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倾斜式微压计使用方法

倾斜式微压计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04 09:49:13

如何使用测压组合仪器

企业所用的测压组合仪器,通常是由测压管(毕托管)和液柱式压力计(U型管或微压计)组成的。仪器测定时总体要求:测定前检查系统是否有漏气,然后将微压计的液压调整到零位,在毕托管上用胶布粘上表示出各测点应插入的位置。开始测量时,将毕托管从管道开孔处插人,注意测口处堵塞防止漏风。其次要事先掌握所测定的压力属性(正或负压)和大小等大致情况。毕托管毕托管又称动压测速管,使用方法如下。使用前需将各连接管吹通防堵,并分清伸出管头中的全压和静压管头。对防堵毕托管,遮板式背着气流方向是全压,对着气流方向是静压;背靠式(静压数值偏低,用标准管校正)背靠气流是静压,对着气流是全压;放置方式:标准型毕托管放置时,仪器管头要和管道内气体流向平行,全压中心孔迎向流体流动方向,静压孔背着气流方向或垂直气流方向。

倾斜微压计用于测量压力值低的部位,可提高测量精度。倾斜微压计读数标尺与测量管一起被倾斜放置,其倾角可以改变。同样压力倾角越小读数越大,但倾角过小,读数不准,误差增大,通常倾角大于15°。使用微压计时要注意:首先将仪器调水平,然后将玻璃管中液面调整到零点;测量前检查测量管内有无气泡。若有气泡需采用吹或吸的方法,使气泡消失;管道内工作液要与微压计铭牌一致,否则必须进行校正或重新配置工作液;在联结管插入时,千万要注意玻璃管内工作液的流向,一定不要让液体冲出流到联结管或倒流入软胶管中。如果出现可采取降低倾角或迅速将联结管调换的方法处理。U形管用于测量压力高的部位,所选的管壁高度应能满足测量值要求。在读数时要注意两边都读,然后相加,不能用一边读数乘2(除非原点为零点)。

❷ 倾斜式微压计压力差的精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可能与下面因素:
1)环境条件校准如在检定(校准)室进行,则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室要求的温度、湿度等规定。校准如在现场进行,则环境条件以能满足仪表现场使用的条件为准。
2)仪器作为校准用的标准仪器其误差限应是被校表误差限的1/3~1/10。
3)人员校准虽不同于检定,但进行校准的人员也应经有效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只有持证人员方呆出具校准证书和校准报告,也只有这种证书和报告才认为是有效的。
相同压力变化条件下,与直立管相比,倾斜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相同,但沿管方向上的变化增大,因此能提高精度.

