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抽象思维法的(三)两种思维方法协调发展
和联合运用效果最佳
为什么说两种方法协调运用可以取得最佳效果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参加的社会实践与接受的教育越来越广泛深入,人的思维从儿童时期动作思维为主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到中学时期即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初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高中学生的理论型思维已占优势。林崇德教授通过实践研究指出:小学四年级是思维发展的转变期,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质变期,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思维过渡;高二是思维活动的初步成熟期。在初二,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到高二学生的智力基本趋向定型,达到初步成熟和稳定状态。同样形象思维也有一个从初级具体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转化的问题。因为高级的形象思维并不低于科学中的抽象思维,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心理发展成熟意味着什么呢?一是心理成熟后其可塑性小,较难训练培养;二是心理一旦成熟定型,其年龄差异的显着性变小,而个体的差异显着性越来越大。应该重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采取相应教育措施,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高质量地完成心理由低层次向高水平的转化,不要错过时机。
我们还要指出,能不能达到高水平的转化和成熟,教育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条件,没有受到良好教育训练的成年人,虽然具有抽象逻辑思维,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思维。另一方面在促进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过程中,不要忽视向高级形象思维的转化。若不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这两种转化,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可能产生欠缺和不足。因此可以说,两种思维的发展,两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综合应用,有利于智力的全面高水平发展。 右半球的主要功能是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功能是抽象记忆和抽象思维。如果不注重促进两种思维的发展,将不利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发挥。有专家预测,两个半球功能的协调发挥,所“产生的效果常常是五至十倍。”和谐发展两种思维,综合运用两种思维方法,其效果可能是惊人的。
英国心理学家汤尼·布仁认为:“从奥斯汀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人在科学和艺术两方面都有卓越的潜在能力。如果现在发展不平衡,那不是天生的无能。而只是因为我们大脑中的一个半球没有像另一个半球那样得到充分运用的机会。”大脑两半球之所以没有得到平衡和协调发展,关键是没有得到正确训练和充分运用。这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大问题。 1.大脑两半球功能特点
大脑左半球功能优势是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被称为学术脑;大脑右半球功能优势是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想象和图案等信息,称为创造脑,也称为艺术脑。大脑左半球依靠言语思考,有意识,具有逻辑性,线性有序,把握重点,形成系统;而右脑非语言性思考依靠空间图像,无意识,具有平行性、整体性、跳跃性、灵活性、直觉和创造性。大脑两半球有相对独立的功能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两脑功能又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不断协调一致发挥作用。
左脑借助言语,按逻辑程序思想;右脑借助表象或称形象,擅长模式识别和操作。在现实生活中,右脑能一眼就从人群中识别出一张面孔,整体形象认识;而左脑则能叫出名字,对各人面孔特点和个人专长加以比较。阅读时,左脑对字面意义进行理解,右脑能辨别音调、韵律、情绪和色彩等。在运动中,左脑注重规则指挥;右脑则会投球、接球、操作动作、注重直觉判断。所谓直觉判断,不是一步一步分析判断,而是从一大堆信息之中一下子形成判断。由此可见,在实际生活中,大脑两半球功能不断协调发挥,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更重视左脑功能发挥,而忽视右脑功能利用,不利于两半球协调发展。2.在教学中培养左脑与右脑的合作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开发大脑左半球,又要重视开发大脑右半球。例如在重视数理化课程时,又要重视音乐、美术、绘图课程;在教学中既要进行读、写、算练习,又要用图表表述,俗话说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表。在读书时,既要理解言词的意义,又要区别言词的发音、韵律,经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相结合,也即注意培养学生言语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与直觉、创造能力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优势,促进大脑两半球协调发展。
3.培养天才人物的有效途径是左右脑协调发展。
奥尔森指出,天才的、有创造性的学生其特点就是有选择地灵活地运用大脑两半球,即用左脑去完成言语思维的任务,用右脑去完成非言语思维的任务。而非创造性的学生,却习惯地仅仅使用他们的左脑。
从科学发展史来看,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两种思维协同运用的结果。
牛顿思考星球按轨道运行,而不是沿着直线向空间飞去,一定有一个力的原因。当牛顿在果园中看到苹果落地时,他想到了解决问题的线索,他想苹果为什么不会飞上天,不管在高山上,还是在矿井深处,物质都是向地球方向落,说明地球有吸引力,那么这种力是否可以达到月球,通过形象思维把苹果与月球联系起来。牛顿说过:就在这一年,我开始想到把重力引申到月球的轨道上。科学史学家w.s.丹皮尔在说明牛顿的创造过程时这样写道:“他从已知的事实出发,想出一个符合于事实而又能用数学表达的理论,从这个理论得出数学和逻辑的推论,又把这些推论与观测和实验得来的事实比较,并发现其完全符合。”就这样,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正是通过形象思维提出物体互相吸引的假设,然后再用逻辑推理,以数学公式表示出来,再经过反复验证,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的发现过程正是左右脑协同活动的结果。日本的品川嘉也教授说:“右脑的联想作用,是重大发现不可缺少的。同时,为了把联想变成语言,并从逻辑上证明它,左脑的功能也是十分重要的。想法虽然富有创造性,如不把它上升为理论,那么它只能停留在最初阶段上。均衡地运用左右脑各自的能力,想法就可能变成重大发现,就能传之于世。”他又说:“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从被调节着的左右脑的活动中产生出来的。”
