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阳菌的食用方法
早餐米粉面条,不需任何配料;只放菌油调和,色香味口更好;中晚正餐上旧,菌油辣酱相调;品尝一闻就饿,只怨米饭太少;加班超过十二点,开水就冲方便面;放点菌油一搅拌,心里舒服头脑清;菌子用完多菌汁,菌汁是宝不可丢;汁拌凉菜味更香,汁拌淹菜更爽口。
据考证学名为松乳菇、雁来蕈。参见词条松乳菇、雁来蕈。 因松乳菇本身脆嫩,不宜晒干后再加工食用,应在采摘后尽快食用,否则严重影响口感。
❷ 湘菜的特色菜是
腊月,湘西人开始腌腊肉,将猪肉用土缸腌一个星期左右。然后用刨木花、木屑、谷糠、桔皮、花生壳等烧薰烤或挂在柴室,火炉上方烟薰至其色金红,别风具味,可留至次年腊月,用干辣椒回锅,干香浓郁,肥厚爽口,下酒下饭,那便是,一片两片三四片,放进嘴里都不见。士人有兴者或用墨笔在肉上书画“福”“寿”“五谷丰登”等吉利语,待墨汁渗入肉中,切后显出墨迹,更显喜庆气氛。
湘西饮食的味道
湘西,从行政上而言,的的确确属于湖南范畴,但是从文化上而言,更多介于湖湘文化和巴渝文化之间,是一种过渡,是一种融会多家的综合,是一种山地的产物。
从饮食来说,狭义的湘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地区等地方菜发展而成。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品种繁多,其特色是油多、色浓,讲究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香酥、酸辣、软嫩。而川菜则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其风味则是清、鲜、醇、浓并重,并以麻辣着称。所用的调味品既复杂多样,又富有特色;尤其是号称“三椒”的花椒、胡椒、辣椒,“三香”的葱、姜、蒜。
湘西饮食的味道,立足于武陵山区的物产、气候,多取材本地丰富的资源,借助特有气候条件,形成酸、辣、鲜、腊的特色,自成一家。
酸到摇头
历史的湘西,传说的湘西,神话的湘西,终究在现实的湘西中体现。湘西贫瘠的土地,南方多雨湿润的气候,山地和河流之间一步一步地的迁徙,使湘西人将湘西的饮食定格在“酸”上,因为只有“酸辣”才能使食物得以不变质的贮存。苗族传说:历代湘西因不产盐,而饱受缺盐之苦,顾而借助酸。酸味首创者来源于无意的创造。
在湘西,不论在土家山寨,还是苗族村落,家家户户都有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那是腌制酸菜的工具。湘西的酸菜,在我看来,无非两类。一类,腌制时间比较长的,一类时间比较短。前者如大头酸、酸辣子、酸鱼等等,短则数十日,长则数年;后者如醋萝卜、豆夹酸等等,一般一至数日而已。聊举数例。
酸鱼一种。这是湘西苗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李渔论鱼,鲜为第一,肥次之。这第三种嫩却未论及。每到秋天,稻田里的稻谷熟透,乡亲将谷子收割回家。满坝满沟的稻田里,一尾尾鱼儿经过几个月,已经长到两三把掌宽。此时,大人、小孩用背笼、用撮箕、用罗筐,甚至放干田水,将鱼儿弄回家。然后,剖开鱼腹,塞入小米或者糯米,当然小米较糯米为佳,再重重抹上盐,放进大大小小的坛子密封。几个月后,待鱼变酸,取出炸食。炸时,用清亮香纯的茶油,小火细细烹,里里外外变得金黄即可食用。酸鱼,酸中带咸,咸中带香,风味别具一格。苗乡有贵客登门,好客的主人肯定备上一大碗酸鱼,让你大快朵颐。
大头酸二种。湘西产两种萝卜,皆宜作酸菜。其中一种叫大头萝卜,质地硬扎。将大头萝卜,切成块后细丝,至于阴凉处晾至半干,然后装坛贮存。保存好的可以至多年。传说,龙山第一,保靖第二。这在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有所记载。
