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各位,有什么药对立枯病治疗效果好的,请推荐一下,谢谢
[防治要点] ①苗床及苗床管理同猝倒病。②床土消毒除常用五代合剂外,还可用五福合剂(五氯硝基苯+福美双1∶1混合),或40%拌种双,或50%托布津,像猝倒病那样配制药土和撒施。③苗期喷洒植宝素、壮秧剂等,壮秧防病。喷布0.1%~0.2%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病力。④一旦苗床发病,药剂防治可用20%甲基立枯磷1500倍液,或5%井冈霉素1500倍液,或3.2%克枯星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15%恶霉灵500倍液。
② 求植物叶子焦边的原因和补救方法~
叶子焦边往往是由于环境湿度不够造成的。尤其是在北方的是没有叶绿素的低等植物,肉眼看不见。它不能自造养分,以菌丝体在花卉体内吸收养料。真菌孢子借风、雨、昆虫等四处传播。常见花卉真菌性病害有:
白粉病:病菌附在芽蕾和嫩叶上,出现白色霉层,被害叶和梢卷曲萎缩、畸形,花蕾不能正常开放,病菌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昼夜温差在10℃时最易大面积发作,温室内易蔓延。如月季、倒挂金钟、梅花、凤仙花、瓜叶菊、大丽花白粉病等。
黑斑病:为花卉常见病害,病菌在土壤中潜伏,随雨水溅落侵入下部叶片,迅速向上蔓延。被害叶片先出现黑色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连接成片。病叶萎黄、凋落,对花卉生长影响大。通常雨季发病较迅猛。常见的有月季、菊花、牡丹、天竺葵黑斑病等。
锈病:病菌孢子侵染,开始叶片正面出现苍白色小斑点,逐渐膨大呈稍圆形突起,背面表皮破裂生出橙黄色粉末,随风飞散,大面积侵染。随后,在叶片上生暗墨色椭圆斑点,叶背面表皮破裂后,又生出黑色粉末。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染病,叶片焦枯,提早脱落。常见的有玫瑰、鸢尾、蔷薇锈病等。
幼苗立枯病:由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引起的幼苗病害,表现症状为腐烂、猝倒、立枯等,幼苗出土20天内受害最重。常见的有唐菖蒲、百合、海棠、香石竹立枯病等。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部。一种是在叶片上,长出淡褐色或灰白色边缘则呈紫褐色或暗褐色的近圆形斑点。此斑点常发生于叶缘或叶尖,其上有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时使大半叶片枯黑,如兰花炭疽病。另一种是在茎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呈淡褐色,其上生黑色小点。如仙人掌类炭疽病。
煤烟病:为害多种花木的枝叶和果实。病源为多种真菌。它们多以蚜虫或介壳虫作为传播的媒介。初期叶表面出现暗褐色霉斑,逐渐扩大形成黑色煤烟状霉层,阻碍植株的光合作用,使植株无法制造养分而枯萎死亡。
此外,还有根腐病、叶斑病等。
细菌性病害细菌是一种很小的单细胞生物,没有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分化,通过细胞膜摄取养分,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细菌侵染主要通过气孔、蜜腺、伤口等途径,一般借流水、风雨、昆虫、土壤以及病株残余体等来传播。常见的细菌病害有月季、榆叶梅的根癌病和柑橘的溃疡病等。
病毒性病害病毒是一种极微小的寄生物,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只在活的花卉细胞内繁殖。病毒通过昆虫(主要是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蚜虫、红蜘蛛等)嫁接、机械损伤等途径传播。病毒有花叶、黄化、卷叶、畸形、矮化、坏死、斑点等症状。常见的有月季、菊花、一串红、海棠的花叶病和菊花矮化病等。
③ 立枯病怎样治
防治幼苗立枯病主要采取栽培管理与药剂消毒相结合的方法。
土壤消毒:常用的土壤消毒剂有五氯硝基苯和福尔马林。每平方米用五氯硝基苯8克制成药土,铺盖土表厚1厘米左右;或用40%福尔马林50克加水10千克,浇灌育苗床土1平方米,然后用草帘覆盖7~10天,揭帘放气后,就可育苗。
种苗出土20天左右,严格控制浇水,适当通风,是防治立枯病的关键,一般在播种前苗床灌足水,播种后一般不浇水,以防湿度过大容易发病。幼苗出土后,可喷1%波尔多液或50%代森铵2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以消灭土表病菌。
发现个别幼苗发病,应立即拔除,并喷药保护,以防蔓延。
少量盆播育苗,应选用素沙土和新瓦盆。土壤装盆前,经暴晒干透或用开水浇一下。
④ 春天花卉有哪些常见病虫害
