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油桶自制食用菌灭菌锅炉方法,希望有图片
油桶制作食用菌灭菌灶的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很少有图片。可以采用三个油桶串联起来的方式。两个油桶直接加热。一个油桶在上面预热。下面垒砌炉灶。然后旁边建造一个灭菌池就可以了。
2. 培养食用菌
食用菌基本技术讲座
江苏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 tel:0516-88939450CdG>R(
食用菌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WqF`
第一节 结构、名释 :_/2食用菌:可食用的大型真菌。:\ob
1. 菌丝体:即食用菌的营养体,由丝状菌体细胞组成,是形成子实体的基础,菌丝体质量的好坏,对能否出菇,产量高低,品质好坏起决定性作用。}j
2. 子实体:由菌丝体所产生的果实,是其行有性繁殖的必然结果。,}R
菌盖:是成熟子实体的主体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菌褶的保护。R2i8&K
菌褶:大多数种类位于菌盖的下部,书页状排列或呈多孔状密布,是着生担子的所在,担子才是真正的繁殖器官,其顶部产生2~4个担孢子,担孢子成熟后从担子上脱落并弹射到空气中。.Gm
菌柄:起营养运输及对整个子实体的支撑作用。~5~
菌托:菌柄与菌丝体及生长基质连接的地方,有时附带着子实体外保护层的残留物,有的品种无此结构,或不明显。.gNW
菌环:有的种类在子实体幼小时,菌盖的下部被一层薄膜(内菌幕)所覆盖,保护年幼的菌褶不暴露,有内菌幕的种类称为被果型子实体,反之则称为裸果型子实体;被果型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内菌幕逐渐破裂,脱落,在菌柄上残留下一个环状结构叫做菌环。当然,菌环也不是所有种类都有的。s
3. 生活史: 即生活周期,由两个不同性别的担孢子分别萌发形成两条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单核菌丝之间发生质配与核配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进一步生长,成熟扭结,形成子实体原基,子实体原基进一步生长分化形成子实体,在子实体内部产生担子,在担子上形成担孢子,担孢子成熟后从担子上脱落并弹射到空气中,遇到适宜条件又将萌发成单核菌丝。q
第二节 食用菌的营养需求/~
大多数食用菌为腐生型真菌,它们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直接利用无机物同时利用阳光的能量生长,而只能靠分解及氧化有机物汲取自身生长所需的营养.
食用菌的生长大体上可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发菌)和生殖生长阶段(出菇)。将菌丝体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下,开始分泌一系列酶将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吸收到细胞内供其生长发育。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基中氮素含量相对高些,子实体发育阶段培养基中氮素含量相对低些。因此作为科研和生产上讲,对于不同的阶段培养基中添加的营养成分应有所不同,比如:菌种保藏和菌种生产中培养基的氮源要多加一些,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可有效地防止在菌种上过早出菇的现象发生;而在出菇生产栽培料的配方中氮源成分应相对减少,这样有利于出菇。?oJk.
一. 碳源:n~y
与绿色植物不同,真菌不能直接以CO2作为碳源来合成有机物,它只能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单糖和双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多糖物质。除葡萄糖能直接被菌丝细胞吸收利用外,其它必须通过菌丝分泌的胞外酶水解成单糖后才能吸收利用。二. 氮源:o
可供食用菌利用的氮源以有机氮为最佳,如:蛋白胨、酵母浸出汁,以及麸皮、米糠等。在天然栽培基质如棉子壳、锯末、植物秸秆中也含有一些可供食用菌吸收利用的氮源,但是含量不够,需要添加麸皮、米糠等含氮量较高的材料,一些特殊品种还需要额外添加蛋白胨、酵母浸出汁等工业制剂。无机氮及小分子有机氮如各种含氮化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氨气抑制菌丝生长,因此除非特殊需求不要往栽培基质中添加,但必要时可喷施追肥。%碳/氮比:指培养基及栽培基质中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平菇为例菌丝体生长阶段的碳/氮比为20/1最好,子实体发育阶段的碳/氮比为40/1最佳。?B:*P
三. 其它营养:9{
食用菌生长发育除需要碳、氮源外还需要一些其它营养物质,如:钙、磷、镁、锌、铁、铜、硫、钾、锰等矿物元素,各种维生素及生长因子。yfMxf
第三节 食用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d
一.环境因素:=u0q
环境因素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各阶段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首先应了解相关的环境要素,弄清概念,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综合调控: 1#z
1. 水分8_DuG
水分,既是菌丝生长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同时又是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基质中恰当的含水量对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发育是十分重要的,含水量过低,菌丝体对基质的分解及营养的吸收不利,使菌丝衰弱,会严重影响出菇产量;基质中含水量过高,会使下面菌丝体缺氧而停止吃料,造成原料的浪费,同时表面菌丝徒长,料面积水而使菌丝自溶导致杂菌污染。_M{^u>
