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虚汗停颗粒有什么功效
奇星 虚汗停颗粒¥20.80 虚汗停颗粒为黄棕色的颗粒;味甜、微涩。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用于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及小儿盗汗。 虚汗停颗粒主要由黄芪、浮小麦、大枣、糯稻根、牡蛎(煅)制成。辅料为蔗糖。各成分的作用如下: 1.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2. 浮小麦味甘、性凉,除虚热;止汗。主止阴虚发热;盗汗;自汗 3. 大枣味甘、性温,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4. 糯稻根体轻,气微,味淡。用于治疗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肝炎、丝虫病等疾病。 5. 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 虚汗停颗粒的成分都是中草药,副作用很小,临床上应用疗效显着。 康爱多药店关爱老百姓健康,致力于提高百姓的用药水平、降低用药费用、为病患朋友提供优质实惠的药品。厂家直销,购买方便快捷。如果想购买广州奇星药业生产的虚汗停
Ⅱ 糯稻根有什么作用
糯稻根有养阴,止汗,健胃的作用。
药材性状:全体集结成疏松的团状,上端有分离的残茎,圆柱形,中空,长2.5-6.5cm,外包数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叶鞘;下端簇生多数须根。须根细长而弯曲,直径1mm,表面黄白色至棕黄色,表皮脱落后显白色,略具纵皱纹。体轻,质软,气微,味淡。
一年生草本,是稻的一个变种,形态大体与稻相似,唯小穗通常带褐紫色,叶色较淡,稻粒饱满,米粒较白,稍圆,煮熟后粘性较大。
(2)糯稻根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糯稻根特征:
一年生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厘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
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
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染色体2n=24。
Ⅲ 浮小麦的功效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浮小麦具有益气、除热和止汗的功效,凡由阳虚引起的自汗和由阴虚引起的盗汗患者,均可应用浮小麦治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浮小麦的功效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浮小麦的功效和作用
自汗,盗汗。
本品甘凉入心, 能益心气、敛心液;轻浮走表,能实腠理、 固皮毛、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凡自汗,盗汗者,均可应用。可单用炒焦研末,米汤调服。治气虚自汗者,可与黄芪、煅牡蛎、麻黄根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治阴虚盗汗者,可与五味子、麦冬、地骨皮等药同用。
骨蒸劳热。
本品甘凉并济,能益气阴,除虚热。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常与玄参、麦冬、生地、地骨皮等药同用。
浮小麦与小麦,两者均能益气养心除热,然前者走表,除浮热止汗力强,故对骨蒸及其盗汗用之较多,后者益气养心,除烦止渴里胜,脏躁、心烦不安、消渴之证用之较多。
浮小麦与麻黄根,两者均能止汗,常配伍用于盗汗、自汗证,浮小麦益气除热而止汗,具有扶正驱邪之功,并行收敛,麻黄根只具有收敛之性,无扶正之力。
浮小麦的禁忌浮小麦是一种杂粮,副作用是寥寥无几的。浮小麦主要是针对身体出现虚热的症状可以缓解。一般身体出现虚热后,都会觉得口干舌燥,并且还伴有习惯性的口腔疾病,流鼻血,疲乏,头晕等等,浮小麦可以缓解虚热引起的症状。并且对于出现盗汗,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浮小麦也是属于一种中药的成分,不要吃的过多,适量的使用是有益而无害的。
浮小麦的食用 方法浮小麦麻黄根猪展汤
材料:
浮小麦(30克),麻黄根(10克),猪展(100克)。
做法:
猪展切小块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喝时以少许盐调味,分2—3次喝。
象牙丝浮小麦猪骨汤
材料:
象牙丝(10克),浮小麦(30克),排骨头(100克)。
做法:
(1)排骨头斩小块焯水。全部材料加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2)喝时以少许盐调味,分2—3次喝。
糯稻根浮小麦酸枣仁茯苓瘦肉汤
材料:
浮小麦30克,糯稻根15克,酸枣仁10克,茯苓10克,瘦肉150克。
做法:
(1)瘦肉切小块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2)喝时以少许盐调味,分2次喝,连续喝3日。
浮小麦黄芪泥鳅汤
材料:
泥鳅250g,浮小麦15g,黄芪30g,大枣12粒,姜适量。
做法:
(1)浮小麦洗净。
(2)大枣清水洗净。
(3)黄药剪短一些并洗净。
(4)泥鳅洗净,沥干水份。
(5)热锅倒入点油,将洗净的泥鳅倒入锅中,爆香一下,捞起。
(6)炖盅里放入浮小麦,黄芪与大枣。
(7)再将泥鳅放入,注入2碗清水。
(8)加盖,隔水炖2小时。
浮小麦大枣粥
固表敛汗,养胃健脾
浮小麦即小麦未成熟的颖果,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其主要含多量淀粉及B族维生素等,性味甘凉,有止汗作用,用治疗自汗、盗汗,可免去患者过多损失津汁。糯米味甘,性微温,能补脾胃,益脾气。大枣益气和血,养心安神。三者合成此粥,可以起到固表敛汗,养胃健脾的功效。每日早晚1次温服。
原料:浮小麦50克,大枣6枚,糯米60克。
