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医药颗粒剂的食用方法

医药颗粒剂的食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20 13:03:38

‘壹’ 药物颗粒怎么

颗粒剂不要直接吃,要兑水吃,而且要等完全溶解了再吃,如果是混悬剂的,因为难溶或不溶,可以兑水后搅匀服下。这样会有利于药效的发挥。西药颗粒剂要温水冲,中药的颗粒剂好多都需要开水冲服。

‘贰’ 请问像999感冒灵等等这样的颗粒状药品可以不用开水冲服而直接用口服吗

容易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不易下咽,所以不主张直接用口服,有些散剂也是如此,具体还得看药性
像999感冒灵这样的中药颗粒剂,又名冲剂。是以药物的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所制成。冲入开水后,即成为可溶性或混悬性溶液,便于携带和服用。常用颗粒剂有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由于各种颗粒剂所含的成分不同,服用时也应有所区别。
对于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颗粒剂,因高温易引发使药物的挥发性成分的分解或散失,故宜用温开水冲服为好,如含芳香挥发油较多的金银花、鱼腥草、荆芥、紫苏、藿香、薄荷、菊花等药的颗粒剂,服用时均应如此。
颗粒剂大都是可溶性药物组成,制作时又多加入糖、糊精等矫味剂和赋形剂,故服用前宜以开水溶化,使其成为糖浆后服用。
根据具体病情、具体药物正确服用,才能收到良好的药物疗效。

‘叁’ 中药颗粒剂是什么时候服用,饭前还是饭后吃

不论什么药,起作用的终究是化学成分,所不同的就是吸收入血的药物浓度而已。所以建议你还是饭后半小时后服用比较科学合理。一般需要饭前服用的药物,医生都会特别嘱咐的。

‘肆’ 熬药、服药方法及服药反应说明|扶阳中医

无附片药方 :加水量约为1000毫升(2斤),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煮40分钟, 只煮一次 ,煎出药量为300毫升左右,分两次空腹热饮。小儿酌情减量。

有特制附片药方 :加水量约为1500毫升(3斤),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煮80分钟, 只煮一次 ,煎出药量为300毫升左右,分两次空腹热饮。小儿酌情减量。

颗粒剂每天1贴(2包),分两次(每次1包)空腹热饮。

颗粒剂用 开水 150ml冲泡,搅拌均匀至颗粒全部溶解,有条件的可以用不锈钢锅加 开水煮 一下,加速颗粒剂更好溶解,因水温及搅拌是否充分等因素影响,出现部分颗粒未完全溶解,属正常现象,可以加温水50ml将未完全溶解的部分颗粒送服口中,并不影响疗效。

因颗粒剂是按现代工艺配方制作,其口感普遍不如传统饮片口感好,介意口感的可以考虑中药饮片,因颗粒工艺成本较高,颗粒剂价格会比饮片价格上浮5%-10%,有价格顾虑的,可以选择中药饮片。

传统中药大多是饭前服用,扶阳中医的服药方法特意改为与吃饭间隔一小时服药,两餐之间为佳,饭后次之,主要是方便。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以前的中医治急症的多,现在中医治疗慢性病多,调理的多,需要长期服药,这就要避免因长期服药对胃的刺激。胃一旦受受伤,就势必会影响整个治疗进展。

2、现代人的体质不如古人,胃气不如古人,娇嫩。尤其是年轻女性和儿童,不但娇气,而且不忌口,服药后稍有肠胃不适,就会抱怨,甚至因此中断治疗,故而嘱其饭后服药。

其实服药的最佳时间,不是饭前,也不是饭后,应该在两餐之间服用,这个时候胃里面的食物最少,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发挥作用,更能避免食物的干扰。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年轻人要上班,这点几乎无法做到。

传统中医还有更细致的服药时间,根据病情和十二时辰来定的,现在更无法做到了。除非一些疑难病、特殊病例,可以用古人的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还是应以医嘱为准。

喝中药的时间不能太晚,我们的要求是,下午的中药最晚在7点前服用,最晚不要超过8点。喝药晚和吃饭晚是一个道理,会影响肠胃的吸收,会影响睡眠。

如果处方里面有补益、通利大小便的药,喝药晚了肯定会影响睡眠,喝药的时间更不能太晚。应对的方法是,把下午喝药的时间再提前,可以放到午饭后(2点左右)喝药,最晚应该在下午4点前喝药。

体质敏感,本来就睡眠不好、失眠的患者,就诊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告知医师,医师可以调整处方,或者加安神的药,提前防治失眠。