大多数种类要求基质含水量在65%左右,而香菇则要求在51~55%之间,侧耳类品种有时可掌握在65~70%之间。z>9rJ
`Ymg
第一节 2. 酸碱度(pH值):n
酸碱度(pH值)是指水(以及含水物质)的酸碱度,规定范围是0到14,pH值=7为中性,pH值>7为碱性,pH值<7为酸性
第二节 3. 通气|6q+?#
食用菌属好氧型微生物,它要靠对基质内有机物的氧化来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基质内缺氧会使菌丝体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造成菌丝体生长缓慢,衰弱,甚至停止生长,严重的会因窒息而死亡;子实体阶段缺氧,会造成子实体畸形,影响商品价值。j~
4. 温度:=|Z]H
每个品种都有其一定的温度适应范围,同一个品种其菌丝体阶段与子实体阶段也是不同的,一般子实体阶段的最适温度要低于菌丝体阶段。-,:v
根据子实体分化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不同,可将食用菌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t
①低温型 在较低的温度下菌丝才能分化形成子实体,最适温度20℃以下,最高不超过24℃,如:香菇、金针菇、双孢菇、紫孢平菇、羊肚菌、猴头菌等o|[dy
②中温型 子实体分化的适宜温度20~24℃,最高不超过28℃,如:白木耳、黑木耳、榆黄蘑、大肥菇等。{o
③高温型 子实体分化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最适温度24~28℃以上,最高可达40℃左右。如:草菇、凤尾菇、鲍鱼菇等。[
同时还有中温偏低、中温偏高和广温型品种。Iu
此外,不同品种在子实体形成期间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根据这一点又可以把食用菌分成以下两大类型:S
恒温结实型 保持一定的恒温可以形成子实体,如:金针菇、双孢菇、黑木耳、草菇、猴头等。'
变温结实型 保持恒温不形成子实体,变温时才形成(需要温差刺激)。如:香菇、平菇、紫孢平菇、阿魏侧耳(白灵菇)等。 gAK
6. 空气湿度=:a..{
基质的含水量对菌丝的生长至关重要,但是,到了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则完全或部分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因此空气的含水量,即空气湿度就成了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空气湿度过低会加速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而子实体所蒸发的水分则主要来源于基质内的菌丝体,结果会导致基质内水分的大量流失而影响产量,甚至使子实体原基干枯而死。然而水分蒸发是由菌丝体向子实体运输营养的原动力,如果空气湿度过高,就会使子实体表面水分停止蒸发,使营养运输受阻,同时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造成子实体停止生长;长时期空气湿度过高,还会造成子实体从空气中倒吸水分,这将是十分危险的,特别是衰老的子实体,会形成水浸样腐烂,招致线虫及细菌的滋生和大范围传染。所以说,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是十分重要的。c1,Je
大多数品种在出菇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有经验的菇房管理人员可以凭感觉判断空气湿度是否合适,但是对于新手来说往往是十分困难的,
7. 通风VNTaVP
食用菌属于好氧型真菌,无论是菌丝体生长还是子实体发育,都需要充足的氧气。和人类的呼吸一样,食用菌的呼吸作用也是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放出CO2。适量的CO2浓度对某些种类的菌丝体生长有刺激促进作用,但是过多CO2的积累会抑制菌丝体生长,甚至完全停止生长,高浓度CO2长时间作用还会导致菌丝体窒息死亡。子实体阶段对CO2更为敏感,主要表现在抑制菌盖分化,菌柄过长,降低成品等级。7EY&UR
因此,需要经常的对菇房空间进行通风换气,排除CO2,保持空气新鲜。BzZ<
8. 光照FFGC
食用菌的菌丝体阶段不需要光线,而大部分品种的出菇阶段则需要散射光刺激。少部分品种需要有较强的散射光,才能使子实体原基分化,例如白灵菇、灵芝等;极少部分品种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的颜色也与光线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光线强,子实体颜色较深,光线弱,子实体颜色浅。N`/38{
二. 环境因素的综合调控Ykev
野生的食用菌都发生在雨后茂密的树林和草原上,所以可以这样直观的理解适合出菇环境条件:+b.
雨后的树林和草原的温度适宜,空气潮湿,清新宜人的新鲜空气适宜蘑菇生长,透过树冠、草叶的太阳光线柔和自然,地面日积月累的草根树叶等有机物加上土壤中所含有的矿物质正是菌丝体生长的最佳营养,所有这些形成了菇类休养生息的最佳条件。)
各种环境因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在大棚温室内就显得尤为突出:;,{mF
光照会提高温度,温度上升又会使空气相对湿度下降;S'+mM1
通风会直接影响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影响程度与通风量和室内外空气的温湿度差异呈正相关性:通风量越大,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越大,通风量越小,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越小;室内外空气的差异也是如此。一般来说,大棚温室作为冬季菇房,通风会同时降低室内的温度和湿度。:-7`!
