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改善红宝石常用的人工处理方法有

改善红宝石常用的人工处理方法有

发布时间:2022-09-07 13:24:29

Ⅰ 刚玉(红宝石、蓝宝石))Corunm

红宝石、蓝宝石与钻石、祖母绿、金绿宝石一样,是最名贵的宝石品种之一。红、蓝宝石是宝石级的刚玉。刚玉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是具有三方对称的矿物晶体。

刚玉的英文为corunm,源自印度语kurand或kuruvinda,是矿物名称,当年指颜色不纯的刚玉;也有人认为来自泰米尔语kurunm和梵文kuruvinda,意为红宝石。

红宝石的英文ruby,源自拉丁语ruber,意为“红色”,我国古代曾译为“剌子”等。在梵语中,红宝石还有许多溢美的名字,如ratnaraj(宝石之王)、ratnanayaka(宝石之冠)等,说明当时印度民族对它十分珍爱。蓝宝石的英文为sapphire,来自拉丁化的希腊词sapphires,是蓝色的意思。中国古代也称蓝宝石为“瑟瑟”或“萨弗耶”,后者是英文的音译。

中文的红、蓝宝石名称是根据其颜色得来的。我国元代陶宗仪着的《辍耕录》中有红雅姑、青雅姑、黄雅姑、白雅姑之说,有人认为可能是指红、蓝、黄、白色刚玉宝石。雅姑是阿拉伯语宝石的音译。此外,我国古代文献中,还有“光珠”、“映红”、“映青”等词,指红色或蓝色的宝石,其中就包含刚玉质的红、蓝宝石。

红、蓝宝石质地坚硬,其硬度仅次于钻石。红宝石颜色鲜红、美艳,为红色宝石之冠,亦为有色宝石之首。蓝宝石颜色湛蓝,或如雨后天空一样清新辽阔,或像大海一样宽广深邃,也堪称蓝色宝石之王。因此红、蓝宝石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饰品的历史很悠久。我国清朝官员的“顶戴”中,亲王至一品官用红宝石,而三品官用蓝宝石,客观地反映出它作为权贵、富有的象征以及人们对它的青睐。现今,世界各地都把红宝石作为7月生辰石和结婚40周年(红宝石婚)的纪念石,象征爱情、热情和品德高尚,人们又称其为“爱情之石”;蓝宝石为9月生辰石及结婚45周年(蓝宝石婚)的纪念石,象征忠诚和坚贞。

一、刚玉宝石的基本特征

矿物名称:刚玉

化学成分:理论化学式Al2O3,可含多种类质同象杂质或机械混入物。类质同象成分,尤其是替代Al的铁族元素,如Cr、Fe、Ti、V、Co等对宝石的颜色有重要影响,而类质同象分解出溶物——丝状体以及指纹状、羽状等气、液包裹体对刚玉宝石的净度、透明度影响较大。

晶系及结晶习性:刚玉属三方晶系,常呈柱状、桶状、腰鼓状、双锥状、板状晶形(图16-1-1),并可见聚片双晶。

光学性质:刚玉可呈现多种颜色,除红、蓝色外,还有黄、紫、橙、绿、褐、灰及黑、无色者。刚玉呈现彩色主要是由于Cr、Fe、Ti、V、Co、Ni等铁族色素离子取代Al所致。表16-1-1列出了部分彩色刚玉的着色离子及含量。某些蓝宝石还有变色效应,如泰国、缅甸和斯里兰卡的变色蓝宝石,日光下呈带灰色调的蓝-绿色或蓝紫色,白炽灯下为紫红或紫色,变色是由于含微量的Cr、Fe和Ti所致;而坦桑尼亚Umba河谷的变色蓝宝石(及维尔纳叶法合成的变色蓝宝石)则是含V导致变色效应的。

表16-1-2 天然刚玉宝石和主要合成品的区别特征

3.天然刚玉质宝石与处理品的区别

用于红、蓝宝石改善的方法主要是热处理、扩散处理和染色。单纯热处理过的宝石可以作为天然品出售而不必特殊说明,借包裹体的变化可以判别热处理迹象,并在净度评价时参考。扩散处理者应在出售时声明。鉴别扩散处理品主要利用浸没法,即将待鉴定宝石浸没水(或其他液体)中,观察棱和刻面上的颜色差异。若棱比刻面的颜色深,则说明其极可能是扩散处理的。这种浸没法也用于区别天然石和合成品的生长层纹特征。染色处理的比较好鉴定,可以利用放大观察颜色是否主要沿裂隙分布。

六、刚玉宝石矿床类型、产状、产地简介

红、蓝宝石矿床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型、伟晶岩型、变质型和砂矿几种类型。

1.岩浆型

主要是产于碱性玄武岩等基性火山岩中的红、蓝宝石。刚玉在地壳深部结晶,然后被玄武岩浆喷发带到地表。世界各地蓝宝石大多是这种成因,如我国产的蓝宝石(包括山东、海南、福建等地的矿床或矿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蓝宝石(其产量占世界蓝宝石产量的50%以上);有些产地还兼产红宝石,如我国海南、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等。

美国蒙大拿州约戈谷蓝宝石矿床是惟一的碱性-基性煌斑岩型矿床。蓝宝石晶体表面往往有一层细粒镁铁尖晶石,表明刚玉是在岩浆结晶早期从岩浆中晶出,随岩浆迅速上涌,Al2O3与镁、铁质一起形成尖晶石浮生于刚玉上。

澳大利亚哈茨山红宝石矿床是惟一的斜长杂岩体中的岩浆-变质过渡型矿床。在地壳深部形成的红宝石被斜长岩带到浅部呈斑晶或巨晶分散于岩体中;岩体侵入就位后受褶皱、变形,矿物再结晶时,红宝石也再结晶、长大,从而形成所见的颜色极好的板状晶体。

2.伟晶岩型

坦桑尼亚翁巴塔尔红、蓝宝石矿床是典型的伟晶岩型矿床。刚玉产在奥长伟晶岩中,以橙红色的着名,还有天蓝—绿、天蓝—灰、褐黄、褐色者。

3.变质岩型

又可以分为区域变质型、接触交代型和热液蚀变型。这种成因类型在刚玉宝石矿床中曾是最重要的,产量最大,现在产量已退居岩浆型之后。

(1)区域变质型:最着名的缅甸抹谷红(蓝)宝石矿床即属这种成因类型。它产于邻近花岗岩的大理岩中。过去曾被认为是矽卡岩型矿床,后来研究表明,红、蓝宝石是随着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时,由石灰岩中的Al2O3富集结晶而成,与后来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无成因联系。抹谷红宝石自古以鸽血红品种着称,20世纪30年代又以星光蓝、红宝石闻名,一般是1~10mm的短柱,有时可达5cm。同此类型的还有阿富汗哲格达列克红宝石矿床;类似此类型的有俄罗斯帕米尔地区及巴基斯坦罕萨红宝石矿床。

斯里兰卡、美国及我国新疆还有产于片麻岩、片岩中的区域变质型红、蓝宝石矿床。我国新疆阿克陶县的红、蓝宝石分布在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或变粒岩中,刚玉被包裹于矽线石等富铝贫硅矿物中,颜色以紫蓝色、灰色为主,少数呈淡紫、紫红等色。

(2)接触交代型:斯里兰卡康迪山等蓝宝石矿床属此类型。矿体位于正长岩与大理岩的内接触带,即正长岩体中。晶体为双锥、桶、柱状,蓝色、天蓝绿色等(无黑色、褐色者),是世界上优质蓝宝石及彩色蓝宝石(帕德马刚玉)的主要产区。

