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芪怎么用补气补脾
黄芪可以做成黄芪川芎粥,黄芪茶,黄芪煮鸡,黄芪红枣汤,黄芪芝麻煲大肠这样就可以补气补脾了。
很多人对黄芪的名字并不陌生。黄芪有很好的用途。如果使用得当,它对人体健康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教你几种用黄芪制成的草药食疗,可以帮助你健脾益气,提高身体素质。
黄芪30-60克,用开水冲泡代替茶叶。长期使用,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4黄芪鸡
生黄芪30克,鸡肉1只,重量约1000-1500克,加酒同煮。用于体虚、产后或病后虚弱、肾炎低蛋白血症。每天一剂,鸡肉和汤。
5黄芪红枣汤
生黄芪、红枣各30克。每日1剂,吃红枣汤,用于气血不足,病后虚弱多病。
6黄芪芝麻大肠
猪大肠1对,黑芝麻10克,黄芪30克。将大肠洗净,与后两种口味一起炖,作伴食。益气固拖可用于排便困难、肛门脱垂者。
以上六种中药减肥食谱用黄芪制成,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当然最好在中医的指导下操作,如果没有症状,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了解黄芪自身的体质和功效,并尽量对症用药。
2. 黄芪的食用方法
一、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说到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着名历史典籍可以告诉我们。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这本中药学经典着作对它的功效描述为:“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可见黄芪在那时候就已经应用广泛。
此后,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得到了诸多医家的论证,许多经典名方中常有黄芪的身影,而且多是作为主药。
如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之黄芪桂枝五物汤;金代李东垣《内外伤辩惑论》之当归补血汤;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之玉屏风散;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现代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朱良春教授等亦均是擅用重用黄芪的高手。
归纳起来,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主要在于四个方面,一是补气升阳;二是固表敛汗;三是托疮排脓;四是利水消肿。其中,补气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常用的功效。
二、黄芪怎么吃补气效果好?
在许多人印象中,人参大补元气,但其实黄芪的补气功效并不亚于人参,而且黄芪药劲较缓,适合各类人群日常滋补,人参则往往更适合危重病人回阳救逆所用。那么日常如何用黄芪呢?是否黄芪泡水喝已经能够满足补气所需?
其实,黄芪用来泡水泡茶是黄芪用法的一种——生用,其补气功效偏弱,而更偏于托毒敛疮的功效,所以如果是经常反复发作口腔溃疡,那么用黄芪泡水较为合适。
但黄芪泡水,仅能利用黄芪有效成分的三四成,实属浪费。
而气血亏虚,经常表现为全身无力、手脚冰凉、腰酸腿沉、气短自汗的人群,则建议服用蜜炙黄芪,或更为方便的黄芪单方制剂——黄芪精口服液。
目前市场上畅销的扬子江药业黄芪精口服液,是用内蒙道地产区直供的黄芪为原料制作的,采用乙醇渗漉法工艺提取,又加炼蜜生产而成,不止完整保留了黄芪的有效成分,药效更纯,还改善了口感,尤其适合忙碌的现代人日常服用。
3. 黄芪药膳养生有哪些
【药膳养生】
1、益气血,健脾胃
黄芪牛肉粥:新鲜牛肉100克,粳米100克,黄芪10克,葱花、盐、鸡精、胡椒粉、水各适量,煮粥,每日2次,温服。适用于贫血、体弱怕冷者。
3、补脾益气,滋阴养血
黄芪乌鸡汤:黄芪30~50克,乌骨鸡1只,将乌骨鸡块与黄芪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炖熟,喝汤食肉。具有补中、益气、补血之功效。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老年体虚、经常感冒、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消瘦等。
3、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黄芪鲤鱼汤:黄芪30克,鲤鱼500克,水适量,盐少许,隔水炖熟,喝汤食鱼。此汤具有开胃健脾、消水肿、利小便、益气活血的功效,适用于乏力、消瘦、产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肾炎浮肿等。
4、益气补血,健脾润肠
黄芪软炸里脊:猪里脊肉400克切条,水淀粉20克,蛋黄1个,拌匀后,油炸捞出,再将黄芪50克加水煎浓汁,加入葱、姜、盐、鸡精、料酒适量,调成汁,淋至里脊肉上食用。此品可补肾益气,益气固表,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脱肛、再生障碍性贫血。