春天花卉的病虫害较多,四、五月为害较严重的有以下几种: 蚜虫(腻虫) 木槿、碧桃、扶桑、月季、金银花等都容易受蚜虫的危害。随着气温的升高,蚜虫也日益增多,必须防治。防治方法:1.40%的氧化乐果或50%的亚胺硫磷对水1200~1500倍后喷洒。2.少量盆花还可喷70~100倍的中性洗衣粉液。 红蜘蛛 茉莉、扶桑、文竹、月季、大丽花等从4月上旬开始出来为害。防治方法:少量盆花经常用自来水冲洗叶正、背面,或者喷、蘸经煮沸并冷却的100~150倍的面糊水,过一两天再用清水冲一次,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介壳虫(花虱子) 白玉兰、月季、黄杨、海桐上的介壳虫大都在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开始孵化。防治方法:1.在其孵化前人工轻轻把虫体刷掉。2.勤检查,在幼虫孵化期喷布40%的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 立枯病 当气温达到20℃时,新播种的花卉、树苗以及一些易烂根的花卉在士壤湿度大时极易发生立枯病。防治方法:1.播种前每亩用70%的五氯硝基苯1.5~4公斤均匀拌在土壤里。2.在小苗幼嫩期控制浇水,勿使土壤过湿。3.初发现病苗时,浇灌1%的硫酸亚铁或200~400倍50%的代森铵液,每平方米浇灌2~4公斤药水。 锈病 海棠锈病于四、五月雨后易大量侵害花木,玫瑰锈病于玫瑰花含苞待放时侵害。防治方法:1.在玫瑰发芽时应及时将先萌发的黄色病芽摘掉烧毁,消灭传染病源。2.在初侵害期喷布15%的粉锈宁700~1000倍液。 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凤仙花和黄栌白粉病大多发生在五、六月,夏季易造成黄叶、枯叶、嫩梢弯曲等症状。防治方法:1.注意花卉的通风透光。2.少施氮肥,多施些磷钾肥。3.初染期喷1次15%的粉锈宁700~1000倍液即可。
⑤ 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怎样防治它们
盆栽非洲菊主要的病虫害有潜叶虫、白粉虱、蓟马、蚜虫和镰刀菌腐霉病等。可使用黄色粘虫板来检测昆虫,如果在温室里发现了潜叶虫,冬季每隔一周,夏季每隔5天喷施相关药剂来防治。
⑥ 白术根腐病.立枯病怎么办
根腐病:又称"干腐病",由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引起,发病后白术枝叶成萎蔫状,干枯至死。4月中旬开始发病,6月为发病盛期。病菌在土壤中能活5年以上。在根线虫或地下害虫活动频繁,以及天气时晴时雨,植株生长不良的条件下容易发病。 立枯病:又称"烂茎瘟"由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引起,发病时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的病斑,扩大病部呈黑褐色干缩凹陷,最后病株倒伏而死。早春多阴雨、土壤粘重板结时易发生。
上述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白术收获时把病株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选育抗逆力强的高产品种;严格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忌连作,间隔3-5年再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和经腐熟的有机肥,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白术抗菌力;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露水未干时不可在田间操作。
药剂防治:整地时每亩用1公斤五氯硝基苯,也可用石灰50公斤或石灰氮30公斤撒于土面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术栽种前用甲基托布津或苯骈咪唑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晾干后再种;防治铁叶病可在发病前用1:1:100的波尔多液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1次,连续3-4次。防治根腐病,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白术苗期结合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乐果2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加敌克松1000倍液浇株,每隔10-15天1次,连续2-3次。防治白绢病、立枯病,可用5%石灰水或将病株带土移出烧毁,并在病株四周撒石灰粉消毒。也可施5-7克"白绢灵"(木雾82)制成品,如发现中心病株,可在病株周围施10-15克,效果较好。防治锈病,喷波美0.3-0.4度的石硫合剂。
2、虫害 术籽虫:主要危害种子,并咬食花蕾底部的肉质花被,严重时造成种子颗粒无收。防治方法:消灭越冬虫源;选育抗虫品种;用50%敌敌畏800倍液喷雾,第1次在80%左右花蕾开花时,第2次宜在花蕾全部开花时,视虫害情况可隔7-10天进行第3次防治。