腌菜三种。我家乡的乡亲,有腌制青菜的习惯。四五月份,青菜出世,大张大张的特别诱惑人。将青菜洗净,用开水焯过,杀青。然后在磨子下压干,拌上包谷粉后入坛贮存。每到夏季,乡亲在田地里劳作时,就用此和井水解渴,味道十分特别。可惜,其他地方少见此种作法,而且我家乡也很少有人了。
辣出汗水
四川人辣不怕,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这话近乎饶口令,各说各话,个讲各狠,其实难分出高下。不过对湖南人的辣,我却自有自己的看法,觉得真正的爱辣的人在湘西。“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像猫爪抓,走路脚软眼也花”。湘西吃辣椒,生吃有几法:一种将生辣椒在灶的火烬中煨熟,和大蒜在擂钵中擂烂后食用;一种辣椒者将其洗净后沾盐吃。熟吃,大多数作调料。但是真正要从经验中找出十分具有辣味特色的菜来,却有一下子想不出来,很可能是湘西的辣已经完全溶入菜中,浸透到湘西人的骨子里去了。无法,只好聊举几例。
血鸭。该菜以湖南土生土长、户外放养的麻鸭为主料,而且确保均选用紫鸭,肉质鲜美而过老。鸭子在宰杀时先要提取其本身的鲜血,完全捣均匀,防止鲜血生块,用于配合后面的烹调工序。配以辣椒、八角、桂皮、花椒等,用纯正菜籽油爆炒,上桌时重新洒上事先准备好的新鲜鸭血。湘西血鸭以辣为主,辣中又略带些许麻,十分爽口。
苗鱼。取鲤鱼剁块,入油炸到酥脆变黄。然后将大量青椒一起煮透。初入口很浓香的味道扑鼻而来,外脆内滑,辣味十足。
鲜得青脆
湘西山地,物华天宝,野菜的种类就极其繁多。这些野菜,营养丰富,青脆可口,堪为饮食中的极品。
笋。李渔对笋评价极高。湘西山地多笋,绝对无污染,纯粹的绿色食品。大体有两类,一是山竹,笋小而洗,味道很清新。宜于与酸辣子同煮。酸辣子是将辣椒用磨推细,用碓压碎,现在今用机器打粉,与包谷粉子拌和,然后入坛坛灌酸而成。其二是楠竹笋。个头较大,肉头较厚,用作与肉炖炒为宜。两种皆鲜美无比。
地木耳。地木耳不从地上来。湘西多石头,特别是遍地多青石头。在青石头高低不平的表面,生长着菌类。每到下雨,菌类猛长。看起来黑釉釉的,透亮亮的,摸起来滑滑的,闻起来淡淡的香。这就是地木耳。采摘回来洗净。先将酸辣子煮成糊,再放地木耳,熟透起锅,放少许野葱。地木耳黑中发亮,酸辣子黄中透红,野葱绿中带青,色泽十分可爱,味道尤其清纯,营养丰富,为野菜中之极品。
香椿。很多湘西地方叫椿木颠,十分贴切。春季,香椿发出嫩叶,一一采摘下来,在开水里焯过后,食用方法大体有三。一是切细与鸡蛋调和煎食。二是用醋凉拌食用。三是晒干后,与鸡蛋煎食等等。
枞菌。湘西起伏的山峦,松林叠嶂,枞菌飘香。枞菌也叫松菌,是枞树底下长出的菌子。橙红色的叫红枞菌,紫褐色的叫乌枞菌,均属山珍。用枞菌煮豆腐味道格外鲜美;枞菌拌野葫葱爆炒,满屋飘香,引人垂涎;枞菌汤的鲜香美味更是食中一绝。枞菌还可加工成一种上等的佐料--菌油。煮面条、米粉或炒汤菜时,加上一点菌油,格外醇香味美。加工菌油要选择肉质厚实、新鲜嫩小的枞菌,尤其以乌枞菌最佳。枞菌拌和鲜茶油,再添少许黄豆、花椒等配料,文火煎熬后,再装入容器密封,可较长时期食用。
菜豆腐。网上有朋友介绍其做法是豆腐文火煮开,与南瓜花、青菜、胡葱合蒸,用油爆辣椒粉与之混合即成,实际不完全是这样一回事情。将大豆磨成浆,与适量的水煮开,然后加入蔬菜调和即可。蔬菜以青菜为佳,白菜次之。在南边数县,如保靖、花垣等,豆浆含量不大,以菜为主,故名,以保持蔬菜的香味闻名,味清淡。在北边,如龙山,豆浆含量很足,菜也很大片,谓之合渣,以体现豆香见长,味道纯厚,可谓各具特色。
腊出特色
腊味在湘西味道中份量很重。腊味出自熏制。因为从前湘西的腊味制作都集中在腊月,所以冠之以“腊”。进了冬月,在冬至后立春前,天气转到很冷,家家户户将喂了一年的年猪宰杀,出去春节期间需要食用的外,将余下的猪肉切成三至五斤一块,擦抹盐椒粉后,将其装入大缸腌渍,让盐椒充分溶粘在肉条上。七八天后将腌渍好的肉条悬挂在火堂熏烘。经过数月的熏烘后,肥肉变成亮晶晶的深色,精肉红色,此时可下架食用或贮藏。一是将熏烘好的肉条藏在谷堆或谷壳中。二是藏入锯木屑中。三是挂在通风干燥的壁板上。四是用稻草包裹放在干燥处。