着名的克什米尔蓝宝石矿也属此类型。矿床产于花岗伟晶岩与白云岩化灰岩的内接触带(蓝宝石产于伟晶岩的长石中)或双交代的阳起石-透闪石带或伟晶岩与云母片麻岩接触带,刚玉被被认为是气成热液与伟晶岩等反应时,交代长石而形成。晶体长达几厘米,产天蓝、蓝、紫、绿、橙、黄等色蓝宝石。其中蓝中略带紫的“矢车菊”蓝宝石最负盛名,是克什米尔蓝宝石的代表。某些晶体核部无色,仅在靠近晶体表面才呈蓝色。

(3)热液蚀变型:坦桑尼亚坦噶城和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红、蓝宝石矿床属此类型。矿床产于蚀变超基性岩体内。刚玉形成在云母和斜长石组成的岩脉中,为热液蚀变产物。类似的还有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刚玉山”等刚玉岩脉和非洲南非等国以及印度和我国青海、安徽的红、蓝宝石矿床,刚玉产于蚀变超基性岩体或其边缘接触带上。我国青海的是在刚玉云母斜长岩扁豆体中,刚玉多为深玫瑰红色,有时呈蓝色,或晶体内部为蓝宝石,外部为红宝石,半透明;安徽的则产于刚玉黑云斜长岩脉或扁豆体中,晶体为浅紫—玫瑰红色。

4.砂矿

由于刚玉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因而常常富集于砂矿中。砂矿是优质红、蓝宝石的主要来源,经济价值比原生矿重要得多。上述各种成因类型原生矿都有相应的次生砂矿。砂矿有残积、坡积和冲积等类型。

迄今,进入国际市场的红、蓝宝石来自以下国家:缅甸、泰国、柬埔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美国、纳米比亚(不透明的红宝石)、哥伦比亚(蓝宝石和紫罗兰色蓝宝石)、日本(透明晶体)、苏格兰(蓝宝石)、坦桑尼亚(红宝石和装饰石)、津巴布韦(各色蓝宝石和黑色星光蓝宝石)、马拉维(蓝宝石)、肯尼亚(带粉色红宝石)、阿富汗、印度(红宝石、星光红宝石)、巴西(蓝宝石)、越南和中国山东(蓝宝石)。

Ⅱ 红宝石热处理1300度可以吗

可以的,它可以承受约2000摄氏度的高温而不凝结。红宝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只要不发生核裂变,烧到多少度都不可能碳化。

红宝石热处理各温度:

1、氧化环境800-1900℃:去除泰国红宝石中的褐色调。

2、氧化环境800-1900℃(低至450℃):消减越南或缅甸孟苏红宝石中的蓝色调。

3、在硼砂中加热1300-1900℃,10-20小时:热处理愈合裂隙硼砂、硅土,防止宝石高温炸裂和提高宝石净度。

4、加热至1600-1800℃后迅速冷却:去除丝状包裹体或发育较差的星光。

5、1100-1400℃下加热1-14天或更长,然后缓慢冷却,使富含钛的红宝石产生星光。

热处理

热处理是红宝石常用的一种优化处理手段,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变红宝石的颜色或净度。高温热处理可以改善红宝石的饱和度和颜色,显着提升宝石的价值。因而热处理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的应用于红宝石。

而这种热处理,无论是古老较低温的火焰,或是现代微波技术,过程中只有单纯加热,并未添加其他外来的元素,在商业上称为一度烧。值得一提的是,一度烧在所有国际交易市场上是可以被接受的。

Ⅲ 银项链吊坠镶红宝石,请问怎样清洗

一、工具/原料
碗,茶杯,御守盐,无棉绒布,刷子
二、步骤/方法
1.彻底清洗法,用一个小碗或茶杯盛装御守盐溶解后的温水,每10克浸泡24小时。最后用一条柔软的无棉绒布拭干。每月用御守盐清洗红宝石,可以消除吊坠上的死皮组织免去真菌滋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2.冷水浸法,用一个小碗或茶杯,将御守盐放入碗中,把红宝石浸在水中约30分钟,然后用一个小刷子,在宝石前后左右轻轻刷洗,再在水中挥动一会儿,拿出来用纸巾拭干即可。
你买的哪个品牌的?可以直接去店里免费清洗。红宝石沾上人体分泌的油脂和汗水,便会失往光亮。因此,假如经常佩戴,宜每月清洗一次。
注意事项
御守盐清洗对于人工处理的红宝石影响很大,会让人工处理部分显现。但是对天然的部分不影响。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望采纳~

怎么辨别红宝石的好坏

1、颜色,颜色是红宝石最重要的品质指标,最上乘的红宝石呈现纯正鲜亮的红色至淡紫红色调。但当颜色中的橙色调或者紫色调过多,红宝石的价值机就会下降。此外,最优质的红宝石色彩饱和度,不显暗沉。鸽血红色就是一种高饱和度纯正的红色,是最高品质的颜色。

2、大小,宝石的大小与价格密不可分,一克拉以上的优质红宝石会有很高的价格。3克拉以上的高品质红宝石,以及大于1克拉的鸽血红都是值得收藏并且具有很高的升值空间的。

3、净度,红宝石的净度是指红宝石在形成过程中,内部生成的一些矿物包体,气液包体,主要影响其出火、透明度,裂纹还影响其安全性。

在挑选红宝石时,在日常的挑选中,肉眼无暇或者微瑕的红宝石,部分红宝石只是在边缘的地方有一些瑕疵,只要经过镶嵌就基本看不到瑕疵。

4、切工,红宝石晶体的形状决定了切割方式,红宝石最为常见的形状是椭圆和枕形,圆形、水滴形、榄尖形也有,但大的、品质好的很少见。

5、产地,缅甸是最具盛名的红宝石产地,最顶级的红宝石几乎均出自缅甸,其中以抹谷和孟速产出的红宝石品质最具盛名。最高品质的“鸽血红”很多都产自这里,颜色纯正而浓丽,红艳似血,具有非常漂亮的“荧光感”,净度相对较差,含有许多包裹体,但价格很高昂。

(4)改善红宝石常用的人工处理方法有扩展阅读:

红宝石的特征:

1、红宝石是指颜色呈红色的刚玉,它是刚玉的一种,属三方晶系、复三方偏方面体晶类;晶体形态常呈桶状、短柱状、板状等。集合体多为粒状或致密块状。

2、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

3、光泽:亮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4、发光性:红宝石在长、短波紫外线照射下有明显的-弱红色荧光。

5、多色性:二色性明显,常表现为:紫红/褐红,深红/红,红/橙红,玫瑰红/粉红。

二、区分鉴别方式:

1、与红色石榴石

(1)石榴石为均质体,无多色性,而红宝石多色性明显

(2)紫外灯下,红宝石有红色荧光,而石榴石表现为惰性

(3)放大检查时,石榴石内部较洁净,红宝石内气液包体和固态包体丰富。

2、与红色尖晶石

(1)尖晶石为均质体无多色性

(2)折射率比红宝石低

(3)放大检查时尖晶石具串珠状排列的八面体负晶

3、与红色电气石

(1)电气石具有更明显的多色性

(2)刻面宝石在合适方向可见后刻面棱重影

4、与红柱石

(1)红柱石具有肉眼可见的强多色性,颜色为褐黄绿、褐橙和褐红三种颜色

(2)短波紫外光下红柱石具无至中等绿色、黄绿色荧光,而红宝石具无至中等红色荧光

(3)红宝石在红区有明显的Cr吸收线

5、与红色玻璃

(1)红玻璃为均质体无多色性

(2)放大检查红玻璃内可见气泡、旋涡纹等现象

(3)具有典型的贝壳状断口,棱线明显

(4)玻璃密度小,手掂有轻感

Ⅳ 几种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及鉴别特征

一、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别

刚玉类红(蓝)宝石是市场上常见的高档宝石,对这类宝石的优化处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且不断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处理法