本来就是治疗失眠的患者,如果喝药后还是失眠,则不是药物的问题,因为处方肯定是安神一类的药物。喝药后仍然失眠,则为中药尚未发挥作用,或者多年失眠痼疾,病重药轻,药物服用后对长期失衡的机体的纠偏导致一时的气机不调,故反失眠加重。此类顽疾服药见效需要一个过程。失眠严重的患者,可以结合西药同时服用,等中药见效之后再逐渐减量。

正在服用中药的时候感冒发烧了怎么办?甚至有人问,是不是中药喝得发烧了?年轻的妈妈带孩子看病,会发出这样奇怪的疑问。

喝中药不会导致发烧,这里的发烧,是指体温升高。即使温热温补类的中药,喝药后可能会有全身发热的感觉,但也不会引起体温上升。

喝药后发烧是一种假象,大多发生在服药之前就有感冒的患者身上。感冒刚开始,没有烧起来,喝药后感冒发作,发烧表现出来了而已。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尤其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但千万不要理解为孩子是喝了中药引起发烧的,恰好赶上了而已。

一些年轻妈妈没看过中医,刚开始给孩子喝中药,遇到这种情况就特别恐慌。孩子难道之前就没有感冒发烧过吗?很简单的道理,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

遇到发烧怎么办呢?一般的受寒感冒发烧,热水擦洗,或浓姜汤发汗退烧就可以了,严重的需要找社区医生去看,需要自己把握。

发烧的时候能不能喝中药?那要看开的中药是治什么病的了。如果中药本来就是解表的,中药本身就可以治感冒、退烧,也可以结合退烧药继续服用。如果不是解表的,只要发烧不是很严重,不超过38度,没有咽喉疼痛等严重不适,中药也不用停。严重的感冒发高烧,咽喉疼痛,剧烈咳嗽,浑身疼痛,全身症状很明显,那就应该暂停中药先退烧治感冒了。

长痘痘要分析原因,首先看患者所治何病?如果患者本身就是来治痘痘的,就不能认为是吃了中药长痘痘。因为你本来就长痘痘,医师再傻,也不可能开药让你再长。痘痘本身就有此起彼伏的特点,和饮食各方面因素影响很大,随时都可以长出来,因此不要和中药一一对应。

长痘痘时间很长的、心理、体质、皮肤敏感的年轻女性,一般会比较多疑,过于紧张,一旦吃了药没有见效,还会有痘痘长出来,往往会有这种疑问。遇到这种患者,一定要解释清楚,过于敏感、多疑,急于求成的患者,是没法治病的。

那么有没有吃药后长痘痘的呢?服用辛温发散和温补类的药,吃药后有长痘痘的。但这属于身体的排病反应,是体内毒素往外发散,身体阳气恢复的正常反应。

服用中药后发痒,首先要排除是否有饮食辛辣?或者接触了过敏源,有没有过敏?如果没有这些原因,大可不必紧张。这就和头晕、咳嗽,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一样,都是病邪外出、病情好转的佳兆,这种反应也是暂时现象,等病邪排出后,自然也就消失了。

以上列举诸多不适,其实大多是服用中药后的正常反应而已,一般都可以自己消失。毕竟是吃药,不是吃饭,治病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因此不必恐慌,也不要太娇气,或者因此质疑医生的治疗方案。患者治病,对待中医中药,不应该过于苛刻。

中医有句话,叫做“药不瞑眩,厥疾弗廖”。“瞑眩”指的就是头晕。头晕和咳嗽,是很常见的喝了药之后的正常反应,就跟脑中风患者开始出现打喷嚏一样,是病情开始好转的佳兆。

 有些患者喝了药之后咳嗽,有些还会出现类似感冒发烧的症状,或者皮肤发痒,这都是用药之后,身体里面的病邪往外出走的好现象。一般经过这个阶段之后,病情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好转,直至痊愈。

 大多数人服药之后,都会有些不适,这种不适,也都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只需要顺其自然,仔细观察服药前后的身体变化,在复诊时告知医生即可。尤其是疑难病症,多年痼疾,如果喝了药没有任何不适,疾病反倒不一定容易好了。

喝了药拉肚子,首先要注意喝药方法,要喝温热的药,要饭后喝药。其次要排除饮食因素,一般能引起拉肚子的食物有:红薯、玉米、香蕉、苹果、梨等水果,南瓜、黄瓜、冬瓜、韭菜等蔬菜,牛奶等奶制品,肉类、甜食、蜂蜜等。

另外要看自己是来治什么病的?治疗长痘痘、肺热咳嗽、口舌生疮、高血压、高血糖、便秘、闭经等有内热、虚火、血瘀等疾病,药里面会有潜阳降火、下瘀血的药,拉肚子也是正常现象。但一般刚开始拉的厉害,之后会逐渐减少,不会拉得很严重。如果特别严重的话,就需要暂停中药,等拉肚子消失后把中药减量,再继续服用。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恐慌,下次复诊时告知医生,调整处方用量即可。