梁实秋先生对饮食很有研究,在雅舍中提到湘潭的腊肉很好,我无从对比。但是,现在湘西腊肉的名气在已经远远超过湘潭,可惜先生已经无从来湘西大饱口福。
湘西腊肉,在现今既是一份骄傲的美食,也是酸痛的记忆。以往的湘西经济落后,十分贫穷。农人一年到头辛勤劳作也吃不上几顿肉。到了春节时,才一年辛苦喂养出来的大肥猪宰杀熏制成腊肉,用应不时之需。
此外,腊舌子、腊猪蹄、腊乳猪更加味道醇美。现今,鱼、蛇、狗等等,皆可熏制腊味。
腊肉炒鳝鱼。鳝鱼剖开洗净的鳝鱼,剔去头和骨,与腊肉同炒。
白椒炒腊肉。腊肉切成片,放滚水里过一下,去掉咸味,与白椒炒。白椒并非是白色的辣椒,而是辣椒煮过之后晒干而成的。白椒炒腊肉里面,最好再加一点蒜苗,使腊肉的腊味和辣味充分体现。
社饭。二月二的社日前上山扯来野葱、社菜,洗净剁碎,放于锅中焙干。煮饭时,先将肥腊肉炒香,铲出待用。煮饭时以三分糯米和一分粘米混煮,粘米半后方下糯米,然后将米汤滤净,放进社菜、胡葱和腊肉,搅拌均匀,阴火焖熟。其为有腊肉之肉香,稻米之谷香,野菜之清香,妙不可言 。
❸ 湘西哪儿有批发野生葛粉的地方
湘西自治州湘凤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于1998年,公司座落在神秘湘西吉首乾州古城万溶江河畔。公司的创始人刘凤玲女士是引导湘西特产山珍-枞菌油由传统产品走向市场的开拓者、先行者和领导者,其设计的菌油包装曾得到了国家的专利权。公司主要产品有:枞菌油、野生葛粉、野生牛肝菌、干枞菌(寒菌)、凤姐开味菜等十多个品种。2007年12月在长沙举办的2007中国(长沙)国际食用菌产业博览会上,湘凤牌枞菌油和湘凤牌野生葛粉凭着自己独特的风味,纯正的品质,在20多个参评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专家们一致好评,双双荣获金奖。2009年3月,枞菌油和野生葛粉取得了“QS”证,由此,我公司成为自治州同类产品生产厂家中首个获证企业。几年来,湘凤人通过不懈的努力,积极开拓市场,凭借优良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两品牌已成功打入北京、沈阳、广州、长沙等城市。现在已经加入了湖南省食用菌协会,并申报了湖南省野生菌加工龙头企业,正在批复中。
公司主导产品“湘凤”牌菌油,是以阴历九月份生长的乌枞菌为原料和新鲜植物油精制而成。主要原料-枞菌,书名“松乳菇”,湖南人一般称之为“枞菌”和“寒菌”。枞菌肉质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由于此菌生长期仅仅为二十天左右,目前尚无法实现人工培植,使得其更为珍贵,由此成为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在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历来盛产枞菌。古代,枞菌油是苗民祭祀、供奉苗王的上等供品。在这崇尚绿色健康食品,追求健美的时代,成为了湘西人走亲访友的一种贵重礼品。
“湘凤”牌野生葛粉-是从湘西大山中挖掘的野生葛根,经过山泉水多次漂洗后打碎,沉淀、烘干精制而成,没有任何污染,是纯正的绿色食品。野生葛粉含异黄酮类化合物,经现代医学证实,葛根具有清腻解热,祛痰止咳,降低血糖,温和降压等作用。因此葛粉被卫生部认定为四大药食同源植物,被誉为“植物黄金”。
❹ 湘西有什么土特产
1,湘西椪柑
湘西椪柑,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湘西是中国最适于发展柑橘种植的地区,种橘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湘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非常适宜柑橘生长,是中国果品协会认定的“中国椪柑之乡”。