4. 黄芪药草功效及食疗建议是什么
药草成分黄芪是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古黄芪的根。黄芪含有多种氨基酸、胆碱、苦味素、甜菜碱、黏液质、蔗糖、葡萄糖醛酸、叶酸、钾、钙、钠、镁、锌、铜、硒等成分。
药草功效黄芪性味甘,微温。黄芪是重要的补气药。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功效,适用于治疗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治疗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麸皮拌炒的黄芪,有益气、健脾功效。
黄芪应用范围广,与不同药草配合,可产生不同功效,如与人参同用,可大补元气;与桂枝、附子同用,可补气助阳;与白术、防风同用,可益气补脾、固表止汗;与当归同用,可补气生血;与防己、防风同用,则祛风湿;与人参、甘草同用,可除燥热。
现代医学认为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治疗建议黄芪15克、红枣10枚水煎服,连服两周,可治肺结核、盗汗。
黄芪15克,升麻、党参各10克,水煎服,可治内脏下垂。
黄芪30克、当归10克、大枣10枚,水煎服,可治气血两虚及失血后贫血。
防风、黄芪各50克,白术100克、生姜5片,水煎服,连服10天,可治自汗。
蜜炙黄芪8克、甘草2克、大枣1枚,切细后水煎,去渣温服,可补虚除燥。
黄芪、当归各50克,黄酒500克浸泡,每日服用2匙,可补气生血。
蜜炙黄芪25克、淮山药30克、党参15克、山萸肉9克,水煎服,可治慢性肾炎。
特别提醒黄芪是温补性药物,对于发烧、咯血、热毒、气滞、便秘、阳亢等热症,均不宜服用。
黄芪当归鸡可补血养气。
推荐药膳黄芪炖母鸡母鸡一只、黄芪50克,加调味料适量,共炖至鸡肉熟烂,食肉饮汤。此款取其滋补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之功效,适于病后、产后体虚之人。
黄芪烧鲤鱼鲤鱼一尾切花刀,在油中炸至金黄色捞出。白糖在油锅中炒成枣红色时将炸好的鲤鱼放入,另放黄芪10克、党参片6克,葱、姜、蒜、酱油、花椒、盐、水适量,烧沸后用文火煨至汤浓鱼熟。鱼放盘中,淋上香油、芡汁即成。此款取其益气、健脾、通乳之功效,适于慢性肾炎、营养不良、产后乳汁不通等症。
黄芪人参粥黄芪30克、人参5克冷水浸泡30分钟后放入沙锅,加水250毫升,文火煎20分钟后煮汁留用,加水再煎。将两次煎出的药汁合并,与粳米60克同置沙锅中煮熟,加白糖即可食用。此款取其补虚损、防病抗衰之功效,适用于体质虚弱、久病不愈、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自汗乏力等症。
黄芪里脊黄芪50克在沙锅中加水100毫升煎20分钟后取汁,葱、姜、酱油、味精、盐、料酒兑汁后加入药汁。猪里脊肉400克切条,与蛋黄、水淀粉拌匀后,放人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另起锅,将炸好的里脊与调好的汤汁翻炒至汁稠即成。此款取其益气补虚之功效,适用于产后体虚、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神疲乏力等症。
黄芪牛肚牛肚一只洗净切片,黄芪片32克与小茴香、花椒装入调味袋中。锅中加足水,放人牛肚片和调味袋,再加葱、姜、蒜、酱油、醋、料酒、盐,烧开后用文火炖至牛肚熟烂,食肚喝汤。此款取其补益脾胃之功效,适用于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黄芪乌骨鸡乌骨鸡一只,在沸水中氽3分钟,捞出去血沫,黄芪50克浸软切片,与葱、姜、花椒、料酒、盐一同放人汤盆中,隔水蒸至鸡肉熟烂,加入味精即成。此款取其益气、补血、调经之功效,适用于贫血、产后体虚、年老体弱、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症。
归参芪猪蹄党参、当归、黄芪各30克浸软切片装袋,猪蹄切成四块置沸水中氽片刻捞出。猪蹄、药袋、葱、姜、料酒、酱油、盐、水放人沙锅中煮沸,改用文火煨至猪蹄熟烂,拣去药袋和葱姜,加味精即可。此款取其补气、养血、通乳之功效,可用于营养不良。贫血、食欲不振、失眠、心悸、产后乳少等症。
5. 黄芪对身体有哪些好处呢平时又是怎么服用呢
黄芪是一位非常好的中草药,他有很强的补血补气的作用,据现在的科学表明,它还有抵抗癌症和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力的效果,我们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如果身体的免疫力比较低的话,可以适当的喝一些黄芪,或者吃一些黄芪的药膳,对于增强免疫力来说是有非常好的效果的,黄芪的价格不高,一般家庭都可以承受得起,但是有高血压和脑出血病史的人是不适合吃黄芪的,否则血压会变得更高。也可以用黄芪来炖药膳,搭配一些比较补的食材,比如说黄芪和母鸡一起来煲汤,可以有一个非常好的补肾效果,它是大补的,很多人做完手术,或者是身子阴虚的话,就可以吃一些黄芪炖老母鸡,就算受不了黄芪的味道就只是喝汤吃肉,对身体也是很好的,在煲汤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红枣,温经补血的效果会翻倍哦。