❸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附录

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及其形成的沉积物、软泥等样品中嗜肺军团菌的检验方法。
A1原理
待测水样经过滤膜或离心浓缩后,一部分样品经酸处理与热处理,以减少杂菌生长,一部分样品不作处理。将上述处理与未处理样品分别接种BCYE琼脂平板并进行培养,生成典型菌落并经生化培养和血清学实验鉴定确认则判定为嗜肺军团菌。
A2主要仪器设备
A2.1平皿:90mm
A2.2培养箱:35~37℃
A2.3紫外灯:波长360±2nm
A2.4滤膜滤器
A2.5滤膜:孔径0.22~0.45µm
A2.6蠕动泵
A2.7离心机
A2.8涡旋振荡器
A2.9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体式镜
A2.10水浴箱
A3采样
A3.1采样容器:可选择玻璃瓶或聚乙烯瓶,沉积物与软泥需用广口瓶,容器均需螺口或磨口,用前灭菌。
A3.2采样量:每个采样点依无菌操作取水样(或沉积物、软泥等样品)约200ml。
A3.3中和:经氯或臭氧等消毒的样品,采样容器灭菌前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以中和样品中的氧化物。
A3.4样品运输与贮存:样品最好2天内送达实验室,不必冷冻,但要避光和防止受热,室温下贮存不得超过15天。
A4方法与步骤
A4.1样品处理
A4.1.1沉淀或离心:如有杂质可静置沉淀或1000r/min离心1min去除。
A4.1.2过滤:将经沉淀或离心的样品通过孔径0.22~0.45µm滤膜过滤,取下滤膜置于15ml灭菌水中,充分洗脱,备用。
A4.1.3热处理:取1ml洗脱样品置50℃水浴加热30min。
A4.1.4酸处理:取5ml洗脱样品,调pH至2.2,轻轻摇匀,放置5min。
A4.2接种与培养:取A4.1.2洗脱样品、A4.1.3热处理样品及A4.1.4酸处理样品各0.1ml,分别接种GVPC平板。将接种平板静置于CO2培养箱中,温度为35~37℃,CO2浓度为2.5%。无CO2培养箱可采用烛缸培养法。观察到有培养物生成时,反转平板,孵育10天,注意保湿。
A4.3观察结果:军团菌生长缓慢,易被其它菌掩盖,需每天在体式镜上观察。军团菌的菌落颜色多样,通常呈白色、灰色、蓝色或紫色,也能显深褐色、灰绿色、深红色;菌落整齐,表面光滑,呈典型毛玻璃状,在紫外灯下,有荧光。
A4.4菌落验证:从每一个平皿上挑取2个可疑菌落,接种BCYE和L-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平板,35~37℃培养2天,凡在BCYE琼脂平板上生长而在L-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平板不生长的则为军团菌菌落。
A4.5嗜肺军团菌型别的确定:应进行生化培养与血清学实验确定嗜肺军团菌。生化培养:氧化酶(-/弱+),硝酸盐还原-,尿素酶-,明胶液化+,水解马尿酸。血清学实验:用嗜肺军团菌诊断血清进行分型。 新风量检测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方法——风管法,即直接在新风管上测定新风量。
B1原理
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条件下,通过测量新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出该断面的新风量。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新风管均要测定风量,全部新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新风量(立方米/小时),根据系统服务区域内的人数,便可得出新风量结果(立方米/人·小时)。
B2主要仪器
B2.1皮托管法
B2.1.1标准皮托管:=0.99±0.01,或S型皮托管=0.84±0.01。
B2.1.2微压计:精确度应不低于2%,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 Pa。
B2.1.3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C。
B2.2风速计法
B2.2.1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应不大于0.1m/s。
B2.2.2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C。
B3检测断面和测点
B3.1检测断面应选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B3.2测点位置和数量
B3.2.1圆形风管:将风管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测点选在各环面积中心线与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同心环数及测点数的确定见表B1。直径小于0.3米、流速分布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取风管中心一点作为测点。气流分布对称和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只取一个方向的测点进行检测。
表B1圆形风管的环数及测点数 风管直径(米) 环数(个) 测点数(两个方向共计) ≤1 1~2 4~8 >1~2 2~3 8~12 >2~3 3~4 12~16 B3.2.2矩形风管:将风管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小块,各块中心即为测点。等面积小块的数量和测点数的确定见表B2。
表B2矩形风管的分块及测点数 风管断面面积(m) 等面积小块数(个) 测点数(个) ≤1 2×2 4 >1~4 3×3 9 >4~9 3×4 12 >9~16 4×4 16 B4检测步骤
B4.1风管截面面积测量
测定风管检测断面面积(F),分环或分块确定检测点。
B4.2皮托管法测定风速与风量
B4.2.1准备工作:检查微压计显示是否正常,微压计与皮托管连接是否漏气。
B4.2.2动压(Pd)的测量:将皮托管全压出口与微压计正压端连接,静压管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在各测点上使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正对着气流方向,偏差不得超过10°,测出各点动压。重复测量一次,取平均值。
B4.2.3新风温度(t)的测量:一般情况下可在风管中心的一点测量。将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测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
B4.2.4新风量(Q)的计算:新风管某一断面的新风量按下式计算。
B4.3风速计法测定风速与风量
当风管内的动压值小于4 Pa时,可用热电风速仪测量风速。
B4.3.1准备工作:调节风速仪的零点与满度。
B4.3.2风管内平均风速()的测定:将风速仪放入风管内,测定各测点风速,以全部测点风速算术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B4.3.3新风量(Q)的计算:新风管某一断面的新风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新风量(m/h)
F—风管截面面积(m)
—风管中空气的平均风速(m/s) 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检测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检测方法。
C1仪器
C1.1PM10检测仪器为便携式直读仪器。
C1.1.1检测仪器颗粒物捕集特性应满足Da50=10±0.5mm,sg=1.5±0.1的要求。
Da50—仪器捕集效率为50%时所对应的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
sg—仪器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
C1.1.2检测仪器测定的重现性误差:平均相对标准差小于7%。
C1.1.3检测仪器与称重法比较,总不确定度(ROU)不应大于25%。
ROU=∣b∣+2∣MVC∣
式中:b —重量法与仪器法配对测定PM10结果相对误差的算术平均值
MVC —仪器法测定PM10结果之间相对误差的几何平均值
C1.1.4仪器测定范围0.01~10mg/m。
C1.1.5检测仪器示值不是质量浓度的,须给出符合要求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