长管蚜:又名"术蚜"。是白术产区常见的害虫。长管蚜密集在嫩叶、新梢上吸取汁液,使叶片发黄,植株萎缩,生长不良。防治方法:铲除地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数; 用40%乐果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小地老虎:常从表土处咬断幼株及幼嫩枝叶。防治方法:清洁田园,除尽周围杂草和枯枝落叶;用麦麸或青叶菜草拌敌百虫诱杀;早晚人工捕杀。
蛴螬:咬食根茎成凹凸不平的空洞,植株逐渐黄萎,严重时枯死。防治方法:施用腐熟肥料,减少成虫产卵量;坚持土壤消毒,杀死幼虫;为害期可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注。
⑦ 春夏季节家庭花卉病虫害防治的技巧有哪些
季春夏季花卉的病虫害较多,4~5月为害较严重的主要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立枯病、锈病和白粉病。
(1)蚜虫木槿、碧桃、扶桑、月季、金银花等都容易受蚜虫的危害。随着温度升高,花草上的蚜虫日益增多,病虫害日趋严重,必须提早发现和防治。可用40%的氧化乐果或50%的亚胺硫磷,兑水1200~1500倍来防治(少量盆花喷70~100倍的中性洗衣粉有效)。
(2)红蜘蛛茉莉、扶桑、文竹、月季、大丽花等易生红蜘蛛,大多数从4月上旬开始出来为害。防治方法:少量盆花可经常用自来水冲洗叶正、背面,或者将煮沸并冷却的100~150倍面糊水喷或蘸到叶面上,过一两天再用清水冲洗一次,可收到明显效果。
(3)介壳虫介壳虫又名花虱子,白玉兰、月季、黄杨、海桐的介壳虫大都在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开始孵化活动。防治方法:①于孵化前人工轻轻把虫体刷掉;②勤检查,在若虫孵化期喷布40%的氧化乐果1000~1500倍稀释液。
(4)立枯病当气温高于20℃、土壤湿度大时,新播种或去年秋天播种的花卉、树苗以及一些易烂根的花卉,极易发生立枯病。露地栽培花卉防治方法:①播种前土壤每亩用70%的五氯硝基苯1.5~4千克,均匀拌在土壤里;②在小苗幼嫩期控制浇水,勿使土壤过湿,③初发现病苗时,浇灌1%的硫酸亚铁或200~400倍50%的代森铵液,均为每平方米浇灌2~4千克药水。
(5)锈病海棠锈病于4~5月雨后易大量侵染:玫瑰锈病于花朵含苞待放时侵染;防治方法:①玫瑰锈病于发芽时及时将先萌发的黄色病芽摘掉烧毁,消灭传染病源;②于初侵染期喷布15%的粉锈宁700~1000倍液,效果明显。
(6)白粉病月季、凤仙花和黄栌白粉病大多于5~6月侵染,夏季易造成黄叶、枯叶、嫩梢弯曲等症状。防治方法:①注意花卉的通风透光;②少施氮肥,多施些磷钾肥;③初侵染期喷一次15%的粉锈宁,兑水700~1000倍。
⑧ 立枯病用什么药是浇根还是喷施
如发现秧苗出现病症,不要盲目用药,要结合秧苗生长环境条件来防治。以健身防病为主,治疗为辅。通过改善苗床酸碱度、温湿度、补充速效养分(如苗床使用硫酸铵)、促进秧苗生根(喷施生根药剂)、施药控制立枯病病菌(如恶霉灵、甲霜灵、多菌灵等)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因时、因地、因苗进行防控。
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苗床上常见多发的病害之一。引发立枯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受气候、苗床管理、播种量、苗床ph值、壮秧剂质量及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因素的影响,必须综合每一样因素考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才能使水稻秧苗生长健壮,减少立枯病的发生。
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
水稻刚出苗发病表现为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水稻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发病表现为幼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水稻2叶期以后发病症状表现为黄枯、青枯,苗床多以此时此症状发生居多,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在气温骤然升高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诱发立枯病的原因
1、气候影响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诱发水稻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北方水稻播种时间多在4月5日-4月25日,此时外界气温仍不稳定,易出现连续降温、阴雨天气,水稻是喜温作物,当温度低、苗床湿度大时水稻抗病性下降,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发生黄枯。如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温度突然升高,昼夜温差大,加之苗床湿度大,造成水稻秧苗弱,根系发育不良,吸水能力差,而高温使得水分蒸发迅速,幼苗吸收水分和叶片蒸腾比例失调,常引起水稻幼苗发生靑枯,严重的致使秧苗枯死。