2,龙山百合
龙山百合,湖南省龙山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山百合,可食用或药用,其形态卷曲、颜白如玉、味微苦、营养价值高。2018年3月,龙山百合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3,姜糖
姜糖是凤凰传统的独家特产,起源于清干隆年间,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这个起源无从在史志书上查找,根据乃是制糖艺人们一代代身传口谕至今。
4,罐罐菌
罐罐菌是一种可食用的真菌类生物,主要产值于凤凰北部的腊尔山台地。罐罐菌又名属养巴菌和猫儿,菌真菌类。主要产于凤凰北部的腊尔山台地,性喜温凉湿润,农历八月为生长旺季。
5,湘西酸萝卜
湘西酸萝卜是湖南湘西地区的特色小吃,辰溪一带的最有名。当地村民都有腌制酸萝卜的习惯,他们采用传统土家制作工艺以及独特的油辣子佐料,使成品颜色鲜,质地脆,酸辣香甜。
❺ 菌油怎么做/都用什么菇
制作菌油用各种蘑菇都可以,但以那些小蘑菇为佳,也就是还没有打开伞的。如果是新鲜的蘑菇,那就更好了。 原料:蘑菇2000克,植物油1000克,盐少许,辣椒粉、花椒、桂皮等适量。 制法;先将蘑菇摘去菇脚,洗净后沥干水分,加少许盐腋渍片刻,然后撕碎成大小均匀的小块待用。 将植物油倒入锅内,烧至冒青烟,再把撕碎的蘑菇倒入油里,小火汞十来分钟,直到蘑菇变色枯缩卷边时,起锅,趁热倒在辣椒粉、花椒等调料上,稍搅拌,凉后装瓶即成。 食
❻ 菌油怎么做/都用什么菇
原料:
鲜蘑菇2500克,植物油2500克,鸡油200克,精盐25克,辣椒粉100克,花椒10克,八角4枚,桂皮15克,洋葱头150克,老姜100克,大蒜仁80克。
制法:
①鲜蘑菇摘去菇脚,洗净后沥干水分,纳入盆内加入精盐腌制片刻后,用手撕碎成小块,每朵瓣成三至四小块备用;洋葱头、老姜、大蒜仁分别洗净,用刀拍烂;辣椒粉纳入盆中,用温水浸透,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②炒锅置火上,注入植物油、鸡油烧至七成热,依次下入老姜、蒜仁、八角、桂皮炸至金黄色,用漏勺捞出备用,然后下入撕碎的蘑菇块,改用小火慢慢炸10分钟左右,直至蘑菇变色枯缩卷边,视油中的水分熬尽,起锅捞出;趁热倒入洋葱头、花椒稍搅拌,倒入不锈钢盆中,待油冷却后,捞出洋葱头,滤尽渣滓,装瓶贮藏即可。
制作关键:
①制作菌油,可用各种蘑菇做原料,但以那些小型蘑菇为佳,也就是还没打开伞的;植物油应选择新鲜的精制花生油,因为花生油经过精炼以后无杂质,无异味,色泽纯正,其本身香味十分充足;鸡油应选香味正、色泽亮、沉淀物少的为佳。
②蘑菇用精盐腌制后一定要撕成大小均匀的小块,这样与油的接触面相对较多,有利于蘑菇中的营养成分充分溶入油中,制出的菌油味道更鲜香。
③加入花椒、八角、桂皮、洋葱头、老姜、大蒜仁的目的是为菌油增香,同时拓宽使用范围,特别是对那些腥膻味较重的原料,既可增香调味,又可以除去其本身的异味。但这些香料需要经过高温油炸后,其香味方能充分挥发出来溶入油中,因此必须将这些香料炸至金黄,切忌炸焦煳使菌油产生不良口味,失掉其鲜香风味的特点。另外,香料并不是放得越多越好,太多了反而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④在熬制过程中,必须正确掌握火力的大小与油温的高低。正确方法是,先用中火熬制,待油中的水分开始蒸发再转小火,并用手勺在锅中不断推动,防止原料粘锅;当水分散尽,油温刚达到三成热时,应立即倒入不锈钢盆中,待晾凉后再滤尽渣滓,方可应用于烹调中。
⑤菌油的贮存应注意干燥通风,并放在阴凉处,最好是冷藏。如开封后便不宜久放,以防油脂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