C1.2仪器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检验与标定。
C2检测点布置
C2.1检测点在送风口散流器下风方向15~500px处,根据检测点数量采用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置。
C2.2送风口面积小于0.1m的设置3个检测点,送风口面积在0.1m以上的设置5个检测点。
C3检测时间与频次
C3.1检测应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正常运转条件下进行。
C3.2每个检测点检测3次。
C3.3每个数据测定时间根据送风中PM10浓度、仪器灵敏度、仪器测定范围确定。
C4检测数据处理
C4.1对于非质量浓度示值的测定值,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将每次检测示值转换为质量浓度。
C=R´K
式中:C —质量浓度,mg/m
R —仪器有效示值(扣除本底值、基底值等后的示值)
K —仪器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
C4.2送风口送风中PM10浓度的计算
第k个送风口的送风中PM10浓度(Cak)按下式计算:
式中:Cij–第j个测点、第i次检测值;
n –测点个数。
C4.3送风中PM10浓度的计算
一个系统(a)的送风中PM10浓度(Ca)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送风口PM10浓度(Cak)的算术平均值给出。 送风中微生物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b-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方法。
D1送风中细菌总数
D1.1原理
用仪器法采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细菌,计数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5~37℃、48小时培养所形成的菌落数,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cfu/m)报告。
D1.2方法与要求
D1.2.1采样点:一般设在距送风口下风方向15~500px处。
D1.2.2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
D1.2.3采样方法
以无菌操作,使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以空气流量为28.3L/min,在采样点采集5-15min。
D1.3培养
D1.3.1营养琼脂培养基
成分: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肉膏5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肉膏溶于蒸馏水中,校正pH值为7.2~7.6,加入琼脂,121℃20min灭菌备用。
D1.3.2方法:将采集细菌后的营养琼脂平皿置35~37℃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记录结果并换算成cfu/m。
D2送风中真菌总数
D2.1原理
用仪器法采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真菌,计数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5~7天培养所形成的菌落数,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cfu/m)报告。
D2.2方法与要求
D2.2.1采样点与D1.2.1款要求相同。
D2.2.2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装修状况、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
D2.2.3采样方法同D1.2.3
D2.3培养
D2.3.1沙氏(Sabourand’s agar)琼脂培养基
成分:蛋白胨10g
葡萄糖40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葡萄糖溶于蒸馏水中,校正pH值为5.5~6.0,加入琼脂,115℃15min灭菌备用。
D2.3.2方法:将采集真菌后的沙氏琼脂培养基平皿置28℃培养5~7天,逐日观察并于第7天记录结果。若真菌数量过多可于第5天计数结果,并记录培养时间,换算成cfu/m。
D3送风中b-溶血性链球菌
D3.1原理
用仪器法采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b-溶血性链球菌,经35~37℃,24~48小时培养,在血平皿平板上形成典型菌落的为b-溶血性链球菌。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cfu/m)报告。
D3.2方法与要求
D3.2.1采样点与D1.2.1款要求相同。
D3.2.2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
D3.3培养
D3.3.1血琼脂平板
成分: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肉膏5g
琼脂20g
脱纤维羊血5~10 ml
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肉膏加热溶化于蒸馏水中,校正pH值为7.4~7.6,加入琼脂,121℃20min灭菌。待冷却至50℃左右,以无菌操作加入脱纤维羊血,摇匀倾皿。
D3.3.2方法:采样后的血琼脂平板在35~37℃下培养24~48h。
D3.4结果观察
培养后,在血平皿平板上形成呈灰白色,表面突起直径0.5~0.7mm的细小菌落,菌落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镜检为革蓝氏阳性无芽孢球菌,圆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视培养与操作条件影响链可短可长4~8个细胞至几十个细胞);菌落周围有明显的2~4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符合上述特征的菌落为b-溶血性链球菌。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阻力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阻力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E1原理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实验室空气动力学实验台的条件(按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正常运行条件将空气动力学实验台调整到相应的风速)下,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处空气的全压(Pti)或静压(Psi)和出口处空气的全压(Pt0)或静压(Ps0),按下式得出装置的阻力(△P)。
当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风道直径相同时:
式中:装置前检测断面空气平均静压,Pa;
装置后检测断面空气平均静压,Pa;
△h —装置前测定截面到装置入口及装置出口到测定后截面的管道阻力之和,Pa。
E2设备及仪器
E2.1空气动力学实验台。
E2.2标准皮托管:系数0.99±0.01。
E2.3倾斜式微压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Pa。
E3方法
E3.1静压的测定:将皮托管的静压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微压计正压端与大气连通;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朝向气流方向,读出静压值。
E3.2静压的计算:将静压测定值代入上式可得出装置的阻力。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颗粒物净化效率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和连续运转条件下颗粒物净化效率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F1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
