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业上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制取氧气,而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故答案为:丁;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答案为:2KMnO 4 △ . K 2 MnO 4 +MnO 2 +O 2 ↑; (3)①要缓缓加入双氧水需要有类似分液漏斗的装置,需要注射器,需要气体发生装置试管,收集装置集气瓶以及导气装置,故答案为:bahd;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2H 2 O 2 Mn O 2 . 2H 2 O+O 2 ↑; 使用注射器可以随时的添加液体,可以控制反应的快慢,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以便得到较平稳的氧气流; ②除了发生装置,还需要验证气泡的快慢的装置,以及导气装置,故答案为:fhg; 在验证催化剂时,除了要验证化学性质之外,还需要验证反应前后的质量,故答案为:验证红砖粉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没有改变,应先对实验前所用红砖粉的质量进行分析称量; (4)氯酸钾和高锰酸钾都有大量的附属产物,工业制氧需要一定的压强,需要消耗能量,双氧水制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故答案为:乙;
‘贰’ 吸氧的正确方法
吸氧就是氧疗,是一种缓解缺氧的方法。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呼吸衰竭、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或有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如脑梗、冠心病。产妇或外科手术前、后的病人,大出血的患者,都可以使用氧疗治疗。吸氧主要有几种方法:第一种,鼻导管吸氧,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将鼻导管插入鼻腔顶端,进行吸氧。第二种,面罩吸氧法,用面罩掩盖住患者的口鼻给氧。第三种,经口吸氧法。如果患者是经口呼吸,可以用导管放入口腔来进行吸氧。还有一些吸氧的方法,是要通过呼吸机来进行供氧。要注意吸氧时,必须用医用的氧气。鼻导管吸氧的时候,一般氧流量不会开得太大。还有一些慢阻肺的患者,吸吸氧就是氧疗,是一种缓解缺氧的方法。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呼吸衰竭、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或有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如脑梗、冠心病。产妇或外科手术前、后的病人,大出血的患者,都可以使用氧疗治疗。吸氧主要有几种方法:第一种,鼻导管吸氧,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将鼻导管插入鼻腔顶端,进行吸氧。第二种,面罩吸氧法,用面罩掩盖住患者的口鼻给氧。第三种,经口吸氧法。如果患者是经口呼吸,可以用导管放入口腔来进行吸氧。还有一些吸氧的方法,是要通过呼吸机来进行供氧。要注意吸氧时,必须用医用的氧气。鼻导管吸氧的时候,一般氧流量不会开得太大。还有一些慢阻肺的患者,吸氧的时候应该低浓度。氧的时候应该低浓度。
‘叁’ 中心供氧的常用方式有哪些
中心供氧是一个系统工程制氧机组只是制氧的设备,中心供氧由制氧设备、储氧罐、减压系统、报警系统、脱脂紫铜管道、氧气终端等组成,不同的供氧方式采用的制氧设备也不同,有的是汇流排,有的制氧机组,还有的是液氧罐供氧。
‘肆’ 呼吸衰竭给氧通常有哪些,给氧量,时间,方法
你好,氧疗法
有普通给氧和特殊给氧二种方法。
普通给氧方法有三种:
1)鼻导管或鼻塞给氧。氧流量成人1~3L/min,婴幼儿0.5~1L/min,吸入氧浓度可达30~40%左右,此法只适用于血氧分压中度不降患者,鼻堵塞、张口呼吸者效果不好。
2)开式口罩。口罩置于患者口鼻前,略加固定而不密闭。氧流量成人3~5L/min,婴幼儿2~4L/min,吸入氧浓度可达40~60%左右。此法较舒适,可用于病情较重,氧分压下降较明显的患者。
3)头罩给氧。常用于婴儿。将患儿头部放在有机玻璃或塑料头罩内,吸入氧浓度与口罩相似,但所需氧流量更大。此法吸入氧浓度较有保证,但夏季湿热时,罩内温度和湿度都会较室温罩外尤高,患儿感到气闷不适,而影响休息康复。
特殊的给氧方法 有四种:
1)控制性低流量给氧,用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肺心病患者合并急性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时。这些患者血压下降同时常合并通气不足,吸氧后不少病人可因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而意识朦胧,甚至昏迷。为此可采用控制性低流量给氧,每分钟氧流量不要超过 1~2L,或用特制的文图里氏口罩氧气疗法,使吸入氧浓度保持在24~28%,此法可使病人动脉氧分压从有危害的50mmHg(6.7kPa)以下,升到较安全的 60mmHg(8kPa)左右,而不至有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的危险。
2)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简称CPAP)。此法对因肺内分流增加所致低氧血症效果明显。适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严重血氧下降患者。"肺内分流"是因肺泡内渗出,肺不张等使肺泡不能通气,流经此部分肺泡的血液未经气体交换而混入动脉血流,形成静动脉混掺的现象。CPAP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呼吸道保持的正压(特别在呼气时),使已经或将要萎缩的肺泡扩张,避免肺泡早期闭合,改善氧气交换。此法不仅提高氧浓度,而且可以因减少肺内分流而改善换气功能。
