使”穴

足三里(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可助阴陵泉,血海以益气健脾,又能调和中焦缓急止痛。

足三里:.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穴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站位,弯腰。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处即为此穴。 足三里属胃经,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补虚强身等作用,可以从整体上协调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平衡阴阳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

操作方法

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90分钟;温度:38-52 ;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时间:5-10壮。

按摩

自我按摩,用拇指的指腹端轻轻揉按此穴。或握拳用指间关节叩击此处。

针刺

直刺1-2寸不等。 不断捻转运针,有针感,气到为好。一般留针25-45分钟。

自我保健,找准穴位以按揉为主,辅助艾灸,每次每穴位3-5分钟,每日一次。

治疗方面,在专业的针灸医师指导下进行。

附逍遥散在部分妇科、男科疾病的作用

1.月经不调

包括经期提前、经期延后、月经量异常、闭经、痛经等。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与七情所伤、外感六淫、多产房劳,气血失调密切相关。

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气不舒,脾气不运,则气血生化乏源,月事不能以时下,治疗当疏肝健脾。逍遥散可疏肝、健脾、养血、活血,从而对于月经不调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2.乳腺增生

中医认为该病乃情志抑郁引起,肝主情志,肝气郁结,情志失调,经络不畅导致乳腺增生。治疗既要疏肝解郁,软坚散结,又要照顾气血。

3.黄褐斑

属于中医学中的“肝斑”“黧黑斑”范畴,本病多由肝气不舒,气血郁滞,面部濡养不足,或郁久化热,灼伤津液,面部气血失和所致。

逍遥散加减能有效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老化,抑制黑色素的形成,祛除黄褐斑。逍遥散可通过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方式抑制络氨酸酶活性,从而影响黑色素的合成,同时具有调节内分泌、平衡性激素水平的作用。

4.斑秃

中医亦称油风,俗称“鬼剃头”,其病因多与肝气郁结,情志抑郁,过度劳累,心气乃伤,而致气滞血瘀,而发失所养而成。

加味逍遥散具有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调整体内激素水平、调节免疫、保肝、抗自由基和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

5.视网膜静脉阻塞

表现为突然失明,中医称之为暴盲,是老年人常见的眼底病之一。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气条达,肝血才能畅达上乘于目,目得肝血则能视物。气滞血瘀,玄府闭塞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常用加味逍遥散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以宣通玄府,通利气机而取效。

6.男科疾病

现代男性的性功能障碍问题,大部分其实并不是肾虚,而是肝郁所致。

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夫妻关系紧张等,都会导致肝气郁滞,最终引发功能障碍。

所以疏肝解郁,使用逍遥散为主进行治疗,对于很多男性朋友来说比补肾的效果要好得多。

7.心身疾病

逍遥散还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产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身疾病。

此外,逍遥散还应用于围绝经期失眠,高血压焦虑及癫痫共病抑郁障碍等疾病。

Ⅶ 隔盐灸暖宫贴怎么用图

1基本信息

【商 品 名】隔盐灸暖宫贴
【结 构】由发热体(铁粉、活性炭、盐等)、隔盐聚热层、远红外层、固定层、离型纸组成。按照传统医学隔物灸发的原理,采用现代技术制作而成。
【功 能】暖宫贴具有暖宫散寒,活血祛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用法用量】使用时,撕开内袋,取出暖宫贴,展开护翼并撕下内侧离型纸,远红外层内侧对准关元穴(脐下三寸处),两翼贴于皮肤;或将两翼反折,将翼胶贴在内裤内侧使用。每贴使用12小时,间隔6-12小时使用下一贴。产后即可使用,连续7-14天为宜;痛经及月经不调者,月经来前一天即开始使用,每6天为一个疗程,推荐连续使用6个以上经期;肢冷畏寒者推荐围绕经期持续使用本产品,每月不少于一周。
【适用人群】暖宫贴适用于顺产、剖宫产及流产后女性,痛经女性。
【禁 忌 症】1.孕妇;2.糖尿病和有血液循环障碍者;3.皮肤热敏感度低者;4.严重急性期炎症患者。
【生产许可证】鄂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261498号
【标准编号】YZB/鄂0848-2011

2适用范围
1、产妇暖宫,阻止体外寒邪之气对产妇的侵害,加快恶露排出,保护产妇安全度过月子期;
2、流产暖宫,促使产后子宫及血管尽快恢复正常的收缩规律,促进子宫复旧;
3、女性月经周期疼痛的治疗。

