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叶绿素仪使用方法

叶绿素仪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11 11:28:48

① ccm200plus使用方法

方法如下:
1、ccm200plus是便携式叶绿素仪。
2、把植物放在ccm200plus上,就能测量被测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

如何快速诊断田间果树植株养分含量(叶绿素仪或比色卡法)

答:快速诊断的方法如下:

(1)果树氮素营养管理与诊断调控的基本原理

果树实时实地田间营养快速诊断可借用IRRI提出的氮营养管理与诊断调控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地点的土壤供肥能力与目标产量的差值,决定施肥量的范围;在果树的整个生长期可利用叶绿素仪、叶色比色卡等来诊断果树氮素营养状况,并据此调整实际氮肥施用量,以达到适时适量地平衡供给养分,促进果树健壮生长,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和施肥效益的目标。这一养分资源优化管理技术已在我国部分果树主栽区得到验证。

(2)果树氮素营养管理与诊断调控技术

果树对氮素的需求决定了果园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间,通过快速简便测定果树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一方面可实时监测果树吸氮动态,另一方面可进行果树的氮素追肥调控。

叶绿素仪(SPADmeter)或叶色比色卡(LCC)是一种简便、快速和非破坏性地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方法,它可指示果树植株的氮素营养状况。不同树种、品种的果树每个生育期的实际追肥量按照植株氮素的营养状况,用叶绿素仪或叶色卡进行精细调控。各果树主栽区应用时,应通过田间试验进行校验,建立相应的适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以实现氮肥的准确调控。果树氮素养分管理及诊断调控方法可参考国际水稻研究所在中国的研究结果和农业部“948”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校验结果。

(3)叶绿素仪的使用方法

开关打到ON键,出现CAL字样(图5-2)按住SPAD右上方手柄3秒钟,屏幕出现N=0,并有3条下划线。

图5-2 叶绿素仪

将新梢或结果枝叶片的最新完全展开叶中间部分置于两只测试手柄中间测试孔正上方(叶片正面朝上),按住手柄约2秒钟,读数后记录。如数据异常,按“1DATA DELETE”键删除后重测。

完成后按“AVERAGE”键,读取并记录平均值。按“ALL DATA CLEAR”键,准备下一小区的测定。

③ SPAD502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基本资料

SPAD-502叶绿素仪 SPAD-502 叶绿素仪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
型号:SPAD-502 Chlorophyll Meter Model SPAD-502
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叶绿素活体测定方法,非常简便
SPAD-502 叶绿素仪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光学浓度差方式650nm 和940nm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

④ 叶绿素测定仪的仪器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⑤ 叶绿素测定仪是利用什么与原理去检测的

叶绿素仪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也就是在叶绿素选择吸收特定波长光的两个波长区域根据叶片透射光的量来计算测量值。

⑥ 叶绿素测定仪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行情

维持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注意:
1、测量面积只有 2mm×3mm(厚度不超过 1.2mm),对于狭小的叶片来说,测量也毫不费力。中心线指示所测面积的中心。所以在进行测量厚度超过该测量的范围就不能使用这款仪器来进行测量了,这样就能够保证测量的结果的准确性。
2、叶绿素仪是防水的,在下雨天可以照常使用,用后请用干软布擦净,但机器绝对不能浸泡在水中或用水洗。避免因水的进入而导致仪器里面的一些功能破坏,注意这一点可以适当的延长仪器的寿命。
3、在使用仪器的时候,不要剧烈振动。
4、不要强压显示屏和测量头,避免仪器的损坏,从而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5、不要将仪器放在阳光下或热源附近,减少实验误差的出现。
6、在使用完这个仪器之后,一定要记得关机,因为在测量的时候使用的电池,避免长期开机导致低电量自动关机,使数据丢失。
7、仪器脏了,要用干布擦净,不能用酒精或化学药品接触仪器表面,减少这些化学物质对仪器造成损伤。
8、不要拆卸仪器,仪器本身里面的装置比较繁琐,拆卸之后有可能会出现无法还原。
9、保存温度在-20~55℃,不要放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应与一些干燥剂放在一起,这样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10、如果保存期将在二星期以上,应将电池取出,减少电池腐烂在仪器内,从而使党的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⑦ 叶绿素A研磨仪对叶绿素的提取测定方法有哪些,是怎样进行叶绿素的提取的

1水样保存
2抽滤
3提取。先研磨,再加乙醇溶解,离心,在黑暗低温处提取6一24小时。
4离心
5测定

⑧ SPAD502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测量值是通过对在二个不同波长区域,叶片传输光的数量进行计算,在这二个区域叶绿素对光吸收不相同的。这二个区域是红光区(对光有较高的吸收且不受胡萝卜素影响)和红外线区(对光的吸收极低)。
Spad值是指叶绿素的相对含量,通过spad值可以了解植物硝基需求量,还可以推算出氮肥的含量。
因为spad值跟植物叶绿素含量是相关的,所以只要测量植物中叶绿素的含量,就能知道spad值,
叶绿素是吸收光线的主要物质,不同波长的光线,叶片的吸收量不同,于是通过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SPAD-502叶绿素仪就是通过测量叶子对两个波长段里的吸收率,来评估当前叶子中的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⑨ PAM-2100 叶绿素荧光仪原理及使用