F1.1原理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实验室空气动力学实验台条件下,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段发生一定浓度的颗粒物,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处管道空气中PM10颗粒物浓度(C1)和出口处管道空气中PM10颗粒物浓度(C2),按下式得出装置的颗粒物一次净化效率(hP1)。
hP1=[(C1-C2)/C1]´100%
F1.2设备及仪器
F1.2.1空气动力实验台:风速范围1~8m/s;
风速稳定性±10%设定值;
颗粒物浓度范围0.15~1.5mg/m;
浓度稳定性±10%。
F1.2.2重量法检验仪器:
PM10颗粒物采样器=10±0.5mm,sg=1.5±0.12台;
流量控制箱Q=20~60 L/min2台;
采气泵Q=50~100 L/min2台。
F1.2.3直读式检验仪器:
PM10颗粒物测定仪=10±0.5mm,sg=1.5±0.1,
精度0.01mg/m2台。
F1.3步骤
F1.3.1调整实验台的风速,使通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气流速度满足检验要求。
F1.3.2确定颗粒物等动力采样条件。
F1.3.3利用颗粒物发生器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段发生2~6微米粒径的单分散相标准粒子,其颗粒物浓度在3~10倍标准值范围内。
F1.3.4根据颗粒物浓度与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原理,选择采用重量法或直读式仪器进行检测。
F1.3.5在检测断面的中心设置一个或多个检测点,重量法仪器或直读式仪器均应在该点取样。
F1.3.6使用重量法仪器检测时,要根据颗粒物浓度、天平感量和采气流量确定采样时间,采样时间原则上不应少于30分钟。
F1.3.7使用两台直读式颗粒物浓度测定仪检测时,两台测定仪的型号和性能应相同。
F1.3.8测定仪应在读数稳定后读取结果。
F1.3.9采用重量法采样或直读式测尘仪测定,均应采样或测定3次,取3次平均值作为检测断面浓度C1和C2。
F2连续运行条件下颗粒物净化效率
F2.1原理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空气动力学实验台条件下,使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PM10颗粒物浓度0.5~1.5毫克/立方米的稳定环境中连续运行24小时后,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处管道空气中PM10颗粒物浓度(Ct1)和出口处管道空气中PM10颗粒物浓度(Ct2),按下式得出此时装置的颗粒物净化效率(hPt)。
hPt=[(Ct1-Ct2)/Ct1]´100%
由下式得出装置颗粒物净化效率下降的百分数。
[(hp1-hpt)/hp1]´100%
F2.2设备及仪器
与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检测时使用的设备与仪器相同。
F2.3步骤
与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检测时的步骤相同。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微生物净化消毒效果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微生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或消毒效果的检验方法。
G1原理
通过测定一定状态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的变化来计算净化或消毒效率,从而评价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净化消毒效果。
G2实验器材
G2.1试验菌:空气中的自然菌。
G2.2采样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
G2.3磷酸盐缓冲液:0.03 mol/L,pH 7.2。
G2.4营养琼脂培养基
G2.5温度计
G2.6湿度计
G3实验方法
G3.1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技术要求将其安装在实验设备上。
G3.2分别将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置于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的中间位置,开启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待运行稳定后,同时采集装置前后的空气,流量为28.3L/min,采样时间为5~15分钟。采样结束后,将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同时将同批次试验用培养基置35~37℃培养箱中培养作为阴性对照,48小时记录结果。试验重复3次。
G3.3消除率的计算按下式进行:
G4评价规定
消除率均≥50%为净化合格,≥90%者为消毒合格。
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净化消毒前的菌量在500~2500cfu/m。 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的检验方法。
H1原理
采集风管内表面规定面积的全部积尘,以称重方法得出风管内表面单位面积的积尘量,表示风管清洗后的清洁程度或空调风管的污染程度。
H2器材
H2.1采样面积为50或100平方厘米。
H2.2无纺布或其它不易失重的材料。
H2.3密封袋。
H2.4采样工具或设备。
H2.5天平,精度0.0001g。
H2.6一次性塑料手套。
H3风管清洗后的清洁程度检验步骤
H3.1采样时间
采样应在风管清洗后的七日内进行。
H3.2采样点
在清洗后确定检测的每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主风管中(如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至少选择5个代表性采样点。
H3.3采样
H3.3.1将采样用的材料放在105°C恒温箱内干燥2小时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4小时,或直接放入干燥器中存放24小时后,放入密封袋用天平称量出初重。
H3.3.2在风管的采样位置确定采样面积,并将采样面积内风管内壁上的残留灰尘全部取出。
H3.3.3将采样后的积尘样品放回原密封袋中保管,并进行编号。
H3.4实验室分析
H3.4.1将样品按H3.3.1处理、称量,得出终重。
H3.4.2将各采样点的积尘样品终重与初重之差作为各采样点的残留灰尘重量。
H3.4.3根据每个采样点残留灰尘重量和采样面积换算成每平方米风管内表面的残留灰尘量。
H3.5结果表示方法
取各个采样点残留灰尘量的平均值为风管清洁程度的判定指标,以g/m表示。
H3.6影像资料的制备
采用机器人对每个监测点所代表的风管区域内表面情况进行录像,并将其制作成录像带或光盘等影像资料。
H4风管污染程度的检验步骤
H4.1采样位置
在确定检测的每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主风管上(如新风、送风和回风管)至少选择5个代表性采样点;如果无法在主风管采样时,可抽取全部送风口的5-10%且不少于5个作为采样点。
H4.2采样方法
H4.2.1在主风管采样时将维修孔、清洁孔打开或现场开孔。
H4.2.2在送风口采样时将风口拆下。
H4.2.3采样应在确定的面积内将风管表面全部积尘收集,并完好带出风管。
H4.3其它
风管污染程度检验中风管积尘量的检验器材、检验分析方法与风管清洗后的清洁程度检验相同。 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的检验方法。
I1采样
I1.1采样点:数量和分布同附录H 3.2。
I1.2采样面积:每一点采样面积应为1250px。
I1.3采样方法: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较多时用刮拭法采样,积尘较少不适宜刮拭法采样时用擦拭法采样。整个采样过程应无菌操作。为避免人工采样对采样环境的影响,宜采用机器人采样。
I2样品检测
刮拭法:将采集的积尘样品无菌操作称取1g,加入到0.01% Tween-80水溶液中,做10倍梯级稀释,取适宜稀释度1ml倾注法接种平皿。
擦拭法:将擦拭物无菌操作加入到0.01% Tween-80水溶液中,做10倍梯级稀释,取适宜稀释度1ml倾注法接种平皿。
I3培养与计数
细菌和真菌培养与计数方法见附录D。

