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无功功率补偿常用的三种方法

无功功率补偿常用的三种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11 19:57:39

‘壹’ 无功功率补偿方法的分类

无功功率补偿方法的分类:
1、延时投切方式
延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静态"补偿方式。这种投切依靠于传统的接触器的动作,当然用于投切电容的接触器专用的,它具有抑制电容的涌流作用,如CJ----19、CJX----2C等等,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接触器过于频繁的动作时,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这是很危险的。当电网的负荷呈感性时,如电动机、电焊机等负载,这时电网的电流滞带后电压一个角度,当负荷呈容性时,如过量的补偿装置的控制器,这是电网的电流超前于电压的一个角度,即功率因数超前或滞后是指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通过补偿装置的控制器检测供电系统的物理量,来决定电容器的投切,这个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数或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下面就功率因数型举例说明。当这个物理量满足要求时,如cosΦ超前且>0.98,滞后且>0.95,在这个范围内,此时控制器没有控制信号发出,这时已投入的电容器组不退出,没投入的电容器组也不投入。当检测到cosΦ不满足要求时,如cosΦ滞后且<0.95,那么将一组电容器投入,并继续监测cosΦ如还不满足要求,控制器则延时一段时间(延时时间可整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直到全部投入为止。当检测到超前信号如cosΦ<0.98,即呈容性载荷时,那么控制器就逐一切除电容器组。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先投入的那组电容器组在切除时就要先切除。如果把延时时间整定为300s,而这套补偿装置有十路电容器组,那么全部投入的时间就为30分钟,切除也这样。在这段时间内无功损失补只能是逐步到位。如果将延时时间整定的很短,或没有设定延时时间,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控制器监测到cosΦ〈0.95,迅速将电容器组逐一投入,而在投入期间,此时电网可能已是容性负载即过补偿了,控制器则控制电容器组逐一切除,周而复始,形成震荡,导致系统崩溃。是否能形成振荡与负载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所以说这个参数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整定,要在保证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再考虑补偿效果。它的主要缺陷就是牺牲短期行为的大负荷所造成的无功损耗,如电焊机、冲床等以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这种补偿方式适用于电流载荷相对平稳,厂矿及住宅区 。
2、瞬时投切方式
瞬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动态"补偿方式,应该说它是半导体电力器件与数字技术综合的技术结晶,实际就是一套快速随动系统,控制器一般能在半个周波至1个周波内完成采样、计算,在2个周期到来时,控制器已经发出控制信号了。通过脉冲信号使晶闸管导通,投切电容器组大约20-30毫秒内就完成一个全部动作,这种控制方式是机械动作的接触器类无法实现的。动态补偿方式作为新一代的补偿装置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在很多开关行业厂都试图生产、制造这类装置且有的生产厂已经生产出很不错的装置。当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从性能上、元器件的质量、产品结构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1)动态补偿的线路方式
①LC串接法原理如图1所示,这种方式采用电感与电容的串联接法,调节电抗以达到补偿无功损耗的目的。从原理上分析,这种方式响应速度快,闭环使用时,可做到无差调节,使无功损耗降为零。从元件的选择上来说,根据补偿量选择1组电容器即可,不需要再分成多路。
既然有这么多的优点,应该是非常理想的补偿装置了。但由于要求选用的电感量值大,要在很大的动态范围内调节,所以体积也相对较大,价格也要高一些,再加一些技术的原因,这项技术到目前来说还没有被广泛采用或使用者很少。
②采用电力半导体器件作为电容器组的投切开关,较常采用的接线方式如图2。 作为补偿装置所采用的半导体器件一般都采用晶闸管,其优点是选材方便,电路成熟又很经济。其不足之处是元件本身不能快速关断,在意外情况下容易烧毁,所以保护措施要完善。当解决了保护问题,作为电容器组投切开关应该是较理想的器件。
动态补偿的应用范围前面已做了简单介绍,但就其实际的补偿效果还要看控制器是否有较高的性能及参数。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控制器要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时间,准确的投切功率,还要有较高的自识别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
当控制器采集到需要补偿的信号发出一个指令(投入一组或多组电容器的指令),此时由触发脉冲去触发晶闸管导通,相应的电容器组也就并人线路运行。需要强调的是晶闸管导通的条件必须满足其所在相的电容器的端电压为零,以避免涌流造成元件的损坏,半导体器件应该是无涌流投切。当控制指令撤消时,触发脉冲随即消失,晶闸管零电流自然关断。关断后的电容器电压为线路电压交流峰值,必须由放电电阻尽快放电,以备电容器再次投入。 元器件可以选单项晶闸管反并联或是双向晶闸管,也可选适合容性负载的固态接触器,这样可以省去过零触发的脉冲电路,从而简化线路,元件的耐压及电流要合理选择,散热器及冷却方式也要考虑周全。
3、混合投切方式
实际上就是静态与动态补偿的混合,一部分电容器组使用接触器投切,而另一部分电容器组使用电力半导体器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做到优势互补,但就其控制技术,目前还见到完善的控制软件,该方式用于通常的网络如工矿、小区、域网改造,比起单一的投切方式拓宽了应用范围,节能效果更好。补偿装置选择非等容电容器组,这种方式补偿效果更加细致,更为理想。还可采用分相补偿方式,可以解决由于线路三相不平行造成的损失。 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应用方面,选择那一种补偿方式,还要依电网的状况而定,首先对所补偿的线路要有所了解,对于负荷较大且变化较快的工况,电焊机、电动机的线路采用动态补偿,节能效果明显。对于负荷相对平稳的线路应采用静态补偿方式,也可使用动态补偿装置。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就要慎重选择补偿方式,尤其线路中含有瞬变高电压、大电流冲击的场合是不能采用动态补偿的。一般电焊工作时间均在几秒钟以上,电动机启动也在几秒钟以上,而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在几十毫秒,按40毫秒考虑则从40毫秒到5秒钟之内是一个相对的稳态过程,动态补偿装置能完成这个过程。如果线路中没有出现这么一段相对的稳态过程并能量又有较大的变化,我们把它称为瞬变或闪变,采用动态补偿就要出问题并可能引发事故。