3)机械呼吸给氧。如应用呼吸器时的间歇正压通气给氧(简称IPPV)和呼气终末正压给氧(简称PEEP)。后者的原理和作用与CPAP相同。
4)高压氧,在2~3个绝对大气压下于特殊加压舱内给患者供氧,主要用于一氧化碳中毒及减压病患者。
‘伍’ 正压式氧气呼吸器的供养方式有哪些
正压式氧气呼吸器的供养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定量供氧、自动补给供氧和手动补给供氧。
(1)定量供氧。佩戴人员在中等劳动强度下作业时,氧气呼吸器以1.1 L/min - 1.3L/min的氧气流量向气囊中供氧,以满足作业人员呼吸需要。
(2)自动补给供氧。当劳动强度增大定量供氧无法满足佩带人员呼吸需要时,自动补给装置就会以大于60L/min的流量向气囊中自动补给氧气,气囊充满时自动关闭。
(3)手动补给供氧。当自动补给供氧方式也不能满足呼吸需要或发生故障,这时就可以采用手动补给供氧来满足作业人员呼吸需求。
‘陆’ 氧疗方法方式有哪几种
常用的吸氧方法有:
(1)鼻塞和鼻导管吸氧法:这种吸氧方法设备简单,使用方便。鼻塞法有单塞和双塞两种:单塞法选用适宜的型号塞于一侧鼻前庭内,并与鼻腔紧密接触(另一侧鼻孔开放),吸气时只进氧气,故吸氧浓度较稳定。双塞法为两个较细小的鼻塞同时置于双侧鼻孔,鼻塞周围尚留有空隙,能同时呼吸空气,病人较舒适,但吸氧浓度不够稳定。鼻导管法是将一导管(常用导尿管)经鼻孔插入鼻腔顶端软腭后部,吸氧浓度恒定,但时间长了会有不适感且易被分泌物堵塞。鼻塞、鼻导管吸氧法一般只适宜低流量供氧,若流量比较大就会因流速和冲击力很大让人无法耐受,同时容易导致气道粘膜干燥。
(2)面罩吸氧法:可分为开放式和密闭面罩法。开放式是将面罩置于距病人口鼻1~3厘米处,适宜小儿,可无任何不适感。密闭面罩法是将面罩紧密罩于口鼻部并用松紧带固定,适宜较严重缺氧者,吸氧浓度可达40%~50%,感觉较舒适,无粘膜刺激及干吹感觉。但氧耗量较大,存在进食和排痰不便的缺点。
(3)经气管导管氧疗法:是用一较细导管经鼻腔插入气管内的供氧方法,也称气管内氧疗。主要适宜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间质纤维化等所致慢性呼吸衰竭需长期吸氧而一般氧疗效果不佳者,由于用导管直接向气管内供氧,故可显着提高疗效,只需较低流量的供氧即可达到较高的效果,且耗氧量很小。
(4)电子脉冲氧疗法:是近年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它通过电子脉冲装置可使在吸气期自动送氧,而呼气期又自动停止送氧。这比较符合呼吸的生理状态,又大大节省了氧气。适宜鼻塞、鼻导管和气管内氧疗。
(5)机械通气给氧法:即用各种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利用呼吸机上的供氧装置进行氧疗。可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供氧浓度(21%~100%)。氧疗的氧源一般多用氧气钢瓶,并安装有压力表表明瓶内的储氧量,供氧时安装流量表,根据需要调节氧流量。大多数大医院现在采用中心供氧,开关设在墙壁上,更为方便。
吸氧的主要注意事项有:
(1)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如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或缓解,心跳正常或接近正常,则表明氧疗有效。否则应寻找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2)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一般认为吸氧浓度>60%,持续24小时以上,则可能发生氧中毒。
(3)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给予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使病情恶化,一般应给予控制性(即低浓度持续)吸氧为妥。
(4)氧疗注意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内保持37℃温度和95%~100%湿度是粘液纤毛系统正常清除功能的必要条件,故吸入氧应通过湿化瓶和必要的加温装置,以防止吸入干冷的氧气刺激损伤气道粘膜,致痰干结和影响纤毛的“清道夫”功能。
(5)防止污染和导管堵塞,对鼻塞、输氧导管、湿化加温装置,呼吸机管道系统等应经常定时更换和清洗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吸氧导管、鼻塞应随时注意检查有无分泌物堵塞,并及时更换。以保证有效和安全的氧疗。
‘柒’ 常见的三种制氧的方法
你好:
一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采用固固加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 ,原理 :2 KClO3 ===加热 MnO2 === 2 KCl + 3 O2 ,二 加热高锰酸钾 ,装置同上 ,原理 :2 KMnO4 === 加热 ==== K2MnO4 + MnO2 + O2 ,三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过氧化氢 ,装置采用固液型, 用排水法 ,原理 :2 H2O2 == MnO2 === 2 H2O + O2 ,以上均是初中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至于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等。
如果满意记得采纳哦!
求好评!