我们再看看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是怎样运用他的大脑两半球的。爱因斯坦是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理性的思想家,是个脑袋里充满着数字、公式和符号的数学物理学泰斗,可以说是个左脑发达的有条理有逻辑思维能力的强者。大科学家汤姆逊称赞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另一方面,爱因斯坦又是个音乐家,他拉小提琴有很深的造诣。小提琴伴他度过了一生。有人说,音乐启迪着爱因斯坦的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同时也保证他精神上的和谐与宁静,为他潜心探讨科学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我们也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想象力丰富的人,他提出划时代的相对论,不是在实验室或书桌旁,不是用笔和纸去演算,而是靠想象,有人称之为“大脑实验室”发现了相对论。那是在一个夏天的下午,他躺在一个长满青草的山头上的时候,千万道细细的阳光穿过他的睫毛射进了他的眼睛,他又开始了他好奇的幻想,他想到如果能乘一条光线去旅行那该是什么样子?在想象中,他作了一次宇宙旅行。想象自己已经到达宇宙的另一边,在想象如何返回太阳系时,有一灵感提醒他,如果实现这一返回梦想,宇宙必须是弯曲的,空间、时间以及光线都要是弯曲的。在思想的随意遨游中,他发现经典物理学的理论解释不了他遇到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他提出了新的理论,即相对论。由此可见爱因斯坦的右半球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可以说,爱因斯坦充分发挥了他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机能。靠大脑右半球产生了美妙的幻想,非言语思维、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相对论的雏形;靠大脑左半球,运用理性思维、言语思维、数理逻辑推理并用数学物理学方法将这一创造性的想象变为理论、公式,从而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石。他正是运用大脑两半球的协调配合,为人类提出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学说之一。
从科学发展史上,我们不难看到有不少伟大人物,他们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如达·芬奇,他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工程师、建筑师,也是雕塑家和伟大的画家。罗蒙诺索夫也是一个多方面都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是历史学家、修辞学家、机械学家、化学家、矿物学家、艺术家和诗人。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曾把他比作是俄罗斯的第一个大学,以形容这位科学家的渊博学识。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这些都说明,人只要能充分运用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使它们均衡协调地发展,其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正像英国心理学家汤尼·布仁说的那样:“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大脑几乎具有无限的能力,可以到达所有的领域,包括‘科学’和‘艺术’。”美国的奥斯汀教授关于大脑两半球的研究也表明,每个人的大脑都有“数学”半球和“想象”半球,而且,两半球的潜力是相等的。任何所谓“无能”,大概都是忽视了它的某一方面,而不是大脑在功能上有什么缺陷。
问题不在于左右脑哪个优秀,重要的是要保持左右脑两者机能的均衡发展及和谐发挥。发展两种思维与综合运用两种方法,不仅可能是重大创造的心理基础,而且能促进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均衡发展,他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深远意义不可低估。
谢家安在其《有效发挥大脑潜能》一书中提出:“天才之所以脑力过人,是由于他们的左右脑,经常维持在一个同步协调的状态。当思考一个问题时,不是单纯地只用左脑,而是左右脑一齐合作。”天才的秘密就在子均衡协调地发展和运用大脑两半球。 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训练,将有益于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协调发展。
1.在学习记忆活动中,注意将形象记忆法和抽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综合运用。
2.在思考问题时,注意综合运用形象思维法和抽象思维法,即在思考过程中注意将形象和概念配合运用。
3.在阅读书刊时,将形象阅读法与理解阅读结合使用。同样重视言语分析思维和艺术合成思维。
4.在课程安排上,同等重视数理化和音乐美术、艺术活动课程。西方国家有的学校增加艺术课程时间,一半时间上各种艺术课程,另一半时间上常规课。结果,他们的数学、科学和其它课程的成绩都有提高。
5.在体育锻炼、体操活动和生产劳动中,注意训练左右肢体的协调活动能力。
6.沉思有利于两半球平衡发展。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沉思方法可抑制大脑活动并增加两半球之间的联系。实验研究表明:进行沉思的被试,他们的大脑两半球的脑电图波形同步地增大,换句话说,被试大脑两半球似乎在同时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两侧半球可通过胼胝体建立相当密切的关系。
7.在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时,注意训练它们自身两侧及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
8.绝大多数人都侧重运用大脑的一侧半球,而忽视另一侧。如有些人擅长于言语思维和数理逻辑推理,而甚少接触形象思维和音乐美术。长期如此,则会造成左脑机能发达,用起来灵活敏感;而右脑机能较弱,一旦需要绘画,会感到非常吃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罗伯特·奥斯汀(r.ornstein)博士发现,在学习活动中,若对较弱的一侧脑进行刺激,鼓励它与较强的一侧脑配合,思考能力和效率会增长数倍以上。假如说你是一个左脑强右脑弱的人,如果在学习活动中,你多接触些音乐美术,激发右脑与左脑合作,则你的总体思考能力和效率会增强数倍以上,你的智力也会有惊人的增长。
总之,每个人的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如果对大脑两半球进行充分运用和培养,使之平衡协调发展合作运行,那么,人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将会几倍乃至十几倍地增强。这就是天才们运用大脑的成功秘诀。它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有效途径。
‘贰’ 抽象思维的思维方法
抽象思维方法在形而上学的初期阶段只知道用概念代表现实事物,只知道用不同的概念去代表不同的现实事物以及用概念和概念之间的演绎关系去代表现实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至于这种方法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现实世界的实际状况则不闻不问。
概念所概括的那些事物,从静态看本身就不是完全相同而是存在着区别和差异;从动态看还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大一些有些变化小一些。
抽象思维方法在形而上学的阶段只有当事物之间的差别足够大时,或者事物的变化足够大时,才会用不同的概念代表不同的事物、新的概念代表新的事物这唯一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难题。至于事物间的那些还没有足够大的差异和事物的那些还没有足够大的变化,抽象思维方法在形而上学的阶段完全无能为力,只能一概忽略不计。当抽象思维方法到了辨证法的阶段时,面对事物间的差异性和事物的变化性,不仅会在差异巨大时或变化巨大时用不同的概念去代表不同的事物(象抽象思维方法在形而上学的阶段所做的那样),而且会在事物间的差异或事物的变化还没有足够大时,用概念内涵的数量属性去描述这些差异和变化,并用概念内涵的数量属性作为对概念本身的补充和修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抽象思维方法用概念代表现实事物和用概念间的关系代表现实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所引起的误差和偏离。
‘叁’ 我是抽象思维方式吗精神分析下