6. 用黄芪可以做哪些药膳
黄芪炖母鸡母鸡一只、黄芪50克,加调味料适量,共炖至鸡肉熟烂,食肉饮汤、此款取其滋补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之功效,适于病后、产后体虚之人。
黄芪烧鲤鱼鲤鱼一尾切花刀,在油中炸至金黄色捞出、白糖在油锅中炒成枣红色时将炸好的鲤鱼放入,另放黄芪10克、党参片6克,葱、姜、蒜、酱油、花椒、盐、水适量,烧沸后用文火煨至汤浓鱼熟、鱼放盘中,淋上香油、芡汁即成、此款取其益气、健脾、通乳之功效,适于慢性肾炎、营养不良、产后乳汁不通等症。
黄芪人参粥黄芪30克、人参5克冷水浸泡30分钟后放入沙锅,加水250毫升,文火煎20分钟后煮汁留用,加水再煎、将两次煎出的药汁合并,与粳米60克同置沙锅中煮熟,加白糖即可食用、此款取其补虚损、防病抗衰之功效,适用于体质虚弱、久病不愈、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自汗乏力等症。
黄芪里脊黄芪50克在沙锅中加水100毫升煎20分钟后取汁,葱、姜、酱油、味精、盐、料酒兑汁后加入药汁、猪里脊肉400克切条,与蛋黄、水淀粉拌匀后,放人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另起锅,将炸好的里脊与调好的汤汁翻炒至汁稠即成、此款取其益气补虚之功效,适用于产后体虚、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神疲乏力等症。
黄芪牛肚牛肚一只洗净切片,黄芪片32克与小茴香、花椒装入调味袋中、锅中加足水,放人牛肚片和调味袋,再加葱、姜、蒜、酱油、醋、料酒、盐,烧开后用文火炖至牛肚熟烂,食肚喝汤、此款取其补益脾胃之功效,适用于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黄芪乌骨鸡乌骨鸡一只,在沸水中氽3分钟,捞出去血沫,黄芪50克浸软切片,与葱、姜、花椒、料酒、盐一同放人汤盆中,隔水蒸至鸡肉熟烂,加入味精即成、此款取其益气、补血、调经之功效,适用于贫血、产后体虚、年老体弱、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症。
归参芪猪蹄党参、当归、黄芪各30克浸软切片装袋,猪蹄切成四块置沸水中氽片刻捞出、猪蹄、药袋、葱、姜、料酒、酱油、盐、水放人沙锅中煮沸,改用文火煨至猪蹄熟烂,拣去药袋和葱姜,加味精即可、此款取其补气、养血、通乳之功效,可用于营养不良、贫血、食欲不振、失眠、心悸、产后乳少等症。
7. 黄芪煲鸡汤做法与功效
黄芪煲鸡汤做法与功效
黄芪煲鸡汤做法与功效,黄芪煲鸡汤是比较常煲的药膳汤,只要去药店说要几块钱黄芪他就会抓好几样给你,因为这对于广东人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了。以下分享黄芪煲鸡汤做法与功效。
当归黄芪炖鸡汤的做法步骤
1、鸡洗净,定型。 (鸡翅膀自鸡的嘴巴拉出来,鸡爪塞入腹中)
2、将洗净的鸡放入电压力锅中,加入足量的清水。
(足量哈,中途就不要加了)
3、放几片姜。 (葱和八角可以省略)
4、大枣、枸杞、黄芪、当归。 (枸杞最后放,出锅前5分钟)
5、放入黄芪。
6、放入当归。
7、放入大枣。
8、开启电压力锅煲汤功能。 (根据鸡的.老嫩程度决定选择时间,如果是小鸡,时间可以短点,老鸡,则要长点)
9、工作完成,放入枸杞。
(枸杞出锅前5分钟放,工作完成,放入,再加热5分钟就可以)
10、选择再加热功能,5分钟,关机即可。 (这个功能是加热,但是不加压,所以可以提前开盖子的)
11、加入适量盐,出锅即可。
(只需加入少许盐调味,其他都可以省略)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
1、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对兔、豚鼠、小鼠、大鼠、狗等动物未孕、早孕、晚孕、产后的离体子宫均有直接抑制作用,使节律性收缩逐渐变小至消失,呈弛缓状态。并对抗垂体后叶素、组胺、肾上腺素及乙酰胆碱等引起的子宫收缩。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当归煎剂或根及叶中所含挥发油可使心肌收缩频率明显受到抑制,可以使兔离体心房不应期延长,对乙酰胆碱或电流引起的麻醉猫及犬心房纤颤有治疗作用。
3、对血液及心血管系统
大鼠口服当归水煎液后,血浆凝血时间延长,可使血栓减少,血栓增长速度减慢,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4、抗癌作用
当归可广泛用于各种肿瘤,尤其是妇科肿瘤,以气血停滞、瘀血凝聚者最宜。对血虚羸瘦的中晚期癌症或手术、放疗、化疗后正气虚弱之患者,亦可选用当归,以扶正抗癌。
5、抗菌作用
当归煎剂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等有轻度抑制作用。
6、促进造血
当归水浸液中阿魏酸钠和当归多醣,均能显着促进血红蛋白及红血球细胞的生成,故有抗贫血作用。
黄芪的功效: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9克~30克),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黄芪有补气作用、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延缓衰老用、抗肿瘤、降血糖、治疗艾滋病、治疗肺结核、治疗低血压作用。黄芪治疗免疫力低下、易感冒、心慌气短、低血压。还有固表止汗、治疗糖尿病、防治癌症的作用。