喝中药一般不会导致便秘,除非处方里有温补类的热药,偶尔便秘也是正常现象。喝药后便秘,还要考虑忌口因素。有些患者喝药之前什么都吃,西瓜、水果、蜂蜜、冷饮等等,喝药之后这些都停了,肯定会出现暂时便秘。出现便秘时可以多喝水,揉揉肚子,复诊时告知医生,通过调整处方都可以解决。

最后补充一点,人体常见排毒的途径有三:皮肤、胃肠道、泌尿道。由于病者长期正邪抗争,体内毒素停蓄日久,尤其在以上三个场所,当服药后正气得以鼓舞,人体驱邪能力增强,毒素从这三个途径外排,所以最常见的服药反应就是皮肤病、肠道病、小便异常,当然,更常见的是前两者,病人当须知此,一旦有了排病反应,就无须惊慌了。

扁鹊“六不治”: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

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

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伍’ 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有哪些

‍‍肠溶制剂: 肠溶制剂是一种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肠液中能够崩解、吸收的一种制剂,将药物制成肠溶制剂是为了满足药物性质及治疗的需要。因为许多药物在胃液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失效或对胃黏膜有刺激性;还有的药品只有在肠道中才能够更好地吸收。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就在这些药物的外面包上一层只能在碱性肠液中溶解的物质——肠溶衣。因此,在使用兰索拉唑肠溶片(恒坤®)、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开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罗丹®)、红霉素肠溶片等药品时,不可将药品掰开、嚼碎或研成粉末服用,应整粒吞服。
口服颗粒剂: 对于抗生素颗粒剂例如阿奇霉素颗粒(罗欣快宇)、头孢羟氨苄颗粒(韦卡®)、伊曲康唑颗粒(罗宣®),只可用温开水冲化后,立即服用,不可长时间放置,因为抗生素在高温和水溶液中,容易分解降低疗效。‍‍

‘陆’ 中药颗粒剂怎么服用,一共七个袋子,七种中药是颗粒的袋装的,每个袋子里的药都是一样的共十一袋

七个袋子是七天的药物,每天一个袋子,将每个袋子里11个小袋(也就是11种中药配方颗粒)拆开合在一起,用开水溶化冲服或加水煮沸溶化即可服用

‘柒’ 药物是颗粒是开水冲服能直接把药放在开水里直接喝吗

药物颗粒剂,使用开水冲服的,需要溶解后服用。如直接放在水里不融化,可能会影响吸收的。合理用药。

‘捌’ 请问像999感冒灵等等这样的颗粒状药品可以不用开水冲服而直接用口服吗

容易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不易下咽,所以不主张直接用口服,有些散剂也是如此,具体还得看药性像999感冒灵这样的中药颗粒剂,又名冲剂。是以药物的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所制成。冲入开水后,即成为可溶性或混悬性溶液,便于携带和服用。常用颗粒剂有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由于各种颗粒剂所含的成分不同,服用时也应有所区别。 对于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颗粒剂,因高温易引发使药物的挥发性成分的分解或散失,故宜用温开水冲服为好,如含芳香挥发油较多的金银花、鱼腥草、荆芥、紫苏、藿香、薄荷、菊花等药的颗粒剂,服用时均应如此。颗粒剂大都是可溶性药物组成,制作时又多加入糖、糊精等矫味剂和赋形剂,故服用前宜以开水溶化,使其成为糖浆后服用。根据具体病情、具体药物正确服用,才能收到良好的药物疗效。

‘玖’ 吃颗粒药不用温水用开水冲可以吗

建议用30。的温水冲服,温水容易使颗粒溶解快,即可入口一般来说省时又省力哦!

阅读全文

与医药颗粒剂的食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快速缓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浏览:254
怎么去除积雪的方法 浏览:61
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研究 浏览:527
小孩快速降温的方法 浏览:521
三步折帽子方法简单又好看 浏览:450
骨密度计算方法公式骨矿骨面积 浏览:827
什么方法能让竹子的根死亡 浏览:195
热天猪掉料的解决方法 浏览:486
红米2指纹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22
戴胸罩的正确方法视频 浏览:469
尾气不达标检测方法 浏览:149
带读属于什么方法 浏览:427
早产儿体重快速增长的方法 浏览:308
最佳怀孕姿势和方法 浏览:282
清明叠金元宝的简单方法 浏览:373
四胞胎记忆方法视频 浏览:465
煤气口漏气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999
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测量方法步骤 浏览:658
后脸部按摩仪使用方法 浏览:454
决策分析方法练习题 浏览: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