那要看看你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结合你的性格特点
抽象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法就是利用概念,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分享
抽象思维法的含义和作用
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人们通过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概念、判断、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形式,抽象思维法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大量地使用抽象思维判断和解决各种问题。
抽象思维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或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叫作经验思维。儿童常运用经验思维,如“鸟是会飞的动物”,“果实是可食的植物”等属于经验思维。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性,经验易出现片面性和得出错误的结论。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中学生应该努力掌握科学概念,培养和发展理论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还可以分为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
所谓形式逻辑思维就是凭借概念和理论知识,并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学习中,形式思维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门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规律,都必须通过形式思维才能把握,其运用和解决作业任务等也都离不开形式思维。所以,一定意义上说,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形式思维即掌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所谓辩证逻辑思维就是凭借概念和理论知识,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思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不大变化的一面,也有其不断运动和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形式思维是对相对稳定、不大发展变化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辩证思维是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反映。因此,辩证思维的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也都具有辩证性。如,牛顿的三定律属形式思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属于辩证思维范畴。辩证思维更摆脱了直观性、具体性。
在学习中,要遵守逻辑思维的规则,但不能局限于形式思维,还要发展辩证思维,因为客观事物是处于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只有用辩证思维才有可能获得新的理论、发现新的学科。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都是通过辩证思维总结出来的。所以一些较高深的学科,缺乏辩证思维是学不好的,一些比较低级的学科也是离不开辩证思维的,如一题多解,理解概念的变式等,没有辩证思维也是做不到的。一个人的辩证思维(国外也有人称之为求异思维)比较发达,那么他的智力也是比较高的,创造能力较强,学习也就必然会有效得多。如果不断发展和坚持运用辩证思维,那么这个人有可能取得较大的成就。
‘肆’ 抽象思维的定义是什么
抽象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法就是利用概念,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人们通过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概念、判断、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形式,抽象思维法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大量地使用抽象思维判断和解决各种问题。
‘伍’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抽象思维是什么
什么是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简单说就是建立在概念上 逻辑 推理 归纳 分析 一种思考方法。
概念是抽象思维的核心。抽象思维本身又是一种概念,可以理解为对思维方式的抽象。
关于抽象思维概念
广义的抽象思维,泛指逻辑思维,尤其是形式逻辑思维。这里包括对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基本规律(同一、矛盾、排中和充足理由律)和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等)的研究。
狭义的抽象思维,则是指从复杂事物中,抽取本质属性,舍弃其他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与概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以上内容处处存在概念,也就是处处存在抽象,我们每个人都能看懂,首先可以肯定我们都具备抽象思维。
来看下人类大脑随着年龄发展的阶段
0-2岁:感知运动
2-4岁:感知符号,形成具象思维
4-7岁:形成概念,开始由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
所以孩童时代所接受的教育,其实大多帮助我们完成这个过程,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们能接受到这些教育,是因为我们有文字,语言,而文字,本身又是一种抽象。
人们为了描述这个世界,发明了语言。
你为了抽象出一个事物,也必须用特定语言去描述它。
文字的出现,使信息交流与传播可不受时空限制,也有可能开成人类群体共同的知识库。为人类抽象思维提供了物质基础。
所以,有了文字才有抽象思维可能。人类拥有文字,具有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抽象思维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来看现代社会的科技成果
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牛顿三大定理,几何,分析,微积分,代数,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天体物理,黑洞,宇宙大爆炸,DNA,生物进化等等。细胞,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成功登月,飞出太阳系,探索火星。发明了蒸汽机,汽车,飞机,火车,电灯,电话,电视,电冰箱,手机,半导体,晶体管,电子管,LCD,人造卫星,航天飞机,计算机,处理器,软件,互联网;还发明了枪炮,炸药,导弹,原子弹,氢弹。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电话,电脑,手机,塑料制品,供电,燃具,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做房子的钢筋水泥,建筑工业,机械制造,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通信业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科技成果,都是在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发明的,基本上是近300年内发明的. 之前,是封建禁锢的社会。
思想解放之后,人类从具备抽象思维到擅长抽象思维,这是一个本质变化,才使得我们现代美好的生活成为可能。
举个例子
22*28=616;
27*23=621;
33*37=1221;
……
请问:73*77=?