以上是自然因素对菇房环境的影响,下面来讨论人为因素对菇房环境的影响:x
喷水是菇房常规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喷水的直接作用是增加空气相对湿度,水雾越细,加湿效果越好。喷水时,水雾在空中蒸发,在增加湿度的同时还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降温作用。Ym
自然因素对菇房环境的影响也是在人为控制之下的:可以通过挂遮阳网和拉、放草帘来调节温室内的光照和温度,通过开关通风口来控制通风。喷水可直接增加空气湿度,通入干冷的空气,可降低菇房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白天可通过增加光照来提高温度,夜间可放下草帘保温,若温度仍低于最低要求,可采取火炉、火墙、暖气等加温措施.
第三节 二、 菌种制作 ,B91
为了保证菌种质量,菌种由专业菌种厂提供,原则上不允许普通栽培户自行生产菌种。这一点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相应的规定。BY
三、 生产用培养料的准备和处理O5,Vr
一、 原辅材料的要求"$
1.原料的种类:u`"%
棉子壳,锯末,玉米芯、其他作物秸秆,麸皮,玉米粉,过磷酸钙,石膏粉,石灰等Y
2.质量要求- El*
棉子壳: 新鲜,干燥,松散;无霉变,无结块泛黄等现象。r/Owaw
锯末: 阔叶树锯末,无霉变,不含防腐剂;自然堆放半年以上。,\
玉米芯: 干燥,未经雨淋受潮,无霉变y
其它作物秸秆:成熟、干透,未经雨淋受潮,无霉变l
麸皮: 以片状麸皮为最好,新鲜,干燥,松散;无霉变,结块,虫蛀现象!
玉米粉: 新鲜,粉状,最大颗粒不超过0.5mm;无霉变,结块,虫蛀现象Qx*
过磷酸钙: 粉状,无结块 &Wj-
石膏粉: 干燥,洁白,无结块u
石灰: 以下三种规格的石灰均可使用,但用法和用量有所不同:6i)
1)球磨生石灰粉: 无受潮胖袋,结块现象,5)C'+t
2)生石灰块:块的表面及断面呈白色或桔红色,加水后能发散成粉状。p;T=q!hH
塑料袋: ①熟料栽培应采用聚丙烯(高压灭菌)或聚乙烯(常压消毒)袋子的厚度应保证在单面4丝(0.04毫米)以上,厚薄均匀,宽度一致;可购买成品折角袋,或购买筒料自己裁切成需要的尺寸。在冬季则应选用低压聚乙烯袋子。 ②生料袋栽则应采用双面3丝(0.03毫米)以上,5丝以下的低压聚乙烯筒袋。D>U
3.原料的预处理:LH
有些原料必须经过预先处理后才能使用:;'?
锯末:过筛,去除粗、硬、尖锐杂物。sz"过磷酸钙: 颗粒状产品,或有结块时,须经碾压粉碎,过筛后方可使用。\o*
生石灰块: 需提前1天加水发散,使用前稍加碾压过筛。8||"石灰粉: 可直接使用。F2B<V棉子壳: 如有结块,必须挑除。`,`hO
玉米芯: 用筛孔15-20㎜的粉碎机加工后使用。使用时提前8~24小时用水浸透(具体时间视不同季节而定,高温季节浸泡时间短些)。Qt[
其它作物秸秆: 根据不同的品种和栽培方式进行铡段或粉碎加工。)玉米粉: 如有超过0.5mm的渣子,应提前1小时用水浸透。Yybh3Y
及时挑除各种原材辅料中搀杂的尖锐杂物和缠绕物。|0##rR
4.拌料工序:I
⑴ 配料:xMd[XK
按照生产配方,严格计量,准确配比,预搅拌时加水适量,偏低,给后期调节水分留有余;充分搅拌,石灰粉按计量添加。z}]W
特别强调:加水前,确保干料预拌匀2次以上,防止有些原料组份遇水结块;加水时,要尽量均匀加入,每次确实灌满水桶,以利于准确计量。具体的配料以及是否需要发酵,各种辅料的添加在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方式上有不同的规定。1u
拌好的料需要堆放8~16小时之后,进行后期翻拌,调整水分,再装袋。VeZ*n]
⑵ 后期翻拌、调整:QN
装袋前的含水量和pH值掌握在适合的范围内,pH值过低可加少许石灰调整,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具体品种有具体要求)。{H~H/
⑶ 装袋(熟料栽培)K
装袋的工作场地应光滑、清洁,或有软物铺垫,确保无尖锐杂物;禁止平地推移料袋,避免底部出现微孔。l
四、 灭菌h<0
灭菌是熟料栽培的必需工序,也是对技术和设备要求最高的环节,对培养料的灭菌通常采用高灭菌和常压灭菌(消毒)两种方式:ov"}[
一 常压蒸汽灭菌:3H
1. 常压灭菌灶:`}
在用砖垒砌的锅台上面建造一个密闭的空间,作为灭菌室,为了不使被灭菌的袋子太拥挤,灭菌室内可以搭建若干层架子,灭菌室的壁下部要留有可以开关的排气管,锅门必须能够密封,在门或壁上要有可以安插温度计的小孔;在下面的大锅内加满水,用来产生蒸汽,为了利用余热,在后面的烟道上再按一个小锅,用小锅里面的热水给大锅作补充,补水管置于小锅跟前,里面的一端要伸入大锅的水中,其开口离大锅的锅底10—15厘米,这样,随着大锅里面水的蒸发减少,会逐渐漏出管口,就会有蒸汽从管中冒出来,这就提醒你比须加水了。加水时不要一下加得太多。^NGg`j