红(蓝)宝石是应用热处理法最多的宝石品种,市场上的红(蓝)宝石绝大部分是这种优化宝石。人们通过各种热处理手段,将天然产出的红(蓝)宝石进行人工处理,以改善颜色和透明度。目前,可以将含铁离子蓝宝石从无色和浅黄绿色改成黄色或橙色;将含铁和钛离子蓝宝石从无色、浅蓝色或蓝黑色改善成宝石蓝色;将红宝石从牛血红色改善成鸡血红色,即消除红宝石的紫或蓝色调。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消除红(蓝)宝石中的金红石等包裹体,以增加宝石的透明度。或反之,也可以增加宝石中的针状包裹体,使宝石产生星光。这种方法改善颜色或透明度的优化宝石,一般不需要鉴别,在出售是也不必声明,行业里不认为是欺诈。

2.扩散处理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高温处理在宝石表面扩散一薄层颜色,颜色的厚度从0.15~0.42mm不等。一般原料是天然的无色或浅色刚玉,最近也发现有用合成刚玉宝石的。扩散的颜色有蓝色、红色和橙色等,也有在宝石表面扩散星光的。扩散处理宝石在各国珠宝界引起广泛关注,人们不允许将这种宝石作为天然宝石直接出售,在出售时必须声明是经过扩散处理的。

扩散处理宝石的鉴定依据是,原石是无色或浅色的天然刚玉,它的颜色是用高温的方法人工扩散进入晶体的,颜色仅限于宝石的表层,而宝石的核心部分仍为浅或无色的原天然刚玉,宝石的颜色层,可通过切磨或抛光,部分或全部去除。

鉴定扩散处理蓝宝石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油浸和放大,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观察。高温特征是:样品毛坯料表面呈现烧结物;放大观察可见到一个扩散层;在宝石的表面裂纹或周围的孔隙中,常沉积有浓缩的深颜色和扩散用的色料;宝石中的包裹体周围常熔融,或金红石的“丝”熔蚀成点状,或被吸收。由于颜色仅限于宝石表面,在油浸下观察的特征是:刻面接合处和腰围明显地出现较深的颜色线,或高突起;整个宝石看起来颜色不均匀,有的刻面深,有的刻面浅,称斑状刻面,这是由于扩散层的厚度不均匀及扩散后抛光过重等综合作用引起的;在腰围处常常完全无色,整个腰围清晰可见,称为腰围边效应;在二碘甲烷中,刻面接合处清晰可见,整体也出现一个清楚的蓝色轮廓,天然宝石则看不到刻面界线,整体边缘也不清楚。

扩散处理的刚玉,最早出现在市场上的是蓝宝石,后来又有红宝石。进入21世纪以来,又有一种橙红色的扩散处理刚玉上市,具研究,其颜色是经人工渗透铍元素而成。用于仿价格不菲的天然橙红色帕帕拉恰(padparadscha)刚玉宝石。

3.其他方法

由于人们对红、蓝宝石的需求长盛不衰,天然优质刚玉类宝石的产量有限,因此几乎对宝石优化处理的一切方法都被用于红、蓝宝石的改善中,如,染色、注油、充填塑料等。

二、托帕石及其改善方法

托帕石(矿物名称黄玉)是常见的宝石之一,为珠宝店必不可少的宝石。黄玉宝石的颜色与其化学成分中F和OH的含量比有关。伟晶岩中的黄玉OH含量很低,F接近理论值,称F型黄玉,常为无色或褐色。其他产状如云英岩中的黄玉OH含量增加到5%~7%,热液成因的脉岩中的黄玉F和OH含量可接近相等,称OH型黄玉,常为黄色或粉红色。还有一种橙红色黄玉是十分珍贵的品种。

1.颜色的变化

黄玉的颜色变化,可以用放射性辐照和热处理来完成。

(1)F型黄玉:无色或褐色品种经辐照后变为深褐色或绿褐色,经200℃左右的热处理可以得到深浅程度不同,漂亮的蓝色黄玉,有些外观酷似海蓝宝石,过分的加热可失去颜色恢复原状。

(2)OH型黄玉:无色或浅黄色品种经辐照可变为橙红色或橙黄色加热可使颜色恢复原状。含铬的粉红色或紫色品种经辐照后可变为橙红色和红色,加热可恢复原来颜色。还有一种产在巴西的带青色的黄玉,放射性辐照后呈黑褐色,经有控制的热处理可转变为粉红色,再经适当的辐照可出现金黄色色彩,但不变蓝。

2.辐照技术

一切可以产生放射性的装置,都可以作为辐照黄玉的“源”。最早人们把放射性物质镭装在试管里与宝石混合,摆到铅盒子内对宝石进行辐照。现代人们常用的设备有钴60,高、低能电子加速器,反应堆等,这些设备各有优缺点。

钴-60可产生γ射线不带电,穿透能力强,辐照较均匀。F型黄玉经γ射线辐照后变成深浅不同的褐色,一般辐照剂量为109~1010拉德,经热处理后,可得到浅蓝色黄玉。经γ射线辐照的宝石不带放射性残留,但颜色较淡,应用前景不大。

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能量比γ射线高得多,辐照的时间短,放射性残留少,产生的颜色明快,经热处理后黄玉颜色的深浅程度与海蓝宝石十分相似。加速器是辐照黄玉常用的设备,但由于设备庞大,费用昂贵,使用受到限制。

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巨大原子能的装置。在反应堆里可产生多种类的中子,有快中子、慢中子、热中子等。其中快中子对宝石作用放射性残留少,因此,在辐照宝石时人们想办法滤掉其他中子,尽力只允许快中子通过。中子辐照黄玉的效率很高,可以很快地得到深色的黄玉,经处理可得到蓝色的成品。由于反应堆的孔道很多、体积很大,一次辐射的样品量可以很多。反应堆中子辐照最大的特点是样品带有部分放射性残留,为确保人身安全,需放置很长时间,待放射性减少到国家允许的标准以下才能上市。

3.热处理

热处理是辐照处理的反作用,辐照产生的色心是引起宝石颜色变浅的原因,这些色心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热处理的目的就是去掉那些颜色不好的不稳定的色心,留下漂亮颜色的稳定性较好的色心。通过加热到180~300℃的热处理,就能使F型黄玉中那些棕色、褐色色心消除,而让蓝色的色心显露出来。一种综合处理的方法,可以得到理想颜色的蓝色黄玉,通常是经反应堆和加速器辐照后,再经热处理。