这是一种找规律的题目,答案能立刻回答:5621。
规律是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为相加为10的两个数的乘积的快速算法。
到了初中,引入了X 对数字进行抽象
(10x+a)*(10x+b)=100*x*x + 10x(a+b) + ab =100x(x+1)+ab 如果a+b=10的话。
所以,22*28=100*2*(2+1)+2*8 = 616
很多复杂的规律,因为一个x的代入和抽象,变的简单。数学使上述成果变为可能。
同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都是抽象思维的结晶。
世界上的物质纷繁复杂,眼花缭乱。人最大的特点是容易被眼睛看到的物像所吸引,如果每个人都止步不前,不去深入思考内部深层次的原理,社会不会进步。
从地球是方的到地球是圆的,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再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由此可见,人类文明的进步,靠的是一群擅长抽象思维的群体。
‘陆’ 什么叫做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呢
(一)形象思维的含义
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当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或借助于表象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所以,利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形象思维法。例如,一个人要外出,他要考虑环境、气候、交通工具等情况,分析比较走什么路线最佳,带什么衣物合适,这种利用表象进行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创造,画家绘画,建筑师设计规划建筑蓝图等也是形象思维的结果。在学习中,不管哪一学科,不管是多么抽象的内容,如果得不到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都很难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学习各门课程时,既要运用抽象思维法,也要运用形象思维法。
(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
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与形象思维的过程是一致的。林崇德教授说:“想象就是形象思维。”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课教材《心理学》中也写道:“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具有形象性、新颖性、创造性和高度概括性等特点。
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以实践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想象的内容和水平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如“齐天大圣”有七十二般变化,但每一种变化都没有超越当时科学发展和时代水平。正像俄国大文豪高尔基说的那样:“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主要的是用形象来思想,是一种‘艺术的思维。 ’”
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而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三种。
1.无意想象
事先没有明确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某事物形象的过程,叫无意想象,也称为不随意想象。它常发生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半睡眠状态。如看天上的云,远处的山,想象它像某种事物或动植物。无意想象中最典型的是梦。梦也有离奇性和逼真性两个特点。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的想象。有意想象是高级想象,是依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这两种想象常常是互相交叉,相互促进和转化,它们在人的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如有的调查报告说,在数学家和科学家中,有70%左右的人承认,自己有些问题的解决,是在梦中得到启示和帮助的。
2.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是有明确的目的任务,自觉的,有时还要作出一定努力的想象。想象不是已有表象的简单再次出现,而是经过加工改造后的新形象的出现。按照想象的创造性程度不同,或依据想象在新颖性和独创性上的差异,可以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就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根据图样、图形、符号记录等的示意,而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当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词句时,就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草原情景酌图画。又如,看小说《红楼梦》时,脑海中便随之产生了宁、荣两府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的情景等。这些就是再造想象所产生的结果。虽然再造想象的事物形象不是本人独立创造出来的,但是再造想象仍然带有本人的创造性成分。
3.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其形象特点是新颖、独创、奇特。如文学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技术革新等都是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都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表象重新加工改造进行结合的新形象。虽然两者都含有创造性,但创造想象的创造水平高得多,因而创造想象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比较大。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也是相互交错,相互促进的。创造想象虽然以再造想象为基础,但它要比再造想象更富有创造性,格外复杂,更为新颖,更为困难。如在《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独特的典型的新形象,鲁迅先生经过千锤百炼,综合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创造性地构思了这一独特形象,要比读者根据作品的描述,再造出阿Q形象复杂得多和困难得多。
有效的创造想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储备丰富的表象;二要善于分析和综合。据研究指出,创造性活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主要是搜集资料,详细、全面地占有材料;(2)孕育阶段,主要是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开展积极的思维和想象活动;有时也借助于原型启发,不断地酝酿新概念和新形象;(3)灵感阶段,即人的全部精神力量,处于高度积极性和集中的状态,突然产生出创造性的新形象。要记住,谁要获得灵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代价。柴可夫斯基说:“灵感不喜欢拜访懒惰的客人。”(4)整理阶段,是指整理研究结果,如写出论文或获取新成果。
4.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人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点在于:一幻想中的形象体现着个人的愿望;二指向未来,不能立即实现。幻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凡违背客观发展规律,不能实现的幻想,叫作空想。空想是一种有害的幻想。凡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符合客观发展规律,能够实现的幻想,就是积极的幻想,叫作理想。一切理想都是有益的,是激励和鼓舞人们学习、工作和创造发明的巨大动力。