原则要求:从装袋开始到灭菌温度达到100℃不得超过8小时。从点火开始就要猛火烧,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100℃,此时要保证上排气口完全开放,以随时排除冷气。在达到100℃之后,关小上排气口,减小火力维持温度在100℃,继续烧10-12个小时。在临近灭菌结束的1~2小时内,还必须用猛火,同时加足大锅内的水,直到灭菌结束。X5
整个灭菌过程要遵循“攻头、促尾、保中间”的原则。停火的同时,关闭上排气口。让锅内的温度自然下降,到60℃以下时打开锅门出锅。l
2. 太空包W#|PXA
在平地安放木排,下面插入蒸汽管道,在木排上铺垫透气材料,上面码放需要灭菌的袋子,上面用保温被盖严,四周与地面压牢、压严,从外形上看好像蒙古包,也称太空包。H
开始灭菌时,先留出离蒸汽管最远的一个角不压,用砖头或木棒撑起来,以便排除冷气,待排出的蒸汽到90℃时,再过10分钟,撤去支撑的砖头或木棒,并将此角压严。继续供汽,直到太空包鼓起来开始计时,一般需要灭菌12~16小时,也要遵循“攻头、促尾、保中间”的原则。U
太空包灭菌最适合在大棚内就地灭菌,就地接种,减少了搬运过程,节省劳力的同时,降低了袋子的破损率,提高了成功率。R9,PH:
太空包所需的外源蒸汽由专门的常压蒸汽锅炉供给,可以购买,也可自行土造。
二 高压蒸汽灭菌ivaPy
1. 原理)aV
相对常压蒸汽来讲,高压蒸汽具有更强的穿透能,确切地说是“高压饱和蒸汽”。(B?"i
高压蒸汽灭菌所使用的正是高压饱和蒸汽,只有饱和蒸汽才有足够的穿透能力的使热量直达物料的中心部位,才能穿透微生物“芽孢”、和各种孢子的层层铠甲,才能起到彻底灭菌的作用。o=i:|:
如果灭菌锅内有空气残留,就谈不到饱和蒸汽,因此也就达不到理想的灭菌效果。所以,预先彻底排出灭菌锅内的空气是问题的关键。5tS
⑴保证上下排气阀门完全开足Z/g
⑵打开供汽阀门,大流量放汽30秒,排净管道中的空气,保证所供给的是饱和蒸汽Gd^
⑶调小供汽阀门,用小流量蒸汽逐渐排出锅内及料袋内的冷空气。这一点尤其要注意:大流量蒸汽会在锅内形成涡旋气流,使蒸汽与空气混合而难以彻底排出,特别是料袋内的空气排不干净,直接影响灭菌效果。?lpr7
⑷在排汽管道上加装一支温度计,实时监控尾汽温度,当尾汽温度达到100℃时继续排汽30分钟,保证料袋内的空气也彻底排出。在这段时间里,压力不得高于0.01Mpa,否则应调小供汽流量。,y6Cu
⑸在供汽流量不变的前提下,关闭上排汽阀门,逐步调小下排汽阀门,使锅内压力和温度缓慢上升。当温度和压力上升到规定值时,调整供、排气流量,保持压力恒定。注:整个升压过程不得少于45分钟!}Z.Q<Q
⑹维持恒定压力和温度到规定时间。b
⑺闷锅的时间只能延长,不能缩短,中途每隔15分钟排放一次冷凝水。终了排汽速度要慢,不得少于25分钟。g\g?B
⑻冷空气排不干净,造成锅内的蒸汽不饱和,虽然增加压力可以同时提高温度,但是,由于不饱和蒸汽的穿透能力差,达不到理想的灭菌效果。因此,在灭菌操作过程中,不能只管温度,更重要的是分析、判断温度和压力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才能综合、客观地评价灭菌效果。2
2. 设备(K.C
高压蒸汽灭菌锅属于专门的压力容器,一定要从国家定点的生产厂商购买或订做,除非特殊需要,最好购买定型产品,性能稳定,也容易搞到备件。市场上有手提式高压锅、立式高压锅和卧式灭菌锅(柜)等产品。比较知名的厂家有:宁波开普电子仪表有限公司,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北京医疗设备厂等。t
要注意察看产品铭牌上的生产许可标志,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以及其中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工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核上岗。安全操作规程必须张贴上墙,以利于劳动安全部门检查。8f}q
不同厂家的产品可能在具体细节上有所差异,不同的使用目的也有不同的操作要求,下面就食用菌菌袋的灭菌操作,规定以下工艺规程:9'+rP|
3.灭菌工序工艺标准(C
操作流程:y+装锅:码放整齐,稳妥,不可拥挤,严禁有菌袋落地。=0^:pI
必须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事先检查设备:门封严密,管道通畅,阀门灵活无堵塞,关得严,打得开;压力表、温度表初始状态正确,反应正常。@kw}
开始小流量供汽,使料袋缓慢均匀受热,缓慢排出料袋内的冷空气,同时开足全部排气阀门,使锅内的冷气顺利排出。qK