4.改色黄玉的检测

黄玉的颜色主要是由色心形成的,色心形成颜色的关键是色心的稳定性问题,一般经过热处理仍保留的色心,可认为是稳定色心。如F型蓝黄玉,其辐照品和天然品无论是在外观和颜色形成的机理上都是一致的,都是经过外界辐照而形成的蓝色色心。其差别只在于辐照品是人工大剂量、短时间辐照和加热的产品;天然品是自然界小剂量长时间辐照和光照的结果,要区别开这两种蓝黄玉是很难的。最近有人提出用热发光的方法,天然蓝黄玉在350℃时发光强度突然增高,而人工辐照品在300℃以下发光强度就可以增高了。这种方法在检测时常破坏宝石的颜色,实际意义不大。目前,还没有非破坏性方法能准确的检测出黄玉的颜色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但对辐照黄玉进行放射性检测是必须的,一般用γ仪。国外有的商人常在柜台上放一台小型γ仪,当着顾客面检测宝石的放射性。一般认为在γ仪(微伦计)上读数小于50微伦/小时(背景值为20微伦/小时)是安全的。

此外一种褐黄色—橙黄色的黄玉也可以进行“粉红化”处理,通过相当低的温度热处理得到颜色较稳定的粉红色宝石。据报道,经这种热处理过的黄玉,具有较天然粉红色黄玉强的二色性。

三、钻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别

钻石人工致色主要是经辐照后进行热处理来完成,首先,通过放射源对钻石进行辐照,目前大多采用电子加速器将钻石辐照成蓝色、绿色、蓝绿色、褐黄色等。然后,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热处理改成红色、紫色、蓝色等各种颜色。辐照致色钻石的鉴别是珠宝界的一大难题,至今还没有很好的解决。目前,只是在谱学特征上寻找差别,即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吸收的不同,但由于影响因素多,准确性尚欠缺。蓝色的钻石有特征的差异,天然蓝钻含硼具有半导体的性质,可导电;辐照蓝钻是电的绝缘体,不导电。

近年来,市场还出现一种经温压人工处理,退除杂色成白色的钻石。业界认为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由结构缺陷引起黄或褐色的Ⅱa型钻石,目前按行业约定,经过这种方法处理的钻石必须送美国GIA分级,并在其腰棱用激光刻有“Ge pol”的印记。

对某些具有特征缺陷的钻石,人们常采用一些处理技术,这些处理通常不能提高钻石的净度级别,只是改变钻石的外观,使钻石易于出售。业界贸易规则中,明确要求经这类技术处理的钻石必须声明。

“激光钻孔”技术,对具有明显可见暗色包裹体的钻石,采用激光束,烧出一个从钻石表面通向包裹体的微小通道,钻孔径0.002~0.02mm,深度不限。该技术是将钻石固定在一个可以精确旋转的夹具上,借助显微镜来调整激光,让激光束垂直钻石表面直达暗色包裹体,使包裹体蒸发掉,为清洗孔道和漂白包裹体的残留物,常用酸进一步处理,以使包裹体变浅。孔道通常在真空中使用环氧树脂堵塞,这样当钻石台面朝上固定在首饰上时,孔道将很难被看出。但从亭部一侧用10倍放大镜观察,容易看见。

“裂隙填充”技术,1987年起市场上出现了这种处理钻石,采用折射率相近的材料对钻石的开放裂隙进行填充。这与祖母绿“藏破”的原理是一致的。祖母绿中空气填充的裂隙很容易看到,但市场上常用与祖母绿相近折射率的油填充裂隙,肉眼就比较难看出来了。填充只能改善宝石的外观,却不能增加其价值。钻石裂隙填充是在真空中,将高折射率的玻璃状材料注入到钻石开放的裂纹内,注入材料的组成一直未公开。经该法处理的钻石,较大裂隙易于检出,小裂纹的检出较困难。检测主要是显微镜下观察,填充部分随钻石的移动可呈现特殊的橙或蓝紫色的闪光,出现的闪光常是单一颜色,而非光谱系列闪光。有时镜下可见到流动构造或扁平状气泡。

经这些技术处理的钻石在净度分级中有特殊的规定,见第15章第一节。

四、翡翠的处理方法与鉴别

作为优质玉石,翡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天然产出品中颜色鲜艳而透明度高的上品十分稀少,供求矛盾促使翡翠的价格迅速上涨。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采用各种人工改善的方法,使翡翠增加颜色和透明度,以提高其商业价值和可利用率。常见的方法有:改色、染色和脱黄注胶等。在珠宝界,人们把翡翠划分为A货、B货和C货。

1.热处理翡翠及鉴别

翡翠的热处理称为焗色,一般是通过热处理使翡翠的颜色加深,常是增加红色。红色翡翠也是人们喜欢的一个品种,但自然界的红色品种不多,纯红色的就更少见,多数都带有棕色及褐色,加热的目的是去掉棕色或褐色,得到较好的红色。

热处理的步骤是将清洗干燥好的样品放在炉中,炉内的温度一般不需太高,用烘箱即可,加热在空气中进行,为保证样品受热均匀,要放在透明容器或距离发热体远些,升温速度要缓慢,最好是边升温边观察,当翡翠样品开始慢慢转变颜色,出现猪肝色时,开始缓慢降温,冷却后翡翠会呈现出红色,对不同质地的翡翠要具体调整操作的时间和温度。为获得较鲜艳的红色,在翡翠完全冷却后,再浸泡到漂白粉溶液中数小时,进行氯化,可增加它的艳丽程度。

焗色翡翠与天然翡翠的红色,都是赤铁矿(三价铁离子)呈色,赤铁矿是由褐铁矿失水转化而成的。不同之处,天然品是在自然条件下缓慢失水,而焗色品是在加热条件下迅速失水。实际上很难区别,如果将其加以区别,那只能凭人的感觉来区分,即天然品比较透明,焗色品会稍差些,给人以“发干”的感觉。

2.C货的制作和鉴别

颜色是决定翡翠价值的主要因素,绿色越纯正,价值越高。但大多数翡翠很少有绿色或颜色很淡,为此,人们采用了染色和着色,最常被增加的颜色是绿色和紫色。

加色的步骤是,首先,选择具有一定孔隙的翡翠(密度较大结构致密的翠很难加上颜色),进行清洗烘干。然后,放入染料(如氨基染料)或颜料(如铬酸盐)的溶液中,温度在100℃以下,浸泡2周左右,时间以颜色渗入的深浅,翠件的大小,孔隙多少而定。最后,再将部分上色的翠件烘干,表面浸蜡,使颜色分布更柔和。不管是染色还是着色的绿色翡翠都作为C货出售。紫色翠件的加色方法类同,只是染料或颜料换成紫色而已。

外观相同的翠件,A货和C货的价值相差十分悬殊,因此对C货的鉴别十分重要。一般采用滤色镜、吸收光谱仪和放大观察,如果在滤色镜下呈现暗棕红色到棕粉红色;在吸收光谱的红色段650nm左右出现一条粗黑的吸收线;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放大观察,在微晶狭缝中可见到绿色网纹。以上三种现象出现一种,即可确定为C货。但是没有这些现象的翡翠,如在滤色镜下不变色,也不能肯定它不是C货,因为现在人们染色技术十分高明,可能是采用了新的染色方法,需依靠多种手段进一步确定。目前最适用的方法是红外光谱测试,C货会出现明显的色料吸收峰。

3.B货的制作和鉴别

由于翡翠为多晶集合体,在微小晶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少量的金属离子如铁、锰等,这些离子的氧化物多为深色氧化物,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翡翠的颜色和鲜艳程度。特别是在翠的底上出现黑褐色、灰色等斑点和瑕疵,使翡翠看起来很脏,价值明显降低。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采用了化学漂洗的方法,去掉污迹,这就出现了B货。