(三)形象思维与教育改革
由于对大脑两半球功能认识不足,在学校教育中偏重于抽象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教学措施也大多有利于促进大脑左半球功能的发挥。这种偏向不利于大脑右半球的发展。罗杰·斯佩里教授评论道:“我们的教育系统以及整个科学都忽视了智力的非语言形式,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现代社会歧视右半脑。”美国教育学家鲍伯·埃伯尔里评论说:“尽管我们知道大脑两半球的综合功能可以使人类思维取得更大成就,但现在的人们仍然给左脑的思维过程以过分的重视。如果发展健康的个性和最充分地培养创造性是我们的目标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抱着使大脑两半球和谐工作这个宗旨来开展教学工作。”目前的主要倾向是对形象思维认识不足,更谈不到两种思维协调发展了。不少科学家已经重视这个问题,强调开发大脑右半球,提出100%的开发大脑两半球等。我国着名心理学家荆其诚教授强调说:“心理表象的研究是一个极有前途的领域,它有待于进一步地开拓。”着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说,人们对抽象思维的研究成果曾经大大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我们一旦掌握了形象思维学,会不会掀起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呢?对形象思维的运用和研究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而且它很可能对教育改革和技术革命带来深刻的变革,其深远意义不可低估。
(四)形象思维的训练
大脑右半球喜欢整体的、综合和形象的思维,所以有人说右半球是形象思维中枢,它的思维材料侧重于事物形象、音乐形象和空间位置等。在开发右半球的潜能时,主要就是利用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活动。这是开展右脑训练的基本原则。有些训练方法已在形象记忆法中讲到,如形象阅读法、形象控制法及建构知识的整体结构法等。在记忆一章也讲到使事物形象化和联想记忆问题。下面再讲几个具体训练方法。
1.累积形象材料
在日常生活、娱乐活动、看电视、欣赏音乐、学习活动、参观、旅游、家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尽量扩大对自然和人类活动中事物形象的掌握,有意识地观察事物形象,广泛积累表象材料,丰富表象储备。头脑中的表象越多,不仅愈益促进右半球的活动,也为形象思维提供了形象原料。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将获得者格拉肖也指出:“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想,像抽时间读读小说,逛逛动物园都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这同理解力和记忆力一样重要。假如你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你能想象出这种奇形怪状的东西吗?我这样讲,有的人听起来可能会感到奇怪。但是在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用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形式。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当然也更有助于形象思维。
可以说,丰富的表象储存无论对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有帮助。
2.积极开展联想和想象活动
要经常开展形象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活动。不要束缚自己的想象,要让想象展翅高飞,任其在广阔的宇宙中遨游。中国着名的化学家侯德榜,曾于1932年,因发明新的制碱法造出纯碱,从而在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他办的企业称雄国际化工界近一个世纪。侯德榜小时候不但读书非常刻苦勤奋,严格要求自己,成绩优异,十门功课得了一千分,而且还喜欢想象,爱好形象思维。他十来岁的时候,在课余时间经常侧身躺在福建家乡的草坡上,望着滚滚的闽江水,让自己的想象纵情驰骋,旋转不息的水车、姑母家的药碾子,都是他想象过的东西。
3.建构知识整体学习法
传统教学法是一节一节、一章一章地学,从最佳学习方法来看这是少慢差废,不科学。
建构知识整体学习方法要求先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以此为根基去理解部分知识内容。先把握知识结构层次和整体框架,使脑内浮现一张地图,形成整体架构,然后搞清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形成整体认知结构。进一步区分知识的层次、方面和知识点,形成知识系统和整体结构。进而把握知识或事物的重点,分清重点和细节部分,集中精力理解并掌握知识重点和整体结构。
建构知识整体学习法,强调建构知识整体结构,有助于大脑右半球功能发挥,能大大提高学习记忆的效果。
《学习的革命》书内强调,搞大型拼版玩具,出外旅游,学习课程,都应先从概貌开始,掌握整体图表和整体结构,再掌握部分。并指出,传统教学,不慌不忙,一节一章,每周几节课,只有部分,没有总的概貌。这很蠢,太没有效率了。
魏书生教学生画语文知识树,把初中六本书的知识大致分为四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进而又分为23个知识方面,再进而分为130多个知识点。用树干的图形分为主干、次干、枝干三个层次,把它们表达出来。由此可从总体上把握住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脑有全局,重点清楚;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教学生自学整册教材。放假发新书,让学生假期自学新教材,画知识树,开学进行“期末考试”。魏书生深有体会地说,提高学习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学整册教材,自己画出语文知识树。
国外教学改革提出“综合学习方案”,也是以整个世界为课堂的整体学习,它有三个组成部分:1.与研究和探索结合在一起的有趣的课外活动项目,以整个世界为课堂的整体学习;2.学生把电脑作为处理和分析信息的工具来使用;3.把地理、历史、物理、化学、数学、经济、写作、电脑以及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教,而不是分离开来,各自独立地教,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大的知识地图和整体知识框架结构,既有助于促进大脑右半球功能发展,又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4.促进右脑功能发展的训练
能促进右脑功能发展的活动有许多,现讲述8点:
(1)培养绘画意识,经常欣赏美术图画,还要动手绘画,有助于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开发;
(2)画知识树,在学习活动中经常把知识点、知识的层次、方面和系统及其整体结构用图表、知识树或知识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建构整体知识结构,对大脑右半球机能发展有益;俗话说,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
(3)发展空间认识,每到一地或外出旅游,都要明确方位,分清东西南北,了解地形地貌或建筑特色,发展空间认识能力;
(4)练习模式识别能力,在认识人和各种事物时,要观察其特征,将特征与整体轮廓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模式加以识别和记忆;
(5)音乐训练,经常欣赏音乐或弹唱,增强音乐鉴赏能力,能促进大脑右半球功能发展;
(6)冥想训练,经常用美好愉快的形象进行想象,如回忆愉快的往事,遐想美好的未来,想象时形象鲜明、生动,不仅使人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还有助于右脑潜能的发挥;
(7)经常开展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活动;
(8)左侧体操,练左侧体操和运动有助于右脑保健。
5.培养良好想象品质
想象的品质为:(1)想象的主动性是指想象的目的性的程度;(2)想象的丰富性是指想象内容的充实程度;(3)想象的生动性是想象表现出的鲜明程度;(4)想象的现实性是想象与客观现实相关的程度;(5)想象的新颖性系指想象的新奇程度。