逐渐适量加大蒸汽流量,使灭菌室内及菌袋温度进一步升高,待排气口温度达到100℃时,再继续排气5-20分钟(视灭菌锅体积大小和内容物多少而定)。8调小排气阀门流量,使灭菌室缓慢升压,在升压初期检查安全阀,确保不被堵塞、卡死;当压力和温度上升至规定值时,调整阀门,保持稳定压力到规定时间。(整个升压过程不得少于45分钟)-:X!关闭进汽,排汽阀门,闷锅1小时。闷锅过程中要每隔15分钟打开排气阀门放冷凝水。;_缓慢排气,至压力表回0,方可打开锅盖。H_L
4. 注意事项:x7T,Q
开关锅门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注意安全。3q/
从装袋到灭菌保压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8小时。X^ld8
升温,升压,排汽过程要控制速度,防止料袋鼓胀。[
升压,保压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脱岗,不得低于或超过规定的压力和温度,防止灭菌不彻底、灭菌过度使袋口粘连以及设备事故的发生。RSIc@
定期清扫灭菌锅内部,清除锈渣、残料以及其它杂物,以防止堵塞管道和阀门。.O-q
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m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请维修人员处理,禁止带病作业!y
五、 接种/播种<gI|u
在熟料栽培过程中,接种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i
一 “无菌”概念:qk
微生物无处不在,任何地方,不管是高山平地,江河海洋,甚至正在喷发的火山口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土壤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经检测每一克干燥的土壤内就含有各种微生物几千万至几十亿个,潮湿的土壤又要高出几十倍;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也不可等闲视之,人体表面及体内,特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也是惊人的。;y28mv
而且,微生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经过特殊的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才能看到它的形状,或者在光滑的培养基表面能观察到它的群体(菌落),或者通过一些现象感觉到微生物的存在。比如昨天剩下的饭菜变馊了,开了盖的啤酒变浑了,等等,这些都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活动的结果。微生物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在其适宜的条件下,大肠杆菌每17分钟繁殖一代,也就是由一个变成2个,一昼夜24小时繁殖近85代.oRB微生物在自然界有这么广泛的分布,我们稍有不慎,就会被他们钻了空子,同时它又具有这么高的繁殖速度,试想,只要有1个杂菌孢子在灭菌过程中没有被杀死,或者是在我们的接种操作中进入,亦 或从袋子表面的微孔侵入,其结果都会导致失败。1
二 消毒和灭菌~rs
食用菌属于微生物的一类,在生产过程中,除我们特定的品种外,任何其他微生物都属于杂菌范畴。这里我们又需要掌握消毒和灭菌的概念和方法:,2N4>4
1. 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去除和杀灭指定环境中和物体上的有害微生物,使其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限制在允许的安全范围内。;=R
2. 灭菌:是指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彻底杀灭特定环境中和物体上的全部微生物,使其成为一个无菌的环境和物体。t-^uY4
3.消毒和灭菌的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量大类,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有:}u6'
⑴ 物理方法:高压蒸汽灭菌,火焰灭菌,过滤除菌,紫外线消毒,微波消毒和各种射线消毒。yw
⑵ 化学方法:常用的杀菌消毒剂有:75%酒精,0.1%新洁而灭,5%石炭酸(苯酚),过氧乙酸,双氧水,来苏儿水,甲醛,高锰酸钾,漂白粉(水),克霉灵,克霉王,多菌灵,还有我们目前普遍使用的气雾消毒剂等。/
从理论上讲,任何方法的杀菌指数都不可能达到100%,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X"l
三 无菌操作技术:a?49.