2、播种量大
目前,大多数农户普遍选择增加播种量的方法,使得农户普遍存在播种量过大,平均每盘下干籽175g,甚至高达250g。这样密度过大,秧苗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不均衡,相互争肥、争水、争光,加之昼夜温差大,高温秧苗易徒长,秧苗根系发育不良,秧苗地上地下生长发育不协调,形成徒长苗,在突然出现高温或通风状态下易出现靑枯,徒长苗弱苗抗病性差,易病原菌侵入发生立枯。
3、壮秧剂使用不当
目前,很多农户使用壮秧剂不按操作规程操作。而是,直接将壮秧剂混少量过筛土扬在摆好的秧盘床土上面,采取浇水的办法施入,甚至有直接将壮秧剂散在盘土之上浇水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肥害、秧苗长相参差不齐,且苗弱,进而诱发立枯病、青枯病的发生。还有部分农户存在壮秧剂混拌不均匀,混拌后没有闷土的流程,摆盘装土与播种时间间隔过长。导致壮秧剂有效的酸度和肥料挥发损失。
4、苗床酸碱度失调
目前,由于很多农户使用壮秧剂方法不当,造成壮秧剂内调酸剂挥发损失或调酸不均匀,加之,农户很少自主调酸完全依赖壮秧剂。苗床在2.5叶期ph值明显偏高,不适宜水稻秧苗生长,利于立枯病菌等土传病害的繁殖和入侵。
5、覆土厚度不均匀
覆土过厚易造成“顶盖”现象,覆土过薄易造成“干籽、干芽”现象。最终导致秧苗生长参差不齐。秧苗素质差,抗病性差。
6、苗床管理不到位
苗床温度、湿度控制的不合理。通风和浇水不能结合天气变化进行灵活调整,通风过晚,通风量及通风方法不当,浇水存在浇水浇不透、过勤,导致秧苗根系发育不良,苗弱,易发生靑枯和立枯。
⑨ 立枯病与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立枯病与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可减少土壤中病菌,特别是育苗床土、要使用未发生过枯萎病的土壤。
(2)用乾农作物保护的根尚雅进行灌根就行了。
(3) 上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第1次深翻晾晒,在定植前20天进行第2次深翻、结合翻耕撒施奥农乐生物菌肥进行土壤灭菌。
(4) 用纸袋或塑料杯育苗,定植时不伤根,而且缓苗快,提高黄瓜苗期的抗病能力。
(5)一般采用黒籽南瓜做砧木嫁接黄瓜。黒籽南瓜根系发达,吸肥水能力强,生长势旺、对枯萎病菌免疫力强,增产效果明显。黄瓜苗嫁接部位应距地面2cm以上,达到断绝不定根的滋生。定植时,黄瓜与南瓜嫁接的接口处需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以避免黄瓜接触地面再长新根,失去嫁接防病的作用。
(6)要勤中耕避免伤根,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结瓜前要控制浇水量,防止漫灌和积水。肥料必须腐熟,追肥要分期适量施入,以减少因施肥不当而造成的烧根。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穴用生石灰或药剂消毒。
⑩ 根腐病与立枯病区别
立枯病又称“死苗”,寄主范围广,除茄科、瓜类蔬菜外,一些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也能被害,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与猝倒病的区别是: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产生絮状白霉、倒伏过程较快,主要危害苗基部和茎部;立枯病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发病中无絮状白霉、植株得病过程中不倒伏。立枯病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通过雨水、喷淋、带菌有机肥及农具等传播
根腐病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该病常与沤根症状相似,属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过冬,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很大。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引发此病的主要环境条件。育苗地土壤粘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致使根系生长发育受阻,也易发病。另外,根部受到地下害虫、线虫的危害后,伤口多,有利病菌的侵入。在此环境下,不仅采取播种、扦插的草本花卉易受害,采取扦插、分株、压条繁殖的月季、木芙蓉、扶桑等木本花卉也易发病。根腐病是由真菌、线虫、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根腐病是土传病害,主要通过土壤内水分、地下昆虫和线虫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