B货的制作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脱黄,也称清洗或“冲凉”。作法是将选择好的样品用强酸(如盐酸和稀硫酸等)进行清洗、浸泡,不断更换新的酸液,一般要泡2~3周,观察样品到黄色基本脱完为止,脱黄后的翡翠颜色比较鲜艳,绿色突出,底色明显变白,但透明度不好,水头差,呈现干裂外观。二是注胶,将脱黄处理的翡翠,中和烘干后,注胶加固。翡翠经酸洗脱黄,尽管整体外型未改变,但细微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强度明显降低,需进行加固处理。即将加热后的样品放入胶中,在烘干箱中温度保持200℃以下,使胶均匀渗入翠的裂隙。常用的胶有塑料、无色环氧树脂等。最后抛光,去掉肉眼可见的表面胶。

B货的鉴别难度很大,需经多种观察和仪器测试,综合分析。

(1)仔细观察宝石的颜色、光泽和结构。B货的颜色较鲜艳,但不太自然,有时脱黄不好时基底有黄色调;与天然A货的玻璃光泽不同,B货常出现树脂光泽,反光量减少,光泽变弱;B货经清洗注胶,结构变化较大,多显得松散,用侧光观察,白色部分出现较为粗糙的白丝状组织,宝石表面出现明显的凹凸结构。

(2)测定密度、寻找差别。翡翠的密度是3.30~3.36g/cm3。从理论上讲经清洗注胶的B货密度应低于原件,但由于注胶的量有限,再加上作为矿物集合体,翡翠的密度不是一个固定值,B货的密度变化常超不出翡翠的变化范围。因此,密度变化,只是一个参考值。

(3)紫外线长波测试,出现荧光。一些B货在长波紫外线下,出现蓝白色荧光,是注入有机胶的反应,若注入无荧光胶则无此反应,但目前的B货有荧光者居多。

(4)红外光谱测试,比较谱图差别。用无损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很好的检测出B 货,这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种矿物都有特定的红外光谱,B货由于注胶,产生了与天然翡翠明显不同的红外吸收线,不同的胶有不同的吸收谱线,但都是A货所没有的。把被测的样品与标准翡翠的红外图谱加以比较,出现多余的吸收峰者即为B货。

在实践中人们还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鉴定B货,如用火烧,B货可变成黑色焦状等,但都有不足之处。翡翠的改善除了以上的三种方法之外,还有镀膜、贴面、假皮等各种方法,花样很多,而且常常翻新,但很不受欢迎。

思考题

一、是非判断题

1.按国标规定,所有染色宝玉石均须在鉴定报告中注明属“处理”。

2.高温下使蓝宝石色斑或色带扩散的改色手段称为“扩散热处理”。

3.红外光谱仪只能分清一部分A货或B货翡翠。

4.按国标规定,出售任何品种的浸蜡玉雕件均可在宝玉石名称后不注明(处理)。

5.任何染色宝玉石的鉴定证书上,按国标规定:必须在名称后加上(处理)。

6.染色玛瑙效果稳定,上市时无需标明为处理的。

7.辐射改色的托帕石上市时须声明为“处理”的。

8.再造绿松石属于处理宝石。

9.托帕石经辐照改色并加热固色后即可上市。

10.扩散处理蓝宝石中固态包裹体的变化特征与热处理蓝宝石中的相似。

二、选择题

1.优质仿制珍珠是在圆核上面涂上多层的:( )

a.鱼鳞漆

b.银粉

c.白瓷漆后制成的

2.目前对辐照处理黄玉(Topaz)的放射性残留允许量(出厂—上市)为:( )

a.70~15贝克

b.70~15伦琴

c.70~15γ

3.区分翡翠与无机玻璃充填的B货翡翠应选用:( )

a.滤色镜

b.显微镜

c.红外光谱仪

4.用气相沉淀法改善的镀膜钻石,翻面的外观特征是:( )

a.无纹平滑

b.有平行线纹

c.有云雾状纹

5.为查明红宝石中有无玻璃充填,宜选用:( )

a.亮域照明和斜照明

b.暗域照明

c.反射照明

6.判别钻石与激光穿孔钻石或充填处理的钻石时,最好选用:( )

a.亮域照明

b.暗域照明和斜照明

c.反射照明

7.判别扩散蓝宝石与蓝色蓝宝石时,要侧重观察:( )

a.生长线或固态包裹体有无变化

b.对比棱、尖与面之间颜色的差异

c.棱线有无毛茬

8.红宝石与染色红宝石的判别宜使用:( )

a.滤色镜

b.显微镜

c.分光镜

9.在合法贸易中,下列哪种优化祖母绿无须声明:( )

a.注无色油的

b.注有色油的

c.注塑料的

10.区分翡翠和C货翡翠时必须用的仪器是:( )

a.放大镜或显微镜

b.查尔斯滤色镜

c.比重天平

11.目前我国对辐照处理黄玉的携带放射性残留,参照日用工业品的辐射防护规定,放射性允许标准为( )

a.70贝克

b.30贝克

c.50γ

12.鉴别天然与辐射改色的蓝色钻石,可用( )

a.热导仪

b.电导仪

c.折射仪

13.翡翠的B货在紫外灯下:( )

a.一定有荧光

b.无荧光

c.都没有荧光

14.热处理后弧形色带已不清晰的蓝宝石,在鉴定证书名称一栏写为( )

a.合成蓝宝石

b.合成蓝宝石(处理)

c.热处理的合成蓝宝石

15.利用色心呈色原理,使无色托帕石改变成蓝色托帕石的优化处理方法是( )

a.辐照热处理

b.扩散热处理

c.染色

d.镀膜

16.用红外光谱判别充胶翡翠与不充胶翡翠是检测( )

a.结构是否被破坏

b.翡翠的矿物成分

c.翡翠中的阳离子

d.有机阴离子团

17.绿色锆石热处理改为蓝色时,须控制的气氛是:( )

a.中性

b.氧化

c.还原

18.阴极发光仪所用辐照源发射出的是:( )

a.电子束

b.X射线

c.γ射线

三、多项选择题

1.翡翠(处理)是指:( )

a.用强酸碱处理后加高分子胶,加入颜色

b.只要用强酸碱处理过

c.加热后加色

d.洗过的

e、在裂缝中有充填胶或色料

2.按“国标”,应在宝石名称后必须加“处理”二字的下列宝石有:( )