1.概念8,
无菌操作技术是指综合地运用各种灭菌和消毒手段,在无菌区域内使用无菌的工器具完成各项指定的操作过程。HP6_X
2.技术要领'RxV
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由于热力烘烤形成一个直径9~10cm的无菌区域,我们的全部操作过程都应在此区域内完成,打开的菌种瓶、袋的开口也不应离开此区域。vW进行操作之前,人员的手臂要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所用的工器具要经火焰灼烧,较粗大的工具要用镊子夹着酒精棉球带火擦拭灭菌,使用前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残留的酒精,待冷却后使用;这样既达到了消毒目的,同时工具上残存的温度也不会烫坏菌种。O)E>Kt消毒灭菌后的工具不能触及菌种瓶(袋)和被接种料袋内部以外的任何地方,不小心碰倒了要用上述方法重新消毒灭菌;每接种一定数量(如接完一个菌种袋或中途)要将工具彻底灭菌一次。接种一定数量和接种工作完成后,都要彻底清洗工具上粘连的污物。U.,79/
人体表面和呼吸道中带有大量的杂菌,这里再强调一次:拖鞋,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一定要按规定穿戴好,在接种区域内不准挠痒痒,咳嗽,打喷嚏要避开操作区,走动要轻,禁止大声喧哗、打闹。TFm7
[t四 接种工序^%C]
1. 对环境的要求:
接种操作一般要求在专门的无菌室(接种室)或接种帐内进行。接种室(接种帐)在投入使用前或闲置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首先仔细清扫地面,墙角及天花板等处,整个地面先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再用消毒水擦洗一遍。`i/
接种帐地脚部分的清理:①展平,抖掉杂物,②用清水擦洗干净,③晾干后再用消毒水擦洗
3. 蒸汽食用菌蒸汽锅炉什么地方容易烧坏
使用食用菌蒸汽锅炉,有什么地方可以烧坏吗?不容易烧坏,因为这种锅炉治疗效非常好
4. 食用菌种灭菌问题
高压蒸汽灭菌和常压蒸汽灭菌统称湿热灭菌。其原理是通过饱和蒸汽杀死物体上和介质中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及其孢子和芽孢。湿热灭菌的饱和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破坏病原微生物及其孢子和芽孢的核酸、使蛋白质变性凝固、酶失去活性。高压蒸汽灭菌器是一个(__gao1 ya1 zheng1 qi4 mie4 jin1 qi4 shi4 yi1 ge4)可密闭的容器,由于蒸汽不能逸出,水的沸点随着压力的增加而提高,因而加强了蒸汽的穿透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灭菌的效果。理论上讲木屑、棉壳等固体培养基的灭菌须128℃(1.5~1.6公斤/平方厘米)下维持1.5~1.8小时。而常压蒸汽灭菌由于灭菌设备不密封,灭菌效果不如高压灭菌迅速,所需时间也要多得多。一般常压蒸汽灭菌先用大火使水温升至沸点,维持10~12小时,至结束时再用旺火烧1小时,然后慢慢冷却,才能提高灭菌效果。从原来习惯使用常压蒸汽灭菌改为高压蒸汽灭菌的栽培户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塑料袋的选择不同常压蒸汽灭菌一般选用聚乙烯薄膜,而高压蒸汽灭菌应选用聚丙烯薄膜,厚度为5~6丝,过薄,耐压和耐热能力低,会影响成品率。聚乙烯薄膜不耐高压,在1.2公斤/平方厘米高压下会融化,不能使用。2、消毒压力和温度不能过高高压蒸汽消毒压力比较高,但由于培养基包装大多使用塑料薄膜,消毒压力不能超过1.4公斤/平方厘米,可以通过延长消毒时间至2小时左友来达到消毒效果。消毒压力和温度过高,薄膜会出现融化或膨胀,产生裂缝、小洞,接种后易感染杂菌。3、消毒时间应随培养基质不同而不同 食品产业专题资讯 一般而言,颗粒大的消毒时间长,麦粒、玉米作为基质时的消毒时应该长于木屑。4、加压过程中应先放尽锅内冷气由于高压锅加热初始锅内存有冷空气,开始加热后,热蒸汽集聚在锅的上部,越聚越多,压力越来越高,冷空气却还集聚底部,这时压力表上显示的压力是虚假的,只有把底部的冷空气放掉,显示的才是真实的压力。方法是加热后,当压力表压力达到0.5公斤/平方厘米时,打开放气阀,放尽空气,再加热灭菌。如能放二次空气,效果会更好。5、加热升温和放气减(_jia1 re4 sheng1 wen1 he2 fang4 qi4 jian3)压要慢塑料袋的薄膜是软性的,高压锅加热和减压过程中塑料袋内外存有压力差,加热或减压过快,内外压力差异就大,容易引起塑料袋变形或胀袋、裂缝,接种后易感染杂菌。另外,在菌种袋外套一牛(__ling4 wai4 _zai4 jin1 zhong3 dai4 wai4 tao4 yi1 niu2)皮纸袋(可以反复利用),可以减少因装袋、搬运、接种过程中硬物碰撞造成的塑料袋破损。由于各个厂生产的灭菌锅,其质量、结构、容量不同,塑料袋的均匀度、培养料的颗粒、质地不一样,加上工作人员操作技术不同,在大面积应用时应反复比较试验,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应用。(江苏食用菌网)版权所有① 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5. 食用菌锅炉的工作原理