做法:将浮小麦、大枣、糯米分别洗净,去杂,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先用旺火,再中火,后文火煮成粥。
特点:粥粘润,烂熟,稍甜,喂幼儿也可加点糖。
猜你喜欢:
1. 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2.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使用方法
3. 麦芽的功效与副作用以及禁忌
4. 石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5.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Ⅳ 糯稻根中药
糯稻根,中草药材,又称稻根须、糯谷根、糯稻草根。为不规则的段片或集结成疏松团状。根茎段呈圆柱形,黄棕色,直径3-6mm,中空。根段外表棕黄色或黄白色。体轻,气微,味淡。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用于治疗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肝炎、丝虫病等疾病。
【性味】甘,平。
①《本草再新》:"味甘辛,性平,无毒。"
②《中国医学大辞典》:"甘,寒,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肺、肾三经。"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退虚热,止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附方】止渴,止虚汗:糯稻根烧灰浸水饮。
Ⅳ 中草药中的糯米根与粉根是否是一种药,作用的区别是什么
糯米根又叫糯稻根。也就是水稻的根.药名糯稻根别名糯稻根须、稻根须、糯谷根、糯稻草根。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糯稻根有一定的养胃作用.
粉根是啥?我就不知了!!
Ⅵ 糯米粟有何营养
作用:【性味】甘、温、无毒。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B1、A、E)及钙、磷、铁等物质。有补中益气、和胃止泻功效。对脾胃虚弱、食后不能健运、消化不良、乏力自汗、多小便等症宜用(糯米有缩小便作用,故消渴、小便频数、夜尿多等症可用),因脾胃虚寒而发生食后即吐逆、霍乱、泻痢等症,食用有和胃、平逆、止泻之功。糯稻根止虚汗,糙糯米或半捣糯米煮稀饭,适用于一切慢性虚弱病人。《医药六书药性总义》中说:“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特别适用于老年人晨起食粥,以益胃生津。河北的广大农村妇女有产后吃江米红糖粥的习惯,认为可温养胃气、安神定志、补脾生血功效。
【注】糯米又称江米,是一种有黏性的稻米。糯米有上糯、中糯之分,米色有白及紫色之别。其性黏,可蒸糕、煮粽、粥食。但其性温黏滞,煮熟性热,多吃发湿热,动痰水,故热病者及小儿有病者不宜食,多食则热,容易发生大便干燥。糯稻的杆、根皆可入药。糯稻根有治虚汗、多汗和治疗血丝虫、乳糜尿的作用。糯稻草水煎服有预防和治疗传染性肝炎的作用。
另在中医方剂中,常有“谷芽”(发芽的稻谷)。谷牙甘平无毒,主要用于健脾、开胃、下气、消食,能助消化而不伤胃气,且谷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故还可以用于治疗脚气病。谷芽又名蘖米、谷蘖
Ⅶ 浮小麦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浮小麦具有益气、除热和止汗的功效,凡由阳虚引起的自汗和由阴虚引起的盗汗患者,均可应用浮小麦治疗,再配上宁心安神的茯苓,以及清心除烦的麦冬,这例药茶就有养心、安神、敛虚汗的作用。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浮小麦的功效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浮小麦的功效和作用
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卫生宝鉴》)
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产后盗汗:浮小麦15—30克,黄芪10—15克,红枣10枚,煅牡蛎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体虚盗汗:浮小麦20克,红枣、乌梅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热病后盗汗:浮小麦、玉米芯各30克,煎汤代茶饮。汗多者服用3剂即可。
肺结核盗汗:浮小麦、百部各15克,百合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浮小麦的食用 方法浮小麦麻黄根猪展汤
材料:
浮小麦(30克),麻黄根(10克),猪展(100克)。
做法:
猪展切小块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喝时以少许盐调味,分2—3次喝。
象牙丝浮小麦猪骨汤
材料:
象牙丝(10克),浮小麦(30克),排骨头(100克)。
做法:
(1)排骨头斩小块焯水。全部材料加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2)喝时以少许盐调味,分2—3次喝。
糯稻根浮小麦酸枣仁茯苓瘦肉汤
材料:
浮小麦30克,糯稻根15克,酸枣仁10克,茯苓10克,瘦肉150克。
做法:
(1)瘦肉切小块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2)喝时以少许盐调味,分2次喝,连续喝3日。
浮小麦黄芪泥鳅汤
材料:
泥鳅250g,浮小麦15g,黄芪30g,大枣12粒,姜适量。
做法:
(1)浮小麦洗净。
(2)大枣清水洗净。
(3)黄药剪短一些并洗净。
(4)泥鳅洗净,沥干水份。
(5)热锅倒入点油,将洗净的泥鳅倒入锅中,爆香一下,捞起。
(6)炖盅里放入浮小麦,黄芪与大枣。
(7)再将泥鳅放入,注入2碗清水。
(8)加盖,隔水炖2小时。
浮小麦大枣粥
固表敛汗,养胃健脾