a.热扩散处理的蓝宝石

b.加热处理的红宝石

c.热处理去除杂色产生粉红色的绿柱石

d.染色处理的玛瑙

e.浸蜡加深颜色的绿松石

四、填空题

1.改善的宝石要达到( )、( )、( )3个标准。

2.翡翠B货制作的两个主要步骤是( )、( )。

3.改色蓝黄玉(Topaz)是通过( )处理以及随后的( )处理而获得的。

4.未经人工染色的天然玉石中与翡翠易混淆的有( )、( )、( )、( )、( )。

5.市场上常出现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有:( )、( )、( )和( )。

6.优化处理珠宝玉石可分为( )和( )两大类,而其中( )可用原珠宝玉石名称,而对( )的珠宝玉石在原珠宝玉石名称后加括号并在其中注明( )二字。

7.钻石优化处理的方法有:①( )②( )③( )④( )等4种处理方法。

8.红宝石优化处理方法有:①( )②( )③( )④( )。

9.蓝宝石优化处理的方法中( )和( )两项在鉴定与销售中必须注明( )。

10.人工宝石中代号YAG是( ),CZ是( )。

11.在市场上常遇到的一种翡翠品种八三玉(爬山玉)成品,其主要特点为( )、( )、( )。

12.改善红宝石常用的人工处理方法有( )、( )等。

13.一颗无色、火彩非常好的标准切工圆钻形宝石,直径为5.8mm,重1.15ct,它可能为一颗( )宝石。

14.翡翠B货在反射光照明下,主要鉴定特征有:( )、( )、( )。

15.目前对刚玉类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有( )、( )、( )和( )。

16.评价宝石改善(优化或处理)的效果时,至少要考虑( )、( )和( )等3个方面。

17.常用于改善珍珠颜色的方法有( )、( )和( )。

18.高温扩散处理蓝宝石的鉴定特征是在二碘甲烷浸液中可能呈( )、( )、( )。

19.翡翠(处理)的充填物质可为( )或( )或( )或( )。

20.天然翡翠经强酸或强碱处理后、再充填了( )或( )固结的称为B货翡翠,主要特征是( )遭到了破坏和加入了一些其他物质。

21.蓝宝石的主要处理方法有( )处理法,( )处理法。

22.制作B货翡翠用强酸或强碱浸泡主要目的是去除( )和( )等。

23.如果无色水晶晶格中含少量的( ),经辐照处理后能产生紫色。

24.腰棱上刻上GE POL标记的钻石是消除了( )色的一种无色钻石。

25.红宝石的热处理常采用( )气氛,以消除( )色调,还可以消除( )包裹体。

Ⅵ 裂隙充填、熔合充填处理

(一)裂隙、孔洞充填处理

采用各种充填材料(有色或无色油、人造树脂、蜡、玻璃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如真空、加压、加热等),对宝石中开放的裂隙、孔洞和玉石中的孔隙、晶粒间隙直接进行充填处理,旨在掩盖裂隙或强化结构。

1.热充填处理

采用钠铝硅酸盐或铝硅酸盐玻璃等材料,在高温(1400~1600℃)条件下,对天然红宝石原料或戒面的开放裂隙或孔洞进行直接充填处理,旨在填补裂隙、提高净度、增强耐久性。这类充填处理红宝石的特点是次生玻璃体沿红宝石原裂隙面呈不规则细、网脉状连续分布,裂隙面平整,未见熔蚀。该类次生玻璃体以单相态形式存在,偶见气泡。露出红宝石裂隙表面的次生玻璃体光泽相对较弱(玻璃光泽),与红宝石基体相比(强玻璃光泽),二者光泽差异特征十分明显,在普通宝石显微镜下(顶光照明条件)易于识别(见图4-2-11)。

图4-2-11 充填处理红宝石

近期,国内外珠宝市场上出现一种以高铅玻璃材料为充填物的充填处理红宝石。这类高铅玻璃材料属PbO-Al2O3-SiO2体系。其特点是:黏度和软化温度偏低,具良好的流动性、较强的浸润能力。经中温加热条件下(600~680℃)充填处理后,可使红宝石中的裂隙或孔洞得以较好的填补和愈合,并能有效地改善红宝石的净度和透明度。

与传统的高温充填处理的红宝石表现特征不同,这类充填处理的红宝石内部通常存在少量晶形发育完好的针状金红石、磷灰石等结晶矿物包体。由于高铅玻璃体折射率值(1.75)接近红宝石,故玻璃充填物表面光泽与红宝石十分接近。即便在宝石显微镜下,玻璃充填物与红宝石裂隙面之间的接触界线有时也不易观察。因而,这类充填处理的红宝石无论在外观特征还是在内部特征上都易与未处理的天然红宝石相混。镜下观察,多数样品沿原裂隙处出现特征的蓝色闪光效应(注意少部分样品无此现象),沿原裂隙处呈面状分布的气泡群和空隙,局部残存的次生玻璃体。利用X射线光谱仪可快速检测其内含高浓度的Pb元素。

2.真空、加压充填处理

对一些净度低(P级)且开放裂隙发育的钻石,多以低温高铅玻璃为充填材料,在真空和中低温条件下直接进行充填处理,使裂隙得到较好的掩盖,净度得到一定的改善(净度可能提高一到二级别)。由于高铅玻璃带明显黄色调,经充填后可能会导致钻石的色级降低。在不同的照明方式下转动这类充填处理钻石,沿原裂隙处可呈现特征的异常闪光效应。即在暗域照明下为紫红色、橙黄色闪光;在亮域照明下为蓝绿色闪光。钻石的裂隙充填处理的耐久性较差,一般性的加热、酸或超声波清洗时均可将其破坏。

早期裂隙发育的祖母绿主要采用注无色油的方法进行充填处理,但耐久性差。近年来,人们普遍采用人造树脂(opticon resin),在真空、加压、低温加热条件下对裂隙发育的祖母绿进行充填处理,充填处理后祖母绿的耐久性得到显着提高。

以H3PO4/HNO3/H2O2混合液为漂白剂,Na OH为渣化剂,环氧树脂为粘合剂,在持续加热(约120℃)和真空、加压条件下对翡翠的片料和坯料进行酸碱蚀与充填处理(俗称白渣化充填处理)。翡翠片和坯料经中强酸和强碱多次浸泡处理后,翡翠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并形成特征的酸碱蚀碎粒结构。而后注入的环氧树脂实际上起到了增固增透的双重作用,经酸碱蚀充填及热固化处理后,翡翠的净度和透明度得到显着的改善(俗称“B货翡翠”)。必须强调,酸碱蚀充填处理翡翠与漂白处理翡翠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基本概念。两者间最大的差别在于,酸碱蚀充填处理翡翠的内部结构和透明度发生了“质变”,其次是翡翠内部物质成分发生明显的带入和带出(即Fe、Mn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带出,高分子聚合物或有机蜡带入),后者则反之亦然(见图4-2-12)。

图4-2-12 充填处理翡翠

一种称之为“泡松”的绿松石品种,其结构疏松,孔隙度大且稳定性差。在真空、加压条件下注入人造树脂,经热固化处理后能有效地改善这类绿松石的耐久性及颜色。

(二)熔合充填处理

基于缅甸Mong Hsu红宝石中裂理、微裂隙十分发育,在热处理过程中普遍填入诸如硼酸钠(硼砂)及多聚磷酸盐等具弱助熔性的化学涂填物。高温条件下,填入的硼酸钠、多聚磷酸盐类涂填物呈流体状沿红宝石原裂隙处渗入并沿原裂隙面两侧发生局部熔合,形成一种多成分混合的次生熔融体。随温度的下降,这种混合熔融体随之发生分离重结晶,其中一部分重结晶为再生红宝石,但更多的往往来不及重结晶,而形成明亮透明的次生玻璃体,最终使红宝石裂隙得到了程度不同的修复、填补和愈合。沿红宝石原裂隙面呈面状分布的次生玻璃体,其外观特征与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中所含的助熔剂羽状体、熔滴极为相似,有时两者不易区分。

Ⅶ 红宝石怎么养

一、养护方法

1、土壤:红宝石适宜生长在排水性良好、通风透气的土壤中。可以用煤渣、泥炭土和珍珠岩混合配制,土壤的粘性不宜过大,不然会导致根部无法生长。

2、阳光:红宝石对光照的要求很严。光照不足会导致它的叶子变绿,而光照过强则会使其发黑,甚至出现黑色的斑点。因此,在夏季要进行遮阴,其他季节要满足长时间的光照。

三、病虫害防治

1、病害:叶斑病是红宝石的常见病。患病的植株会在叶片上长黑斑,需要将病叶摘除,并用多菌灵喷洒防治。

2、虫害:红宝石的主要害虫是介壳虫。可以人工捕捉害虫,也可以用杀扑磷进行灭虫。之后将植株放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帮助它快速恢复。