❹ 风管系统漏光检测及漏风量测试方法的测试方式

1,漏光检测法:检测应采用有一定强度的安全光源,手持移动光源不低于100W带保护罩的低压照明灯,或其他低压光源。系统风管漏光检测时,光源可置于风管内侧或外侧,但其相对侧应为暗黑环境,检测光源应沿着被检测接口部位与接缝做缓慢移动,在另一侧进行观察,当发现有光线射出,则说明查到明显漏光处,并应做好记录。对系统风管的检测,宜采用分段检测、汇总分析的办法。在严格安装管理的基础上,系统风管的检测以总管和干管为主,低压系统风管以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大于2处,且100m接缝平均不大于16处为合格。中压系统风管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大于1处,且100m接缝平均不大于8处为合格。
2、风管漏风测试仪主要有高速风机、变频器、流量管及倾斜微压计等部分组成。将需测试的风管段密封,将高速风机连接到风管上,风管与测试仪用软管连接,启动测试仪风机,调节变频器,使风机转速由低到高,风管测试段压力由低到高,当压力升高到测试所需的压力时,使之稳定,这时测试段的漏风量等于风机的补充风量,在倾斜压力计上直接显示负压的读数。
测试段的漏风量:Q=F*a*P*p F-送风机管截面积 a-流量系数 取0.97至0.98 P-倾斜压力计显示的负压
p-空气密度取1.293
再根据测试风管的面积,计算出单位面积的漏风量。