想象力的培养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积累广泛、深刻、丰富的各种表象;(2)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3)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4)大量阅读文艺作品;(5)积极参加创造活动;(6)尽量运用各类想象;(7)培养正确的幻想;(8)树立远大的理想。 [color=Red]二、抽象思维法[/color](一)抽象思维法的含义和作用
抽象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法就是利用概念,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人们通过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概念、判断、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形式,抽象思维法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大量地使用抽象思维判断和解决各种问题。
抽象思维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或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叫作经验思维。儿童常运用经验思维,如“鸟是会飞的动物”,“果实是可食的植物”等属于经验思维。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性,经验易出现片面性和得出错误的结论。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中学生应该努力掌握科学概念,培养和发展理论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还可以分为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
所谓形式逻辑思维就是凭借概念和理论知识,并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学习中,形式思维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门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规律,都必须通过形式思维才能把握,其运用和解决作业任务等也都离不开形式思维。所以,一定意义上说,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形式思维即掌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所谓辩证逻辑思维就是凭借概念和理论知识,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思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不大变化的一面,也有其不断运动和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形式思维是对相对稳定、不大发展变化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辩证思维是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反映。因此,辩证思维的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也都具有辩证性。如,牛顿的三定律属形式思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属于辩证思维范畴。辩证思维更摆脱了直观性、具体性。
在学习中,要遵守逻辑思维的规则,但不能局限于形式思维,还要发展辩证思维,因为客观事物是处于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只有用辩证思维才有可能获得新的理论、发现新的学科。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都是通过辩证思维总结出来的。所以一些较高深的学科,缺乏辩证思维是学不好的,一些比较低级的学科也是离不开辩证思维的,如一题多解,理解概念的变式等,没有辩证思维也是做不到的。一个人的辩证思维(国外也有人称之为求异思维)比较发达,那么他的智力也是比较高的,创造能力较强,学习也就必然会有效得多。如果不断发展和坚持运用辩证思维,那么这个人有可能取得较大的成就。
(二)抽象思维的运用和训练
1.注意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在学习和运用抽象思维时要注意以下五点:(1)要学习掌握和运用科学概念、理论和概念体系;(2)要掌握好和用好语言系统;(3)要重视科学符号的学习和运用;(4)与思维的基本方法密切配合运用;(5)与抽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及其派的方法联合训练,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较佳效果。
2. 抽象思维法在学校学习中有其应用特点
抽象思维是大脑左半球的主要功能。在目前学校各门课程学习活动中,大量地进行读、写、算,即阅读、写作、计算、分析、逻辑推理和言语沟通等,其过程主要是以语言、逻辑、数字和符号为媒介,以抽象思维为主导。这些活动都是着重于左脑功能的发展。据有关方面的材料证明:在目前教学上,运用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的几十倍。抽象思维在教学中占有绝对优势。一方面,这说明抽象思维在学习科学知识中的重要作用,或者说离开抽象思维就无法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要搞好学习必须发展大脑左半球的功能,重视言语思维能力,学会并善于运用抽象思维方法,这也是学习成功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重视不够,忽略了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挥,这也是教育中的严重不足。
3.培养个人的统摄思维能力
思维过程是一清晰逻辑的思考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的、由浅入深和由少到多的认识过程。在这种思考认识过程中,就需要借助思维来把握事物的整体和全貌,及其发展的全过程。所谓统摄思维能力就是通过综合和概括,借助概念反复把握事物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的思考方式的表现。把大量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形成科学概念,再把更多的概念、事实和观察概括为内涵更集中的概念,并用清晰而简洁的符号加以标识,这是科学发展的形式。例如生理学中“新陈代谢”和“条件反射”,生物学中“动物”和“植物”,社会发展学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概念都是包含一系列事实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力去领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概念和符号去把握事物的整体。不仅是在知识学习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如能自觉运用统摄思维,经常去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其整体特征和发展全过程,那将会大大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此外,配合十个思维方法的练习也将有助于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color=Red]三、两种思维方法协调发展和联合运用效果最佳[/color]为什么说两种方法协调运用可以取得最佳效果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