浮小麦即小麦未成熟的颖果,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其主要含多量淀粉及B族维生素等,性味甘凉,有止汗作用,用治疗自汗、盗汗,可免去患者过多损失津汁。糯米味甘,性微温,能补脾胃,益脾气。大枣益气和血,养心安神。三者合成此粥,可以起到固表敛汗,养胃健脾的功效。每日早晚1次温服。
原料:浮小麦50克,大枣6枚,糯米60克。
做法:将浮小麦、大枣、糯米分别洗净,去杂,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先用旺火,再中火,后文火煮成粥。
特点:粥粘润,烂熟,稍甜,喂幼儿也可加点糖。
浮小麦附方治盗汗“专家”:浮小麦
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卫生宝鉴》)
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产后盗汗:浮小麦15—30克,黄芪10—15克,红枣10枚,煅牡蛎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体虚盗汗:浮小麦20克,红枣、乌梅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热病后盗汗:浮小麦、玉米芯各30克,煎汤代茶饮。汗多者服用3剂即可。
肺结核盗汗:浮小麦、百部各15克,百合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猜你喜欢:
1. 黑豆的营养价值和药用附方
2. 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3. 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4. 1-3岁的宝宝春季饮食食谱
5. 小麦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6. 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Ⅷ 糯稻根入药的用法为何
收和储藏:夏、秋两季,糯稻收割后,控取根茎及须根,除去残茎,洗净,晒干。
【原形态】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性状】性状鉴别 全体集结成疏松的团状,上端有分离的残茎,圆柱形,中空,长2.5-6.5cm,外包数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叶鞘;下端簇生多数须根。须根细长而弯曲,直径lmm[8u58药材网www.8u58.co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表皮脱落后显白色,略具纵皱纹。体轻,质软,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少数残存,壁略木栓化,棕黄色。皮层宽广,外皮层细胞与表皮细胞上下交错排列;下方为I列小形木化厚壁细胞,4-6角形;其内为多列薄壁细胞,放射状排列;多数细胞分离解体,形成大的气腔,仅有细胞壁残存,近内皮层的薄壁细胞小,内皮层细胞的内侧壁加厚。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多原型,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弧角间,后生木质部有5个大导管,木纤维发达。髓部细胞壁厚,木化。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1g,加70%乙醇2ml,温浸30分钟,过滤。滤液供点样用,以果糖烯酸液对照。分别点样于硅胶G薄板上,用乙酸乙酯-甲醇-乙酸-水(12:3:3:2)展开,以α-萘酚硫酸试液喷雾后加热显色,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处显相同色斑。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捞出沥干水,初段,干燥。
饮片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段片或集结成疏松团状。根茎段呈圆柱形,黄棕色,直径3-6mm,中空。根段外表棕黄色或黄白色。体轻,气微,味淡。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甘;平
【归经】肝;
【功能主治】养阴除热;止汗。主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肝炎;丝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场,15-30g,大剂量可用60-120g。以鲜品为佳。
【临床应用】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糯稻根有一定的养胃阴、除虚热和止汗作用。对病后阴虚发热及肺痨蒸热盗汗者,尤为适宜。单用力薄,常随证配伍,如阴虚发热,口渴咽干者,配生地、麦冬、地骨皮之类以养阴清热;自汗盗汗者,配浮小麦、牡蛎之类以敛汗。《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配苡仁、白蔻、陈皮、谷芽,治胃弱食少;配黄芩、白术能安胎。”
Ⅸ 糯米根的功效与作用
糯稻根是禾本科稻属植物糯稻,糯稻根别名:糯稻根须、稻根须、糯谷根、糯稻草根。以根状茎及须根入药。养阴除热;止汗。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糯稻根有一定的养胃阴、除虚热和止汗作用。对病后阴虚发热及肺痨蒸热盗汗者,尤为适宜。单用力薄,常随证配伍,如阴虚发热,口渴咽干者,配生地、麦冬、地骨皮主治应用。
Ⅹ 请问糯稻根是不是糯米根 急需
是的,别名:糯米根、糯稻根须、稻根须、糯谷根、糯稻草根。
药材性状:全体集结成疏松的团状,上端有分离的残茎,圆柱形,中空,长2.5-6.5cm,外包数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叶鞘;下端簇生多数须根。须根细长而弯曲,直径1mm,表面黄白色至棕黄色,表皮脱落后显白色,略具纵皱纹。体轻,质软,气微,味淡。
味甘,性平。
归心、肝经。
功效:养阴,止汗,健胃。
主治:用于自汗,盗汗,肝炎,乳糜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