❺ 焦炉炉口有个测压表,还有一个叫法是斜型表。请问谁知道这方面的东西么。

倾斜式微压计
检 定规程
iiG 172‘一1994
犷小一卜补个•今二卜卜、
令衣人,吞.叹
Tube Micromanometer
JJ G 172-1994
代替刀G172-1984
。人‘八盆‘}孟八
倾斜式微压计检定规程
Ve rification Regulation ofT ilting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4
归口单位:上海市技术监督局
起草单位:上海市计量技术研究所
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屠立猛(上海市计量技术研究所)
年4月5日批准,并自1994年12月I F3起施行
1114
目录
概述••••••••••,•••••••••••••••••••••••••••••••••••••••••••••••••••••••••⋯⋯
技术要求•••••••••••••••••••••••••••••••••••••••••••••••••••••••••••••••⋯⋯
检定条件•••••••••••••••••••••••••••••••••••••••••••••••••••....•••....⋯⋯,.
检定项目及检定方法•••••••••••••..........⋯⋯,.................⋯⋯
检定结果处理及检定周期••••,••••⋯⋯,..................⋯⋯,..⋯
二三四五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倾斜式微压计检定记录单•••••••••••,••⋯
中国各主要城市重力加速度(x)•⋯⋯
11 1 6
11 1 6
11 1 6
]1 1 7
11 1 8
11 1 8
11 1 8
11 1 9
1115
倾斜式微压计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倾斜式微压计(以下简称微压计)的检定
概述
该微 压 计 是基于流体静力学原理,利用液柱的高度差来测量压力的一种测压仪器。其特
点为玻璃测量管是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斜管。故能将较小的液柱高度差转换成按比例放大
的分度值
该微 压 计 用于测量不溶于乙醇的气体的表压和差压
二技术要求
1 外观
1.1 微压计的零部件装配应牢固,不得有松动及损坏现象。
1.2 微压计的玻璃测量管(以下简称测量管)不应有影响强度和读数的缺陷,管的内壁应
清洁。
1.3 微压计标尺上的刻线应匀直清晰,长、中、短三种刻线长度应明显可辨,并与测量管
的中心线相垂直;该线不得有影响读数的中断现象;刻线宽度不大于最小分度间隔的1/So
1.4 微压计标尺上的数字应完整清晰。
1.5 微压计应装有水准器,台式微压计还应有水平调整装置
1.6 微压计的多向阀应有明显标记。
1.7 0.5级的微压计应具有游标读数装置,游标读数装置应能平稳移动,不应有卡住、突
跳和松动现象。
LS 微压计应具有调零装置。
1.9 微压计应有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产品名称、型号、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制造
日期、测量范围、计量单位、准确度等级、加℃时的工作液体密度(倾斜常数不包括工作液
体密度的微压计可不标)以及最大工作压力。
2 密封性
微 压计 应 能承受最大工作压力,并持续15min,且在最后5min内不得有压力降
3 准确度等级
微压 计 的 准确度等级见表1,其允许误差以引用误差表示
表 1
60 14 级 { 允许WA(%) }! 准确1xv级卜ft许}V琪 0)一

