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日时解放军用的发报机是什么工作原理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
莫尔斯电码电报机;
莫尔斯电码由报务员用电键发送。电键实际上是一个易于持久操作的开关,由按键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点或划。收报机在匀速前进的纸带上划出长短不同的符号,或者用声响等方法来显示出所收到的电码,报务员由此录出字符电文。这种通报方式称为人工电报。
五单位电码电报机
电传打字机是采用五单位电码的电报机。它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从30年代初起得到广泛应用,发展较快。电传打字机在外形上与外文打字机相似,由于发或收任一字符所需的时间相同,可简化机器的设计和构造。电传打字机主要包括发报键盘和收报印字两个部分,因此兼有发报和收报功能。发报部分由装有打字字键的键盘发送出五单位电码的电脉冲信号;收报部分则依照收到的电码信号在纸页(或纸带)上印出字符来,省去了电码和字符之间用人工互译的工作,因此效率高而且使用方便。
1933年 -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37年 -中国在长途干线上开始装用单路或三路载波机
这个时期用的电报机主要有这两个型号,也有英文的但用的较少.
1873年 -中国最早的汉字电码
由于汉字由许多部首组成,结构复杂,字型繁多,一个字一个"面孔",拍电报不直接用电码来表示。因此,采用由四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一个汉字的方法,简称"四码电报", 中国汉字多达6万字,常用的汉字只有一万个, 所以用10的4次方(10,000)来表示("四码电报"的来历)。1873年,法国驻华人员威基杰(S·A·Viguer)参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了常用汉字6800多个,编成了第一部汉字电码本,名为《电报新书》。后由我国的郑观应将其改编成为《中国电报新编》。这是中国最早的汉字电码本。
⑵ 抗战时期用的电台发报机原理是什么怎么接收的
通过按钮的开合,发出长和短两种信号,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数字,配合对应的密码本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字。最后组合起来就是能直接读的电文。
⑶ 关于日常生活中物理的小实验好操作的 急 !!!
【制作方法】
1.发报机:将发报电钮S装在一块10×5×1厘米3的底板上,如图19.13-1A所示。
2.收报机:取两个木线轴,用直径0.35毫米的漆包线在一一个线轴上排绕三层,再在另一个线轴上按同一方向排绕三层。用两枚大木螺丝穿过轴心把线轴固定在20×10×1厘米3的底板上,作为电磁铁。把另一个木线轴固定在底板的右边,与左边的电磁铁相距10.5厘米,如图19.13-1B所示。把一焊有两条铜丝的小铁片用螺钉固定在木线轴上,这两条铜丝的另一端焊在一块4×2厘米2的铁片上,并使这个铁片位于电磁铁的上方,且不与电磁铁的铁心接触。图19.13-1所示的发报机和收报机之间连接的导线可长达数十米。
【使用方法】
把收报机和发报机分别放在两个房间,接通电源后,用手按发报电钮S,一按一放,在另一间房内的收报机电磁铁上的铁片就被一吸一放,同时发出断续的声音,借以说明收发报的原理。
⑷ 使用发报机发送莫尔斯电码的问题
电键分为手键和自动键,"滴",嗒"发的是点和划,如果手键是发"点"是点一下电键,发"划"是按下的时间不的少于三个点时间,如果是自动键就简单了,一个拨的是"点"一个拨的是"划",也就是你说的"滴""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