(*^__^*) 嘻嘻……
‘捌’ 怎么人工给鱼缸加氧气,加氧气的方法有哪几种
想要人工给鱼缸加氧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安装一个氧气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换水的方式提高溶氧量。通常只有养一些大型鱼的时候才需要加氧气,如果养的鱼体型比较小,而且饲养密度也不高的话,不用打氧也可以,只要有水泵保证水流,一样不会有缺氧的情况发生。‘玖’ 哪几项是新生儿常压给氧的适宜方法
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安全性的评价 随着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及氧自由基损伤认识的深入,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吸氧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因儿科资料的缺乏,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氧疗方案,大多参照成人经验制定。由于儿童及新生儿在病理生理方面与成人差异较大,简单应用成人经验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改良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和暖箱内供氧是新生儿常用的三种低流量吸氧方式,因其成本低、操作简便且无创,在各级医院均得到广泛应用。20 世纪50年代,发现不适当氧疗可能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近年来对氧自由基损伤和新生儿慢性肺疾病(CLD)的认识也逐渐深入,新生儿用氧的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 由于儿科临床资料缺乏,在儿童或新生儿氧疗时,往往以成人的氧疗经验估计患儿的实际吸入氧浓度及而儿科病人尤其是新生儿在呼吸频率、呼吸方式、吸气时间、潮气量、呼吸系统解剖、体重等许多方面与成人显着不同,这些因素将导致相同氧流量下实际吸入氧浓度与成人产生明显差异,对成人安全的氧流量如果简单地应用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可能造成高浓度吸氧,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改良鼻导管通过患儿自主呼吸将氧气送入鼻前庭,并在鼻咽部与空气混合,达到氧疗的目的。相对于鼻塞和鼻导管吸氧,它对新生儿刺激较小,不占据气道,不易被患儿鼻腔分泌物堵塞,且鼻导管吸氧的指导流量为0.3-- 0.6L/min,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普遍使用的氧流量表并不具备0.1L/min的精细调节能力,实际调节精度最多能达到 0 5--1 L/min左右,且实际输出流量常随气源压力波动,往往不能在临床实现。国外有研究表明,鼻导管吸氧下实际吸入氧浓度与患儿体重呈负相关,参照此结果,鼻导管吸氧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否安全,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以上因素,改良鼻导管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程度应用,但目前既无详尽资料,也无公式可循,国内对新生儿的指导氧流量为0 5--1 L/min。本研究分别测定了!、 1、 2、3L/min氧流量时患儿的咽下部氧浓度,发现实际吸入氧浓度随氧流量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低流量下可得到低浓度,但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生理特点,如上呼吸道相对狭窄、鼻腔易充血、受分泌堵塞、潮气量小、吸气时间短等因素,不能通过本研究结果简单地认为新生儿改良鼻导管吸氧不易导致高浓度氧环境,环境气流影响、患儿哭闹、改良鼻导管的口径、开口大小,尤其是导管口距鼻孔的距离和氧流量等都是影响实际吸入氧浓度的重要因素。此外,患儿的病理生理状况的变化也会对呼吸生理如呼吸频率、吸气时间、潮气量等产生显着影响,同样可造成同一氧流量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实际吸入氧浓度的差异,故密切监测氧浓度仍为必要。通常认为,头罩吸氧的氧流量应>5L/min(,否则可能造成罩内CO2潴留,但对于该流量下氧浓度可能达到的水平,并没有特殊的提示。选用容积5L/min的头罩,随氧流量的增加,罩内氧浓度也逐渐升高,二者呈正相关。但同时也观察到实测氧浓度的变异系数较高,提示氧浓度波动范围较大。部分学者认为,2--3L/min的氧流量就可避免头罩内CO2的蓄积,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与头罩的容积、开孔大小及患儿的潮气量有关。以上结果表明,新生儿头罩吸氧在较低氧流量时即可能出现较高的吸入氧浓度,因其波动范围大,对体重较小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监测PaO2和PaCO2是防止氧中毒和CO2潴留的必需手段。 当供氧流量为1--3L/min时,暖箱内氧浓度变异程度较大,并未因氧流量的增加而出现显着性差异,低流量下基本为低浓度,这可能与箱内容积大,开关箱等操作影响,以及箱内湿度不同等因素有关。但因高流量下所能达到的氧浓度尚不明确,流量加大可能对暖箱的温度、湿度控制造成影响,且增加箱内病原菌繁殖的可能性,所以WHO不推荐将其作为常规新生儿用氧方式。 由于新生儿病理生理状况的特殊性,常规的低流量氧疗方式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并不完全适用。本研究中改良鼻导管吸氧在低氧流量下可得到低浓度及相对安全的要求。氧疗时应考虑不同患儿的个体差异,以及同一患儿不同病期可能对呼吸功能产生的影响。
‘拾’ 制氧气的4种方法有哪些
一是双氧水(过氧化氢)通过二氧化锰催化生成氧气:
2H2O2=MnO2=2H2O+O2↑
二是电解水 : 2H2O=通电=2H2+O2 ↑
三是高锰酸钾加热生成次锰酸钾,水和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四是加热氯酸钾并用二氧化锰催化:
2KClO3=△,MnO2= 2KCl+3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