三检定条件
4 检定设备
4.1 标准器
1116
可采 用 标 准补偿式微压计,标准液体压力计或其他相应准确度等级的压力仪器。
标准 器 的 允许误差绝对值应不大于被检微压计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0
4.2 其他设备
4.2.1 液体压力计:测量范围应为微压计最大工作压力的1至1.5倍,准确度等级不低于
2.5级,分度值不大于IOPa;
4.2.2 温度计:测量范围0-500C,分度值为0.5 C;
4.2.3 密度计:分度值为0.5掩/m;;
4.2.4 量筒:测量上限500m1或1000m1;
4.2.5 能平稳加压和减压的调压器、
4.2.6 计时器。
5 微压计的工作液体采用密度为810kg/m3的乙醇(GB 679规定其体积百分数为95%)
6 检定环境条件
6.1 微压计应处于水平工作位置。
6.2 无影响检定的震动。
6.3 检定温度为20-5T:,温度波动:整个检定过程中,0.5级应不超过1`C,1级不超过
2`C;1.5级不超过3`C。
6.4 微压计须在检定温度下静置2h以上方可检定。
四 检 定 项 目 及 检 定 方 法
7 外观检查
用 目 力 观察应符合本规程第I条的要求。
8 密封性检查
密 封 性 检查是在微压计未充液的情况下进行,
用四通接头和橡胶管将进气接嘴、示值管接嘴、
调压器和液体压力计相连接(如图①所示)。然后
平稳加压至最大工作压力保持15min,观察最后
5min液体压力计的示值,其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
2条的要求。
9 甚本译磐的枪宁
9.1
9.1
9.1
9.1
基本误差的检定方法及步骤
调 配工作液体,并测定密度值。
图 密 封 性 捡 查 示意图
1一 液 体 压力计;2一工作液体为纯净水;
3一调压器;a-徽压计;5一橡胶管;卜一四通接头
.1
.2
.3
对微压计进行清洁处理,然后用调配好的工作液体冲洗。
注人调配好的工作液体,然后采用反复增减压的方法排除液体内的空气,直至微压
计的零位示值稳定为止。
9.1.4 将三通接头两端用橡胶管分别连接至标准器和微压计正(负)压的接嘴上,同时将
三通接头的另一端用橡胶管连接调压器。
9.1.5 在通大气的情况下,调整标准器和微压计的零位
9.1.6 微压计的示值检定采用与标准器直接比较的方法进行。检定点在标尺范围内均匀选
取,0.5级取5个点,0.5级以下取3个点。检定程序按正反行程进行一次检定。量程可调
式的微压计,检定时应在相应每个倾斜常数的角度上进行(每变换一个角度需重新调整零
1117
位)。检定1.0级和1.5级微压计时,读数应读到度值的1/2;检定0.5级微压计时,读数
应读到分度值的1/10。检定中增减压应缓慢平稳,检定后应重新检定零位,如零位变化超
过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4时,须重新调整零位,并再次进行检定。对于标有正负压力值的微
压计应按上述检定方法分别在正负压量程上进行。
9.2 基本误差的计算
9.2.1 以Pa为单位标度的微压计,基本误差按式〔1)计算:
p色一Po
“一 二霖 x10 0 ‘”
式中a— 微压计的基本误差(%);
p— 微 压 计在 某一倾斜常数上的示值(Pa);
Po— 标 准器的示值(Pa);
Pt— 微 压计工作液体实际密度(kg/m3);
P— 微 压 计铭 牌上标出的工作液体密度(kg/m3);
P- 一 一 微压计在该倾斜常数上的#*1 上限值(Pa)o
9.2.2 以mm单位标度的微压计基本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
a. 当微 压 计的倾斜常数不包括工作液体密度时,则其基本误差av由式(2)计算
a1v
nI.sina.Pi.9一Po
L•Pi
x 100 % (2)
式中sina— 微压计倾斜常数(不含工作液体密度),a为玻璃测量管与水平面的夹角;
n1— 微 压 计 在某一倾斜常数上标尺的示值(二):
8— 当 地 的重 力 加 速度值(m/sz);
L— 该 倾 斜 常数 上 被检微压计测量上限液柱高度值(mm).
b. 当微 压 计的倾斜常数包括工作液体密度时,则其基本误差屯由式(3)计算
。.、 Pi 一 。。
s _ — 一尸— 、,八n卫
Lp i
(3)
式中K 微压计的倾斜常数(含工作液体密度),即为psina (kg/m3)a
9.2.3 各个检定点中的最大基本误差均应符合表1的规定。
五 检 定 结 果 处理 及 检 定 周 期
经 检定 合 格的微压计,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微压计,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或作降级
处理,作降级处理的微压计,必须更改准确度等级标志,并出具相应等级的检定证书。
微 压 计 的检定周期按具体使用情况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
附录
附录1 倾斜式微压计检定记录单
送检单位制造厂准确度等级编号
1118
测量范围
检定时环境温度
标准器编号
工作液体实际密度_
工作液体的标称密度
检定日期
标准器准确度等级
外观:
密封性:
基本误差检定:
一一三
K或slna
标准器示值
Pa
正行程微压计标尺读数
Pa 或 二
反行程微压计标尺读数
rnln 或 Pa



Ò }一一



} 一
徽压计最大误差占二二
检定员计算核验员
(%)
检定结果
附录2 中国各主要城市皿力加速度《引
序号地区
g
(m奋) 一二地区(鑫12
3
4
5
6
7
8
9
10
11
l2
l3
l4
l5
l6
17
18
19
北京
上海
天津
广州
南京
西安
太原
青岛
沈阳
重庆
济南
郑州
成都
大连
长春
昆明
吉林
南宁
武汉一
20
2l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杭州
哈尔滨
开封
兰州
延安
洛阳
合肥
张家口
大同
锦州
承德
石家庄
保定
徐州
唐山
拉萨
包头
乌铸里哈
浦n
9.7936
9 8066
9 7966
9.7926
9 7955
9 7961
9 7947
9 8000
9.7984
9+8027
9.8017
9.7997
9 8以】3
9 7967
9.8016
9 7799
9 7986
9 7994
9 7951
1119
续表
号一地序
吐鲁番
g
(m/s2)
9.8024
9.7936
9.7928
9.7933
9.7944
9.7951
9.7936
9.7868
9.8080
9.8018
9.7995
9.8019
9.8032
9.7891
9.7961
庆江昌湖关口阳
安九宜芜渔汉贵
州东新州川
德丹阜福银
54 5 56 57 58 59 60 61 倪犯64 65 6 67 68
蚌端口
海拉尔
南昌
长沙
柳州
惠阳
海口
衡阳
西宁
哈密
乌鲁木齐
乌兰浩特
佳木斯
宝鸡
牡丹江
g
cm兮)
9.7954
9.8081
9.7920
9.7915
9.7885
9.7882
9.7863
9.7907
9.7911
9.8006
9.8015
9.8066
9.8079
9.7933
9.8051
齐齐哈尔
山海关
39 40 4142 43 4 45 46 47 48 4950 51 52 53
注:本表未列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值,可用下面公式算出
9. 80 6 6 5x ( 1 一 0 .0 02 6 5 x o 口 乡
式中R- 他球半径,等于6371 x 103.;
h- M A 地 点的海拔高度;
笋— 测 量 地点 的纬度。
11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❻ 倾斜式微压计如何读数啊是刻度值直接乘倾斜系数吗,还是需要再乘重力加速度谢谢。