(一)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参加的社会实践与接受的教育越来越广泛深入,人的思维从儿童时期动作思维为主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到中学时期即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初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高中学生的理论型思维已占优势。林崇德教授通过实践研究指出:小学四年级是思维发展的转变期,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质变期,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思维过渡;高二是思维活动的初步成熟期。在初二,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到高二学生的智力基本趋向定型,达到初步成熟和稳定状态。同样形象思维也有一个从初级具体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转化的问题。因为高级的形象思维并不低于科学中的抽象思维,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心理发展成熟意味着什么呢?一是心理成熟后其可塑性小,较难训练培养;二是心理一旦成熟定型,其年龄差异的显着性变小,而个体的差异显着性越来越大。应该重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采取相应教育措施,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高质量地完成心理由低层次向高水平的转化,不要错过时机。
我们还要指出,能不能达到高水平的转化和成熟,教育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条件,没有受到良好教育训练的成年人,虽然具有抽象逻辑思维,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思维。另一方面在促进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过程中,不要忽视向高级形象思维的转化。若不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这两种转化,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可能产生欠缺和不足。因此可以说,两种思维的发展,两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综合应用,有利于智力的全面高水平发展。
(二)从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特点看,右半球的主要功能是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功能是抽象记忆和抽象思维。如果不注重促进两种思维的发展,将不利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发挥。有专家预测,两个半球功能的协调发挥,所“产生的效果常常是五至十倍。”和谐发展两种思维,综合运用两种思维方法,其效果可能是惊人的。
英国心理学家汤尼·布仁认为:“从奥斯汀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人在科学和艺术两方面都有卓越的潜在能力。如果现在发展不平衡,那不是天生的无能。而只是因为我们大脑中的一个半球没有像另一个半球那样得到充分运用的机会。”大脑两半球之所以没有得到平衡和协调发展,关键是没有得到正确训练和充分运用。这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大问题。
(三)从解决问题的情景看,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面临解决问题的情景时,头脑中可能存在着两种超前系统。一种是形象系统,一种是概念系统。这两种系统是协同活动、密切配合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景,两种系统的作用也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如果问题的原始材料是已知的,其方向是明确的,解决问题的进程主要服从于思维规律,应运用概念系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如果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情景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解决问题的进程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依赖形象系统。形象思维可以不受逻辑规律的限制,可以采取跳跃式的想象,构成事物的形象,进行某些猜测,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没有发明飞机之前,人们就想象能像鸟一样地飞翔在天空。
(四)大脑两半球功能协调发挥
1.大脑两半球功能特点
大脑左半球功能优势是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被称为学术脑;大脑右半球功能优势是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想象和图案等信息,称为创造脑,也称为艺术脑。大脑左半球依靠言语思考,有意识,具有逻辑性,线性有序,把握重点,形成系统;而右脑非语言性思考依靠空间图像,无意识,具有平行性、整体性、跳跃性、灵活性、直觉和创造性。大脑两半球有相对独立的功能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两脑功能又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不断协调一致发挥作用。
左脑借助言语,按逻辑程序思想;右脑借助表象或称形象,擅长模式识别和操作。在现实生活中,右脑能一眼就从人群中识别出一张面孔,整体形象认识;而左脑则能叫出名字,对各人面孔特点和个人专长加以比较。阅读时,左脑对字面意义进行理解,右脑能辨别音调、韵律、情绪和色彩等。在运动中,左脑注重规则指挥;右脑则会投球、接球、操作动作、注重直觉判断。所谓直觉判断,不是一步一步分析判断,而是从一大堆信息之中一下子形成判断。由此可见,在实际生活中,大脑两半球功能不断协调发挥,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更重视左脑功能发挥,而忽视右脑功能利用,不利于两半球协调发展。
2.在教学中培养左脑与右脑的合作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开发大脑左半球,又要重视开发大脑右半球。例如在重视数理化课程时,又要重视音乐、美术、绘图课程;在教学中既要进行读、写、算练习,又要用图表表述,俗话说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表。在读书时,既要理解言词的意义,又要区别言词的发音、韵律,经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相结合,也即注意培养学生言语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与直觉、创造能力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优势,促进大脑两半球协调发展。
3.培养天才人物的有效途径是左右脑协调发展。
奥尔森指出,天才的、有创造性的学生其特点就是有选择地灵活地运用大脑两半球,即用左脑去完成言语思维的任务,用右脑去完成非言语思维的任务。而非创造性的学生,却习惯地仅仅使用他们的左脑。
从科学发展史来看,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两种思维协同运用的结果。
总之,每个人的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如果对大脑两半球进行充分运用和培养,使之平衡协调发展合作运行,那么,人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将会几倍乃至十几倍地增强。这就是天才们运用大脑的成功秘诀。它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有效途径。
‘柒’ 什么是抽象思维_如何培养是最好的方式
抽象思维 属于人 思维方式 中的一种,它指的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判断、推理、演绎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什么是抽象思维呢?如何培养抽象思维本文是我整理抽象思维的资料,仅供参考。
什么是抽象思维
什么是抽象思维呢?这个本身就是个抽象的问题。下面我举个例子说明什么是抽象思维。这个例子是数学学习上的。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本质区别在于思维加工时所使用的基本单元不同,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概念,而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感性形象。
比如:一个杯子+一个杯子=2个杯子(形象)
——〉1+1=2 (抽象)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什么区别?