食用菌锅炉按原理可分为:
一、食用菌灭菌锅炉-蒸汽锅炉
蒸汽锅炉是用热能加热水产生蒸汽的设备。它由锅和炉两部分组成:锅是锅炉接受热量,并把热量传给工质的受热面系统;炉是指锅炉中把燃料的化学能变为热能的空间和烟气流通的通道。通常用“吨/时”或“t/h”表示锅炉的容量。用“Mpa”或“兆帕”(旧单位用“公斤力/厘米2”或“kgf/cm2”)表示锅炉的额定压力,用“℃”(摄氏度)表示额定压力下饱和蒸汽的温度和过热蒸汽温度。
二、食用菌灭菌锅炉-热水锅炉
是指载热工质为热水的锅炉。通常用“MW”(兆瓦),旧单位用“万千瓦/时”或“万大卡/时”,即“104kcal/h”表示锅炉的容量,用“Mpa”表示锅炉的额定压力,用“℃”表示热水温度。
热水锅炉主要用于北方采暖,分为高温热水锅炉(热水温度为130℃或更高一些)和低温热水锅炉(热水温度在95℃以下),过去多半采用低温热水锅炉,今后要发展高温热水锅炉,热水锅炉有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两种。
6. 食用菌蒸汽锅炉什么地方容易烧坏
现在的锅炉都是自动进水,不会轻易烧坏。而且碳素钢都是Q235的,外壳是不锈钢,既然不会干烧,就不容易烧坏。
7. 我生产食用菌没有高压灭菌锅炉,请问用普通铁柴油桶做的具体方法
你这个问题好解决,如果你栽培少量的食用菌的话,可以使用你说的油桶,其做法:
1.你先把油桶的上下底给去掉(因为油桶的底太薄,因为食用菌常压灭菌最少也需要100度维持8小时以上,如果你直接用带底的桶去有的话,等你火烧到一定时候,底就脱落了,就不是脱落也会漏水。)
2.弄一个比桶直径稍大一点的地锅(就是农村用材草做饭的那种)
3.用砖砌一个灶(如你是农村的应该看到过做饭的灶,不过一定要比那个做饭的灶坚固,因为你灶上面放的东西可比你做的那个灶重多了,不坚固啃定给给压塌了)。
4把你去掉上下底的油桶在下面的地方钻个小孔,直径为两个半手指头大小(钻孔的用处是为了在灭菌过程中加水用的,因为灭菌时间长达8小时以上,里面放的水早就烧干好几回了)。
5.然后把油桶有孔的一方放到下面,用水泥焊牢(孔一定要留出来哦)。
6.然后用能保温的材料把桶外面全部包起,越厚越好(如果不包保温材料的话,那你可就惨了,可能要你一直烧,而且温度还不平均)。
好了,经过以上的那些程序,你的油桶灭菌灶完全做好了,可以放心的使用了。祝你好运!
8. 食用菌锅炉灭菌需要多大的锅炉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根据单次灭菌的量来决定,量多,选用大点的锅炉,量小选用小锅炉。铭星热能免检食用菌专用锅炉,型号0.1-1吨。希望可以帮到你。
在正常情况下,制作原种、栽培种或栽培袋的污染率在10%以下,各个环节和操作规范者,污染率只有1%~5%。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则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控制措施。
(1)灭菌不彻底
这一原因特点是导致的污染率高、发生早,出现污染的部位不规则——培养基上中下均可出现杂菌菌落。这类污染常在接种培养3~5天后发生。灭菌不彻底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培养基原料的性质 不同原料导热性不同、微生物基数不同,灭菌所需时间也不同。因此,灭菌时要根据培养基的性质不同来掌握灭菌时间。常用的培养基原料与灭菌时间长短的关系是:木屑<草料<木塞<粪草<谷粒(表2-1)。
表2-6 冷空气排放程度与锅内温度、压力的关系
常压灭菌要注意,砌灶时锅体与灭菌室的相对位置要合理,最好把灶内四角砌成圆形,以便灶内均衡升温,同步灭菌,灶顶砌成圆拱形,利于冷凝水沿四壁下流而不打湿棉塞。锅小、水少、火力不足,也常是灭菌不彻底的常见原因。
⑥灭菌容量和堆放方式 以蒸汽锅炉送入蒸汽的高压灭菌锅,要注意锅炉汽化量与锅体容积相匹配,自带蒸汽发生器的燃煤、燃油或电热的高压灭菌锅,以每次容量200~500瓶(750毫升)为宜,常压灭菌灶以每次容量不超过1000瓶(750毫升)为宜。容量增大,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
锅内被灭菌物品的堆放形式对灭菌效果影响显着,特别是以塑料袋为容器时,这种影响更大。因为塑料袋受热后变软,如果装料不紧,叠压堆放,极易把升温前留有的间隙充满,不利于蒸汽的流通和升温,影响灭菌效果。塑料袋摆放时,应以叠放3~4层为度,不可无限叠压,锅大时要使用搁板。有条件的最好使用铁筐,装筐灭菌。
(2)封盖不严
这类污染出现在破损处。常出现在用罐头瓶作容器、以聚丙烯薄膜作盖的原种和栽培种中,用塑料袋作容器在折角处也时有发生。聚丙烯塑料经高温灭菌后比较脆,在搬运过程中,紧贴瓶口处或有折角处极易磨破,形成肉眼不易看到的沙眼,杂菌孢子侵入而导致污染。