Krause等(1980,1982)利用DCMU(敌草隆Diuron)阻断PSII受体测的原初电子受体QA到二级电子受体QB的电子传递,从而阻止了因光化学反应导致的光化学淬灭,为定量研究分析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提供了可能。Bradbury等(1981,1984)利用将植物叶片快速曝光于强光下(饱和光闪)的技术,定量分析了叶绿素荧光的光化淬灭和非光化淬灭。Dietz等(1985)及Schreiber等(1986)利用微弱的调制测量光技术和饱和光闪,定量确定光化淬灭和非光化淬灭,并可持续测量叶绿素荧光相对光量子产量;Genty(1989)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叶绿素荧光测量可以作为一种快速非损伤的CO2同化“探针”。所有这些上世纪80年代的创造性实验研究,奠定了叶绿素荧光技术的应用基础,其中脉冲调制技术(PulseAmplitude Molated technique,简称PAM)成为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叶绿素荧光测量仪器的通用技术方法。Nedbal教授与PSI公司总裁Trtilek博士等首次将PAM叶绿素荧光技术与CCD技术结合在一起,研制成功了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Nedbal等,2000),并于1997年为美国华盛顿大学提供了第一台商业FluorCam系统。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成为上世纪90年代叶绿素荧光技术的重要突破,使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的研究一下子进入二维世界。
暗适应状态下的叶片,其原初电子受体QA处于最大氧化状态,此时我们称PSII(光系统II)处于完全“开放”状态。将充分暗适应后的叶片用微弱的调制测量光照射(光强约0.1 μmol m−2 s−1)后测得的叶绿素荧光为Fo(最小叶绿素荧光);然后再用饱和光闪(强度一般为3000μmol m−2 s−1左右或者更高,持续时间小于1s)照射叶片,QA在短时间内全部还原,PSII完全“关闭”,此时测得的叶绿素荧光称为最大叶绿素荧光Fm,Fm与Fo之差为Fv,Fv/Fm即为PSII光化学反应的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可作为监测植物受胁迫的简单快速的方法,正常高等植物叶片的Fv/Fm值约为0.83-0.84。
参考资料:http://www.eco-onlin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extra=page%3D1

⑩ 测叶绿素的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活体叶绿素仪法、光声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不过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分光光度法。
叶绿素提取液的吸收光谱表明:有两个强吸收峰,分别在红光区和蓝紫区,不同提取溶剂和原料所得的叶绿素溶液的吸收光谱比较相似。叶绿素a、叶绿素b的红区最大吸收峰分别在663nm、645nm附近,在蓝紫区分别为429nm、453nm附近。由于提取溶剂和原料不同,对叶绿素提取液进行光谱扫描后,所得的最大吸收值可能有较小范围的浮动。
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检测叶绿素含量准确率较高,效果很好。用甲醇和丙酮作为流动相,体积比为80:20时,同时在流动相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冰醋酸,流速为1.0mL/min。利用每一种色素的色谱峰面积进行定量,叶绿素a、叶绿素b的定量可通过外标法由工作曲线求得。[8]
稳定性影响因子

在活体植物中,叶绿素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既可以发挥光合作用,又不会发生降解。但离体叶绿素对光照很敏感,光和氧气作用可导致叶绿素不可逆的分解。在自然条件或以胶态分子团存在的水溶液中,叶绿素在有氧的条件下,可进行光氧化而产生自由基,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叶绿素的光氧化降解必需有氧分子参与,而且其降解速率随氧分子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单线态氧和羟基自由基是叶绿素光化学反应的活性中间体,可与叶绿素吡咯链作用而进一步产生过氧自由基和其他自由基,最终可导致卟啉环和吡咯链的分解既而造成颜色的褪去。当然影响光氧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体系中的水分、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光的波长范围等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主要有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光的波长范围、氧的浓度。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光(复合光)对色素的影响而且大多数研究不是很深人。对于单色光(不同波段的光)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方面的报道却较少。
叶绿素酶
已有研究表明,叶绿素酶是一种糖蛋白。叶绿素酶催化叶绿素结构中的植醇键而水解生成脱植叶绿素,是叶绿素降解中的关键酶。叶绿素酶是以叶绿素作为底物的,它是一种酯酶。脱镁叶绿素也是叶绿素酶的底物,酶促反应的产物是脱镁脱植叶绿素。叶绿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在60~80℃范围,实验证明,叶绿素酶在80℃以上其活性下降,100%时已完全失活。
温度
一些研究表明,叶绿素提取液在不同受热温度下,其降解速率曲线有明显的拐点,叶绿素在80℃以下,降解速度较慢,90℃以上降解速度急剧加快。总体而言,随着温度的升高,叶绿素降解的速率是逐渐加快的,只是较低的温度下降解速率不明显。
pH值

阅读全文

与叶绿素仪使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独词式标题选材常用方法 浏览:748
一天解决一本书的方法 浏览:239
沂蒙山楂的食用方法 浏览:179
系统思维的训练方法 浏览:41
组合数计算方法高中数学例题 浏览:305
如何用物理方法卷发 浏览:194
穿丝袜的正确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220
简单锻炼方法视频捂脸 浏览:274
如何唤醒孩子的方法 浏览:567
双开双控插座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704
gps手持测亩仪使用方法 浏览:152
有什么方法可以安眠 浏览:215
种大蒜的视频种植方法 浏览:172
什么样的方法能瘦下来 浏览:430
虫牙打洞治疗方法 浏览:889
糖尿病检测方法题 浏览:528
2012年汾酒鉴定方法及技巧 浏览:119
如何自己制作竹子的方法 浏览:854
面部混合痣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361
中种发酵方法和技巧 浏览: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