P=kn=ρglsinα(1+d2/D2)
ρ--20℃时工作介质的密度
g--使用地点重力加速度.对低精度仪表,可直接使用9.8

❼ 请教微压计测风机机组全压的问题

风机入口端是不是连接的负压设备?如果连接的是负压设备的话就不离谱。。你所说的压力应该是相对压力,也就是低压大气压-874帕,如果进口端连接的是负压设备或者烟囱类较高的设备是有可能出现那种情况的。 另外为什么进口端用负压微压记,出口端用正压微压记也是根据工况来的,不严格按照工况是测不出结果的。本身他压力就非常低。

❽ 补偿式微压计工作原理(最好有图,或者有相关资料)

补偿式微压计补偿式微压计是根据U形管连通器的原理,以光学仪器指示,用改变液位补偿压力的变化来测量空气压力的。补偿式微压计的构成如图4-8所示。在固定容器1与可动容器2间用橡胶管相连成为连通器。转动旋转头3可使容器2在微动螺杆13上升降,移动的高度可从标尺14和游标尺11上读出。固定容器中装有金属顶针7,通过反射镜6可以看到顶针及其在工作液中的倒影,登录重庆计量校准查看图形。补偿式微压计测量范围为0~1.5×10Pa,读数精确,灵敏度高,最小可以测到0.1Pa。但其惰性较大,反应较慢,调节时需要的时间较长,不宜测量波动较大的压力变化。通常可用以校验其他压力计。使用时,首先调整调平螺钉(以水准气泡居中)调整底板,使压力计处于水平位置。将可动容器调至最底位置,也就是负压接头4上的刻线和游标尺11均对准零位。打开封闭螺盖5注入工作液体(通常为蒸馏水)的同时观察反光镜6中顶针的图像变化,当图像接近于图时,停止加水,将螺钉拧紧。待图像稳定以后,调节螺母8,使固定容器略有升降,最终使图像达到图所示,此时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等,且零位也已经调好。根据测量的需要,将被测压力与补偿式微压计连接,正压或较大压力接至正压接头12,也就是接到固定容器上,负压或较小压力接至负压接头4,也就是接到可动容器2上。当测量压力时,固定容器1内的液面下降,工作液体流入可动容器2内使其液面上升,原有的平衡图像改变,固定容器内顶针7露出水面成为图所示的那样。这时,一边观察镜中图像,一边慢慢地顺时针转动旋转头3,使可动容器2升高,让工作液体流回固定容器1中,当液面升到某一位置时,反光镜中6又重现了图中的图像。这是可动容器升高后液体产生的压力与被测压力平衡的结果。此时,读取标尺和游标尺上的数值便是被测压力值。由于补偿式微压计反应较慢,测定中一定要耐心、仔细,动作不可过急。当出现图所示的图像时,说明压力补偿过大,也就是可动容器2的位置过高,需逆时针转动旋转头3,降低可动容器2便可恢复正常图像。

❾ 为什么倾斜式微压计能提高精度

相同压力变化条件下,与直立管相比,倾斜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相同,但沿管方向上的变化增大,因此能提高精度。

阅读全文

与倾斜式微压计使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suv踏板安装方法 浏览:858
电动保温阀重量计算方法 浏览:392
格力空调异地安装方法 浏览:635
美肌水使用方法 浏览:258
野外测量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浏览:442
作品推广的方法和技巧快手 浏览:374
女性快速补肾的方法 浏览:995
约分的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571
设计师选择困难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浏览:759
逆指标的一般水平用什么方法计算 浏览:864
福建家用溯源燕窝的食用方法 浏览:72
国标中检测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 浏览:942
ktm检测方法 浏览:153
十合一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581
两个薄膜水泵连接方法 浏览:56
邮件发送图片方法 浏览:334
西瓜酱怎么调制方法 浏览:708
蒸汽烟怎么使用方法 浏览:145
肝郁结最好的锻炼方法 浏览:693
线雕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浏览:350