(3)设备设施简陋引起灭菌后无菌状态的改变
本来灭菌后的菌种瓶(袋)已达无菌状态,但灭菌后的冷却和接种环境达不到洁净无菌,生产设备和生产环节分散,又往往忽略场地的大环境卫生,导致了污染。冷却过程中,随着料温的降低,瓶(袋)内气压降低,杂菌孢子随其内外气压的动态平衡向瓶(袋)内移动、定植。瓶袋外附有较多的灰尘(附着杂菌孢子),成为接种操作污染的污染源。
(4)接种物带杂菌
这类污染的特点是杂菌菌落先从菌种块上长出,杂菌的种类一致,通常成批量发生,且出现早,接种3~5天内就可肉眼鉴别。如一支被污染的母种会造成扩接后的4~6瓶原种全部污染;一瓶被污染的原种(有时肉眼难以发现)造成扩大后的30~50瓶栽培种的污染。这类污染要靠严格检查菌种质量来克服,不但使用前要认真检查,而且在培养全过程中要连续检查和观察,确保菌种纯度。
(5)接种操作污染
这类污染一般发生在接种口处,较接种物带菌和灭菌不彻底造成的污染发生晚,一般接种后7天左右出现。其污染主要是:接种室(箱)空气消毒不彻底;菌种瓶(袋)冷却时附在表面的杂菌;接种人员自身洁净度不良;违反接种操作规程等。需注意以下技术环节:
①不使棉塞打湿 灭菌码放时,棉塞切勿贴触锅壁;灭菌结束后要自然冷却,不可强制冷却;当冷却至一定程度后微开锅门,让锅内的余热把棉塞上的水汽蒸发;灭菌时,可同时灭菌一些棉塞,留接种时换下打湿的棉塞。
②洁净冷却 灭菌后的菌种瓶(袋)不能直接放在有尘土的地面上冷却。冷却室使用前可用紫外线灯和喷雾相结合进行空气消毒。
③严格消毒 接种室(箱)使用前须严格消毒;接种操作人员须在缓冲间穿戴专用衣帽(定期洗涤);接种前要消毒双手。
④科学操作 接种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一次接种不间断,一气呵成;接种过程要少搬动、少说话,以减少空气震动和流动;接菌室(箱)内绝对无菌的只有酒精灯火焰周围很小的范围,接种操作应尽量在这个小区内完成;拔棉塞时,不可用力直线上拔,而应旋转式缓劲拔出,避免外界空气突然进入而带入杂菌;接种室(箱)每次的接种量不宜过大;接种时,接种工具一旦触碰了非无菌物品,如种瓶外壁、操作台面等,不要再用来取种,须重新火焰灼烧灭菌。
(6)培养环境不洁或高湿
这种类型接种后污染率较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污染率逐渐增高。通常大量发生在接种10天以后,甚至培养基表面已长满菌丝后,才陆续出现污染。
(7)综合控制措施
①从有信誉的科研、专业机构引进优良、可靠的原始种,做到来源清楚、性状明确、种质优良,做好出菇试验,做到使用一代、试验一代、储存一代。
②按照菌种生产各环节的要求,合理、科学地规划和设计厂区布局,配置专业设施、设备,提高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
③严格按照菌种生产的工艺技术流程进行选料、配料、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和质量检测。
④严格挑选用于扩大生产的菌种,任何疑点都不可姑息,确保接种物的纯度。
⑤提高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规范操作;生产场地要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大环境的整洁状态。
⑥专业菌种场要建立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技术的准确到位,保证生产。
10. 食用菌春季菌袋补水的四种方法是什么
春季气温上升到10℃,尽管气温适宜出菇,但由于出过1~2潮菇后,菌袋失水严重,往往因水分短缺不能出菇。据笔者生产经验,总结补水四法,介绍给广大菇友。
(1)水池浸泡
将水池内灌满水投入菌袋,上压竹排、石块等,使菌袋浸入水中。这是最原始的菌袋补水方式,操作方便,投资较小。此法不适应大量商品生产。
(2)层叠浸泡
建一大型水池,下铺宽幅塑料膜至池沿,其上排三层菌袋,再铺一层塑料膜,直到菌袋将水池基本添满,然后开始注水。这样靠上层的重量,使下层菌袋不至于漂浮,补水效果不错。此法缺点是需时较长,一般约3天时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水管补水
将喷雾器金属管去掉喷头,尖端制成斜尖口型,前20厘米打上0.3厘米左右小孔约20个,另一端接软水管套于自来水龙头即为一个补水器。将金属管尖端插入菌袋,打开水龙头,可在10秒钟左右完成补水(图3-12)。不足之处是水分只是填充至基料的空隙之中,补水后仍需较长时间的吸水过程。
图3-12 香菇菌棒水管补水
(4)机械注水
到目前为止这是菌袋补水速度快、效果好的最佳方式。通过高压水泵将水压入基质,一般2~3分钟即可完成对一批菌袋的补水。
在给平菇等菌袋机械注水时,可在水源中加入尿素或磷酸二氢钾适量,可起到增产效果。补水后将菌袋置于闭光、适温、通风处休养10天左右,待见有现蕾征兆时,及时转入集中催蕾和出菇管理,一般补水后首次出菇的产量可与其第二潮菇相仿。因此实施正确有效的补水方法,是提高产量的较好措施和途径,可使生产效益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