Ⅷ 怎么鉴赏红宝石

红宝石的英文名称Ruby,来源于拉丁语,是红色的意思。传说戴红宝石的人会健康长寿、聪明智慧、爱情美满,而且,左手戴上红宝石戒指或者左侧戴一枚红宝石胸饰,就会有一种逢凶化吉、变敌为友的魔力。
如今,人们把红宝石看作宝石中的珍品,把它当作七月生辰石,骄阳似火的七月,灿烂的阳光与红宝石夺目的红色光芒相互辉映,令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所以人们又把红宝石比作热烈的爱情,将其作为结婚40周年的纪念石。所以,红宝石象征着勇敢、热情、恒久不变的爱。
红宝石是指颜色呈红色的刚玉宝石,与微量致色离子Cr3+有关,颜色可以是红色、橙色、橙红色、紫红色、褐红色。密度3.99-4.00,折射率1.762-1.770,抛光面显示亮玻璃光泽或亚金刚光泽。摩氏硬度9,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所发现的、硬度仅次于钻石的高硬度物质。

一、产 地
1.缅甸
缅甸红宝石因含有较高的Cr2O3,而具有鲜艳的玫瑰红色—红色,其中以“鸽血红”最为珍贵,它是一种颜色饱和度较高的纯正的红色。
高档缅甸红宝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是颜色的明度高并具有纯真的红色荧光,二是由内部因含有大量丝状金红石包体,使入射光线可以散射到宝石表面,赋予宝石更加柔和的颜色。
产地特征:
1)“糖蜜状”构造,缅甸红宝石颜色往往分布不均匀,常呈浓淡不一的絮状、团块状,在整体范围内表现为一种流动特征的漩涡状;
2)缅甸红宝石中的液状包体较少,以互为60º夹角的定向排列金红石最为典型。

缅甸红宝石中的漩涡状颜色分布 缅甸红宝石中三向排列的金红石包体
2.孟素
孟素是在缅甸发现的一个较新的矿区,产出的红宝石以具有蓝色—黑色的核心为特征。经热处理后样品整体呈红至暗红色。孟素红宝石的颜色往往不均匀,表现为垂直Z轴方向的颜色分带,色带颜色由中心向外逐渐变浅。
产地特征:具有蓝色—黑色的核心。

具暗色核心的孟素红宝石
3.泰国
泰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红宝石的产出国。由于Fe元素含量较高,泰国红宝石的颜色往往较深、透明度较低,多呈棕红色至暗红色。颜色较均匀,色带不发育。
产地特征:
1) 几乎不含金红石包体,但富含水铝矿包体;
2) 具有“煎蛋”状图案的包体。

泰国红宝石中的“煎蛋”状流体包体
4.斯里兰卡
以透明度高、颜色柔和而闻名于世。而且颗粒较大,其颜色多彩多姿,几乎包括从浅红—大红各种过渡色。
斯里兰卡红宝石含有丰富的固态包体,主要为金红石和锆石包体。
二、人工合成红宝石
目前用于人工合成红宝石的方法包括焰熔法、助溶剂法和水热法。
鉴定特征:
1)气泡;
2)弧形、树枝状生长纹;
3)助熔剂包裹体、彗星状包体,糖浆状纹理;
4)铂金属片、无色透明的纱网状包体或钉状包体。

弧形生长纹 波状生长纹 气泡

助熔剂残余 铂金属片 金属包体
三、人工处理红宝石
红宝石仅经过简单的热处理,不改变原本的晶体结构,仍可认为是天然红宝石。热处理属于人工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历史悠久,结果稳定、持久而被广泛接受。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红宝石是经过简单热处理的。
红宝石的人工处理方法包括染色处理、充填处理和扩散处理。
1. 染色处理
方法与目的:将劣质的红宝石,即颜色浅、裂隙发育的红宝石放进有机染料浓液或有色油中浸泡、加温,使之染上颜色。
鉴定:
1)可见颜色集中于裂隙中;
2)表面光泽弱,局部油脂光泽;
3)紫外光下可发橙黄—橙红色荧光;
4)红外光谱显示染料的吸收峰;
5)紫外—可见光光谱中除了存在Cr3+谱外,还存在与染料有关的吸收带。
2.充填处理
方法与目的:通过真空条件下的加热处理或溶胶—凝胶的工艺,将充填材料注入或充填到红宝石的裂隙、孔洞和空隙中,以掩盖其裂纹缺陷、减少内反射,进而提高红宝石的颜色、通透性和纯净度。
鉴定:
1)裂隙较发育的红宝石中,放大检查可见裂隙或表面孔洞中的充填物,可能是铅玻璃、有机质等;
2)裂隙中含有残留气泡;
3)光泽较弱,部分样品呈现油脂光子;
4)经XRF、EPMA、LA-ICP-AES等定量分析,富含充填物质,且主要沿裂隙分布。

EPMA显示铅玻璃充填红宝石的Pb分布
3.扩散处理
方法与目的:利用高温使外来的Cr3+进入浅红色刚玉样品的表面晶格,形成一薄的红色扩散层,温度在1600~1800 ℃,在加热过程中添加Cr2O3、Al2O3等助剂。
鉴定:
1)放大检查,可见处理前的缺陷如裂隙或凹坑等的边缘或内部有颜色集中,有时也可见刻面棱线处颜色集中;
2)折射率值较高,有时高达1.788~1.790,甚至超过折射仪极限;
3)表面扩散处理的红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可有斑块状白色磷光。

四、质量评价
红宝石的质量评价也主要是从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重量(Carat)四个方面考虑的,也可称为4C分级。
1.颜色
颜色是评价彩色宝石最重要的指标。在红宝石的质量评价体系中,颜色的影响占50 %以上。红宝石的颜色分级是非常困难的,通常以颜色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来描述。
1)色相,是颜色的主要标志量,是各颜色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参数(见色相环图)。红宝石的红色调与Cr3+有关,当富含Cr3+而不含其它色素离子时,将呈现为鲜艳的红色;当含有杂质离子或有色包体时,红宝石将带有黄色、蓝色等杂色调,从而呈现为橙红色、紫红色。