3作用机理
☆暖宫贴通过局部热疗和独有灸盐层聚热施灸与关元,能很好的促进子宫机能复原,具有暖宫散寒、活血祛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加快恶露排除、防止月子病、并持续通过热效分解局部脂肪,促进产妇身材恢复;
☆调节气血、恢复正常行径、减轻痛经、并能增加育龄妇女受孕机会;
☆改善宫体血供和机能,促进宫颈糜烂等妇科疾病的恢复。

4三大工艺
☆按照传统医学隔物灸发的原理,采用现代技术、核工业自发热技术、远红外线技术、恒温控制技术、小分子透皮技术,保障疗效更有力;
☆独有灸盐层,为隔盐灸法之必要的介质和盐片组成,确保灸法的稳定效果;
☆通过物理温热和远红外线理疗的协同作用,通经络、正血脉、维持身体各个系统正常的血液循环,激发机体自身修复功能,增强免疫力。

5三大优势
☆能持续稳定发热12小时以上;
☆采用隔盐灸法的原理,直接作用于皮肤,热疗灸法二效合一,贴于关元穴,隔物灸发能通过自发热手段促使疗效直达子宫,全面改善修复女性子宫机能。区别于普通的发热贴仅仅依靠热效而起作用;
☆能直接作用于女性腹部这样娇嫩、敏感的部位,对工艺上的要求,和那些贴敷与内裤外侧的产品工艺标准显而易见,是不一样的,其区别好比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区别,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产品,工艺要求自然是高于普通产品的。

6注意事项
1、热敷贴为女性专用灸贴,外用,切记内服,皮肤破溃处忌用,孕妇禁用;
2、承重货受压部位(如睡觉时颈部、背部、腰部、承受的压力为加重),谨防烫伤;
3、少数对医用胶过敏者,可将护翼剪短或完全剪掉自行固定,不影响效果;
4、不使用请不要撕开内袋,一旦撕开内袋,热敷贴会自行发热;
5、正常使用时,极少数患者使用热敷贴后起泡(故称灸瘢),可用消毒针挑破,放出积液,一般涂擦抗菌药膏3-5天可愈,严重者或遵医嘱,痊愈后可继续使用;
6、糖尿病患者和有末梢循环障碍者,使用时请遵医嘱,过敏体质者慎用;
7、使用热敷贴后如有不适,请暂停使用或遵医嘱。

Ⅷ 纯艾灸条怎么使用方法 四种艾灸的方法

艾条对于艾灸养生朋友不会陌生。不过如果说到艾条的使用用法有哪些?估计相信大多数知道的多是:手持艾条悬灸、将艾条插入艾灸盒中使用,其它的可能就不清楚了。今天,在这里给各位艾灸养生朋友介绍一下,艾条的使用用法有哪些?

第四种艾条使用用法:隔物灸

隔物灸就是艾条与皮肤之间间隔一层物品的艾灸用法。这种艾条使用用法,常见的多是间隔一层姜片、盐、蒜泥等等,根据对症的不同,间隔物也是不同。

Ⅸ 艾条怎么用

艾条对于艾灸养生朋友不会陌生。不过如果说到艾条的使用用法有哪些?估计相信大多数知道的多是:手持艾条悬灸、将艾条插入艾灸盒中使用,其它的可能就不清楚了。今天,在这里给各位艾灸养生朋友介绍一下,艾条的使用用法有哪些?

古方中医网

艾条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对于一些消化不良的人和因为天气原因而食欲不振的人,艾条的功效与作用对他们都有一定的开胃效果。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能增加免疫能力:特别是对流感的防治更是有效果。古时候通常有燃艾条来预防流感。

阅读全文

与隔物灸使用方法图片妇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口诀 浏览:108
钓鲅鱼的线组方法图片 浏览:264
小米6定位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73
简单幸运绳的编织方法 浏览:427
糖尿病高危人群计算方法 浏览:198
煤气燃烧器安装方法 浏览:281
貔貅怎么佩戴好貔貅佩戴方法详解 浏览:296
荣耀截屏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32
花胶的正确泡发方法 浏览:841
这才是手机清理内存最好的方法 浏览:204
跳绳练腹肌方法视频 浏览:551
酷派感应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53
手机uc浏览器版本查看方法 浏览:287
研究中国股市的有效性问题的方法 浏览:661
天然气洗澡的使用方法 浏览:792
工业盐使用方法 浏览:145
锻炼基础腹肌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203
介入方法是什么意思 浏览:647
汽车阻尼器的安装方法 浏览:155
论文设计并运用相关研究方法 浏览: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