‘贰’ 建筑电气:无功补偿的方式有哪些

嘿嘿

在我们公司从事无功补偿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29年里,常常有新手提类似的问题。这样:

无功补偿,从补偿原理来说,有两种方式:
1、电容器补偿,也叫无源补偿,或传统补偿。因为电网中主要的用电设备,是变压器、电动机等等感性负载,所以就利用电容器的容性特征,来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需求。这种方式,设备成熟价格低廉。应用极为普遍。
2、无功发电机补偿,也就是有源补偿,可以是无功发电机,或电子式无功发生器(包括有源电力滤波器)等等,这类设备是主动发出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去补偿设备的无功需求。这种方式,是针对补偿要求较高的场合。设备贵,但不过精度高。
如果从产品现场应用形式来说,无功补偿分为:集中补偿,就地补偿两类。
1、集中补偿,就是在配电房中,配置一套容量很大的补偿柜,对后面的所有负载做补偿。
2、就地补偿。就地补偿是在大功率用电设备边上做补偿。它可以弥补集中补偿无法降低低压线损的问题。
对于你说的建筑物中,通常要看用电设备情况来定。如果是办公楼、居民住宅等等,建议采用普通电容器方式的集中补偿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在配电房装置一套普通的电容补偿柜就行了。

更多关于无功补偿、功率因数等等问题的资料可到这里来查找和讨论:https://..com/uteam/view?teamId=36954

‘叁’ 谁知道无功补偿常用的补偿方式有哪些

交流电在通过纯电阻的时候,电能都转成了热能,也就是说没有消耗电能,即为无功功率,无功率可以降低输电线路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改善电网的运行条件。这种做法称为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常用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就地补偿
就地补偿是最经济、最简单以及最见效的补偿方式。大型电机或者大功率用电设备最适宜装设就地补偿装置。
2、分散补偿
3、集中补偿
主要是补偿主变对无功容量的需求,结合考虑供电压区内的无功潮流及配电线路和用户的无功补偿水平来确定无功补偿容量。

‘肆’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偿有哪些措施

无功功率补偿主要是指感性负荷无功功率补偿,因为一般负荷多事感性的或者说主要是电动机动力负荷,例如不需要精确控制的鼠笼是电动机就是电感性负荷。

补偿电感当然就是用电容性质的电力电容器。电力系统现在多是采用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当然最简单就是提高发电机的无功功率出力。由于无功负荷要在电力系统流动就占用了线路和电力变压器的容量。对于用户而言应该采用就地补偿,减少变压器线路容量和损耗。