鸡的成分主要如下:每100g含水分74g,蛋白质(protein)23、3g,脂肪(fat)1、2g,灰分(ash)1、1g;钙11mg,磷190mg,铁1、5mg,硫胺素(thiamine)0、03mg,核黄素(riboflavin)0、09mg,烟酸(nictinicacid)8mg。尚含维生素(vitamin)A(小鸡肉特别多)、C及E(即生育酚ocopherol)2、5ng/g。
灰分含氧化铁(ferricoxide)0、013%,氧化钙(calciumoxide)0、015%,氧化镁(magnesiumoxid)0、061%,钾0、56%,钠、128%,全磷酸0、58%,氯0、06%,硫0、29%。另含胆甾醇(cholesterol)60-90mg%。并含3-甲基组氨酸(3-methylhistidin)。
补气益气温中,增强免疫力,补充人体必需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用于易感冒,身体虚弱,免疫力差,病后体虚少食,产后母乳少,还可以用于防治癌症。
黄芪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主要功效
1、益气固表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补气养血
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作用与方法
1、治肺结核、盗汗
黄芪15克、红枣10枚水煎服,连服两周。
2、治内脏下垂
黄芪15克,升麻、党参各10克,水煎服。
3、治气血两虚及失血后贫血
黄芪30克、当归10克、大枣10枚,水煎服。
4、治自汗
防风、黄芪各50克,白术100克、生姜5片,水煎服,连服lO天。
5、补虚除燥
蜜炙黄芪8克、甘草2克、大枣1枚,切细后水煎,去渣温服。
6、补气生血
黄芪、当归各50克,黄酒500克浸泡,每日服用2匙。
7、治慢性肾炎
蜜炙黄芪25克、淮山药30克、党参15克、山萸肉9克,水煎服。
8、治咳血
取黄芪四两,甘草一两,研末,每次服用二钱。
9、治胎动不安
取黄芪、川芎各一两,水一升,糯米一合,煎煮,水煎至半升即可,分两次服下。
10、治吐血不止
取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研末,每次服用一钱,用姜、蜜水服送。
副作用
1、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间都不要食用黄芪。
2、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的不宜吃黄芪的。
3、黄芪会加重上火的症状,又能止汗,故凡外感初起、无汗、食积、阴虚阳亢、热毒炽盛者均不宜用。病人在服用黄芪时不可擅自加大剂量,否则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所以用黄芪泡茶喝也要有个度。
4、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的,所以应禁用黄芪。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会使病情加重。
适宜什么人吃
1、脸色不好:身体虚弱,面色黄白缺乏光泽,没有力气者。
2、骨头不好:骨头不是很强壮,手腕和脚腕都偏细,皮肤黄白。
3、浮肿:容易眼皮肿,目无光彩,下肢肿,两腿无力,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
4、肌肉松软:如下巴的肉耷拉下来,或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
5、体质不好: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嗽,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
8. 黄芪煲汤和什么搭配
可以和鸡肉搭配煲汤,做法见下:
主料:鸡半只、黄芪20g
辅料:盐适量
步骤一、鸡肉洗净,斩块。
9. 黄芪的搭配方法有哪些
黄芪的搭配方法有: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黄芪的食用方法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10.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可以用来炖汤吗
1、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如下:黄芪作为中药材来说,在临床上使用是比较多,它的功效主要有固表止汗,温阳利水,健脾补气,所以对于治疗一些像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等有很好的作用。另外,黄芪还可以用来治疗一些像是急性或者是慢性肾炎引起来的水肿,以及一些相关的皮肤病和由于肺气虚导致的相关的咳嗽病症。
2、黄芪食用的方法也比较多,可以将黄芪制成粉以后泡服。另外的话也可以将黄芪泡水喝服用。黄芪还可以搭配其它的食物进行炖汤,或者是煮粥做成相关的药膳也有很好的保健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