从左至右,红宝石的紫色调愈加明显
2)明度,是人眼对宝石表面的明暗程度,即颜色的亮度。

从左至右,颜色明度依次提高
3)饱和度,也称彩度,是指彩色的浓度或彩色光所呈现颜色的深浅和鲜艳程度。

从左至右,颜色鲜艳度依次提高

对于高品质的红宝石,要求颜色鲜艳、纯正、均匀。其中以鸽血红或纯红色为最佳,其次为红色、粉红色、紫红色。
2. 净度
在红宝石的质量评价体系中,净度是仅次于颜色的第二重要因素。红宝石中存在内含物,会影响其透明度和颜色,所以内含物越小、越少、颜色与主体反差越小、所在位置越不明显越好。红宝石内含物极为丰富,裂隙也较发育,所以有“十红九裂”之说。
根据瑕疵的大小、数量、位置、颜色等,可以将红宝石的净度从高到低依次分为VVS、VS、SI1、SI2、I1、I2和I3。
VVS,指10倍放大镜下可见细微内含物,肉眼不可见,且不影响红宝石的美观;
VS,指10倍放大镜下容易可见内含物,有时肉眼可见,几乎不影响红宝石的明亮度;
SI1,指10倍放大镜下可见大的或数量多的内含物,且肉眼可见,轻微影响红宝石的美观,而几乎不影响其明亮度;
SI2,指10倍放大镜下可见明显内含物,且肉眼可见,轻微影响红宝石的美观和亮度;
I1,指肉眼可见明显内含物,对红宝石的美观、亮度和透明度有显着影响;
I2,指肉眼可见显着内含物,对红宝石的美观、亮度和透明度有显着影响;
I3,指肉眼可见大量显着的内含物,极大影响红宝石的美观、亮度和透明度;
3.切工
红宝石的质量评价体系中,切工是第三重要因素,价值影响通常在10~20 %。切工质量评价需考虑琢型、各参数比例、对称性、修饰度等几个方面,依次分完美(Excellent)、很好(Very Good)、好(Good)、一般(Fair)和差(Poor)。
红宝石最常见的琢型是椭圆型、短矩型,其次为圆多面型、祖母绿型。
1)参数比例:主要包括琢型的长宽比和全深比,可接受的全深比在60~80 %;
2)对称性:是指外形轮廓是否对称、底尖是否偏心,台面是否倾斜等对称要素;
3)修饰度:是指刻面排列是否整齐,是否有额外刻面,对琢型总体比列影响不大的偏差及抛光质量等。
4.克拉重量
在颜色、净度和切工相同的红宝石,克拉重量越大,价值越高。优质的天然红宝石非常稀少,且裂隙往往较发育,晶体颗粒较小。所以,3 ct以上的优质红宝石是极为稀少的,它的价格可能还高于同质量的钻石。

Ⅸ 为了提高颜色和净度,许多商家都会对宝石进行优化处理,红蓝宝有哪些优化处理方法吗哪

一、热处理
红蓝宝石的加热的温度在1300-1900℃左右,加热后的红蓝宝石,内部的包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蓝宝石加热会更改颜色,如:浅色的蓝色蓝宝石经过加热会加热蓝色,浅黄色或黄绿色蓝宝石在氧化条件下加热会处理成橘黄色以至金黄色蓝宝石等。
2、针状的包体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地溶解,最后断裂成不连续的短丝状,或者变成微小的像是尘点的形态。
3、像是红蓝宝石中含有固态晶体包体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溶解,晶体边缘会圆化,变成“雪球状”包体,或者晶体周围出现“圆盘状”的应力裂纹。
4、有的气液包体,在长时间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包体内部的气体或液体会发生胀裂,液体会流进新炸裂的裂隙中,这种裂隙看起来也像是应力裂纹,但是在某一个角度观察,会看到干涉色。
5、在紫外荧光灯下,天然红宝石是呈现弱-中的红色荧光,而加热后的红宝石会有蓝白色荧光,天然蓝宝石荧光为惰性,不发光,某些蓝色蓝宝石在加热后会出现淡绿色或淡蓝色荧光。

二、表面扩散处理
1、红宝石利用高温让Cr离子进入浅红色刚玉的表面晶格,在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红色扩散层。

把样品放进二碘甲烷中,扩散红宝石的颜色多集中在腰棱,刻面棱以及开放的裂隙中,相比之下,看起来扩散红宝石有边界,天然红宝石的边界却是模糊的。
2、蓝宝石经常利用高温让Fe、Ti作为致色剂在无色或者浅色蓝宝石表面产生蓝色扩散层,原理跟扩散红宝石一样,不同的致色剂可以扩散出不同颜色的蓝宝石。

蓝宝石除了放进二碘甲烷中看是否扩散,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在底灯上放上一张纸巾,宝石样品台面向下,扩散的颜色沿着刻面棱或者开放裂隙浓集,看起来像是蛛网状构造。
3、表面扩散的星光红宝石,星线类似合成的,天然的星光星线,看起来就像是从石头内部发出来的,而且三条星线相交的中心,看起来是有宝光的,天然的星线中间粗,两端比较细,可以不连续,而合成的星光星线,看起来像是浮于宝石表面的,合成的星线比较直,均匀,连续性比较好,中心无宝光。

三、体扩散(铍扩散)
这种扩散也是利用高温氧化将Be元素扩散进宝石中,只是这不同于表面扩散只是在表面薄的一层,而是进入宝石内部比较深的地方,这种扩散主要是将无色或将近无色的蓝宝石处理成为黄色或橙色,处理后的蓝宝石很像帕德玛蓝宝石,一种带有粉色-橙色调的莲花色蓝宝石。

这种宝石鉴定,可以放在二碘甲烷中,外圈层的颜色为橙色,内圈层的颜色为粉色,偶尔也会为无色。或者到鉴定机构使用大型仪器测定离子浓度,近表面Be元素浓度大,往中心去浓度时逐渐降低的。

四、玻璃充填
大家都知道红宝石“十红九裂”,为了让红宝石看起来裂隙不是那么的多,就会用融化的铅玻璃,加压,将充填物压进红宝石的裂隙中,这样红宝石就会看起来没有那么多裂隙。
由于红宝石的折射率在1.76-1.78,铅玻璃的折射率在1.45-1.70,所以光泽会有不同,产生光泽差异,一般宝石裂隙是很多很多的情况下才会玻璃充填,所以整体看起来感觉雾蒙蒙的,不像是天然的。
放大镜观察,透射光可能会看到,充填中出现的气泡,搅动的漩涡构造,蓝色的异常闪光现象。反射光,可以看见开放性的裂隙内侧的充填物。

五、天然品的裂隙融合
在热处理的时候,需要加导热剂--硼酸钠,防止裂隙炸裂,但是,导热剂融化后会进入到开放性的裂隙中,随着温度的下降,这些导热剂就会凝固在裂隙中。
一般认为10x放大可以看见硼酸钠的,我们称为充填,看不见的称为热处理。

六、辐射处理
一般是处理蓝宝石,将无色蓝宝石辐射成黄色的,粉色蓝宝石辐射成橙色的,蓝色蓝宝石辐射成绿色的等等。

七、染色处理
将多裂隙的红蓝宝石放进有机染料中浸泡,加温,然后上色。
1、这种宝石可以用沾有酒精或者丙酮的棉球擦拭宝石,然后棉球会染色。
2、放大观察,能看到颜料在裂隙周围浓集。
3、染色的宝石有可能会出现特殊的荧光,这是颜料的荧光。
以上就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各位对红蓝宝石有兴趣或者准备入手的朋友,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买的石头是否经过优化或者处理的,这样才能物有所值,不要被某些无良的商家忽悠了,要准备好必要的理论知识,让他们知道是内行,才不敢以次充好。如有疑问,或欢迎询问并且给予指导,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阅读全文

与改善红宝石常用的人工处理方法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什么方法消灭皮肤螨虫 浏览:290
小摄像头安装方法 浏览:356
密封件硫化产能测量方法 浏览:54
芹菜豆苗种植方法 浏览:33
汽车电路电压降测量方法 浏览:450
边际量和弹性的计算方法 浏览:435
手机玩游戏状态栏设置方法 浏览:113
巫毒娃娃的使用方法 浏览:893
lamy钢笔墨囊如何使用方法 浏览:836
浴霸安装在塑料扣板的视频方法 浏览:12
100种关灯方法视频 浏览:448
立式注塑机原点解决方法 浏览:374
颈椎病引起手麻锻炼方法都有哪些 浏览:110
折猫的方法图解步骤 浏览:855
有什么方法可以仿一个app 浏览:592
手机倚天赚10块钱的方法 浏览:468
酒糟鼻有治疗的方法吗 浏览:107
电脑改成自动获取的方法 浏览:132
怎么治脚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浏览:165
自制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