无功补偿的意义

补偿无功功率,可以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数。减少发、供电设备的设计容量,减少投资,提高功率因数后,线损率也下降了。减少设计容量,减少投资,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输送比例,以及降低线损都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电网中无功补偿设备的合理配置,与电网的供电电压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合理安装补偿设备可以改善电压质量。 由于越靠近线路末端,线路的电抗越大,因此越靠近线路末端装设无功补偿装置效果越好。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无功功率补偿原理

‘伍’ 谁知道无功补偿常用的补偿方式有哪些

您好:
电力设备常用的无功补偿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主要有:同步电机、自整角机、串联电容器补偿、并联电容器补偿、串联电抗器补偿(超高压输电线路)以及svc、svg补偿。svg是通过电力电子器件igbt及其控制电路,主动发出与系统无功幅值相等、大小相反的无功,以抵消方式对系统进行无功补偿的无功补偿装置,是近年无功补偿的发展方向。
对于具体项目的操作,补偿方式可以分为:就地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
就地补偿就是在负载地就地设立无功补偿装置,对单台设备进行补偿,这种补偿方式,补偿效果好无功损失最小。但是,需要补偿设备多,投资大,不便于维修管理。
集中补偿就是在变配电室设立无功补偿装置,对区域内的无功进行补偿,这种补偿方式,补偿效果较好,经济性高。由于一般几种补偿采样都设立在计量点处,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产生利率电费。
在专业领域还有:输电线路线路补偿(高、低压)、矿热炉低压短网补偿、隔爆补偿装置等。

‘陆’ 无功补偿的三种方式是哪三种

集中补偿、分散补偿、就地补偿.集中补偿一般在主要的变、配电站,但其补偿的主要是线路及变配电站的无功需求;稳定电压的需要;还有就是补充分散补偿、就地补偿后的余下的无功.这个量一般不会做得特别大.分散补偿一般在配电站、室进行,一般是对用电网络面积不太大的用电网络进行补偿;补偿容量根据用电负荷情况而定.就地补偿是对大容量的负载进行的,在负载附近配置,可以最大的节省电力能源的损耗.这三种补偿方式,以就地补偿效果最好,但是其投入大,补偿设备使用率不高,有浪费嫌疑.一般情况下,三种方式配合使用,也可以将变、送、用电网络的无功补偿到一个非常合理的程度.

‘柒’ 提高功率因数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有什么意义无功补偿有哪些方法

工厂中的电气设备绝大多数都是感性的,因此功率因数偏低。若要充分发挥设备潜力、改善设备运行性能,就必须考虑用人工补偿方法提高工厂的功率因数。

提高功率因数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方法有:

1、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包括合理选择电动机的规格、型号,防止电动机空载运行,保证电动机的检修质量,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以及交流接触器的节电运行等。

2、人工补偿法

包括在感性线路两端并联电容器和采用同步电动机补偿法。



功率因数对供配电系统的影响

所有具有电感特性的用电设备都需要从供配电系统中吸收无功功率,从而降低功率因数.功率因数太低将会给供配电系统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1、总电流增加:在传送同样有功功率的情况下,功率因数降低会使总电流增加,使供配电系统中的变压器、断路器、导线等容量增大。系统内部的启动控制设备、测量仪器、仪表等规格要求增大,从而投资费用增加。

2、电能损耗增加:△P=3I²R,可知,电流的增加会使有功损耗增加,从而电能损耗增加。

3、电压损失增大:功率因数越低,电压损失越大,从而影响供电质量。

4、供电设备利用率降低:功率因数降低使总电流增加。供电设备的温升会超过规定范围。为控制设备温升,工作电流也受到控制。在功率因数降低后,不得不降低输送的有功功率P来控制电流I的值,这样就降低了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

阅读全文

与无功功率补偿常用的三种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天解决一本书的方法 浏览:237
沂蒙山楂的食用方法 浏览:177
系统思维的训练方法 浏览:41
组合数计算方法高中数学例题 浏览:305
如何用物理方法卷发 浏览:194
穿丝袜的正确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220
简单锻炼方法视频捂脸 浏览:274
如何唤醒孩子的方法 浏览:567
双开双控插座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704
gps手持测亩仪使用方法 浏览:152
有什么方法可以安眠 浏览:215
种大蒜的视频种植方法 浏览:172
什么样的方法能瘦下来 浏览:429
虫牙打洞治疗方法 浏览:889
糖尿病检测方法题 浏览:528
2012年汾酒鉴定方法及技巧 浏览:119
如何自己制作竹子的方法 浏览:854
面部混合痣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361
中种发酵方法和技巧 浏览:407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ppt 浏览: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