“幻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有本质的不同特点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具有某种普遍性绝对性,而“幻象思维”没有。 譬如,一棵树在路边,有着绿色的树枝。我们看到了,我们经过“形象思维”与自己潜意识里储藏的内容经过思维过程的鉴别后反映的结果就是“一棵树在路边,有着绿色的树枝。”而不是“两条鱼在海里,长着红色的鱼翅。”任何一个“形象思维”都是这个结果,这就是“形象思维”的普遍性绝对性。而如果树上是三根树枝,我们经过“抽象思维”“1”加“1”加“1” 与自己潜意识里储藏的内容经过思维过程的鉴别后得到的结果就是树上有“三根树枝” ,而不是两根或四根。任何一个“抽象思维”都是这个结果,这就是“抽象思维”的普遍性绝对性。可是“幻象思维”则不同,不同的人,不同的“潜意识储藏的内容”经过“幻象思维”后所得出的“思维”结果就不相同。一个心情感伤的人,这树经过“幻象思维”时通过他“此时”潜意识里感伤的内容储备鉴别后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一棵树象一个孤零零的人站在路边,绿色的树枝是他擦眼泪的手臂”(请不要把它当 作文 学语言,它是思维的客观内容);开心的人则会完全不同,读者可以自己根据 经验 想无数种结论。这里,由一个“象”在“幻象思维”中产生的是另一个“象”,它们不具有如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过程中的“树” 就是“树”或“三根枝”就是“三根枝”的鉴别后反映的“普遍性”的“必然性”结果。这不能简单说是“联想”,因为“联想”可以是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甚至可以是“意识流”(大陆大学教导学生写作的教本中将此思维当成联想来教学生是错的,是不负责,不科学的,没有深刻心理实践,没作深入的心理研究。如果简单看成“联想”将)。而是在思维过程中因“此象”而产生“彼象”。而且具有“此思”“此时”的“必然性”,也就是单段“思维”个体的独立性(即“此思”过后可能就不再有“此象”)。
抽象思维概念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本质区别在于思维加工时所使用的基本单元不同,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概念,而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感性形象。
比如:一个杯子+一个杯子=2个杯子(形象)
——〉1+1=2 (抽象)
广义的抽象思维,泛指 逻辑思维 ,尤其是形式逻辑思维。这里包括对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基本规律(同一、矛盾、排中和充足理由律)和思维 方法 (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等)的研究。
狭义的抽象思维,则是指从复杂事物中,抽取本质属性,舍弃其他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这是数学中常用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并且与概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如何培养抽象思维
思维的培养与打开:
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思维能力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 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l、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 思维训练 的活动。3、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 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2、积极开展问题研究,学写小论文,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三、 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l、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 总结 。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3、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道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四、 创造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捌’ 求抽象思维方法
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人们通过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概念、判断、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形式,抽象思维法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大量地使用抽象思维判断和解决各种问题。
抽象思维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或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叫作经验思维。儿童常运用经验思维,如“鸟是会飞的动物”,“果实是可食的植物”等属于经验思维。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性,经验易出现片面性和得出错误的结论。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中学生应该努力掌握科学概念,培养和发展理论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还可以分为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
所谓形式逻辑思维就是凭借概念和理论知识,并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学习中,形式思维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门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规律,都必须通过形式思维才能把握,其运用和解决作业任务等也都离不开形式思维。所以,一定意义上说,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形式思维即掌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玖’ 三种抽象思维解题的方法
在 抽象思维 的解题 方法 中,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反映真实的思维过程称为抽象思维,也称为 逻辑思维 。那么,在抽象思维解题方法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抽象思维有哪些方法呢?以下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三种抽象思维解题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分析法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要素,并对这些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推导的一种思维方法叫做分析法。
依据:总体都是由部分构成的。
思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总体,先把整体的各部分或要素割裂开来,再分别对照要求,从而理顺解决问题的思路。
也就是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这种解题模式是“由果溯因”。分析法也叫逆推法。常用“枝形图”进行图解思路。
例7:玩具厂计划每天生产2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6天,共生产1260件。问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
思路:要求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和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已知,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题中没有告诉, 还得求出来。要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生产多少天,和实际生产多少件,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已知。
排除法
排除对立的结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逻辑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在有正确与错误的多种结果中,一切错误的结果都排除了,剩余的只能是正确的结果。这种方法也叫淘汰法、筛选法或反证法。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维方法。
例:为什么说除2外,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这就要用反证法:比2大的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假设:比2大的质数有偶数,那么,这个偶数一定能被2整除,也就是说它一定有约数2。一个数的约 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约数2),这个数一定是合数而不是质数。这和原来假定是质数对立(矛盾)。所以,原来假设错误。
三种抽象思维解题的方法相关 文章 :
★ 小学数学11种抽象思维解题方法
★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10种抽象思维法
★ 什么是抽象思维
★ 什么叫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比较
★ 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哪些
★ 常见的几种创新思维方式八个
★ 什么是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什么关系
★ 幼儿的三大思维特点
★ 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哪个好区别是什么
★ 少儿逻辑思维训练题与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